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氧化淀粉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新型书画装裱用氧化淀粉的研制

新型书画装裱用氧化淀粉的研制

第25卷 第3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25 N o.3 1997年8月J our nal of H enan N or mal U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A ug.1997 新型书画装裱用氧化淀粉的研制姬志峰 韩相明(新乡市博物馆,453000,新乡;平原大学化工系;第1作者34岁,男,馆员)摘 要 本文介绍了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硫酸为介质制备书画装裱用固体氧化淀粉的方法.并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各种影响因素,如氧化剂用量、酸度等对粘合剂粘度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PM防霉剂在裱画浆糊中的应用.关键词 氧化淀粉;浆糊;P M防霉剂根据文献记载,从晋代开始我国就已有了书画的装裱,至少也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装裱不仅是一种装潢艺术,而且也是对书法绘画作品最完美的保护方法.使历代书画作品、古代书籍延长寿命,流传万世.在装裱界,传统的浆糊制作过程大致如下: 洗粉,就是将面粉中的面筋提取出来,使面粉变为淀粉的一个过程. 煮制,对洗出的淀粉用锅煮,但煮出的浆糊往往过熟,成色偏暗,胶性亦大,煮时稍有不慎,还极易糊锅,影响使用.而我们新研制的固体氧化淀粉是装裱工艺中的一次革新,这是由于新研制的氧化淀粉在生产中产生了醛基和羧基,并在其中加了PM防霉剂.1 反应机理淀粉属于多糖类的一种,是右旋葡萄糖的聚合物.淀粉颗粒的结构组成分两部分: 直链淀粉,可溶于热水,不含磷质,不生糊,由 -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聚合度约为70~350,在淀粉中约占20%; 支链淀粉,是由右旋葡萄糖生成的分支巨大分子,相对不易溶解.它含有一种磷酸酯,产生一种糊,主链以 -1,6糖苷键方式连接,平均聚合度约为280~5 100,在淀粉中约占80%.淀粉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良好的粘合剂,就是因为它具有能生糊的支链淀粉,同时另一部分直链淀粉又能促助它起胶凝作用.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淀粉分子中的部分 -1,4苷键和支链的 -1,6苷键断裂.同时使它的分子链侧基氧化,使葡萄糖单元上的羟基被氧化成醛基,成为含有自由醛的醛糖.而且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有些醛基还可进一步被氧化成羧基,使氧化后的淀粉成为以含醛基和羧基为主的淀粉小分子,由于醛基具有防霉防腐能力,羧基对纸纤维具有较大的亲和性,因此淀粉粘合剂中醛基和羧基的生成,增加了其对纸品的渗透性和粘接能力,并提高了本身的防霉能力[1].氧化淀粉除了极个别的低氧化度的淀粉外,氧化淀粉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糊化温度和 文稿收到日期:1996-12-13.热糊粘度就越低,凝沉现象就越少,透明度也越高,且薄膜性能就越好[2].关于氧化淀粉的氧化程度,可通过在氧化淀粉中加氢氧化钠和硼砂并配制成液体,用涂-4杯测其粘度,根据粘度来确定氧化程度.2 实验部分2.1 淀粉的选择 小麦淀粉与玉米淀粉相比较,尽管小麦淀粉的增稠力低于玉米淀粉,但糊浆的结构、透明度和强度大致相同,且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较低,因此本实验选用小麦淀粉[3].2.2 氧化剂的选择 作为氧化剂,常用的有NaClO,Na 2O 2,H 2O 2,KM nO 4等.工业上常采用NaClO,H 2O 2为氧化剂.其缺点是氧化结束时间不易控制.而用KM nO 4作氧化剂时,根据颜色变化,氧化结束时间很易观察,且所得氧化淀粉具有糊化温度低,流动性好,颜色洁白,成膜性好等特点.因此本实验选用KM nO 4作为氧化剂.通过氧化,淀粉中的部分还原性链端(第2,3,6碳位上的醇基),先被氧化成醛基,最好被氧化成羧基.实际上成为从醛基和羧基分子结构为主的,分子量较低的变性淀粉,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较强的亲和力.为了提高交联度和初粘性,还需加入一些络合剂,与氧化淀粉中的羧基和羟基络合,引起一系列交联反应.2.3 糊化剂的选择 本实验选用N aOH 作为糊化剂,因为NaOH 与淀粉中的羟基结合,破坏部分氢键,减弱大分子间作用力,将溶胀后的淀粉链束拆开,并带有反应基因,NaOH 还可使氧化淀粉的羧基变为钠盐,增加亲水性和溶解性[4].2.4 氧化淀粉制法 将小麦淀粉配制成约30%的淀粉乳,然后加入复合保护剂,在室温下搅拌1h ,所得淀粉乳静置沉淀,分离掉废水,在下层淀粉中慢慢加入硫酸和高锰酸钾,充分搅拌至淀粉乳外观呈咖啡色.