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地质因素的分析
影响稠油火驱开发因素和控制

影响稠油火驱开发因素和控制稠油火驱开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采油方式,特别是对于稠油油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影响稠油火驱开发的因素和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影响稠油火驱开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地质条件、开发工艺、火驱剂和控制技术等。
地质条件是影响稠油火驱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质条件会对稠油火驱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稠油储量、油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等地质特征都会对火驱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这些地质条件的不同将影响到火驱开发中的压裂效果、渗流规律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稠油火驱开发,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
开发工艺也是影响稠油火驱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发工艺直接关系到稠油火驱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不同的开发工艺将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采油能力、科技含量等整体开发效果。
需要在实践中充分研究比较各种开发工艺,以找到最适合地质条件的开发方式。
火驱剂也是影响稠油火驱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火驱剂的性能将直接决定火驱开发效果。
不同的火驱剂将决定火驱过程中的渗流规律、燃烧特性、剩余油分布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稠油油藏,需要选择不同的火驱剂,并通过实验研究来确定最佳的火驱剂。
控制技术也是影响稠油火驱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控制技术涉及到火驱过程中的安全性、环保性、节能性等一系列问题。
需要在火驱开发中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在面对这些因素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和解决。
在地质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地质条件进行科学评价,选择合适的地质开发技术和采油工艺。
建立地质调查档案,明确油田地质构造、油藏性质及渗流规律,为稠油火驱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在开发工艺方面,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找出最合适的开发工艺。
通过控制开发井网密度、研究注汽压力和注汽量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
在火驱剂方面,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选择。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火驱剂,并进行实验研究,以验证其性能。
探讨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驱油效果

探讨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驱油效果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在石油开采中广泛应用的方法,通过将聚合物注入地下储层,改变储层岩石和油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提高原油的驱出效果。
过渡带油层是位于油藏边界的油水接触区域,是油井生产过程中最难以采出的一部分,因此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有效的聚合物驱油技术应具备以下特点:1)能够形成高强度的聚合物驱油模流,以提高驱油能力;2)对储层岩石有良好的浸润性,以提高聚合物的吸附能力;3)能够与储层中的颗粒状杂质形成团聚体,以减少聚合物与沉积物的反应,避免堵塞油层;4)具有较低的浓度和粘度,以便注入到储层中。
1.增加油水接触面积:因为过渡带油层石油的分布很不均匀,聚合物的注入可以使得原本难以包覆的石油颗粒与水直接接触,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驱出率。
2.减少水油相分离速度:过渡带油层中油水之间的交界面积较大,油水相之间的分离速度较快,导致有效驱出的原油量减少。
由于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水分离速度,使原油有更多时间被驱出。
3.提高采油效率: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在过渡带油层中形成较高浓度的聚合物驱油模流,提高了驱油能力,从而增加了采油效率。
