最新维和行动对中国外交的意义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对外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对外合作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愈发重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对外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对外合作旨在促进国际间的互利共赢,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多个角度,阐述中国对外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对外合作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广泛的经济合作。

中国对外合作不仅带动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中国还通过对外投资、扩大进口等方式,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繁荣和稳定。

中国对外合作对于政治稳定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中国倡导多边主义,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国际间的公平正义。

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合作的政治价值体现在推动国际间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中国对外合作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中国积极推动文化合作与交流,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等,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推动亚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对外合作的文化价值在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中国对外合作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中国对外合作的环境价值在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对外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从中国参与国际维和看中国外交思维的转变

从中国参与国际维和看中国外交思维的转变

从中国参与国际维和看中国外交思维的转变[摘要]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切合实际的判断,外交目标的明确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

开展国际维和符合我国对外政策的战略宗旨,是我国大国地位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多边外交的具体实践,丰富了我国的外交手段,提升了国际形象和国家的“软实力”,对发展我国的对外关系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

[关键词]《联合国宪章》中国对外关系国家利益国际战略一、联合国维和行动概述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章的规定,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由联合国安理会或大会通过决议创建、由秘书长指挥、使用武装和非武装军事人员包括警察和文职人员在内、从事解决国际冲突、维持国际和平的一种行动。

实际上,《联合国宪章》赋予安全理事会集体行动、维持和平与安全的权力和责任,这是维和行动的国际法依据。

自从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成立以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已经走过五十多个春秋,其活动的范围遍及全球,维和的任务也不断扩展,由起初的监督停火和撤军、设立缓冲区到近年来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监督选举、临时管理地方事务、遣返难民、排雷、监督军人复员等等。

本着新的合作精神,联合国建立了庞大而复杂的维持和平部队。

维和行动一方面作为联合国预防外交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缓解地区热点冲突的有效手段。

联合国维和行动均经过了安理会授权和当事国的认可,对维护国际和平有相当的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支持维和行动,认为这有助于缓解地区热点冲突,因此积极参加,并出任有关维和行动的军事负责人;国际社会持普遍赞同态度,认为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

二、从“不介入”到“全面参与”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的时间相对短暂。

从1949年到1971年,一方面我们争取要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另一方面我们对联合国有自己的看法。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以后,也向联合国派驻了代表。

而参与联合国维和的态度和历程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对联合国维和的态度与实践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观望阶段(1971-1981年)。

联合国维和行动

联合国维和行动

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实现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宗旨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区性大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中国重要的外交目标之一。

因此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是中国实现其外交目标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来阐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必要性。

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在行使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项职能中的伟大创举,60多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促进冲突解决、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在新的世纪里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的责任。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时间较晚,但自从1990年第一次实际上参与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迅速,这表明中国自身及其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变化。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还将在维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定义、意义与法律依据等,并重点讨论了第二代维和中出现的由于介入国内冲突而导致的维和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道主义干预、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则等问题。

继而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建构了以服务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为中心的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理论指导。

最后,针对联合国维和的现状与中国的国情,本文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图对中国维和有所裨益。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事物,始于1948年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UNTSO)的建立。

“维持和平”(PKO)一词的正式使用,始于1965年2月联合国大会建立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但什么是维持和平行动?学术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致的定义。

一般认为它是由“联合国所从事的、在冲突地区帮助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由军事人员参与的、无强制力的一种行动”,①“是在冷战阴影里发现的重要任务”②。

全面推进中国大国特色外交得历史意义

全面推进中国大国特色外交得历史意义

全面推进中国大国特色外交得历史意义1.引言概述部分(1.1 概述):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全面推进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外交方针和举措对于国际局势和全球治理具有重大影响。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不断发展,中国大国特色外交被广泛认可,并被视为独特的外交理念和实践模式。

这种外交方式强调和平、发展合作、互利共赢,并在国际事务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开放合作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等举措,都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负责任态度和积极行动。

