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1、狭义行政说,也称政治角度上的行政——三分说行政。

认为行政是指除国家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一般指政府体系中行政机关的事务。从政治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行政是一种国家的管理活动。

2、广义的行政说——两分说行政

从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角度来界定行政,认为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了实现国家目的的执行活动。

对政治与行政的区分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威尔逊和古德诺。威尔逊的著名论文《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的名著《政治与行政》中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观点,被公认为开创了行政学的传统。

威尔逊和古德诺在对政治与行政加以区分中指出了行政活动的特征,表述了行政概念的基本含义。

威尔逊:与制定法律的组织、程序、过程相关的政治领域属于“国家意志的表达”,主要关注“重大而带普遍性的事项”,与执行法律政策的机构、程序、过程相关的行政领域则属于“国家意志的执行”,它主要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古德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3、最广义行政说——管理说行政

认为行政是指所有国家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与处理。实际上是把行政同一般管理联系起来,是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

代表人物:西蒙、斯密斯堡、汤姆森

4、POSDCORB,也称管理七职能论或管理七项职能,是1937年美国社会学家古立克和英国管理学家尤伟克所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中提出的理论。POSDCORB为各项职能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泛指七种主要的管理职能。为公共行政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古立克认为,POSDCORB分别包括以下职能:

计划(Planning);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

组织(Organizing);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建立权力的正式结构,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排、规定和协调。

人事(Staffing);就是有关人员的吸收和训练,以及有利的工作条件的维持等所有人事方面的职能。

指挥(Directing);就是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工作:做出决策,以各种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和指示使之具体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作用。

协调(COordinating);就是使工作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职能。

报告(Reporting);就是使那些经理人员应对之负责的人得到有关正在进行的情况报告,并使自己及其下属通过记录、调查和检查得到有关的信息。

预算(Budgeting);它包括所有以财务计划、会计和控制形式出现的预算。

5、行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①行政与政治关系(威尔逊和古德诺观点)

“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谓之政治,后者即是行政。”(古德诺)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政治主导行政,行政从属于政治,行政不得不体现国家意志和政治。

政治与行政难以分开。

②行政与管理关系

管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政府机关、非营利部门、企业的管理。

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行政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行政管理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管理活动。

广义的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组织、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③立法、司法和行政关系

?西方国家把国家权力体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行政是与立法和司法相互制约的一种权力体系。

?在承认国家权力统一性的前提下,立法、司法、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活动也有别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

6、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组织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与管理。

行政管理活动主要表现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政务,主要任务是决定施政方针、路线和基本策略。这是政务官的职责。

第二层次:行政,主要任务在规划、协调与监督。这是高级事务官的职责。

第三层次:管理,主要任务在运用资源、执行计划,达成政府组织的任务与目标。这是中下级事务官的主要职责。

7、行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和探求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及

其规律的科学。

8、古利克(Luther H.Gulick)提出了“七环节”理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以此概括行政

管理的七大基本职能。七要素理论(POSDCORB)。

9、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为什么产生在美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①工业生产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产业革命。工业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

②“行政国家”的出现。这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出现行政机关规模扩大、行政人员队伍增长、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同时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日益扩大,管理手段日益复杂。在冗杂的公务员中也严重存在贪污腐化、不负责任、能力低不称职等情况,所以政府中行政组织、行政人员、行政经费的优化管理,追求高效率高效能等问题便逐渐成为当时人们共同关注的一大问题。(城市膨胀、政府职能扩大,管理内容增加。)

10、1865年至1868年,德国学者史坦因发表了七卷本的《行政学》。从行政法角度对行政进行研究,还没有把行政管理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局限于行政法范围,即研究行政管理与法学的关系。

11、行政管理学的形成阶段(古典管理、科学管理时期)

M·韦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被誉为“社会学之父”。韦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他所提出的官僚制(科层制),其理论集中表现在1922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

韦伯提出了官僚模型,不包含“官僚主义”的意思,表明组织设计的规范和特点;三种权力形式:传统的权力,世袭而来,来自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对个人明确而特殊尊重,如英国、日本的皇室;个人超凡魅力的权力,个人奋斗而来,来自领导者的意志和强制性权威;合理合法的权力即法定权力,选举而来,来自法律和社会契约;这种权力构成了官僚组织的基础。

12、威尔逊被誉为行政学的创始人。

13、1926年,美国学者L·D·怀特《行政学导论》出版,这是美国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1927年,美国行政学者W·F·魏劳毕《行政学原理》出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这两本大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行政学的产生。

14、行政管理学早期的“三杰”:

?罗纳德. 怀特1926年发表美国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魏劳毕1927年发表另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原理》。形成了行政学理论体系,从而标志着

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

?美国人J.M.费富纳1930年,《行政学》。

15、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观点

(1)除了强调效率外,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等价值因素。

(2)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3)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4)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强调多元主体的管理,除了政府外,社区、企业、公共组织、个人均可以参与政府管理(被称为治理理论)。

(5)主张“民主行政”,并以此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统”。

16、德怀特.沃尔多

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作为区别以往行政理论的理论标志,并以政府及其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

17、乔治.佛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8、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经济和政治因素在改革中起决定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信息技术革命是改革的催化剂。

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

19、代表人物:胡得、胡荷主张将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到政府管理之中;政府管理应该引进市场机制和

竞争机制。

20、重塑政府运动。20世纪80年代美国奥斯本与盖布勒1992年合著的《重塑政府:企业是如何改变公共部

门的》

21、奥斯本政府再造或称重塑十项原则

?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从掌舵到划桨)

?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从授权到服务)

?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从垄断到竞争)

?卓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从规章到使命)

?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从投入到效果)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从官僚到顾客)

?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从浪费到收益)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从预防到治疗)

?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协作(从集权到分权)

?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从计划到市场)

22、自由裁量权的出现,扩大了政府的权力;“行政国家”,大政府。

23、帕金森定律:官场病

1957年,英国学者、行政学家帕金森《帕金森定律——组织变态之研究》

分析了官僚体制中的种种弊病。帕金森定律是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概括为两条法则:一是增加部属的法则,二是增加工作量的法则。

