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中国主要渔业资源

中国主要渔业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渔业资源的国家,拥有广阔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
这些渔业资源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渔业资源,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第一部分:海洋渔业资源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其海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虾类和海藻等。
其中,鲅鱼、红鲽鱼、大黄鱼等是中国海洋渔业中的重要物种。
这些鱼类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其他国家。
此外,贝类如扇贝、鲍鱼、蛤蜊等也是中国海洋渔业的重要资源。
中国的海藻资源丰富,海带、裙带菜等被广泛利用于食品加工和药品生产。
第二部分:内陆水域渔业资源中国拥有众多的湖泊、江河和水库,这些内陆水域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内陆湖泊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
这些湖泊和江河中栖息着许多淡水鱼类,如鲤鱼、鳜鱼、鳙鱼等。
中国的内陆渔业资源还包括虾类和蟹类,如明虾、对虾、河蟹、青蟹等。
第三部分:渔业资源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中国的渔业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首先,渔业资源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渔业产品是中国人民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对高蛋白食物的需求。
其次,渔业资源也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渔业生产、养殖和加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和沿海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此外,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发展空间,促进了渔业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渔业加工、渔业装备制造等。
总结: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渔业资源的国家,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的渔业资源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虾类和海藻等,而内陆水域主要包括淡水鱼类、虾类和蟹类。
这些渔业资源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了条件。
中国将继续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并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渔业发展现状

渔业发展现状一、引言渔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历史回顾中国的渔业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此期间,中国人开始使用简单的渔具捕鱼,并将其作为主要食品来源之一。
在唐朝时期,中国海上贸易和海洋开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渔业也随之进入了繁荣时期。
在现代,随着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方法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渔业已成为一个现代化、规模化和多样化的产业。
三、现状分析1. 产量增长近年来,我国渔业产量不断增长。
截至2020年底,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达到了5304万吨。
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船舶建造、设备制造、养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3. 保护措施加强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也加强了渔业管理和保护措施。
例如,实施了渔业资源减产、禁渔、休渔、轮换等措施,禁止使用一些不合法的捕捞工具等。
4. 面临挑战尽管我国的渔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都对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四、未来展望1. 加强科技创新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将继续加强在船舶建造、设备制造、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2. 推进可持续发展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3. 拓展市场空间我国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增加出口收入。
五、结论总之,随着科技水平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的渔业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规模化和多样化的产业。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可持续发展、拓展市场空间,以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渔业发展前景

渔业发展前景渔业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渔业政策的改革,我国的渔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首先,我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陆地面积辽阔,海岸线长,拥有丰富的淡水湖泊和海洋渔业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的渔业资源总量约为1500万吨,包括各种鱼类、虾类、贝类等。
这些资源为我国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其次,科技的应用使渔业生产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近年来,我国渔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
人们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捕捞和养殖过程,而是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渔业生产效率。
同时,科技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渔业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
再次,渔业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渔业资源分布广泛,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渔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产业。
渔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发展渔业旅游,将传统的渔业转变为旅游业,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最后,渔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渔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包括渔业生产、渔业物流、渔业加工、渔业销售等环节。
渔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渔业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相关的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同时,渔业产品的销售也可以促进商贸业的发展,推动渔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我国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不仅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还有发达的科技水平和广阔的农村地区。
通过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渔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未来的发展中,渔业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渔业行业标准

渔业行业标准导论渔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对于支撑国民经济和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渔业行业的发展,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渔业行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1.资源管理标准1.1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标准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开展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是必要的。
渔业行业需要确定资源的数量、分布和生态环境条件,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措施。
资源调查和评估标准应包括采样方法、数据收集、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可靠性。
1.2渔业资源保护和修复标准为了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制定相应的标准非常重要。
这些标准包括禁止捕捞的区域和季节、禁止使用破坏性捕捞工具等。
同时还应制定合理的资源补充和培育措施,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渔业捕捞标准2.1渔船建造和维护标准渔业捕捞的基础是良好的渔船。
渔船建造和维护标准应包括船体结构、安全设备、操作系统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船只的安全和效率。
2.2捕捞工具和设备标准渔业捕捞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对于捕获效率和渔业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捕捞工具和设备标准应包括网具、鱼钩、捕鱼船用的声纳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捕捞操作的科学合理性和渔获物的质量。
2.3捕捞操作标准渔业捕捞的操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捕捞操作标准应包括捕捞区域的选择、捕捞季节的限制、捕获的大小和种类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捕捞的可持续性和渔获物的质量。
3.渔业加工和贮存标准3.1渔业加工工艺标准渔业产品加工工艺标准应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这包括鱼类的杀菌处理、冷冻和真空包装等加工工艺的规范,从而保持产品的口感和食品安全。
3.2渔业产品贮存和运输标准渔业产品贮存和运输的标准应确保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这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包装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产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不受损。
4.渔业市场贸易标准4.1市场准入标准渔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需要符合一定的准入标准。
渔业法主要内容

