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
1.发热的诊断思路

血小板67.6×109/L;
ESR:119mm/h,CRP:18.8mg/dl,
自身免疫抗体系列和感染性疾病(-), 胸腹部CT:(-), 骨髓象示:感染性骨髓象。
病例 3
疗程:
头孢他啶抗炎5天,仍反复发热
诊断: 发热查因: 菌血症?
尿中见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病例 4
诊断: 右肾结石并感染 脓毒症
疗程:
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治疗5天,高热未退,骨 髓象示:感染中毒性骨髓象,未见巨核细胞。血 小板减低至1.0×109/L
病例 4
治疗: 改用 特治星 4.5g iv drip q8h
转归: 一天后体温正常,
第二天,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
调定点学说
渗透压、葡萄糖浓度及血中激素(雌激素、孕酮和睾
酮)水平等非温度性因素也可影响下丘脑的温度 敏感神经元。
发热即由于热敏神经元的阈值受致热原的作用而升 高,使调定点上移的结果。
发热的病理生理
生理性 排卵后、剧烈运动、应激等体温升高。
病理性
(1)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
体温调节功能正常)
经验性治疗遵循的基本原则
4.持续或反复发热,病程长,疑诊风湿性疾病
而又无法确诊时,或检查过程中全身情况有 恶化趋势者,可进行经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5.对于高热患者,除必要的物理方法降温外,可
短时应用解热镇痛药,此外,Naproxen(萘 普生)只降低恶性疾病的发热,而对感染性
疾病无效,可用作鉴别诊断。
病程持续3周以上,并且经过1周睿智而详尽
的检查后病因仍不清楚的疾病。
诊断思路遵循的原则
病因一元化原则
发热鉴别诊断

发热鉴别诊断
1.了解病史
病史信息对于发热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医生应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热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详细信息。
同时,也应该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旅行史等。
2.体征检查
体征检查可以提供有关疾病的线索。
医生应仔细检查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变化,并注意是否存在其他明显的体征,如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发热的原因。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血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4.常见发热疾病的鉴别诊断
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
药物引起的发热:一些药物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艾滋病等。
5.避免不必要的复杂诊断
在进行发热鉴别诊断时,应避免不必要的复杂诊断。
优先考虑常见病、常见病因,以简单的策略进行诊断,避免过度诊疗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发热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因素,并根据常见的发热疾病进行鉴别。
同时,应避免不必要的复杂诊断,以简单的策略进行诊断。
发热的鉴别诊断

发热的鉴别诊断引言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
准确的鉴别诊断是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前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帮助医生和病人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发热症状。
病史及体格检查发热的鉴别诊断首先要从病史和体格检查入手。
病史询问应包括病症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热的程度、伴随症状等。
体格检查要注意体温的测量、皮肤的观察、淋巴结肿大的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正常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 × 10^9/L,成人的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约为50-70%。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等。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增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的标志,而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是病毒感染的表现。
2.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常在炎症过程中升高。
正常人的CRP水平通常低于10 mg/L,而感染或炎症时可能升高。
3. 血培养对于高热、持续发热的患者,血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检查。
通过培养分离出的病原体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种类,并指导相应的治疗。
4. 尿常规及尿培养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引起发热的原因。
尿常规可以检测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等指标;尿培养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并鉴定细菌的种类。
5. 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可以评估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
肝功能异常可能与肝炎、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影像学检查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肺部或骨骼系统的情况。
肺部感染、肺炎、肺结核等可能导致发热。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较为清晰的影像,帮助了解身体各部分的情况。
腹腔感染、胸腔感染等可能导致发热。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适用于检查腹部脏器,可以评估肝、胆、肾等器官的情况。
病原学检查1.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并对其敏感性进行测试,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病毒定量检测病毒定量检测可用于判断病毒感染的程度,以及疾病的预后。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
儿童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原因复杂多样。我们将为您提供全面的诊断建议和护理措施,帮助您及时应对并照顾好孩子的健康。
by w k
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儿童发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包括流感、感冒、手足口病等,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如肺炎、膀胱炎、中耳炎等也可引起儿童发热,通常表现为高热、精神差、食欲下降等。
创伤性疾病
骨折、脑外伤等严重创伤会导致局部组织损害和炎症,引起发热。
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导致的炎症反应会引起发热,是儿童常见的外科急症之一。
肿瘤性疾病
恶性肿瘤可能释放炎症因子,使体温升高,常见于淋巴瘤和白血病。
鉴别诊断的重点
全面评估
对儿童发热病因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询问发热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症状变化情况。
3
相关症状
询问发热是否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其他症状。
4
既往病史
了解患儿之前有无相似症状、是否有慢性基础疾病。
体格检查的关键项目
身高体重测量
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皮肤和淋巴结检查
观察皮肤颜色、湿润度和温度,触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
CT扫描
CT扫描可以精准定位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尤其对颅内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体温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测量部位
腋温、肛温、口温等
2
测量方法
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
3
测量时机
起床后、睡前、发热时
4
注意事项
发热原因待查鉴别诊断模板

