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品德和习惯。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学生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高低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以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关键字】:美术课情景创设思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反思小学美术个性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品德和习惯。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学生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高低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以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教学有没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向40分钟要质量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要求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需要在每堂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容。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每一课,教具收集大量图片,制作示作品。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教师必须读懂教材、把握教材,必须读懂教材,需要了解所教的这册教材课标有怎样的要求,对知识点有怎样的标高。把前后容联系起来读,看所教的容与前后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只有恰当利用迁移与同化进行教学,教学才有联结点,学生学起来才会轻松;读不同的教案,听同课异构的美术课。每一篇教案都是凝聚着教师的心血,都体现这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分析不同的教案,思考他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不同的设计达到的目标有什么不同,最后又是怎样殊途同归。只有想清楚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研究教材,我们的教学才可能真正上到实处,质量才能够切实上得去。

二、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叶圣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考虑下列问题:在有效体现美术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美术课程容目标的基本要求,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认知、训练中轻松、有趣地掌握美术知识。教学设计只有多样化,才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精心设

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比如在六年级《明与暗》这一课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一平面的纸的明暗变化,再设置问题:怎样让一纸有更强的明暗变化?这个问题应该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会尝试很多种折纸、卷纸的方法使这平面的纸变得更加立体,从而达到立体的目的,玩的不亦乐乎,这样师生通过实际制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共同得出结论。此过程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分层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任务。

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不向这种需要提供养料,这种需要就会逐渐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一道熄灭。”以往课堂教学的结束时,我们一般只展示个别优秀的学生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向其看齐。但这种牺牲多数鼓励少数的做法,常常使学生滋生一种与己无关的心理。如果老师能进行合理的诱导,让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步得到提高。

要激发的创造潜能,布置的作业就要尽可能地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够完成的作业而不感

到艰难,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四年级《看花灯》一课,教材要求临摹。作业中,我按四个层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a.完全照教材上临摹;b.临摹外形,自己可以重新设计颜色;

c.临摹外形,给花灯设计花纹和颜色;d .也可以适当改变外形或重新设计。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体现美术课程的价值的途径就是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让美术课成为学生生命活力的展示平台,成为知识积累、实践参与、相互交流的活动平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依据教材结合实际选用适合学生的新鲜事物,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习气氛,构建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例如在教学《形的魅力》时,我利用当前最时尚的“变魔术”方法把不相干的形象“变”成了几幅充满美感的抽象画,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我又积极创设“小小魔术师”的表演情境,鼓励学生到前面来大但表演,自由展现自己的创新作品。有不少学生冲破了教材中的造型,创作出了不同的作品,且形象和方式千变万化,新颖别致。通过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开发,体验到了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更加勇于表现,敢于创新,带动了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美术基本知识,掌握美术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六、多重标准评价,培养学生个性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并及时的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每个学生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可以得到优的等级。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以高涨的热情对待美术学习,使他们学习美术更主动、更有劲。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总之,对于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来说,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完善其教学方法,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教育1987 年

[2]《艺术感觉与美育》人民2000 年

[3]《艺术心理学》人民1988 年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镇平县察院小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