渔业法主要内容渔业法是指国家对渔业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了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生产的管理、渔业市场的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详细介绍渔业法的主要内容。
一、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法明确规定了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
首先是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禁止过度捕捞和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
同时,渔业法还规定了渔业资源的保护区划,对重要的湖泊、河流、海域等进行划定,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行为。
此外,还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技术和设备进行了规定,要求使用环保、可持续的渔具和捕捞工具,保护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
二、渔业生产的管理渔业法对渔业生产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是渔业生产许可制度,对从事渔业生产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许可,要求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条件。
其次是渔业生产的规划和布局,根据渔业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渔业生产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渔业生产计划和布局,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渔业法还规定了渔业生产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渔业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技术规定,保证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渔业市场的监管渔业法对渔业市场进行了监管。
首先是对渔业市场的准入管理,要求从事渔业市场经营的个人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严禁无证经营和偷渡出售渔产品。
其次是对渔业市场的价格监管,禁止垄断、操纵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和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渔业法还规定了对渔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要求,禁止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渔产品,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四、渔业行政管理渔业法对渔业行政管理进行了规定。
首先是建立了渔业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明确了渔业行政管理的主体和责任。
其次是对渔业行政管理的程序和规范进行了规定,包括行政审批、监督检查、处罚和申诉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渔业法还规定了渔业行政管理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要求行政机关及时发布渔业政策和管理措施,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建议。
渔业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生产的管理、渔业市场的监管和渔业行政管理等方面。
渔业安全生产知识

渔业安全生产知识渔业安全生产是指在渔业生产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障渔业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渔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渔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 作业人员不穿防护服及鞋帽,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被渔具勾伤或滑倒导致受伤。
2. 作业车辆未安装灭火器和其他安全设备,容易发生火灾、翻车等事故。
3. 作业人员没有接受足够的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
4. 渔具及相关设备老化、损坏,使用不当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5. 作业场所没有进行及时、规范的维护和管理,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
二、渔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点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熟悉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制定并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执行。
3. 加强对渔具及相关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提高认识渔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4.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5.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装备,如防滑鞋、安全帽、救生设备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6. 加强与渔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7. 对重要岗位及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能力。
三、渔业安全生产的常见措施1. 作业人员须佩戴安全帽、防滑鞋、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严禁酒后上岗、过度疲劳作业。
2. 渔具和设备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如出现磨损、缺陷等问题,应及时予以修理或更换。
3. 作业现场的危险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4. 定期组织消防演习和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自救和互救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的及时处置。
5. 加强对作业车辆的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
6. 结合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是为了规范渔业活动、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旨在保护渔业资源、海洋环境、调整渔业结构、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渔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以及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定义了“渔业”的范围,将其定义为收获、保护和维护海洋和湖泊里的动植物,以及在海洋和湖泊里的其他活动。
同时,渔业法还包括钓鱼、水产养殖、海洋收获、河口渔业、渔业设施和渔业器具、渔业行业经济管理以及渔业救助等等。
法规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有义务负责国家渔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他们要对渔业管理和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实施法规和政策。
渔业法还要求渔业经营者拥有良好的渔业技能,有一定的耐心,以及具有责任心,渔业经营者还必须遵守渔业法规,采用社会责任企业的方式经营渔业活动,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渔业经营者也应定期组织渔民参加渔业技能培训,以及渔业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渔业行业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知识,以及钓鱼的技巧和钓鱼技术,确保渔业经营者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渔业法还要求渔业经营者采取合理的渔业活动,以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可持续发展,并遵守海洋捕捞限制条款,防止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
此外,渔业经营者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地球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以及应对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渔业法特别强调了钓鱼专家和渔船船长应该负责渔业操作管理,以及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求他们必须负责渔业操作的安全管理。
此外,还要求渔船的救生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且要求船舶不得有污染海洋的行为。
此外,渔业法还规范了海洋公共资源的渔业活动,包括渔业经营者必须遵守政府提出的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规定。
同时,在海洋资源利用方面,要根据海洋资源类型、渔业开发情况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确定海洋渔业开发计划,以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并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渔业方面政策

