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童年的朋友导学案

题:《童年的朋友》

【学习目标】

.学习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2.背诵、默写议论段,正确理解的内容。

3.培养学生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学习重、难点】

了解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技巧。

【时安排】两时

【学习过程】

第一时

一、预习导学:

.字音互填

诅咒(

)两颊(

)胸脯(

)hàn动(

)发绺(

)咕哝(

zhòu纹(

)马zōng(

)敏ié(

)茸茸(

)噗噗(

2.查找作者及有关资料,把找到的写在下面。

3.解释词语:

诅咒:

丰润:

抑郁:

五光十色:

4.熟读文,找出描写外祖母的句子,试作赏析。句子:

赏析:

读完,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疑问:

二、学习过程:

.导入

2.朗读、熟悉文。

3.小组讨论:

(1)作者在文中所讲的“童年的朋友”是谁?

(2)

作者对她的描写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的?

(3)

第一段中具体写外祖母头发多和密的句子是什么?第

一段中具体写外祖母头发长的句子是哪些?

(4)

外祖母与我的对话有哪三层意思?

()第六段也是一段外貌描写,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具体写她的?

三、堂巩固:

.用横线画出中议论的句子。

2.“她今天样子很凶”说明外祖母

,但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和我说话,是因为

3.文中“马鬃”一词的感情色彩,她是

词,文中的意思是

,外祖母老诅咒它的原因是

4.文中“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和“你小点声说”表现了外祖母(

A、仁慈和关心,查问事情原委

B、宽厚和责备,查问事情原委

、仁慈和责备,查问事情原委

D、宽厚和关心,弄清事情原委

.文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6.“……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这一句中的“一根不断的线”具体指什么?

第二时

一、学习过程:

.分段朗读文。检查背诵最后一段。

2.说说文中哪些修辞句比较新鲜,摘录出来加以揣摩。

3.作者童年的“朋友”性格特点是什么?她给了“我”哪些有益的影响?

4.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看是什么?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词语写出了自己对外祖母的感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谈谈《社戏》和《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形象的相同点以及描写方法上的不同点。

6.全班交流,提出你还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

7.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特别是在语言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请你找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8.背诵文最后一段。

二、巩固延伸:

(一)文第六、七段。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第六、七两段的主要内容。

2、

第六段中的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

4、

“她腰弯得几乎……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6、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请写出这两节中描写外祖母眼神的句子,这些语句表现了外祖母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童年

(美)马克•吐温

849年,我14岁的时候,我们家还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堡,住在我父亲五年前刚盖的木房子里。家里有几个人住新屋,剩下的还住后面连着的老房子。

那年秋天,我姐姐主办了一次晚会,邀请村里所有到结婚年龄的男女青年参加。我还太小,不够参加这种社交活动的年龄。再说我也过于腼腆,跟年轻姑娘们合不到一块。总之,他们没有邀请我——至少没让我整个晚上都参加。我得以进场的全部时间只有十分钟,在一出小神话剧里扮演一只熊。演出时我得穿上一熊皮似的毛茸茸的棕色紧身衣服。大

约十点钟时,有人叫我回自己的屋去穿上那熊皮衣服。我走了几步,忽然灵机一动,决定先练习一番。可是那个房间太小了。我穿过大街,来到拐角上一栋很大的空房子里。可我根本每想到有十来个年轻人也正去那里换装,准备演戏呢。

我和小伙伴桑迪一起在二楼选了一间大而空旷的屋子。我们一边说话一边走了进去,这就使几个穿了一半衣服的姑娘有机会藏到一架屏风后面。她们的长裙服和其他东西都挂在门背后的钩子上,可我没看见。

