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最喜爱的弟子

合集下载

孔门七十二贤的故事

孔门七十二贤的故事

孔门七十二贤的故事孔门七十二贤,是指孔子门下的七十二位杰出弟子,他们各有所长,传承了孔子的学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为您讲述其中几位贤者的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一、颜回:安贫乐道颜回,字子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他性格内向,为人谦逊,一生安贫乐道,勤奋好学。

孔子曾赞扬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的品德和学识深受孔子器重。

二、子贡:擅长辞令,外交高手子贡,字子贱,孔子的弟子之一。

他擅长辞令,口才极佳,曾为孔子游说各国,为孔子的学说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子贡还擅长经商,是孔门弟子中的首富。

三、曾子:以孝著称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

他性格刚毅,为人正直,以孝著称。

曾子认为,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顺,又怎能关爱他人?他的孝行感动了孔子,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四、子路:勇猛果断子路,名由,孔子的弟子。

他性格勇猛,行事果断,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子路尊敬孔子,但有时也会因意见不合而与孔子争论。

孔子曾评价他:“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五、漆雕开:刻苦钻研漆雕开,字子开,孔子的弟子。

他刻苦钻研,善于思考,对孔子的学说有着深刻的理解。

漆雕开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孔子的学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闵子骞:品行高尚闵子骞,字子骞,孔子的弟子。

他品行高尚,为人正直,忠诚厚道。

闵子骞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深受孔子器重。

七、冉有:政事能手冉有,字子有,孔子的弟子。

他擅长政事,曾任鲁国季孙氏的家臣。

冉有在孔子的教导下,以德治政,为百姓谋福祉,得到了良好的口碑。

孔门七十二贤各有所长,他们的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孔子的弟子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的故事在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

他开创了儒家思想,并传授给了许多弟子,他们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讲述孔子的弟子们的一些故事。

孔子的弟子们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颜回、子路、子贡等人。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才能,但都受到了孔子的教导,成为了忠诚的门徒,传承着儒家思想。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谦虚好学,勤奋向上。

有一次,孔子问他:“你觉得我是不是很有学问?”颜回谦虚地回答说:“我并不敢这样说。

”孔子听后很是高兴,赞扬颜回懂得尊敬师长,不妄自尊大。

颜回的谦逊和虚心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子路是孔子的另一位得意门生,他性格直率,善于言辞。

一次,在与孔子讨论礼仪之事时,子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孔子并不完全同意,但却欣赏子路的坚持和思考。

孔子说:“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句话成为后人赞美子路的代名词,他的坚守原则和率直直率深受大家尊敬。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他深得孔子信任,被委以重任。

有一次,孔子让子贡去见齐宣王,希望他可以为儒家思想宣讲,提倡礼仪之道。

子贡虽然面对困难,但他勇敢坚毅,最终取得了齐宣王的赏识,为儒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除了这几位得意门生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孔子弟子,他们各有卓越之处,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通过讲述孔子的弟子们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儒家思想的精髓,更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学习,踏实行事,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伟业。

愿我们继承孔子的教诲,传承儒家思想,让这份价值观得以永续。

孔子评价颜回的话

孔子评价颜回的话

孔子评价颜回的话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可谓非常高度。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孔子曾经多次表达对颜回的赞赏和敬意。

孔子说过:“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这句话意味着颜回不仅仅是孔子的助手,而且在听取孔子的教诲时,能够理解并运用其中的道理,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显示了颜回在学问上的聪慧和才智。

孔子还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这句话强调了颜回在品德和道德方面的高尚。

他的内心始终秉持着仁爱之心,三个月都没有偏离过仁德的原则。

这表明颜回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另外,孔子还曾赞美颜回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他说:“回也,其志三分,有至于斯四焉。

”这意味着颜回的志向和抱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他的奉献精神和努力程度也是非常出色的。

综上所述,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他认为颜回在学问、品德和奉献精神等方面都具备了卓越的素质。

颜回的才智、品德和忠诚让他成为了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也是后世人们学习和崇敬的楷模。

1/ 1。

孔子最牛的四大弟子,权倾天下富可敌国还有一位很像李逵

孔子最牛的四大弟子,权倾天下富可敌国还有一位很像李逵

孔子最牛的四大弟子,权倾天下富可敌国还有一位很像李逵《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是孔子晚年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对诸位弟子的评价。

