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工程范文.doc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工程范文.doc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工程范文.doc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工程-

:唐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到现阶段,日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建筑景观设计与实践脱节,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可操作性不强等,本文就针对建筑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1引言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发展到现今阶段,建筑设计人员需要面对和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将建筑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建筑不仅是城市物质环境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者。优质的建筑是物质与文化的结合体,反映着整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景观和环境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为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强调景观环境与建筑空间的协调统一的和谐关系,创造出优美、宜人的环境空间来提升建筑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异军突起,大城市、中小城市建筑大量涌出,但是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一种通病就是景观相对单调、规划设计单一、缺乏特色,千篇一律,出现不少雷同的景观。这对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环境带来了不利因素,因此本文对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2.1并提出来相应的对策。??

2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建筑景观设计与实践脱节??建筑规划设计与现实实践脱节,使

之存在于设计阶段,无法付诸实践,可操作性较差,无法在实际施工操作时充分发挥设计的指导作用。建筑设计在规划之初,反映在图纸上的是美好的,但是完美的建筑景观设计不能转化为现实,在施工中变成建筑实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

1)建筑景观设计不够全面,例如,特色景观设计、建设要素配置规划设计等专项规划设计不够全面、完整,进而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指导实践。

?2)建筑规划设计不合理、科学,部分规划对自然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考虑不足,无法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布局,规划设计没有立足于本区的自然优势、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因此规划设计不够合理、科学,造成城市建筑缺乏差异性,重复建

3)建筑设计规划细节不够充分具体,总体表设现象普遍。??

现为大而粗广而泛,部分规划设计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认识不足。同时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按照规划设计进行建

4)设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建筑规划设计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城市建筑景观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不注意时序开发,导致“建设性破坏”。

2.2建筑景观设计流于盲从

建筑景观设计中缺乏对人的需求的思考,盲目追寻他人设计风格,使建筑景观设计流于盲从,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有些是因为设计师自身原因,综合知识不够全面包括建筑、环境、园林、景观等学科,造成设计漏洞较多。像建筑与景观植物的配置,不仅考虑到植物对建筑采光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色彩的协调匹配问题,若绿化带在建筑背面,还要考虑植物是否耐阴等。有的城市街区规划缺乏整体性,只强调了个体,没有重视整体的协调性,

2.3片面重视建筑,忽视环境对整个规划没有做到统筹规划。??

?在对城市规划时,大量开展建设,重视经济因素,对自然环境没有应有的重视,造成自然环境保护不足,破坏严重,城市生态环境缺乏宏观调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建设。而人工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重视经济因素,无法保证“以人为本”。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土地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没有进行生态设计,无法达到尊重自然和建筑景观的要求。同时设计时选用的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不可取,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可考虑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自然采光、通风等。一个城市要塑造特色建筑景观,就必须做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找到一个合理的融合点,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从全局和长远来说,牺牲了环境也就意味着放弃了等多的经济效益。??3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发展对策研究

1)重视全局设计,系统规划。建筑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建筑总平面图的设计。在建筑景观设计之初,首先要明确系统规划,整体理念等,以本地区自然环境为基础,创造和谐建筑景观。建筑总平面图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建筑间距、道路布置、绿化布置、采光、排水等是否合理,管线布置是否恰当经济,不论建筑场地的大小,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以进行总体设计。

?2)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对建筑使用者的关心,同时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微观环境,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建筑景观的整体格调要与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周边环境的景观保持和谐,才能达到和谐美的意境。“以人为本”理念还应体现在建筑设计方案的细节上,例如

建筑绿化系统的层次设计;建筑周边基础设施的设置;利用自然资源创造适宜的温度、安静、舒适的环境等。建筑景观设计还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施工场地地形地貌等因素,在设计方案选址、布局过程中体现出来,做到建筑、景观、自然环境的统一,自然的融合。??3)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战略。建筑景观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城市建筑景观设计首先要尊重自然环境,本着节约资源、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已有的自然资源创造适宜、美好的城市环境。其次,保持建筑地区的绿化覆盖率,保护土地及植被,确保生态优先,最大化的营造田园般的宜人环境。再次,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当地的环境材料,节约资源、成本。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提前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减少建筑以及相关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备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筑将来发展需要。