中国渔业方面政策中国渔业方面政策导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洋资源的国家,渔业一直是中国传统产业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渔业方面的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渔业方面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对这些政策的观点和理解。
一、中国渔业保护政策1. 渔业资源管理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渔业许可制度、禁渔期等措施来管理渔业资源。
渔业许可制度要求渔民在进行捕捞前办理相应的许可,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禁渔期的设立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促进渔业资源的再生和繁衍。
2. 渔业技术升级为了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中国政府鼓励渔民采用先进的渔业技术。
政府为渔业技术研发提供支持,并加强对渔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通过技术升级,渔民可以提高渔获量,减少损失,并减轻对渔业资源的压力。
二、中国渔业发展政策1. 渔业产业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渔业的产业化发展,鼓励渔民组织成渔业合作社或渔民专业合作社,提高渔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产业化发展可以提高渔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可以推动渔业现代化的进程。
2. 渔港建设为了满足渔业发展的需求,中国政府加大了渔港建设的力度。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建设现代化的渔港设施,改善渔业生产和加工的基础设施条件。
渔港建设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促进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三、中国渔业环保政策1. 防治渔业污染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治渔业污染。
政府对渔业捕捞船只进行污染排放监管,鼓励使用环保设备和技术。
政府还积极推动渔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海洋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珍稀的海洋生物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中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海洋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有助于保护渔业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再生。
政府鼓励渔民积极参与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好海洋的未来。
总结与回顾中国渔业方面的政策涵盖了渔业资源保护、渔业发展和渔业环保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一、概念:水产业,或称渔业,是在海洋和江、河、湖、沼等水域中从事捕捞或养殖水生动物的生产事业。
它包括了捕捞、养殖、保鲜加工和运销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二、渔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水域空间大小:江、河、湖、海、水库、坑塘水域空间大,适合生存空间大。
这是渔业发展的基础。
2.水温高低:一定范围内水温高生长快。
水温低,生长缓慢。
为保护渔业资源,我国水域实施了伏季休渔,是因为夏天鱼类生长恢复的快。
水温低,冰期长,不利于鱼类生长。
3.水质好坏:水质好,无污染,利于鱼类生长、繁殖,影响渔业产量和质量。
4.天敌:天敌会使渔业资源数量减少。
5.饵料:①寒暖流交汇,和冷海水上泛处,使得底层盐分上泛,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
②河流入海口处的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③大陆架浅水区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植物生长,浮游动物食物多。
④水温高低也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
温度高繁殖快。
⑤温带地区冬季底层海水上泛(因为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与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多。
2.交通:水上交通发展有利于水上养殖和捕捞。
交通事业发展也有利于水产品的销售。
3.劳动力:水产养殖和捕捞,都需要劳动力。
4.饮食习惯:人们饮食习惯影响渔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技术:渔业养殖、捕捞、加工、冷藏保鲜技术进步利于促进渔业发展。
训练检查1.舟山渔场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①、位于大陆架浅海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长江与钱塘江等河流带来丰富的饵料。
③、属于温带海区,冬季冷海水上泛。
④、位于日本暖流与南下沿岸寒流交汇处。
桑沟湾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处海湾,这里是我国最早海带人工养殖的地方。
近年来, 中国水产黄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此海湾成功探索出了海带、鮑鱼和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新模式(见下图)。
据此完成2~4题。
2.桑沟湾由单一的海带养殖到海带、鲍鱼、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优质的海洋环境B.养殖技术的进步C.市场的需求升级D.保鲜技术的出现3.与单一养殖相比,该混合养殖模式的突出优点是①节省饵料投放,提高经济效益②吸收海水中的CO2,减缓温室效应③调整生产规模,市场适应性强④改善水质,减少海洋养殖污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冬季,农户们常将鲍鱼和海参送往福建和广东沿海养殖,其最主要目的是A.靠近消费市场B.获得优惠补贴C.缩短养殖周期D.躲避大风暴雪2018年5月4日,我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l号”在青岛建成交付。
