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

一、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2.右图是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是战国中期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启为楚怀王之子)用以运输商品的免税通行证,由青铜铸造,形似竹节,上面刻着错金铭文。下面有关鄂君启金节的论述正确的是

A.说明在战国时期安徽省已开始实行郡县制

B.鄂君启金节上的文字可能是隶书,书法精妙

C.青铜错金工艺高超说明安徽省是当时的青铜铸造中心

D.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免税通行证体现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3.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秋七月,初税田” B.“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C.“除井田,民得买卖”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

C.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6.《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7. 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8.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B.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C.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9.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 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 “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 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即日受值”

10.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D. 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11.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12. 1919年5月执教于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B.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D.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13.“1937年7月8日早晨5点54分,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东京,10点20分得到详细报告。下午,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与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武藤章决定派遣三个师团前往增援。次日,陆相杉山元即批准了增援计划”。上述材料反映了

A.日军对扩大对华战争的积极态度

B.中日之间的战争已全面爆发

C.中国守军有效遏制了日军的侵略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4.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5. 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初、家境较殷实的英国人可能( )

①坐飞机去德国欣赏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②乘轮船去法国观看印象派画展

③去电影院观看卓别林主演的无声电影④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C.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D.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17.2012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发布的名为“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的预测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称霸”,“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无论是美国、中国或任何其他大国将是霸权国家。”材料表明

A霸权主义遭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 B经济政治多级化趋势深入发展

C各国努力建设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D各国力量均衡

18. 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19.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20.“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材料题

21.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

原因。

22. 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力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在欧洲,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从材料看,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那时中国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

2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广东省2014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4)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CDD 6-10 ABCDD 11-15 CDADB 16-20 CBBDB

二、材料题

21(1)科举制度;“究天理”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原因:甲午战失败后,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倡导科学、民主,促进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3)代议制度的建立;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许多国家。

22(1)发展:经营的商品由以奢侈品为主发展为涵盖日常生活所需;虽然人数不多,但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加强;作为商业活动中心的城市产生并逐渐发展。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23(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