话中提到的十人被被认为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后世称之为孔门十哲。

孔子最为认可的弟子是颜渊(颜回)。

颜渊比孔子小30岁,全盘继承了孔子的学问和品德,青出于蓝。

但是颜渊有点死板,安贫乐道,既没有得到官职,对传播孔子的学问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孔子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声望,经常推荐弟子到各国做官。

因此颜渊也得到了多次面试机会,但都没有获得任用,以至于郁郁寡欢,三十多岁就愁白了头,40岁就去世了,令孔子很悲伤。

孔子真正最优秀的弟子是十哲中的子夏、子贡、冉有、子路。

他们中有的位极人臣,有的富可敌国,有的学问通天。

一,子夏--魏文侯的老师。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晋国人,也有的说是卫国人。

现在山东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

子夏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在鲁国莒父宰。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中最有学问的,关系也很融洽。

子夏曾与孔子一起修订《诗》《易》《春秋》等。

不过,子夏在政治思想上与孔子很不一样。

孔子提倡“克己复礼”,子夏则提倡顺应时代,辅佐明主,建功立业。

孔子去世后,子夏受到魏文侯的邀请来到魏国,被文侯尊为老师。

子夏除了为文侯提供治国的主张外,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影响为魏国吸引人才,并在西河仿照孔子建立学院,培养人才。

魏国的改革家李悝、吴起、商鞅都是子夏的学生,曾跟随子夏学习。

魏文侯的改革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子夏的名头也传遍华夏。

子夏在魏国办学,传播孔子的学问。

曾子在鲁国执掌孔子的学校,两者相互声援,相互借重,同为孔门正宗。

子夏晚年很不幸,丧子以后又哭瞎了眼睛。

曾子把他接回鲁国,子夏帮助曾子修了半部《论语》,又继续修《易》。

孔子评价颜回的话

孔子评价颜回的话

孔子评价颜回的话
一、孔子对颜回的评价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众多弟子中最贤良的一位。

在《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极高,他说:“回也其心三月矣。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颜回的认可和赞赏。

颜回以他的品行和才能,成为了孔子心中的得意门生。

二、颜回的品德与才能
颜回的品德和才能在孔子的弟子中堪称佼佼者。

他为人谦逊,尊师重道,勤奋好学,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颜回的生活十分清贫,但即便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仍然坚定地追求道德和智慧。

孔子曾称赞他说:“回也,其心志乎!”这句话充分肯定了颜回的品德和志向。

三、颜回在孔门中的地位
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颜回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不仅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还是其他弟子们的楷模。

颜回不仅在道德品质上受到孔子的赞誉,还在学问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他遵循孔子的教诲,致力于传播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颜回的影响与传承
颜回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他遵循孔子的教诲,传承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智慧。

在他的影响下,儒家学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后世许多儒家学者都把颜回视为楷模,尊奉他为“复圣”。

总之,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以他的品德和才能在孔门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后世儒家学者的楷模。

孔子的弟子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后世留下了众多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他的教导和哲学观念对于他的弟子们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的弟子们通过跟随和传承孔子的思想,不仅继承了他的智慧和品德,也在各自的实践中展示出了孔子教育的成果。

本文将围绕孔子的弟子们的故事展开,探索他们与孔子的关系、他们的行为和成就,以及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

1. 弟子颜回:承传孔子的智慧孔子的弟子颜回被誉为“回溯圣贤之迹,建立历史之实”。

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精通音律、礼仪和各种学问。

在孔子度过颜回的寿而没有得到埋葬的悲伤时,颜回主动为孔子请求准许臣生以示孝道之意。

通过这一行动,颜回充分展示了他对孔子的敬爱和对孝道的追求。

2. 弟子子思:重视道德修养子思是孔子的贤弟子之一,他承袭并发扬了孔子的道德教育理念。

子思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道德原则之上,他认为礼仪、义理、德行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石。

他曾提出:“君子之所修学者三:事亲、事君、事神”,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子思的观点对于后世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弟子子贡:以诚待人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中唯一没有成为官员的人。

子贡对孔子的教诲深感荣幸,并以孔子为师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他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以诚待人的原则,认为只有通过真诚的交往才能建立起长久的人际关系。

子贡所追求的以诚待人的精神,对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维系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启示。

4. 弟子曾子:追求真理与谦逊曾子以聪明才智、谨慎和勤奋而著称。

他对孔子的教诲充满敬意,并把孔子视为宗师。

曾子遵循孔子的教导,谦逊地追求真理,注重自我修养。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指导,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追寻道德与知识。

