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思考题

分子生物学思考题
分子生物学思考题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前四章+第七、八章)

第一章

一、D NA重组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pl2)

答:DNA重组技术: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于特定的受体细胞中和载体一起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的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除DNA重组技术外还包括其他对生物细胞基因组结构进行改造的体系。

关键:工具酶的发现和应用

前景:1、合成正常细胞中含量很低的多肽

2、定向改造基因组结构

3、进行基础研究

二、请简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容。(第二版前言、P12标题)

答: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的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主要关心的是核酸在细胞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核酸的复制和保存、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研究容:D7A重组技术,基因的调控和表达,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结构一一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功能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

第二章

一、核小体(P27)

答:核小体:由删、恤、也、乩各两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和约200bp的DNA组成。八聚体在,DNA盘绕在外。其是DNA 压缩的第一步。若用核酸酶降解核小体,只能得到约146bp的核心颗粒。(另:已在核小体的外面)核心颗粒:除去接头DNA的核小体单体,长度约146bp 核小体单体:八聚体+200bpDNA组成,包括接头DNA

二、D NA的半保留复制(p38)

答:DNA在复制过程中,戚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族解.旋解链,每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新生成的DNA 分子与原D7A分子的戚基顺序完全一样,这样每个子代分子的DNA —条单链来自模板链,另一条单链来自新合成的链,这种复制方式成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三、转座子(p57)

答:转座子是存在于DM上的可以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其可以分为两大类: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另外还有TnA家族。

四、D NA的一、二、三级结构特征。(P32?p37)

答:1、各级结构的定义:

DNA的一级结构:指四种核昔酸的连接和排列顺序

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多核昔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症结构

DNA的三级结构:在DMA双螺旋基础上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2、各级结构的特点:

DNA-级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昔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在外侧形成骨架;戚基排列在侧。

(3)、碱基之间按照互补配对的原则以氢键连接(A=T、C=G)O

DNA 二级结构:(1)、右手螺旅(A-DNA、B-DNA)

①、双螺旋之间有凹槽,小沟1.2 (nm)大沟2. 2 (nm)

②、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螺旋的轴心穿过氢键的中点

③、碱基平面距离0. 34nm,双螺旋直径2. Onm,每十个核昔酸为一个结构重复周期。

(2)、左手螺旋(Z-DNA)是右手螺旋结构模型的一个补充和发展

DNA三级结构:(1)、超螺旋是其三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分为正超螺旋与负超螺旋。在不同的拓扑异构酶的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变。

(2)、D7A分子的变化满足公式:L=T+W (连接数=旋转数+超螺族数)

(3)、双螺旋DNA的松开导致负超螺旋、拧紧导致正超螺旋。

五、D NA复制通常采取哪些方式?(p40)

答:(1)线性DNA双链复制:①,复制叉方向:单一起点单向、双向,或多起点双向

②,特殊机制:I,线性的复制子形成环状或多聚分子

II,末端形成发卡结构

III,特殊蛋白介入,在真正末端启动复制

(2)环状DNA双链复制:0型、滚环型、D—环型

六、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p51)

<:真核细胞生活周期:G1期:复制预备期、S期:复制期、G2期:有丝分裂预备期、期:有丝分裂期。

调控方式:(1)、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决定是否从G1期进入S期

(2)、染色体水平调控:决定不同染色体或者同一染色体的不同部位的复制子按一定顺序在S周期进

复制

(3),复制子水平调控:决定复制子是否进行复制

七、D NA修复包括哪几种? p51?p55

答:1、错配修复:通过复制前母链甲基化来识别错配的子链,根据''保留母链,修复子链”的原则,通过两种方式(3’ 端、5r端)剪切和合成新链修复。

2、切除修复:

(1)、碱基切除修:

<1>、糖昔水解酶:水解受损核昔酸上的N —卩一糖昔键,形成去碱基位点(即AP位点)

<2>、AP核酸切酶:将受损核酸的糖昔一磷酸键切开

<3>、DNA聚合酶I :合成新的片段

<4>、DM连接酶:连接,完成修复

(2)、核昔酸切除修复:通过DNA切割酶和DNA聚合酶实现修复

<1>、DNA切割酶:切割损伤部位的磷酸糖昔键

<2>、DNA聚合酶I (原核)或& (真核):合成新片段

<3>、DNA连接酶:连接,完成修复

3、重组修复:又称复制后修复,复制时跳过损伤部位,之后通过DNA重组修复

4、直接修复:不通过切除来修复,如DNA光解酶使环丁烷胸腺嚅啜二聚体或6-4光化物还原成单体。

5、SOS修复:诱导DNA修复,诱变反应,细胞分裂的抑制,溶原性细菌释放噬菌体等。细胞癌变也与SOS修复有关

第三章

—、Pribnow box (P76)