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过渡带油层中沉积物的含量较高,容易与聚合物发生反应,导致沉积物堵塞油层,影响采油效果。
过渡带油层中含有一定量的盐类和溶解气体,可能会与聚合物发生相互作用,降低聚合物的性能。
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成本较高,对设备和材料的要求也较高,这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驱油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驱出原油的能力,增加采油效率。
由于过渡带油层的特殊性,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聚合物驱油机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聚合物驱油机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作用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作用是聚合物驱油的重要机理之一,对于均质油层,在通常水驱油条件下,由于注入水的粘度往往低于原油粘度,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度比不合理,导致采出液中含水率上升很快,过早地达到采油经济所允许的极限含水率的结果,使得实际获得的驱油效率远远小于极限驱油效率。
向油层注入聚合物的结果,可使驱油过程中的油水流度比大大改善,从而延缓了采出液中的含水上升速度,使实际驱油效率更接近极限驱油效率,甚至达到极限驱油效率。
在水驱油条件下,水突破油层后采出液中油的分流量为:该式经简化得出:2、聚合物溶液的调剖作用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波及体积,是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另一项重要机理。
因为在聚合物的调剖作用下,油层水淹体积的扩大,将在油层的未见水层段中采出无水原油。
这就是说,油层水淹孔隙体积扩大多少,采出油的体积也就增加多少。
聚合物的调剖作用只有在油层剖面上存在渗透率的非均质状态时才能发生。
对于这类油层,在通常水驱条件下往往发生注入水沿不同渗透率层段推进不均匀现象。
高渗透率层段注入水推进快,低渗透率层段注入水推进慢。
加上注入水的粘度往往低于原油粘度,水驱油过程中高流度流体取代低流度流体的结果,导致注入水推进不均匀的程度加剧,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高渗透率层段早巳被注入水所突破,而低渗透率层段注入水推进距离仍然很小的情况,致使低渗透率层段原油不能得到有效的开采。
在不考虑重力影响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给出高渗透率层段水突破之前任一注水阶段时两层段间吸水量之比:K1>K23、聚合物溶液微观驱油机理传统的聚合物驱油理论认为,聚合物驱只是通过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扩大注入水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聚合物驱并不能增加油藏岩石的微观驱油效率,并认为聚合物驱后残留于孔隙介质中的油的体积与水驱之后相同。
聚合物驱油机理及增效新措施

和被驱替相 ( 的流度之比。 油)
M 一 一
从 水 油 流度 比的概 念 可 以看 到 , 降低水 油 流 度 比 的方 法 是 降 低 注 入水 的流 度 或 提 高地 层 油 的 流
度 。显 然大面 积提 高地层 原 油流度 的做 法是 不现 实 的, 而设 法 降低注入 水 的流度是 很容 易 实现的 。 根据 式 ( ) 降 低注 入水 流 度 的途 径 : 是 降低 地 层 的有 1, 一 效渗透 率 ; 二是提 高 驱替相 的粘 度 。 这两种 途径 都是 可 以通 过人 工方 法实 现的 。 例如 , 通过 机械 的或是 化 学 的方法 对 地层 中的高 渗 透层 段 进 行封 堵 作 业 ( 调
3 4
内 蒙 古石 油e . Lr -
21 年第 1 期 00 8
聚 合 物 驱 油 机 理 及 增 效 新 措 施
田 敏 , 李 楠
( 南石油大学) 西
摘 要: 随着 聚合 物驱技 求 的 不断发 展 , 其 在现场 取得 的 良好驱 油 效果 , 来 一段 时 间 内聚合 物 及 未 驱 将仍 是提 高采 收率 的主 导技 术 。本文 通过 查阅大 量数据 , 综述 了聚合物 驱 油机 理 、 影响 聚合物 驱效 果
和 度 越 高 , 容 易 形 成 原 油 富 集 带 , 效 时 间就 越 越 见 早, 驱油 效果 也 就越 好 。 室 内物 理 模 拟研 究结 果 表 明 , 油井 转 注 聚 合 物 时 的含 水率 越 高 , 聚合 物驱 最 终采 收率 越 低 。 值模 数 拟 结果 表 明 , 体 粘度 对聚 合 物驱 油也 有 很大 影 响 。 流
探讨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驱油效果

探讨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驱油效果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的密集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
过渡带油层是指位于低孔隙低渗透层和高孔隙高渗透层之间的过渡区域,由于渗流条件复杂,不同层位的流体不易混合和移动,导致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
本文将围绕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驱油效果方面展开探讨。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聚合物混合液使原油粘度降低,增加渗透率,使原油更容易被开采的方法。
