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基础(ppt)
合集下载
营养与运动ppt课件

运动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运动是指通过肌肉活动产生身体位移或身体内部器官的生理 变化,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分类
运动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大类。有氧运动是指通 过持续性的有氧代谢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如慢跑 、游泳等;无氧运动则是指肌肉在缺氧状态下进行的高速、 剧烈的运动,如举重、冲刺等。
,如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等,以支持身体的抗氧化应激和修复过
程。
03
运动员饮食原则
运动员的饮食应遵循多样化、均衡、适量和科学的原则,确保摄入足够
的营养素,同时避免过度摄入或缺乏某种营养素。
健身者营养
健身者能量需求
健身者的能量需求取决于其锻炼强度和频率。为了支持肌 肉生长和修复,健身者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并合理安排 膳食,以满足这一需求。
运动科技的发展
运动科技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运动科技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智能健身器材、虚拟现 实运动等新兴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有趣的运动方式。
运动科技的发展趋势
未来,运动科技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和社交化。通过可穿戴设备、大数据 等技术,可以更精确地监测和分析运动数据,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个性化的运 动方案。
03
营养与运动的关联
运动对营养的影响
运动消耗能量
运动能够消耗大量的能量 ,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 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运动促进营养吸收
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 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
运动改善身体成分
运动能够减少脂肪、增加 肌肉,改善身体成分比例 。
营养对运动的影响
营养提供能量
营养是运动的基础,提供能量和营养素,支持身体的运动表现。
营养与运动结合的发展
体育运动与营养培训ppt(24P)

02
运动营养对慢性疾 病预防的作用
合理的运动和营养能够降低慢性 疾病的风险,提高身体抵抗力。
03
针对不同慢性疾病 的运动营养建议
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应制 定个性化的运动和营养方案。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06
专业运动员的营养实践
运动员饮食计划
根据运动项目和训练计划,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以满足运动员 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05 运动营养与健康
运动与体重管理
01
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整体健康和长期预防慢性疾病至关重要。
02
运动对体重管理的影响
运动能够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有助于减轻体重和保持健康的
体重。
03
合理饮食与体重管理
饮食和运动相结合是实现有效体重管理的关键,应合理安排膳食,控制
总热量摄入。
低强度运动
脂肪成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运动后能量补充的重要性
恢复肌肉糖原
运动后补充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恢 复肌肉糖原水平,促进肌肉恢复
。
修复和生长
运动后补充蛋白质有助于肌肉修 复和生长,促进身体恢复。
维持免疫力
合理补充营养可以维持免疫系统 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运动过程中的水分补充
03
运动时水分的流失与补充
02
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对胃和心脏造成负担。
运动后
03
及时补水,帮助身体快速恢复。
运动饮料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合适的运动饮料
根据运动强度和时间选择含电解质、糖分和咖啡因的运动饮 料。
运动饮料的使用方法
适量饮用,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咖啡因带来的不良影响。
水分补充的注意事项
运动与营养补充ppt课件(共33张PPT)

LOGO
五、球类工程运发动的膳食营养特点
要求运发动具备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技巧等 多方面的素质,运动强度大,多变,有间歇。运发 动机体能量耗费较高。其膳食供应应根据运动量的 大小,保证充足的能量。
在三大能量营养素中,这类工程运发动的膳食提倡 以高糖为中心。
补液对团队工程也有良好的作用,可减轻自觉的疲 劳感、改良运动耐力。
磷脂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对细胞膜的流动 性、通透性和完好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12页,共33页。
LOGO
〔三〕蛋白质补充与运动才干 1.影响蛋白质需求量的要素 (1) 膳食 (2) 训练类型 (3) 练习时间 (4) 训练程度 (5) 性别 (6) 环境温度
第13页,共33页。
LOGO
2. 蛋白质的补充
第33页,共33页。
LOGO
第21页,共33页。
LOGO
〔六〕水与电解质的补充与运动才干 为维持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坚持良好的运动
才干,运发动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应合理补 充液体。 运发动补液的主要目的: 1.及时补充丧失的水和电解质以迅速恢复和维持体液平 衡; 2.提供能量,增进运动才干。
第22页,共33页。
LOGO
第6页,共33页。
LOGO
〔二〕改良措施
1. 对运发动强化营养学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2.对运发动进展定期的膳食营养调查,实行科学营养配 餐制度。
3.注重早餐,添加奶制品、豆制品和蔬菜〔生吃〕、水 果的比例。
4.运发动科学地选择食物。逐渐做到:
①4多:主食、蔬菜、水果、奶制品〔或豆制品〕多;
②3少;油脂、肉类、油炸食品少。
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应补糖。 (2)补糖的类型
运动与营养 PPT课件

