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18张ppt)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改变了我国半殖民的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 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 独立自主。 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 屋子再请客” 势力和一切特权,再 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 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的基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 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的基 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学习要求】结合学案【活动一】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特点(2分钟)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国内:
【史料】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 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 现实原因: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国力不强
历史原因: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交关 系
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
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巩固革命果实,使我 国不致孤立。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
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 界限,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的基 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
③“一边倒”: 内容: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易混易错: 一边倒不等于放弃独立自主(步步高)
二、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成就一: 建国后的第一
年,同苏联等17个 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建国后第 一个建交高潮,以 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体)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这个会议 上用不着宣传意识形态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中间显然存在。”
——周恩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 上的讲话中,“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 么?
“同”: 相同的遭遇: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掠夺的经历。 相同的任务: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相同的愿望: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异”:
黄色: 资本主义 阵营 红色: 社会主义 阵营 绿色: 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内容
①“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我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交。 意义:巩固独立,奠定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②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
国的政策。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成就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为了同邻近国家 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1953年,与印度; 1954年,与印度、缅 甸。

人教版必修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唐家璇《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1、“炉灶” 是指什么? 外交关系
2、这一政策针对什么? 国民政府 要跟过去不平等的屈辱的外
3、为什么要另起炉灶? 交关系彻底决裂,进而建立 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根据材料请回答:
新中国外交单靠“另起炉灶”显然不够,必须肃清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 中国的各种残余势力……因此,中国共产党……要 把旧中国“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 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子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 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包容性:它适用于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特点:
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或经济关系。
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
人教版必修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总原 则) 2、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 交关系,另行建
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 自主的外交) ②“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维护独立和主权时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
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
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世—界唐:家影璇响在深20远04,年成6月为2解8日决会国见与印国度之报间业问托题拉的斯基记本者准约则瑟。夫 时的谈话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 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 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在 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新中国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立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
◆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万 隆精神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万隆精神:团结一致, 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 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成 就
与苏联等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外交无小事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 帕默斯顿
第七单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基础)
外交关系的突破
(突破)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 (调整) 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 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 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 突出的特点。
☆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 平共处。
首次运用:中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声 明,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原则;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共5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共56页)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单元视点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单元综述 本单元分三个历史时期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 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从新中国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两条线索: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外交 政策的相应调整。 2.注意梳理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 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及所取得 的外交成就,并注意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 的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年来,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 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美关系正常化,中 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
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以来,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
一步完善时期。中国适应新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 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三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课件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课件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天津条约》签字仪式
《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警世一言
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犹如世人的安 身立命,必须懂得如何经营好自己的 生存坏境,否则将难以长久。
艰难 ·智慧 ·博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学习目标
★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 立、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内容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 面的意义。
B
新中国初期取得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莫斯科
★ ★ ★ ★
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日内瓦 北 京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万 隆
博弈一
喜忧参半的中苏关系
1949年12月,毛 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 导人的首次出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首先是和 印度 的谈判中提出(1953年)。 联合声明中确立(1954) 然后是在 中印 和 中缅
内容:
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 中国外交的成熟? “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 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 受上述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按照这些 原则办事,任何一国又都不干涉另一国,这些 差别就不应成为和平的障碍或造成冲突。”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国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2.运用: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和两国总理发表申明,一致同意以五项 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第23课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建国初期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1. 政治上 不承认 2. 经济上 封锁禁运 3. 军事上 包围威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 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
但是,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 年里面,就和苏联等17个国
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 交
与苏联结盟

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巩固Biblioteka 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D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
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
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
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A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4、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①周恩来总 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②《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一)PPT课件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一)PPT课件

