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计算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线损计算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线损计算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线损计算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原文标题:线损计算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输电线路- 中国电力研学论坛专注电力技术应用,关注电力科技前沿,打造专业电力社区!- Power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Study Forum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e19048964.html,/viewthread.php?tid=18174&page=1

一、关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和最大损耗小时数τ

1、用均方电流值求损耗。

分析实际运行情况可知,输送功率P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P是时间t的函数,即:

P=P(t)

进一步考虑P(t)可知,形成P(t)的因数I,U,cosυ的υ角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即:

I=I(t)

U=U(t)

cosφ= cos[φ(t)].

假设cosυ及U不变,那么在输电元件R中流过电流I(t)时,在时间T内损耗电能△A,

△A=I2(t)Rdt

一般说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求出I=I(t)的表达式。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情况可以用离散型分布函数来近似地求出△A,即,以每小时运行人员抄录的电流值Ii作为这一小时内的平均电流值,近似地认为这一小时内电流未发生变化,则这一小时内的电能损耗为:

△A i=Ii2 R×I

式子末尾的1表示1小时,从而△A i的量纲就成为电能的量纲。当明确这一点时,可以不必写出×1.当测计期T内有几个电流值时,总的损耗△A为:

△A=

令IJ2为每小时电流平方的平均值,即:

IJ2=

显然

nIJ2=

于是△A= nIJ2R (1)

这个式子表明,当一个供电元件的电阻R为已知时,n小时的总损耗可见用均方电流值求得。

2、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和损耗小时数τ表示负荷特性及计算损耗。

运行负荷是变化多端的,为了描述它们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可以用负荷曲线。即以直角坐标的横轴代表时间,以其纵轴代表负荷电流值画成的一种曲线。最常用的是同负荷曲线。比较一下同一个地区或同一个设备的负荷曲线,可以发现,负荷曲线具有周期性。以一般供电网来说,负荷曲线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

除去用负荷曲线来描述负荷的特性以外,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也是一种描述方法。

设某元件的全年供电量为A,元件的送电功率P(t)的最大值为Pmax则全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的定义为:

Tmax=(2)

定义式表明,若以最大负荷均恒地供电、则在Tmax小时内就能完成全年供电量A。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在全年意义上描述负荷的特性。下面叙述它和损耗小时数τ的关系。

类似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二,设全年供电损失电量为△A,损耗功率△P=△P(t)的最大值为△P,max则全年供电损耗小时数τ的定义为:

τ= (3)

当元件R输送功率为最大功率Pmax时,固cosυ假定不变,输电电流I=I(t)也出现最大值Imax,于是△Pmax=I2maxR

故△A=I2maxRτ(4)

由此可见对于已知元件电阻R及最大负荷电流Imax的情况来说,只要知道了就能求出该元件的全年损耗△A,通常对于供电完成之后的情况,最大负荷电流是一定知道的。即使对于供电完成之前预测线报电量,也要给出最大负荷Pmax,从而Imax也是可以知道的。于是关键在于如何求损耗小时数τ。

二、如何求损耗小时数τ。

推导τ的求解公式。

∵△A=nIj2R

又△A=△Pmaxτ且△Pmax=I2maxR

∴△A= I2maxRτ

∴nIj2R= I2maxRτ

这就是对于任何测计时间n要求其相应的损耗小时数τ的公式。当要计算全年供电损耗小时数时n=8760于是:

τ=8760 (6)

τ与那些因素有关?

∵Pmax=ImaxUcosυ

∴Imax= 代入(5)式

τ=

∵Pmax=

∴τ=

由此可见,τ与cos2υ、与T2max成正比,因此有些资料上给出的数表或曲线,是以这三者之间有依从关系给出的。综合各种负荷曲线,可只求出一系列的Ij2,cos2υ,T2max就能制成相应的表或曲线。但是为了准确计算,仍以利用(5)式求出损耗小时数τ进而求出损耗为好。这样做可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较精确。研究(5)式可见发现,求τ的关键在于求均方电流值Ij2。

三、如何求均方电流Ij2及关于代表日负荷曲线的选取。

计算全年365张日负荷曲线,分别求出Ij2再加以平均是比较准确的。但工作量较大。为了减少工作量,又不严重地损害精确度,可以适当地选用代表日负荷曲线作为至年负荷的代表。如何选代表负荷曲线,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假设有一组电流平方值(例如8760个)I21,I22,I23…Ii2…In2 ,设a1= I21, a2 I22…an=I2n,我们要选出一个最好的代表来代表a1~ano这个代表若是一个好的代表,他就应该

和这一组数都相似,都接近。用式于来表示就是,当代表为X时,(X-ai)都小。所谓都小,指的是所有的差(X -ai)的总和为最小。这个X值就是a1~an的好代表。为了不至使(X-ai)的正负差值相抵,我们把它们都平方起来变成正数再求和:

D=(X-a1)2+(X-a2)2+…+(X-an)2

当D为最小值时的X值就是al~a。的最好代表。下面我们来推导一下D的展开式。

从最末的式子可以看出,最末一项及第二项都与我们选定的代表X无关,是常数。要使D最小,就要使第一项为最小。它只能是正数或零。显然为零的时候D最小。于是有.