该技术在过渡带油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改善渗透率过渡带油层由于孔隙结构变化大,导致渗透率低,并且油水分布不均匀,导致原油难以被开采。
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通过将聚合物混合液注入到过渡带油层中,使聚合物与水和油混合,从而改变渗透率和水和油的分布。
聚合物是大分子结构,可以形成聚合物分子链网,减少孔隙通道的数量,使原油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渗透率,改善流体分布。
二、提高采收率过渡带油层的原油粘度大,开采难度大。
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使原油粘度降低,使原油更容易被开采。
聚合物分子具有分散原油分子的作用,可以将油分子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粒子,使原油粘度降低,使原油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三、减少采油成本过渡带油层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导致采油成本高。
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改善渗透率和降低原油粘度,减少采油成本。
聚合物混合液的注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操作,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减少开采投入,降低采油成本。
结论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改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渗流条件、孔隙结构、聚合物分子大小等因素,进行混合液的调配和注入方案的制定,以实现最佳的驱油效果。
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研究

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研究摘要:但随着油田的开采,尤其是高含水开采阶段,经济、技术指标都将变差。
聚合物驱已是国内外公认的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油田开发技术,在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
本文介绍了聚合物乳液的流变特性与粘弹性,并分析了聚合物驱油的宏观、微观机理以及所受的影响因素,对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机理影响一、引言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命脉。
但随着油田的开采,尤其是高含水开采阶段,无论是经济指标,还是技术指标,都将变差。
油井含水增加,产量下降,基本建设投资增加,成本增大。
如何经济有效地开采水驱开发后残留在地层中60-70%的剩余油,已成为世界各国油藏工程专家努力攻关的课题。
聚合物驱技术是化学驱中比较可行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目前在油田已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主要靠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驱替液和被驱替液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
在微观上,聚合物由于其固有的粘弹性,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对油膜或油滴的拉伸作用,增加了携带力,提高了微观洗油效率。
水驱的采收率一般为40%左右,通常聚合物驱采收率为50%左右,比水驱提高10%。
二、聚合物乳液的流变特性与粘弹性1、流变特性传统的驱油机理认为,聚合物的粘性特性是提高驱油效率的主要原因。
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性不仅直接影响其驱油效果,而且影响其渗流特性。
无论是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评价,还是对油井产能的预测,都必须首先研究聚合物溶液在渗流过程中的流变特性。
聚合物流变性是指其在流动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性质,主要体现在有外力场作用时,溶液粘度与流速或压差之间的变化关系。
高分子的形态变化导致了聚合物溶液宏观性质的变化。
聚合物溶液通常具有高粘性,这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
产生高粘性的原因有:1)聚合物的分子所占体积较大,阻碍了介质的自由移动;2)大分子的溶剂化作用,束缚了大量的“自由”液体。
大分子链在溶液中呈规则松散线团状存在,线团内充满溶剂,大分子又具有很厚的溶剂化膜,致使水动力学体积庞大,流动阻力大;3)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浅谈孤岛中二北注聚区聚驱影响因素与对策

浅谈孤岛中二北注聚区聚驱影响因素与对策摘要:以孤岛中二北注聚区为例,从储层发育、开发井网、油藏采出程度、注入质量等多方面分析聚驱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开发动态资料,从根源上制定各种针对性治理对策,整体改善注聚区聚驱开发效果。
