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邯郸市建设局关于开展装配式建筑装配率预评价工作和加强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的通知

邯郸市建设局关于开展装配式建筑装配率预评价工作和加强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建设局•【公布日期】2024.03.13•【字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邯郸市建设局关于开展装配式建筑装配率预评价工作和加强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的通知各县(市、区)住建局、冀南新区城乡规划建设局、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各建设(开发)、设计、图审: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7〕3号)、《河北省住建厅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冀建节科〔2021〕3号)和《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邯政办规〔2019〕2号)精神,依据河北省住建厅《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13(J)/T8321-2022)(以下简称《评价标准》),为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面开展装配式建筑装配率预评价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市装配式建筑设计工程质量,根据《评价标准》,在全市开展装配式建筑预评价工作。
(一)建设(开发)单位在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向市建设局提出装配式建筑装配率专家预评价申请,并出具承诺函,承诺项目严格按照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技术要求实施。
市建设局组织装配式建筑专家进行评审工作,由专家组出具预评价评审意见并在邯郸市建设局网站进行公布。
需整改的项目,由建设(开发)单位组织整改,整改完成后,经原评审专家通过评价后出具设计阶段预评价结论;不符合要求的,返还申报材料,达到条件后重新申报。
(二)建设单位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首层或首个有代表性的施工及验收环节应提前两天通知质量监管部门对装配率进行现场核查。
二、规范和加强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管理(一)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要求设计单位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在各专业设计说明中均应有装配式专项设计说明。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要点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要点分析摘要:建筑工程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基于我国当前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方向,包括城市中的人口密度,城市的规模体系等多个方面都在不断扩大,同样带动了城市规划中作为基础部分的建筑工程的发展,并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对此传统工程建设模式,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保证工程质量、效率、效益等多个方面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但同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也需要协调好各个方面,整合各个要点和注意事项,做好管理控制,实现工程高质量建设目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控制要点引言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当下建筑领域建设的重点方向,是简化建筑流程,提升生态效益的关键性技术保障。
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的标准化程度,具有更理想的综合效益,为切实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质量,需要企业和工作人员能够切实把握好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工程管理优化,把握其中各个要点与注意事项,针对性制定管理控制方案,实现工程良性发展目标。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简述现代建筑行业背景下,客观上促进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装配式建筑模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与传统建筑工程进行比对分析,装配式建筑表现出了十分显著的差异,往往需要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大量机械设备和材料运输,并开展专业化处理,涉及多种作业内容,方能够在工程中打造出完整的结构体系。
传统模式下进行工程施工,往往伴随着较长的周期,且其中任务也十分复杂,需要大量资源支持,加剧了工程项目的整体成本。
对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仅仅是对预制构件进行安装,可保证工程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可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不过,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也会对预制构件的质量有着较高要求。
具体来看,装配式建筑实际施工中,包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预制构件应用等各项信息,均能够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汇总传输,能够提高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建筑构件在工厂进行生产加工,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装配。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不仅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
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概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用于确保装配式建筑项目从设计到完成整个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得以满足。
该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计划: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内容。
2. 责任分工:明确各个参与方的责任,并指定专人来负责监督和协调各项任务。
3. 施工控制:对于重要环节和节点部位,应设置专门的监控措施,并定期进行抽查和测试。
4. 整体检验:在项目完成后,应对整体结构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各项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1. 前期设计和准备阶段首先,在装配式建筑的前期设计阶段,需要确保设计方案合理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选材进行审核,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靠。
此外,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工序之间的协调与顺序。
2. 生产加工和运输阶段装配式建筑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
在这个阶段,需要将产品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要求,并进行相应检测和测试。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损坏或质量问题。
3. 现场安装和调试阶段当装配件到达现场时,需要进行钢结构螺栓连接、焊接及电线布线等作业。
这些作业涉及到人员技术水平、操作方法以及器具设备等多个方面,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则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
4. 存储和管理阶段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需要进行存储和管理。
合理的仓储安排以及周详的记录是保证后期施工质量不受影响的重要环节。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在现代建筑领域,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与方式。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时间短、质量高以及环保等优点。
然而,由于它涉及到大规模的组装和运输过程,安全管理成为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和严格执行的一项关键工作。
本文将从材料准备、施工现场安全、人员防护等方面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材料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1. 选用合格供应商和材料:在进行装配式建筑之前,需确保所选供应商和材料均符合相关标准。
通过进行合理而详细的评估,并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所有证明文件齐全有效,可以降低装配材料的质量问题。
2. 仔细检查运输和卸货: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设备和构件损坏,在卸货时也需小心操作。
对于花岗岩样板等特殊构件,使用专业起重设备确保安全卸货。
3. 严格培训工人: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操作装配设备、使用安全保护装备以及识别和处理应急情况等。
只有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工人才能确保安全施工。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1. 预先规划合理的施工过程:在开始装配式建筑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与流程。
所有人员都应明确各自任务,并提前规划好材料运输路径和起重设备的位置,以确保安全高效的开展施工作业。
2. 安全防护意识教育: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加强现场安全防护意识教育。
这包括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标志与警示牌、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各种作业,并向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普及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巧。
3. 加强场地管理:装配式建筑需要充足且清洁的场地容器来正确组装构件。
