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财政收入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是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指税法规定的税率(应纳税额/ 课税对象)
实际税率是实际税额与实际课征对象数 量的比例(实际税额/实际课征对象) 三种税率: 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
四、附加、加成和减免
附加(地方附加、副税) 加成(加成征税)
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 减免(减税和免税的简称)
出或刚性支出。如国防、行政支出、教育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等 ——生产性支出,具有弹性。如基础设施建设等
2、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
财政收入来自于国民收入,但不能将国民 收入全部转化为财政收入,因此,财政 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是一个财政收入与 国民收入的比率(可能性)
受三个因素制约:NI、M、M中留存企业 的自行支配的总量。
第一节 税收的性质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利用 政治权力,依据法规,强制无偿地向经 济部门、单位及居民、个人征收货币或 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行为。
二、税收的性质
税收的性质是指税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 作为一种分配方式所反映的不同的经济 关系。它是由生产关系和国家政权的性 质所决定的。
☆影响F/M的因素:
——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比重高则F/M 高。(税+利)
——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和分配政策(集 权型、分权型)。我国放权让利的改革 过程使得F/M向下趋势。
——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
在社会资源一定量时,F/N反映政府和市场 (企业和个人)占有社会资源的比例。 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该比例非常重要。
社会国家的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取之 有道、用之于民、用之有效”。
三、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指税收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 强制征收。
政治权力——税收 财产权力——利润 信用关系——国债等 强制性特征表现在税法税规,强制纳税人
依法纳税,政府依法征税。
2、无偿性——国家凭借国家权力强制取得税收 收入不需偿还、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不需要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及某些特许权 利。
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是税收 基本特征的中心特征。
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并存,从整 个财政收支过程看,税收具有有偿性的一面。
3、固定性——国家对纳税人的固定征税。
国家事先以法律程序批准和颁布税法税 规,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不经过国家法令调整,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更改税法税规。
固定性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数额 上的有限性。
第二节 税收术语
税收制度的概念(广义和狭义) 税制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 一、纳税人(谁来纳税,又称纳税义务人、或纳
税主体。)
★定义: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和个人。 负税人——税款的实际负担者(不一定是纳税 人) 扣缴义务人——税法中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 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 (不是纳税人)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 表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特定的规模。
指标:GI/NI、GI/GNP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
1、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 概念:指政府履行各项职能所必须掌握的最低财
政收入需要量(必要性)。 政府基本职能(事权) 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
(财权) ——实现政府职能必不可少的支出。为经常性支
税务复议和向法院提起诉讼
七、纳税环节
定义:选定应缴纳税款的环节 确定纳税环节的主要依据(P186) 一次课征制、二次课征制、多次课征制。
八、纳税期限
定义: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权责发生制——发出商品 收付实现制——收到货款 不同的纳税期限 纳税时间
减税是指减征部分税款 免税是指免去全部税款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概念
五、课税基础
课税基础是指课税的客观基础。 税基是明确课征对象、确定税率,划分
税收类型的主要依据。 广义与狭义之分
六、违章处理
定义: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采取的惩罚 性措施。
违章表现பைடு நூலகம்:偷税、漏税、抗税、欠税 等行为。
主要惩罚措施:滞纳金、罚金、刑事责 任(犯罪行为)
1、经验数据数:是通过对国内外一定时期 有关数据资料的分析与对比,来确定一 个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以此确定财政 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
2、要素分析法:指对影响和决定剩余产品 价值率、财政基本需求率和财政集中率 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此确定财政收 入规模的合理界限及其占国民收入的适 当比例。
第七章 税收原理
1、农业收入:农业税、间接来自于农业的 收入(剪刀差)
2、工业收入 3、建筑业收入 4、交通运输业收入 5、商业收入 6、服务业收入 7、其他行业收入
三、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
1、C,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流动资金和折旧 2、V+M=NI(国民收入),劳动者创造的
新价值:V是劳动者个人支配部分,M是 剩余价值 V部分:个人所得税 M部分:为财政收入主要构成部分
指标F/N=M/N*F/M 其中:M/N为剩余产品价值率,F/M为财政
集中率。
☆影响M/N的因素:
——劳动生产率,与M的变化呈正相关
——劳动力再生产费用(V部分), NI=V+M,当NI一定时,V与M呈彼长此 消的关系。V随历史而变化。当劳动力再 生产费用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 长幅度时,M/N才会提高
二、课税对象(对什么征税)
定义:税法中规定的课税目的物,又称 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税种的基本标志。 有关术语:
1、税目 2、计税依据 3、税源
三、税率(交多少税)
定义: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即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量。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映征税的深 度。
税率是税收制度或某一税种的中心环节。 税率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
第六章 财政收入总论
➢ 财政收入概念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法定形式,集中的 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一、按收入形式分类 1、税收收入 2、非税收收入 ——国有企业收入 ——债务收入 ——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
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
二、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