屋里摆着一架旧屏风,上面有好些窟窿。我压根儿就不知道屏风后还有女孩子,所以对那些窟窿也没在意。我要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怎么也不会在窗外射入的一片冷酷的月光里开始脱衣解带的,简直羞死人了!当时我一点儿都没想到这些,坦然地脱了个一丝不挂,然后开始练习。我野心勃勃地想来个一鸣惊人,成为扮演熊的专家,那样他们就会常常邀请我演出了。于是我就带着为了立身扬名而忘我工作的那种热情投入了练习。我在两间屋子里满地乱爬,桑迪喝彩叫好;接着又直立行走,嘴里发出我认为像熊的咆哮声;我又是倒立、又是左蹦右跳,总而言之,凡是熊能做的动作我全表演了一遍,熊做不了的动作我也发明了不少,还有一些动作是稍有点自尊心的熊都不屑一做。当然,我丝毫没有想到在我丢人现眼的时候除了桑迪还有别人在场。最后,我来

了个倒立,就那样停在空中稍事休息。

突然,屏风后面爆发出一阵女孩子的咯咯大笑。我的劲一下子全泄了,身子一软,摔了下来,撞倒了屏风,把那些年轻姑娘给压在了下面。她们吓得尖声大叫。我抓起衣服就跑,桑迪跟在后面。眨眼工夫我已经穿好了衣服,从后门溜之大吉。我让桑迪保证不吐一个字,然后一道找了个地方,一直躲到晚会开完。

屋里沉寂下来,静悄悄的,大家都入睡了。这时我才敢回家,垂头丧气,对自己丢人的罪过有一种辛酸凄楚的感觉。回到屋里,看见枕头上别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你演熊可能演不好,但你演光着屁股可真是精彩至极——哎哟,别提有多精彩啦!”(英语中bear[熊]和bare[赤裸]同音,这里是双关语。——译者注)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内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腼腆:

(2)不屑:

3、没有邀请“我”参加晚会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文回答。

4、为什么把月光说成是“冷酷”的?

、重在刻画“我”的心理变化——由得意忘形到丢人现眼而懊恼、悔恨、酸楚,试把能揭示“我”心理变化的语句写在下面。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7、童年生活中的事儿很多,作者挑选了一自己印象最新、最难忘的事来写,就使作品有了新意。那么,的“新”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冬夜说书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完整版

冬夜说书人阅读练习及 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冬夜说书人 徐鲁 ①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那时,一进入腊月的门,所有的农活儿忙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点来到。 ②“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他们背着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用竹竿一人牵着一人排着队走来,正是我们盼望很久的说书人。排在最后面的那少年是“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③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④小光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崭新的夹袄里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光,你也看不见,为啥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 我问小光。他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乡亲们都看得见呀!”他整理衣领时,好像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我慢慢观察到,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净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 ⑤父亲告诉我,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童年的朋友》课内外阅读练习

《童年的朋友》课内外阅读练习 童年的朋友》课内外阅读练习撰稿湖北孙维彬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噗噗()发绺()惩罚()马鬃()诅咒()两頬()镶银()驼背()2、弄懂“自言自语”“五光十色”的意思,并分别造句。3、文学常识填空。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列宁曾称他为“无产阶 级艺术最伟大的”。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问世。本文节选自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另外两部是,。二、整体感悟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全 文共分三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 概括大意。(不超过10字)2、细读课文,说说你对“外祖母”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3、再读课文,你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吗?4、课文中运用了很多叠词,摘抄下来,并挑出几处,体会一下这些叠词的表达效果。三、分析揣摩。这篇课文是节选,文字精短,值得我们再三 品读。精读全文,弄清下面几个问题:1、研读第1段,这段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主要突出了外祖母外貌上的 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2、研读2——6段, 外祖母说话时的腔调给了“我”怎样的感觉?3、“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这句话删掉“你小点声说!”好不好?说说理由。4、本文从哪些方

