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一、概述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按其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可以概括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般性分类: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

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

专门型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门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形式:

在充分认识土的不同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将客观存在的各种土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或组。

常将成因和形成年代作为最粗略的第一级分类标准,即所谓地质成因分类。

将反映土的成分(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和与水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作为第二级分类标准,即所谓的土质分类。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的结构及其所处状态和土的指标变化特征,更好的提供工程设计施工所需要的资料,必须进一步进行第三级分类,即工程建筑分类。

上述三种土的工程地质分类中,土质分类是土分类的最基本形式,有两种分类原则:一是按土的粒度成分;二是按土的塑性特性。

国内外的土质分类方案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体系,一是按粒度成分,一种是按塑性指标,一种是综合考虑粒度和塑性的影响。

二、土的分类

(一)按地质成因分类:

土按地质成因可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冰积、风积等类型。

(二)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类

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

1.土按颗粒大小分类

粒组名称分界颗粒(mm)组亚组

漂石或块石大800

中400

小200

卵石或碎石极大100

大60

中40

小20

圆砾或角砾粗10

中 5

砂粒粗0.5

中0.25

细0.10

极细0.05

粉粒粗0.1

细0.05

粘粒粗0.002

3.砂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4、粉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10%

粘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10%

5、粘性土的分类

(1)根据堆积时代分

1)老堆积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堆积的粘性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

2)一般堆积土:第四纪全新世堆积的粘性土

3)新近堆积土:全新世以后

(3)按工程特性分

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的土称特殊性土,根据工程特性分为:湿陷性土

红粘土

软土(包括淤泥和淤泥质土)

多年冰土

膨胀土

盐滞土

混合土

填土

污染土

(4)根据有机质含量分类

第二节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特殊土:是指某些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和结构,而工程地质性质也较特殊的土。

特殊土的种类甚多,常见的有淤泥类土、膨胀土、红粘土、黄土类土、人工填土等。

一、淤泥类土

(一)形成条件和成分结构特点

淤泥类土是指在水流缓慢、不通畅、缺氧和饱水条件下的环境中沉积,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下,含较多的有机质,疏松软弱的粉质粘性土。

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

1.粒度上主要是粉质粘土和粉质砂土

2.含大量粘土矿物和部分石英、长石、云母;有机质含量较多(5%~15%)。

3.呈灰、灰蓝、灰绿和灰黑等暗淡的颜色,污染手指并有臭味。

4.结构、常为蜂窝状、疏松多孔,定向排列明显、层理较发育,常具薄层状构造。

我国淤泥类土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沿海沉积淤泥类土;一类是内陆和山区湖盆地及山前谷地沉积地淤泥类土。

沿海沉积的淤泥类土,分布较稳定,厚度较大,土质较疏松软弱;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1.泻湖相沉积

2.溺湖相沉积

3.滨海相沉积

4.三角洲相沉积

分布在内陆平原区地淤泥类土主要有:(1)湖泊(2)河漫滩(3)牛轭湖

(二)工程地质性质的基本特点

1、高孔隙比、饱水、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

孔隙比常见值为1.0~2.0;液限一般为40%~60%,饱和度一般>90%,天然含水率多为50~70%。

未扰动时,处于软塑状态,一经扰动,结构破坏,处于流动状态。

2、透水性极弱:一般垂直方向地渗透系数较水平方向小些。

3、高压缩性:a1~2一般为0.7~1.5Mpa-1,且随天然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

4、抗剪强度很低,且与加荷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有关

不排水:三轴快剪,0≈φ;直剪,2=φo~5o,c =0.02Mpa ;

在排水条件下,抗剪强度随固结程度提高而增大,固结快剪的=φ10o~15o,c =0.02Mpa 。

5、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

二、膨胀土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一种具有特殊变形性质的粘性土,它的体积随含水量地增加而膨胀,随含水量减少而收缩,并且这种作用循环可逆,具有这种膨胀和收缩性的土,即称为膨胀土。

(一)分布和成因

膨胀土一般分布在盆地内岗,山前丘陵地带和二、三级阶地上。大多数是上更新世及以前的残坡积、冲积、洪积物,也有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湖泊沉积及其风化层。 (二)成分和结构特征

(1)从岩性上看,以粘土为主,具有黄、红、灰、白等色,土中含有较多的粘土,粘土占总数的98%,粘土矿物多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蒙脱石含量越多,膨胀性越强烈。

(2)结构致密,呈坚硬~硬塑状态,强度较高,内聚力较大。

(3)裂隙发育,竖向、斜交和水平三种均有,可见光滑镜面和擦痕。 (4)富含铁、锰结核和钙质结核。

(5)化学成分为SiO 2(45%~66%)、Al 2O 3(13%~31%)、Fe 2O 3(3~15%)、硅铝率K =3~5。 (三)一般工程地质特征

膨胀土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都较大:液限为40%~68%,塑限为17%~35%,塑性指数为18~33。

膨胀土的饱和度一般较大,常在80%以上,天然含水率较小,17%~30%。 (四)膨胀土的判别和胀缩性分级 1、膨胀土的判别

凡是具有前面所述的特征,且自由膨胀率Fs 大于40%者,应判定为膨胀土。 “自由膨胀率Fs ”:系指人工制备的烘干土,在水中增加的体积与原体积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2、土的胀缩性分级

膨胀土的胀缩性,根据胀缩总率ps e 划分为强、中等和弱三级: ps e >4,胀缩性强 ps e 2~4,中等 ps e 0.7~2, 弱 胀缩总率以ps e 表示,并按下式计算:

)(5.0m sL p ps w w c e e -+=

式中:5.0p e :在压力0.5MPa 时的膨胀率,%

sL c :土的收缩系数

w :土的天然含水量

m w :土在收缩过程中含水率的下限值,%

如式中ps e 为负值时,按负值考虑,如)(m w w -大于8%时按8%考虑,小于0时按0考虑。

式中收缩系数sL c 可通过收缩试验测得,它是土的收缩曲线的直线部分的斜率,即:

v

e c sL

sL ?=

式中sL e ?:与w ?相应的收缩率之差

m w :反映了地基土的收缩变形受大气降雨和蒸发的综合影响,可按下式计算:p m kw w =式中:k 是条件系数;p w 为土的塑限。

三、红粘土

红粘土是指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质泥岩等),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经风化而成的残积、坡积或残~坡积的褐红色、棕红色或黄褐色的高塑性粘土。 (一)成因和分布