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

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原理

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

定律四: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

定律五:鸡尾酒会公式

定律六:嫉妒症(分三个时期)

定律七:退休混乱(50岁现象)

24、彼得原理

?1969年,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劳伦斯·J·彼得和雷蒙德·霍尔合著的《彼得原理》一书提出了一条与帕金森定律一样揭露官僚制组织弊端的原理,即“彼得原理”。

?“彼德原理”的经典表述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性特性,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彼德原理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将由不能尽责、胜任的员工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多半由尚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

25、其他行政管理的前提假设

1、休谟(David Hume)的“无赖原则”假设人人应被假定为无赖。列宁:把希望寄托于人的优秀精神品质上,这在政治上是不严肃的。休莫的思想是“最好的政府是法制的政府”。

2、麦迪逊的“非天使”统治假设人非天使,如果他们是天使,政府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人不是天使,由人组成的政府也不是天使,人的本性即是政府的本性,人必须由外在的制约,政府更必须由外在的控制。

3、孟德斯鸠“局限存在物”假设人,作为一个“物理的存在物”来说,和一切物体一样,受不变的规律的支配。作为一个“智能的存在物”来说,……他是一个有局限性的存在物;他和一切“有局限性的智灵”一样,不能免于无知与错误;他甚至于连自己微薄的知识也失掉了。只能通过社会生活外在的东西(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予以补偿

和救正。

4、孟德斯鸠“权力无休止界限”人假设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要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就是权力或权力者的特质。防止办法用权力制约权力。

5、普波的“必要恶”假设政府是一种邪恶;政府是必须的,社会反对政府统治,但不反对政府管理;政府管制只限于最必要的方面;国家尽管是必要的,但最终必定是一种危险或罪恶。

6.西蒙的“有限理性”假设人们搜集信息及整理认识的有限。国家政治和公共行政归根结底是决策行为,决策具有对理性追求的倾向。

7、公共选择理论的“政治创租”假设租金——在政府干预下,由于行政管制市场竞争而形成的政治创租——利用权力牟取利益;其行为叫“寻租”。揭示了政治腐败根源。

26、孙中山先生借鉴并发展国外的行政管理学理论,提出了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思想。

?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张金鉴教授所著《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行政学专著,被列为大学丛书,代表一时行政学研究的最高成就。

27、行政生态学产生的理论依据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生态学,生物会选择适合的环境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行政环境问题的科学解决提供理论依据: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在实践基础上的一致;经济基础对政治上层建筑的制约作用。

(3)174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最早提出行政环境问题。

28、美国行政学家利格斯(Fred.W.Riggs) 1961年《公共行政生态学》一书,采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和物理学光谱分析上的概念,从社会经济结构出发,将行政模式分为以下三种形态:

?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亦称融合型

?其特点是社会结构混沌未分,没有明确、细致的社会分工。行政行为与立法、司法、战争、经济等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的,更谈不上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因而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融合型行政模式的特征:

a、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重要事务。

b、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政治与经济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级。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亲族主义色彩;流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政治与行政合一,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级。

c、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

d、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统一和一致。

?过渡时期的行政形态,亦称棱柱型

它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行政生态。

特点:

1、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出现,同时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行政形态的一些特征;

2、政府的制度、法规不能实际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传统社会的行政特性仍具有很大影响力;

3、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存在,同时呈现异质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

29、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

1、行政环境决定、影响或制约行政管理

?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有三种形式:要求、支持(积极形式)、反对(消极形式)。

2、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

3、行政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

4、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具有能动作用

?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可以改造行政环境,要么使之变好,要么使之变坏。,如果就行政系统的反映情况和主动程度来看,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状况。封闭型的行政系统,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是消极型的。开放型的行政系统,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是积极型的。

30、自然地理环境与行政管理(地理环境决定论)。

1、地球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制约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

2、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

3、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

4、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的稳定状况

5、地理环境制约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31、行政职能的概念

?职能又称功能、职责。就国家现象而言,职能是一个与公共权力、公共责任紧密相关的概念。职能问题的核心在于回答一定的公共主体“应该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

?

32、行政职能概况

?行政职能可以分为行政基本职能和行政运行职能。行政基本职能集中体现了政府在国家社会中的整体作用,包括政府管理的基本内容,并且为所有政府机关所共有的职能。这些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

?行政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行政的运行职能也称行政管理的程序性职能,它反映了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对运行职能的概括有区别(三职能说、五职能说、七职能说等等)。夏书概括为四项职能,即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职能。

33、瓦格纳法则: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指出,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政府规模也将持续扩大。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34、鲍莫尔效应:

即生产率的提高大部分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政府活动等服务性部门。因此相对于经济部门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政府活动的效率就相对较低。(基于瓦格纳法则的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于1967 年提出。

3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在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等领域,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局限和缺陷,因而不能达到帕雷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

表现为: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⑷失业问题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⑺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36、帕累托最优(意大利古典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命名):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当没有谁可能在不损害他人福利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自己福利时,此时群体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也就是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37、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

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基础,如果不出现市场失灵,政府进行干预是不必要的。

表现为:

1、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2、由于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标准,政府维护公平的职能就不可能实现;追求公平必然常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3、组成政府的人员,作为自然人同样会犯错误;

4、政府和民众的法律关系存在不对等性,政府行为的失控无法得到有效救济或补偿;

4、政府作为特殊的政治和经济主体,和私营企业都存在微观复杂的产权和激励机制,市场和政府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6、垄断是政府无法克服的弱点,导致效率低下、机构膨胀,增加社会成本;

7、政府的政绩无法直接比较,政府效率无法直接评估,“逃避错误”成为政府官员的普遍行为准则;

8、政府也缺乏社会成员千差万别的需求偏好和市场方方面面资源信息,因而其经济干预往往难以实现良好动机和

效果的吻合。如“多数人原则”选举体系的存在:从来都以牺牲部分的利益为代价,不能完全代表每个人的利益。

9、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寻租,在政府干预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即寻租者为了从政府那里得到某些资源或某领域经营的特许权或开发权,甚至垄断权而花费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进行寻租,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完全,政府的配置效率比市场低。

38、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行政职能转变是行政职能发展的普遍规律

行政职能内外转变:

1、行政职能外结构的转变是指政府行政管理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重大调整。

2、政职能内结构的转变是行政职能体系内部的重新分解、转移和合并等。

行政职能形式转变:

结构性转变;非结构性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作程序等各个方面。)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意义和依据

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使得国家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②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

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现行政管理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④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合理配置行政职能体系

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误区

①片面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忽视某些政府职能的强化和增加

②笼统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没有明确的界定,不便于操作

③简单地强调宏观管好,微观放开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行政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行政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还给企业;

?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强化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行政职能运行的法制化。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①职能重心的转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政府需要增添新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②职能方式的转变

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如运用价格、财政、税收、利率、信贷等经济杠杆影响经济活动,制订经济法规等。

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为主转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

③职能关系的转变

理顺党政关系——党政分开

理顺上下关系——简政放权

理顺政企关系——政企分开

理顺政市关系——掌舵不划桨

理顺政社关系——社会治理

理顺内部关系——厘清职能

④职能内容的转变

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继续理顺政府部门内部的职能分工

依法行政,从严治政

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

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途径

①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③完善行政法制建设,切实依法行政

④加大政府职能定位

⑤提高公务员素质,切实改进作风,诚信于民。

⑥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

⑦理清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理论热点

(1)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问题

(2)关于政府全面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理论问题

(3)关于政府职能与机构配套改革的问题

(4)中央与地方的职能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

1、政府职能的越位

(1)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不分。

(2)政府与企业不分。

(3)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不分。

(4)政府与事业组织不分。

2、政府职能的错位

主要是指政府职能的分工定位存在交叉和混淆情况。

职能交叉主要指不同层级的政府与政府不同部门在职能定位上的交叉与冲突。

职能混淆主要指政府角色与企业角色、政府不同职能之间的相互混淆。

3、政府职能的缺位

主要指本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

39、行政权力的内容

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组织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执行权、行政监督检查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司法权。

40、历史上对行政权力来源问题各种观点

①神权说

这是一种关于权力来源的愚昧主张,认为权力来源于上帝,进而创造出“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为封建专制统治辩护并服务。

②德仁说

这一学说主张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中国古代孔子的“ 德治” 、孟子的“ 仁政’’ 等思想,都属于此类学说。

③智慧说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提出了权力应该来源于知识的“ 哲学王” 学说;近代英国思想家培根提出的“ 知识就是力量” 及现代学者提出的“ 科技治国论” 等主张,都属于此类学说。

④暴力说

这一观点主张权力应以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中国古代的韩非子、西方中世纪末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该主张的重要代表。⑤契约论

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者为卢梭与洛克等人。他们认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

⑥资源说

这一学说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这里的资源包括金钱、信息、武力、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等。人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便具有了影响他人的力量。

⑦接受论

巴纳德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他认为“ 应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来考察权力” 。此外,在西蒙的权威论中也有接受论的主张。

41、现代行政权力的来源

①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行政权力的主要来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规范。

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实体法,其制定和执行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行政法规是行政机关为了有效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履行政府职能而依法制定的各种行政管理规范的总和,其制定和执行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矛盾。

根据现代宪政理论,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让渡,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设定行政权。

行政权力主要包括:立法参与权、委任立法权、行政管理权、司法行政权。

②惯例裁决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

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或实施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虽有明确规定,但留有一定自由行使职权的幅度,由行政主体依照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形自行判断并做出处理的权力,是行政主体的一种自行决定权。

人们习以为常的惯例判决是自由裁量权的重要表现,它也是行政权力的来源。

③授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

授权包括“ 法律授权” 和“ 人为授权” 。

人为的授权:A 、以行政首长名义的授权,其效力与行政首长亲自裁定相同。B 、必须亲自参加而分身无术时,只得口头授权派代表出席等。

④法理也是行政权力的来源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允许依据法理进行推论,恰当地解决有关问题。法理是法律的来源,法律又是行政权的来源,所以,法理有时也是现代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

42、三权分立学说

?近代意义的分权学说是从洛克开始的。洛克在《政府论》中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种。

①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用来指导国家力量的运用以保障该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立法权应属于议会。

②执行权是负责执行所制定出来的法律和继承有效法律的权力,在君主制国家中执行权应属于国王。

③对外权是关于决定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同国外开展一切事务的权力,对外权也应属于国王所有。

?洛克认为上述三种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人和一个团体手中,并且特别强调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

?孟德斯明确划分了国家权力,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立法权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行政权主要执行国家意志,司法权则主要在于保护民众的利益。主张这三种权力由三个独立的部门来掌握。

?战后初期美国著名行政学家保罗·阿普尔比:行政权力的配置,具有“三权分立”的特点。“三权分立”在实践中表现为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从纵向来看,资本主义国家权力配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英法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单一制;一是以美国、德国、瑞士为代表的联邦制。

43、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德国学者乔汉·布隆赤里较早提出了将政治与行政分开的思想。

?伍德罗·威尔逊以及马克斯·韦伯进一步继承与发展。

?美国政治学家古德诺全面阐明了“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的理论,国家只有政治与行政两种权力。“ 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 。

44、五权宪法学说

?孙中山先生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结合中国的政治传统所创立的学说。五权宪法将国家权力分作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和考试权五种。

?“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人民的“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四权。

?政府实施“治权”,采用五权分立体制,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与此相应,中央政府实行五院制:“一曰行政院,二曰立法院,三曰司法院,四曰考试院,五曰监察院。”

44、议行合一学说

?议行合一理论既不同于三权分立学说,又不同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是统一的。法国巴黎公社首创了议行合一的先例。公社兼有立法和行政两种权力,并统一行使这两种权力。马克思对这种形式给予充分肯定,列宁对此进一步阐述。

?议行合一是一种国家机关工作的决定和执行高度协调一致的政权组织形式,有时也被看做一种政权组织原则。其政权组织为拥有立法权的议会在最上位,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从属于议会。一般认为,该政权组织形式比“三权分立”更有效率,但由于实行的国家大多同时实行一党执政,较容易形成集权与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朝鲜、前苏联、前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均被普遍认为实行这种政权组织形式。在一些实行独裁的资本主

