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雨水管道两种设计方法的探讨
关于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污水与雨水管道设计分析

关于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污水与雨水管道设计分析摘要: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城镇化进度的日益加速,使得城市的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妖气也在不断提高。
要进一步保证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县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必须着重改善市政供水工程中城市污水和雨水管道等设施的工程质量,优化污水和雨水管道设计的结构,从而更好地为城市的排水工程服务。
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污水与雨水管道工程设计中还是面临着大量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工程的有效进展,基于此,本章主要通过探讨了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污水和雨水管道工程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污水与雨水管道工程设计问题的因应之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雨水;管道设计引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城市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加速了我国城市化进度的脚步。
由于当前建材行业空间越来越宽广,人们对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也予以了更高关注。
而身为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基本部分,对城市交通正常运行产生着绝对性影响。
虽然当前的施工技术已经有了提高,但是我国市政供水管道工程仍然面临着一定的质量通病。
我国市政供水工程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对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含义,在我国城市公共供水施工中涉及到了诸多的工程项目,其中也涉及到了污水和雨水的管线设计,给排水管道系统成为了城市正常工作的关键命脉,为此,就需要提高对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雨水和污水管道设计的重视程度,坚持"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注重效益、统筹兼顾"的建设原则,并应综合考虑到资源的利用、防洪抗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要素,实现高质量、高品质以及高效能的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管理。
一、在市政供水施工中污水和雨水管道等设施出现的问题1.1污水、雨水管道给排水设计的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设计已经渐趋合理化发展,然而,部分排水管道的设计与实际的城市建设并不相符,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相关的排水管道设计并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尤其对于相对落后的城市而言。
城市市政建设中的雨水管道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市政建设中的雨水管道规划设计分析【摘要】内涝灾害在城市防灾中早已形成了一个难以“治愈”的恶性“毒瘤”。
而如何才能有效性地遏制这一棘手难题,本文将试图从道路改造中雨水管道的设计方面来加以分析和探讨,并希望能为程序化设计城市雨水管道设计提供基础支持。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管道;内涝;设计分析引言由于城市排水能力的不完善,近年来多发的城市内涝,从客观角度来看,皆系强降水和连续降水所致。
降雨强度大且范围集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严重的地方还会形成大面积积水。
一旦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在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排流的情况下,会在短时间内汇集成一片汪洋,无论对交通枢纽还是人们的正常出行,无不造成严重的干扰与损失。
据住建部2010年针对全国范围内349个城市调研资料显示,单就2008-2010这三年期间,有80%的城市发生过内涝灾害事件,其中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
每逢大雨必定内涝的现象,无疑是大城市排水系统的一大顽疾。
如果单从气候变化异常方面来看,一些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或许可以被理解。
但就全国普遍性的状况而言,城市市政排水系统显然要承担问题的绝大部分责任。
一、造成内涝现象存在的原因分析(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市政建设与城市水利规划脱节由于城市现行管理体制的特点,城市市政建设部门在进行排水系统修建、改造、完善时存在与水利部门相关防洪排涝规划、内河建设规划脱节的现象,换言之就是市政系统与水利系统间存在磨合不利的情况。
另外在我国目前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上,常会出现将“地上”发展列为首要对象,却忽略了“地下”建设的现象。
(二)排水设施方面的滞后建设地面硬化面积在城市发展中逐年加增,在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上经费不到位或跟不上节奏等情况更是屡有发生。
表面上看,城市的建设日星月异,实则排水设施方面大部分仍沿袭着几十年不变的模式和标准。
有的道路明明竣工已久,然排水设施却未得到完善;有的尽管在道路修建之初便将排水系统纳入工程的范围,但实施过程中却不加以重视;还有的甚至直接降低排水体统的建设标准,只求应急而未作长久考虑,一旦实施整改便比较困难。
道路雨水管道设计问题讨论

道路雨水管道设计问题讨论摘要:市政雨水管道设计在每个项目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从大范围来讲,道路市政雨水管道工程设计首先要依据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化工行业给排水规范、施工规范、消防规范、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等相关规范和手册;然后要结合地区地理、气候特点及各地环境、水务、市政等政府主管部门的运行规程等实际情况,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出发综合考虑、设计。
