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现代控制论第1章PPT课件

迹,称为状态轨迹。
1.1.4 状态方程
由系统的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称为系统的 状态方程。
用下图所示的 一系统。
网络,说明如何用状态变量描述这
图一
9
根据电学原理,容易写出两个含有状态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组:
亦即
(1)
式(1)就是图1.1系统的状态方程,式中若将状态变量用
40
则有:M 1 y 1 B 1 y 1 k 1 y 1 k 2 ( y 2 y 1 ) B 2 ( y 2 y 1 ) 及:M 2 y 2 B 2 ( y 2 y 1 ) k 2 ( y 2 y 1 ) f
将所选的状态变量 x 1 y 1 ,x 2 y 2 ,x 3 y 1 v 1 ,x 4 y 2 v 2
则得一阶微分方程
组为:
x1 x2
x2
1 LC
x1
R L
x2
1u LC
15
(8)
状态变量选取不同,状态方程也不同。 从理论上说,并不要求状态变量在物理上一定是可以测量 的量,但在工程实践上,仍以选取那些容易测量的量作为状态 变量为宜,因为在最优控制中,往往需要将状态变量作为反馈。
设单输入一单输出定常系统,其状态变量为 则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1 L2 2
u2
uA i1R1 i2R1 u2
38
3)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i1 i2
LR21RL11
R1 L1 R1R2 L2
ii12
0L11
1 L1
1 L2
u1 u2
uA R1 R1ii120 1uu12
39
例2:试列出在外力f作
用的下位,移以y1质, y量2 为M输1,出M的2
现代控制1

Professor Jun WANG (
£
)
3
Department of Contro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hool of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4
5
Spring semester, 2011
Chap 1. State space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Why modern control?
Classical Control Plant Model Method Math tool SISO Transfer functions Frequency response Mathematical analysis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Objective Tracking and regulation Modern Control MIMO State-space models Time domain methods linear algebra Matrix analysis Functional analysis Optimal Control
Spring 2011
10 / 61
Outline
1
What’s a dynamic system?
Example (Static and dynamic systems)
R1 R1 vo (t) vi (t) vo (t)
1.1 Introduction 1.2 State space description 1.3 Canonical state-space form 1.4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 1.5 Relationship between TF & SS equations 1.6 Simulations with MATLAB
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答案

第一章答案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1-27系统方块结构图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图1-30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模拟结构图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u K K x K K x K K x X K x K x x x x J K x J x J K x J K x x J K x x x pp p p n pb1611166131534615141313322211+--=+-==++--===∙∙∙∙∙∙令y s =)(θ,则1x y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654321165432111111112654321000001000000000000010010000000000010x x x x x x y uK K x x x x x x K K K K K K J K J J K J K J K x x x x x x p p pp npb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
以电压)(t u 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2R 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U图1-28 电路图解:由图,令32211,,x u x i x i c ===,输出量22x R y =有电路原理可知:∙∙∙+==+=++3213222231111x C x x x x R x L ux x L x R 既得22213322222131111111111x R y x C x C x x L x L R x u L x L x L R x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32121321222111321000*********x x x R y u L x x x CCL L R L L R x x x 。
《现代控制工程》

《现代控制工程》目录第1章绪论1.1现代控制工程的发展1.2 本书的内容与安排第2章状态空间数学模型2.1 状态与状态空间的概念2.2 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2.1 建立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2.2.2 由状态空间模型求微分方程2.3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与线性变换2.3.1 SISO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3.2 MIMO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3.3 状态方程的线性变换2.4 控制系统的实现2.4.1 系统的实现问题2.4.2 不含有输入导数项的微分方程的实现2.4.3 含有输入导数项的微分方程的实现2.5 多变量系统的传递矩阵2.5.1 多变量系统传递矩阵的概念2.5.2 从状态空间模型求传递矩阵2.5.3 多变量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简化2.6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7 MATLAB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中的应用2.7.1传递函数转换到状态空间模型2.7.2状态方程的线性变换2.8 本章小结习题第3章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3.1 控制系统稳定性定义3.1.1 