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课堂教学实录及观摩课后感想

《乌鸦喝水》课堂教学实录及观摩课后感想
《乌鸦喝水》课堂教学实录及观摩课后感想

【 【

《乌鸦喝水》课堂教学实录及观摩课后感想

《乌鸦喝水》课堂教学实录及观摩课后感想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2008 全国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

一、与生见面,《乌鸦反哺》导入:课前十分钟

1.师:小朋友,咱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

生: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孩子声音很响亮,但是没有把语气说出来。)

师:听得准,说得准。谁能模仿老师的语气再来说说?

生: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孩子把“没力气”三个字说得低低的。)

师:你不仅说正确了,还说出了老乌鸦没力气的感觉。请你再来。

生: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孩子不仅把“没力气”三个字说得低低的,还突出“老

了”这个词。)

师:大家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说。

生合: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学生说得有声有色。

师:那谁来帮助老乌鸦呢?再听。乌鸦妈妈老了,小乌鸦捉虫子给她吃。

生:乌鸦妈妈老了。学生停住了,说不下去了。

师:别着急,谁来帮助妈妈了?是她的宝宝啊。

生:接着说小乌鸦捉虫子给她吃。

师:真聪明。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说,再来一次。

生:乌鸦妈妈老了,小乌鸦捉虫子给她吃。学生一口气把这句话说完整了。

师:我们一起说。

生合:乌鸦妈妈老了,小乌鸦捉虫子给她吃。

师:你们觉得小乌鸦怎么样啊?

生:小乌鸦很爱他的妈妈。

生:我还知道他很孝顺。

师:补充得真好,关心长辈就是孝顺的表现。

二、图片激趣,认识乌鸦

师:【出示乌鸦的画面】瞧,这就是我们刚才听句里讲到的有孝心的小乌鸦。大家看看,小乌鸦

长得什么样?

生:它黑黑的。

师:是啊,乌鸦浑身都长满了乌黑的羽毛。这“乌”字就是黑的意思,比“鸟”字少一点。乌鸦 是一种鸟,所以“鸦”是鸟字旁。【老师边说,边板书“乌鸦”。】

师:谁来和小乌鸦打招呼啊?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学生读词语很响亮,有的学生还说“乌鸦,你好!”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一则乌鸦的故事,题目是《乌鸦喝水》。 老师边说

,边板书“喝水”。】 小朋友看这个“喝”字。这个字,我们没有学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我们喝水要用嘴巴,所以是“口字旁”。右边是……学生遇到困难,不知怎么说。

师:右半部分很难说,没关系,让老师来帮助你,大家跟我一起书空。老师带着学生书空“喝” 的右半部分。】

师:会写了吧。前面的那个学生点点头。刚才这个小朋友真聪明,能联系字的意思来记部首,大 家也记住了吗?喝是什么旁?

生合:口字旁。

师:在乌鸦喝水这个故事里,我们又会认识一只怎样的乌鸦呢?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音:

师:小朋友赶紧读课文。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再把课文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第一遍读完了,冲许老师点点头。第二遍读完了,把课文纸放下,坐端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的读书姿势,并用肢体语言鼓励孩子认真读书,一遍

一遍读书。】

学生读完一遍,纷纷冲老师点头,得到老师的回应后,又兴致勃勃地开始读第二遍。读完两遍的学生更是坐得特别端正,希望被老师看见。老师冲最先读完的孩子翘大拇指,并轻声表扬他愿意等待自己的小伙伴。

四、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原来是小乌鸦口渴了,才去喝水的啊。【老师板书:口渴了】我们看这个“渴”字,你觉得它和我们刚才认识的哪个字长的很像啊?

学生兴奋地抢着说:是课题中的“喝”字。

师:你们真会观察。这两个字的右半部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左边的部首。渴是什么旁?为什么呢?

生:“渴”是三点水旁,因为人们没有水就会渴。

师:对啊,缺水就会有口渴的感觉。每个字的部首都和这个字本身的意思有关。要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看谁反应快?