成因类型:残积、坡积、和残~坡积 上部为坡积,下部为残积的情况居多。

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安徽、四川东部等。 (二)成分和结构特征

红粘土的粘粒组分(粒径<0.005mm )含量高,一般可达55~70%,粒度较均匀,高分散性。

粘土颗粒主要是多以高岭石和伊利石类粘土矿物为主。

主要化学成分为:SiO 2(33.5~68.9%)、Al 2O 3(9.6~12.7%)、Fe 2O 3(13.4~36.4%)、硅铝率一般均小于2。

常呈蜂窝状结构,常有很多裂隙(网状裂隙)、结核和土洞。 (三)工程地质性质的基本特点 1、高塑性和分散性

液限一般为50~80%,塑限为30~60%,塑性指数一般为20~50%。 2、高含水率、低密度

天然含水率一般为30%~60%,饱和度>85%,密实度低,大孔隙明显,孔隙比>1.0;液性指数一般都小于0.4;坚硬和硬塑状态。 3、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固结快剪φ值8o~18o,c 值可达0.04~0.09MPa ,多属中压缩性土或低压缩性土,压缩模量5~15MPa 。

4、不具湿陷性,但收缩性明显,失水后强烈收缩,原状土体缩率可达25%。

红粘土具有这些特殊性质,是与其生成环境及其相应的组成物质有关。

(1)沿深度上,随着深度的加大,红粘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都有较大的增高,状态由坚硬、硬塑可变为可塑、软塑,而强度则大幅度降低。

(2)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地貌和下伏基岩起伏变化,性质变化也很大,地势较高的,由于排水条件好,天然含水率和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而地势较低的则相反。

四、湿陷性黄土

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导致建筑物破坏,具有特性的黄土,称湿陷性黄土。

1、分布与特征

作为湿陷性土的典型代表——黄土,在全世界的分布比较广泛的,据某些学者估计,黄土的覆盖面积在整个欧洲约占10%,亚洲约占30%;以前苏联的黄土分布最广,约占其国土面积的15%;我国黄土分布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湿陷性的约为43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甘肃、陕西、晋、宁、河南、青海等省区。地理位置属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地带。其物质主要来源于沙漠与戈壁。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固有特征有:

1)黄色、褐黄色、灰黄色;

2)粒度成分以粉土颗粒(0.05~0.005mm)为主,约占60%;

3)孔隙比e一般在1.0左右,或更大;

4)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例如: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

5)具垂直节理;

6)一般具肉眼可见的大孔。

其工程特征:

1)塑性较弱;

2)含水较少;

3)压实程度很差,孔隙较大;

4)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较小,但失水收缩量较明显;

5)透水性较强;

6)强度较高,因为压缩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2、成因

我国黄土的粒度成分具有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的规律,并可大致分三个弧形带。

从物质的主导来源而言,应认为绝大部分黄土是风成的。

3、地质年代

黄土在整个第四纪的各个世中均有堆积,而各世中黄土由于堆积年代长短不一,上覆土层厚度不一,其工程性质不一。

一般湿陷性黄土(全新世早期~晚更新期)与新近堆积黄土(全新世近期)具有湿陷性。

而比上两者堆积时代更老的黄土,通常不具湿陷性。

4、湿陷性评价

在黄土地区勘察中,湿陷性评价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设计措施的采取。

黄土的湿陷性计算与评价,按一般的工作次序,其内容主要有:(1)判别湿陷性与非湿陷性黄土;(2)判别自重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3)判别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4)判别湿陷等级;(5)确定湿陷起始压力等。

(1)湿陷性与非湿陷性黄土的判别

黄土的湿陷性试验是在室内的固结仪内进行的,其方法是:分级加荷至规定压力,当下沉稳定后,使土样浸水直至湿陷稳定为止,其湿陷系数s δ的计算式是:

'h h h p p s -=

δ

式中:0h :原状土样的原始高度,cm

p h :原状土样在规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

'p h :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

利用s δ的值,可判定黄土是否有湿陷性 当s δ<0.015时,为非湿陷性黄土

s δ≥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且该值越大,湿陷性越强烈。

工程实际中还规定(一般压力为200kPa 作用下):s δ为0.015~0.03时,湿陷性轻微,s

δ为0.03~0.07时,湿陷性中等;s δ>0.07时,湿陷性强烈

(2)自重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判别

自重湿陷性:当某一深处的黄土层被水浸湿后,仅在其上覆土层的饱和自重压力(饱和度r s %=85)下产生湿陷变形的,称自重湿陷性。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当某一深度处的黄土层浸水后,除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外,尚需要一定的附加荷载(压力)才发生湿陷的,称非自重湿陷性。

测定方法:也是在室内固结仪上进行,即分级加荷至上覆土层的饱和自重压力,当下沉稳定后,使土样浸水湿陷达稳定为止。

自重湿陷系数zs δ的计算公式:

o

z z zs h h h '

-=

δ 式中:o h :土样的原始高度,cm

z h :原始土样加压至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 ; 'z h :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

当zs δ<0.015时,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zs δ≥0.015时,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黄土的湿陷性一般是自地表以下逐渐减弱,埋深七、八米以上的黄土湿陷性较强。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黄土是不同的,这与土的成因,固结成岩作用、所处的环境等条件有关。 (3)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的划分

在黄土地区地基勘察中,应按照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制定建筑物场地的湿陷类型。实测自重湿陷量应根据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

计算自重湿陷量按下列公式计算:∑=?=?n

i i zsi

zs h 1

δ

β

式中:zsi δ:第i 层土在上覆土的饱和(r s %=85)自重应力作用下的湿陷系数 i h :第i 层土的厚度,cm

n :总计算厚度内湿陷土层的数目。总计算厚度应从天然地面算起(当挖、填方

厚度及面积较大时,自设计地面算起)至其下全部湿陷性黄土层的底面为止,

但其中sz δ<0.015土层不计。

0β:修正系数,对陕西地区取1.5;陇东地区取1.2,关中地区取0.7,其它地区

取0.5。

实际工程中当zs ?≤7cm ,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zs ?>7cm ,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长度