4)提高设计师综合素质,加强技能培养。建筑景观设计师应当具备扎实的设计功底,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和熟悉环境、园林、景观、植物、生态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然后通过多学科的渗透互补,提高设计师对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宏观调控能力。设计师本身还应该注重职业素质的修养,这体现在设计中是否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筑景观应该符合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满足人的精神、物质的需要,这样才具备人文气息,摆脱机械、冷漠。好的建筑景观能体现出文化、文明底蕴,进而营造有利于建筑景观生存和发展的氛围,排除掉不利于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因素,增强建筑景观的精神活力。因此建筑景观设计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时俱进。?4结论

?建筑景观设计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设计艺术,涉及建筑、景

观、生态学、园林、艺术美学等多学科,在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建筑景观设计师们要勇于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勤于归纳总结,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建筑景观设计,使之向着服务于人类社会、有利于建筑景观、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的和谐方向发展,同时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1.引言 1.1.目的 为提升公司开发建设质量,确保产品使用功能,提升客户满意度,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为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也为设计、监理及承包商协调管理提供参考,使工程参与各方有明确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做到有规可依。 1.2.使用范围 适用于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工程配套园林景观工程。 1.3.编制依据 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及公司工程建设规划编制,主要依据有: (1)《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 (3)《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2-1996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998年版))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2.1.植物材料和种子 植物材料和种子应品种准确、纯正、无病虫害。

2.1.1.植物材料 植物材料应根系发达,生长健壮,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 2.1.1.1.木本苗木 木本苗木使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的规定。 2.1.1.2.露地栽培花卉 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下列规定: 2.1.1.2.1.一、二年生花卉,株高一般为10 cm ~50 cm,冠径 为15 cm ~35cm,分枝不少于3个~4个,植株健壮,色泽明亮。 2.1.1.2.2.宿根花卉,根系必须完整,无腐烂变质。 2.1.1.2. 3.球根花卉,球根应茁壮、无损伤,幼芽饱满。 2.1.1.2.4.观叶植物,叶片分布均匀,排列整齐,形状完好, 色泽正常。 2.1.1. 3.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根、茎、叶发育良好,植株健壮。 2.1.1.4.草块及草卷 铺栽草坪用的草块及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 1 %。草块土层厚度宜为3cm,草卷土层厚度宜为1.8 cm ~2.5 cm。 2.1.2.种子 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掌握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85%以上。 2.2.种植前土壤处理 2.2.1.种植或播种前应使该地区的土壤达到种植土的要求。 2.2.2.覆土0.6m以内粒级为1cm以上的渣砾和2 m内的沥青、混 凝土及有毒有机垃圾必须清除。 2.2. 3.土壤疏松,容重不得高于1.3 g/cm3。 2.2.4.土壤排水良好,非毛管孔隙度不得低于10 %。 2.2.5.土壤pH值应为7.0~8.5,土壤含盐量不得高于0.12%。 2.2.6.土壤营养元素平衡,其中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0 g/kg,全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景观是尊重自然并将自然小型化、艺术化、再现化的产物。是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需求,也是现在城市中公园、绿地、民宿等休闲娱乐场所增加的原因。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工程具有美学价值,会影响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环境,能够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园林景观设计兼具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要素,在展现出独特艺术审美的同时,还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元素,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园林空间中合理搭配各类要素,形成与主流审美相符合的景观,使之在外观(色彩、形态等)体现出美学特征,在内涵上彰显地域文化。从具体过程来看,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系统化的项目,既要考虑到各个要素的美观性,又要考虑到各个要素组合在一起的协调性。同时,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地域性的特征,需要以景观所在地的地理结构为基础,合理设计景观构型,合理应用当地的植物,整体展现出地域性的人文元素。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空间、时间领域中由于社会活动而形成的文化体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

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的阻隔性,在不同的区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众多因素相关,是在人类长的期活动中形成的。这些文化理念根深蒂固,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与历史色彩。园林景观是以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为基础设计的,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自然要素方面,这些都与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地域文化能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个性化素材,设计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元素,创作出蕴含当地特色的设计方案;2)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不仅契合当地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能够体现出当地的人文精神,让本地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外地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 1.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把握历史文脉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以历史文化传承这一要素为核心,将之巧妙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我国享誉中外的园林景观,而在其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文化要素的协调性。比如在宋朝,抒情、写意的文化盛行,苏州园林由自然景观为主