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全面推进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以往外交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和平共处、崇尚和谐为重要的外交原则,这也是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为当今国际关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路径,减小了世界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其对全球治理的积极推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支持和参与国际多边机构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执政理念。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努力,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全面推进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历史意义在于不断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与进步,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成功经验和智慧将给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上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本文将全面推进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历史意义作为主题,下面将对文章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的概述中,应该简要概括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推进历程和现状,包括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等。

中国蓝盔维和行动守护世界和平

中国蓝盔维和行动守护世界和平

中国蓝盔维和行动守护世界和平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秉持着和平与合作的理念,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蓝盔维和行动以其务实的作风和有效的执行力,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本文将在不同章节中探讨中国蓝盔维和行动的背景、重要性以及为实现和平稳定所做的努力。

第一章:背景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积极响应并参与了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展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自加入联合国以来,已派遣了数以万计的维和人员参与到各类维和任务中。

中国作为五常之一,不仅在政治层面表态支持维和行动,也在实践中积极履行维和义务。

第二章:重要性中国蓝盔维和行动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维和行动可以帮助解决国际间的冲突与战乱,稳定局势,回应地区和平的需要。

其次,维和行动可以提供人道援助,在战争和冲突带来的灾难中挽救生命和缓解人们的痛苦。

此外,维和行动还有助于推动冲突各方对话解决问题,促进和平进程的开展。

第三章:中国蓝盔维和行动的努力中国蓝盔维和行动以其专业的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在维和任务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先,中国派遣的蓝盔部队在冲突地区积极履行使命,实施停火、巡逻和维护秩序等任务,为当地带来和平与稳定。

其次,中国维和人员积极参与到人道援助工作中,为当地民众提供救助和支持。

此外,中国还向维和行动提供技术和物资支持,为行动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章:成功案例中国蓝盔维和行动在世界各地取得了许多成功案例。

例如,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维和行动中,中国维和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了局势,保护了当地平民的生命安全。

在黎巴嫩维和行动中,中国派遣的维和部队积极参与到维护南部边境安全以及提供医疗救援等任务中,为黎巴嫩的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五章:展望与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履行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义务,积极参与到更多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

然而,蓝盔行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中国多边外交实践的意义

新中国多边外交实践的意义

新中国多边外交实践的意义
新中国多边外交实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通过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了
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和影响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新中国在参与多边外交的过程中,
始终秉持着和平、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
的国际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3.加强了中国与各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新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多
边外交活动,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赢得了
其他国家的信任和支持,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新中国在参与多边外交的过程中,注重
传播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观念,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扩大了中国文
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5.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中国通过积极参
与多边外交活动,拓宽了中国的国际视野和发展空间,为中国
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也为其他国家与
中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总之,新中国多边外交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理念,旨在通过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格局,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

这种外交理念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推动中国自身的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利、创新的合作关系,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通过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中国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技术和市场,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2. 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务,为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强调以合作共赢为核心,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旨在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一体化,为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在于,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向缅北派驻10万维和大军是当前中国最重大军事外交使命

向缅北派驻10万维和大军是当前中国最重大军事外交使命

向缅北地区派驻10万维和大军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军事外交使命冷眼静观最近果敢的局势发展,我认为中国对缅北乃至整个中南半岛的“绝对控制态度”是必须明白无误地摆上台面的时候了,中国对缅北局势再维持过去几十年来的“模糊懒理”态度将越来越得不偿失。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缅北地区注定就是中国的势力范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没有道理可言中国就是一个帝国,是帝国的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帝国威严”与势力范围,如果今天的中国连近在眼前的缅北冲突局势都无彻底控制,又何来在全球层面上维护自己的帝国威严与长远战略利益?!因此,中国必须对缅北地区采取更为积极的“军事维和行动”而不是再任由缅甸政府军或者果敢的“土皇帝”们自己来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与中国近几十年来对缅北局势采取“低声下气,息事宁人”的态度完全不同,当年美国帝国对中美洲的巴拿马与格林纳达的政治局势变化就坚决采取“主动介入”的军事打击行动。