然后放置20~24h 进行氧化反应,在此期间搅拌两次,每次搅15m in 左右.当液体呈白色时反应结束.然后洗涤、过滤、干燥、粉碎得氧化淀粉.2.5 室温下粘度的测定 取2.5g 样品于250ml 烧杯中,加入125m l 水,然后加入已溶解好的3g NaOH,0.5g 硼砂及数滴磷酸三丁酯,搅拌约20m in,直至有稳定的流动性,然后用涂-4杯测定其粘度.当此胶液粘度适中时,说明氧化程度也适中.2.6 工艺参数选择的基础试验2.6.1 高锰酸钾用量选择在室温下,以产品粘度为指标,比较KMnO 4不同用量的反应状况,结果如表1.表1W KM nO 4/g3.3 3.1 2.8 2.7 2.6 2.5粘度/s 212428364352 从表1中可观察到氧化剂的用量对产品氧化程度(以粘度为表征)的影响较大.KM nO 4用量少,氧化程度不够,产品粘度大,稠度也大,流动性差.当KM nO 4用量提高,氧化程度增大,产品粘度降低,浸润性和稳定性均提高,流动性和粘接力也变好.但KM nO 4用量太大,产品粘度降低太多,反而影响粘接能力.2.6.2 硫酸用量的选择KM nO 4的量选为2.7g ,比较不同的硫酸(3m ol /L )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如表2所示.93第3期 姬志峰等:新型书画装裱用氧化淀粉的研制9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表2/ml678910V H2SO4粘度/s514537.53430.5 KM nO4是重要的氧化剂之一,其氧化性因介质的酸碱性不同而不同.在酸性介质中: M nO-4+8H++5e M n2++4H2O Z°=1.491V由实验可知,酸的用量对粘度有一定影响.2.6.3 烧碱用量的选择硫酸(3mo l/L)用量选为8ml,KM nO4选为2.7g,比较不同的烧碱用量对粘度的影响. (样品以25g计,硼砂以0.5g计),结果如表3.表3W Na OH/g 2.25 2.5 2.7 2.9 3.0粘度/s4543353124 烧碱能使淀粉分子分离,粘度增加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加入量过多时则粘度下降, pH值上升.3 氧化淀粉产品质量指标性状:洁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水分:13%~15%;细度:过100目筛≥98%;保存期:1~2a.4 应 用PM防霉剂是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和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最新研制的.它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水溶性等特点.它对真菌和细菌显示出良好的杀死和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5~50m g/L.它在文物等很多方面都有防霉效果.PM防霉剂为浅灰色或奶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55~158℃(分解),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醇,性能稳定,见光不易分解,不具吸湿性,水溶液pH=4~6.将PM防霉剂溶解于裱画的浆糊中,可以有效地防止纸张的发霉.即使是在30℃,相对湿度为93%的情况下,经过4周时间,字画也不发霉.PM防霉剂对纸张的强度及画面颜色影响甚微,是用于裱画中理想的防霉剂,对延长字画的寿命起了重要作用[5].具体用法是在1000g氧化淀粉中加1.5g PM防霉剂,把它们放入脸盆内,并稍加温水,用浆棒搅匀,使之成为粥状,随即以沸水冲之.冲水时要快,要猛,并一气呵成,再用浆棒用力搅拌即成.如发现浆糊太稠,可趁热再适量加水搅匀,使之稀释.参 考 文 献1 晏海滨,胡立新.固状淀粉胶的研制.化学与粘合,1994,(1):14~192 李 浪,周 平,杜平定编著.淀粉科与技术.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66~3673 美R L惠斯特勒等合编,王雒文、闵大铨、杨大顺等译.淀粉的化学与工艺学.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 1988,581~5994 孙淑萍,王学琳,田鹏等.W S-H型淀粉粘合剂的研制.化学与粘合,1994,(1):31~345 马淑琴,田金英,亚 林等.PM防霉剂在裱画中的作用.北方文物,1991,(2):98~103。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
氧化淀粉是一种常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具有增稠、增稳、增光等作用。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氧化反应、水洗、干燥等几个步骤。