景观设计内容

一、设计范围及图纸要求 1本项目设计范围:绿化、硬地、景观小品、水景、室外景观停车场、植物种植设计、景观设计相关的结构、水、电设计、微地形;景观设计面积约面积约平方米含酒店。(乙方应提供与主题景观相一致的雕塑风格小品、构建之设计理念建议) 2第一阶段:概念及方案设计 1 场地现况勘察、相关资料收集及整理; 2 与业主沟通,确定主题构想; 3 场地空间概念分析,景观方案总平面图、分析图及分区平 面图草图; 4 主要景点透视意向(照片/图面辅助说明各景点意向); 5 概念设计说明; 6 概念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与业主再次沟通,使概念构思达 成共识,成为并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的景观方案; 7 深化概念设计,完善表达设计概念的总平面效果图、分析图、分区平面图、总体鸟瞰效果图、重要节点透视效果图; 8 总体地形变化处理方案,包括各主要剖、立面图; 9 总体植物效果方案; 10 方案设计说明; 11 景观工程估算书; 3第二阶段初步设计 1 依据方案成果与业主、建筑设计院再次沟通,对景观设计 方案达成共识,并进行深化方案的初步设计;

2 总平面优化,确定最终总平面布置图; 3 确定总体竖向设计; 4 植物配置及苗木清单; 5 主要分区放大平面设计; 6 地面铺装形式及材料处理方案; 7 景墙、台阶、种植池、步行小径等初步设计; 8 喷水池/水景之造型和表面材料设计; 9 配套专业前期技术准备; 10 小品及设施初步设计; 11 景观照明灯具选型; 12 绿化浇灌布置方案; 13 景观工程概算书; 4第三阶段施工图设计 1 按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能完整提供环境景观施工所需要的全部图纸及所应达到可供施工的设计深度。 2 景观设计总平面索引图(标明分区); 3 总平面布置图; 4 总平面定位图; 5 总平面竖向设计图; 6 总平面种植设计图及苗木表; 7 总平面景观照明、浇灌配置图; 8 分区平面布置图; 9 分区平面定位图; 10 分区放大平面铺装设计图; 11 各区重要节点设计详图;

地域性景观设计案例

从侧面反映出对自然改造的程度以及自然的可承受能力,以此为基础设计的景观类型才能经得住自然力和时间的考验。最后,自然机理的指导作用要求地域性景观设计不仅仅关注最初的设计过程,还要对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有所考虑,要保持并延续景观的生命力与活力。 领土历史发展的引导作用历史发展的过程体现了领土景观的过去,某种规律性也对未来的发展有暗示的作用。领土景观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把握,是要求地域性景观设计不仅仅关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某一个事件或某一片区域,而是深入的理解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从而使地域性景观设计不至限于历史符号的泥沼而变成历史阶段的再现。 地域性景观设计不是矫情地再现历史,追思过去,而是利用历史的文脉来塑造人们可感知的空间形态,目的是构建符合人们使用的景观空间,将自然的属性与社会的属性结合于景观之中。 相关案例分析之一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植物是自然机理表现最明显的要素。地域性景观设计更多的关注植物的时效性,也就是植物固有的演变规律。植物的生长随四季更替,随时间演变,它们是造成景观瞬息万变的基本要素。地域性景观设计中不仅仅关注某一点、某一处的植物状况,更多的分析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影响以及植物与时间的紧密关系。巴黎东部塞纳一圣丹尼(Saint-Denis)省的苏塞公园(Parc de Sausset )即是这样一个利用植物要素塑造整体空间,从领土景观的机理出发,整治领土景观的典型案例。 苏塞公园的设计师米歇尔·高哈汝利用30几年的时间等待小树苗长成如今的大树林,公园的景观在符合这一地域的演变规律之中成长变化。苏塞公园面积大约 200hmz,是20世纪80年代,米歇尔·高哈汝事务所在国际招标中获得的项目,要求在城市边缘的农田上兴建一处大型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以植物群落为主的自然游憩环境。园址位于城市近郊的平原上,地形平坦,一览无余,周边环境以大片的耕地和水面等自然景观为主。 水系包括萨维涅湖(lac de savigny)以及两条小溪苏塞(lasausset)和卢瓦都(1e roideau)。己有的基础设施包括数条高压电线、水塔、高速公路、铁路线和一个郊区快速列车站。由于该方案竞赛涉及的是在巴黎近郊兴建的大型公园,其面积也是巴黎从19世纪后期以来所绝无仅有的,因此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高哈汝谈到苏塞公园时曾说到:“在这样大规模的场地上,我不可能像前面的公园设计一样,到处堆叠一些小土丘。相反,我被迫关注场地本身能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我能从场地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我希望从场地本身获得设计灵感,得到场地的支持。