答:为原核生物指导转录的DNA模板链上一段由5个核昔酸(TATAA)组成的共同序列,其为RNA聚合酶紧密结合点,其又位于起始位点上游10bp处,故又称一10区。

二、编码链(p66)

答:将与mRNA序列碱基顺序相同的那条DM单链称编码链,又称有义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niRNA合成的DNA单链称为模板链,又称反义链。

三、上升突变(P78)

答:细菌中常见两种突变:上升突变、下降突变,上升突变指:增加pribnow box的共同序列的同一性彎逹高启动子的效率,从而提高基因的转录水平的一种突变。例如乳糖操纵子中的pribnow区的TATGTT]变为TATATT|能够提高操纵子的基因转录水平。

四、增强子(p78)

答:是除启动子以外与转录起始有关的序列,一般位于一200bp处,能够增强转录起始。特点:远距离效应、顺式调节、可对外部信号有反应;无方向、有相位;无物种基因特异性、有组织特异性。

五、简述生物体RNA的种类和功能(P67)

答:(l)mRNA:编码特定蛋白质序列

(2)tRNA:识别mRNA中的遗传信息,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氨基酸后加入到多肽链中

(3)rRNA:直接参与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为最:多的RNA)

六、什么是DNA模板与mRNA及蛋白质产物之间的共线性关系?(p67)

答:书上67页图3-1

七、转录一般被分为哪几个步骤?(p67?p69)

答:模板识别:R7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双链相互作用并结合的过程

转录起始:R7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双链结合后,形成转录泡,RNA链上第一个核昔酸键的产生。

通过启动子:第一个核昔酸键产生到形成九个核昔酸短链的过程。

转录延伸:R7A聚合酶释放。因子后,核心酶沿D7A模板链移动并使新生RNA不断延伸的过程

转录终止:R7A延伸到终止位点时,RNA聚合酶不再形成新的磷酸二脂键,转录泡瓦解,RNA-DNA杂化双准分离, DNA 恢复双链,RNA和RM聚合酶从模板释放。

八、转录终止子与翻译终止密码的结构特点?(转录终止子结构p90)答:转录终止子结构:

(1)不依赖P因子的终止:

①在终止位点上游一段富含GC二重对称区,通过转录形成RNA容易出现发卡结构,该结构阻止RNA聚合酶的前

进,破坏RNA-DNA杂化双链的结构

②在终止位点上游存在4?8个A组成的序列,转录产物形成不稳定的rU?dA区域,上述两者共同作用,使 RNA

聚合酶从三元复合物中脱离出来

(2)依赖P因子的终止:P因子为六个相同亚基的聚合物,其能够催化NTP的水解促使新生成的RNA从三元复合

物中脱离出来,从而终止转录

翻译终止密码结构:待定

九、什么長RNA编辑?其生物学意义?(p99、plOl)

答:定义:RNA编辑是某些RNA,特别是mRNA前体的一种加工方式,通过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昔酸残基,导致mRNA 编码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通过编辑的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DNA的变化。RNA编辑的机制有两种:

位点特异性脱氨基作用和RNA指导的尿喀啜插入或删除。生物学意义:(1)、校正作用:弥补因突变而缺失的遗传信息。

(2)、调控翻译:通过构建或除去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来调控翻译。

(3)、扩充遗传信息:能使基因产物获得新的结构功能。

第四章

一、SD 序列(P130)

答:原核生物的mRNA上,于翻译起始密码AUG上游约lObp处,有一段5' —AGGAGGU—3'的富瞟吟区,称为SD序列。该序列与核糖体30s亚基的16srRNA中的3’端一段富喘啜区互补;通过SD序列,核糖体与mRNA相互作用并结合。

二、信号肽(P145)

答:定义:在编码分泌蛋白的基因中,大多5'端有一段基因用于编码疏水性肽段,这一肽段在成熟的分泌蛋白中并不存在,其功能在于引导随后产生的蛋白质多肽链穿过质网膜进入腔。其在蛋白质的质网一高尔基体一质膜分泌

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称之为信号肽。(来源百度)