发热原因待查鉴别诊断模板发热是机体不正常体温调节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发热的原因却有很多种,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等。
鉴别诊断发热的模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发热的疾病分类1.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2.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肿瘤、药物反应等。
二、详细的病史采集1.发病时间:判断发热的急性还是慢性。
2.病程:了解热型(持续热、弛张热、周期热)、体温高低及波动情况。
3.诱因:例如就餐、旅行、接触动物等,有助于排除食物中毒、短期感染等因素。
4.伴随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气短、腹痛、腹泻、尿频等,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
三、体格检查1.体温:详细记录体温曲线,包括体温的峰值和趋势。
2.头颈部:检查耳鼻喉有无感染病灶。
3.胸部:听诊肺部有无异常呼吸音,触诊肺部有无湿啰音等。
4.腹部:触诊腹部有无压痛、包块等,可排除腹痛相关疾病。
5.皮肤:观察有无皮疹、黏膜出血等。
四、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计数,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
2. C反应蛋白(CRP)检测:可做炎症反应的辅助判断。
3.尿常规:排除尿路感染。
4.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尿培养等。
五、影像学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X线、CT、超声等检查。
六、其他检查根据具体症状,可包括心电图(ECG)、腹部B超、胸部X线等。
七、临床评估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
根据鉴别诊断的结果,制定出对症治疗方案,以便尽早治疗病因,缓解发热症状。
如果鉴别诊断困难,可以考虑转诊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总之,对于发热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及时发现和明确发热的病因,有助于合理治疗和提高疗效。
发热待查鉴别诊断

