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孔子的主要弟子

合集下载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孔子的故事(100字左右)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孔子的故事(100字左右)

孔子的故事(100字左右)故事一:晏平仲善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故事二:以人为本孔子家的马厩发生了火灾,孔子退朝回来后问的是“伤人乎”,而没有先问马怎么样,这就是有名的“不问马”典故。

历来人们认为,孔子“不问马”的行为说明了孔子“重人、爱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代表了“以人为本”的儒学精神。

----------------------故事三:榜样的力量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榜样的力量,也是双面的,所以我们要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写在日记里。

----------------------故事四:孔子问礼于老子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在《史记》、《庄子》、《礼记》中都有记载,《庄子》的相关文字如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颜回好学》(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颜回好学》(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颜回好学》(含答案)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

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

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

“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

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

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

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

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

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

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答案: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
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弟子们也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省南乐县西南),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孔子自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学识。

他十五岁时就能够背诵《诗经》、《书经》等经典著作,并且对这些经典有着深刻的理解。

后来,孔子在鲁国和陈国担任了一些政治职务,但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腐败,孔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于是他开始四处游历,向各地的名士学习,寻求理想政治的实现之道。

在孔子的弟子中,最有名的要数孔子的学生颜回、子路、子贡、子游、子夏等人。

这些弟子在孔子的教导下,各自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孔子的言行和教育故事。

他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被广泛传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弟子们也都以忠诚、孝顺、仁爱等美德为人所称道,他们的故事也一一被传颂。

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被誉为“颜氏之风”,他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一生追求仁义道德,被后人尊为“仁圣”。

子路则以忠诚、勇敢著称,他在孔子逝世后,一直守护着孔子的墓地,表现出了对师傅的深厚感情。

子贡则以聪慧和谦逊著称,他在孔子逝世后,一直致力于弘扬孔子的思想,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不仅仅是古代的历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他们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总的来说,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10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原卷版)

专题10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原卷版)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缀.行甚远( )(2)顾.野有麦场( )(3)意暇.甚( )(4)而顷刻..两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部书虽然写的大多是鬼怪故事,却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B.文章篇幅较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C.文中的情节“遇狼”是故事的开端,“惧狼”是故事的发展,“御狼”是故事的高潮,“杀狼”是故事的结局。

D.文章最后运用的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是画龙点睛之笔。

4.阅读文章,说一说学习了《狼》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基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 (2)去后乃至( )(3)待君久不至( ) (4)相委而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B.友人惭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文章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你什么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早而辩慧。

祖父琼初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有删改)【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日月亏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 (4)何不言日食之余(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B.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C.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D.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苏教版五级课外阅读理解题《论语》有答案

苏教版五级课外阅读理解题《论语》有答案

《论语》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

2.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按时复习)之2.有朋自(从)远方来3.人不知(了解)而不愠(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5.吾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11.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作)师矣15.人不堪(忍受)其忧16.知(懂得)之者(代词,⋯⋯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以⋯⋯为乐趣)知者18.饭(吃)疏食(粗粮)饮水(冷水)19.曲肱(弯曲胳膊)而(承接连词)枕之20.不义(不正当的手段)而富且贵21.于(对于)我如浮云22.三人(泛指多个,几个)行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24.子在川上(河边)曰25.逝(流逝)者如斯(这,指河水)夫26.不舍(舍弃)昼夜27.三军(军队的通称)可夺帅也28.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忠实,坚守)志30.切问(恳切地提问)而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四、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欲速则不达①子夏②为莒父宰③,问政④。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①选自《论语·子路》。

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③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

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年方九岁(__________)知事亲之理(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③中陷贼④。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

②小史:书童。

③建炎:南宋高宗年号。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 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 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 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 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 庆《世说新语》)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 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 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 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 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5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 ②平生于书(对于) 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略 三、日攘一鸡 一、解释加点字: 1、(这)(做法) 2、已(停止) 翻译下面句子(4 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四)薛谭学讴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 全学尽了。 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 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眉、眼、口、鼻》 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 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孔子的主要弟子
主要弟子
言偃(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

字子游,又称叔氏。

常熟人。

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

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

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

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

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

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

孔子弟子。

以德行见称。

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

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

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

33岁时去世。

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

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

人们尊称为曾子。

孔子弟子。

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

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

相传着有《孝经》和《大学》。

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宗圣”。

《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

清阮元有《曾子注释》。

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

字子路,通称季路。

孔子弟子。

以政事见称。

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

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

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

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

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有,通称冉有。

孔子弟子。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
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骞。

孔子弟子。

以德行见称。

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

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宰予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我,通称宰我。

孔子弟子。

以言语见称。

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

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

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

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

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战国初思想家。

姓孔,名伋。

孔子之孙,孔鲤之子。

相传是曾子的学生。

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

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

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

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

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

《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

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

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