义制度的政治实体中,如训政时期的中华民国、苏哈托时期的印度尼西亚也实行议行合一的体制。

45、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

(1)从权力的性质和作用结果看,立法权力是各种社会权力集中的直接体现,其方向和轨道是多数人向少数人的集中,在整个国家权力回路中是输入的过程和阶段;行政权力则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在整个国家权力回路中是输出阶段。

(2)从权力的功能看,立法权力的功能在于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其作用在于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势和规律,概括出社会活动和各种集体行动的准则与规则;行政权力则是要执行国家法律,推行政府政策,其作用在于将立法权力确定的制度规则和一般准则再具体应用于行政权力客体,即行政管理的对象。

(3)从权力的价值原则看,立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

行政权力和政党权力

(1)权力的目的不尽相同。

(2)权力结构不同。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运行回路的一部分,但政党权力却自成回路,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权力输入和输出系统。

(3)权力的合理合法程度不同。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然的合法性基础。政党权力属于一种集团性权力,它没有必然的合法性,需由法律专门规定,其在社会当中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也是有限的。

(4)权力客体不同。

(5)权力手段不同。暴力与意识形态

46、行政国家----20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独特现象

20世纪以后,在工业化和都市化潮流的冲击下,经济生活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政治结构大幅度调整,国际格局变幻不定,从发达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出现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行政机构和行政权力的急剧扩张,行政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20世纪行政权力的三种扩张情况:纯粹的行政权自身扩张即“自由裁量”活动;行政权向立法权的扩张即“委任立法”猛增;行政权向司法权的扩张即“行政司法”突显。

行政国家的特点:

1)国家行政机构的数量大大增多;

2)行政人员日益庞大,行政事业费用大量增加;

3)委任立法现象大量增加,行政权力的准立法化和准司法化;

4)行政立法数量增加,自由裁量权范围不断扩大;

5)行政权力不仅自主性增强,常常出现凌驾于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之上的情况。

20世纪的行政权力已不再仅仅是担负“守夜警察”的角色,它从“政治侍女”的地位一跃上升到执政治牛耳之位。

47、行政权力分配的途径

1.行政授权

行政授权就是较高层次的行政主体授予下级行政主体以一定的责任与管理权限,使下级行政主体在上级的监控下获得某种自主行使的权力。一般是逐级授权。

2.权力下放

行政权力一旦下放后,上级行政主体只做一般原则上的指导与检查,不过多干涉下级行政权力的具体行使。

3.权力外放权利让渡

权力外放主要在于解决行政权力主体和社会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行政组织与社会经济组织之间功能的重新划分。

4.地方自治

这是中央和地方之间行政权力分配的特殊形式。

48、行政权力分配与政治授权的关系

行政权力分配是行政权力体系内部不同层次主体之间的权力分配,而政治授权则是行政权力的外部来源。

不同层次的政治授权可以看成是对行政权力在多级分配过程当中能量消耗的补充。

政治授权和行政授权之间的区别,实际上是立法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

49、行政授权与行政代理

行政授权是被授权者负责行使其法定的职权,并非代替他人;行政代理是指代理人依法代替某一行政人员执行其任务,并要自负其责。

50、行政授权方式

根据行政工作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上级行政主体的管理水平和下级行政主体的管理能力等综合情况,可将行政授权划分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和弹性授权等方式。

1.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动方案,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以这种方式进行的授权通常是上级向下级发布一般工作指示,而不是要求下级完成特定的任务。

绝大多数的行政授权都属于这一类。

包括柔性授权、模糊授权、惰性授权。

2.不充分授权,也叫特定授权,或称刚性授权,是指上级领导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绩效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这种授权形式通常适用于一些重大的事项或任务。由于事关重大,上级领导不能不负起主要责任,授予下级以有限的开展工作的权力。3.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这是把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当工作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而容易疏漏,不宜进行充分授权,或者是领导者本人专业知识不足无法实施不充分授权时可采用制约授权。这种方式的授权通常需要授权者利用助理的帮助和协商。

4.弹性授权,亦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方式。

这种授权适用于对复杂的任务、或对下级的能力、水平无充分把握的时候的情况,以及环境、条件多变的精况。

51、行政组织的涵义

1.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行政组织指一切具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行政功能的组织,它既包括国家行政部门的组织,也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等部门内履行行政职能的组织,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内部的相应机构。

?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简单地说就是指政府机构。我们指的主要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即国家行政机构) 。

2.行政组织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的行政组织是指行政机关执行政务的各种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行政组织是一个把人财物、时间、信息、知识、环境等因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联系和配置起来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发挥组织功能的动态活动过程。组织必须不断地进行决策、执行、监督和控制活动,以有效地安排工作、安排人的行为,有效地运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达成组织目标。

?静态的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执行政务而依法组建的行政机关体系。行政组织是由按照职能目标分工、权力指挥关系、责任归属、工作程序设置的各个层级、各类部门、各个职位等所共同构建的一个完整体系。职位是行政组织的基本元素和细胞,职位之间的权责关系构成了整个行政组织的结构,而职能目标是组织结构建立的依据,是组织的层次和部门划分、以及职位配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行政组织结构是行政组织最明显的外观表现。

?

52、行政组织与类似词之异同

1.行政机关。政府大系统的一个次级系统。换言之,国家行政组织是综合的、整体的、享有完全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的主体,行政机关则是单一的、部分的、享有有限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的主体。在统属关系上,行政机关必须服从政府,部门首长必须服从政府首脑。行政机关的有机配合,构成整体的行政组织。

2.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常与行政机关混用,事实上,二者也确实不存在根本的区别。

行政机构:侧重编制、预算和组织结构行政机关:侧重主体、职权和法规

?行政机关恒定是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则不一定是行政机关。在正式的法律用语中,关于国家行政权力主体,通常称行政机关或行政组织,很少使用行政机构的称谓。

?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是由国家依宪法和相关组织法设置并授予职权、代表国家进行管理活动的机关。因此它区别于政党、社会组织、团体。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这又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相区别。

?在我国,行政机构亦称政府机构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

3.官署。在行政学的意思上,官署主要指具有决定权并对外代表国家意志的事权机关,因而官署是行政机关之一种。在我国历史上,官署亦称官府、官衙,主要是民间对政府或政府机关的一种称呼。