范数的概念3.1.2 平衡状态3.1.3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义3.2 控制系统稳定的条件3.2.1 单变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稳定条件3.2.2 多变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稳定条件3.2.3 单变量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条件3.2.4 多变量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条件3.3 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3.3.1 函数的正定性3.3.2 非线性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3.4 线性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3.4.1 线性连续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3.4.2 线性离散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3.5 非线性系统的克拉索夫斯基稳定判据3.6 非线性系统的小偏差线性化方法3.6.1 小偏差线性化的基本思想3.6.2小偏差线性化方法3.6.3李雅普诺夫第一法3.7 MATLAB在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3.8 本章小结习题第4章线性系统动态性能分析4.1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4.1.1 齐次状态方程的求解4.1.2 非齐次状态方程的求解4.2 线性连续时变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4.2.1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4.2.2 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4.2.3 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4.2.4 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4.3 线性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4.3.1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4.3.2 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4.3.3 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4.3.4线性定常离散系统非齐次状态方程的求解4.3.5线性时变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4.4 MATLAB在系统动态性能分析中的应用4.5 本章小结习题第5章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分析5.1 能控性和能观性问题5.2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5.2.1 能控性的定义5.2.2 能控性判别准则5.2.3 能控性第二判别准则5.2.4 输出能控性及其判别准则5.3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5.3.1 能观性的定义5.3.2 能观性判别准则5.3.3 能观性第二判别准则5.4 状态空间模型的对角线标准型5.4.1 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5.4.2 化矩阵A为对角阵5.4.3 化矩阵A为约当阵5.4.4 特征值为复数的对角线标准型5.5 状态空间模型的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准型5.5.1 第一能控标准型5.5.2 第二能控标准型5.5.3 第一能观标准型5.5.4 第二能观标准型5.6 传递函数的几种标准型实现5.6.1 能控标准型实现5.6.2 能观标准型实现5.6.3 对角线标准型实现5.6.4 约当标准型实现5.7 对偶原理5.8 线性定常系统的规范分解5.8.1 能控性结构分解5.8.2 能观性结构分解5.8.3 系统结构的规范分解5.9 MATLAB在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分析中的应用5.9 本章小结习题第6章状态反馈控制与状态观测器设计6.1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6.1.1 状态反馈6.1.2 输出反馈6.1.3状态反馈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6.1.4 状态反馈对传递函数的影响6.2 状态反馈设计方法6.2.1 极点配置问题6.2.2 单输入系统的极点配置方法6.2.3 多输入系统的极点配置方法6.3 状态观测器设计方法6.3.1 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6.3.2 降维状态观测器设计6.4 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的设计方法6.5 MATLAB在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设计中的应用6.6 本章小结习题第7章最优控制7.1 最优控制的概念7.2 变分法与泛函的极值条件7.3 变分法求解无约束最优控制问题7.4 极小值原理7.4.1 连续系统的极小值原理7.4.2 离散系统的极小值原理7.5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7.5.1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7.5.2 连续系统有限时间状态调节器7.5.3 连续系统无限时间定常状态调节器7.5.4 线性离散系统状态调节器7.5.5 线性连续系统输出调节器7.5.6 线性连续系统输出跟随器7.6 本章小结习题第8章系统辨识8.1 系统辨识的概念8.1.1 系统辩识的定义8.1.2系统辩识的基本内容8.2 线性静态模型的最小二乘参数估计8.2.1 参数估计问题8.2.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算法8.2.3 最小二乘法的性质8.2.4 应用举例8.3 线性动态模型的最小二乘参数估计8.4 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递推算法8.4.1 基本递推算法8.4.2 带有遗忘因子的递推算法8.5 线性系统的结构辨识8.5.1 模型阶次的确定8.5.2 系统纯时滞的辨识8.6 闭环系统的可辨识性8.7 MATLAB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8.8 本章小结习题第9章自适应控制9.1 自适应控制的概念9.1 自校正控制的结构9.2 最小方差控制9.3 自校正调节器9.4 自校正调节器应用实例9.5 本章小结习题第10章预测控制10.1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10.2 动态矩阵控制10.3 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的动态矩阵控制10.4 模型算法控制10.5 催化裂化分馏塔的模型算法控制10.6 广义预测控制10.7 本章小结习题第11章模糊控制11.1 