面描写了外祖母的形象?5、外祖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四、探究质疑1、作者为什么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2、本文并没有写具体的事,所以有人说,这篇文章内容空洞,不能突出“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给人 印象不深,你对此有何高见?五、读写结合写人要抓住 人物的外貌特征,把外貌描写得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习本文描写外貌的方法,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也 画画像,字数不限。参考答案:一、1、2、略3、代表者;《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二、(1)︱(2)——(6)︱(7)大意:(一)描写外祖母的外貌,(二)描写外祖母的形象,(三)叙述外祖母的影响。2、可以是头发,可以是说话的腔调或脸部表情等3、刻画 外祖母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外祖母的崇敬和怀念。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等,表达效果:示例:“密密”“乌黑乌黑”极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且非常 有光泽。三、1、头发多得出奇,长得出奇2、温暖柔和。 3、不好,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 4、语言、 外貌、神情、动作5、温柔和蔼。四、1、外祖母的温和 善良,温暖了作者一颗冷漠黑暗的心,使其走出了黑暗,走向光明。2、有道理即可。姊妹篇童年方敬说起到外祖家里去,我就乐极了。那座朗敞的院落,是我儿时的乐园,其中畅茂的花木至今还是我记忆里的一种装点。一

《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20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20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导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外祖母的形象。 2.运用想象补白法,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外祖母对“我”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汲取对生活乐观、坚强的力量。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中重点的语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感受爱的力量,学习面对生活乐观坚强的态度。 教学方法: 阅读批注法想象补白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 噗噗()两膝()颤动()惩罚()诅咒()两颊()敏捷()皱纹()马鬃()发绺() 二、读一读 1、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2、读完课文,你认为哪句话可以概括全文的中心内容呢?

三、想一想 1、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人? 2、本文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丰满的外祖母形象。那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使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呢?

3、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文章还使用了极富表现力和饱含感情的词语。在刻画外祖母形象的时候,运用了很多这样的词语,大家来找一下。作者使用这些词有什么样具体的作用? 4.、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童年的朋友读后感范文

童年的朋友读后感范文 童年的朋友读后感范文1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美好的,过去的我们也许是有点幼稚,但当时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快乐,那么的有趣! 《童年的朋友》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因看拳击比赛入迷而想成为一个拳击手,他向爸爸要求买练拳的梨,可父亲没有同意,妈妈看出了他的心思,从他以前的玩具中找出一只小熊,让他拿小熊练拳,一开始他很开心,但后来回想起以前与小熊形影不离的时光,而此刻他却这么残忍的对待它,他含着泪对妈妈说:以后我再也不当拳击手了。 在我们的童年里,有许多的玩具。童年的娃娃、模型、拼图等,在当时却是我们最形影不离的好伙伴,陪我们度过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无眠的夜晚;又是多少个孤单的午后。 可现在,我们已不再需要它们了,难道就应该把它们丢弃吗?这样,跟忘恩负义有何区别呢? 过去,你把它们像宝贝一样疼爱,不管你身在何处,都会带在身边,每天给它梳洗,打扮,给它喂食,每晚都抱着它入睡,给它讲故事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它,即使是生命也愿意!也许以前是太过于天真吧!可是那些童年的朋友

不应该让我们记住吗? 童年的朋友读后感范文2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可能和自己年龄相仿也可能是自己的长辈。 在高尔基作家的著作《童年》里有一篇文章,题目是《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虽然篇幅很短,但作者高尔基先生却用饱含深情而又十分细腻的笔调,把他的外祖母写的十分丰满,抒发了文章中的“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高尔基作家童年生活非常的艰苦,自小就生活在生活同样艰苦贫穷的外祖父里家。所有的人都是一副冷面孔,对生活充满了抱怨与不满。只有外祖母是不一样的,她给予了小时的“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疼爱。她那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她热爱生活的精神感染了“我”影响了“我”,以至后来改变了“我”,使“我”获得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所以在外祖父家的那段时间外祖母是“我”最亲近的人。 这篇文章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不要轻易的放弃自己远大的理想,只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你的理想迟早会实现的。 童年的朋友读后感范文3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朋友,而这些