(4)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积的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的大小等因素按下表判定。

总湿陷量计算公式:

∑=?=?n

i i si s h 1

0δβ

式中:si δ——第i 层土的湿陷系数

i h ——第i 层土的厚度,cm 。计算时,土层厚度自基础底面(初勘时从地面下

1.5米)算起;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累计算至其下5m 深度或沉降计算深度为止;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应根据建筑物类别和地区建筑经验决定,其中非湿陷性土层不累计。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5)湿陷起始压力

黄土的湿陷量是压力的函数。事实上存在着一个压力界限值,压力低于这个数值,黄土即使浸了水也只产生压缩变形,而不会出现湿陷现象,这个界限值称为湿陷起始压力sh p (KPa )。

湿陷起始压力sh p 是一个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指标。例:在设计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荷载不大的基础和土垫层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适当地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或土垫层厚度,使基底压力或垫层底面的总压力(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不超过基底下土的sh p 。以避免湿陷的可能性。

湿陷起始压力sh p 可用室内压缩试验或野外载荷试验确定。即:单线法和双线法。 按压缩试验,其方法如下:

①双线法

应在同一取土点的同一深度处,以环刀切取2个试样,一个在天然湿度下加第一级荷重,下沉稳定后浸水,待湿陷稳定后在分级加荷。分别测定这两个试样在各级压力下,下沉稳定后的试样高度p h 和浸水下沉稳定后的试样高度'p h ,就可以绘出不浸水试样的p h p - 曲线和浸水试样的'p h p -曲线,图见教材。

然后按公式0

'h h h p p s -=

δ计算各级荷载下的湿陷系数s δ,从而绘制s p δ~曲线。在

s p δ~曲线上取s δ值为0.015所对应的压力作为湿陷起始压力sh p 。

②单线法

应在同一取土点的同一深度处,至少以环刀切取5个试样。各试样均分别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荷至不同的规定压力。待下沉稳定后测出土样高度p h 后浸水,并测定湿陷稳定后的土样高度'p h 。绘制s p δ~曲线后,确定sh p 值的方法同双线法。

此外,还可利用荷载试验来确定sh p 值,略。

试验结果证明: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随着土的密度、湿度、胶结物含量以及土的埋藏深

度等的增加而增加。

五、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是一种特殊性土。它是由于人类活动任意堆填而成的土。

在我国大多数古老城市的地表面,普遍覆盖一层人工杂土堆积层。这种填土无论其物质组成,分布特征和工程性质均相当复杂,且具有地区性特点。

人工填土的工程性质与天然沉积土比较起来有很大不同。

1.性质很不均匀,分布和厚度变化上缺乏规律性;

2.物质成分异常复杂。有天然土颗粒,有砖瓦碎片和石块,以及人类活动和生产所抛弃的各种垃圾;

3.是一种欠压密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孔隙比很大。

4.往往具有浸水湿陷性。

根据其成分和成因,将人工填土分为三类:

1、素填土:由碎石、砂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根据孔隙比指标判定其类型。

1)粘性老素填土:堆积年限在10年以上,或孔隙比≤1.10;

2)非粘性老素填土:堆积年限在5年以上,或孔隙比≤1.10;

3)新素填土:堆积年限少于上述年限或指标不满足上列数据的素填土。

2、杂填土: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3、冲填土:由水力充填泥沙形成的填土。

含大量水,比自然沉积的饱和土强度低,压缩性高,常呈流塑状态,扰动易发生触变现象。

此外,还有冻土、盐滞土等等。

工程地质知识:岩土的分类

工程地质知识:岩土的分类 1.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2.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作为建筑物地基,除应确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外,尚应按规定划分其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 3.岩石的坚硬程度应根据岩块的饱和和单轴抗压强度按规定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当缺乏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资料或不能进行该相试验时,可在现场通过观察定性划分,划分标准可按本规范执行。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为为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和强风化。 4.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规定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当缺乏试验数据时可按本规范执行。 5.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碎石土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 6.碎石土的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 7.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8.砂土的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 9.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可分为粘土、粉质粘土。 10.粘性土的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11.粉土为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塑性指标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12.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 13.红粘土为碳酸盐岩系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其液限一般大于50。红粘土经再搬运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其液限大于45的土为次生红粘土。 14.人工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素填土为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经过压实或夯实的素填土为压实填土。杂填土为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冲填土为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15.膨胀土为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粘性土。 16.湿陷性土为侵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0.015的土。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如残积土、坡积土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一、土的成因类型特征 根据土的地质成因,土可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等类型。一定成因类型的土具有一定的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土层空间分布规律和一定的土类组合、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但同一成因类型的土,在沉积形成后,可能遭到不同的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1. 残积土 形成原因: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其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如在宽广的分水岭地带及平缓的山坡,残积土较厚。 工程特征:一般呈棱角状,无层理构造,孔隙度大;存在基岩风化层(带),土的成分和结构呈过渡变化。 工程地质问题: (1)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土层厚度、组成成分、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均匀性差,孔隙度较大; (2)建筑物沿基岩面或某软弱面的滑动等不稳定问题,原因原始地形变化大,岩层风化程度不一。 2. 坡积土 形成原因:经雨雪水洗刷、剥蚀、搬运,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上部与残积土相接。 工程特征:具分选现象;下部多为碎石、角砾土;上部多为粘性土;土质(成分、结构)上下不均一,结构疏松,压缩性高,土层厚度变化大。 工程地质问题: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沿下卧残积层或基岩面滑动等不稳定问题。 3. 洪积土 形成原因:碎屑物质经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挟带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洪积土体。山洪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流出沟谷口后,因水流流速骤减而呈扇形沉积体,称洪积扇。 工程特征:具分选性;常具不规划的交替层理构造,并具有夹层、尖灭或透镜体等构造;近山前洪积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压缩性低;远山地带,洪积物颗粒较细、成分较均匀、厚度较大。 工程地质问题:洪积土一般可作为良好的建筑地基,但应注意中间过渡地带可能地质较差,因为粗碎屑土与细粒粘性土的透水性不同而使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沼泽地带,且存在尖灭或透镜体。 4. 冲积土 形成原因:碎屑物质经河流的流水作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堆积而形成,发育于河谷内及山区外的冲积平原中。根据河流冲积物的形成条件,可分为河床相、河漫滩相、牛轭湖相及河口三角洲相。 工程特征:古河床相土压缩性低,强度较高,而现代河床堆积物的密实度较差,透水性强;河漫滩相冲积物具有双层结构,强度较好,但应注意其中的软弱土层夹层;牛轭湖相冲积土压缩性很高、承载力很低,不宜作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三角洲沉积物常常是饱和的软粘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但三角洲冲积物的最上层常形成硬壳层,可作低层或多层建筑物的地基。