X=

可知不但有n Ij2= ,而且Ij2。就是全体Ii2的代表值,这就使Ij2具有了新的含义,不仅是简单地具有“令Ij2为Ii2的算术平均值”的意义了。

描写一组数{ai}时,可以用很多方法,对于随机变量{ai}可以用它的分布函数来描写,也可以简单地说a0<ai<A,即指出{ai}的上下限,它的范围,对于典型的分布面数,如正态分布,则可以用方差和均值来确定这一组随机数据的特征。现在我们再来看式(5)。

τ=

τ的物理意义正是描述一组随机数据Ii2的均值和它的上限I2max之间的关系。因此τ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内容。

在一年8 76 0个Ii2中,以时间为横轴以Ii2 的大小为纵轴绘成以每日为周期的365个曲线。以8760个Ii2为总体,那么这个随机过程的样本就是365个曲线。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选取一些样本去代替8760个Ii2

通常工业品检验时常采取从一批产品中任选出一小部分作为该批产品的代表来进行性能试验,进而断定全批产品的特性。对于那些需要进行破坏性试验的产品来说,更必须采取这样的办法。由一部分产品(样本)去推知全体产品的性能的方法叫推断。这样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我们关心的是总体的平均值。数理统计的原理告诉我们:“对于住一总体,不论其分布如何,从中抽取的容量为n的样本的平均数见的平均数()等于总体的平均数。若该总体有有阻方差σ2则样本平均数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除以n”

=

另一个定理告诉我们:“若一个总体,不论其分布如何,具有有限方差σ2和平均数μ,则从中抽取的容量为n的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随n的增大而趋于平均数为μ方差为的正态发布。”(见F·S梅里特《工程技术常用数学》P275)这两个定理都告诉我们,样本的平均数就等于总体的平均数,而总体的分布形态是无关紧要的。当我们把Ii2随机数据时,8760个Ii2构成的总体平均数就是IJ2,它可以由代表日的均方电流值再平均求得。

因为一般地说,Ii2按概率密度构成的函数不是正态分布的,为可靠起见,以每旬取一个代表日,全年改36个代表日,就可以求出全年均方电流值。

四、配电线路采用支接方式时损耗的计算。常见的配电线路采用支接方式,如右图。

在变电站出口K处装有计量表计,第一个支接点A分成两条支路A—B、A—C、在它们末端又各支接两条支路。在所有支路末端各接一台变压器,它们的容量是彼此不同的:

B1≠B2≠B3≠B4

实际运行的支接方式的配电线路,比这要复杂得多。分析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

设Bl~B4每台变压器都有大、中、小三种运行方式。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对K点来说,可能组成多少种运行方式。

①对B点来说,只有一台变压器运行时,可能有6种运行方式。

C = =6

②对于B点来说,两会变压器联合运行时,可能有9种运行方式。

C ×C =9

③对于B点来说,单台运行与两台运行的情况是不同的,即使巧合,电流相同,变压器的损耗也不同。因此,共有15种运行方式。

④同理,对C点来说,也有15种运行方式。

⑤对于A点也即K点,A—B支线单独运行或A一C支线单独运行,总之一条支线运行的方式有15+15=30种。

⑥对于A点也即K点,两条支线联合运行可能有225种运行方式。

C ×C =225

⑦结论,K点共有2 55种运行方式。

前面只假设了B1~B4各有三种运行方式,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假设。如果考虑到负荷的变化是连续的,再考虑到负荷的联合运行也与时刻有关,那么仅是这样简单的一个配电网就会有无法计数的运行方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K点的运行方式是B1~B4可能出现的各种运行方式的随机组合。这种随机组合具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负荷的大小,一个是运行的时间。在变电站出口K处装设的计量表计它所反映的数值就是这样的随机组合的总体特征。而对一个测计期内考虑损耗电量时,则是这样的随机组合在一定时间内的累积数。

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就能认识到,我们无法求出总表电流的瞬时构成。也没有必要去追求瞬时构成。而作为反映总体平均值Ij2与最大值I2max之间关系的损耗小时数τ,则是无法求出瞬时构成的Ii2在测计期T内的累积特征。它不代表某一支路、某一负荷、某一时刻,。却又反映所有支路所有负荷所有时刻。因此,可以用总表的损耗小时数去作为总表下各个支线的损耗小时数去求各个支线的损耗。这对于具体支线来说虽然会有很大误差,但它们求和以后则能准确地反映总表以下网络损耗的情况。

至于各个支线的负荷电流与总表负荷电流的关系,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来分配。因为实际设计实践告诉我们,负荷较大的用户,其配电变压器容量也较大,即变压器容量和负荷成正比。负荷P又和电流成正比,所以可以认为最大负荷电流按正比关系分配到各个配电变压器上。

