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特殊烟叶的烘烤方法

合集下载

各部位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各部位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各部位烟叶烘烤技术要点烟叶的烘烤是烟叶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改变烟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性。

各部位烟叶的烘烤技术要点如下:1.根部烟叶的烘烤:根部烟叶较为薄嫩,容易失水和发霉。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38-42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10-12小时,使其叶面温度逐渐上升。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0%,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根部烟叶应呈现淡黄色,有清香气息。

2.茎叶烟叶的烘烤:茎叶烟叶的主要部位为中脉和叶柄,其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霉变。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38-42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18-20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茎叶烟叶表面应呈现深黄色,有独特的茎叶香气。

3.中叶烟叶的烘烤:中叶烟叶的主要部位为叶片,其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霉变。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40-45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24-26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中叶烟叶应呈现金黄色,有浓郁的果香气息。

4.顶叶烟叶的烘烤:顶叶烟叶的主要部位为叶片,其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霉变。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45-50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30-32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顶叶烟叶应呈现金黄色,有浓郁的花香气息。

5.烟梗烘烤:烟梗是烘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部位,因为烟梗内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糖分,容易导致霉变。

烘烤时应将烟梗均匀摊放在烘烤炉中,控制温度在50-55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36-38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0-65%。

烘烤后的烟梗应呈现棕色,无霉变现象。

总的来说,各部位烟叶的烘烤要点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和烘烤时间,使烟叶能够均匀受热,达到理想的烘烤效果。

同时,烘烤后的烟叶应具备相应的颜色和香气特性,符合市场需求。

各部位烟叶的烘烤技术要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烟叶品种和加工工艺进行调整,以保证烟叶的品质和口感。

烟叶不同成熟度烘烤工艺推荐

烟叶不同成熟度烘烤工艺推荐

烟叶不同成熟度烘烤工艺推荐
用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K326品种,上、中、下3个部位的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

初烤烟叶评吸鉴定结果表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下部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和中部适熟烟叶、过熟烟叶使用价值的改善与提高;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使用价值的改善与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烟叶的使用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玉溪653100 崔国民等发表于《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第15期)。

烟叶的烘烤

烟叶的烘烤

四、烤后处理
烘烤结束后,烟叶含水量仅有3%~5%,容易破碎。 因而,在干筋阶段完结停火之后,将烤房门敞开,使烟 叶经过吸湿回潮处理,增加烟叶含水量,使烟叶变软, 才能进行卸竿、解烟、堆放、分级操作和出售。
一、选择题 1.烟叶的整个烘烤时间,一般下部叶需要70~80h, 中部叶(
B )左右,上部叶需要 110h左右。
A. 70~80hD. 110h
2.烘烤结束后,烟叶含水量仅有( C ),容易破碎。 A. 1%~2% B. 2%~3% C. 3%~5% D. 5%~7%
二、填空题
1.烟叶的烘烤基本上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 变黄过程 , 以叶内有机物质变化为主的阶段;一个是 干燥过程 ,以烟 叶失水为主的阶段。 2.烟叶烘烤过程可分为 变黄 个阶段。 、 定色 、
烘烤原则是“四看四定”,即看鲜烟叶质量,定烘烤
技术;看烟叶变化定温湿度;看温度高低定烧火;看干湿 球温度差定排气窗及进风洞开关大小。
烟叶的烘烤方法受品种、栽培技术、土壤、气候等条
件的影响较大,各地均有差异。 整个烘烤时间,一般下部叶需要70~80h,中部叶80h 左右,上部叶需要110h左右。
三、烘烤标准 烘烤后的烟叶,从外观上看应当是颜色均匀,正黄 和金黄,光泽鲜明,香气浓而醇和,吃味纯净,手摸 有油润感。
干筋

三、名词解释
1.烘烤: 是指把采收的烟叶装在烤房里,用人工加热的方法 调制烟叶。 2.变黄阶段: 是指从烟叶烘烤开始到叶色基本变黄这段时间。 3.定色阶段: 是指从烟叶叶色基本变黄到将变黄的烟叶颜色固 定下来的阶段。 4.干筋阶段: 是指从烟叶定色后至烟筋基本烤干的阶段。
四、问答题
1. 简述烟叶烘烤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目的。
烟叶烘烤各阶段的温湿度及时间烘烤阶段温度相对湿度时间h变黄阶段324598702472定色阶段455570302040干筋阶段557530以下1636烘烤要做到小火能保住中火能稳定大火能赶上