关键词:聚合物;注入量;注入速度;沉积相;采液强度;注采井网。
0 引言孤岛中二北注聚区自2005年6月20日开始实施注聚前期调整,2005年12月25日正式注聚,先后经历了见效初期阶段和全面见效期,2008年2月开始油藏进入含水回返期。
注聚以来,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但整体见效不均衡,各单井间见效特点、见效效果以及见效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造成以上差别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储层发育情况、注入质量、注入量、油藏采出程度和剩余有分布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加强对注聚过程中影响因素的认识,从根源出发制定对策,是提高注聚区聚驱效果的关键所在。
2 聚驱影响因素2.1 注入量注入量大的井组见效好于注入量小的井组,统计资料表明,聚合物用量越大,含水下降幅度也就越大,平均单井增油量越多。
同一注采井组,由于层间差异,渗透率高的大厚层吸水指数高,对应油井见效明显。
2.2 注入速度注入速度越快,聚合物驱见效越早,经济效益越好,但对最终提高采收率影响不大。
但矿场实践表明,注人速度过快,聚合物溶液牯度剪切损失增大,而且容易加剧聚合物溶液在高渗条带的窜流发生,使聚合物驱油效果变差。
2.3 剩余油饱和度在相同地层条件下,驱油剂用量、浓度及段塞大小相同,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高,一方面容易形成原油富集带,见效时间早,另一方面在驱替前缘形成的油墙厚度大,由于地层原油的粘度远大于聚合物溶液,因此渗流阻力进一步增大,波及体积得到进一步提高,驱袖效果好【1】。
转注聚时含水低,地层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同时,由于转注聚时含水低,注入水对地层的冲刷较轻,油层均质性相对较好,因此聚合物驱效果要较含水高时注聚好。
2.4 采液强度采液倍数和注入倍数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4聚合物条件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聚合物条件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1 聚合物浓度及用量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一定程度下,聚合物浓度越大,溶液的粘度越高,驱油效果应该越好。
一般情况下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效果确实要优于低浓度聚合物浓度。
2 聚合物相对分子量的影响
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具有较强的粘弹性,这样就扩大力量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和提高聚合物驱油效率,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越高,其原油采收率提高值也就越大。
3 转注时机的影响
转注时机包括不进行水驱直接进行聚合物驱,由水驱后不同阶段转为聚合物驱。
水驱前,及水驱后不同阶段对应的含水率逐渐升高。
一般情况下相同浓度的聚合物驱,注入时间越早,原油采收率提高值就越大。
4 不同井网条件的影响
由于油藏平面非均质性严重,井距越大,井间非均质性越严重,而聚合物驱可以有效降低井间非均质性,所以在控制范围内,井间距离越大,波及效率越高,原油采收率提高值也就高。
5 残余阻力系数的影响
残余阻力系数是聚合物溶液注入油层前后水的流动度之比,表征吸附和捕集在岩石孔道中的残留聚合物分子对水流动的抑制能力。
在聚合物驱时,滞留在岩石孔道中的聚合物能降低渗透率改变水流通道作用,残余阻力系数增加驱油效率也就增加,原油采收率提高值则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技术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 12 No. 32 Nov. 2012 2012 Sci. Tech. Engrg.
影响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地质因素的分析
积特点。总结出不同油层条件对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为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技术推广应用时方案设计及动态分
析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黏弹性聚合物 动用程度 渗透率
中图法分类号 TE122. 33: 35;
文献标志码 A
喇嘛甸油田的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 是一项崭新的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实践,取得了 很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但由于试验区葡 I1—2 层平 面上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纵向上以多段多韵律 沉积为主,非 均 质 性 严 重,对 高 黏 弹 性 聚 合 物 驱 油 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本文较详细地分析试验区油 层砂体的内部构型、韵律性、连续性、发育厚度及渗 透率等地质因素对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 响,并提出了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技术适应的油层 条件。