曾子的谦逊和学习态度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5. 弟子子路:勇于实践和崇尚公正子路是孔子最年轻的弟子之一,也是最具沉稳和果断性格的弟子之一。

子路注重实践并勇于践行道德原则,他主张“实学以质行”。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儒宗孔子“诲人不倦”,一生从事文化教育的时间长达数十年。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在众多学生中,颜回最得孔子之意,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颜回好学,能自我改善。

孔子极为好学,他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博学于文”,也以“文”(他勤奋学习所掌握的《诗》《书》《礼》《易》《乐》等文化知识)教授弟子。

不过,孔门学问中比“文”更重要的“学”,是培养君子德行和进行人伦道德实践,因而孔子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在孔子看来,道德行为的培养比掌握文化知识更为重要。

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孔子教学内容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学问是德行。

《论语·先进》按照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分科记录了孔门优秀弟子名单:“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个排行榜印证了孔门学问首重德行。

孔子认为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是改善自身,把自己培养成道德“君子”。

培养德行的正确路径在于能够“反求诸己”。

他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为己之学”是将所学真知运用于自己的生命实践,真实地改善自我;“为人之学”则是以知识技能示人,以之获取功名利禄。

《礼记·大学》概括了儒家的为学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随即指出,达成“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目标的路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孔子在众多弟子中最喜欢哪个弟子?

孔子在众多弟子中最喜欢哪个弟子?

孔子在众多弟子中最喜欢哪个弟子?孔子在众多弟子当中最喜欢那个弟子?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

孔子喜欢颜回主要有如下几个理由:“一是颜回特别虚心,学习领悟孔子思想最到位。

如对于仁的理解即是如此,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是颜回安贫乐道的行为最符合孔子的要求,成为孔子为其他弟子树立的楷模。

三是颜回学习刻苦,最理解孔子的思想。

”但在这里再补充说明几点。

一、颜回理想最大,追求的境界最高。

颜回问孔子的都是大问题,如“颜渊问为邦”,即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便是非常精彩的“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的一段话,表现出孔子对于前代文化精华的精熟与选择的标准。

颜回还问“仁”,孔子回答的是最高标准,即“克己复礼为仁”,而仲弓和司马牛也问仁,孔子回答的不一样,说明对三个人的要求不同,三个人当时水平不同。

颜回这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老师都会喜欢。

二、颜回性格特点与孔子很接近孔子意志坚定,有大志向,但为人却比较内敛,因此对比较外向比较张扬的子贡和子路多所批评,即使是赞美也有保留。

唯独对颜回,只有赞美而没有批评。

我认真阅读过有关文献,孔子对于颜回确实非常喜欢。

有时怀疑颜回迟钝,有点愚蠢,但仔细分析颜回的表现,又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回也不愚”。

颜回非常内敛,曾子曾经赞美他“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一般注释者都认为曾子说的是颜回。

这种品格正是内敛,有高度修养的表现。

什么时候,低调做人也是修养高的表现,也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三、颜回最刻苦,修养也最高孔子赞美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这是极高的赞美与评价。

他赞美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能做到这两点的便是大君子。

在季康子问孔子弟子谁最好学时,他回答的依然是颜回。

颜回追随孔子最坚决,而冉有等人则没有达到全心全意的程度。

冉有曾经说不是不追求老师的“道”,是力量不够,孔子批评道:“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孔子最喜爱的弟子
颜回,孔子三千弟子之一。

作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勤劳好学的品质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及仁礼治国的思想,使其成为七十二贤人之首。

颜回的一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行为与事迹影响了千千万万儒门学子,他的人格魅力,对后人影响也巨大。

本文从颜回的生平出发,阐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从历史角度对颜回做出客观的评价。

标签:颜回人格魅力影响
一、颜回概述
颜回,字子渊。

春秋末年鲁国人。

生年不详。

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敬重孔子如同敬重自己的父亲。

颜回的思想品德高尚,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吃苦耐劳、安贫乐道,不仅另同窗深深佩服,也令其老师孔子多加称赞,更令后人对其刮目相看。

颜回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得老师喜爱和后人敬仰。

二、颜回人格的独特魅力
1.安贫乐道
孔子曾这样评价他最欣赏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从孔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颜回在物质上绝对是贫乏的,甚至是极度困窘的,但是,他丰富的精神世界是谁也无法比拟的。