首先是原料预处理。

淀粉作为氧化淀粉的原料,需要经过清洗、研磨等处理,去除杂质和颗粒的外层。

清洗可以使用水或者酸洗等方法,研磨则是将淀粉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接下来是氧化反应。

将处理好的淀粉浆液与过氧化氢或过氧化氮等氧化剂进行反应,使淀粉分子中的羟基部分氧化为醛基、羧基等活化基团,从而改变淀粉的化学性质。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化剂浓度等,需要根据淀粉的特性来确定。


常情况下,反应时间较短,保持在10分钟左右。

然后是水洗。

在氧化反应结束后,需要将反应产物进行充分的水洗,以去除残留的氧化剂、酸、盐等杂质。

水洗一般分为多次,每次洗涤时间保持在10-15分钟,水洗涤液需保持清洁。

最后是干燥。

水洗后的淀粉需要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降至目标值以下。

干燥方法可以采用喷雾干燥、烘干等方式,具体选择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条件来确定。

以上就是氧化淀粉的主要生产工艺,通过这些处理步骤可以制得具有一定粘度、透明度、稳定性的氧化淀粉产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卫生、设备清洁等方面的要求,确保
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需要,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改性处理,以满足市场需求。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研究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研究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医药食品行业的发展,氧化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已经备受重视,在食品、医药、纺织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氧化淀粉是一种抗中性粘稠度高,黏度高、溶解性不好的多糖体,大多数是由醣类的糖苷组成,它不能直接用水溶解,但它可以被氧化。

因此,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成为发展氧化淀粉应用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主要研究内容有:
1. 选择淀粉原料,本次研究的淀粉原料主要为玉米淀粉;
2. 确定合适的氧化剂;
3. 确定适当的温度和碱浓度,以控制氧化反应的进程;
4. 选择正确的离心技术,以分离淀粉液;
5. 测量和比较在不同工艺参数下,淀粉的氧化程度。

三、实验方法
1. 淀粉原料选择:根据本实验的要求,首先确定使用玉米淀粉
作为原料;
2. 氧化剂选择:本次实验采用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H2O2);
3. 氧化温度及碱浓度控制:本实验采用氧化温度为90℃,碱浓度为0.3mol/L。

4. 离心技术:本实验采用超声脱脂机进行离心技术。

5. 氧化程度测试:本实验采用理化分析法,检测不同温度和浓度氧化淀粉的氧化程度。

测试指标为淀粉中碱式及醣糖的含量,与未氧化淀粉进行比较,判断淀粉的氧化程度。

四、结论
1.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好处包括:对环境影响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2. 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氧化程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温度和碱浓度升高,氧化程度升高。