当从总表中求出τ及相应的Imax时,可以用逐点分段计算法计算总表以下配电网的理论线损。其步骤如下。

(1)按每旬一张负荷曲线求出全年均方电流值Ij2及全年最大负荷电流Imax,代入公式(5)求出总表的年损耗小时数τ。

(2)根据配电网络图求出配电变压器总容量∑SPB,再求出单位配电变压器的最大负荷电流。IO= 及单位配变的最大功率也即配变利用系数K= 其中cosΦ为平均值

(3)根据配电网络图,从网络末端算起,代入公式

ΔAi=Ii2 Rτ

Ii=Se·IO

求线路损耗。计算中,可以从网络图人手先列出算式,如果有最简单的袖珍八位计算机,利用加法存储(M+)则可以一直算下去,一次得出计算结果。十分便利,工作量也不大。

(4)根据网络图中各型配电变压器利用下列公式求出单台损耗。

△A=△AO+△Ad

=8760×PO+△Pd()2τ

=8760×PO+ △PdK2τ

然后求网络所有配变损耗的和。计算中可以把变压器规格、空载损耗面△AO空载损耗功率△PO、短路损耗△Ad 短路损耗功率△Pd。列成一个表然后按各种型号的台数求和。

(5)求线路及配电变压器总损耗。

基于上述思想,可以认为在利用式(5)求τ时,因为用的是视在电流,所以cosυ的变化已经包含在电流的变化之中了。而电压波动是在线电压上下波动,即0,这样

在本文前面的假设也得到了解释。

最后再需要强调的是从某线路总表上求得的τ,去计算这线路支线的损耗时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这个支线的真正损耗,而所有支线的损耗总和却是这组路的总损耗,正如一组数{ai}有n个元素,其均值为ao,那么n×ao=∑ai,而ao不一定就等于每个元素aio

原文标题:线损计算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输电线路- 中国电力研学论坛专注电力技术应用,关注电力科技前沿,打造专业电力社区!- Power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Study Forum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e19048964.html,/viewthread.php?tid=18174&page=1

10kV及以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5页

10kV及以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0 引言 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设备和用电负荷都比较复杂,占了电网电量损耗的大头。加强配电网线损计算是降损节能的重要管理手段[1]。线损计算是根据电网的网架和运行电气参数,应用相应的电路原理计算电网中各个原件的理论线损电量。在配电网规划中,规划年的理论线损计算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相对于高压配电网,中低压配电网由于设备规模和数量较为庞大,大量缺乏网架内的元件参数和运行参数,特别是规划年的网络参数和运行环境缺失,使得使用精确模型建模和运用成熟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较为困难。根据中低压配电网的实际特点,充分利用配电网规划方案可以获取的有限条件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是配电网理论计算在工程应 用方向的可行路径[2]。本文采用简化负荷模型对配电网进行降低规模计算,求得各类负荷分布类型线路的功率损耗,最后采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法得到规划区域内的理论电量损耗。 1 10kV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根据地区线路特性和计算结果,把线路简化为5种负荷分布形式的线路,包括末端集中分布、均匀分布、递增分布、递减分布和中间集中分布。下面具体对各种负荷分布线路模型进行分析。 1.1 中压线路负荷分布模型 1.1.1 末端集中分布 设10kV中压线路主干始端电流为I,单位阻抗为r,负荷集中于线路的末端,则主干的线路损耗为:

1.1.2 线路负荷均匀分布 线路负荷均匀分布于线路上,假设线路始端主干电流为I,末端电流为i0,距离始端x距离的分置电流为ix。图1为负荷均分布模型,X轴为距离线路始端的距离,线路全长为L;Y轴为线路分支线电流的总和。 1.1.3 负荷递增分布 1.1.4 负荷递减分布 1.1.5 负荷中间集中分布 1.2 功率损耗系数 根据以上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各种负荷分布模型的线路功率损耗系数,见下表。 1.3 中压线路损耗估算流程 1.3.1 中压线路主干损耗估算 (1)按照线路主干型号,查找相应的线路的单位电阻r,根据线路长度L得到主干的阻抗为R=L×r; (2)分析线路的分布模型,获得该线路的的功率损耗系数β; (3)计算该线路的功率损耗 1.3.2 中压线路装接配变损耗估算 根据变压器型号和单台变压器容量S,查找变压器参数表得到该型号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为ΔPk,负载损耗为ΔP T。中压线路装接配变损耗为:公式中,ST为变压器实际运行容量,采用年最高负荷。 1.3.3 中压线路的总功率损耗 每回中压线路的功率损耗为中压线路功率损耗ΔPL和中压线路装接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 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通过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 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