模糊控制的发展11.2 模糊集合11.2.1 模糊集合的定义11.2.2模糊集合的表示方法11.2.3 模糊集合的运算11.3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11.3.1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11.3.2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11.3.3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11.4 模糊控制规则11.5 模糊关系与合成11.5.1 模糊关系11.5.2 模糊关系的合成11.6 模糊推理与模糊决策11.6.1 模糊推理11.6.2模糊决策11.7 模糊控制算法的工程实现11.8 模糊PID复合控制11.9 酚醛树脂聚合反应温度模糊控制11.9.1 酚醛树脂聚合反应过程特性分析11.9.2 模糊控制器设计11.10 全自动洗衣机的模糊控制11.10.1 模糊控制洗衣机的检测11.10.2 洗衣机的模糊控制11.11 本章小结习题第12章专家系统与专家控制12.1 专家系统12.1.1 专家系统的概念12.1.2专家系统的一般结构12.1.3 实时专家系统12.2 专家控制系统12.2.1 专家控制系统的概念12.2.2 间接专家控制12.2.3 直接专家控制12.3 专家控制系统的知识表示12.3.1 知识表示12.3.2 产生式知识表示12.3.3 产生式系统12.3.4 动物识别专家系统12.4 专家控制系统的推理机12.5 专家控制系统的搜索技术12.6 电脑充绒机专家控制系统12.6.1电脑充绒机的工作原理12.6.2高性能称重传感器设计12.6.3电脑充绒机的程序控制12.6.4充绒机羽绒重量专家控制12.7 本章小结习题第13章神经网络控制13.1 神经网络控制概述13.2 神经元与神经网络13.2.1生物神经元结构13.2.2 神经元数学模型13.2.3 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方式13.2.4 神经网络的学习13.3 BP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13.3.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13.3.2 BP学习算法13.3.3 BP学习算法的实现13.4 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方法13.4.1前向模型辨识13.4.2反向模型辨识13.5 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方法13.5.1 软测量技术13.5.2 污水处理过程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13.6 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13.6.1 神经网络控制器13.6.2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13.6.3 神经网络模型参考控制13.6.4 神经网络内模控制13.7 单神经元控制器13.8 本章小结习题习题解答参考文献。
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 基础知识

L[xt ] s2 X s sx0 x0
L[x(n) (t)] sn X (s) sn1x(0) sn2x' (0) sx(n2) (0) x(n1) (0)
(2)积分性质
设:L[x(t)] X (s) ,xi (0)
tr2
r2 !
k1r
e
p1t
n
k jepjt
j r 1
对象)
热电偶
恒温箱自动控制系统功能框图
反馈
反馈是指将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返回到输入端
反馈是控制系统的灵魂、思想和立足点
内在反馈、外部反馈、开环与闭环
反馈作用:减少给定环节与被控对象之间的偏差
组成:给定环节、比较环节、放大环节、执行环节、
被控对象、测量反馈环节
扰动
温度t
给定 信号
u1 u
函数X(s)可以展成如下形式:
X (s)
B(s) A(s)
(s
k11 p1)
(s
k 12 p1)
1
k1 k2 (s p1) s p2
kj s pi
kn s pn
k11
lim
s p1
s
p1 r
X
s
绪论
一、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
工程控制论研究的是工程技术中的广义系统,在 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从系统的初态出发,所 经历的由其内部固有属性所决定的整个动态过程, 研究该过程中输入、输出与系统的关系。
1.广义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 构成,达到一定目的或实现一定运动规律的一个 整体。可繁可简、可虚可实。
现代控制理论与工程课件

基本概念。
[例1-1] 观察机器人搬运物体的控制过程,
如图1-1所示。图中为5关节机器人,其中有2个
转动关节,3个摆动关节。末端执行器为一个夹 持器,机器人的任务是通过夹持器抓取A处的物 体,并将其搬运至B处。
图1-1 5关节搬运机器人
为了达到最优控制效果,需要精心设计 合适的过程控制算法,使得搬运物体的速度 最快,而且搬运过程既平稳,定位又准确。 则必然涉及到多变量、耦合和非线性等复杂 的控制问题。传统控制理论通常无法解决如
模型输入输出数据的测量,利用统计方法对系
统的状态进行估计。其中,卡尔曼滤波为典型
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5.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指得是控制系统能够适应内部
参数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作
用,使系统达到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或满足对这
一类系统的控制要求。
6.鲁棒控制 这类控制问题指得是针对系统中存在一定 范围的不确定,设计所谓的鲁棒控制器,使得
变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例如,对于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提高输入电
压,电动机转速相应提高,但电动机具有惯性,
响应会出现延迟,所以当提高输入电压时,电
动机的转速并不可能立即有反馈形成的调节作
用。
如果控制系统认为电动机的转速没有提高, 再继续增加输入电压,则有可能超过了希望转
速所对应的输入电压值。电动机在延迟了一段
古典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
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导致了自动控制
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最大的成果之一是PID控制 规律的产生,对于无时间延迟的单回路控制系 统很有效,在工业过程控制中仍被广泛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1-8讲第1-2章知识点)精品PPT课件

dia dt
Ke
I fD Coபைடு நூலகம்st
n f Const
nDJ , f
其中:Kf 为发电机增益常数;Ke 为电动机反电势常数。
(3).电动机力矩平衡方程:J
d
dt
f
Kmia
(Km
-电动机转矩常数)
以上三式可改写为:
d
dt
f J
Km J
ia
dia dt
Ke Ra
La
La
ia
Kf La
if
试写出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选择相变量为系统的状态变量,有
•
•
•• •
x1 y x2 y x1 x3 y x2
故
即