地域文化下的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下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商业步行街建设在我国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在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以方便人们安全、舒适、愉悦购物为目的,通过限制车辆运行,在特定街区内创造出的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的活动。商业步行街景观同城市其他空间一起记载着人类文明和发展的历程,是不同时代街道文化的综合产物。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品味,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1】 一、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现状分析 1.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现状 商业步行街是有众多的商店、餐饮店及其他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商店按照一定数量及规模集中布置于一定的街区内, 这样的街区称之为商业步行街。现在已知的最早的商业步行街是建于1926 年的德国埃森市的/ 林贝克0大街。而我国商业步行街是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由西方引入的,先后经历了引入阶段、大量建设阶段、过热阶段和现在正在经历的总结建设阶段。虽然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有前后, 但是就整个过程而言, 我们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 那就是商业步行街单一的形式和功能、杂乱的环境以及盲目的大量建设之间的矛盾。以美国为例, 20 世纪60~ 70 年代期间美国一共建设有约200 条完全步行商业街, 但由于惨淡经营, 其中一半以上的商业街都以不同方式引入了过境交通, 随后这种以人们在其中可以自由步行为其最主要特点的商业步行街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2】 2.国内商业步行街现状 由于每个城市发展变迁的不同,也就注定了商业步行街应该是各具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创建具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景观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以及城市文化也有着现实意义,鉴于国内的商业步行街,均是基于消除商业街先前就具备的交通功能,从而形成的商业步行街。原有的传统商业街通常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它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因此在城市当中有着古老性。然而,现代步行商街虽然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会让人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现代步行商业街都是同一的招牌以及底层架空的连廊等一些单调、枯燥的实物建筑,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街道失去了其应有的特殊性,或者深层次上的文化底蕴。这些年来,尽管有些城市逐渐地改善了商业街的购物环境,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 ( 1) 形式、功能单一。建筑形式主要为两个流派, 国际式、仿古式。 ( 2) 大规模盲目建设。鉴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的步伐也明显增长, 然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城市更新的速度。 ( 3) 环境嘈杂、缺乏管理。我国商业步行街普遍存在各为其政、混乱经营的现象, 例如经营商品种类的随意分布、商品占道经营等诸多问题。 二、国内外一些景观机构对步行街的研究 步行商业街环境实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购物中心 (1)刘川(1991年)、卢峰(2000年)、陈芳(2000年)等人则研究了商业建筑的环境建构和设计方法。 (2)对于街道环境,虽然关于绿化、座椅、标识、公厕、废物箱等问题己引起专家和公众的广泛关心,但专门研究得较少,分散于各类关于景观、环境设施与小品设计的书籍和文章中。 (3)多从功能、美观和工艺上考虑,较少体现对使用者的真正关怀(如外部空间中不同年龄人的活动、消费者的活动和休憩空间的设置、无障碍设施配置等整体设计),也没有与地域文化统一联系考虑,张迎星(1997年)、刘文军(1999年)等人对我国目前步行商业街中存

景观设计的工程技术标准强条汇总(新)

景观设计的工程技术标准强条汇总 2007年5月21日发布的国标GB 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是全国第一部完整针对景观行业系统性的设计规范。在该国标发布并执行之前,国家没有关于景观设计的专项法规标准,但相关行业的法规和标准中涉及景观内容的方面也有许多,景观行业都是依据和参照其它相关行业关于景观设计方面的要求进行设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0年9月18日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之“城市建设部分”与“城市规划部分”相关篇章,对《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的强制性条文做了汇总。笔者现将新发布的《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中的强条加入,与《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相关景观设计的强制性条文罗列如下,以利于指导各景观设计者今后的工作。 一、《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 3.0.8城市绿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必须原地保留。 3.0.10 城市开放绿地的出入口、主要道路、主要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 3.0.11地震烈度6度以上(含6度)的地区,城市开放绿地必须结合绿地布 局设置专用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地。 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4.0.5 在改造地形填挖土方时,应避让基地内的古树名木,并留足保护范围 (树冠投影外3~8m),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且不得随意更改树木 根颈处的地形标高。 4.0.6 绿地内山坡、谷地等地形必须保持稳定。当土坡超过土壤安息角呈不 稳定时,必须采用挡土墙、护坡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滑坡。 4.0.7 土山推置高度应与堆置范围相适应,并应做承载力计算,防止土山位 移、滑坡或大幅度沉降而破坏周边环境。 4.0.11城市开放绿地内,水体岸边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当达不 到此要求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4.0.12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绿地水体。在 污染区及其邻近地区不得设置水体。 5.0.12 儿童游乐区严禁配置有毒、有刺等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植物。 6.2.4 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00m以上的水 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 。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0m。 6.2.5通游船的桥梁,其桥底与常水位之间的净空不应小于1.50m。 7.1.2动物笼舍、温室等特种园林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动物和植物的生态 习性要求,同时还应满足游人观赏视觉和人身安全要求,并满足管理 人员人身安全及操作方便的要求。 7.5.3 景观水体必须采用过滤、循环、净化、充氧等技术措施,保持水质洁 净。与游人接触的喷泉不得使用再生水。 7.6.2人工堆叠假山应以安全为前提进行总体造型和结构设计,造型应完整 美观、结构应牢固耐久。