关键词:道路市政雨水管道;设计一道路内排水系统方案的选择1、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作用就是及时可靠地排除道路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使道路免囔污水和暴雨积水之害,从而给道路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产环境。
前期规划阶段对排水体制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工业项目室外排水系统主要有三套:生活污水系统、生产污水系统、清洁雨水系统;特备是在罐区、装置区等敞开式区域需设置阀门切换井,避免污染雨水、生产有毒物料进入清洁雨水系统,对附近的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2、在具体的室外给排水管道设计工作中,按规划要求和相应设计指标以及实际情况通过精确计算确定排水主管道管径,认真分析设计地段的排水方向和出路,充分利用现状地形,保证排水能够顺畅排除。
3、在设计市政管线综合的过程中,排水管道埋设深浅对工程造价的高低起到直接作用,而与其他管线的平行交叉安全距离问题往往成为设计者头痛的问题;作为设计人员,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能保证充分实现排水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小埋深,灵活处理与相关专业管线平行交叉的关系;另外,选择优质实用的管材也有利于保障排水体系长久稳定运行和节省工程投资。
4、调阅与项目有关的资料1)、所有与本工程相交道路、桥梁、涵洞、管道等构筑物的设计图、竣工图;2)、区域道路规划图、区域给排水干管规划图;3)、工程位置附近地勘资料:岩层高度、地下水、承载力、土质特点等;4)、关键点高程:路口、桥下净空、管道接口高程、铁路高程、挡墙高程;5)、项目的可研报告、规划说明、初步设计等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二市政雨水管网的设计根据前期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管网设计,具体的步骤如下:1、布置管道系统,划定汇水面积,在适当比例(1:2000~1:0000)并绘有规划总图的地形图上,布置干支管系统,确定水流方向,确定排水出路,划定并计算干支线的汇水面积。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分析给排水管道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的布置设计和科学的技术措施不仅关系到城市环境的卫生安全,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为此,本文将从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和技术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
1、管道走向和布置在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中,应首先考虑地形坡度和道路走向,尽可能采用自然坡度和地势低处进行排水。
同时,应根据对接施工施工所需的通行条件以及灌浇时的阻力来优化设计。
在城区交通繁忙的路段,应避免深度较大的管道,以免影响车辆通行和施工作业。
此外,在夏季高温时,应尽可能避免暴露在地面上的管道,对于过路段的管道要避免放置在行车道内部,防止道路破裂。
2、管道材质和规格在管道材质的选择上,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要求。
塑料管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其安装和维修便捷、材质轻、抗腐蚀能力强、环保好等优点。
不过在不同的区域和使用环境下,应根据管道的使用要求来选择优质的材料。
在管道规格方面,要根据区域的排水量和水流速度来确定管道的直径、厚度等参数。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少系统的维护成本和漏水率的发生。
3、管道配件的选用管道配件是保证管道正常运行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管道接头、弯头、三通等。
因此,在选用管道配件时,必须考虑其耐用性、密封性、连接方式等重要参数。
要注意管道配件的统一规格、品牌、质量,以保证管道系统具有高效稳定的性能。
二、技术措施分析1、管道保护在管道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管道系统的安全性。
例如,在施工时要做好基础处理工作,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承压能力;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防止管道变形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2、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城市污水通过处理、过滤等方式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处理好污水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3、实施科学管理管道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是保障其正常工作的关键,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对水质、水流和气体等管道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识别。
城市道路施工中雨水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城市道路施工中雨水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路建设也在不断的加快进行。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雨水排放系统设计和施工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对于保障城市交通畅通、防止水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雨水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雨水管道设计1.设计原则雨水管道的设计应该遵循科学、经济、合理和安全等原则。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建设的整体规划,尽可能地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做到经济合理。