烤烟三段式烘烤流程的技术关键及操作要点

烤烟三段式烘烤流程的技术关键及操作要点

烤烟三段式烘烤流程的技术关键及操作要点1. 引言烤烟是一种特殊的农作物,其烘烤过程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本文将介绍烤烟的三段式烘烤流程,并探讨其中的技术关键和操作要点。

2. 三段式烘烤流程概述烤烟的烘烤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枯燥期、颜色发酵期和根流动期。

每个阶段的烤烟烘烤时间、温度和湿度都有所不同,技术关键和操作要点也各有侧重。

2.1 枯燥期枯燥期是烤烟烘烤的第一阶段,其目的是将烟叶中的水分蒸发掉。

在枯燥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关键。

烟房内的温度应控制在45°C至55°C之间,湿度控制在40%至60%之间。

此外,通风要良好,确保烟叶蒸发的水分能够及时排出。

操作要点包括定时检查温湿度设备的正常运行、调整通风口的开度以及定期翻动烟叶。

2.2 颜色发酵期颜色发酵期是烤烟烘烤的第二阶段,通过发酵过程使烟叶的颜色发生变化。

在颜色发酵期,温度的控制是关键。

烟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5°C至35°C之间。

此外,还需要留意湿度的变化,确保湿度在50%至70%之间。

操作要点包括定时检查温湿度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持室内通风畅通、控制烟叶的湿度以及定期翻动烟叶。

2.3 根流动期根流动期是烤烟烘烤的最后阶段,主要是使烟叶内部的水分均匀分布。

在根流动期,湿度和通风的控制是关键。

烟房内的湿度应控制在60%至80%之间,通风要保持一定的流速。

操作要点包括定时检查湿度设备的正常运行、调整通风速度和通风口的开度以及定期翻动烟叶。

3. 技术关键烤烟烘烤过程中的技术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温度控制不同阶段的烤烟烘烤需要适宜的温度。

温度过高会导致烟叶烤焦,温度过低则影响烟叶的干燥速度和质量。

因此,合理控制温度对烤烟烘烤非常重要。

3.2 湿度控制湿度对烤烟的烘烤同样非常关键。

湿度过高会导致烟叶发霉,湿度过低则会使烟叶发生裂纹。

合理调节湿度可以保证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3.3 通风控制良好的通风可以使烤烟烘烤效果更好。

烟叶三段式烘烤技术要点

烟叶三段式烘烤技术要点

烟叶三段式烘烤技术要点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烟叶"三段式"烘烤技术要点一、变黄阶段1.技术关键变黄阶段是增进和改善烟叶质量的重要阶段。

技术关键是稳住温度,调整湿度,控制烧火,延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

促进烟叶叶内物质充分转化,形成丰富的香气基础物质,促进烟叶适量失水变黄,确保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协调,打好烟叶外观质量的基础。

2.操作要点烟叶装炕后,要关闭天窗地洞,在气温较高的季节(28℃以上),维持10小时-12小时不点火,靠烤房内自然温度与烟叶呼吸放热使烟叶变黄,防止点火后升温过快过高出现底青,为此不可装热炕。

当装烟后烤房内温度在32℃以下时应及时点火,点火后一般以℃/小时-℃/小时的升温速度升至36℃-38℃,维持干湿球温度差在1℃-℃,延长时间,直至底棚甚至二棚烟叶基本全黄。

即除了叶基部微含青、叶脉为青白色外其余全为黄色。

下部烟变黄程度达7成至8成黄;中部烟叶变黄程度8成至9成黄,上部烟变黄程度9成至10成黄,且叶片充分凋萎,主脉变软,方可转火进入定色阶段。

此期约需时间36小时-72小时。

3.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注意升温要稳,并提前1℃-2℃封火稳温。

重视稳温保湿变黄,提高变黄程度,既要防止烟叶脱水过快过度难以完全变黄,而出现底棚烤青,又要防止脱水过慢导致变黄过慢、养分消耗过度。

当湿度偏大需排湿时,应充分发挥天窗的蒸散排湿作用,尽量迟开地洞,防止出现温度不稳和底青。

当湿度偏小时,应注意烤房严密保温,必要时可在地上泼水增湿。

烟叶变化达不到规定要求时,不可急于升温。

当烟叶变黄脱水不一致,应及时调竿、拔竿,提高烟叶变黄均衡性。

二、定色阶段1.技术关键定色阶段是决定烟叶质量的关键阶段。

技术关键是加大烧火,加强排湿,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

在保持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的前提下,主要靠干球温度的升高降低炕内湿度。

要稳定加大烧火,加强烟叶脱水和排除。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1. 引言1.1 烟叶烘烤加工的重要性烟叶烘烤加工是烟叶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可以去除水分、增加燃烧性能、改善颜色和增加香味。