【师生借助生字卡片互动游戏,缺水——渴,用嘴——喝。三点水旁的是——渴。口字旁的是——喝。渴是什么旁?——三点水。喝是什么旁?——口字旁。】学生情绪高昂地回答老师,有的学生甚至抢在老师之前说题目。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点也没被老师绕糊涂啊!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渴”字。【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渴”。】

学生一起在课文纸上书写“渴”。

师:现在,咱们把这两个长得有点像的字送到句子里,你还认识他们吗?【电脑出示课文的第一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学生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的。

师:你把字读准了,但是没有读出句子的感觉,得把字连成词语。谁来?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比前一个学生略有进步,但还是受到平时读书习惯的影响。

师:要不听老师读一读。【老师范读】你能超过老师吗?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读出了句子的感觉,很连贯。

师:你比老师读得都好。我们跟着这位小老师一起读。

生合: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读书的连贯性明显提高。

2.师:乌鸦到处找啊找,老师也来帮他找。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把右手遮在眼睛上方。】左看看,右看看,近处看看,再往远处看看。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乌鸦找。所有小朋友都激

动得把手遮在眼睛上方。我们左看看,右看看,近处看看,再往远处看看。这个动作变成文字,就是古时候的“看”字。【老师板画:古汉字“看”。】现在的“看”字就是由古时候的字演变来的。跟着

老师一起写。【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看”。】注意啦,“手”字变成“手字旁”的时候,要把

竖钩变成撇哦!

学生一起在课文纸上书写“看”。

3.师:它看见了什么呢?【电脑出示一个装了半瓶水的瓶子。】

师:水装在哪里?

生:水装在一个瓶子里。

师:瓶子里的水多吗?

生:只有半瓶水。

师:小朋友看,这个瓶子的瓶口还特别小呢!【老师在图片上示意“哪里是瓶口”。】学生看懂了

瓶口,有的孩子还点点头。

“ 【

师:【电脑出示一组词语:一个瓶子,半瓶水,瓶口小】谁会读?注意瓶是后鼻韵。

生 4:一个瓶子,半瓶水,瓶口小( 瓶”字读得很准)奶声奶气的后鼻韵朗读让现场的观众笑起 来了。

师:瞧,大家都用笑声夸你读得准呢!谁再来试试?很多孩子举手。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读啊!那先请所有男生读,再请女生读。

学生分男、女生读词组。学生齐读时,特意把“瓶”的后鼻韵读得很响,现场观众再次笑起来。 师:三个词语娃娃可调皮了,他们都藏在一句特别长的句子里。谁来读?【电脑出示课文的第二 句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

生: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

师:后鼻韵咬得真准!谁想挑战他的朗读?

生: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学生把“可是”表达的转折 的意思读出来了。

师:我听出来了,瓶口小是个大困难,你真是个小小朗读家。老师左手边的小朋友一起学着读。 右手边的小朋友呢?

学生分左右两大组读长句子。学生读书不仅不拖了,而且还读出了词语的意思。

4.师:乌鸦好不容易找到水,偏偏喝不着,真是着急啊! 电脑出示课文的第三句话:怎么办呢?】 生 1:怎么办呢?学生读得慢慢的,还作出思考的表情。

师:我听出来了,你在替乌鸦着急呢!

生 2:怎么办呢?学生读得很高很快,还忍不住跺脚。

师:你都恨不得去帮帮他了。我们一起来。

生合:怎么办呢?学生虽然读得不是很整齐,但读出了各自的理解。

5.师:后来,乌鸦有没有想出办法呢?他到底有没有喝到水呢?小朋友自己再去读读课文的第 二小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6.师:乌鸦想出办法了吗?

生:想出来了。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电脑出示课文的第四句话: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 来了。】

生 1: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终于”读得很有力。

师:【举出词语卡片:终于】终于想出办法来了,真不容易啊!【板书:想出办法】你读出了这样 的感觉,真好!

生 2: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终于”这个词读得更到位了。

7.师:小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它是怎么做的呢?小朋友再到第二小节中找到句子读一读,读 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学生同桌互相读课文。老师及时发现做的好的同桌,以此作为资源指导同桌学习,要互相看着对 方,在别人读完后,还要学会用合适的动作和语言进行评价。

师:小朋友快看。这是小乌鸦的嘴巴。 老师用自己的手指示意乌鸦的嘴巴。】小乌鸦怎么做的呢? 注意看。【老师模拟乌鸦的动作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瓶子里。】

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后排的小朋友都站起来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

师:你真了不起!你读懂了课文中一个词语的意思,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说出来。课文里哪个 词语是慢慢的意思啊?