其次,设计应该遵循工程安全要求,确保管道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雨水管道的排放能力,保证够用、合理利用道路的供水能力。
2.设计参数雨水管道设计中需要确定的主要参数有管道的直径、坡度、管子材质和管道的位置。
直径应该根据城市道路的宽度和交通状况来确定,一般来说管道直径越大,排水效率就越高。
坡度是管道顺着地形自然下落的程度,一般应根据雨水通道的长度和地形等因素来确定。
管子材质要选用质量高、防腐蚀性好、寿命长的材料。
管道的位置一定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和城市建设用地的限制等因素。
二、雨水管道施工技术1.施工前准备(1)施工前应该对雨水管道的位置布置和设计方案进行检查和确认。
(2)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保持施工地点的环境清洁,保证人员和材料的安全,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和稳定。
2.施工流程(1)投工投工前要进行好施工图纸的审核,注意材料和设备的验收与质量检查。
(2)开挖开挖施工应符合场地环境要求,确保附近道路和房屋的安全,并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开挖时要注意墙面的光滑度和坡度,避免出现倾压的情况。
(3)管道安装管道安装前,要对管道长度和材质进行检查,防止管道长度短、形变大、弯曲、错位等影响安装质量的问题。
(4)回填方法回填步骤应该遵循缓、稳、平的原则,在回填的同时还应该进行压实处理和注意水泥渗透现象的发生。
(5)沉降观察沉降观察是监测管道是否有沉降现象的有效方法。
浅谈公路市政化改造中的雨水管道设计

浅谈公路市政化改造中的雨水管道设计作者:林琳来源:《珠江水运》2013年第13期摘要:本文以亭卫南路城市化改造中的雨水管道设计为例,通过对公路计算模式及市政计算模式下的雨水计算参数进行了选择,并对分别计算得到的径流量进行了比较,为改造后的管道规模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市政化改造雨水计算径流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不断向外扩大,使得所在区域内的道路断面形式需由原来的公路式向市政化转变,从而对道路排水设施提出了相应的改建要求。
本文涉及的亭卫南路城市化改造便是基于此背景下,对原有道路采用的公路排水模式进行市政化排水设施改造。
1.项目概况亭卫南路改建工程位于上海市金山区,路线总长2.629km,道路全线为公路式断面。
由于430m下穿金山铁路支线段纳入金山铁路支线改建工程,故项目实际改建长度2.199km。
本项目除对现状路面结构进行改造外,同时两侧增设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并在非机动车道下同步新增排水管线。
改造后的道路性质仍为公路二级,但横断面形式及道路功能变为城市道路模式。
2.项目沿线排水现状2.1雨水排放现状本项目路线所经区域东侧主要为耕地、鱼塘等,西侧则为在建中的住宅小区,现状雨水经边沟收集后自流排入相交规划保留河道。
2.2污水排放现状本项目涉及范围内沿项目道路东侧农田及绿地下已建有Φ400、DN800污水片区收集主管各一根以及Φ1650污水排海总管一根。
污水排海总管主要接收金山新城内各片区污水后,最终进入位于金山铁路支线南侧、本项目道路东侧的已建新江水质净化厂进行处理。
3.项目沿线排水规划3.1河道规划本工程所在区域水面率达9~10%,湖泊、湿地面积率为2~3%,且分布较为均匀,河道间距控制在1000m以内。
工程沿线涉及河道主要有三条,分别为老龙泉港、运石河及亭卫南路西河。
3.2雨水规划区域内河道水位受闸控制,常水位为2.4m,最高水位受黄浦江潮位影响,除涝控制最高水位为3.9m,除涝预降水位为2.0m。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
市政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布置设计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对市政排水管道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一、布置设计1. 布置原则市政排水管道的布置应遵循合理布局、经济高效、方便施工和维护、适应城市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原则。
在具体设计中应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道路交通规划等因素,尽量减少管道长度和转弯次数,提高排水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2. 管道类型选择根据不同排水需求和场所特点,可以选择预制管道、铸铁管道、钢管道、塑料管道等多种材质的管道。
预制管道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但在排水量较大的地区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材质的管道加强支撑。
铸铁管道具有较高的抗压性能,适用于所需排水量较大的区域。
塑料管道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敷设方便等特点,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排水系统。
3. 管道敷设深度根据地下管道管径和所在地的地质条件,确定管道的敷设深度。
一般情况下,城市排水管道的敷设深度应大于1.2米。
同时要保证管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防止因地面荷载过大而导致管道破裂或变形。
4. 管道防渗措施为避免地下水、雨水渗漏到管道内,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可以在管道外表面铺设防渗层,如聚乙烯薄膜等。
在管道接口处和井室内应加密连接,保证管道的严密性。
二、技术措施1. 排水畅通设计为保证市政排水管道畅通,应根据主管道的规模和排水需求合理设置分管道和井室。
在井室内部可以设置检查井、闸阀、消防栓等设施,方便维修和管理。
在主管道的入口处设置雨水沉淀池,减少进入管道的杂质和废弃物。
由于排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为保证排气,应设计合理的排气装置。
可以在管道上设置排气阀或者设置排气井,及时排除管道内的气体,防止管道系统产生空气阻塞和压力损失。
为避免管道中的泥沙沉积造成阻塞,应设置合理的排泥装置。
3雨水管道的设计

3雨水管道的设计雨水管道的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雨水从建筑物和道路排放到合适的地方,避免水患和水浸问题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管道类型、施工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设计原则:1.结构合理性:雨水管道的设计应符合正常使用需求,确保排水顺畅,避免积水和堵塞。
