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与讲座・
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刘 静 孙 剑 马爱芹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1-6676(2005)04-0323-03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人群发病率为2%~3%。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在患者发病后直到康复期间,始终存在自杀的危险,然而人们对抑郁症的识别诊断率很低,大约只有20%~25%患者得到正确诊断,抑郁症的有效治疗率也很低,大约只有25%~33%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因此,认识并治疗抑郁症就成为很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抑郁症的分类、神经及生化基础、发病机制、病因等综述如下。1 抑郁症的概念及分类分型1.1 概念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综合征或状态。1.2 抑郁症的分类1.2.1 原发性抑郁症(primarydepression) 原发性抑郁症是指发病前无其他精神疾病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抑郁症。只有在排除了其他精神疾病及各科疾病之后,才能确定为原发性抑郁症。1.2.2 继发性抑郁症(secondarydepression) 继发性抑郁症是指先有其他精神疾病或临床各科疾病等原发疾病,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又出现的抑郁状态(depressionstate)或抑郁综合征(depressivesyndrome)。抑郁状态只是原发疾病的整个症状中的一部分,且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症状是原发性各科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特有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阳性发现。其病程和预后一般随原发性精神疾病或各科原发疾病的好转、痊愈而好转、痊愈。2 抑郁症的神经基础神经系统是一个完整、复杂、高度统一的系统。神经元以神经化学物质作为递质而传递神经冲动,使神经系统功能统一完整;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并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维持机体的心理和生理的正常。神经系统功能或结构改变,或其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都可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出现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活动的障碍。参与情感活动的神经组织及联系:2.1 颞叶与情绪 颞叶尤其是颞极具有评价、解释一个人自我情绪体验的功能和情绪反应的功能。当一个人感受到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时,颞叶颞极部分就会对该事件的性质做出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评价。并产生相应的愉快、欢乐或苦恼、忧愁、焦虑等的情绪体验,当颞叶前部皮质受到刺激,可出现忧郁、悲伤、孤独、恐惧、愤怒、兴奋等情感变化,还可出现思维困难、定向力障碍、记忆障碍、幻觉等。颞叶还与暴力犯罪行为有关。有学者对1250名暴力罪犯(排除了癫作者单位:250031山东省济南市华夏医院痫、脑外伤、智力发育不全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
[1]
,
结果颞

叶有异常放电者占80%以上,初犯罪者有12%发生。关于
情感障碍病人颞叶代谢率的研究有学者报道病人左侧颞叶
代谢率低
[2],有报道右侧颞叶葡萄糖利用率降低[3]
,
显示情

感障碍病人颞叶有功能性障碍。
2.2
 额叶与情绪 额叶皮质具有自身躯体感觉、视听感觉
及将各种感觉进行意识性整合的功能,从而产生情感体验
和情感反应。抑郁症的发生与额叶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有
关。Hauser等指出
[4]
,
老年抑郁症病人比正常老年人的额

叶体积小(220±31)ml∶(250±3.1)ml,P<0.01,显示老年抑
郁症病人有额叶萎缩的相对特异性,有人用核磁共振
(MRI)
研究抑郁症病人颅脑,发现额区较小,这可能是抑郁

症病人认知操作能力差的原因。威斯康率分卡可用来检查
额叶的功能情况。分卡能力下降,是额叶功能损害的一种
标志,有人用分卡检查颞叶癫痫伴抑郁症的病人,结果发现
病人分卡测验成绩下降,显示额叶功能有损害。
2.3
 海马与情绪 有学者认为海马的功能是参与情绪的
控制和反应。有学者认为它对情绪反应起非常特异性的抑
制作用,是前脑(指大脑间脑)抑制系统中的一部分。有学
者还认为海马还有抑制探究反射和惊奇状态的作用。损害
猴子的海马,则出现强迫性探索拨弄行为。人的双侧海马
损毁,则出现Kiüver-Busy综合征即食欲亢进,性活动异
常,饥饿时情绪反应强烈、性情温驯、记忆能力和辨认能力
下降,有的出现时间、空间、定向力、注意力丧失、思考能力
减退、痴呆、情绪衰减、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有学者发现抑
郁症病人左侧海马体积减少。海马在应激应答和肾上腺皮
质激素反馈机制中有特殊作用,海马通过Ⅰ型受体与糖皮
质激素联系。海马萎缩,突触数量下降,不能调节HPA轴
和糖皮质激素。
2.4 基底节与情绪 Brown等(1986
)
[5]
对原发性抑郁症病