因此,要确保现场整洁并消除危险物品,并采取防止材料滑落和事故发生的措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人员防护及应急措施1.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每一个参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人都必须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降低因意外坠落或材料损伤导致的伤害风险。
2. 应急疏散计划:制定详细且有效的应急疏散计划,并组织定期演练。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原则及实施建议

装配式建筑的复杂性、与传统建筑对比的特殊性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因素,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可有序交叉进行,适合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其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装配式建筑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原则及实施建议,包括项目招投标管理、总承包企业项目组织管理、采购管理、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全过程的管理措施。
引言E P 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可有序交叉进行,适合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已有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E 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与装配式建筑更加契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模式尚不成熟、缺乏监管机制等。
本文在此前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装配式建筑 E P 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原则及实施建议。
Part 01招投标管理装配式建筑可按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业主可依法采用招标或直接发包的方式选择工程总承包单位。
EPC工程项目在建设方案初期即可进行招标,能够减少招标时间,有效缩短工期。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业主只需与总承包单位签订一个合同,且能有效规避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的风险。
但总承包商需加强分包管理,保证分包工程质量。
EPC总承包合同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业主能在初期明确整个项目的最终成本。
装配式建筑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招投标办法尚在不断完善,政府与行业需加快制定招投标管理办法和管理文件范本,企业需在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整合设计、施工和总承包管理资源,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加在投标活动中被业主认可的程度。
Part 02组织体系建设EPC 工程总承包管理需专门设置总承包项目组织,适当控制管理跨度,划分层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以提高组织效率,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动态配置技术和管理人员,对项目组织进行动态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因素和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影响因素包括技术、人力资源、物料供应、工期控制、成本控制等。
下面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技术因素:装配式建筑工程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为了应对技术方面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专业技术团队,雇佣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要求。
3. 寻找合作伙伴,与设计院和相关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效率。
人力资源: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量的工人和管理人员,但目前市场上缺乏熟练的装配式建筑工人和管理人员。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鼓励相关院校开设装配式建筑专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2. 提高工人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人才从事装配式建筑工作。
3. 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物料供应: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构件和材料,如钢结构、墙板、地板等。
由于这些材料的特殊性,供应上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障物料供应的及时和稳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与相关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
2. 提前预订和采购物料,避免因为供应不及时而影响工程进度。
3. 加强对物料的管理,避免物料的浪费和损坏。
工期控制:装配式建筑通常具有较短的工期,因此需要做好工期控制,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为了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时间。
2. 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
3. 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避免由于事故和质量问题导致工期延误。
成本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是保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装配式建筑管理制度

装配式建筑管理制度•相关推荐装配式建筑管理制度(精选1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装配式建筑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装配式建筑管理制度篇1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把安全生产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做到全员、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省市有关规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使安全管理目标的实施、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
二、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工程项目及作业班组安全管理目标的考核。
三、安全管理目标考核实行分级考核制度,即公司经理负责对工程项目经理、项目部考核,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对各施工作业班组考核。
四、安全管理目标的考核采用日常考核与定期安全检查考核相结合,即公司每季度、工程项目每月、班组每周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实行逐级审查,逐级上报。
五、考核结果分为:1.伤亡指标:低于指标,超过指标二个等级。
2.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考核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六、公司每季、工程项目每月公布安全管理目标考核结果,工程项目部要利用黑板报或图表在工地登记。
七、奖罚:1.年度内每次考核中伤亡控制指标,低于指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达到合格(或优良、双优)工程项目,作业班组、项目经理、班组长均可入围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比、职务晋升、奖金的评定等等。
2.第一次考核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及作业班组,要限期整改并达到目标要求,如限期内仍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工程项目,作业班组除要通报批评外,还要进行扣发奖金或罚款等处罚。
3.第二次考核仍然不合格的工程项目经理,作业班组长视情节轻重给予撤职、调换岗位、降级使用、扣发全年奖金或增倍罚款等。
八、在限期整改期内或由于责任过失造成伤亡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者,除追究其个人责任和经济处罚外,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方案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工厂化生产、标准化组装等特点,其施工过程与传统施工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需要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和要求制定适合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方案。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1. 施工前期质量管理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质量准备工作。
包括与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沟通交流,明确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可行性;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参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等。
2.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个环节和关键节点的监控和控制。
具体包括:- 材料采购:选择正规供应商,并对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和检验;- 施工现场:规范现场管理,保证安全环境,并落实各项操作程序;- 检验检测:采取必要的检验手段和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测和检查;- 职责分工: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沟通协作机制;- 过程记录:及时记录和整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3. 施工后期质量管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包括组织开展验收工作,检查施工图纸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收集用户意见和反馈,了解使用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等。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案1. 设计阶段的控制方案设计阶段是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应根据具体项目需求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并开展设计文件评审。