3.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0.3mol/L的碱浓度,氧化时间为2h。

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研究主要就是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再在氧化淀粉中加碱糊化,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改性,降温后依次添加稀释剂、增塑剂、消泡剂等助剂,最终得到一种环保得、成本较低得、性能优良得淀粉基瓦楞纸板用粘合剂。

论文主要对氧化淀粉得制备、粘合剂得配方与制备工艺以及粘合剂得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与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氧化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结果表明:淀粉36 g,氧化剂(质量分数为30%得H2O2)得用量为2 mL、催化剂(无水FeSO4)得用量为0。

1 g、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5℃,氧化淀粉粘合剂得性能最好。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粘合剂,制备工艺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淀粉粘合剂概述 (1)1。

1、1糊化淀粉粘合剂 (1)1。

1、2 氧化淀粉粘合剂 (1)1。

1。

3酸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

1.4 酯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1、5 淀粉接枝改性粘合剂 (2)1.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发展状态 (3)1、2。

1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研究进展 (3)1、2.2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应用进展…………………………………………41、3 本研究得内容及意义 (5)第2章材料与方法 (6)2。

1实验主要试剂 (6)2.2 仪器设备 (6)2、3实验步骤 (6)2。

3.1氧化阶段 (6)2、3、2 糊化阶段 (7)2。

3。

3 还原阶段………………………………………………………………………72、3。

4 交联阶段………………………………………………………………………72、3。

5消泡与稀释阶段 (7)2.4 淀粉粘合剂性能得表征方法 (8)2。

4、1 粘度 (8)2。

4、2 初粘力 (8)2、4。

3 粘合强度 (8)2。

4、4 储存稳定性 (8)第3章结果与讨论 (9)3。

催化氧化制备氧化淀粉

催化氧化制备氧化淀粉

2005年8月第20卷第4期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 ils A ss ociati onVol.20,No.4Aug.2005催化氧化制备氧化淀粉陈彦逍1,2 胡爱琳1 王公应1(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1,四川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北京 100039)摘 要 研究了以Cu2+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玉米淀粉经氧化处理后羧基含量和粘度的变化,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pH值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选用Cu2+作催化剂,最适合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02%(淀粉干重)、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0h、反应pH7.0。

在此催化条件下,双氧水用量20mL,可制得羧基含量为1.21%的氧化淀粉。

关键词 Cu2+催化剂 氧化 氧化淀粉 羧基含量 粘度0 前言淀粉作为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因其价格低廉和易于获得,已成为一种丰富的再生性工业原料,然而天然原淀粉因其结构和性能上的缺陷影响它的应用效果,因此,国内外对淀粉变性及深加工的研究十分活跃。

氧化淀粉是变性淀粉主要品种之一,氧化淀粉和天然淀粉相比,具有流动性好、粘度稳定性高、渗透性强、粘结力好等优点,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在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国外近几年对氧化淀粉的研究主要放在氧化剂和催化剂的选用上,以提高反应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如美国专利4838944研究了锰离子存在下双氧水降解淀粉[1]。

对氧化淀粉深入研究方面,中国与国外对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内生产氧化淀粉主要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

次氯酸钠虽然价廉,但其生产带来的污染给人们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采用安全卫生、氧化性强,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双氧水为氧化剂,在Cu2+催化下,氧化玉米淀粉制备高羧基含量的氧化淀粉。

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主要仪器与试剂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河南省收稿日期:2004-07-16作者简介:陈彦逍,女,1976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变性淀粉及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予华仪器有限公司;S-212恒速搅拌器: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P224S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NDJ-7型旋转粘度计:上海天平仪器厂;30%双氧水、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无水亚硫酸钠均为AR;玉米淀粉,工业一级,吉林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氧化淀粉、酸性淀粉生产流程

氧化淀粉、酸性淀粉生产流程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流程水 2.5%NaOH 、10%HCL 水 水 NaCLO 污水处理 淀粉 淀粉乳 反应罐 合成罐 9级旋流洗涤 精乳罐 精乳高位罐水 污水处理 分离机 精乳罐蒸汽筛选 自动包装秤 成品 注: 1.经泵至车间反应工段(关键控制点1),淀粉乳通过外循环加热或降温,用配制好浓度的NaOH 、HCL 调节pH 值。