六下语文《童年的朋友》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下语文《童年的朋友》同步练习(含答 案) 童年的朋友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uǎn háng guàn ūn niǔ òu ( ) ( ) ( ) suàn zhàng xiǎ

xióng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幻想( ) 放弃( ) 沉默( ) 稍微( ) 迫不及待( ) 三、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里。同志们经历了血与火的( )考验。 2妈妈对我说:“你一定要( )要求自己,争取优异成绩。” 3他说话非常(

),滴水不漏。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妈妈从筐底下发现一个胖乎乎、毛茸茸的小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我想当拳击手。(至少扩写两处)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总有心爱的“朋友”伴我们成长,下面的短文中一个精致的地球仪就是小作者最亲密的朋友…… 我10岁生日时候,爸爸和妈妈送给我一个精致的地球仪。它是由一个球体,一个铁架,还有一个底盘组成的。地球仪上色彩分明,绿的平原,蓝的海洋,白的是冰川,黄的是高原。高原突起,盆地凹陷。圆溜溜的地球仪上,经纬线纵横交错,每个国家都用不同的颜色区别,显得清清楚楚。 我捧起地球仪,轻轻一拨,球体立刻转动起来。我的眼睛随着转动的地球仪寻找我们伟大的祖国。找到了,找到了!啊!伟大的祖国,它像一只昂首啼鸣的雄鸡,挺立在东半球上,是那样生气勃勃!

《童年的朋友》教案范文

《童年的朋友》教案范文 1、认识生字3个,会写6个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学生回忆童年美好时光、生字词卡片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里,总是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这个“朋友”可能是你儿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你养过的小鸡、小猫、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个布娃娃。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苏联作家——维德拉贡斯基,让我们听一听他的童年回忆。(板书:童年的朋友)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一类叫做形声字,它的字形中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例如:这课生字中的“瘾”,___的形声字,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记住它们的字音、字形和意思。 你还发现哪些生字也是形声字,如何记住它们? 2、学生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谁?它和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指的是“我”童年时的玩具小熊。课文讲“我”想用童年的朋友旧玩具熊作为练习拳击的沙袋。但是在“我”准备练习前,回忆起以往与“小熊”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再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当时有一个怎样的心愿?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思考。 2、汇报:(迫不及待地要当一个拳击手) 3、朗读课文,要读出作者对当拳击手的渴望。 过渡:这么强烈的愿望,在当那可爱的旧玩具小熊——“我”儿时的好伙伴充当了练拳的“梨”后,被放弃了。 (二)精读课文重点段,想一想,是什么让“我”又改变了想法?在文中勾画出重点的词句,细细品味。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 2、汇报交流: 作者与“小熊”之间深厚的情谊。想想: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

《冬夜说书人》阅读练习与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冬夜说书人 徐鲁 ①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那时,一进入腊月的门,所有的农活儿忙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点来到。 ②“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他们背着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用竹竿一人牵着一人排着队走来,正是我们盼望很久的说书人。排在最后面的那少年是“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③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④小光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崭新的夹袄里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光,你也看不见,为啥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我问小光。他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乡亲们都看得见呀!”他整理衣领时,好像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我慢慢观察到,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净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