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道教文化

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道教文化 摘要:从整个设计历史的发展来看,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讲求文脉、历史、地域、差异、象征的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设计因其欠缺人情味被大家所放弃。地域性作为一种设计的人文关怀成为当今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要求既是地理条件的制约,也是人文文化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道教思想更加符合现有的景观设计理念,它完全可以借助于具体的景观设计体现出其思想的真髓,在环境保护实践工作中发挥其作。 关键词:地域性;地域性景观设计;道教文化 1地域性景观设计 1.1 地域性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也叫区域。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一般具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地域性是一个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人文传统、社会经济等要素的总称。地域性并不是说多样性,准确的说,地域性体现在每一个区域内,它包括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文化、风俗、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物质载体等各种因素的相关类似性。地域性本身并不代表着差异性,是由于地域本身之间的差异才造成了地域性之间的差异,即地域的个性。 1.2 地域性的景观设计 地域性景观设计是研究景观设计在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地域性特征的延续性,它的既满足了现代生活中的一些显见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又把设计对象的重点放在包括人和社会关系在内的空间环境上,并通过把握和运用以往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忽视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准则,力图创造一个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理想人居环境。 1.3 当前地域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跨度很大,东西南北,无论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还是人文景观差异都很大。 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景观建设。这里面的原因有下面几种:首先,在景观设计项目中存在盲目模仿甚至抄袭国外方案,而忽视了

景观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景观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景观工程主要施工内容 景观工程主要工作内容: 广场硬质铺装、人行道水洗石、A区入口景墙土建、B区观景广场土建、树池、小品(龙身)、水景、BD区清水木平台、园区道路及、景观跌水、景观植物种植、强弱电、管网等。 二、工程施工顺序 1.分区施工顺序: 先施工A、B区域:本项目工作内容包括A、B、C、D区景观改造工程,由于A、B区施工涉及较多土建工程施工,相对难度较大、持续工期长,施工工艺要求高,故先施工A、B区。在A、B区各工序完成后进行C、D区施工。2.项目工序施工顺序: 原场内植物移栽→场内分区地貌复测→回填及平场→土建施工(管网及管线预埋)→乔木种植→灌木种植→硬景铺装→灯饰安装。 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遵循“先主后附属”以及“土建与安装并行”的基本原则。 二、主要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1、硬质铺装 1.1工艺流程:素土夯实→100厚碎石垫层→100厚C15砼垫层→打巴→ 30厚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试拼→铺结合层→铺面层。

1.2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1.2.1、素土夯实 素土夯实采用振动夯实机或履带碾压。填土密实度在基层以下0-80cm 达到90%以上。 1.2.2、100厚C15砼垫层 砼混合料在拌合场用搅拌机生产,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比。砼拌合后,人工进行摊铺,采用人工用铁板进行压实、收浆,待达到一定强度后方能上 人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2.3、打灰饼: 垫层完成后采用水准仪对铺贴区域设置标高控制点(灰饼),控制点间距控制在3-5米范围内,铺贴时在灰饼间采用广线拉接以控制水平度,同时采用靠尺进行检查。 1.2.4、试拼: 对每个铺贴区的板块,按颜色、纹理试拼达到设计要求后,按弧线层次 编号排列,按编号放整齐。同一铺贴区的颜色要一致。缝隙按设计要求进行 密贴。 1.2.5、铺装结合层 采用1:3的干硬性水泥砂浆,洒水湿润基层,然后用水灰比为0.5的 素水泥浆刷一遍,随刷随铺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根据周边水平基准线铺 砂浆,从里往外铺,虚铺砂浆比标高线高出3-5mm,用括尺赶平,拍实, 再用木抹子搓平找平,铺完一段结合层随即安装一段石材,以防砂浆结硬。铺张长度应大于1m,宽度超出板块宽50 mm。