颜回出身于地位低微的平民家庭,作为一名草根百姓,体会不到帝王贵胄之气,自然就有了立世的根据和底子。

颜回安贫乐道,即使处于贫困当中,也毫不改变自己的志趣,好不丢弃自己的理想,坚守着自我。

生活的艰苦,地位的卑微,更加练就了他自得其乐的宽阔胸襟与胸怀天下的雄伟志向。

他的气概,令贵胄也不得不敬重三分。

换做其他人,很有可能因为忍受不了物质缺少的痛苦而失掉精神上的本真,而颜回,居陋巷而不改其乐,这种安贫乐道、豁达率真的人格魅力,多么令人钦佩!
2.尊师重道
颜回比老师孔子小三十岁。

颜回对待自己的老师极为尊重,宛如对待自己的至亲。

尊师重道的颜回,是世世代代为人子弟的榜样。

对于颜回来说,老师孔子是品德最高尚的、学识最渊博的人,天下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超过老师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对于孔子的教诲,颜回一字一句的牢记在欣赏,对于老师讲解的每一句话,颜回都仔细揣摩,毫不懈怠。

可以说,颜回与孔子之间已经达到一种统一的生命高度。

对于这样的弟子,孔子每每谈起也是不吝赞赏之词。

颜回天资聪颖,学习努力,勤于思考,孔子把他视为最有修养的学生。

他尊师重道而又谦虚努力人格魅力,是后世学习的榜样。

3.仁礼之道
孔子最大的政治主张是“仁”与“礼”,作为最敬重孔子的一名弟子,颜回的政治理想与孔子自然有相似之处。

颜回主张“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

”这与孔子的根本主张是相近的,却又不同于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更不是老子所描绘的小国寡民的自然蓝图。

颜回理想中的社会,是一个崇尚礼义,践行仁礼之道的和谐社会。

在颜回理想的国度里,君主知道如何做到与民同乐,知道怎样以德治国,知道如何用礼义去教化百姓,知道如何做才是以民为本。

而百姓也知道如何对国家和自己负责,抚养儿女,赡养老人,安居乐业。

因此,颜回主张的“礼”,是一种对百姓的道德教育。

颜回主张的“仁”,是一种对统治者的劝谏。

颜回的政治抱负起于他对知识的钻研,以及对老师思想的追求,并把知识和老师的思想升华为一种旁人所不及的政治理想。

三、对颜回的评价
1.对其道德修养的评价
颜回的性格和品质里,有很多是非常可贵的,值得我们借鉴。

颜回对老师的尊敬超过其他人,而尊师重道,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世界普遍认可的、关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准则。

颜回尊重孔子,对孔子的谆谆教诲记在心上,对老师的行为言论加以揣摩和模仿,又能不失本心,从而成就了自我。

此外,颜回还是一个安贫乐道、虚心好学的人,他从不标榜自己的伟大,也从不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学知识,踏踏实实做学问。

即使时间过去几千年,他的品德也成为众多学子的模范,被加以效法。

2.对其政治思想的评价
颜回的角色首先是孔子的学生,而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颜回的政治思想自然也脱离不了儒家范围和孔子的影响。

如果说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仁”与“礼”,那么颜回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仁”上。

颜回追随着孔子,成为主张立世改良的一份子。

然而,颜回所处的时代却是春秋晚期,那时候的中华正处于列国争霸之秋,颜回主张“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可以看出他反对用战争的暴力手段治理国家。

不争的事实是,春秋末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暴力推翻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必然,因此,颜回的主张有不符合社会潮流的一面。

3.对其后世影响的评价
颜回对世人的影响,集中在他高尚的道德素养上。

首先他好学,勤于学习,以学习为乐趣,比起物质的享受,他更愿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次,他善于思考,对待老师的话仔细揣摩,加以实践。

后世很多帝王和百姓把颜回当做仁德的象征和善良的化身,甚至把他和尧舜同等看待。

颜回的一生是很短暂的,但是他的一生是散发着人性最耀眼的光芒的,给后世留下重大教育意义。

结论
颜回热爱学习,安贫乐道,豁達泰然,坚持自我。

贫穷无法掩盖他的智慧,物质的匮乏无法磨灭他精神的丰裕,一生践行“仁”与“礼”,“善”与“德”,把追求知识、升华自己、治理国家铭记在心,他的人格魅力,经过千年的洗礼,依旧熠熠生辉,启发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参考文献
[1]非常师生——孔子为何偏爱颜回?[J]. 芮文嘉. 教育艺术. 2014(01)
[2]从颜氏之儒的思想特质看其与易学的关系[J]. 颜炳罡,陈代波. 周易研究. 201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