53、行政组织体制

1.首长制与合议制(委员会制)

这是按行政组织最高决策人数的不同来划分的组织体制。

首长制也称独任制,就是一个行政组织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行政首长一人单独承担的体制。

优点:事权集中,责任明确,决策迅速,指挥灵便,富于活力并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缺点:考虑问题容易片面,行政首长的工作常因超负荷而影响行政效能的充分发挥,且首长制因无人牵制和监督易导致独断专行。2、合议制也称委员会制,就是一个行政组织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的体制。

优点:能够集思广益,考虑问题比较周详,便于彼此监督,不易专断及营私舞弊。

缺点:责任不明,有功相争,有过相推,行动迟缓,效率较低,在决策问题上易争执不休而贻误时机。

首长制与合议制的区别:前者是多数服从行政首长,行政首长可以不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后者是少数服从多数,行政首长必须服从多数人的意志。

3、层级制和职能制

按照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而划分的组织体制。

层级制又称直线制或分级制,是指行政组织体系纵向分作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辖的业务性质相同,上下层级之间是隶属关系,下

级对其上级负责,各层级的业务管辖范围由上往下逐级缩小的行政体制。如我国政府从国务院到省、县、乡人民政府共分四个层级的层级制。

优点:有利于事权集中,统一指挥,发挥行政组织的整体效能。但纵向的层次到底分多少才是合适的?如何避免各级行政领导由于管辖过多而难以应付的局面?这些都是行政学应该思考的问题。

缺点:结构呆板、缺乏弹性,无法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行政首长管辖过多,在组织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时难以胜任。

54、马克思、恩格斯的行政组织理论观点

①主张人民参加政府管理。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是“劳动者自由联合体”,劳动者“自治”和直接参与管理。

②政府只有“为数不多的重要职能”。

③在行政组织形式上,主张采取巴黎公社“议行合一”的形式。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应采取议行合一的组织形式。

④主张建立“廉价政府”,简化机构。

⑤“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必须彻底清除“国家等级制。

55、非营利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非营利组织特点:①组织性;②非政府性;③非营利性;④自治性;⑤志愿性。公益性。

57、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1)选任制: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选择制度选择产生的行政领导者;

(2)委任制(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它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3)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和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4)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58、行政领导集体的结构

?行政领导集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行政领导成员的组合。如省、市、县、乡人民政府以及所属行政部门或行政单位的领导班子。(一)年龄结构

行政领导班子的年龄最佳结构很重要,不同年龄的人所具有的经验、才能、管理水平,工作精力各不相同。

(二)知识专业结构

行政领导一般说来要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成员组成。

(三)能力结构

领导集体的能力结构是指由具有各种能力的人组成合理的结构。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才能,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

(四)性格结构

行政领导班子要注意性格上协调互补,发挥各自的性格优势,实现行政目标。

59、人事行政概述

广义的人事行政是指人事管理,是指国家人事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进行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包括对各类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的管理。通过协调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用人以治事的过程。

人事行政是狭义的人事管理,是以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作为特定部分的管理对象。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法规、制度、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我国的人事行政制度,习惯称为干部人事制度。

分为三部分----党政干部制度、国有企业人事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研究人事行政,主要研究党政干部制度,重点是研究国家公务员制度。

60、人事行政与企业人事管理的区别:

管理对象不同。前者是公务员,后者是企事业员工。

管理权不同。前者来自国家行政权,其管理行为是政府行为,后者来自企事业产权和经营权,其管理行为是企业行为。

法律规范不同。前者依据的是有关公务员管理的法规体系,后者依据的是经济性的法律法规,并有较大的自主权。

管理依据不同。人事行政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制性;人事管理更多出于组织发展的需要,更有灵活性和自主性。产生时间不同。人事行政在国家产生之后,公共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人事管理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

宗旨不同。前者以国家和公共利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后者以营利为目的。

61、政府雇员制政府雇员制发轫于西方,是指政府以契约形式聘用、管理某些专门技术人才及承担部分临时性、勤务性工作的人员的公共人力资源制度。它以劳动合同为主要手段,来界定、规范和调整政府与雇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组织形式的完善,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化和高品质的公共产品。政府雇员制把市场用人机制引入政府机构,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还将会淡化政府机关的官本位色彩,打破政府机关只进不出的用人弊端,打破公务员终身制。

62、职位分类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的是与美国、日本等国不同的公务员分类制度,即公务员的品位分类。

职位分类的基本概念

职位分类是一种以事为中心的人事分类制度,其基本做法是将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各个职位,按照其工作性质、业务内容、技术复杂程度、责任轻重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和级别,以此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

职位分类的特征

①职位分类遵循“因事择人”的原则,分类的对象是职位,而不是职位上的人;

②职位分类依据的基本标准要素,是该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

③职位分类不是解决某一个职位应干什么事,而是对各种职位所面临的工作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④职位分类旨在通过实行科学的分类,以提高国家公务员管理水平;

⑤职位分类随职位结构和组织职能、职位工作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

职位分类制的缺点:

①内容设计尚有不合理、不健全之处;

②机械化、程式化,过分强调以事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规章制度过于繁琐,且收益低。

63、品位分类

品位分类是一种以行政人员的学历、文化程度或资历等个人条件为主要分类依据的人事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制的特点是,先把公务员划分成不同的品位等级,然后再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职务类别。在品位分类下,公务员既有代表其地位高低和报酬多寡的官阶,又有代表其权力大小和责任轻重的职位,而且公务员的品位与其工作的职位之间可以不对等。由于个人的品位不随职务的变更而改变,所以可能会出现高官低职或低官高职的情况。

与职位分类的主要区别:

一是不以职位作为分类的惟一依据和基础,而是同时考虑公务员的学历或文化程度等个人条件和职位这两个方面;

二是职等与职位相分离。

品位分类主要考虑人外在的三大因素:

学历——人的受教育程度;资历——人的经验;职位——人的任职情况

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

(1)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便于人事机构调整公务员的职务,所采用的级随人走,免除了因职务变动和另有任命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