景观设计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

4.6.2景观设施分类 按照设施景观的服务用途,可以将景观分为七类: 休息设施如座椅、野外桌等。 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滩亭、邮筒等。 信息设施如标志、指示牌等。 卫生设施如饮用水栓、洗手洗脚设施、垃圾桶、公用厕所等。 运动设施如各类运动场、球场、高尔夫球场等 游乐设施如儿童游戏设施等 交通设施如分隔墩、隔离墩、路障、候车亭等。 5.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把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要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的、满足客户需要的、比较适用的方案。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大概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构思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从学科发展方面和国内外景观实践领域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包括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非凡用途区域等很多的领域。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或学科发展来看,着重于具体的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这就是狭义上的景观设计。但是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综上所述,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狭义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是景观规划设计前的预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足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四周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5.2构图 在构思的基础上就是构图的问题了。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在这当中要把主要的注重力放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舒适、含蓄的艺术效果。而现代的景观设计思想也在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

基于地域性城市色彩研究案例

路段上的建筑所采用。 总体色彩以暖色为主,墙面色彩以红、橙色、黄色、黄绿色为主,间或少量淡绿、淡蓝、深蓝色建筑。按照组团的不同,色

婆源,位于赣东北,地处黄山余城市色彩总体色调: 1)以复合黑白灰系列和褐色系列作为以建筑为

优越、和谐、特的人居环境,展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应具有,内建筑等的色彩景观科学管控与优化,营造合层次分明、特色突出、品的新城总体形象,创建筑色彩规划科学管控工具,确保建筑色彩景观的合理建发紧密遵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中对亦庄新城的发展总体目标定位,通过色彩规划管控与特色形成。 充分运用各色彩规划体系的标志色,因地制宜地结合不同风格建材,营造BDA 各区域景观独有特征,构建和谐中蕴含别样魅力的新城景观。 BDA 建筑色彩60色: 建筑色彩管控—各区色彩管控体系(区域内以功能分类推荐配色方案): “艳”控制体系——配色应用示例: “润”控制体系——配色应用示例: 标志色的应用:

形象历史演变和现状调查为依据,长沙市的城市形象可以定位成以湖湘文化为特色, ” 经济、文化、科教、旅游中心。 首先,是希望通过色彩规划构建符合长沙市“山水洲城”空间格局定位之和谐而有序的城市魅力景观,优化城市视觉景深层次; 其次,通过对历史色脉和自然色谱的专业挖掘及创新运用,弘扬长沙市的历史特色和区域优势,实现城市景观差别化战略升级,强化城市品牌; 最后,通过科学设计并创建长沙市城市色彩管理工具(专用控制色谱),确保城市色彩景观的合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强化城市文明和人居质量升级,创建和谐长沙。

150为大同市建筑物的基调色、辅助色、点缀色以及广告物色彩、公共设施色彩与城市主题色色彩 编制了详细 色彩体系制定依据以及最后色彩应 规划文。还有具备色彩应用设计专项 大同市建筑色彩应用 大同市广告色彩应用 等,并为大同市规划管理局相关的城市形象监管部门培养具有城市色彩规划专业素养的以及提供相关的长期后续管大同文物古建与大同150体系:大同城市色彩150体系应用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 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地域文化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城镇化 1.概念 2.标志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系 5.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城经济增长(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4.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后期阶段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环境问题 2. 社会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城市管理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提问] 1.城镇化的意义 2.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3.城镇化过程三个阶段的特点 [新课导入]: 出示“智利瓦尔帕莱索城市景观”图,导入。 [新课教学]: 一、地域文化 1.文化具有地域性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 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 4. 地域景观的类型 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人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 (1)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5.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 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出示图片]: 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图。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 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图2.33展示了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而地域文化就蕴含在其中。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 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 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这种“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图2.34),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构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差不多结构形式有:1)抬梁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要紧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架梁,梁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截了当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3)井干式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2.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及等级高低排列为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屋顶是等级的一大标志,犹如封建时代的冠冕和服饰。一样房屋只能做歇山顶、硬山顶、挑山顶等形式,唯有宫殿、庙宇才能用庞殿顶。 3.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并论述在园林中的意义。 要点: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 (1)立意:依照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在园林中,建筑的立意,有二个最差不多的因素是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二者紧密结合;另外环境也专门重要。 (2)选址:园林建筑设计从景观方面讲,是制造某种和大自然相谐调并具有某种典型景效的空间塑造。“相发合宜,构园得体”是进行园林建筑空间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园林建筑选址,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 (3)布局: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咨询题。几个比较重要的布局咨询题:①空间组合形式;②对比、渗透与层次;③空间序列; (4)借景: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加艺术乐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有特色和变化。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5)尺度与比例:园林建筑是供人们休憩、游乐、赏景的所在,一样应该轻松爽朗、富于乐趣和使人不尽回味的艺术气氛,因此尺度必须亲切宜人,给人心亲切的感受。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作业设计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内容,倡导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方式和措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作业布置及相关要求: 1、作业内容要精选。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2、作业量要适当。教师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提倡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题目,备课组应统一要求;选做题、提高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课内作业量及要求:每次作业量以一课时为宜(书写量不多于16k纸一页)。 3、作业要求要明确。 教师布置的作业,应明确规定完成时间,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不到课外去做,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对较难的题目应向学生作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但不能越俎代庖。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严格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每日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应在1.5小时以内完成。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及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出作业书写格式的规定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作业态度要端正。教育引导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字体要规范,书写格式要统一,要求要一致,要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5、作业形式可多样。布置作业应力求全面,除必要的课外书面作业外,还应布置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实验操作等。每个学期还应布置一到两次研究性的