“深蓝1号”运至黄海,用于深远海养殖三文鱼。
三文鱼是高附加值冷水鱼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
北黄海冷水团是出现在渤海海峡口东侧深层和底部的季节性水团,具有低温高盐、温差大、盐差小的性质,其底层水温与上层水温差异明显。
回答5~6题。
5.以前我国三文鱼养殖规模都比较小,且多在近海养殖。
加快推进海水养殖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是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的必然选择。
发展深远海养殖的关键是A.人口分布B.市场需求C.消费习惯D.技术装备6.下列关于“深蓝1号”养殖装备,推测不合理的是A.与冬季相比,夏季渔场要下沉才能继续养殖B.北黄海深海养殖受台风、赤潮等灾害的影响C.相比于近海养殖,远海养殖的产品质量更好D.该养殖装备推动我国养殖术与装备升级换代乌伦古湖有“戈壁大海”之称,是新疆的第二大渔业基地。
其湖鱼品质优良,但生长缓慢,产量较低,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昂贵。
狗鱼是该湖最名贵的鱼种之一,自1991年引入池沼公鱼后,狗鱼数量不断下降,濒怡灭绝,后来池沼公鱼被清理出去,狗鱼数量才得到恢复。
读图,完成7~9题。
7.乌伦古湖中鱼类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水温较低B.光照不足C.水质较差D.水量较小8.乌伦古湖引入池沼公鱼后,狗鱼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数量众多的池沼公鱼A.分抢了狗鱼饵料食物B.影响了狗鱼后代繁育C.挤占了狗鱼活动空间D.使湖水严重富营养化9.下列措施有利于乌伦古湖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是①定期休渔,捕大放小②大力发展网箱养殖,提高产量③人工培育鱼苗,按时投放④发展鱼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2013年广东卷)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6分)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
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6分)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6分)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6分)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8分)(2)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
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
美国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6分)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
(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3分)(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4分)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
(2分)(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8分)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
(2分)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2分)(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赞成2分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
(4分)不赞成2分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大力养殖卤虫会破坏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2017年全国卷)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8分)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溶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2)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6分)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纳米比亚是撒哈拉以南最干旱的国家之一,但地下水资源丰富。
该国淡水渔业比较落后,纳米比亚将淡水水产养殖作为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
目前,该国淡水水产养殖模式主要包括土池养殖、家庭庭院养殖、网箱养殖、水泥池养殖。
其主要养殖品种为罗非鱼,罗非鱼为杂食性鱼类,适应力强,在面积狭小的水域均能生长繁殖,如河、湖、池塘的浅水等。
下图示意纳米比亚淡水养殖业区域中心分布。
图中甲地为我国援建的纳米比亚最大的淡水鱼繁育基地---哈达普水产养殖中心,2016年投入使用后为纳米比亚增加了外汇收入。
(1)分析纳米比亚罗非鱼养殖的优势自然条件。
位于低纬,水温高,鱼类生产繁殖快;罗非鱼生产繁殖所需空间小,能充分利用当地小块水域;地下水资源丰富,生存空间广。
(2)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埃托沙盐沼是埃托沙盆地的一部分。
分析埃托沙盐沼的形成原因。
地处盆地,河流注入;地势低洼,地表积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3)分析政府没有在埃托沙盐沼规划建设淡水养殖中心的原因。
盐沼含盐度较高,不利于淡水鱼生长繁殖;会破坏原有湿地生态环境;破坏盐沼原有食物链的稳定性。
(4)推测中国在甲地建设的具体项目。
鱼苗培养中心;冷冻库;大型鱼池;水产品加工车间。
(2013年上海)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
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1).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
(4分)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