电力线路线损计算方法

电力线路线损计算方法 线路电能损耗计算方法 A1线路电能损耗计算得基本方法就是均方根电流法,其代表日得损耗电量计算为: ΔA=3Rt×10-3(kW?h)(Al-1) Ijf=(A)(Al-2) 式中ΔA——代表日损耗电量,kW?h; 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t=24),h; Ijf——均方根电流,A; R——线路电阻,n; It——各正点时通过元件得负荷电流,A。 当负荷曲线以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时: Ijf==(A)(Al-3) 式中Pt——t时刻通过元件得三相有功功率,kW; Qt——t时刻通过元件得三相无功功率,kvar; Ut——t时刻同端电压,kV。 A2当具备平均电流得资料时,可以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得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Ijf与平均电流Ipj(代表日负荷电流平均值)得等效关系为K(亦称负荷曲线形状系数),Ijf=KIpj,则代表日线路损耗电量为: ΔA=3K2Rt×10-3(kW?h)(A2-1) 系数K2应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及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f>0、5时,按直线变化得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 K2=[α 1/3(1-α)2]/[1/2(1 α)]2(A2-2) 当f<0、5,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 K2=[f(1 α)-α]/f2(A2-3) 式中f——代表日平均负荷率,f=Ipj/Imax,Imax为最大负荷电流值,Ipj为平均负荷电流值; 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α=Imin/Imax,Imin为最小负荷电流值。 A3当只具有最大电流得资料时,可采用均方根电流与最大电流得等效关系进行能耗计算,令 均方根电流平方与最大电流得平方得比值为F(亦称损失因数),F=/,则代表日得损耗电量为: ΔA=3FRt×10-3(kW?h)(A3-1) 式中F——损失因数; Imax——代表日最大负荷电流,A。 F得取值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与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f>0、5时,按直线变化得持续负荷曲线计算F: F=α 1/3(1-α)2(A3-2) 当f<0、5,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 F=f(1 α)-α(A3-3) 式中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_secret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配电网线损是电力部门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准确合理的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是电力部门分析线损构成、制定降损措施的有力工具,对促进供电企业降低能耗,内部挖潜,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案,加强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配电网结构的复杂性、参数多样性和资料不完善以及缺乏实时监控设备,准确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比较困难,一直是个难题。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电能在输送和分配过程中各元件产生的电能损耗及各类损耗所占比例的计算,来确定配电网线损的变化规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据网络主要损耗元件的物理特征建立的各种等值模型算法;另一类是根据馈线数据建立的各种统计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算法。传统计算方法,如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等,计算结果精度不高,不便于降损分析。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部分学者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识别等理论应用于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研究计算速度快、计算结果精度高的数学模型,丰富和发展了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拓宽了研究思路。 1传统的主要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1.1均方根电流法均方根电流法是基本计算方法 均方根电流法的物理概念是,线路中流过的均方根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

均方根电流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按照代表日24小时整点负荷电流或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或有功电量、无功电量、电压、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参数等数据计算出均方根电流就可以进行电能损耗计算,易于计算机编程计算。缺点是:代表日选取不同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计算误差较大。 1.2 平均电流法平均电流法 平均电流法平均电流法也称形状系数法,是利用均方根电流法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的,由均方根电流法派生而来。平均电流法的物理概念是,线路中流过的平均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平均电流法的优点是:用实际中较容易得到并且较为精确的电量作为计算参数,计算结果较为准确,计算出的电能损耗结果精度较高;按照代表日平均电流和计算出形状系数等数据计算就可以进行电能损耗计算,易于计算机编程计算。缺点是:对没有实测记录的配电变压器,形状系数不易确定,计算误差较大。1.3最大电流法最大电流法 最大电流法最大电流法也称损失因数法,是利用均方根电流法与最大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的,由均方根电流法派生而来。最大电流法的物理概念是,线路中流过的最大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最大电流法的优点是:计算需要的资料少,只需测量出代表日最大电流和计算出损失因数等数据就可以进行电能损耗计算,

电缆线损计算

电缆线损计算 35平方铜芯单相直流电缆,长度为100M,电流70A,铺设方式是裸线水中铺设,为什么我用两种方法算的线损结果差好多啊谁能告诉我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啊~~谢谢了~~ 方法1:线损=电流×电路总线长×线缆电压因子=70×100×(mv)= 方法2:△P=IR,,R用电阻率计算出来 (参考: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

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 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 环境温度25度,算得结果