景观设计要求

一、总体设计要求 1、公共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 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中心广场周边及小区东、西、北三个主入口等设计。 3、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 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商业步行街、休闲广场存在高差处考虑无障碍设计,西北 高层住宅区域与“8字路”环形区域高差相差4~5米,“8字路”环形区域与东侧花园洋房高差相差4~5米,充分考虑园区的自然高差,可设计为自然坡地搭配点景植物,形成条纹状景观机理。 5、创造出层次丰富的五重垂直绿化,营造出富有生命灵动气息的生活体验; 6、景观设计要兼顾观赏价值与使用价值;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还原自然面貌,创造自然、生态、 休闲、景观,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7、控制软硬景比例;控制乔木和大灌木占总成本比例;在有限硬景总成本下,减少面积,做出精 致感;园区公共区域车、人行道路石材硬铺不宜采用大块材料,主要是易破碎和色差不好处理; 园区道路不宜人为过度弯曲,浪费材料、铺贴费用; 8、对整个小区的建筑布局进行分析,对缺陷的地方比如配电间、车库出口等要进行优化处理; 9、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要求; 10、水体多布点状壁泉、点状涌泉或溪流,减少大面积水体。 二、竖向设计 1整体设计原则 1.1要考虑未来建筑与场地的景观效果; 1.2要根据有色院景观设计方案及场地现状来做为景观竖向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条件, 并应时时跟进调整; 1.3 景观竖向设计应保持与建筑设计的协调; 1.4竖向设计要综合考虑土方平衡、边坡支护方案;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边坡支护方案要考虑建筑与道路的关系; 1.5景观的竖向设计要结合室外的管线设计标高和坡向综合考虑,地下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 最小水平净距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 1.6 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 护坡;以项目原生地貌为设计雏形,依势造出台地、坡地景观,自上而下随着地势层层 递进借势建园,错落有致的立体景观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2、设计原则:

(整理)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与思考 黄喜楚 广西大学 土木工程系 09城市规划班 [摘要]通过对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天津桥园公园与伦敦湿地中心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了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废弃地;对比分析;景观生态设计 1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 1.1背景 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海滨街道东部,东濒长江、黄浦江,西倚炮台山,南起塘后路,北至宝杨路,呈南北狭长地貌,占地面积40公顷。该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受季风环流分配并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台风季节最大风力9级,属非正规浅海潮,每日2次涨落。 现场北部为大型露天停车场;中部是由70年代钢渣回填堆积而成,目前是作为铁砂采砂场,对长江和黄浦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污染,土壤亦不适宜直接绿化施工,需要改良处理。西南部为天然滩涂。东南为部队原有营房、靶场、仓库等用地。 原基地襟江带海,青山相依,公园拥有黄浦江、长江、滩涂、炮台山、长兴岛等众多的天然景观元素可资利用。 1.2历史沿革