辫状河沉积纵向上“二元结构”不明显,底层沉 积发育良好、厚 度 较 大,而 顶 层 沉 积 不 发 育 或 厚 度 较小,垂向上河道砂多期叠加而形成砂岩粒度相对
较粗的厚砂 层,剖 面 上 砂 多 泥 少,属 于 均 质 块 状 韵 律或复合 韵 律 沉 积[2]。 均 质 块 状 韵 律 油 层 层 内 渗 透率差异小,高 黏 弹 性 聚 合 物 段 塞 推 进 均 匀、油 层 动用程度高,均质块状韵律油层高黏弹性聚合物驱 油后呈现整体大段的高中水淹( 如图 2) 。复合韵律 油层属于 多 韵 律 段 油 层,各 韵 律 段 油 层 交 替 动 用, 含水波动下降,试验区 7—P2188 井组为典型复合韵 律沉积,见效后含水由 88. 8% 下降到 79. 8% ,下降 9 个百分点后含水有所回升,三个月后含水再一次 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达 16. 4 个百分点。
效率的影响 曲流河沉积纵向上“二元结构”明显,底层沉积 由河床亚相的底部滞留沉积和点砂坝组成,上部层 序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主要是大量细粒悬 浮物质,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 大于后者,属于典型的正韵律沉积[1]。高黏弹性聚 合物驱油后,正 韵 律 油 层 由 于 底 部 渗 透 率 高,在 注 入压力和重力作用下,注入的聚合物溶液趋向于向 渗透率高的低部位流动。在下部渗透率较高的情 况下,聚合 物 不 足 以 起 到 调 剖 的 作 用,从 而 使 注 入 的聚合物溶液。在通过压力下降快的近水井地带 后,与低部 位 渗 透 率 高 的 油 层 存 在 较 大 的 压 力 梯 度,驱油效 率 高,而 与 渗 透 率 低 的 上 部 油 层 压 力 梯 度很小,上部驱油效率较低。
32 期
姜英淑: 影响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地质因素的分析
8649
图 1 正韵律油层高浓度聚驱后水淹情况
试验区 7—P2025 井上部发育正韵律沉积,低渗 透部位渗透率 0. 198 μm2 ,高渗透部位渗透率 0. 860 μm2 ,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后低渗透部位吸水量逐 渐减少,由初期的 23. 23% 下降到 4. 11% 。根据新 钻井水淹解 释 资 料,高 黏 弹 性 聚 合 物 驱 油 后,正 韵 律油层顶部呈低水淹或中低水淹交互分布,底部呈 大段的高中水淹( 如图 1) 。
图 2 均质块状韵律油层高浓度聚驱后水淹情况
8650科学技术与工程Fra bibliotek12 卷
2. 2 微相内部夹层分布特征对高黏弹性聚合物驱 油效果的影响 薄夹层对驱油剂的作用不单纯是非渗透作用,
薄夹层的 不 同 形 态 及 分 布 特 征,将 产 生 不 同 的 作 用,尤其对 流 体 的 渗 流 作 用,从 而 对 驱 油 剂 效 果 也 将产生重大影响。试验区点坝微相与心滩微相内 部夹层 分 布 特 征 不 同,导 致 两 种 微 相 驱 油 效 果 不同[3]。
2012 年 6 月 19 日收到 第一作者简介: 姜英波,女。硕士。E-mail: jiangying shu@ petrochina. com. con。
期,油层以 高 中 水 淹 为 主,层 内 因 非 均 质 严 重 等 因 素影响,也呈多段水淹特点,且水淹程度很不均匀。
2 影响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因素分析
按照点坝砂体识别标志,对试验区内点坝砂体 进行识别( 图 3) ,并绘制横穿点坝砂体的剖面,分析 点坝砂体内部构型,曲流河点坝砂体侧积体泥岩夹 层倾斜分布,倾 向 与 废 弃 河 道 凹 向 一 致,夹 层 数 目 由下至上逐渐增多( 如图 4) 。
不同河流成因的沉积模式具有不同的沉积特 点,使储层 具 有 不 同 的 渗 流 特 征,从 而 具 有 不 同 的 驱油效率和剩余油分布特征。试验区主要发育两 种河流沉积 模 式,曲 流 河 沉 积 与 辫 状 河 沉 积,须 结 合这两种河流成因及发育特点,分析砂体沉积特征 对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2. 1 沉积砂体的不同韵律对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
1 试验区油层地质特征
试验目的 层 葡 I1—2 层 为 泛 滥 平 原 河 流 相 沉 积,平面上葡 I1—2 油层为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 具有分布 广、沉 积 厚 度 大,砂 体 发 育 稳 定 的 特 点。 纵向上以多 段 多 韵 律 沉 积 为 主,渗 透 率 高、非 均 质 严重的特点。葡 I1—2 油层纵向上可划分为四个沉 积单元。其中葡 I1 单元与上部油层的隔层条件比 较好,而其 它 层 之 间 的 隔 层 条 件 较 差,大 多 为 上 下 连通。经过二十多年的水驱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
姜英淑
(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大庆 163114)
摘 要 喇嘛甸油田的高黏弹性聚合物驱油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采收率提高幅度在 20% 以上,总采出程度超
过 60% ,已成为大庆油田 4 000 万吨稳产的重要技术之一。从砂体成因入手,结合动态数据,分析试验区不同沉积模式砂体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