电缆损耗计算公式

电缆损耗计算公式 如果从材料上计算,那需要的数据比较多,那不好算,而且理论与实际差别较大。嗯,是比较正常的。常规电缆是5-8%的损耗。一般常用计算损耗的方法,就是通过几个电表的示数加减计算的。因为理论与实际的误差是比较大的,线路老化,会造成线路电阻变大,损耗增大。7%的损耗,是正常的。还需要你再给出一些数据…如电阻率等… 185的铜线,长度200米,电 缆损耗是多少。 电缆线路损耗计算一条500米长的240铜电缆线路损耗怎么计。 首先要知道电阻: 截面1平方毫米长度1米的铜芯线在20摄氏度时电阻为0.018 欧,R=P*L/S(P电阻系数.L长度米.S截面平方毫米) 240平方毫米铜线、长度500米、电阻:0.0375欧姆假定电流100安培,导线两端的电压:稀有金属3.75伏。耗功率:37.5瓦。 急求电缆线电损耗的计算公式? 线路电能损耗计算方法A1 线路电能损耗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均方根电流法,其代表日的损耗 电量计算为:ΔA=3 Rt×10-3 (kW·h) (Al-1)Ijf = (A) (Al-2)式中ΔA——代表日损耗电量,kW·h;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t=24),h;Ijf——均方根电流,A;R——线路电 阻,n;It——各正点时通过元件的负荷电流,A。当负荷曲线以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时:Ijf= = (A) (Al-3)式中Pt ——t时刻通过元件的三相有功功率,kW;Qt——t时刻通过 元件的三相无功功率,kvar;Ut——t时刻同端电压,kV。A2 当具备平均电流的资料时,可以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Ijf与平均电流 Ipj(代表日负荷电流平均值)的等效关系。 3*150+1*70电缆300米线路损耗如何计算 300*0.01=3米也就是说300米的主材消耗量是3米.如果工作量是300米的工程,那么造价时的主材应申请303米.但如果是300米的距离敷设电缆时,需考虑波形弯度,弛度和交叉的附加长度,那么就应该是(水平长度+垂直长度)*1.025+预留长度,算完得数后再乘以1.01就是主材的最后消耗量。 一般电缆的损耗怎样计算 理论上只能取个适当的系数,如金属1.01~1.02,非金属1.04~1.05。要确切的得称重收集数据并总结归纳可得。 电缆线用电损耗如何计算?如现用YJV22-3*150+1*70 电缆线。 电缆电阻的计算: 1、铜导线的电阻率为:0.0175hexun1 Ω·m, 根据公式:R=P*L/S(P电阻系数.L长度米.S截面平方毫米),电缆的电阻为:R=0.0175*260/70=0.065Ω; 2、根据用公式P=I2R计算功率损耗。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的应用探讨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的应用探讨 摘要:计算理论线损是分析线损构成、制定降损措施及确定线损指标的必要手段。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指出目前各种线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电量潮流法计算线损的新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 配电网线损是电力部门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是国家考核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表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只有通过加大技术降损力度,提高技术含量以及加强管理降损水平,走上精细管理之路,才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线损的理论计算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传统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主要有: 损失因数法、均方根电流法、等值功率法、回归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 1.1 损失因数法 损失因数法是利用日负荷曲线的最大值与均方根值之间的等效关系(即损失因数)进行线损计算的方法。其计算式为: (1) 式中,为最大电流;F为负荷损失因数。负荷损失因数F因配电网结构、损失种类、负荷分布及负荷曲线形状不同而异,特别是与负荷率密切相关。由于最大负荷电流取自电流表,而损失因数F是由负荷率通过统计得到的,其精度不高,因此这种算法只适用于电网规划的线损测算和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如城市电网)的线损计算。 1.2 均方根电流法 均方根电流法是目前l0kV配电网中最常见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算法原理是将线路中流过的均方根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 近似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期所消耗的电能。电流通过电力网元件(电阻为R)时产生的三相有功功率损耗为△P = 3I2R,则该元件在24h内的电能损耗可以表示为: (2) 其中是随机变量一般不能准确获得,通常可由代表日的均方根电流代替,即: (3) 其中, 均方根电流法原理简单,方法易于掌握,应用广泛,但是算法在实际应用时所需数据计算量大,而且没有考虑负荷曲线形状的差异和负荷功率因数不同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算法精度。用代表日的线损率近似系统全年线损率误差较大,另外典型日的数据很难保证准确性,这样又增加了计算结果的误差。因此算法只适用于供用电较为平衡,负荷峰谷差较小(日负荷曲线较为平坦) 且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1.3 等值功率法 等值功率法由准确级别高的电能表读数求取平均功率,通过将负荷曲线梯形化或查负荷曲线形状系数的方式获取节点等效功率,将电能损失的计算转化为功率损失的计算,将计算时段内随时间变化的各节点注入功率处理为节点等值功率,

配电网中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的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毕业设计 题目配电网中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的研究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〇一七年三月三十一

配电网中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的研究 [摘要]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力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降低线损率,可以减少电能传输能耗,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增加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研究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有很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阐述了进行配电网线损计算的意义和线损的基本概念,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通过对几种常用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分析比较,主要采用改进等值电阻法进行配电网线损计算,目的是为了降低配电网电能损耗、加强电网的经济运行。 [关键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改进等值电阻法;电能损耗 Research on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oretical Line Losses and

Reducing Energy Loss Method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Wu Tao (Grade07,Class1,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 Zhong 723003,ShaanXi) Tutor: Yang Zhangyong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lines loss rate is an important norm which comprehensively reflectes the degree of programing ,designing ,producing working and managing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Lowing the distribution lines loss rate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energy loss in transporting, improve the electricity supply ability, but also increas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Power Company. It was very important in theory and actual to study on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energy loss calculatio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calculation significanc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 basic concept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 theory,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ome commonly-used calculation of line losse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methods, the equivalent resistance method to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calculation of line losses was adopted in order to reduce energy loss and operating economicly.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theoretical energy loss calculation;improving of the equivalentelectric resistance method;energy loss 目录 引言 (5) 1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简介 (6) 1.1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7) 1.2传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7)