结果巴拿马的总统诺列加就被入侵美军捕捉囚禁,而在格林纳达发生不利于美国的政治走势后,美国政府也决定进行全面军事入侵。

一句话,帝国主义就必须要有‘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的霸气,否则如何“号令天下”?!这是帝国生存的绝对“潜规则”,而今天缅甸政府军在果敢的屠杀行为显然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帝国威严与世界和平,必须进行严厉惩罚;否则未来中国再如何威慑天下?!同样,中美洲就是美国帝国的“势力范围”,任何想在本区与美国帝国抗衡的个人与势力都必须受到严厉打击。

这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说的,这就是帝国生存的法则。

而现在缅北局势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无法施加绝对军事控制。

无论是缅甸政府军还是其它的地方割据“土皇帝”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打就打,想停就停,根本就不将中国的态度放在眼下。

这对中国的“帝国威严”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打击,从长远利益而言这种伤害绝对是致命性的;因为帝国对外威慑全凭“面子”来维持。

当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之所以决心介入朝鲜战争,1979年之所以决心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核心一个原因就是必须保持中国的“帝国威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维和部队在各个国家出色地完成了多项维和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无疑也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

关键词:维和、外交正文:一、背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国际形势呈现多极化。

于此同时,国际的安全形势愈发复杂,仍然存在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在这样的形势下,联合国开展了维和行动。

二、维和行动1、联合国维和行动概述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

其目的已从传统的监督停火、居中斡旋,扩大到开展预防性外交、维持和平与重建和平。

联合国维和行动属于临时性措施,一般均有一定的期限,可由安理会视具体情况,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决定延期。

维和行动的最基本要求:绝对不能干涉一国的内政。

维和行动的任务类型有监督停火、停战、撤军冲突双方脱离接触、观察报告局势、帮助执行和平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维持冲突地区的治安等。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有所扩大,涉及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

联合国维和行动有三大特征:国际性、非强制性和中立性。

国际性即由联合国组织、成员来自各会员国、由联合国秘书长指挥、只对联合国负责。

非强制性即维和部队必须征得当事国同意又有会员国自愿参加才能建立,它在维和时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只有在自卫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

中立性即维和行动必须做到公正、不偏不倚、不干涉内部事务。

自1984年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监督阿以战争停火的部队以来,联合国共执行了60多次规模较大的维和行动,投入资金超过400亿美元;有100万名官兵、警官和文职人员在联合国旗帜下履行过维和使命,还有2000余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2、中国参与的维和行动(1)中国维和行动的内容及成果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2003年4月,中国赴刚果(金)维和。

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

2003年11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

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

2004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

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

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2006年3月,中国维和工兵营开赴黎巴嫩,这是我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

2010年1月12日,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7.3级强烈地震造成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倒塌,正在楼内与联海团官员举行商谈的中国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成员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和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女)同志被埋在废墟下,于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6分许壮烈牺牲。

2014年9月11日,经过1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成功抢通了当地伦(拜克)-乌(鲁)公路马劳村路段,使南苏丹首都朱巴至湖泊州首府伦拜克的交通大动脉恢复贯通。

到2009年11月份,中国维和部队已累计新建、修复道路8000多公里、桥梁200多座;排出地雷和各种未爆炸物约8700件;运送物资43万多吨,运输总里程达700多万公里;接诊救治6万多名病人。

迄今,中国已参与24个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超过1.4万人次,现仍有2100多名中国维和人员在10个任务区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是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

然而,维和行动并不只有光鲜的一面,除了辉煌的成果,中国在维和行动中也作出了很多牺牲。

以下是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牺牲的中国人员名单。

科威特雷润民:军事观察员。

1991年被派至科威特边境,因车祸牺牲柬埔寨刘鸣放:军事观察员。

1992年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牺牲柬埔寨陈知国、余仕利:工程兵。

1993年5月,遭火箭弹袭击,不幸牺牲伊拉克郁建兴:联合国武器核查机构成员。

2003年3月,遭遇车祸牺牲刚果(金)付清礼:工兵连班长。

2005年5月,在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牺牲利比里亚张明:运输分队士官。

2005年10月,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黎巴嫩杜照宇:军事观察员。

2006年7月,遭以色列空军袭击,不幸遇难海地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遇难。

他们不是白白地牺牲,他们是为和平而献身,他们的名字将被永远的铭记。

在此向他们表示敬意。

(2)国际社会对中国维和行动的评价维和已是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国际社会对中国维和的评价相当高。