土的分类与定名

土的分类与定名 一、概述 (一)土分类的目的与意义 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来认识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土体,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土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土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土,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更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工程建筑要求,对不同的土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和改造各类土提供客观实际的依据。因此,在各类工程勘察中,都应该把研究区域内的各种土进行分类,并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2、土分类也是国内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前面已经讲过的,在没有全国统一的土分类标准以前,国内各部门的土分类标准差异较大,其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只有形成统一的土分类标准后,土工技术才有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二)土的分类方法 1、土分类的基本类型 按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土分类可以概括为一般性分类、局部性分类和专门性分类三种基本类型。 (1)一般性分类,是对包括工程建筑中常遇到的各类土,考虑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而进行的划分。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常见的土分类就是这种分类,也称通用分类。 (2)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者是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例如按粒度成分的分类,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按压缩性指标的分类等。这种分类应用范围较窄,但划分明确具体,是一般性分类的补充和发展。 (3)专门性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分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它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类型,直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如水利水电、地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土分类标准,并以规范形式颁布,在本部门统一执行。专门性分类是一般性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发展。 2、土分类的序次

土木工程地质_白志勇_第四章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第四章 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第一节 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和重度: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ρ)。(g/cm 3) ??? ??饱和密度干密度/天然密度Ms/V V M 重度:单位体积的重量(γ)。(N/cm 3) 2m /s 1kg 1N ?=?=g ργ 二、颗粒密度和比重(相对密度) 颗粒密度:单位体积固位颗粒的质量(s ρ)。(g/cm 3) V M s s = ρ 比重(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固体颗粒的重力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力之比 (d s )。 w s s d ρρ= 三、孔隙度和孔隙比: 孔隙度: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n )。 %100?= V V n n 孔隙比:孔隙体积与岩石中固体颗粒体积之比(e )。 s n V V e = 第二节 岩石的水理性质 一、吸水性:指岩石吸收水的性能。其吸水程度用吸水率表示。 吸水率:(常压条件下)吸入水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 %1001 1?= s w G G w 饱水率:(150个大气压下或真空)吸入水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 %1002 2?= s w G G W

饱水系数: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 21 W W K w = (9.0~5.0=w K ) 二、透水性:指岩石能透过水的能力。用渗透系数K 表示。(m/s ) 达西层流定律:F I K F dl dh K Q ??=?? = 渗透系数: I V F I Q K =?= 三、软化性:指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用软化系数K R 表示。 软化系数: 干燥单轴抗压强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 R K c R 一般软化系数75.0<R K 的岩石具软化性。 四、抗冻性:指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 强度损失率: 冻融前的强度冻融前后强度差 = l R 不抗冻的岩石 R L >25% 重量损失率: 冻融前的重量冻融前后重量差 = L G G L >2% K W > 五、可溶性:指岩石被水溶解的性能。 六、膨胀性:指岩石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能。 七、崩解性:岩石(干燥)泡水后,因内部结构破坏而崩解的性能。 第三节 岩石的力学性质 一、变形:岩石受力后发生形状改变的现象。主要变形模量和泊松比表示。 ??? ? ?? ? ??? ?? ? ===50505001εσεσ εσ εσ=割线模量塑性模量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变形:E E E E s s t T 2、泊松比:指横向应变⊥ε与纵向应变11ε之比。

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一、概述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按其具体容和适用围,可以概括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般性分类: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 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 专门型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门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形式: 在充分认识土的不同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将客观存在的各种土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或组。 常将成因和形成年代作为最粗略的第一级分类标准,即所谓地质成因分类。 将反映土的成分(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和与水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作为第二级分类标准,即所谓的土质分类。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的结构及其所处状态和土的指标变化特征,更好的提供工程设计施工所需要的资料,必须进一步进行第三级分类,即工程建筑分类。 上述三种土的工程地质分类中,土质分类是土分类的最基本形式,有两种分类原则:一是按土的粒度成分;二是按土的塑性特性。 国外的土质分类方案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体系,一是按粒度成分,一种是按塑性指标,一种是综合考虑粒度和塑性的影响。 二、土的分类 (一)按地质成因分类: 土按地质成因可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冰积、风积等类型。 (二)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类 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 1.土按颗粒大小分类 粒组名称分界颗粒(mm)组亚组 漂石或块石大800 中400 小200 卵石或碎石极大100 大60 中40

中 5 细 2 砂粒粗0.5 中0.25 细0.10 极细0.05 粉粒粗0.1 细0.05 粘粒粗0.002 3.砂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4、粉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10% 粘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10% 5、粘性土的分类 (1)根据堆积时代分 1)老堆积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堆积的粘性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 2)一般堆积土:第四纪全新世堆积的粘性土 3)新近堆积土:全新世以后 ( (3)按工程特性分