⑤父亲告诉我,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⑥那时候我最喜欢小光和他的师父说“大刀史更新”那一段。说这段时,小光给他的师父拉胡琴,过一会儿,小光又打起了鼓板。他的鼓板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 ⑦“小光,你教我学说书好不好?”我打心眼里羡慕小光,我也很想做一个说书人。“不行,你要上学念书的。”“那你教我打鼓板好不?”他笑着把我推到了那架小鼓面前。我一手捏着鼓棒,一手拿着鼓板,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学着他的样子,像一个真正的小盲人 那样煞有其事。这时,在我的心目中,好像失明也是一种“本事.. ”。我听见了自己敲出的响亮的鼓板声…… ⑧“小光,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 ⑨“春天和秋天,我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他们什么也看不见,还会干农活儿?那一瞬间,我觉得,小光和他的师父们,真的是一些了不起的人! ⑩说书人住了半个多月后,又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去邻村了。“小光,明年冬天一定再来哦!我们等着你!”我爬到村口的老枣树上大声喊道。大家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过了小石桥。 ?他们是冬夜里的说书人,是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温暖和梦想的人。直到今天,我还记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我们这代人也早已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童年时的朋友“瞎子小光”,当然也早已长大了。 ?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你们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和反思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A)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AB)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 教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文中刻画得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然后进一步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这让学生朗读品味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完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 咕哝 ..(gū nong) 发绺.(liǔ) 诅.咒.(zǔ zhòu) 脸颊.(jiá) 胸脯.(pú) 果脯.(fǔ) 噗.(pū) 嗅xiù 终身:一生(多就切身的事说)。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说)。 二、导入新课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缕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知心话你只愿意和朋友讲,烦心事也只愿意说给朋友听。下面我们来看看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又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吧。(板书课题)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生于木匠家庭,在他五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外祖父家,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常常给小外孙讲述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后来,他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剧本《小市民》;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还写有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章。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障碍。 2.文中外祖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 3.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由学生讲,教师备用以下材料: 头发: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批注: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 声音:(1)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2)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批注: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7)人教统编版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一)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外祖母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面孔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1.短文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是对外祖母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外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中的“打”字突出了() A.外祖母饱含关爱的话语给“我”的影响深刻而持久。 B.外祖母的声音特别响亮,令“我”记忆特别深刻。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身形肥胖,却胖得可爱。 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祖母比作一只大猫,表现了她的轻快、敏捷、柔软。 (3)“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黑暗”与“光明”,它们的含义是() A.“黑暗”指幼年时候的懵懂无知,“光明”指外祖母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B.“黑暗”指的是母亲对“我”十分严厉,“光明”指外祖母十分爱“我”。 4.外祖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朋友教案

童年的朋友教案 篇一:童年的朋友 教案 集体备课 1 3 4 备用素材 一、课内知识点: (一)文章的线索、中心和结构 全文以外祖母对“我”的爱为线索。 通过叙述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无限感激之情。 全文可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第一层(1):着重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揭示了外祖母慈祥、可爱的性格特征。 第二层(2-5):写了外祖母的语言,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和关心。

第三层(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表现了她年轻、仁慈、善良和可爱。 第二部分(7):点题,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二)重要问题: 1、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外祖母的爱心? 答:外祖母的外貌和语言。例如 正面: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 她微笑的时候……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 侧面: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在她没来以前…… 2、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答:A、“黑眼珠闪耀着气愤的光芒……”

B、“黑的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 光芒……” C、“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 暖的光芒……” 这些句子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丰富的情感,刻画了她平易朴实、慈 爱善良的形象。 3、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 “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答:A、外祖母不仅像一般的长辈那样爱“我”,而且和“我”之间 有着一种特殊的友情。 B、外祖母能像朋友一样尊重“我”,平等地对待“我”。 C、外祖母是“我”最知心的人,“我”内心的话都能和外祖母交流。 D、外祖母是“终身”的朋友,是因为外祖母的“我”,把“我”的 心灵从黑暗中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 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外祖母的乐观、坚毅使“我”充满了坚 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二、课内阅读: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 苦的生活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苏教版

《童年的朋友》个性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重点: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 难点: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方法: 探究、质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高尔基的创作生平。 2.通过查工具书,读准生字词,理解词义。 一、导入课文: 播放歌曲《朋友》导入。朋友人人有,在你快乐的时候和你分享快乐,在你悲伤时和你分担悲伤,在你遇到困难时和你一起克服困难…… (指名让学生谈谈自己有哪些朋友。) 那么,高尔基童年的朋友是谁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加点字注音(指名上黑板注音)。 诅咒 ..噗.噗发绺.鬃.咕哝 .. 惩罚 ..嗅.胸脯.果脯. 2.简介作者及背景。 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幼年丧父,童年是在外祖母家度过的。11岁就结束了童年生活,到“人间”独立谋生,后通过自学成为作家。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 三、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1)着重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揭示了外祖母慈祥、可爱的性格特征。 (2-5)外祖母的语言,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和关心。 (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表现了她年轻、仁慈、善良和可爱。 第二部分(7)点题,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思考:

