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时序大事】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形成和初步发展,中国进入。具体表现:

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2.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造纸术领先世界。【考点回味】

书画起源演变秦小篆、汉隶、帛画

文学成就汉朝:(代表:、)

注:★为选修内容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比其他地区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5.《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6.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7.最能体现“文化治国百代之业”的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唐太宗虚心纳谏D.明太祖大兴文字狱

8.《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

9.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州县制C.道州县制D.行省制

10.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这些法令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

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11.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按照常理来说,有一个做好坐落在上游的中央集权,……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治理黄河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

B.治理黄河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

C.建立民主政治体制不能治理好黄河

D.政治制度主要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12.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产生

B.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

况下无法实施。

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

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