同时,要充分考虑材料性能、加工和运输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可行。
2. 生产环节的控制方案在装配式建筑生产环节中,需要严格把关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并设立相应的检验点。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原材料检验:对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 生产工艺控制: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图,确保每个工艺环节都按规范操作;- 在线检查:通过设置必要的在线检测设备和仪器,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完整性检测:对组装完毕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成品质量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3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追求转型升级。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实现更为绿色、环保、创新的发展理念能够更好地助力建筑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相较于以往传统建筑的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因其更为精简、高效的施工方式逐渐成为建筑业的新星。装配式建筑主要通过先行预制建筑构件、部品、材料,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最后通过浆锚或后浇混凝土的方式连接。这样的建筑施工技术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建筑施工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更能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质量保障。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装配机械化程度、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建筑企业总体的建设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优化。 本文以装配式建筑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通过案例分析法与访谈法探究其对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进一步剖析具体的影响要素,最后针对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优化路径,以期为该行业未来的发展出谋献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从现有的施工总体情况反馈来看,装配式技术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的表现又遇以往传统的现浇技术。本文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理论与具体的案例研究,较为全面地比较了二者在工程项目中各方面的表现,进一步探究了造成这些表现差异的原因。 2)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目前现有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创新型地提出了EPC五位一体+并行+BIM。相较于以往传统的承包模式,这种创新模式将并行思想理论与BIM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可以促进项目工程更为高效地展开。 3)文章从多个层面较为全面地对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短板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优化方案,认为政府应当从政策层面来进一步引导行业发展,推动行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建筑效率,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影响因素;发展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3 Abstract Assembly architecture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components, parts and materials prefabricated in the factory, then transported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for installation, and finally connected to the building products through the way of pulp anchor or post pouring concret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ast-in-plac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fabricated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en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reducing the on-site labor force and improving the building quality. A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day,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ssembly architecture will become an inevitable wa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ssembly architecture. It also need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chanization, establish a perfect technical standard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ssembl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o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n engineering project. It combines the actual case with the expert interview,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opinion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sembly architecture in our country,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sembly architecture.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in actu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embly technology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cast-in-place technolog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assembl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and cast-in-place technology on the cost, progress, quality, safe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ject,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factors respectively, and combines the related case analysis to conclude that the cost of the assembly building is higher than the cast-in-place proje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of 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is highlighted. 2) of EPC + +BIM in parallel fiv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on prefabricated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3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assembly architecture. It should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contract mode, adopt the EPC five in one model, and use the parallel thought theory and BIM letter J coupon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assembly architecture, and maximize the advantages of the assembly development. 3) summarize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fabricated buildings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reasons for the slow implementation of assembly architecture in China are discuss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olic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support and guide, accelera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ssembly architecture, establish relevant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and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also join the market,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reduce costs.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Key words: assembly project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