特征:(1)带有10?15个疏水性氨基酸

(2)靠近N端常有一个或数个带|正电|的氨基酸

(3)(1端于蛋白酶切割位点附近常有数个极性氨基酸,且离切割位点最近的极性氨基酸常有很短的侧链三、简述tRNA的结构。(P116?pll7)

答:二级结构:''三叶草”结构,含76个碱基,相对分子量为2.5X101

(1)共同点:①、含稀有碱基

②、3’末端均为CCA-OH

(2)五个臂:①、受体臂:含CCA-OH

②、D臂:因含二氢尿喘喘得名,并含三个可变核甘酸位点

③、反密码子臂:其套索结构中含有三个反密码子

④、TWC ■臂:根据三个核昔酸命名,其中2为拟尿啼啜

⑤、多余臂:为tRNA变化最大的部位。三级结构:L形折叠。特点:①、氢键维系

②、两个新增双螺旋结构:TWC臂、受体臂和D臂

③、L的两头:分别为受体臂和反密码子臂

④、L的转角处:TWC臂和D臂的套索结构

⑤、结构意义:满足戳译时核糖体与mRM的结构相适应。

四、简述核糖体的组成及其功能。(P123?pl26)

结构:(1)、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每个亚基都由核犍体蛋白以及rRNA组成

(2)、根据沉降系数不同70S型(原核生物,由50S+30S组成)

80S型(真核生物,由60S+40S组成)

(3)、核糖体蛋白:组成活性中心,去除任一蛋白,总体也会失去功能

(4), rRNA: 5S rRNA:结合 50S 大亚基、TOC 臂。

16S rRNA:结合 mRMA、50S 大亚基、A (P)位置的 tRNA

23S rRNA:结合 tRNA11”

5. 8S rRNA: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相当于5S rRNA

18S rRNA:存在于群母中,相当于大肠杆菌16S rRNA

28S rRNA:功能未知

(5),三个tRNA结合位点:A:结合氨酰一tRNA

P:结合肽酰一tRNA

E:移出tRNA

tRMA的移动顺序:A-P-E

功能:(1)、所有生物体的核糖体结构相近、功能相同一一参与蛋白质多肽的合成

(2)、大亚基的功能:肽键的形成、结合氨酰一tRNA,结合肽酰一tRNA

(3)、小亚基的功能:识别mRNA,识别起始部位、识别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4)、核糖体可以根据需要解离为亚基或者合成为颗粒。

五、简述肽链合成过程的生物学机制。(P132?pl36)

答:(1)、后续AA—tRNA与核糖体结合

①、起始复合物生成后,AA-tRNA与延伸因子EF-Tu和GTP形成复合物

②、M-tRNA?EF-Tu?GTP复合物进入核糖体A位。同时,GTP水解

③、通过另一延伸因子EF-Ts产生GTP,形成EF-Tu?GTP复合物循坏再利用

(2),肽链合成

①、M-tRNA的AA从A位进入P位,与fMET-tRNA*1上的AA形成肽键

②、形成肽键后的起始tRNA离开P位

③、A点准备接受新的tRNA

(3)、移位:即核糖体沿mRNA的3’端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

①、位于A位的二肽酰一tRNA2从A位移动到P位

②、去氨基一tRNA进入E位

③、mRMA上第三位密码子对应A位

另:1、氨基酸活化

2、肽链合成的起始指核糖体与mRNA及起始氨醍-tRNA结合成起始复合物。

分为三步:

(1)核糖体的小亚基与mRNA结合

小亚基能识别mRM上的起始密码子AUG,并附着在这个部位,形成“小亚基-mRNA”复合物。

(2)起始氨酰-tRNA结合上去

起始氨酰-tRNA与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形成了“小亚基- mRNA - fMet-tRNA”复合物。

(3)大亚基结合上去

大亚基与上述复合物结合,形成了起始复合物,即"核糖体- mRNA - (f)Met-tRNA'‘复合物。

在整个起始过程中,还需有3种蛋白质因子参与,称起始因子(IF),即IF1、IF2、IF3。

另外,起始过程还消耗高能化合物,即1分子GTP。

3、肽链的延伸

(1)进位

与起始复合物中A位处的密码子相对应的aa-tRNA进入。

此时需消耗1分子GTP-GDP。

(2)转肽

P位的fMet-tRNA上的甲酰甲硫氨酰基转移至A位的aa-tRNA的aa的氨基上,形成肽键。

催化此反应的酶叫肽基转移酶,它是核縛体大亚基中的一种酶。

此转肽反应不另外消耗高能化合物,因为活化的氨基酸已具有潜在的能量。

(3)移位

核糖体沿着mRNA 37端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这样,原来P位空载的tRMA离开了核糖体,原来A位的肽酰-tRNA 位于了 P位,而A位空了出来。