工程地质复习试题

《工程地质》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2.辉长岩主要由下列矿物组成:、、、。 3.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和两类。 4.根据褶曲横断面形态.可将褶曲分为、、和。 5.成岩作用包括作用、作用、作用和作用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和。 7.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形态有两种:、。 8.根据矿物的颜色产生原因,可将矿物的颜色分为、和三类。 9.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阶地、阶地和阶地。 10.风化作用按其产生的原因与方式可分为、、。 11.河流流水对碎屑物的搬运方式有、、三种。 12.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和拓宽河床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作用。 13.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有和两种形式。 14.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15.沉积岩的主要胶结类型有、、、。 16.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和,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所引起的。 17.作为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的四周环境的地层,都是由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由一种或多种岩石和 各种地质构造所组成,具有各向异性复杂的岩石地层,在工程地质上,把它称为________。 18.地壳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19.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_ ___和变__ __。 20.摩氏硬度计将矿物硬度分为个等级,其中石英的硬度为。 21.地震的基本烈度是指。 22.按软土的沉积相和沉积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四种。 23. 24. 25. 26. 27.右图为地质[ 28. 29. 30. 31. 32. 33. _ 和 34.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35.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 36.河流沉积物的主要沉积场所有____。 37.右图代表两种生成年代不同的岩浆岩,互相穿插, 则可推断先形成的是_________,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__。 38.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___ _、___ _和__ __。 39.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和,其中阶地的 形成是由地壳的所引起的。 40.碎屑岩胶结类型有、、。 41.指出下列滑坡要素名称:

工程地质练习

(一) 单选题 1. 设某一岩浆岩手标本岩块,经表观和放大镜观察鉴别,其中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 正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粒结构,试鉴定其岩石类别为( )。 (A) 花岗岩 (B) 闪长岩 (C) 正长岩 (D) 辉绿岩 参考答案: (A) 2. 若地层出现不对称性的重复现象,则此处存在的地质构造为()。 (A) 褶皱 (B) 断层 (C) 节理 (D) 单斜构造 参考答案: (B) 3. 设某一岩浆岩手标本岩块,经表观和放大镜观察鉴别,其中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正 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粒结构,试鉴定其岩石类别为( )。 (A) 花岗岩 (B) 闪长岩 (C) 正长岩 (D) 辉绿岩 参考答案: (A)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 (A) 地壳运动 (B) 地震作用 (C) 搬运作用 (D) 变质作用 参考答案: (C) 5. 侵蚀阶地表示( )。 (A) 地壳上升 占优势 (B) 地壳下降占优势 (C) 与地壳升降无关 (D) 地壳无升降 参考答案: (A)

6. 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 )。 (A) 流动 (B) 流砂 (C) 松动 (D) 崩塌 参考答案: (D) 7. 已知一岩层面的倾角为30°,走向为130°,向西(W )倾斜,则倾向为( )。 (A) 30° (B) 120° (C) 40° (D) 220 ° 参考答案: (D) 8. 下列哪种构造是沉积岩所不具有的()。 (A) 片理构造 (B) 层理构造 (C) 层面构造 (D) 化石 参考答案: (A) 9.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分选和磨圆度最好的是( )。 (A) 残积物 (B) 洪积物 (C) 冲积物 (D) 坡积物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哪项组合最易发生岩溶?( ) (A) 可溶性岩石,岩体内有相互连通的裂隙,水具有侵蚀性,且水是流动的 (B) 可溶性岩石,丰富的水,岩体内有丰富的裂隙,水是流动的 (C) 沉积岩,水具有侵蚀性,且水是流动的 (D) 可溶性岩石,岩体中有丰富裂隙,水具有侵蚀性,水是封闭的 参考答案: (A) 11. 下列有关断层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断层

连云港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的注意问题

连云港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的注意问题 摘要:本文叙述了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特征物理学性质,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提出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关键词:软土、性质、工程勘察、注意问题。 1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 连云港地处于黄海之滨,包括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藻南县等四个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等三个区,地貌上多属黄海海积平原,其中有我国著名的花果山(云台山)为低山丘陵。连云港市区除了云台山及孔望山、锦屏山之外都普遍分布着厚度1-25米不等的软土。本人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一般自然地面标高在4.00米(黄海高程)以下的区域会存在软土,即使在山前地带也存在。而地面标高在5.00米以上的区域则不会存在软土(特殊情况例外,如山前的近代滑坡体、崩塌堆积物的下部可能会有)。 下表为连云港市区不同地段软土顶底板埋深 地点华联火车站海州墟沟出口加工区开发区浦南燕尾港 顶板深度 1.0-1.5 1.5-2.0 1.5-2.0 1.5-2.5 1-1.5 1.5-2.0 1.5-2.0 1-2.0 底板深度11-11.5 11.5-12.0 10-12* 4-12 11-13* 10-13 5.5- 6.5 16-18 *海州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0米 **开发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5米(古海冲沟) 连云港市区除了山区之外的平原区,都广泛分布着软土。据东海县志记载:在明代还是为海中的“仙山”,正如吴承恩所描写的花果山。当我们从山下向云台山上爬或走时,来到一片陡坡或山涯前,常常看到原来海浪冲蚀的“海蚀穴”,在近代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软土的成因为海积-冲海积。排除局部的海沟和山前因素,连云港市区的软土深度一般在10-13米。 2特征

(完整版)第2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2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赤道半径6378.140km 、两极6356.779km 。地球表面参差起伏,70.8%的面积为海域,29.2%的面积为陆地。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一、矿物的基本概念 1、定义: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均质体,叫矿物。 组成岩石的矿物叫造岩矿物。 2、矿物的特征:晶形 (crystal form) 矿物晶形 (a) 石盐;(b) 石膏;(c) 普通辉石;(d)石英;(e)正长石;(f) 云母 3、常见的几种矿物: 石英、方解石、云母、黄铁矿、玛瑙、石膏、石英晶族 4、晶体形态: ?? ?质点为有序排列)晶体矿物(组成矿物的火山玻璃、胶体蛋白的质点为无序排列):非晶体矿物(组成矿物 ?? ???????? ??、钟乳状状、粒状、块状、土状几何体:纤维状、鳞片立方体、菱面体 片状、板状针状、柱状 单体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1-地壳;2-地幔;3-地核;4-液态外部地核;