(1)我为什么把外祖母称为“童年的朋友”?她给我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说说你对文中外祖母的印象,请你为“外祖母”画一幅肖像。 (通过解决三个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结合学生所画的肖像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 四、研读课文: 1.读过课文,我们感觉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读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并选择一两句并批注。 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选出精彩的批注,其它小组作评价。 ②教师总结,重点强调比喻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和侧面烘托在文章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外祖母的形象,给作者哪些深远的影响。 (通过外祖母的语言、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板书: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我们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手法,尤其是通过描写眼睛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你们学习这样的写法为你的同桌描绘出他的形象,表现他的性格。 2.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从人物描写手法,侧面烘托,语音、修辞等方面谈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理字词。 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1):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 (2-5):外祖母的语言 (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 第二部分(7):点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熊朋友真挚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认读字音,理解字义。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六、体会联想句的作用(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七、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青()()()()()() 京()()()()()()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简介 1、你了解到高尔基的哪些情况。

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 1、生字词语音检查先由教师出示卡片,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 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 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 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 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 结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为什么说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童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童年》课外阅读测试卷(及答案) 1.《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 2他是_______(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3 1892年发表了哪部著作? 4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三部曲描写了十九世纪________年代俄罗斯的生活图景。 6.《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著的“好事情”。 7.《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8《童年》中的外祖母对阿辽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的影响? 9.《童年》里的阿辽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0高尔基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你赞成这个标题吗?说说你的理由 11《童年》里的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2《童年》里的外祖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3浪漫主义作品有?(举三个例子) 14 高尔基的代表作是? 15在19世纪和20 世纪之交完成了哪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的人生探索的主题? 16高尔基的全名是? 17在童年中,高尔基的乳名是? 18“我”童年的好朋友是_________,外公叫他_________ 19.文中的小茨冈是怎么死的?

20 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21. 在<<童年>>中,阿廖沙的表哥米哈伊尔的萨沙的性格是? 22 高尔基几岁开始自食其力的? 23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24是原因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 25 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_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原名____1892年发表处女作? 26在《童年》这部作品中,阿辽沙?彼什科夫的父亲是谁?外祖母是谁?外祖父是谁? 27 《童年》属于什么小说?它讲述了阿辽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也是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 28.《童年》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___,___, ___的精神历程,同时真实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揭露了__, ___,深刻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境遇 29.文学批评家丘科特斯基对《童年》的评价是? 30《童年》中高尔基描绘了他周围许多的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谁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31列宁称高尔基是什么最杰出的代表? 32《童年》的主人公是? 33高尔基在《童年》中描绘出一幅俄国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34高尔基不但揭示了那些“”,还描绘了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 35是谁鼓励高尔基把童年的经历写出来的? 36《童年》中的优秀人物对阿廖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的影响? 37阿廖沙为什么会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38外祖母在阿廖沙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9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 40救火之后是谁死去?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1《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苏教版