•
x1 x2
•
x2 x3
•
x3
a0 a3
x1
a1 a3
x2
a2 a3
x3
1 a3
u
•
0
x 0
a0
a3
1 0 a1 a3
0
0
1 x 0 u
a2
1
a3 a3
a1 y a0 y
bnu (n)
b u (n1) n 1
b0u
(1)
分为两种情况讨论。
一、输入信号不含有导数项:
此时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
y(n)
a y(n1) n1
a1 y a0 y b u
故选
x1 y
•
x2 y
..
xn1
y(n2)
xn y(n1)
对左边各式求导一次,即有
18
24
2-3 化系统的频域描述为状态空间描述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讲稿-1

系统辨识——以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来确定其模型的过程。
自适应控制——以系统自动辨识为基础,自动调整控制规律 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多层次多任务和高精确高速响应,这也使得 控制系统越加复杂化。因此,产生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与控制方法的有 效性这一问题。 控制系统复杂性的主要表现是: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高维 性、分布性、耦合性等。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所引出的突出问题是:难以 准确建立系统模型。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1.引言 2.线性系统理论
(状态空间分析法、可控性和可观性、 稳定性等)
3.反馈控制与状态观测器
4.最优控制与应用
5.最优估计理论与应用
6.鲁棒控制与应用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1.引言
1.1 何为控制
对系统或对象施加作用或限制,使其达到或保持某种规定或要求的运 动状态。施加作用或限制的本质就是对系统的调节,其依据是给定任务 目标和系统变化。因此,控制就是为了实现任务目标给系统或对象的调 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由系统或对象自身完成时,就是自动控制。
控制的基本要素:
(1)控制对象或系统。要了解对象的性质,需建立或辨识系统模型
(2)控制方法。确定适当的调节作用 (3)反馈。检验和协调控制作用 控制理论——基于这三个要素的综合,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自动控制(Automation Control)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
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
分析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
3. 1961年Pontriagin(俄国人)提出了极小(大)值原理。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4. 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欧文斯(D.H.Owens) 和麦克法伦(G.J.MacFarlane)研究了适用于计算机辅 助控制系统设计的 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 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系统性能分
线性/非线性系统(Linear/Non-linear) 连续/离散性系统(Continuous/Discrete) 定 常 / 时 变 性 系 统 (Time-invariant/Time-
variant) 确定/不确定系统(Certainty/Uncertainty)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Basic requirements)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Automatic Control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采用控制装置或机 械(Controller)使被控制对象(Controlled object) 达到预期的目标 。
Research of AC
Classic control theory Modern control theory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经典控制理论(Classic control theory)
主要研究的对象: 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现代控制理论(Modern control theory)
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对象: 多输入、多输出、时变参数、高精度复杂系统的
分析和设计问题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2020/11/23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Significance
(课程意义)
n Control engineering is an exciting and challenging field.
n It is a multidisciplinary subject, and a core course in th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
• 稳定性(Stability)
被控制信号能跟踪已变化的输入信号,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如果能 做到,我们就认为该系统是稳定的,这是对反馈控制系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 快速性 (Quickness)
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 稳定高射炮射角随动系统,虽然炮身最终能跟踪目标,但如果目标变动 迅速,而炮身行动迟缓,仍然抓不住目标。
已知铀235原子核在一个中子的撞击下,可发生核裂变反应, 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时释放大约2.5个中子,放出的中子有可能 再与铀235原子核发生核反应,这就是所谓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初始
中子数 +
中子数 n
+
U235
能量
中子数 2.5n
有效中子率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闭环控制:是指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既有顺向 作用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
n It is widely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even to the sociological, biologic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n It is especially used in high-technology areas such as spacecraft control system.