烟叶烘烤加工不仅可以提高烟叶的商业价值,还可以保证烟叶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烘烤加工,可以有效控制烟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烟叶烘烤加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烟叶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工方法,提高烟叶加工质量,促进烟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字数:203】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烟叶烘烤加工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究烟叶烘烤加工的原理及技术,进一步提高烘烤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烟叶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烘烤加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优化烟叶烘烤加工的流程,提高烟叶的质量,增加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研究烟叶烘烤加工技术还可以为烟草企业提供科学的生产指导,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烟叶烘烤加工还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烟叶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烟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烟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烟叶烘烤加工的技术和原理,可以为保障烟叶质量,提高烟叶加工品质,促进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 正文2.1 烘烤加工原理烘烤加工原理是指将新鲜采摘的烟叶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达到理想的质量和口感。

烟叶烘烤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热力传递和物质传递实现。

烘烤加工原理中的热力传递主要是指通过加热设备将热能传递给烟叶,使其温度升高。

在烘烤过程中,热能会使烟叶内部水分蒸发,同时也会改变烟叶中的物质结构,提高其口感和气味。

烘烤加工原理中的物质传递主要是指烟叶中的化学成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转化和迁移。

通过热力作用,烟叶中的挥发性成分会逐渐挥发出来,使其口味更加浓郁,同时烘烤还可以去除烟叶中的雑质和过多的水分,提高烟叶的质量和保存性。

烟叶的三阶梯烘烤工艺

烟叶的三阶梯烘烤工艺

烟叶的三阶梯烘烤工艺三阶梯烘烤工艺是国外先进的烤烟生产技术。

该项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消化吸收、改进提高,现已成为我市烟叶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项技术。

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烟叶装炕之后10~12小时不生火,或者用小火将烤房内温度提高到35℃~36℃、底棚温度提高到37℃~38℃,使底棚烟叶基本全黄、二棚烟叶达到7~8成黄。

底棚烟叶基本全黄的标准是:叶基部微带青色,烟筋呈青白色;二棚烟叶7~8成黄的标准是:除了叶基部、烟筋呈青色外,叶脉两边微带青色。

同时,达到这些变黄要求的烟叶数量以80%左右为标准。

2.烟叶变黄达到要求后缓慢加火,逐步升温定色。

以每2~3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房内温度提高到54℃~55℃。

在这个过程的前半段(温度达到47℃~49℃以前)升温速度宜慢,后半段(温度达到49℃以后)升温速度宜加快。

在温度达到40℃以前,必须使烟叶全部变黄。

根据鲜烟叶质量的不同,始终保持湿球温度在37℃~40℃,直至全炕烟叶大卷筒,在温度达到54℃~55℃时应保持12小时以上。

此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房内温度提高到68℃,湿球温度提高到43℃,在此温度下将烟筋全部烤干。

3.烘烤过程中,天窗地洞开启的时间与开启的大小以及烧火的大小必须根据干、湿球温度及烟叶的变化进行控制。

当温度计挂在底棚时,就以底棚烟叶变化为标准;当温度计挂在二棚时,则应以二棚烟叶变化为准。

在实践中不能把三阶梯烘烤工艺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模式,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

通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起点温度和烟叶变黄程度的高低。

正常的烟叶起点温度控制在37℃~38℃,但对晚发烟叶、嫩烟叶、返青烟叶以及水分含量高的烟叶,起点温度要提高到39℃~40℃,烘烤程度控制在8成黄以下,甚至5~6成黄,在以后的升温过程中再使其继续变黄。