这一步需消耗1分子GTP-GDP。

通过以上三步,延长了一个氨基酸。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蛋白质因子的参与,称为延长因子(EF)。

每延伸一个氨基酸,需要消耗2分子GTP-GDP。(进位和移位)

接下来,空着的A位又有新的aa-tRNA进入,通过转肽一移位,又可延长一个眈。

重复上述步骤,随着核糖体从5’ 一3’移动,可使aa按照mRNA上密码子的要求一个个地对号加入,肽链从N端向C 端延伸。

4、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当核糖体由5’ 一3’移动至终止密码子(UAA、UAG、UGA)时,由于没有与之相应的tRNA,终止因子RF进入A位。终止因子使肽基转移酶的活性转变为水解酶活性(使肽基不再转移到氨酰tRNA上,而是转移给水分子),从而将肽酰 tRNA水解。这样肽链被释放。

空载的tRNA也离开核糖体。核糖体的大小亚基解离并离开mRNA。

5、新合成多肽链的折叠和加工

六、蛋白质加工的种类和意义。(P136?pl40)

答:(1), N端fMET和MET的切除:无论真核、原核细胞,蛋白翻译之后均要切除7端的甲硫氨酸或甲酰甲硫氨酸(2)、二硫键形成:二硫键的正确形成对于形成蛋白质天然空间构象具有重要意义

(3),特殊AA的修饰:①、磷酸化: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西洛|)

②、糖基化:I、真核细胞蛋白的特征

II、于质网受■基化酶的作用

III、所有卜泌蛋白和膜蛋白|均为糖基化蛋白

③、甲基化、乙基化、羟基化、裁基化

(4)、切除新生肽链中的非功能片段:肽类激素或酶的前体大多都要经过此类加工才能成为活性分子

七、简述蛋白质转运的种类和机制。P142?pl53

答:1、蛋白质转运分为:樹译转运同步机制,翻译后转运机制

2,几种主要蛋白质的转运机制:(1)、分泌蛋白:樹译转运同步机制

(2)、细胞器蛋白:翻译后转运机制

(3)、膜蛋白:两者都有

3,翻译转运同步机制:(1)、核糖体组装、翻译开始

(2)、位于N端的猪号岡首先被翻译出来

(3)、与含忘信号肽的新生肽链以及核糖体及GTP:结合,翻译被中止

(4)、膜上受体■与■结合,形成孔道

(5)、GTP水解,SRP释放、戳译继续进行,边翻译边跨膜

(6)、翻译结束,信号肽被切除、核糖体解离并恢复到戳译前起始状态

4、翻译后转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粒体转运:

①、待转运多肽由咸熟蛋白质和前导脚组成

②、转运需要[能屢

③、先有线粒体外膜上的Tom受体识别Hsp70或MSF等分子伴侣结合的待转运多肽,再通过Tom和Tim组

成的通道进入线粒体腔

④、前导肽特点:I、賛性氨基酸和務基氨基酸含量多

II、有形成两条a螺旋的能力

(2)、叶绿体转运:

①叶绿体定位信号肽为两部分:I、决定该蛋白能否进入叶绿体基质

II、决定该蛋白能否进入叶绿休类曩体

②特征:I、活性蛋白水解酶位于叶绿体基质中

I[、叶绿体膜与叶绿体蛋白前体特异性结合

III、叶绿体蛋白前体可降解序列因植物和蛋白种类不同而不同

(3)、核定位蛋白转运:

①真核生物:I、NLS (核定位序列)与核转运因子a B结合,停留于核孔

II、依靠GTP水解能量(Ran酶),进入细胞核

III、a B亚基解离

②原核生物:I、新生成蛋白质与分子伴侣SecB结合,形成结合物

II、结合物与膜上的SecA-SecYEG复合物结合

III、通过SecA水解ATP将蛋白质分段送出胞外

第七、八章

一、定义:基因家族。(P282)

答:真核细胞中相关基因按功能成套组合,称为基因家族,同一家族的成员有时紧密排列,组成一个基因簇,但大多分布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部位,甚至不同的染色体,有各自不同的表达调控模式。

二、简述操纵子学说。(P237)

答:(1)、1961年,由法国科学提出,最初发现的是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其由三个结构基因Z、Y、A,以及启动子、控制子和阻遏子等组成,负责调控大肠杆菌的乳糖代。