• 准确性 (Accuracy)
用稳态误差来表示。 在参考输入信号作用下,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稳态输出与参考输入所 要求的期望输出之差叫做给定稳态误差。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 输出跟随参考输入的精度越高。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稳定性示意图
并联校正
C(s)
被控 对象
测量元件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三. 复合控制(Composite control)
补偿装置
控制装置
输入信号
(-)
按输入补偿
受控对象
被控量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n 按扰动补偿(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控制方式的原理是利用对扰动信 号的测量产生控制作用,以补偿扰动对输出量的影响。由于扰动信号经 测量装置,控制器至被控对象的输出量是单向传递的,故属于开环控制 方式。因此,控制精度有限.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二、闭环控制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控制任务:保持工作机械恒速运行.
控制过程: n uf @u ua
n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n 反馈: 输出量送回至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比较的过程
n 负反馈: 反馈的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减而使偏差越来越小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正反馈的例子
n Open-loop Control(开环控制)
An open-loop control system utilizes an actuating device to control the process directly without using feedback
n Composite Control(复合控制)
式中:r(t)—系统输入量; c(t)—系统输出量 主要特点是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按系统性能分类
非线性系统 (Non-linear syste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点:在构成系统的环节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非 线性环节。 非线性的理论研究远不如线性系统那么完整,目前 尚无通用的方法可以解决各类非线性系统。
术语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输入量 (电源 )
开关
加热 电阻丝
控制装置
扰动量
电炉
输出量
恒温箱 (温度)
受控对象
•开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扰动
输入量 控制装置
输出量 受控对象
(b) 方块图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开环控制
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 反向联系的控制。
➢分析控制过程
u -> t t --?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Control Systems
(In Chinese) 1-1 Concepts of Control Systems 1-2 Basic Types of Control modes 1-3 Classes of Control Systems 1-4 Principles to 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1.2 Basic Types of Control modes
n Closed-loop Control(闭环控制)
A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uses a measurement of the output and feedback of this signal to compare it with the desired output(reference or command).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风扇叶片 (Controlled Object)
开关或程序 控制电压
Controller
电机 (Actuators)
电风扇的控制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一.开环控制 (Open-loop control)
例: 电炉温度控制系统
➢分析控制组成
输入量 (Input) 控制装置 被控对象 输出量 (Output)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Contents
(课程内容)
n Introduction to Control Systems n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Dynamic Systems n The Analysis of Linear Feedback Systems in the
(-)
b
(b)
c 引出点 c c
(c)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尽管控制系统不同,复杂各异,但基本组成是类同的,即闭环系统的基本组成 为:(1)比较元件;(2)放大元件;(3)执行元件;(4)校正元件;(5)被控对象; (6)测量元件。
R(s)
放大
串联
- 整形
校正
变换
执行
-
放大
元件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扰动
给定 r(t)
e(t)
参考 输入信号
(-)偏 信差 号
控制 环节
放大 元件
调节器(或控制器)
u(t)
控制量
执行 机构
受控 对象
受控系统
反馈信号
反馈装置 (测量元件)
c(t)
被控量
•方框图的组成:
输入量 环节名称 输出量 (或特性)
(a)
r
e=r-b
开环控制系统特点:
信号从输入到输出无反馈,单向传递. 结构简单. 控制精度不高,无法抑制扰动.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给定值
控制器
被控制 对象
控制的原理方框图
输出量
控制方式: 按给定值操纵。信号由给定值至输出量单向传递。一定的给
定值对应一定的输出量。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系统事先的 调整精度。对于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扰动或特性参数的变化无 法自动补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多用于系统结构参数稳 定和扰动信号较弱的场合.
按扰动补偿
测量装置 控制器
被控制 对象
扰动 输出量
现代控制工程第一章(1)
1.3 控制系统分类
按控制方式分
按给定值操纵的开环控制 按干扰补偿的开环控制 按偏差调节的闭环控制 复合控制:闭环反馈为主,开环补偿为辅
恒值系统(Constant-value) 按给定值变化规律分 随动系统(Ser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