人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研究,结果发现情感障碍病人的症
状比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病人要小。脑基底节器质
性瘤变的病人,往往发生抑郁症。帕金森病病人约有
50%

患者患抑郁症,尾状核脑卒中病人约有90%患抑郁症,尾
状核侧缘萎缩的亨廷顿病病人约有40%患抑郁症。
2.5 丘脑边缘系统与情绪 1937年Papez
提出边缘结构
情绪学说[6]。Papez认为脑的边缘结构是支配持久强烈的
情绪内心体验的脑组织。Papez认为大脑半球内侧面一部
分皮层、海马、隔区、杏仁核复合体、钩回、胼胝体下回、扣带
回等脑组织结构与丘脑前核、丘脑中线核、下丘脑乳头核、
下丘脑有相互联系,形成情感回路,称之为Papez回路或内
侧边缘回路,这一回路参与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的发生。
外侧边缘回路为额叶眶部、梨状区、杏仁核复合件、背侧丘
脑背内侧核,隔区、海马、扣带回、下丘脑、中脑被盖内侧区。
内外侧边缘回路合起来称为边缘系统。边缘系统
5-HT

・323・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JournalofChineseModernMedicine
2005年第2卷 第4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含量下降,则出现抑郁、自杀、各种慢性疼痛、强迫行为、焦虑惊恐发作、暴力冲动行为、嗜酒行为、人格障碍。2.6 下丘脑与情绪 下丘脑有以下功能:(1)参与情绪的表达:下丘脑有直接、间接影响情绪表达的功能,调节愉快反应的快感行为。而抑郁症病人快感缺失,动力下降,故推测抑郁症病人丘脑及脑干上端有功能障碍,下丘脑和丘脑是心脏、呼吸、自主神经活动的控制中心,下丘脑兴奋时表现为易激惹、易愤怒、易紧张恐惧、血压升高、呼吸深快、瞳孔放大、竖毛。大脑皮质对下丘脑有抑制作用,去大脑皮质时或大脑被麻醉时下丘脑脱抑制而兴奋,病人就出现上述表现。(2)下丘脑为自主神经中枢:自主神经功能与情绪有关,下丘脑兴奋时,则交感神经兴奋。下丘脑的视前区(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它兴奋时则副交感神经兴奋,出现与交感神经兴奋相反的症状。(3)与垂体内分泌有关:垂体内分泌与情绪密切相关。神经垂体由中央隆起、漏斗柄、神经叶构成内分泌腺,分泌抗利尿激素、催产素、血管加压素等激素,视上核有神经纤维至垂体为视上垂体束,此束如被阻断则发生尿多,无糖、低比重尿的尿崩症,下丘脑控制脑垂体(前叶)激素的释放,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愉快、抑郁、恐惧紧张、愤怒、性饥渴等情绪的表达。2.7 中脑与情绪 (1)中脑为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neuron)存在之处,胆碱能神经元的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与人的情绪活动有密切关系。(2)中脑的黑质为多巴胺(DA)能神经元胞体主要聚集所在地。如A8、A9为多巴胺神经元胞体,位于中脑黑质致密部,发出黑质纹状体束,此束与情感、运动、行为、饮食有关。双侧黑质纹状体束如果损害,则对周围事物无动于衷,毫无反应,呈现木僵状态即不动、不饮、不食,失去对周围事物好奇探究的心理活动。所以此束功能健全是引起情感、行为反应的基本条件。(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神经内分泌轴(HPA轴)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对情绪行为心理及生理做出反应。3 抑郁症发病的机制抑郁症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的异质性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由于各有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故无法用同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来解释,现将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几种假说介绍如下。3.1 儿茶酚胺及受体假说3.1.1 抑郁症NE功能下降学说 儿茶酚胺学说是SchildKraut于1965年首先提出的[7]。他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脑中NE不足所致,中枢神经系统中NE含量下降,则发生抑郁症,反之则发生躁狂症。中枢神经系统NE含量下降,主要由于:(1)NE合成不足。凡能影响NE合成的因素均可致NE合成不足,如①体内酪氨酸含量下降;②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下降;③多巴脱羧酶活性下降;④囊泡中的多巴胺羟化酶的活性下降;⑤α-甲基酪氨酸抑制NE的合成,使囊泡储存NE少,释放下降;⑥利血平、氯丙嗪可阻断Mg2+-ATP酶系统,使NE再摄取受抑。(2)NE释放减少。①体内Ca2+不足影响囊泡融合释放减少;②突触间隙NE增多反馈抑制释放;③β受体超敏,可反馈使NE释放减少;(3)NE再摄取减少;(4)NE降解增多。3.1.2 抑郁症β受体、α受体敏感学说 Sulser(1978)推测抑郁症是由于脑内NE功能长期降低而使β受体产生代偿性、敏感性增高[8]。突触后β受体超敏又可反馈突触前
α
2