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pH 值、时间,配合化验室检测数据,以期达到工艺要求的取代度反应完的淀粉乳由泵泵送至合成罐,加入水调成14Be ′,经过9级旋流器,用一定量的水洗涤,洗去过量的试剂、杂质、盐分,达到一定的浓度(≥19 Be ′)后,经泵送入离心脱水工段(关键控20~23Be ′温度、pH 值、时板换加热或降温 泵 浓度废水 泵 精淀粉乳≥19 Be ′ 稀释洗涤调节pH 洗涤废水精淀粉乳制点2),脱去部分水分后,经螺旋输送入闪蒸干燥器,通过控制送入干燥器的淀粉量,以期达到工艺要求的水分2.淀粉通过干燥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成品筛,通过分离作用,达到工艺要求的细度后,进入包装机,包装成成品3.关键控制点1参数:温度(43~48℃)、反应pH 值(8.5~9.5)、时间(2小时)4.关键控制点2参数:蒸汽温度(130~145℃)、尾风温度(<50℃)、蒸汽压力(0.6~0.7mpa )酸处理淀粉生产工艺流程水 2.5%NaOH 、10%HCL 水 水 污水处理 淀粉 淀粉乳 反应罐 合成罐 9级旋流洗涤 精乳罐 精乳高位罐 水 污水处理 级旋流洗涤 精乳罐蒸汽筛选 自动包装秤 成品 20~23Be ′温度、pH 值、时板换加热或降温 泵 浓度废水 泵 精淀粉乳≥19 Be ′ 稀释洗涤调节pH 洗涤废水精淀粉乳注:1.经泵至车间反应工段(关键控制点1),淀粉乳通过外循环加热或降温,用配制好浓度的NaOH、HCL调节pH值。

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pH值、时间,配合化验室检测数据,以期达到工艺要求的取代度2.反应完的淀粉乳由泵泵送至合成罐,加入水调成14Be′,经过9级旋流器,用一定量的水洗涤,洗去过量的试剂、杂质、盐分,达到一定的浓度(≥19 Be′)后,经泵送入离心脱水工段(关键控制点2),脱去部分水分后,经螺旋输送入闪蒸干燥器,通过控制送入干燥器的淀粉量,以期达到工艺要求的水分3.淀粉通过干燥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成品筛,通过分离作用,达到工艺要求的细度后,进入包装机,包装成成品4.关键控制点1参数:温度(50~55℃)、反应pH值(0.5~1.0)、时间(6小时)5.关键控制点2参数:蒸汽温度(130~145℃)、尾风温度(<50℃)、蒸汽压力(0.6~0.7mpa)。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将淀粉与一定比例的过氧化氢反应得到。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淀粉:淀粉可以从玉米、马铃薯等植物中提取得到。

2. 溶解淀粉:将淀粉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溶解成稀糊状。

3. 添加过氧化氢: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缓慢加入淀粉溶液中,同时充分搅拌均匀。

4. 反应:将混合液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通常是在30-50C的条件下反应几个小时。

5. 过滤与洗涤:反应结束后,过滤固体产物并用水洗涤,以去除残留的过氧化氢和其他杂质。

6. 干燥:将洗涤后的固体产物放在通风条件下自然干燥或使用烘干设备进行干燥,直到得到氧化淀粉。

需要注意的是,氧化淀粉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过氧化氢的使用量,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过度氧化淀粉。