(2)它是建立在公务员应该是具有多面的知识的通才,而不需要很专门的知识这一认识基础上,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3)注重按行政首长和上级主管的意图行事,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工作任务特别是临时性的任务指派也容易。品位分类制的缺点

①名实不相符,同工不同酬

②权责不明,考核、晋升缺乏客观标准

③学用不符,业务不专

④等级森严,封闭保守

64、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1.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依据,以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按事设职,按职择人;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

2.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位变动,等级也就变动,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品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同样职位的公务员可能品位等级不同,而同样品位等级的公务员也可能职位不同,当职位变动时,品位却可以不变。

3.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品位分类制中则以品位等级定工资,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的现象。

4.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才专用原则,非经考试合格,一般不得晋升,而且每一次晋升,几乎都得经过相应的考试,不能“一步登天”式地跨级晋升;品位分类制主要不以考试来确定是否晋升,比较注重公务员的资历,由下级升到上一级比较容易,而且可以有较大的晋升幅度。

5.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复杂,职类、职系、职级、职等划分较多,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品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只做大体上的分类,分类较少,较为简单,不需很高的技术性。

6.职位分类制下,任何公务员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都有规范性的职位说明,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但是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公务员流动与调转的限制条件较严格,流动与调转的范围也较小;品位分类制下,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但在品位分类制下,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更多的经验色彩和主观性。

65、两种分类制度的发展趋势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趋同化

(1)职位分类体现的是科学管理理论;品位分类体现的是管理行为学理论;

(2)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强调行政系统的整体性,符合生态行政学的要求;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存在,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符合行政系统的开放性和反馈性;

(3)实施两种制度逐渐借鉴融合。。

66、我国公务员的职务序列

(一)分成三类

Δ专业技术类: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具有纯技术性、不可替代性、技术权威性三个特点。

Δ行政执法类:行政机关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具有纯粹执行性,现场强制性两个特点

Δ综合管理类:除以上两类外,履行综合管理和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的主体,主要从事规划咨询、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和内部管理。

(二)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1、领导职务序列

第一类是各级政府的领导职务

第二类是各级政府机关中各部门的领导职务

我国国家公务员的领导职务从总理到副科长共分为10个职务等次。

2、非领导职务序列——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不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权和责任的职务。——带“员”字

①非领导职务是实职,但不具有行政领导职责。非领导职务序列包括:

②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③分为8个职务等次。

非领导职务序列设置的动因——“五个需要”

①适应国家行政机关某些职位特点的需要

②稳定国家公务员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需要

③克服“官本位”现象的需要

④减少行政领导职数、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⑤规范对原有相当待遇人员的管理需要

67、在西方国家中,所谓“国家公务员”,一般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主要是通过竞争性考试)而被任命担任政府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恩赐官职(爵)制:在封建制度下,文官职位大多靠国王恩赐,宫廷中的文官阶层仰赖于国王供给其衣食住行,政府的开支列在宫廷开支之内,官吏是国王的奴仆。

68、政党分赃制,又称政党分肥制。

就是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作为战利品,公开合法地进行肥缺分赃,分配给本党主要骨干的做法,官职成为政党的私有物。 这种做法的目的:首先,它是对本党干部做出贡献的赏赐,否则党务人员将没有动力为政党服务。其次,政党通过让本党主要领导成员占据主要行政职位,达到了控制行政体系和国家机关的目的。最后,本党干部占据国家机关的重要职位,在政党执政期间,极大地加强了本党的各方面实力,更加巩固了政党的合法统治地位。

69、《彭德尔顿法》

1883年,也就是“政党分赃制”的殉难者加菲尔德总统遇刺两年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乔治·彭德尔顿参议员提出的“文官制度法”,史称“彭德尔顿法案”。

该法案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禁止文官(公务员)参加党派活动或利用官职分配作为竞选者的政治资本;规定实行文官职业保险和建立统一的文官体系。

“彭德尔顿法案”奠定了西方官僚政治的法律基础。在实行“彭德尔顿法案”,废止“政党分赃制”后,美国政治中的腐败现象得到了逐步的扭转。

实行措施:

①用功绩制取代政党分肥制

②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官员

③通过考试而被录用的官员不因政治原因而被解雇

④官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在政治上必须保持中立

⑤政务官和事务官分途而治

70、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1.部外制。指在政府系统之外,设立独立的人事主管机关,全权掌握一切人事行政大权的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人事主管机关独立管理公务员的考试、培训、升迁、工资、待遇、奖惩、退休、抚恤等事宜。美国最先采取了这种体制,日本、加拿大等国,仿效美国都先后采用这种体制。

部外制的优点:

(1)人事主管机关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可以不受政党或行政首长的干预控制,可以在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情况下,较为客观公正地为国家选拔人才,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和政府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延揽专门人才,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各种公务员管理事宜做出较为详细和科学的规划。同时由专门机关统筹规划,也可避免人事行政政策和措施的冲突,有利于人事行政的系统化。

(3)通过独立的人事行政主管机关的监督,使公务员的地位和权利得到法律保障,做到安心任事。

部外制的缺点:

(1)用人单位和行政首长缺乏用人权和人事监督权,妨碍行政责任的完整性。

(2)人事主管机关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对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未必符合行政部门的实际,并且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密切配合和支持,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2.部内制。政府各部门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奖惩、任免、调动等各种人事行政事宜,均由各政府部门的行政首长或部内的人事机构负责掌管。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

部内制的优点:

①人事行政机构设于政府各部门内,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较深入的了解,人事措施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②人事机构与行政机关在职权上没有冲突,工作上没有重复,有利于协调一致,提高行政效率。

部内制的缺点:

①在公务员管理上容易造成标准各异,各自为政,影响公务员管理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②公务员管理机构力量分散,难以进行全面、深入的政策和措施研究,以提高管理水平。

③在人事问题上对行政首长缺乏制约。

3.折中制。介于部外制与部内制之间,即在行政系统之外,设立独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专门掌管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而其他公务员管理事务,则由设在行政系统之内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和各行政部门内的人事机构自行管理。英国是采用这种体制的典型。

折中制的优点:

(1)考试权独立行使,公平客观,不受政党斗争的影响,行政首长不能任用私人,可使公平竞争的原则得到保障。

(2)遴选以外的人事行政,由政府部门的人事机构负责,能配合行政机关的需要,保证了行政首长责权的完整,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7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点