低压线路损耗理论计算

在农村用电管理工作中,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的计算和实际线损的考核是一个薄弱环节。 笔者推荐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以供广大城乡电工参考。 1低压线路理论线损的构成 1.1低压线路本身的电能损耗。 1.2低压接户线的电能损耗。 1.3用户电能表的电能损耗。 1.4用户电动机的电能损耗。 1.5用户其他用电设备的电能损耗。 以上所有供电设备的电能损耗之和,即构成低压线路的理论线损电量,其线损电量与线路供电量之比百分数,即为线路的理论线损率。 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线损计算中,只计算到用户电能表,用户的用电设备不再参与实际线损计算。但在理论计算中,凡连接在低压线路上的用电设备的电能损耗,均应计算在内。 2低压线路理论线损计算通用公式 △A=NKI pjR dzt×10 式中N——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电网结构系数; ①单相两线制照明线路N=2; ②三相三线制动力线路N=3; ③三相四线制混合用电线路N=3.5;

K——负荷曲线形状系数,即考虑负荷曲线变化而采用的对平均电流(I pj)的修正系数,K值按推荐的理论计算值表1选用; 表1负荷曲线形状系数k 值表 最小负荷率 K值0.20.30.4 1.050.5 1.030.6 1.020.7 1.010.8 1.000.8 1.001.0 1.00。2。2。。-3 1.171.09 (最小负荷率a=最小负荷/最大负荷) t——线路月供电时间,h;Rdz——线路导线等值电阻,Ω。 等值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Rdz=ΣN KI zd。 kR k/N×I

zd 式中I zd——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实测最大电流,A; 22KI pj——线路首端负荷电流的月平均值,A。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计算选用。 ①配电室装有电流表,并有记录的,可直接计算月平均负荷电流值。 ②如装有电流表,但无记录的,可选取代表性时段读取电流值,然后计算平均负荷电流值。 ③如未装电流表时,可选取代表性时段,直接用钳形电流表读取负荷电流值。 ④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U pj——线路平均运行电压值,kV,也可近似地用额定电压(Un)代替;AP——线路月有功供电量,kW。h;AQ——线路月无功供电量,kvar。h; t——线路月供电量时间,h。 ⑤如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功率因数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osφ pj——线路负荷功率因数的平均值。 3低压接户线的理论线损计算 从低压线路至用户电能表,从电能表到用电器具的连接线称接户线(或下户线),其理论线损电量可按每10m月损耗为0.05kW。h计算,当接户线长度为L 时,月损耗电量为:

低压线路损耗理论计算

N——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结构常数(如前); ——低压线路各分段结构常数,取值与N相同; N K ——线路首端负荷电流的月平均值,A。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计算选用。 I pj ①配电室装有电流表,并有记录的,可直接计算月平均负荷电流值。 ②如装有电流表,但无记录的,可选取代表性时段读取电流值,然后计算平均负荷电流值。 ③如未装电流表时,可选取代表性时段,直接用钳形电流表读取负荷电流值。 ④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线路平均运行电压值,kV,也可近似地用额定电压(Un)代替; 式中U pj A ——线路月有功供电量,kW。h; P ——线路月无功供电量,kvar。h; A Q t——线路月供电量时间,h。 ⑤如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功率因数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osφ ——线路负荷功率因数的平均值。 pj 3低压接户线的理论线损计算 从低压线路至用户电能表,从电能表到用电器具的连接线称接户线(或下户线),其理论线损电量可按每10m月损耗为0.05kW。h计算,当接户线长度为L时,月损耗电量为: ΔA=0.05L/10kW。h。 4电能表的理论线损计算 4.1单相电能表每只每月损耗按1kW。h计算。 4.2三相三线表每只每月损耗按2kW。h计算。 4.3三相四线表每只每月损耗按3kW。h计算。 5电动机的电能损耗计算 电动机的额定输入功率与额定输出功率的差值即为其损失功率(包括铁损、铜损等),乘以当月运行小时数即为其电量损失,其计算公式为: ——电动机的额定运行电压,kV; 式中U n I ——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 n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因数; cosφ n P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n t——电动机的月运行时间,h。 6其他用电器具的电能损耗 △A=Σ(各类电器总台数×额定功率×运行时间)×0.01kW。h

低压配电线路理论线损的计算

低压配电线路理论线损的计算 在农村用电管理工作中,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的计算和实际线损的考核是一个薄弱环节。笔者推荐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以供广大城乡电工参考。 1低压线路理论线损的构成 1.1低压线路本身的电能损耗。 1.2低压接户线的电能损耗。 1.3用户电能表的电能损耗。 1.4用户电动机的电能损耗。 1.5用户其他用电设备的电能损耗。 以上所有供电设备的电能损耗之和,即构成低压线路的理论线损电量,其线损电量与线路供电量之比百分数,即为线路的理论线损率。 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线损计算中,只计算到用户电能表,用户的用电设备不再参与实际线损计算。但在理论计算中,凡连接在低压线路上的用电设备的电能损耗,均应计算在内。 2低压线路理论线损计算通用公式 △A=N。K2。I2 pj 。R dz 。t×10-3 式中N——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电网结构系数; ①单相两线制照明线路N=2; ②三相三线制动力线路N=3; ③三相四线制混合用电线路N=3.5; K——负荷曲线形状系数,即考虑负荷曲线变化而采用的对平均电流(I pj )的修正系数,K值按推荐的理论计算值表1选用; 表 1 负荷曲线形状系数 k 值表