此外,为了获得更高的氧化程度,可以在
反应结束后进行降解处理,以去除未反应的过氧化氢和降低黏度。

氧化淀粉的合成工艺研究

氧化淀粉的合成工艺研究

木薯 淀 粉 ( 食 品级 ) , 双 氧水 、 盐酸、 氢 氧 化钠 、 硫酸 铜 、 无 水亚 硫酸钠 ( 均 为分析 纯 ) 。 恒温 水 浴锅 、 电子 天 平 、 电动搅 拌 机 、 循环 水 真
空泵 。
水洗 ( 除去 阳离子和多余的酸 ) 后再糊化 , 然后用已
知浓度的碱液滴定 , 并计算羧基含量 。
节p H = 6 左右 , 加入适量的 1 0 % 亚硫酸钠水溶液终 止反 应 , 最 后产 物 经洗 涤 , 过 滤 和干 燥处 理 后 , 得 氧
化淀粉 。 1 - 3 正 交试验 设计
糊透明度高 , 成膜性好 , 抗冻融性好 , 是低粘度高浓 度的增稠剂 , 而且生产工艺简单 、 成本低 , 广泛用 于 纺织、 造纸 、 食 品及 精 细化工 行业 。 木薯淀粉是广西的重要天然可再生的工业原料 之一 , 将其转化为氧化淀粉 , 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 发 展 。本 研 究采 用 环保 、 强 氧 化性 且 不会 造 成 污 染 的双氧水 ( H : 0 2 ) 为氧化剂 , 以硫酸铜 ( C u S O ) 作 为 催化剂氧化木薯淀粉合成氧化淀粉。
在确定单因素试验后 , 以羧基含量为考核指标 ,
采用 正 交设 计 法进 一 步 优化 反应 工 艺 条件 , 设 计 如 表 1 所示。
表1 正 交试验 因素水 平表
l 实验部分
1 . 1 主要 试剂 与仪 器
1 . 4 实验结 果与 测定
羧基 含 量 采用 淀 粉 糊滴 定 法 进行 测 定 , 其原 理 是用 无机 酸将 含羧基 的淀 粉转 变成 酸 , 试样 经 过滤 、
2 . 2 反应 温 度对 氧化 淀粉 中羧 基含 量 的影 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淀粉制备1羧基氧化淀粉于三颈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 的玉米淀粉乳,用1% 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所需PH 值,边搅拌边升温至所需温度保持恒定。

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玉米淀粉质量的30%的双氧水,滴加完毕后,反应到规定时间。

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羧基会影响PH,应调节PH保持恒定。

反应完成后,将PH提高到10,双氧水停止氧化,反应中止。

所得产品经过离心、分离、洗涤、烘干即得带羧基的初氧化淀粉。

(反应时间、温度、PH值和双氧水用量按表所示)2氧化淀粉于三颈瓶中加入羧基氧化淀粉通过表3的正交试验,使用含羧基量最多的工艺进行试验),用1%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所需PH值,边搅拌边升温至所需温度保持恒定。

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7%的高碘酸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到规定时间。

所得产品经离心、洗涤、烘干即得同时带羧基、醛基的氧化淀粉(反应时间、温度、PH和高碘酸钠用量按表所示)。

二、氧化淀粉理化性质表征1固含量测定称取3±0.001 g试样置于已恒重的表面皿内放入105±2℃烘箱中干燥2 h,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室温称量。

2pH值测定称取1±0.001 g试样加入98 ml蒸馏水,在温热条件下使试样全部溶解均匀,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

3淀粉黏度的测定称取3.0 g样品,用25 mL水溶解,用RV A快速粘度仪测定粘度。

搅拌速度为160 r/min,初始温度为50℃,升温至开始糊化,以开始糊化温度为最终温度,并且保温至测定结束。

4淀粉氧化度的测定准确称取已充分干燥的样品0.2 g于锥形瓶中,加0.25 mol/L的Na OH标准溶液10.00 mL,缓慢振荡使其溶解、得淡黄色溶液,置于沸水中,控制温热时间1 min,随即在流水下冷却1 min,溶液呈深黄色,然后加0.5 mol/L标准盐酸溶液10.00mL,用少许蒸馏水淋洗锥形瓶瓶壁,加半勺活性炭,充分摇荡,过滤得无色透明澄清溶液。