去写景状物,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1)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①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沙,沙,沙”这个拟声词加强了故事恐怖神秘的气氛。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和“切切”这两个拟声词把琵琶演奏声逼真地表达出来。 (2)运用拟声词还可以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心情或情绪。 如:①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爸爸打女儿时: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咻咻”一词很好地写出了爸爸怒打女儿的情境。 ②“辟啪!”天空中发出一阵响声。安徒生《丑小鸭》 ——这两个拟声词很形象地刻画了两只公雁被猎人用枪打死掉落在地上的情形,烘托出丑小鸭惊恐的心理。 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既写出了木兰织布时织机发出的响声,又写出木兰叹息时发出的响声。 拟声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到,如能应用于文章的写作中,一定会令文章生色不少,意趣盎然。 脯:是个形声。从肉,甫声。本义:干肉。是个多音字,①作胸脯讲时念“pú”,如鸡脯、鸭脯等。②作肉干和蜜饯果干讲时,念“fǔ”,如果脯,兔脯、鹿脯、桃脯、杏脯等。③区别其他形近字:哺育(bǔ)、铺盖(pū)、辅导(fǔ)绺liǔ:指线、麻、头发胡须等许多跟顺着聚在一起叫一绺。发绺:许多头发顺着聚在一起。 惩罚:chéng,常见易错字音。 马鬃zōng:本指马颈上的长毛,这里指外祖母那又粗又厚的长发,表现出外祖母如今对这长发的不喜欢。 咕哝gū nong:小声说话(多指自言自语,并带不满情绪)。试想外祖母在咕哝什么?(对生活的不满?对女儿和外孙生活的同情?等) 诅咒【zǔ】跟语言有关。辫子【biàn】区别于辨别和辩论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样式繁多。 2、好句共欣赏: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放声朗读你喜欢的语句,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读后请在小组内讨论,各说出你喜欢的原因。然后请代表在全班作总结。 (三)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童年的朋友是谁?为什么她是我童年的朋友? 我、外祖母和母亲;第一人称清晨船舱里;外祖母;因为她善良,有爱心,不仅像一般长辈一样爱我、关怀我,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而且和我有一种特殊的友情;她像朋友一样尊重我,平等地对待我,是我最知心的人;她是

2018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普陀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雪尽马蹄轻。《观猎》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 5.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6—7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 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和夕阳。(2分) 7. 下列理解恰当的是(2分) A. 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 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 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 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本文作者是(1),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2)》。(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对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B. 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C. 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 D. 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试焚宫室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①。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②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③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注】①必:果断,决断。②比死敌:比,等同;死敌,死于敌,为抗敌而死。③降北:此指投降败敌。④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吾欲伐.吴()(2)吾赏厚而信.() 12. 翻译画线句: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2分) 13.越王欲伐吴,试焚宫室。下令前民众“(1)”;下令后民众(2)(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越王明白胜利的必要条件是(3)(6分)

语文:第1课《童年的朋友》教案1(苏教版七下)

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 2、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的描写 3、了解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 2、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的描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营造气氛。 这美好的歌声一定勾起了同学们童年美好的记忆。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陪伴着我们,父母、亲人、老师、朋友……而童年总会留给人更多的记忆和温馨,尤其是童年的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童年的朋友》,来认识一下大作家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高尔基的生平事迹与文学创作,并制作成小卡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整理。) (1)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曾对高尔基作过高度评价,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2)代表作品有散文诗《海燕》、《鹰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2、生字词语检查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马鬃()诅咒()两颊()镶银()惩罚()嗅烟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明确]: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学法指导:①把握文章的主旨,关键是抓住“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注意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②每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主旨。】 四、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文章从哪些方面,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外祖母的形象的?说说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点拨: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等。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1、从描写的内容看 头发: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描写非常细致,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也表明外祖母身体健康。) 眼睛:①黑眼珠儿闪烁着气愤的光芒②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③通过她的眼睛,从她的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乐观坚毅的个性。) 声音:①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②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比喻又新鲜又奇妙,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话都像歌声那样动听,并且永远刻在我的心上)。 动作: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腰成了驼背,记载着外婆所承担的繁重劳动和生活的艰辛。比喻新奇,把外祖母比做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体现了外祖母和“我”的朋友关系。) 微笑: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写出了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饱含了热爱之情。) 2、从描写的方法看 外貌描写:头发眼睛脸嘴唇鼻子牙齿身材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童年的朋友》WORD版教案1

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熊朋友真挚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教学重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认读字音,理解字义。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六、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七、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青()()()()()() 京()()()()()() 2.把自己童年的一个玩具朋友介绍给同学,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