2.安全性:雨水管道的设计应考虑到使用安全,如避免交,注意管道的强度和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
3.环保性:雨水管道的设计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如采用可再生材料,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等,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管道类型:1.地面排放:这种方式适用于雨水量较小的区域,通过雨水口将雨水直接排放到地面下的下水道或水体中,常见的地面排水系统包括雨水口、雨水篦子等。
2.建筑物排放:这种方式适用于建筑物的雨水排放,通过建筑物内部的排水系统将雨水排放到下水道或水体中,常见的建筑物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雨水斗等。
3.雨水收集:这种方式适用于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通过收集雨水进行储存和利用,一方面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灌溉、冲厕等用水需求,常见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桶、雨水收集箱等。
施工要点:1.材料选择:雨水管道的材料应具有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等特点,常用的材料包括PVC管、HDPE管、铸铁管等。
2.坡度控制:雨水管道的斜度控制是确保排水顺畅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设计坡度应为0.5%-1%。
3.连接方式:雨水管道的连接方式有橡胶垫圈密封连接、橡胶垫圈套接连接、焊接连接等,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可以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4.排水能力: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确保能够满足设计的排水要求,尤其是在暴雨和洪水等特殊气象条件下。
5.检查井设置:根据雨水管道的长度和形状,适当设置检查井可以方便日后的维修和排查管道问题。
总结:雨水管道的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对于城市的排水系统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雨水管道两种设计方法的探讨
胡月莲(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从市政雨水管道不冲刷、不淤积、不溢流为设计原则,通过事例介绍了两种不同设计方法,通过对比和分析,指出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在实际中应用。
关键词:雨水管道 设计方法 不同 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design principle that the municipal storm sewers don’t need washing, silt and spill,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wo different design ways with some examples. By contrast and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way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 storm sewer design way difference discussion
1、 前言
随着城市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排水通畅要求进一步提高。
但由于雨水径流的特点,历时短,流量大,如故在一定程度上(设计、施工不完善)不能及时地把降落到地面上雨水排除掉,会造成地面积水。
所以有正确认识不同市政雨水管道设计方法的必要性。
2、 设计方法介绍
1)、第一种:这种方法是既简便又好懂的设计方法,它是假定管段的设计流量均从设计
管段的起点进入,也就是说把各管段的起点断面作为整个管段设计断面。
1 2
2)、第二种:假定管段的设计流量均从管段的终点进入,即管段的终点断面作为整个管
段设计断面。
1 2
3)、两种方法不同处:
①、管段雨水流行时间设计不同:
前者是:前面提到起点作为设计断面,所以管内流行时间仅仅指上游各管段流
行时间之和(
2
t
∑),所以对第一根管段来说
2
0t
=∑。
后者是:因管段的终点断面作为整个管段设计断面,所以流行时间是上游各
管段流行时间之和基础上再加上本管段自己的流行时间。
但本管段还未进行水力计算,因无法求得本管段的流行速度,所以本管段的流行时间也无法得出。
因此对于此必须首先假设本管段的设计流速,来计算本管段的管内流行时间,然后求得设计流量,再进行水力计算求得上设计流速。
这时比较假设的设计流速与通过水力所求得的流速是否相吻合。
如相差不大,则设计合理。
反之则重新假设设计
流速。
所以对于第一根管段
2
0t
≠∑。
② 、折减系数(
m )的不同
前者取2,后者取1.2
3、 设计参数的确定:
对于前面提到两种设计方法,它们的设计参数都一样,并在水力计算时都应遵循。
1)、设计充满度h/d=1(满流设计)。
2)、设计流速(v ):
①、最小设计流速v 一般大于0.75m/s ,如果在平坦地区v 可大于0.6m/s 。
②、最大设计流速与管渠材料有关:金属管v ≤10m/s ,非金属管≤5m/s 。
3)、最小管径D :一般在市政雨水管道里为减少管道的堵塞次数。
规定:一个允许最小管径,暗管D ≥300mm ,雨水口与市政管网的连接管D ≥200mm 。
4)、最小埋深和最大埋深
①、市政雨水管道的最小埋深要考虑本地区的冰冻线,地面的荷载,连接管埋深的影响。
一般取三者最大值。
②、最大埋深一般与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有关。
5)、衔接类型
一般采用管顶衔接。
但下游管径小于上游管径则采用管底衔接。
4、 举例说明:
某一地区,相应的暴雨强度公式0.767
2439(1 1.38lg )
(7.17)
P q t +=
+,地面集水时间t 1=10min ,重现期=1a ,汇水面积、地面标高见图1—1,径流系数0.61,本例不考虑冰冻线和支管连接管接入。
1 2 3 4.70 L=167m 4.60 L=200m 4.50
第一种计算方法:(以管段起点作为设计断面)
第二种计算方法:(以管段的终点作为设计断面)
5、总结:
从以上例题看出:最大的不同是管内流行时间确定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在同一地段设计流量、管径的不同。
第一种方法要比第二种计算方法时所求得管径要大。
所以在设计要求高的地区我们可以采用第一种方法。
但第一种方法设计出的管径要比实际中要偏大,造价偏高,有点浪费,所以在国外一些国家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