32
五、女子体育锻炼与营养
女子体育锻炼时的营养需求
2.蛋白质: 女子蛋白质摄入量应保持在1.2g/日/ kg体重左右。 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 ○ 50岁以下女子轻体力活动蛋白质需要量65g/日, ○ 中等体力活动蛋白质需要量为70g/日, ○ 重体力活动时蛋白质需要量为80g/日。 3.糖: 糖推荐摄入量为8~10g/日/kg体重, 高强度运动后应立即补充糖,促恢复,加快消除疲 劳。运动结束后30min内补充1.5g/kg体重。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成为广大人民群 众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1995年,国务院颁布“体育法” 制定“奥运争光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
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8
奥运争光计划--更高、更快、更强。
展现国家强盛,为民族争世界一席之地。
全民健身计划--健康第一。 “全民健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增强中华民族体魄的庞大的伟大的系 统工程。
26
四、学生的体育运动与营养
(二)业余训练时的营养需要
5.维生素: 每消耗4.184MJ(1000kcal)的能量,维生素B1、 B2的供给量为1mg;维生素PP的供给量为10mg,维生 素C的供给量为35~40mg。
7~11岁的儿童青少年维生素A的供给量为每日 1200µ g视黄醇当量,12~18岁为1500 µ g视黄醇当量, 维生素D每日不低于10µ g。 青少年运动员尤其要吃深绿色和橙黄色的蔬菜、水 果以补充各种维生素。
● 15
②糖的分解供能特点:
二、运动与能供的若干基础知识
(2)脂肪代谢
①脂肪的代谢方式:氧化分解供能。 ②脂肪分解供能特点: ●必须有氧参与,分解为CO2和H2O,释放ATP。 ●含能最多(1g脂肪氧化放能38.94kJ;9.3kcal)。 ●长时间肌肉活动的重要能源。 ③脂肪代谢与糖代谢比较: ◆动员慢; ◆耗氧大; ◆能效低; ◆长时间耐力运动后期脂肪供能比例增加
五、女子体育锻炼与营养
女子体育锻炼时的营养需求
2.蛋白质: 女子蛋白质摄入量应保持在1.2g/日/ kg体重左右。 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 ○ 50岁以下女子轻体力活动蛋白质需要量65g/日, ○ 中等体力活动蛋白质需要量为70g/日, ○ 重体力活动时蛋白质需要量为80g/日。 3.糖: 糖推荐摄入量为8~10g/日/kg体重, 高强度运动后应立即补充糖,促恢复,加快消除疲 劳。运动结束后30min内补充1.5g/kg体重。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成为广大人民群 众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1995年,国务院颁布“体育法” 制定“奥运争光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
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8
奥运争光计划--更高、更快、更强。
展现国家强盛,为民族争世界一席之地。
全民健身计划--健康第一。 “全民健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增强中华民族体魄的庞大的伟大的系 统工程。
26
四、学生的体育运动与营养
(二)业余训练时的营养需要
5.维生素: 每消耗4.184MJ(1000kcal)的能量,维生素B1、 B2的供给量为1mg;维生素PP的供给量为10mg,维生 素C的供给量为35~40mg。
7~11岁的儿童青少年维生素A的供给量为每日 1200µ g视黄醇当量,12~18岁为1500 µ g视黄醇当量, 维生素D每日不低于10µ g。 青少年运动员尤其要吃深绿色和橙黄色的蔬菜、水 果以补充各种维生素。
● 15
②糖的分解供能特点:
二、运动与能供的若干基础知识
(2)脂肪代谢
①脂肪的代谢方式:氧化分解供能。 ②脂肪分解供能特点: ●必须有氧参与,分解为CO2和H2O,释放ATP。 ●含能最多(1g脂肪氧化放能38.94kJ;9.3kcal)。 ●长时间肌肉活动的重要能源。 ③脂肪代谢与糖代谢比较: ◆动员慢; ◆耗氧大; ◆能效低; ◆长时间耐力运动后期脂肪供能比例增加
运动营养PPT医学课件