小结
课堂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D
A.资本主义体系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世界体系
C.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的冷战和对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D
A.万隆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
最后形成: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①标志……。②……基本准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 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 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 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 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 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 使新中国在保卫人
条件,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 (3)“一边倒” 一边。
民胜利成果、保卫 和平、维护独立与
主权的斗争中不致
于孤立。
3.初期外交成就
(1)建国一周年外交成就 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 立外交关系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最突出的成就
大日一 国内九 的瓦五 地国四 位际年 参会四 加议月 国。, 际这周 会是恩 议中来 ,国率 并第中 起一国 了次代 积以表 极世团 作界出 用五席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2.万隆亚非国际会议的召开——亚非力量的崛起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概况 ●参加会议的国家:亚非29国,1955年周恩来率领的 中国代表团在出席亚非会议 ●会议讨论的问题: ●会议的矛盾和分歧: ●最后会议圆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成就一: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成就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成就三: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单元关键词
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 是妥协国的家艺利术益,(外决交定更性是因一素个) 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 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 的因素有哪些?
近代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 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呢?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
对立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 国内:新中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早在本新政中中府国华为成人代立民表前共中夕和,华国毛人外泽民东交共就政和明策国确的人指原出民则:的,“中 国惟必为一须保合独障立法本,政国新府中独。国立凡必、愿须自遵解由放守和,平领中等国土、的主互事权利情的及必完须互由中 国相人整尊民,重自拥己领护作土国主主张际权,的等自持项己久原来和处则平理的和,任不各何容国外许人国任民政何间帝府国。主 义本国的政家友府再好有均合一愿作丝与一,之毫反建的对立干帝外涉国。交主”关义系的。侵略政策
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

1949.10—1950.10中国与17
苏联
国建交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越南
罗马尼亚
印度
匈牙利
瑞典
朝鲜
丹麦
1.17捷个克国斯家洛伐克
缅甸
1互仪195助式902充4年条。.9分大2约周年月波蒙民恩》体多,1兰 古 主来。2现数中月德总毛“国国理泽国至和一家兼东苏1边为外主9联5倒人长席0两代和”民年国表苏外民2政中联月交主府国部毛在原国政长莫则家泽府会瑞芬斯发在议东士兰科挥条主首签约席的署次上斯作《签大访中用字林问苏。出友苏这席好是签联同新字盟
3、日内瓦会议
思主考要:解日决内的瓦会问议题主:要和是为平了解解决决朝什么鲜问和题印?度 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支产那生问了题怎样。的影响? 中国的作用:在会议进入僵局时,提出
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 的合理建议,推动协议达 成。 影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 国地位参加的重要
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 整或政治独立;
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 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 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 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碍 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 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外交成就3
成就三: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1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思考:建国第一年就有17个国家和新中国建立 了外交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有何 意义?(结合“历史纵横”思考问题)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交成就2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阅读思考: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形 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内容是什么? 有何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相互尊尊重重主领权土和主领权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利、 和平共处。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周恩来传》
新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
新中国外交与近代中国外交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纵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Ⅰ 20世纪50年代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Ⅱ 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Ⅲ 改革开放后
重大调整、日趋灵活



第 二

十 三

课的


一、新中国的外交形势; 二、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国际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外交成就4
4、万隆会议
思考: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面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一些亚 非国家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联系影像资料和思考)
外交成就1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和《中苏友 意义:有利-于-第加一强好次中同建苏盟交两互高国助潮的条(友1约94好9》-合1签950订)
思考:作建国和第共一同年对就有付1可7个能国的家和外新来中侵国略建立; 了外交有关系利,于其促中进最突中出国的经成济就是的什恢么复?有和何 意义?发(结展合;“有历利史纵于横打”破思帝考问国题主)义孤
《联合国宪章》(1945)的原则和宗旨:
宗旨: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 权利权力及自决原则为根 据的友好关系;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 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 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 题,并不分种族、性别、 语言、宗教,增进并激励 对于全人类的人权及基本 自由的尊重;
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思考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会为众多国家接受, 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⑴ 符合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 旨
⑵ 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⑶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
和战争政策—。—《毛--─-泽-─-东-《- 选共毛同集泽纲》东领第的》声13明54页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总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