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硬度: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摩氏硬度: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 1 2 3 4 5 6 7 8 9 10 5、解理:外力敲击下,沿结晶薄弱面平行裂开的性能。 第二节 岩石 岩石:造岩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岩浆岩(magmatic rock):在地壳上分布面积约占7%;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在地壳上分布面积约占75%;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在地壳上分布面积约占18%。 一、岩浆岩 1、岩浆、岩浆作用、岩浆岩 (1)岩浆:地壳深处局部地段高温、高压的熔融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形成、演化、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2、岩浆岩产状 3、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 共占石、角闪石、黑云母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白云母浅色矿物:石英、正长 、矿物成分:921???????? ?? ? ????????????????????? ??? ?????? ?? ?<>(稀性岩浆)熔岩流熔岩原熔岩被喷出岩:面)岩墙、岩脉(顺着断层面)岩床、岩盆(顺着岩层浅成岩岩株岩基深成岩侵入岩岩浆岩产状22100100Km Km ? ?? ? ????以下)深成岩(地下)浅成岩(地表面至地下侵入岩:喷出岩(喷出地表面)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岩浆冷凝后Km Km 333????? ? ?平坦状参差状锯齿状 贝壳状沿任意方向的裂开:、断口:外力敲击下,3? ?????? ?、土状光泽 几何体光泽:丝绢光泽断口光泽:油脂光泽 珍珠光泽 晶面光泽:玻璃光泽、单体光泽:光的能力:、光泽:矿物表面反射3??? ??应后的颜色假色:矿物表面氧化反离子的颜色。 它色:矿物中混入色素的混合色。长的光波后,其余光波自色:矿物吸收某一波、颜色11-岩基 2-岩株 3-岩墙 4-岩盘 5-火山口 6-岩脉 7-岩床 8-火山颈 9-火山锥 10-熔岩流

工程地质复习题跟参考答案文档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 一、填空题: 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2.辉长岩主要由下列矿物组成:、、、。 3.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和两类。 4.根据褶曲横断面形态.可将褶曲分为、、和。 5.成岩作用包括作用、作用、作用和作用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____、____、、和 ____。 7.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形态有两种:、。 8.根据矿物的颜色产生原因,可将矿物的颜色分为、和三类。 9.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阶地、阶地和阶地。 10.风化作用按其产生的原因与方式可分为、、。 11.河流流水对碎屑物的搬运方式有____、____、____ 三种。 12.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和拓宽河床的作用称为河流的________作用。 13.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有和两种形式。 14.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15.沉积岩的主要胶结类型有、、、。 16.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____ 和____,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____所引起的。 17.作为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的四周环境的地层,都是由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由一种或多种岩石和各种地质构造所组成,具有各向异性复杂的岩石地层,在工程地质上,把它称为________。 18.地壳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19.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_ ___和变__ __。 20.摩氏硬度计将矿物硬度分为个等级,其中石英的硬度为。 21.地震的基本烈度是指____。 22.按软土的沉积相和沉积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四种。 23.按岩层断裂后两侧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24.河流流水对碎屑物的搬运方式有、、三种。 25.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 26.按软土的沉积相和沉积特征,可将其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 四种。 27.右图为地质[平面]图,图中的构造为。

第二章 岩块和岩体的地质特征

第二章岩块和岩体的地质特征 第一节概述 岩体与岩块本质的区别: ①岩体中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面; ②不同于自重应力(场)的天然应力场和地下水。 第二节岩块 一、岩块的物质组成(substance composition) 1.岩块(rock or rock block) 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 国内外,有些学者又称为结构体(structural element)、岩石材料(rock material)及完整岩石(intact rock)等等。 2.岩石(rock) 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含结晶和非结晶的)集合体。 3.岩块的力学性质 一般取决于组成岩块的矿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造岩矿物五大类:含氧盐、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自然元素。 其中,含氧盐中的硅酸盐、碳酸盐及氧化物类矿物最常见,构成99.9%的岩石。 (1)硅酸盐类矿物:长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及云母和粘土矿物等。 ①长石、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硬度大,呈粒、柱状晶形,如含此类矿物多的岩石:花岗岩、闪长岩及玄武岩等,强度高,抗变形性能好。多生成于高温环境,易风化成高岭石、水云母等,无以橄榄石的基性斜长石等抗风化能力最差,长石、角闪石次之。 ②粘土矿物:属层状硅酸盐类矿物,主要有高岭石、水云母(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类,具薄片状或鳞片状构造,硬度小。含此类矿物多的岩石如粘土岩、粘土质岩,物理力学性质差,并具有不同程度的胀缩性。 (2)碳酸盐类矿物

是石灰岩和白云岩类的主要造岩矿物。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取决于岩石中CaCO3及酸不溶物的含量。 CaCO3含量↑,如纯灰岩、白云岩等强度高,抗变形和抗风化性能比较好; 泥质含量↑,如泥质灰岩、泥灰岩等,力学性质较差; 硅质含量↑,岩石性质将娈好。 碳酸盐类岩体中,常发育岩溶现象。 (3)氧化物类矿物 以石英最常见,是地壳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 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石英↑,岩块的强度和抗变形性能明显增强。 4.岩块的矿物组成与岩石的成因及类型密切相关 (1)岩浆岩:多以硬度大的粒柱状硅酸盐、石英等矿物为主,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很好。 (2)沉积岩:粗碎屑岩如砂砾岩等,力学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结物成分及其类型;细碎屑岩如页岩、泥岩等,多以片状的粘土矿物为主,力学性质一般很差。 (3)变质岩:与母岩类型及变质程度有关。 浅变质岩如千枚岩、板岩等,多含片状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及粘土矿物等),岩块力学性质较差。 深变质岩如片麻岩、混合岩、石英岩等,多以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角闪石等)为主,力学性质好。 二、岩块的结构与构造(structure and construct) 1.岩块的结构(岩石结构) 指岩石中矿物(及岩屑)颗粒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结构连结特点及岩石中的微结构面(即内部缺陷)。 二者对岩块(石)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1)岩石中结构连结的类型有两种: ①结晶连结(crystal connect) 如岩浆岩、大部分变质岩及部分沉积岩。 ②胶结连结(cementing connect) 如沉积碎屑岩、部分粘土岩,其强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第6章岩休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第六章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1、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 A. 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 次生结构面 D.节理面 2、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A. 岩石质量 B.岩石质量指标 C. 岩体质量 D.岩体质量指标 3、变质岩的片理面属于()。 A. 节理面 B.原生结构面 C. 次生结构面 D.构造结构面 4、沉积岩的层理面属于()。 A. 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而 C. 次生结构面 D.节理而 5、风化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结构面()。 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 D.构造面 6、下列各结构面为原生结构面的是()。 A.片理面B.断层面C.节理面D.卸荷裂隙面 7、岩体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它的岩石,更主要是取决于它的( )。 A.结构体形态 B.矿物成份 C.不连续性 D.岩石构造 8、岩体结构是指( )。 A.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组合形式 B.岩石块体的大小和形态 C.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状况 D.岩体各向异性的持征 9、(),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是结构体的四大类型。 A.砾石结构 B.砂状结构 C.粗粒结构 D.整体块状结构 10、在岩体结构类型中,构造变动中等,具中厚层状的沉积岩应属于()。 A.整体块状结构 B.层状结构 C.碎裂结构 D.散体结构 11、次生结构面的常见代表是()。 A.冷缩节理,层理,片理 B.张节理,剪节理,断层 C.风化裂隙,爆破裂隙,御荷裂隙,溶蚀裂隙 D.不整合接触界面 12、在结构面强度中,最重要的是()。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剪强度 D.抗弯强度