(最小负荷率a=最小负荷/最大负荷) t——线路月供电时间,h; R dz ——线路导线等值电阻,Ω。 等值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R dz =ΣN K I2 zd。k R k /N×I2 zd 式中I zd ——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实测最大电流,A; I zd。k ——低压线路各分段实测最大电流,A; R K ——低压线路各分段电阻:R K =r ok 。I k ,Ω; N——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结构常数(如前); N K ——低压线路各分段结构常数,取值与N相同; I pj ——线路首端负荷电流的月平均值,A。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计算选用。 ①配电室装有电流表,并有记录的,可直接计算月平均负荷电流值。 ②如装有电流表,但无记录的,可选取代表性时段读取电流值,然后计算平均负荷电流值。 ③如未装电流表时,可选取代表性时段,直接用钳形电流表读取负荷电流值。 ④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U pj ——线路平均运行电压值,kV,也可近似地用额定电压(Un)代替; A P ——线路月有功供电量,kW。h; A Q ——线路月无功供电量,kvar。h; t——线路月供电量时间,h。 ⑤如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功率因数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线损如何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通过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

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 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 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

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 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 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间、随季节发生变化。而且这样计算的结果只能用于事后的管理,而不能用于事前预测,所以在进行理论计算时,都要对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化。为简化计算,一般假设: (1)线路总电流按每个负载点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占该线路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负载点上。 (2)每个负载点的功率因数cos 相同。 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配电线路利用线路参数计算并简化成一个等值损耗电阻。这种方法叫等值电阻法。

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9048964.html, 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与研究 作者:马红岩罗衡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8期 摘要:配电线路有效降低线损率,是实现供电企业供电效率的提升和实现经济利益提升 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反映整个电网规划的合理性重要指标,更是反映电网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本文在分析电力原件消耗电能的机理基础上,介绍了线损计算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电力系统;线损率;计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电力系统线损的多少,关系到整个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它不仅是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整个电力企业技术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出的是电力企业综合管理发展水平。所以每个供电企业都应当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注重线损的计算和考核,真正做到节能降耗。 一、线损的构成和分类 电力企业通常在输送电力的过程中,大到整条输电线路,小到设备变压器以及保护装置都会有能耗,也就是电能在运输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这种损耗就是电能损耗,用△H (kWh)代替,指的就是单位时间内内有功率损耗。所有电力都是经历通过输送、变压,最后配送到用户的过程。 在电力系统输送电的过程中,电能通过输送、变压、配电的过程输送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可避免的损耗,损耗的大小主要和设备单位时间内的运行参数有关系。线损电量通常是由电度表显示的供电与售电量的差额确定的,主要包括运行电压相关的变压器铁芯、电容器和电缆的绝缘损耗,以及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绕组的电能损耗等等,这些电耗通常都属于技术性损耗,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所以也叫做理论线损。 除了电力系统输送电力时产生的能耗,管理层面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电能损耗,比如人为原因的抄错统计数据,抄表不及时,计算错误,或者遗漏数据等等,还有因为设备未及时检修导致的漏电,或者设备保护不到位有窃电情况的发生,这些电能损耗就被称作管理线损电量。 二、线损计算基础 电路线损的计算首先要考虑到多种原因,掌握电网的整体构造以及运行数据,还有电路中重要元件能耗占整体损耗的比重等,只有掌握好结构和数据,才能真正准确计算线路损耗,为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开题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 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__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电力企业为了减少线损、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利用电力资源,在进行配电网规划和接线方案比较变时,都会对线损进行系统分析、计算,对降损措施方案和效益进行预测。降低传输和分配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是电力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少损,提高供电企业的效益和电能质量的重要措施。 实际意义:一、帮助供电公司全面分析线损的组件,从而找寻出更高效的降低损失的策略。二、在设计电网的时候,对减损的因素考虑周到,有效优化方案,电网的更新因此被推动。三、供电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有了依据,将降低损耗作为参考值来提升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将会有效的提高运行的效率,从而提升电网经济收益[5]。四、透过分析线损结构,影响线损的因素被发掘出来,降低线损成为可能,电能损耗减少,电力供应短缺的问题因此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整体的供电能力得到提升。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20 世纪 30 年代,外国学者理论线损,他们通过对电力开始研究配电网系统内部的每一种设备在运行中造成损耗的机理的分析,构建了严谨的数学分析模型,分析配电网损耗量的产生过程以及统计策略。到了 20 世纪的末期,配电网理论线损的统计分析逐渐走向成熟,专家把有关的理论、技术与配电网理论线损的统计分析结合起来分析的结果普遍运用在电力公司统计配电网理论线损的具体实践中,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对线损的理论计算研究,经过了三个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70 年代,这一阶段主要以手工计算为主,因为数据往往比较大,而且非常的复杂,导致了统计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几天的时间往往只能运算一条线路,计算跟实际数额差距也比较大;第二个阶段是80 年代,这一个阶段运算的工具是诸如PC 一1500 的小型微机,相对于70 年代纯手工计算来说,计算的速度大大的提升,但是依旧存在着人际对话繁琐,获得的信息量少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90 年代,这一个阶段运算的工具是依赖电子计算机,计算的速度得到飞跃、计算的周期得到缩短、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提高。以上所论述的三个阶段,虽然选择的运算工具都不一样,但是变电站出口某一典型代表日(或月)的电量、电流、电压等都是这三个阶段所选择的运行参数[11]。因为在农村地区,用电负荷往往存在着季节性,在一些特殊的日期和月/年的平均负荷

