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述 (2)

2.地质水文情况 (2)

3.抗浮设计概况 (4)

第三章施工准备及资源配备计划 (8)

1.技术准备 (8)

2.生产准备 (8)

3.主要机具配备 (9)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 (10)

1.施工工艺流程 (10)

2.施工方法 (11)

第五章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3)

1.质量验收标准 (13)

2.锚杆的试验和检验 (13)

3.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5)

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5)

2.用电安全措施 (16)

页脚内容

3.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7)

页脚内容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CECS22:9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8.《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9.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地质勘察报告。

页脚内容

第二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

2.地质水文情况

2.1现场地质情况

页脚内容

《大源核心区公建配套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10月),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二级阶地。场地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人工填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和砂层、砂卵石层,根据现场钻探取样鉴别,各岩土层的野外特征描述如下:

①素填土(Q3ml):黑褐色~黄褐色,松散,稍湿。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场地内广泛分布,堆积年限小于1年,层厚0.50~7.40m。

②粘土(Q3al+pl):褐灰色~褐黄色~黄色,硬塑,无摇振反应,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裂隙发育,含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充填有大量条带状灰白色粘土。场地内广泛分布,局部夹有圆砾。层厚3.20~10.40m。

③粉质粘土(Q3al+pl):黄褐色~褐灰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地内广泛分布,局部夹有圆砾。层厚0.40~5.20m。

④粉土(Q3al+pl):褐色~褐灰色,稍密~密实,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地内局部分布,局部层底夹薄层粉砂。层厚0.70~2.80m。

⑤粉砂(Q3al+pl):灰黄、褐灰~青灰色,松散~稍密,湿~饱和。以云母、石英、长石为主,中砂含量20-30%;场地内局部分布。分布于卵石层上部或卵石层中。厚度0.60-1.00m。

⑥卵石层(Q3al+pl):褐灰色,呈松散~密实状,湿~饱和,卵石主要为火成岩,呈圆形~亚圆形,磨圆度较好,卵石粒径多为2~8cm,个别粒径>20cm。充填物为细砂,圆砾,局部为细砂。卵石层顶面埋深为11.20~15.60m。

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按其密实程度划分为松散卵石(N120击数≤4击)、稍密卵石(4击﹤N120击数≤7击)、中密卵石(7击﹤N120击数≤10击)3个亚层,在剖面图中分别用(⑥-1)、(⑥-2)、(⑥-3))表示。

⑦泥岩(K2g):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紫红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巨

页脚内容

厚层状构造,遇水易软化,岩芯呈长柱状。埋深为15.60~19.20m。根据风化程度划分为强风化泥岩⑦-1、中风化泥岩层⑦-2两个亚层。

⑦-1强风化泥岩:紫红色,褐红色,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手捏即碎。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40~0.80m。

⑦-2中等风化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呈短柱状或长柱状。

2.2现场水文情况

成都市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据气象台多年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高37.3℃,极端最低-5.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mm,日最大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值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82%;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瞬时最大风速为27.4m/s,主导风向为NNE向,出现频率为11%;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小时,日照最小年份只有960小时。

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内主要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型潜水,受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补给,水量较丰富,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控制,年变化幅度1.0~2.0m左右。勘察期间正值地下水平水期,并受场地附近施工降水的影响,测得其静止水位埋深7.50~10.50m,相应标高为481.23~484.10m,根据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附近水文地质资料,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可按486.00m取值,本场地砂卵石层属强透水层,孔隙潜水对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最大。基础施工时,应采用降水措施,降水方案拟采用管井降水。

3.抗浮设计概况

(1)本工程地下室采用抗浮锚杆抗浮,抗浮设防水位的绝对高程为486.00m,相当于设计标高-4.700m,筏板底标高为475.40m,水头高差按10.600m进行整体抗浮设计。

(2)锚杆长度8.0m,单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230KN;

页脚内容

(3)布置原则:在筏板下按1.8mx1.8m正方形网格均布抗浮锚杆,虚线框内的锚杆梅花形布置,虚线框外的锚杆满堂布置,具体详图中布置;本工程共计布置抗浮锚杆1337根。

(4)锚固砂浆:

M30水泥砂浆;钢筋牌号:HRB400;钢筋的砂浆保护层厚度:锚杆纵

向主筋30mm;

页脚内容

(5)注意事项:

·锚杆施工应严格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其它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执行;

·施工前,现场应作试验锚杆并进行抗拔承载力试验,该试验结果须满足设计抗拔承载力的取值要求,否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锚杆的布置数量或锚固长度;

·锚杆施工完成后,尚应按照相关规定及要求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施工工序。

页脚内容

(6)本工程停止降水的时间应同时满足以下控制条件:·完成地下室顶板的室外回填;

·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毕;

·主楼的主体结构沉降趋于稳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并且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

页脚内容

第三章施工准备及资源配备计划

1.技术准备

(1)熟悉审查设计图纸

组织项目人员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规范标准及标准图集进行学习掌握和审查,进行各专业的图纸的核对,做好图纸自审工作。