加入2滴酚酞试剂,用0.25 mol/L 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微红色保持0.5 min不褪色为止,读取所耗体积数(mL),以下式计算:氧化度(DAS)=(V1C1-V2C2)×100×162mC1———标准NaOH溶液浓度;V1———消耗NaOH溶液体积数,mL;C2———标准HCl溶液浓度;V2———消耗HCl溶液体积数,mL;m———样品称量,g。

5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醇解法制备称取淀粉60 g(干基)置于反应罐中,加入适量水和乙醇调成一定浓度的淀粉乳,然后将反应罐放入水浴器中保温在设定的温度,保持不断搅拌;并将一定量 3 mol/L的NaOH以4 ml/min的速度匀速滴加到淀粉乳中,滴加完毕,预留20~50 min 使其充分反应。

反应完毕后将淀粉乳抽滤,再倒入适量体积分数95%乙醇,用体积分数3%的盐酸乙醇中和至pH7. 0。

抽滤,用95%乙醇洗涤2次,最后再用无水乙醇洗涤1次。

在80℃的温度下干燥、粉碎得产品(见图1)。

水、乙醇NaOH淀粉→淀粉乳→反应→抽滤→中和→洗涤→干燥→粉碎→过筛→成品6冷水溶解度的测定室温下,取100 ml蒸馏水与1. 000 g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干基)混合,低速(约500 r/min)搅拌15 s后,高速(1 000 r/min)搅拌2min,将淀粉溶液移入250ml离心试管,于3 100 r/min转速下离心15 min,吸取上层清液25 ml于已称重的称量瓶中于110℃下干燥6 h后,称重,直至恒重。

其冷水溶解度计算公式如下:CWS溶解度=[ (25 ml液体中固体重×4)÷样品的总重]×100%。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可得溶解度分别为19. 7%、40. 1%、60. 9%、78. 6%和80. 9%的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溶解度分别为14. 4%、46. 8%、61. 9%、95. 3%和98. 1%的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以及溶解度分别为28. 4%、55. 6%、73.8%、97. 4%和100. 0%的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

7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表观粘度的测定将淀粉配成质量分数3%淀粉乳,原淀粉及冷水溶解度低的样品要在沸水浴中加热15 min,对于冷水溶解度最大的颗粒冷水可溶马铃薯淀粉则直接加入冷水中,搅拌使其充分糊化,即得到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

在室温下,选择合适的转子,在转速3 r/min到60 r/min之间递增测量,待数值稳定后便可记录。

粘度的计算方法如下:μa=K×N式中,μa为表观粘度,mPa·s;N为仪表读数,mPa·s;K为系数,根据转子和转数而定。

8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凝沉性的测定将质量分数1. 0%淀粉糊置于100 ml的带塞刻度管中,在4℃下每隔2 h对淀粉糊进行观察,记录上层清液的体积变化,绘成清液体积百分比对时间的变化曲线即为淀粉糊凝沉曲线。

沉降24 h后,下层糊液的体积即为沉降积。

9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冻融稳定性的测定称取样品6. 000g(干基),调配成质量分数6%的淀粉乳。

量取其中50 ml置于100 ml烧杯中,放入沸水浴中加热,搅拌,并保持原有体积。

15 min后取出,冷却到室温,倒入塑料杯并加盖,置于-18℃的冰箱冷冻室中,冷却24 h,并于室温下自然解冻6 h,观察糊液变化的情况。

重复多次,直到糊液不稳定,有水析出。

记录析出的水量。

10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透明度的测定称取1. 000 g干基试样,配成质量分数1%淀粉糊。

用分光光度计,在650 nm 波长,用1 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空白试样,测定其透光率。

三、二次氧化淀粉结构分析1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有醋酸钙法、改进醋酸钙法、淀粉糊滴定法、分光光度法。