(2)根据鲜烟叶质量灵活控制变黄后的升温速度。

含水量适中的烟叶耐烘烤,在38℃的温度下烟叶达到8成黄以后逐渐升温定色,每小时升温0.3℃~0.5℃;含水量高、干物质含量少的烟叶,在38℃~40℃温度下不易变黄,应快些升温,温度达到45℃~47℃后再适当延长烘烤时间,使烟叶继续变黄,并使其水分降低到50%以下;叶片厚、干物质含量高的上部叶片,在烘烤至烟叶8~9成黄后,应缓慢升温到47℃~49℃,并适当延长烘烤时间,使烟叶彻底变黄;晚发烟叶、返青烟叶除了降低变黄程度外,也应当逐步缓慢升温,温度达到47℃~49℃后适当延长烘烤时间。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是指将烤烟的烘烤过程分为三段,以十个关键时间点进行控制的一种烘烤工艺。

该工艺在烤烟的烘烤过程中掌握了关键时间点的温度控制和调整,使烟叶的焦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进而提高烤烟的品质。

三段烘烤工艺的第一段称为“掐头”,即烘烤初期。

在烤烟主杆割口密着和颈烤受力较大的情况下,掐头会使烟叶外缘受力增大,有助于形成烟条外缘的强韧性。

通过掐头使割烟热力向内传导,促进烟叶定形,避免烟叶遇水后烟杆冷缩松散。

第二段烘烤工艺称为“捏头”,即烤烟的中段。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控制烟叶含水率,加强中心烤区热力,使烟叶的外沟线形成好的弹性韧性,增加烟条的硬度和纵向强度。

第三段烘烤工艺称为“烤尾”,即烤烟的尾段。

在这个阶段,烟叶的干燥速度加快,但是水分蒸发过快也会导致烟叶变脆,失去韧性。

在烤尾阶段,要适时调整烤烟的温度和湿度,使烟叶表层达到理想的干燥程度,同时保持内层烟叶的一定含水率,使烟杆紧凑。

三段烘烤工艺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的十个点分别是:草间抑制期的终止时间、烤后慢热期的到来时间、烤后快热期的到来时间、烤后亮烟期的到来时间、烟杆主动内烤期的终止时间、烟杆被动内烤期的终止时间、烤杆窒息期的终止时间、烤杆硬化期的终止时间、烤杆快熟期的终止时间和整个烘烤过程的结束时间。

这十个关键时间点的掌握和调整对于保持烟叶的优质特性非常重要。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通过精细化的烘烤过程控制,使烤烟的质量得到提升。

这种工艺可以调整烟叶的含水率和硬度,改善烟叶的燃烧性能和外观形态,使得烟叶更加适合烟丝的加工和制作过程。

这种烘烤工艺的应用能够保证贵州六盘水烟叶的质量稳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特殊烟叶的烘烤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几种特殊烟叶的烘烤方法
1、旱地烟和旱天烟
烟叶水份含量较少,自由水较少,结合水较多,烘烤时水份汽化脱除较困难,失水与
变红较慢,容易因变黄不足或失水过多而烤青,须成熟采收,编杆装炕适当密些,以利于
烟叶保湿变黄。

在变黄阶段应保温变黄,保持干湿差-1℃,定色阶段慢升温,48℃-49℃延长一段时
间,防止回青与挂灰。宜控制较高温度在39℃-41℃,增进烟叶外观色泽。在54℃充分延
长时间,直至全房叶片是黄色后,再转入干筋期,干筋温度控制在68℃,湿球温度保持
在42℃-43℃。

2、雨淋烟
正常成熟应及时采收的烟叶,又受短时降雨,叶面附有明水的烟叶,只要采收及时,
烘烤特征变化不大,应注意:

一,由于叶外附有明水,叶内水分也有所增加,烘烤的排湿应相应加大,装房适当稀
些。

二,点火前打开窗,打开地洞,确保房内气流畅通,点火后,控制水分后变黄温度
38-40℃,排除表层的附水,促使叶片失水发软和失去部分水分后正常变黄,防止硬变
黄。

三,排除叶表的明水,叶片发软后,应关闭地洞,关小天窗,恢复正常烘烤。
3.返青烟
返青烟多系中下部叶已经按近达到正常成熟又受到较长时间降雨,重新返青发嫩,失
去成熟特征的烟叶,叶内水分蛋白质较大幅度增加,保水能力较强,变黄和脱水都困难。
变黄表现为先慢后快,变黄后变黑速度明显加快,应以烤黄为主,最好是等再次落黄成熟
时采收,如因天气原因非采不可,则要稀编杆,稀装房,以八层为宜。