(2)认真学习锚杆的设计文件,掌握设计做法、构造和要求,按设计图纸要求及相关国家规范图集编制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3)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在工程开工前,组织人员进行规范、工艺标准、操作规程有针对性的再学习,全面掌握所涉及分项工程的验收标准、施工工艺、操作规程、控制要点等。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别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结合工程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

(4)查明基坑周边的各类地下设施,包括上、下水,电缆,污水,雨水管线或管道的分布和性状。

2.生产准备

(1)按施工总平面图要求,布置好砂石、钢筋、外加剂等相关材料的储存场地,对易燃、易变质和容易污染环境的材料确定好保管方法,确定废料堆放场地;

(2)劳动力组织准备:根据工程量和工期组织好劳动力的入场数量,及时搞好入场前的三级教育工作,按项目部管理规定进行入场后的操作人员管理。

(3)各项资源需要量准备:根据图纸编制材料使用量计划,确定供货渠道保证材料供应。

(4)做好钢筋、水泥、砂子等的备料工作,并按要求进行复检。

·水泥:使用强度等级为P0.42.5R的复合硅酸盐水泥。

页脚内容

·砂:灌浆宜用粒径小于2mm的中细砂。

·钢材:HRB400钢筋

·注浆管直径:A30

3.主要机具配备

页脚内容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

本工程抗浮锚杆施工根据后浇带划分为4个区域流水作业,施工顺序为:东南角→西南角→西北角→东北角。施工每个区域时,应先施工集水坑、电梯井等坑槽部位。对于北侧钢管斜撑部位的抗浮锚杆,因其空间狭小,履带式锚杆钻机无法进入,应采用小型钻机或钻架进行锚杆钻孔作业。

1.施工工艺流程

页脚内容

2.施工方法

2.1测量定位

按照现场已复核过的轴线,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层条件,在基层上弹出孔位基准线。根据基准线确定出具体锚杆位置采用插筋法作好标记,通知监理、业主现场人员进行复核验收。

2.2钻孔、清孔

成孔采用专用锚杆钻机成孔。锚杆成孔直径150mm,机械成孔深度不低于8m。

抗浮锚杆的钻进入射为90度,即垂直地面向下钻进,设备安装调试好后,每个钻孔开孔前均要对好中心点位(即钻头的中心必须与锚杆设计中心点位重合),对中误差应小于3cm,但个别临坑边或邻墙边的锚杆孔位可作适当的调整。对中完成后将钻机的动力塔架(立式动力轨道)调直(垂直于地面),垂直偏差应小于1%。

对中调平后,启动锚杆钻机进行钻孔。开始作业时采用低档钻进,确保开孔位置准确,不要因开孔时钻机晃动过大而偏位。当钻具钻进深度超过1米后再选用中速档或高速档钻进。钻进过程中不要一直钻进,应经常退杆送风清孔,将钻孔中残留的石屑和泥土吹洗干净,确保孔中无过量的钻渣或小石块,避免钻进过程中卡钻或终孔后卡钻导致无法退出钻杆或埋钻。一般情况下,成孔深度应比锚杆设计孔深多30cm左右。成孔后应反复冲洗孔内沉积物,从而达到清孔的效果。也可用高压风吹洗钻孔。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填写钻孔钻进中原始记录表,详细记录各孔的进尺情况,地层变化及施工时的其它特殊情况。

2.3锚杆制安

(1)锚杆制作:锚杆制作、存储在现场钢筋加工棚内进行。

(2)按设计要求或根据入岩孔深要求的长度进行下料。

(3)锚杆杆体为3C25,每根锚杆,每间隔0.5m,设置一个C6定位箍(或成品塑料卡环),并捆箍注浆管,注浆管距锚杆下头约50cm。

页脚内容

(4)锚杆的安放

杆体放入钻孔前,应检查杆体的质量,确保杆体组装满足设计要求。安装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压,弯曲。

锚杆钻孔深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50cm。在钻孔钻至设计深度要求,经验收后,进行下锚,锚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孔深0.10m。锚杆安放后,不得随意提拔。

2.4注浆

注浆使用强度等级为PO.42.5R的复合硅酸盐水泥。灌浆宜用粒径小于2mm的中细砂。

注浆用水泥砂浆(M30)配合比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室或设计单位提供。浆体强度检验用的试块每30根锚杆不少于一组,每组6个试块。

锚杆安放完毕后应及时灌注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注浆管应插入距孔底50cm处,待孔口溢出水泥砂浆时终止。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

当孔口溢出浆液后可停止注浆,做好注浆记录工作。由于浆体的收缩,在锚杆浆体收缩后,应对孔中顶部补充同样的水泥砂浆。

页脚内容

第五章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质量验收标准

锚杆质量验收标准

2.锚杆的试验和检验

(1)基本试验选择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土层中进行。荷载加到锚杆破坏为止。

(2)根据设计的要求,锚杆需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检查锚杆的抗拔力。

(3)基础锚杆抗拔试验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4)锚固体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试验。