雏形:曾是长江出海口冲击形成的平原。 近代:西南角为著名的吴淞口,是上海市的“水上门户”因借地形建成水师炮台,得名炮台湾。现代:成为钢铁厂钢渣回填滩涂的场所。 1.3景观生态设计 1.3.1景观策略 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 ——创造多重含义的景观 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的建设,在 于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 基地地形、地貌的改造再利用,让人 们意识到环境更新所带来的生态回 归,以及悠久地域文化所带给后人的 精神启示。 本案突出展现生态改造及文化 重建的两大特色。 生态改造:尊重地貌、因地制宜取材造景,体现科学的生态发展观。 文化重建:历史特色军事文化的重建,唤起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追忆,并增加人们的国防意识,形成上海的一个具有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来维护、热爱宝山炮台湾这片具有文化内涵的土地。 1.3.2规划目标 突出自然,创造有生命力、具有时代感、反映场地历史,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国防教育要求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型公园。 建设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区,是上海市宝山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节点。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她的建成是构建宝山区“一环五园”区域绿化网络,完善城市绿化系统的有序性和多样性、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 1.3.3设计理念 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创造多重含义的景观。 1.3.4技术手段建议 (1)废渣造景,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合理平衡土方,营造梯田、峡谷、山丘、湿地、岛屿等多样的园林竖向空间。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的传承和发展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工业化的进程,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也逐渐增强。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景观创新设计和风格,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是未来景观设计的方向和焦点。主要针对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及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当中的 具体表现进行论述分析,探索在城市景观设计当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发扬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特色;景观设计;传承发展 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我国独有的地域文化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加强我国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植根于地域文化,通过营造地域性文化景观的方法与载体,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和发展。同时地域文化作为景观设计灵魂所在,对于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1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 1.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当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具有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地域文化包含的范围很广,主要有人文文化、自然景观以及同该地域发展相一致的其他文化。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又可以细分为建筑特点、宗教信仰以及语言等。同时根据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文化认同感又可以将文化分为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等,每一个地域文化都是该地区的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性和人文性。虽然这几年我国传统的地域文化遭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只要搭建新的发展平台,将不同地域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就能够被现在的人们所接受,将我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 1.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就是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空间对城市的外在 形象进行规划和设计,为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居住环境。对城市进行景观设计,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发展、城市建筑特点、生态学以及美学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学科,景观设计才刚刚起步,但是景观设计的形成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发展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该地区的人们在长期劳动中所形成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2.1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基础 在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地域自身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而形成迥异的特色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文化基础。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地域自身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

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电气专业知识

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电气专业知识 1、电气技术专业知识 在景观电气设计时,首先要了解当地的供电及远景电力规划的情况,了解供电电源电压、供电电源距建设地的距离等,以确定供电方案。因此,电气专业的设计应遵循总体或局部电力规划设计的要求,电气线路敷设等还要遵循总图规划的要求。 2、平行的技术专业 景观电气设计时,必须与给排水专业、弱电专业、暖通专业等配合进行,使各种管线布置合理。 3、供配电系统 (1)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根据每个工程项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 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用电负荷分为三级,即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1)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的,造成重大政治、经济损失的,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的负荷。 一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 2)二级负荷。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的并且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的负荷。 二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应做到当电力变压器或线路发生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供电能及时恢复。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均为三级负荷。 (2)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低压配电系统应满足使用所需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同时应注意接线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适应使用的变化及设备检修的需要。 2)根据景观用电分散的特点,宜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系统。 3)照明系统中每一单相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25个;连接轮廓灯时,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不宜超过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的单相分支回路不应超过30A。 (3)变配电所

浅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日益的改善,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开始想象一些美好景色各异的画面。而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和根基,融入景观设计之中能够唤醒人们美好的回忆。在当前很多景观设计中,由于现代和西方元素的引入,使得景观设计缺乏我国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基于这种状况,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实际设计中加以应用,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标签: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一、景观设计在当前中国的形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全球经济更趋于一体化,国际化的进程一天一天在加剧。在这过程中,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即时通讯工具以及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地球村。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取得的优势,使得许多国家都盲目地进行西化,这其中就包括城市的景观设计,这导致自身的地域性文化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正一步一步演变为一个综合的超级大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例如每个城市独有的地域性文化。这不仅要求体现在一些建筑中,也要求体现在人们所处的周围环境。 二、地域文化與景观设计的关系 景观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地域的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古到今中华大地上的景观众多,它们不仅仅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文化,还表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地域文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是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后形成的具有某种区域特色的文化象征。一般可从三方面研究地域文化,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域文化是在这三方面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形成的。由于地理、文化、社会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体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自然、社会特征。虽然不同地区景观的外观不同,但其实都有相似的共同点,比如均强调景观与自然必须相互融合,而不同地区的景观也具有一定的秩序和模式。 三、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原则 (一)独特性原则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对地域文化进行表达,就需要注意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建筑、风土人情以及建筑风格等因素,同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独特性,这样设计出的景观才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整体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