(2),乳糖操纵子结构基因的表达受阻遏蛋白和诱导物的调控,当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基因之上时,结构基因不产表达,而乳糖(充当诱导物)会与阻遏蛋白结合,使之从操纵基因上脱落下来。这时,操纵基因开启,结构基因表达,细菌就能分解并利用乳糖了。

三、简述乳糧操纵子的调控模型。(P240)

答:(1)、Z、Y、A|的陰因产物由同一条多顺反子mRNA编码;Z编码半乳糖昔酶、Y编码B—半乳糖昔透过酶、A 编码B —半乳糖昔乙酰基转移酶

(2)、启动区(P)位于阻遏基因(I基因)和操纵区(0区)之间,不能主动进行糖甘酶和糖昔透过酶基因的高效表达

(3),操纵区为一段短DNA链(长约26bp),是阻遏物的结合位点

(4)、阻遏物与操纵区结合后,阻遏lac mRNA的转录

(5)、诱导物与阻遏物结合后,改变阻遏物的空间构象,使其不能结合到操纵区,从而激活lac mRNA的表达

四、筒述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P299)

答:(1)、顺式作用原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如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2)、反式作用因子:

①、定义: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或结合在顺式作用原件的核心序列,调控耙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②、常见的反式作用因子:I、HTH结构(螺旋一转折一螺旋结构)

II、锌指结构

III、b ZIP结构(碱性一亮氨酸拉件)

IV、 bHLH结构(碱性一螺症一环一螺旋结构)

V、同源域蛋白

③、反式作用因子的唯一结构基础:转录活化域

④、转录活化域主要结构:I、带负电的螺.旋结构

II、富含谷氨酰胺的结构

III、富含脯氨酸的结构

五、D NA甲基化的方式及其作用。(P292)

答:1、方式:通过两种甲基化酶

(1)日常型甲基化酶:通过甲基化的母钱,将DNA分子中处于半甲基化状态的甲基胞嚅啜相对应的胞喘啜甲基

(2)、从头合成甲基化酶:无需母链,将未甲基化的CpG进行甲基化。

2、常见的DNA甲基化:5-mC年一甲基测啼噪),N'-niA (N|—甲基腺瞟吟),7-mG (凰一甲基鸟憚吟)。

3、作用:通过甲基化关闭某些以因的活性、改变染色体结构、DMA构象、DNA稳定性,以及和蛋白相互作用来达

到调控基因表达。

六、简述真核基因转录的过程和调控方式。(P296起)

答:1、转录过程:一般转录过程:模板识别、转录起始、转录延伸、转录终止(参见第三章第七问)

真核生物参转录机黠的组成:

(1)、启动子

①、核心启动子

I、结构:包括转录起始位点以及其上游一35?一25bp处的TATA盒

II、作用:确定转录起始位点,产生基础水平转录

②、上游启动原件I、结构:包括位于一70bp的CAAT盒以及GC盒等

II、作用:提高转录效率

(2)、转录模板:从转录起始点到RNA聚合酶II转录终止处的全部DNA序列。

(3)、R7A聚合酶II

(4)、RNA聚合酶II基础转录所需的蛋白质因子(TFI【):

①、TFIID、B、F形成初级复合物

②、TFIIH、E加入后形成完整转录复合物

③、加入TFIIA可提高转录效率

④、转录时TFIID, A滞留在转录起始位点上。

2、调控方式:大多数通过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调控

(1)、顺式作用原件:启动子:(见上)

增强子:(定义、功能特点见第三章)

沉默子:为参与基因表达负调控的一种元件,其D7A序列被调控蛋白结合后阻断了转录起始

复合物的形成或活化,使基因表达活性关闭。

(2)、反式作用因子:(见上)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后半部分

一、基因工程

答: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载体分子中,使之进入原先不含此类分子的寄主细胞中,并使之进行持续稳定的繁殖和表达的技术。其与其他技术最显著的区别是,基因工程技术跨越了天然生物屛障,能将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置于与之亳无亲缘关系的寄主细胞中。

二、限制性核酸切酶

答:1、定义:能识别DNA中特定的戚基序列,并从该位点切开DNA分子的酶称?。其能够识别并切断外来D7A分子的某些部位,使外来DNA分子失去活性,并限制外来噬菌体的繁殖。

2、分类:

(1)限制性核酸切酶I:能识别专一的核昔酸顺序,并在识别位点附近的核昔酸切割DNA分子,但切割的核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