1、败血症:病人常有高热、畏寒寒战,明显中毒症状,查体可见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血象白细胞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抗感染治疗有效。
本患者虽有高热,但无明显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不高,经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无效,考虑败血症可能性不大。
可做血培养、中段尿培养、肺部薄层CT、腹部B超以排除菌血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隔下脓肿等疾病。
2、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有间歇性发热,可见肢端末梢时有疼痛或瘀点瘀斑,听诊心脏原有心脏杂音性质改变或无杂音患者新出现杂音,做心脏彩超以辅助诊断。
3、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常见发热、咽痛、皮疹、肝功能异常,可累及肾脏,致造血系统异常,外周血涂片可见异性淋巴细胞增多。
查外周血涂片,可进一步做EBV-DNA检测,以辅助诊断。
二、非感染性疾病1、皮肌炎:患者可有发热、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可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伴特征性皮肤损害如以眶周为中心的浮肿性紫红斑,查体受累肢体肌力下降,查肌浆酶生升高,本病可能性极大,已预约肌电图,必要时做肌肉活检以辅助诊断。
2、红斑狼疮:大多数病人患有皮疹,以颧颊部水肿性蝶形红斑最常见,指(趾)节伸面暗红斑和甲周以及末节指(趾)关节屈面红斑为特征性;可累及前额、耳垂、肩胛、上臂、四肢大关节伸面、手背等处。
多有发热,90%以上有关节肿痛,可呈游走性疼痛。
可出现脱发,肾脏、心脏时常受累,常累及呼吸、消化、神经等多系统。
造血系统常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患者目前不能排除红斑狼疮的可能,查自身抗体以辅助诊断。
3、淋巴瘤:由于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可有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为首发症状,尤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
发热、消瘦、盗汗为主要全身症状,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性高热,也可间歇性低热。
特异性皮肤损害多见于T细胞成人白血病/淋巴瘤综合征,本病可侵及肝、脾、肾、胃肠道等多个器官。
预约全身浅表淋巴结B超,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伴随症状
7. 关节肿痛 8.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
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 9. 昏迷: 先发热后昏迷---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
如何对“发热”的病人作出诊 断?
问诊要点
1. 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 程度(热度高低)等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3.应包括多系统症状询问,如咳嗽咳痰、咯血、
胸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尿急、 尿痛;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
4.一般情况 5. 诊治经过(药物、剂量、疗效) 6.传染病接触史、服药史等
常见传染病出疹大致时间顺序
第一天:水痘、邓咏梅
Concept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 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 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 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 超出正常,称发热(fever)
Pathogenesis
外源性致热源 →白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IL-1、TNF、干扰素) →体温调定点 →发热
Pathogenesis
2. 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
伤、出血、炎症等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甲亢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
2. 血培养及骨髓培养 3. 各种传染病的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4. 骨髓涂片检查:原因未明的长期发热 5. 结缔组织病相关检查:包括血沉、C反应蛋
白、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核抗体 谱等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应列为发热的常规检查 B超、CT、MRI 胃镜、结肠镜、ERCP、MRCP
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在临床医学中,诊断是医生对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判断和确定的过程。
不同的疾病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因此,对于常见症状的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症状的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的思路。
一、发热诊断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体温超过37.5摄氏度被视为发热。
对于发热患者的诊断,通常需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一些辅助检查来进行判断。
1.病史:询问患者的发热史、病程、伴随症状和体征,以及既往有无慢性疾病等。
2.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皮肤黏膜、淋巴结、心肺腹部等部位。
3.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培养等检查。
鉴别诊断发热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进行鉴别诊断是必要的。
常见的发热的鉴别诊断包括:1.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搜集和相关检查可以确定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
2.肿瘤性疾病:一些肿瘤可以引起发热,如淋巴瘤、白血病等。
一般需要通过血液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进行确诊。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随发热。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4.药物性疾病: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发热,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
通过查看病历和停药试验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针对不同的鉴别诊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检查,以确定最终的诊断。
二、咳嗽诊断咳嗽是一种通过呼吸道排出异物和刺激物的一种防御反射,也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对于咳嗽患者的诊断,需要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1.病史:询问咳嗽的性质、病程、伴随症状等。
2.体格检查:包括对呼吸道、肺部进行观察和听诊,检查是否有局部异常体征。
3.辅助检查:可进行胸部X射线、肺功能测试、血气分析等检查。
鉴别诊断咳嗽可以是许多疾病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来确定具体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10
第二部分 诊断步骤
精选ppt
11
一、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两
有的放矢的原则
个
原
则
“重复”原则
精选ppt
12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询问病史和查体时,也要带有这样明确的目的性。 “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有什么线索会帮助我 明确诊断?”
精选ppt
13
分析举例
反复出现一过性畏寒、 寒战,继之高热
1. 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 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2. 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
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 即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 超过1.2 ℃
精选ppt
3
二、发热的机理
安静时:骨骼肌、肝脏 产热器官
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
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
直接导致 发 热
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
散热器官 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
精选ppt
4
密集的温觉感受器
结核等;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
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精选ppt
18
热型
★ 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无关
应注意:
•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
温 治疗时间(天)
(
提示:① 用药剂量不足或出现耐药菌株;② 可能出 现真菌等二重感染,尤其精选是ppt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 21
情况3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治疗时间(天)
(
提示:①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② 感染菌可 能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精;选p③pt 是否出现药物热 22
血液病
非
感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染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性
实体肿瘤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发
理化损伤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热
神经源性发热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其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热型
许多病人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 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 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
精选ppt
23
(三)热度与热程
1. 急性发热: 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
•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 •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非感染者仅占少数
精选ppt
24
2.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 伤寒、结核等除外
•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 恶组、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 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凶险
★ 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精选ppt
17
二、热 型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
•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
•勿滥用退热药
精选ppt
19
情况1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治疗时间(天)
(
提示:治疗得当,病情恢复
精选ppt
20
情况2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内源性致热原:IL-1、IL-6、IFN-α、IFN-β、TNF等
精选ppt
6
发热的机理
•发热可作为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
•发热的目的:
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 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精选ppt
7
三、常见引病
感染性 发热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定义:指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几度超过38.5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 实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膈肌刺激
复查B超
精选ppt
右膈下脓肿
15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Ⅱ. “重复” 原则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病史、查体、重要检查
•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
医生遗漏或忽视
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 •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 现出来的
精选ppt
16
(一)起病姿态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菌血症
询问、寻找“定位”线索
局部感染灶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
精选ppt
14
病例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重肝患者,每日午后 高热,伴菌血症表现, 血像明显升高
有局灶感染
未发现病灶
两次 B 超检查 腹腔感染可能性大
病人顽固呃逆,且随体位变动而加剧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
精选ppt
1
第一部分 概 论
精选ppt
2
一、发热的定义
●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19世纪,Carl Reinhoid August Wunderlich对25000人进 行了近100万次的腋温测量:
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 发热的定义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精选常ppt见
8
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1. 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 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精选ppt
9
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发热的机理
散热反应
前部
脑
下 丘
刺激
少数冷觉感受器
产热反应
后部
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 位
体温调精选节ppt中枢
5
调定点学说
发热的机理
•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可能与致热原(pyrogene)作 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外源性致热原:LPS、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 热类固醇(如尿睾酮)、尿酸结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