实验中采用淀粉糊滴定法,其原理是将含羧基的淀粉用无机酸将其转变为酸的形式,过滤,用水洗去阳离子和多余的酸,洗涤后的试样在水中糊化并用已知浓度的碱液滴定。

称取5.000 g样品于150 mL烧杯中,加25 mL0.1 mol/L HCl溶液,化合物在30 min内不断摇动搅拌,然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用无氨蒸馏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用硝酸银溶液检验)。

将脱灰后的淀粉转移到600 mL烧杯中,加300 mL蒸馏水,加热煮沸,保温5~7 min,趁热以酚酞作指示剂,用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的体积为V1。

空白溶液:原淀粉于600 mL烧杯中加300 ml蒸馏水糊化,NaOH标准溶液趁热滴定至酚酞变色,消耗的体积为V2,按下式计算结果:X =V1m1-V2m2C×0.045×100X———羧基含量,%;m1———氧化淀粉称样量,g;m2———原淀粉称样量,g2.羰基含量的测定测定氧化淀粉中羰基含量用羟胺法,其原理为羰基与羟胺反应生成氨,用已知浓度的酸溶液滴定即可求得羰基含量。

羟胺试剂的制备:将25.00 g分析纯盐酸羟胺溶于蒸馏水中,加入100 ml 0.5 mol/L的NaOH溶液,加蒸馏水稀释到500 ml。

此溶液不稳定,过两天应重新配制。

称取过40目筛的二次氧化淀粉样品0.5 000g,放入250 ml烧杯里,加100 ml蒸馏水,搅匀,在沸水中使淀粉完全糊化。

冷却至40℃,调pH值到3.2,移入500 ml的带玻璃塞三角瓶中,精确加入60ml羟胺试剂,加塞,在40℃保持4 h。

用0.1 000mol/LHCl标准溶液快速滴定到pH值3.2,记录消耗的体积(ml)数,称取同样质量的原淀粉进行空白滴定,以下式计算Y =(V1-V2)×0.1000×0.028mY-羰基含量,%;V1—空白滴定消耗的标准盐酸的体积,ml;V2—样品滴定消耗的标准盐酸的体积,ml;m—样品的质量,g3活性醛基含量的测定二次氧化淀粉中的许多醛基官能团,具有优良的特性,如碱溶性、易糊化、不易发霉、低毒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

普通双醛淀粉测定活性醛基含量需要已知单元分子质量,该合成二次氧化淀粉既含羧基又含醛基,因此单元分子量无法表征。

于是选择一种无需单元分子量的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二次氧化淀粉中活性醛基的含量。

利用醛基与羟胺的加成产物肟对紫外光的特征吸收,不经分离,可直接根据已知的乙二醛所得的标准曲线得到二次氧化淀粉中活性醛基含量的测定。

试剂的准备:乙二醛经标准方法测定[8],浓度为39.22%;4.22×10-4mol/L的乙二醛溶液;称取0.0577 g二次氧化淀粉利用超声波溶解于水中;0.2%的盐酸羟胺溶液;1.5%的乙酸钠溶液。

乙二醛标准曲线的确定:分别取0.00、1.00、2.50、4.00、5.50、7.00ml配制好的乙二醛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盐酸羟胺和乙酸钠溶液各1ml,在50±1℃恒温水浴锅上加热20 min,冷却定容。

以空白溶液为参比,在233 nm处测量吸光度,利用分光光度计确定乙二醛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醛基含量的测定:称取配制好的二次氧化淀粉溶液25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盐酸羟胺和乙酸钠溶液各1 ml,在50±1℃恒温水浴锅上加热20min,冷却定容。

以空白溶液为参比,在233 nm处测量吸光度,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生成肟的吸收光度。

根据所得的标准乙二醛曲线得到活性醛基的含量。

四、分子结构的测定红外谱图将固体产品用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红外吸收谱图(FT-IR图)。

取1.5 mg样品用玛瑙乳钵研细后,加入150 mg干燥KBr粉末,继续研细,在10T/cm2压力下抽真空5 min,压成透明薄片进行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