对于联合国的维和机制,中国出的人员多,提供的经费多,维和人员表现出的素质高,这是在联合国得到公认的。

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在巴黎会见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时,安南对中国在非洲维和行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2007年11月,联合国负责维和的副秘书长格诺访华时,高度赞扬了我维和人员所表现出的良好素质和奉献精神。

2008年11月,联合国主管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在参加我赴达区维和工兵分队授勋仪式时,高度赞赏了中国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积极肯定了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的出色表现及关键作用,并对中国工兵为该地区和平重建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2009年11月,联合国副秘书长勒罗伊表示,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能力”。

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利夫称赞我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是一支战斗力强、训练有素、纪律严明、高度职业化的部队,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友好使者”。

2009年黎以冲突后,黎巴嫩南部地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为帮助当地群众重建家园,中国维和部队每天出动多台次的机械和人员,整治道路,清理废墟。

每当看见中国维和工兵营的推土机平整道路时,路过的车辆总要鸣笛致意。

黎以冲突期间,中国政府无偿向黎巴嫩捐赠了救援物资,使黎巴嫩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和平友善之举。

每每见到中国维和官兵,不少当地百姓用刚学会的中文不停地喊:“中国人,ok!”三、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1、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实现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托者。

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打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这类群体有着许多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不仅面对着激烈的竞争,而且面临着企图称霸国家的遏制。

总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并非十分有利。

中国要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要成为未来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我们必须有所依托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群体,包括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分布于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它们与中国有许多的共同点:面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反对强国干涉和干预本国内部事务,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它们是中国最好的战略依托。

社会主义的中国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声援。

冷战时期,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阻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合法权利时,在极其不利的国际环境中,是发展中国家在1971年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并恢复了在安理会的权利。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粗暴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对中国实行制裁的困难时期,是发展中国家理解和支持了中国冷战后,在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十次挫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反华提案。

在新世纪,中国要成为未来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更离不开发展中国家这个群体的支持和声援。

特别是中国必须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才能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在非洲及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维和行动无疑将对今后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形成利好。

中国通过维和行动可以加深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有利于双方今后的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发展。

各个受到援助的发展中国家都很有可能将中国视为伙伴,在未来的各项事务中中国将更有机会与其达成一致。

这对中国而言无疑是外交的一大优势,也是维和行动的丰硕回报。

2、世界范围的意义(1)成为世界维和的领军者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将对现阶段中国外交在世界的影响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建设这支维和部队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在每一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展示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此外,联合国部署的维和行动现在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和瓶颈,大国纷纷不愿承担联合国义务。

许多西方国家本可派入维和部队的军人,参加了北约和欧盟的部队,原因之一是,美英等西方国家不愿让联合国在非洲、拉美等地的负责人指挥其军队,认为这是拿其士兵的生命冒险。

而在这十多年的空档期和转型期,中国一直是维和部队中的关键力量。

从2004年开始,中国派遣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就一直比其他常任理事国的总和还多。

在这段联合国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历届领导人一直都在做出积极的贡献和承诺。

这次建设的维和待命部队意味着,只要联合国需要,中国随时可以派出最精锐的维和力量,进入联合国的不同任务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我们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和平与稳定。

特别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中国是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实力的国家。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我国成为多强中的一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目标相同。

可事实上虽然中国在国际政治上具有大国的地位,有国际事务中有较大的影响力,但还不具有强国的地位,还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中国的维和行动不仅护佑联合国度过一段无人问津维和行动的窘迫时刻,而且帮助平息国家的内乱,这在世界上都是有目共睹的。

通过维和行动,中国今后在世界政坛上必将得到更多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的外交影响力必然会达到新的高度,外交地位将逐步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