工程地质习题与答案

地质年代记忆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Q 第四纪N 新近级又叫新第三纪 E 古近级又叫老第三纪K 白垩纪J 侏罗纪 T 三叠纪P 二叠纪 C 石炭纪 D 泥盆纪 《工程地质》习题与答案来源:乔永康的日志 《工程地质》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三个阶段。____ 、____、____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⒈. ⒉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⒊河流流水对碎屑物的搬运方式有____、____、____ 三种。 ⒋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____ 和____,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____所引起的。 ⒌地震的基本烈度是指____。 ⒍按软土的沉积相和沉积特征,可将其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 四种。 ⒎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 ⒏河流沉积物的主要沉积场所有____。 9. 指出下列滑坡要素名称 ⒑岩溶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____和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全选对得2分,少选按比例扣分,错选或多选一个倒扣0.5分)

(整理)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中国?宜昌 2016年5月4日

目录 1.工民建工程 (3) 2.公路工程 (5) 3.港口工程 (10) 4.铁路工程 (13)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

1 工民建工程 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工程地质土的分类

工程地质: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土的级别土的名称 坚实系 数f 密度(kg/m 3) 开挖方法及工具 一类土 (松软土)Ⅰ 砂土、粉土、冲积砂土层;疏松 的种植土、淤泥(泥炭) 0.5~0. 6 600~1500 用锹、锄头挖掘, 少许用脚蹬 二类土 (普通土)Ⅱ 粉质粘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 石、卵石的砂;粉质混卵(碎) 石;种植土、填土 0.6~0. 8 1100~160 用锹、锄头挖掘, 少许用镐翻松 三类土 (坚土)Ⅲ 软及中等密实粘土;重粉质粘 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 卵石的黄土、粉质粘土,压实的 填土 0.8~1. 1750~190 主要用镐,少许用 锹、锄头挖掘,部 分用撬棍 四类土 (砂砾坚土) Ⅳ 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汗碎 石、卵石的中等密实是粘性土或 黄土;粗卵石;天然级配砾石; 软泥灰岩 1.0~1. 5 1900 整个先用镐、撬 棍,后用锹挖掘, 部分用楔子及大 锤 五类土(软石)Ⅴ~Ⅵ 硬质粘土;中密的页岩、泥灰岩、 白垩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石 灰岩及贝壳石灰岩 1.5~4. 1100~270 用镐或撬棍、大锤 挖掘,部分使用爆 破方法 六类土 (次坚石)Ⅶ~Ⅸ 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 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 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 4.0~1 0.0 2200~290 用爆破方法开挖, 部分用风镐 七类土(坚石)Ⅹ~ⅫⅠ 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 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 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 安山岩、玄武岩 10.0~ 18.0 2500~310 用爆破方法开挖 八类土 (特坚石)ⅪⅤ~ⅩⅥ 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 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 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 角闪岩 18.0~ 25.0 以上 2700~330 用爆破方法开挖

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分析

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分析 摘要]鉴于不同的边坡对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会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对高速公路边坡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为高速公路的合理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笔者从对边坡分类的概述着手,分析了影响边坡分类的因素,重点探讨了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地质分类和特征,目的是为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分析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地质分类影响因素变形 一般而言,高速公路的工期要求紧张,需要能够快速准确的对边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进而为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需要对高速公路的边坡工程地质分类进行研究。 1边坡分类的概述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关注边坡的分类问题,涌现出较多的边坡分类方法,对进行工程的施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1边坡分类的目的 边坡的特征不同,其稳定性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进而对工程的施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边坡分类的研究是为了通过野外的调查,较快的对边坡进行辨认,进而明确工程的地质特征。其次,通过对边坡分类进行分析,可以对其稳定性形成初步的评价,并总结出边坡对工程施工的影响,进而对工程施工的地质问题的处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此外,对边坡进行分类还可以为了勘察试验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2边坡分类的原则

为了更好是为工程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对边坡进行分类时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边坡分类必须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以岩性、结构和变形特征为主要的分类依据;其次,在进行边坡分类的过程中,要分析边坡的特征以及主要的形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次,在对边坡进行分类描述时,要阐述边坡与工程的关系;同时,在分类时,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目的是为了对工程施工起到指导作用。就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地质分类而言,为了提高论述的规范化和使用方便,需要根据边坡的高度、坡度以及人工改造情况进行一般性的分类。 1.3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边坡的稳定性对高速公路的工程施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岩石风化、结构面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诸多因素。因此在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求收集到精准的数据,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 2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 在对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中,依据不同的分类依据,会有不同的地质分类。按边坡与工程的关系可以将边坡分为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前者按照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填方路堤边坡和挖方路堑边坡;根据岩性不同,可以将边坡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 2.1岩质边坡分类 首先,按照岩质边坡的岩性分类,主要分为侵入岩边坡、喷出岩边坡、碎屑沉积岩边坡、碳酸岩类边坡、夹杂软弱夹层的沉积岩边坡、软