1.职务常任。一般地,政务类公务员负责政治决策,事务类公务员负责政策的执行。为了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事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或称之为“终身官员”,主要标志是“无过失不受免职”,不与政党共进退。

2.政治中立。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活动,不参加政党选举,不得以党派的偏见影响政策的执行。有利于公务员以公正的态度处理行政事务和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通过竞争保证了选拔政府人员的平等、择优,为政府工作人员的高效奠定了基础。

4.法制管理。

72、我国公务员的含义

在我国,无论是中央行政系统的公务员,还是地方各级行政系统的公务员,通称为国家公务员。其范围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我国公务员这一概念包括下述几层意思: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适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

7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1、从国家公务员管理内容(宏观)来看,分三环节:公务员进入环节;在职公务员管理环节;公务员出口环节。

74、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具体(微观)内容

条件、义务与权利

职务与级别: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录用

考核、奖励与惩戒

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

培训、交流与回避

工资福利保险

辞职辞退、退休与申诉控告

职位聘任

法律责任

75、中国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一)中国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相同点

1.法制管理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功绩制原则

4.分类管理

(二)我国与外国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和标准。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或不搞政治中立)。

(三)与我国传统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区别

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

运用科学的激励竞争机制

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

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

实行依法管理

76、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特点:

1、行政决策的主体只能是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领导的各个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所领导的各个部门。

2、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部门,行政决策权一般由行政首长行使;在实行委员会制的行政部门,行政决策权一般由委员会集体行使。

3、行政决策的内容是行政事务。行政决策的内容既涉及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更多地则涉及社会公共事务。

4、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77、行政决策体制

一、行政决策枢纽系统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也称为行政决策中心,是指领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终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主要由决策枢纽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各个子系统的组成、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关于行政决策主体的构成及其职权关系的一种制度化的设计。

(一)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特点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在整个行政决策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子系统。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行使决策领导权的系统。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对自己所领导的机关或部门负有全面责任的系统。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机关或部门的唯一最高决策机关。

(二)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任务

组织领导整个决策过程。

确定决策目标。

选择决策方案。

监督决策的执行。

我国任何一级国家政权机关有三个决策系统,即党的领导决策系统、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决策系统和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系统。二、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一)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按信息的传输方式所划分的类型

1.纵向传输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是将不同级别的组织之间的信息进行传输的一个信息系统。

2.横向传输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是同一级别的组织为了使各自的决策或行动相互协调而将它们各自的信息互相进行传输。3.综合传输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是前两种系统的集合,其中既有纵向传输,又有横向传输。

(二)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1、决策体制中的“ 神经系统” 对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收集、处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提供制定方案的依据。

4、帮助进行方案比较和选优。

5、控制决策实施和计划执行的最佳状态。

三、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在国外被称为“ 智囊团” 、“ 思想库” 、“ 头脑公司” 、“ 脑库” 等等。

所谓行政决策咨询系统就是指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组织系统。

(一)服务政府的咨询机构的特点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具有合理的智力结构。

研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二)咨询机构及其人员的作用

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

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内行的判断。

帮助决策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决策信息。

帮助决策者提供备选方案。专家不越位,行政管理者不缺位。

@我国现代行政咨询机构的组织形式

1、政策研究室

2、各类专业研究机构

3、学会、研究会等学术性咨询机构

4、民间咨询公司

5、专家顾问委员会

咨询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作用:

1、协助中枢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

2、为中枢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

3、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

78、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一)理性决策模型

科学决策模型。杰里米·边沁、泰罗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决策有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利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即从全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过程步骤:

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满意决策模型理论。西蒙修正了理性决策准则,提出满意决策准则。即决策过程中不存在最优决策,而只有满意决策。

四个主要阶段:

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情报活动;

找到可能的决策方案----设计活动;

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抉择活动;

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审查活动”。

(三)渐进决策模型

[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他认为,决策过程并非理性决策理论所说的是一个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前进的过程;决策过程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

(四)混合扫描决策模型

?又译为综视决策模型,最先由美国社会学家阿米泰·埃特奥尼提出。

?理性决策的理论模型有其不足之处,但渐进决策的理论模型也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

?决策过程应该是理性决策过程与渐进决策过程的结合。在决策过程中既要运用理性决策方法,也要运用渐进决策方法。

?混合扫描决策模型则要求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摄像机,既要对空间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又要对某些部位进行细微观察。两种摄像机的混合扫描,既考察全面,又考察重点,有利于综合考虑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

79、行政执行

(一)行政执行的含义

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和经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决策机关发出的决策指令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行政执行是国家行政人员的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

从法制行政的角度来看,行政执行与行政执法是一致的,按其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所引起的直接后果来分,可分为行政决定、行政检查、行政处置和行政强制执行等。;

一、行政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

⑴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到国内政策的相应调整甚至改变,因此,也就会影响执行。

⑵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方针、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执行活动的进行。

⑶国内外环境发生突变,如社会动荡、自然灾害、战争都会直接影响执行活动进行。

2、执行人员因素

行政执行人员的政策水平、法制观念、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行政执行人员之间能力、作风的协调与配合;行政执行人员的事业心与责任感;都是影响和决定行政执行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3、执行对象因素

执行对象即决策的受益者和受损者。执行活动会直接决定着其利益的实现程度,并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因此,执行对象对决策的态度以及赞同与反对的力量对比,会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执行程度以及执行的成败。

4、政策、法规和指令本身的因素

行政执行活动有效地进行还取决于政策、法规和指令的合法化程度以及决策是否科学、完善,决策标准是否统一等。

5、资源因素

行政执行活动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和管理的活动,这种活动本身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做保证,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如资金、设备、劳动力等,更重要的是无形资源如上级和社会的支持、内部的向心力、凝聚力等。

二、行政执行中的障碍分析

(一)行政决策不完善

(二)行政执行态度不坚决

(三)行政执行效率低下

(四)行政执行资源不充分

80、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的涵义

广义: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的监督,是政党、国家和人民根据法律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与遵守纪律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督促、指导、纠错的活动。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所有形式。