采用高温变黄,低温定色的烘烤技术措施,变黄温度应达40℃左右。干湿差4℃,加
速烟叶失水变黄,防止硬变黄,点火后,升温不能快,也不能过慢,42℃前以3-4小时升
温1℃,46℃前以2-3小时升温1℃,46-47℃充分延长时间,大量排湿,使烟叶大卷筒,
之后干球温度再超过48℃转入常规烘烤,特别注意40℃以前,变黄不能高,干燥不能
低。

4.含水量多的烟
湖北省恩施州烟叶生育前期,降雨频繁,雨量大,烟叶含水量大,特别中、下部表现
尤为突出,易于烤坏,含水多的烟内含物少,应及时早采,要稀编杆稀装房,有利于顺利
排湿和及时定色,变黄稳温阶段仍掌握在38℃,靠降低湿球温度使其逐渐变软,鲜干比
达到或超过10,可提高变黄温度达到40℃左右,适当开启天窗,边变黄排湿,甚至采用
高温快速排湿,加速烟叶失水变软,转火后的升温速度,应视烟叶表现适当加快,既要防
止升温过慢而烤黑,也要防止升温过快而烤青,更要防止升温过急而蒸片、挂灰。

湿球温度,变黄阶段应保持干燥差3℃以上,定色阶段湿球温度控制在38℃以下,加
速烟叶干燥,防止烟叶变黑。

一般5-6成黄转入定色,在定色升温阶段,应以烟叶素质及其具体表现,结合转火时
所达到变黄与失水程度综合考虑确定升温快慢,应提高变黄温度,不在低温下拖延,而促
使烟叶在42℃以上的升温过程中边失水边完成变黄,才能确保烟叶变黄后顺利定色。

5、黑暴烟
黑暴烟多是高肥水,高氮素营养田间高度郁蔽的条件下形成的中下部烟叶,叶内含水
多,干物质少,保水力较强,叶绿素含量较高,田间成熟困难,难以烘烤。烤后叶片薄,
油分少,色度差,品质不佳。

叶色绿中泛黄即可采收,即“七成收、八成丢”,编烟、装烟均宜稀,以八成黄为
宜,确保排湿顺畅,利于烟叶脱水干燥,及时定色。

起火温度宜高,控制在40℃左右,严重的可达42℃,干湿差应保持3-5℃,变黄初
期先变软,后变黄,防止硬变黄,不宜在某个温度段稳火时间过长,当底棚烟叶变黄5-6
成时,把温度升到42-45℃保持湿球温度37℃,要做到烧火后,大通风,大排湿,但升温
不能过急,防止蒸片,46-48℃时稍延长时间,可使烟叶边变黄边干燥,50℃之前使烟叶
达到黄片青筋、半打筒,这类烟叶应掌握八成黄采收,八成装房,烟叶八成黄转火,先拿
水,后拿色,确保烟叶变黄后能及时定色。

老黑暴烟多是在高水肥,强光照,高氮素营养条件下形成的中下部烟叶。叶片肥厚、
叶色深,甚至会形成僵硬厚脆的草质烟,这类烟叶含水不多,脱水困难,干物质较多,叶
片结构紧实,在田间多呈现深绿色,落黄困难,不易烘烤,烤后烟叶片厚色深,油分不
足,质量欠佳。

老黑暴烟应在叶色泛黄,叶尖明显落黄,叶面起黄斑时采收为宜,编烟、装烟密度适
中,九成为宜,烘烤起点温度较高,一般为38-39℃,促使烟叶失水变软和变黄,保持干
湿差3℃左右,使烟叶尽快塌架。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以5-8成为宜,干燥程度应达主脉
1/2以上变软,定色期升温速度要慢,以防回青和挂灰,在43℃以后加快排湿,以利定
色,在45-47℃使叶片全黄,在47-49℃延长时间,使叶片达黄片黄筋半卷筒,整个定色
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8℃左右。

此类烟叶叶片较厚,容易挂灰,升温要稳,不可猛升温或大幅度降温,要相互兼顾,
确保烟叶变黄与干燥协调统一,以利定色,减少烟叶杂色与含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