受体超敏,引起NE生成释放减少。故抑郁症病人发病机

制之一是突触后β受体超敏,反馈使突触前α2受体超敏
,

导致抑制NE的生成和释放、突触间隙NE数量下降,出现
抑郁症。
3.1.3 抑郁症NE功能增强学说 (1)Wik等(1972
)
测定抑

郁症病人脑脊液MHPG(脑内NE的主要产物)水平正常,显
示抑郁症NE含量不低,处于正常[9]。(2)Lake(1982)、
Roy

(1985)
相继报道,一些情感性障碍病人血浆NE水平升

高[10]。(3)Esler等(1982)对以焦虑、智力迟钝为特征的内
因性抑郁症病人进行测定,病人血浆中用氧标记的NE水
平的研究,结果发现病人血浆中NE水平较高,并有溢流
(Spillover)
现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11]

以上研究显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有NE下降
导致发病的,也有NE上升导致发病的,可能由于抑郁症不
是单一疾病或单一类型,而是一组疾病或不同类型,其发病
机制因而各异甚至对立。另外还需考虑,神经递质所作用
的受体功能情况因素是敏感上调还是低敏下调,突触间隙
中NE的再吸收及被酶降解的因素。
3.2 5-
羟色胺和受体假说
3.2.1 抑郁症5-羟色胺功能下降学说 5-HT
含量下
降,产生抑郁症状。(1)NE含量上升可致5-HT含量下降
,

以致发生抑郁症。(2)持续光照,可使松果体内5-HT含量
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光线充足明亮能使人心情好,光照疗法
能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3.2.2 抑郁症5-HT功能增强学说 20世纪70
年代后
期以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抑郁症时脑中5-HT功能活
性增高,此假说的主要依据是血小板对5-HT摄取状态而
获得的。许多学者发现,抑郁症病人血小板摄取5-HT的
最大速度(Vmax)明显降低[12]。
3.3 多种胺代谢障碍假说 Ketz(1971)和Prange(1974
)

出不仅抑郁症有5-HT含量下降缺乏,躁狂病人也有
5-

HT含量下降,所以5-HT
含量下降是抑郁症和躁狂症发生
的共同生化基础,仅是5-HT缺乏不会发病,5-HT下降只
不过是遗传易感素质的代表而已,容易引起情感障碍,发病
须有NE功能异常的参与,与5-HT相互作用,才出现症
状,中枢NE含量下降,5-HT含量下降,两者都下降时就导
致抑郁症的发生[13]。
3.4 胆碱能—肾上腺素能功能平衡失调假说 Janowsky
(1972)提出乙酰胆碱(Ach)
能功能亢进和肾上腺素能功能

低下,两者平衡失调导致抑郁症的发病。
4
 抑郁症病因研究
4.1
 遗传因素 迄今研究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内分泌紊
乱、社会心理因素及神经结构器质性病变有关。而社会心
理因素之所以能起作用又与人的心理素质即气质、高级神
经活动类型有关,而它们又与遗传因素有关、社会心理生物
因素可影响遗传信息传递,引起染色体、基因的突变。国内
外学者从群体患病率、家族史、双生子、寄养子、基因位置、
基因活性、基因连锁、关联性以及遗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遗
传病因学研究均显示遗传因素是情感障碍的病因。
4.1.1 群体患病率的调查 四川报道(1978)为0.087‰,

京报道(1978)为0.087‰,山东张玉河等(1986)[14]报道为
1.01‰(96/95477),赵亚忠报道(1986)为0.76

[15]

Brugger

・423・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JournalofChineseModernMedicine
2005年第2卷 第4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