生合:渐渐。

师:对啊,“渐”也是一个生字,两个字叠起来就是“渐渐”,也就是慢慢的意思。【出示生字卡 片:渐】

学生根据老师的卡片读字、读词。

师:瓶子里的石子慢慢变多了,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小乌鸦是怎么做的呢?

生: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师:就是这句话。用嘴巴夹住石头,这就是“叼”。【举出生字卡片:叼】

师:叼起的“起”也是一个生字,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个新部首。谁认识?

生:走字旁。

师: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共有几笔?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走”。

生合:7 笔。

师:课文是怎么说小朋友刚才看到的画面的。【电脑出示: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 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学生一起读两句话。

8.师:就这样,乌鸦喝着水了。【老师板书:喝着水了】我们真为乌鸦高兴啊!咱们把全文连起 来读读。学生读书连贯,而且有些语句能带感情朗读。

学生齐读全文。

四、整体感知,巩固生字:

1.师:课文学到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让我来考考你。

【出示三组词串:口渴了找水喝

一个瓶子半瓶水瓶口小

终于办法叼起渐渐】

学生开火车读词串,第一次带拼音读,第二次不带拼音读,第三次齐读。学生读词无人出错,尤 其是前后鼻韵区分得非常清楚。

2.师:那离开了词语房子,字娃娃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举出生字卡片】

学生第一次读在心里,用点头向老师表示。第二次开火车读。第三次齐读。

3.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小乌鸦口渴了,后来想出 办法喝着水了。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用心于儿童成长处——可谓善哉(观后感)

“漂亮的老师,精湛的教学,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 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我很好奇为什么年轻的她竟获如此多的桂冠?听了许嫣娜 老师这堂课,我感受到了这节课充分彰显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段) 情趣、意趣、理趣, 三趣共融;灵动、灵慧、灵秀,灵气十足”的特性,犹能可贵的是她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学情和习惯。

(一)准确把握学生年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缺乏持久性。许老师运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不断提醒 孩子集中注意力。

例一,老师板书课题时, 在许老师班里,聪明的孩子会在老师身后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起数笔画。 呆会儿,我看看一年五班有多少聪明的孩子?”在老师言语的刺激下,全班孩子自然举起右手和老师 一起书空。

例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读完一遍就冲许老师眨眨眼睛;读完第 二遍就把书轻轻地合上,放在右上角,然后做端正看着许老师。因为《乌鸦喝水》是 19 课,有点靠 后了,为了呆会小朋友们能够很快地找到这一课,徐老师还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在 19 课中夹上铅笔, 这样你就能迅速翻到课文了。”眨眼,充满童趣的动作;合上书,做端正,维持课堂纪律的好方法; 在书中夹铅笔,儿童不会的事情,就直接告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蕴含其中。

例三,同桌互读词语后。 今天的位置和教室不太一样,教室里都是两人一桌。今天有两人一桌, 三人一桌。刚才许老师发现,这三位小伙伴在读词语时,采用了开火车的方式,这样每位同学都能读 到词语,真是学习的好方法!还有,这两个小伙伴,他们在读词语时,头挨着头,互相帮助,多团结 呀!可是,许老师还发现这两个小伙伴却离得远远的,你们能听见对方的声音吗?下面,孩子们再把

词语读给同伴听听。”第二次同伴互学,小脑袋、小身子紧紧依偎,可爱极了。又一次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灵活应变突发问题,凸显高超教学艺术。

当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她们是苏教版)版本不同时,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灵活而有效地调整,不露丝毫痕迹。

随文识字充分挖掘儿童学习情趣,把握识字与儿童成长的契合点,符合儿童生长规律,流畅、高效。

课前猜“鸟”的演变图,紧紧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由“鸟”到“乌”,采用形象记忆法,乌鸦乌黑的羽毛差点遮住了眼睛。比较“喝”与“渴”,联系偏旁表意的特点,多种形式区别识记。“看”字,动作演示,理解义,识记形。“瓶”字,提炼文中的词串“一个瓶子”“半瓶水”“瓶口小”,反复朗读,强化记忆。

在孩子们的眼里,一个个汉字变得灵动,富有了生命和活力。喜欢汉字,喜欢识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