运动与营养
运动与营养
课程内容
1.运动与能量消耗基础 2.不同性质运动项目营养指导 3.不同人群适合选择的运动项目与营养指导 3.肥胖的运动处方
31
13.1.1 身体运动的能量来源
1. 肌肉收缩的直 • 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都直接来接源于能三源磷酸腺苷
(ATP) • ATP的三个磷酸根之 间的结合键中蕴藏着 大量的化学能。 • 在ATP酶的催化下, ATP可分解为ADP (二磷酸腺苷)+ P ( 无机磷酸)
201
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 系统总结
(二)乳酸能系统:糖、糖原 供能较多,持续时间较短。 功率输出次之。 不需氧,产生乳酸。 一分钟内高功率输出项目的物质基础,
如:400~1500米跑、羽毛球等
211
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 系统总结
(三)有氧氧化系统:糖、脂肪、蛋白质 供能总量很大,持续时间很长。 功率输出慢。 需氧,不产生乳酸。 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的ATP为无氧糖酵解的13倍。但供能速率很慢,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H20 和C02,不产生乳酸,供能持续时间很长,该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
基础。
171
181
运动与能量消耗基础知识
无氧运动---运动过程中主要以无氧代谢(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给能量的 运动(由于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分解释放能量不需要氧)
41
ATP的水解过程
A–P~P~P
A–P~P
Pi
能量
酶 ATP 酶 ADP+P i+能量
51
磷酸肌酸(简称CP),是贮存在肌纤维中与ATP紧密相关的另一种高能磷化物, 分解时能放出大量能量。 CP释放出能量用以将
运动与营养
课程内容
1.运动与能量消耗基础 2.不同性质运动项目营养指导 3.不同人群适合选择的运动项目与营养指导 3.肥胖的运动处方
31
13.1.1 身体运动的能量来源
1. 肌肉收缩的直 • 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都直接来接源于能三源磷酸腺苷
(ATP) • ATP的三个磷酸根之 间的结合键中蕴藏着 大量的化学能。 • 在ATP酶的催化下, ATP可分解为ADP (二磷酸腺苷)+ P ( 无机磷酸)
201
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 系统总结
(二)乳酸能系统:糖、糖原 供能较多,持续时间较短。 功率输出次之。 不需氧,产生乳酸。 一分钟内高功率输出项目的物质基础,
如:400~1500米跑、羽毛球等
211
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 系统总结
(三)有氧氧化系统:糖、脂肪、蛋白质 供能总量很大,持续时间很长。 功率输出慢。 需氧,不产生乳酸。 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的ATP为无氧糖酵解的13倍。但供能速率很慢,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H20 和C02,不产生乳酸,供能持续时间很长,该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
基础。
171
181
运动与能量消耗基础知识
无氧运动---运动过程中主要以无氧代谢(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给能量的 运动(由于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分解释放能量不需要氧)
41
ATP的水解过程
A–P~P~P
A–P~P
Pi
能量
酶 ATP 酶 ADP+P i+能量
51
磷酸肌酸(简称CP),是贮存在肌纤维中与ATP紧密相关的另一种高能磷化物, 分解时能放出大量能量。 CP释放出能量用以将
《运动营养学》PPT课件

营养素
功能
糖类 蛋白質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
水 膳食纤维
能量 构造、能量、调节 能量、构造、调节 调节 构造、调节 调节、构造 调节
第二节 各种营养素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脂肪、糖、无机盐〔矿物质〕、 维生素、水和纤维素等7类。
蛋白质
一、组成与分类 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四
种元素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
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
〔四〕蛋白质互补作用
1.氨基酸模式 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 :是蛋白质中各种
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 的色氨酸含量定为l,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 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 2.参考蛋白质 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模式越接近时 ,人体对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程度就越高,该种蛋白质 的营养价值就越高。其中鸡蛋蛋白质与人体氨基酸模 式更接近,在实验中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质。
1.有生理成效。这是满足营养素的根本条件。 2.为身体进展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这是营养素的必 要条件。
二.营养素的分类
按照人体的需要性,各类营养素的成分可区分「必需营 养素」与「非必需营养素」。
但凡人体自己无法合成或合成缺乏,必須由食物供给才能防止缺乏症的营养 素,称为「必需营养素」〔Essential nutrient〕。
婴儿再加组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
人体体内可以合成,而不是必需由食物蛋 白质供给的,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共有12种:甘氨酸、丙氨 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谷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脯氨 酸、羟脯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