(5)锚杆最大抗拔极限承载力为439.57kN。

3.质量保证措施

(1)设立专职质检员及施工人员负责制,认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严格遵照国家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执行公司通过的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各分项工程施工

页脚内容

的班组工人进行自检质量,专职质检质量,专职质检员及施工员组织互检。

(2)所有进场的工程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钢材、水泥应经抽样检验取得合格检验报告之后方可使用;钢筋连接接头必须抽样检验达到合格标准才能制作锚杆;浇灌材料的拌制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计量配料,拌制出的灌注材料应经常性的进行塌落度检查,控制用水量,确保拌制质量。

(3)钻孔前应以认真研究地质勘察资料,分析地质情况,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4)灌注材料应按规范要求做检验强度试块,每30根锚杆做一组,每组做6个试块。

(5)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检查,复核平面钻孔轴线及标高,查看钻机钻出土样。检查钻机钻孔轴线的偏斜率,以及锚杆钻孔深度。

(6)钻孔时要进行全面检查,并会同设计、监理、业主等有关单位等共同验收。

(7)锚杆安装完成后,根据现锚杆安装量及时用M30水泥砂浆灌浆。

页脚内容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参加施工的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安全生产教育,使每一个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由安全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签字后才能施工。

(2)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每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由安全生产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安全要求,办理交底手续。

(3)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并做好记录,项目经理部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4)加强机械设备和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对机械设备要常检查、常维修、常保养,建立定期检测和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5)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部颁规范执行,严禁使用破损或绝缘性能不良的电线,严禁电线随地走,所有电闸箱应有门有锁,有防雨盖板,悬挂危险标志。

(6)特殊工种工人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7)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现场施工机具,安装灵敏、有效的漏电保护装置,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漏电开关动作电流不小于30MA,动作时间不超过0.1秒,并应定期检测。

(8)加强火源管理,现场使用明火必须严格审批手续。易燃、易爆物品指定专人管理,焊工作业时必须清理周围的易燃物。消防工具要齐全、足够,安放位置适当,不得随意移动,并注意定期检查。

(9)坚持安全“三宝”,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不得穿拖鞋、易滑鞋进入施工现场。

(10)夜间施工必须保证施工现场和主要通道有足够的照明灯具。

(11)安全资料应有专人负责,并按部颁评分标准,认真加予整理分类,每次检查,均

页脚内容

应有文字记录资料。

(12)机械运转时,操作人员不可随意离开工作岗位,非专职人员,不得动用电器设备。

(13)设备防护装置要安全可靠。

(14)保持现场整洁有序,坚持文明施工。

2.用电安全措施

(1)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做好工地现场安全用电。

(2)如若出现停机或断电现象,应断电,及时通知电工或机修工。

(3)电源开关箱断电后其电箱要挂牌标示。

(4)电机设备必须经常进行检查维修,发现故障必须及时排除,所有电器设备禁止带病运转。

(5)所有机械开关箱、配电箱必须装设相匹配的漏电保护器,必须符合施工安全用电标准。

(6)电气设备、配电线路的安装、维修、送(停)电等应由专职有证的电工进行操作。

(7)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线相接或接地。

(8)严格执行一箱、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制,使用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使用金属线代保险丝。

(9)施工现场照明线、电具应不低于3m,电缆不能拖地或泡在水中,一切开关、熔断器、插座应装在配电箱内,配电箱在室外时要做好防雨措施及加锁。

(10)夜间施工需有充足照明,满足施工照明要求。

(11)现场自备电源与电网应用联锁保护,避免因电网停电造成工程损失,出现事故。

页脚内容

3.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进场工人进场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作业前要进行专业的技术交底,熟悉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2)钻机设备进场出示产品合格证,要成立三人作业以上小组,搬运机械时,动作要一致。

(3)施工单位除每日要进行文明施工检查外要坚持日常的督促检查工作,不具备文明施工条件的不准开工、交工,坚决消除施工现场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整洁有序、文明的施工环境。

(4)设立专人抽水,保持现场排水畅通,施工现场不能有积水。

(5)现场做到工完场清,料具堆放整齐,进场材料统一分类堆放,并设立醒目标识牌。

(6)控制噪音污染,夜间禁止锚杆钻孔施工。

(7)防尘措施:当钻孔施工灰尘较大时,采用边钻孔边向孔内注水的方式控制灰尘。

(8)砂浆拌制场:

·砂浆拌制机械部位场地硬化,以保证砂浆搅拌机安装的稳定牢固性。

·搅拌砂浆时,搅拌机皮带及齿轮必须装防护罩,机械拌页松动,转页转动时,严禁用手、棒拨动、拌和筒心处灰浆或材料。

·搅拌场地必须保持现场整洁,做到工完场清。

(9)做好基坑支护监测保持对出现异常现象及时报相关单位及时处理。严禁从基坑边往下抛掷物料。

(11)施工现场设置醒目标语。

页脚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