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精品课程《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章 第一节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一、概述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按其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可以概括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般性分类: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 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专门型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门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土的工程地质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形式: 在充分认识土的不同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将客观存在的各种土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或组。 常将成因和形成年代作为最粗略的第一级分类标准,即所谓地质成因分类。 将反映土的成分(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和与水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作为第二级分类标准,即所谓的土质分类。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的结构及其所处状态和土的指标变化特征,更好的提供工程设计施工所需要的资料,必须进一步进行第三级分类,即工程建筑分类。 上述三种土的工程地质分类中,土质分类是土分类的最基本形式,有两种分类原则:一是按土的粒度成分;二是按土的塑性特性。 国内外的土质分类方案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体系,一是按粒度

成分,一种是按塑性指标,一种是综合考虑粒度和塑性的影响。二、土的分类 (一)按地质成因分类: 土按地质成因可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冰积、风积等类型。(二)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类 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1.土按颗粒大小分类 粒组名称 组漂石或块石 卵石或碎石 亚组大中小极大大中1 分界颗粒(mm) 800 400 200 100 60 40 安徽理工大学 精品课程《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章 砂粒 粉粒粘粒 中细粗中细极细粗细粗5 2 0.5 0.25 0.10 0.05 0.1 0.05 0.002 3.砂土的分类土的名称砾砂粗砂中砂 细砂粉砂 4、粉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砂质粉土粘质粉土 颗粒级配

《土的分类及特殊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习题答案

《土的分类及特殊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50007-2002)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2.根据地质成因,可把土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海积土等。按堆积年代的不同,土可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和新近堆积土。 3.分布在中国范围内的黄土,从早更新世开始堆积经历了整个第四纪,目前还未结束。形成于早更新世(Q1)的午城黄土和中更新世(Q2)的离石黄土,称为老黄土; 晚更新世(Q3)形成的马兰黄土及全新世下部( )的次生黄土,称为新黄土;全新世上部( )及近几十年至近百年形成的最新黄土,称为新近堆积黄土。 4.湿陷性黄土又可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5.软土并非指某一特定的土,而是一类土的总称,一般包括软黏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和泥炭等。 6.冻土根据其冻结时间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种。 7.中国的多年冻土按地区分布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原型多年冻土,另一类是高纬度型多年冻土。 二、名词解释 1.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2.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且粒径大于 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3.粉土:是指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 4.黏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5.人工填土: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堆填而形成的各类土。

6.黄土:黄土是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松散堆积物。 7.黄土的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性质称为黄土的湿陷性。 8.软土: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低的呈软塑~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如淤泥等。 9.膨胀土:膨胀土又叫胀缩土,裂隙黏土、裂土,具有较明显的膨胀性和收缩性的黏性土即称为膨胀土。 10.冻土:温度小于等于℃,并含有冰的土层,称为冻土。 三、简答题 1.土的分类方式有哪几种? 答:岩土的工程地质分类,按其内容、原则和适用范围,可概括为一般分类、局部分类和专门分类。 一般分类,几乎包括了全部有关的岩土,并考虑了岩土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及其特征。这种全面的分类方法,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局部分类,常根据一个或几个工程指标,仅对部分岩土进行分类,如按粒度成分、塑性指数、膨胀性、压缩性或砂土的相对密度进行分类等。 专门分类,是根据某些工程部门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分类。 2.我国特殊土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各自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 答:我国特殊土主要有黄土、膨胀土、软土、多年冻土、盐渍土等。 黄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性和黄土陷穴;膨胀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胀缩性问题,强度衰减性;软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变形大,透水性差,承载力低;冻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冻胀融沉;盐渍土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腐蚀性、融沉性。 3.什么是黄土?黄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黄土是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松散

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第四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一、一般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一般土按粒度成分特点,常分为巨粒土、粗粒土及细粒土三大类。 巨粒土和粗粒土为无粘性土,细粒土为粘性土。 粗粒土又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 巨粒土和粗粒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取决于粒度成分和土粒排列的松密情况,这些成分和结构特性直接决定着土的孔隙性、透水性、和力学性质。 细粒土的性质取决于粒间连结特性(稠度状态)和密实度,这些都与土中粘粒含量、矿物亲水性及水和土粒相互作用有关。 砾类土和砂类土为单粒结构;细粒土为团聚结构。 二、几种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1、淤泥类土 淤泥类土是指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环境中沉积,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形成的,含较多有机质,疏松软弱(天然孔隙比大于1,含水率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孔隙比大于1.5的称为淤泥,小于1.5大于1的称为淤泥质土。 工程地质性质的基本特点: ①高孔隙比,高含水率,含水率大于液限 ②透水性极若 ③高压缩性 ④抗剪强度很低,且与加荷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有关。由于这类土饱水而结构疏松,所以 在振动等强烈扰动下其强度也会剧烈降低,甚至液化变为悬液。这种现象称为触变性。 同时还具有蠕变性。

淤泥类土的成分和结构是决定其工程地质性质的根本因素。有机物和粘粒含量越多,土的亲水性越强,则压缩性越高;孔隙比越大,含水率越高,压缩性越高,强度越低,灵敏度越大,性质越差。 2、黄土 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陆相松散堆积物。颜色多呈黄色、淡黄色或褐黄色,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粒度大小较均匀。天然剖面上垂直节理发育。被水浸润后显著沉陷(湿陷性)。 一般工程地质性质: ①密度小,孔隙率大 ②含水较少 ③塑性较弱 ④透水性较强 ⑤抗水性弱 ⑥压缩性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⑦具有湿陷性(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 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 3、膨胀土 又称胀缩土,系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膨胀,随含水量的减少而收缩,具有明显膨胀和收缩特性的细粒土。 成分和结构特征: 粘粒含量高,一般35%以上。矿物成分以蒙脱石和伊利石为主,高岭石含量较少。 土体表层常出现各种纵横交错的裂隙和龟裂的现象,使土的完整性破坏,强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