线损计算方法

线损计算方法 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通过理论计算可发 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 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 加科学。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 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 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

低压台区线损的理论计算

低压台区线损的理论计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9048964.html, 2007年7月4日10:41 来源: 浙江富阳供电局赵宗罗赵志明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同时也是表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指标。所以,线损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而随着农电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供电局如何有效的降低农村低压线损,为供电企业创造效益成为当前线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对农村配变台区进行理论线损计算,准确的掌握目前农村低压线损率的状况,对开展好今后的线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了解和掌握目前农网改造后农村低压线损率的整体水平以及线损的构成;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今后的线损管理工作中更加科学合理的制订、下达目标计划到各个台区,并为线损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为降损工作提供管理的主攻方向,有针对性的制订降损措施,实现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1 理论线损计算应用介绍 1.1 选取计算软件 目前用于线损计算的软件有很多,但由于低压线损的影响因素很多,如负荷形状系数、三相不平衡、表计损耗等等,很多公司开发的计算软件并不完善,所以要开展好低压台区的理论线损计算,关键要选一套科学合理的软件。通过从“计算方法、界面操作性及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后,最终选定用郑州大方软件公司开发的线损计算软件进行试用。 1.2 计算所需资料 依据软件的计算要求,本次理论线损计算要提供如下资料:①低压线路结构图;②线路参数(相数、长度及型号);③用户个数、电量及表计类型(电子表或机械表);④月有功供电量、日有功供电量;⑤K系数(可手工输入或计算求得)、月用电时间、功率因数以及电压。 1.3 计算结果分析 对有关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后,富阳供电局对12个农村配变台区进行了线损理论计算,计算

平均电流法计算10kv线损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电网线损产生的原因 (2) 2.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2.1.研究目的 (2) 2.2.研究意义 (3) 2.3.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3) 3.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3) 4.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研究 (4) 4.1.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相关概念 (4) 4.3.配电网用平均电流法计算理论线损分析 (7) 4.4.影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9) 4.5.本章小结 (10) 5.10K V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10) 5.1平均电流法 (11) 5.2.算例分析 (12) 5.3.本章小结 (13) 6.配电网降损措施分析 (13) 6.1.降低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 (13) 6.2.本章小结 (14) 结束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平均电流法计算10kV配电网线损 朱军 摘要:线损是供电企业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线损率是衡量线损高低的指标。配电网线损是电力部门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准确合理的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是电力部门分析线损构成、制定降损措施的有力工具,对促进供电企业降低能耗,内部挖潜,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案,加强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配电网结构的复杂性、参数多样性和资料不完善以及缺乏实时监控设备,准确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比较困难,一直是个难题。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电能在输送和分配过程中各元件产生的电能损耗及各类损耗所占比例的计算,来确定配电网线损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理论线损平均电流法降压措施 1.电网线损产生的原因 从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在电力网的输送、变压、配电各环节中所造成的损耗。称为电力网的电能损耗,称为线损。既电力网的线损是发电厂(站)发出来的输入电网的点能量与电力用户用电时所消耗的电能量之差。线损在理论上的特点,是电能以热能和电晕的形式散失于电网元件的周围空间,这就是说电力网的线损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也是线损电量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因此各个电网的线损大小是有区别的,管理部门只要采取适当措施,是可以把它降低到合理值或控制在国家规定值之内。2.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 研究目的 电力网的理论线损计算,是指根据电网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运用一定的方法把电网元件的理论线损电量以及它在总损耗中所占的比例电网的理论线损率,经济线损率等数值计算出来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理论线损计算可以达到一下目的:(1)坚定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的经济性。 (2)查明电网中损耗过大的元件及损耗大的原因。 (3)考核实际线损是否真实、准确、合理,以及实际线损和理论线损的差值,确定不明损耗的程度,来衡量营业管理的好坏。 (4)根据理论线损中,各导线损耗和变压器损耗所占的比重,针对性的对电网中损耗过大环节采取降损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