狭义: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

与监督行政、行政法制监督和行政督察的区别

监督行政,即对行政的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民主党派、公民等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工作人员员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专门行政机关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职权和与行使职权有关的行为实施的监督。

行政监察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种,属于专门行政监督。它是指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是否正确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所进行的监督和检查。

行政监督的功能

(1)行政督察

属于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

目的:督察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法规、行政规章与行政纪律的情况。

行政监督一要讲究规范性,二要讲究时效性。

通常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和专项督察。

(2)行政纠错

属于被动的行政监督功能。

行政纠错是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违犯有关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纪律情况下,特定行政监督部门进行的行政活动。

特点:发现问题之后进行的一种补救行为。

(3)行政防护

属于积极的预防功能。

防止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有关行政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再次发生和重复发生。

81、西方国家行政监督的理论

(1)分权制衡理论:以权力制约权力

?也称权力制约论。

?洛克、孟德斯鸠提出了著名的“分权制衡说”,提出了制约权力、监督行政权使用的基本做法和制度。

?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把国家权利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并论述了人民对国家权利的制约问题。

?孟德斯鸠提出,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孟德斯鸠名言:“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主张立法权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来行使;国王掌握行政权力和军队;司法独立,与立法、行政并立。

杰斐逊:对国家行政权力进行严格的监督制约。

“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264页,商务印书馆,1980。

(2)人民主权理论:以权利制约权力

代表人物是卢梭、潘恩等,莫耐、洛克、孟德斯鸠多有论述。

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提出的民主理论。认为人民拥有主权,国家权力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人民对国家有天然监督权。杰斐逊认为,民主共和政体是一种最合理的政治制度。理想的民主共和政府的首要条件是人民能够控制政府。“人民对于他们的政府机关的控制,是衡量一个政府是否为共和的标准”。

马基雅维利提出,国家权力不能让一个集团完全支配,否则就容易产生腐化。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论

(3)社会契约论:以道德制约权力

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罗梭、康德、罗尔斯等;当代的布坎南。

共同点:

契约签订的直接动力在于,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某种目的;

契约意味着双方当事人间权利义务的对称。政府拥有管理社会的公共权力,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责任,公众服从政府公共权力管理的义务;公民监督、制约公共权力行使的权利。

案例分析出题处:见下!!(楷体字部分)

82、行政监督的类型

按行政监督体系的不同,可将行政监督划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介、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活动的监督属于外部监督体系;

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监督机构、审计机关的监督及上级机关和下级行政机关的相互监督属于内部监督体系。

按行政监督性质的不同,可将行政监督划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一般监督:基于组织层级和隶属关系,上下级行政管理机关间、同级行政管理机关间,以及行政管理机关对其自身或公务员进行的监督活动。

?两种:行政执法监督;公务员勤政廉政监督

?行政执法监督是指事权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决定、命令情况进行的监督,并有权对执法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作出监督决定和提出改进建议,还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加以纠举和惩处。?内容:对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对抽象的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对行政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进行的监督。?公务员勤政监督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对公务员从事本职工作的态度、状况进行的检查与督导。廉政监督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活动中是否清正廉洁实施的教育和监督。

专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主体内部设专门监督机关,即专门检察机关实行的监督活动。从中央到县级人民政府都设立专门检察机关。

1、专门监督主要包括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财政收支实行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

2、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同属于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监督,二者在实践中是一种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

从行政监督的任务来看,行政监督分为效能监督与廉政监督二种方式。

效能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职责所进行的监督。

效能监督是为促进勤政建设而开展的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促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改进管理,提高效率,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效能监督的重点内容是监督检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即依法监督、惩戒、纠举监督象违反职责和行政法规、制度、命令、工作程序,并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或造成行政工作程序紊乱等行为,促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尽职尽责。

廉政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执行廉政制度、廉洁奉公所进行的监督。廉政监督是为促进廉政建设而进行的监督活动,其主要作用是监督、惩戒、纠举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政爱民,维护社会稳定。

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在实践中密不可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共同构成了维护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高效的监督体制,廉政监督的成果必须有利于效能监督,效能监督的有效开展也会进一步深化廉政监督。只有廉政监督和效能监督结合起来,行政监督才能最为有效。

83、行政机关的外部监督体系

(一)政党监督

“三权分立”制度下的监督(处于在野党时,对执政党及其政府具有严厉的监督作用);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选举斗争过程中。

我国政党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对国家行政活动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对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党的纪律检查组织和领导机关对行政活动执行法律和政策的状况实行检查和督促,发现和揭露问题,促使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依法行政。

具体表现:政治监督;政策监督;立法监督;纪律监督[纪律检查委员会];法制监督;民主党派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监督方式:

日常监督、专门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分层次进行,有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监督、党的基层组织的监督和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双规”、“两指”

民主党派在我国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也称为立法监督,即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在我国,立法监督主要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坚持依法办事所实施的监督。

立法监督特点:

①从监督的效果看,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的监督是最具权威性的监督。

②从监督的层次看,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

③从监督的主体看,立法监督是由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外的权力机关实施的。

④从监督的范围看,立法监督主要是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立法行为进行监督。

⑤从监督的内容看,立法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一切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国家公务员是否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进行的监督。

立法监督的方式:

质询;提出不信任案或不信任表决;任命;弹劾;罢免;审批;国政调查。

权力:

行使审议权。

行使法规审查权。

行使撤销权。。

行使罢免权。

行使调查权。

(三)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如报纸、刊物、电视、广播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揭露的一种监督。

舆论监督作用:批评、建议、评论、揭露等。

舆论监督特点:监督主客体广泛性、监督方式公开性、监督影响及时性、监督效果威胁性

舆论监督被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84、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体系

(一)非专门监督

1.一般监督

一般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开展的双向监督。包括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督。

自上而下的监督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主要通过对下级发布指示、命令,领导到基层调查、考察以及听取下级的汇报等方式或途径,检查下级工作,对错误、失当的行政行为提出批评并予以纠正,对违反政纪的行为给予行政处分。

自下而上的监督是下级行政机关对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政府职能部门对自己所属的政府的监督和对上级对口职能部门的监督。

2.职能监督

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具体职能部门就其主管的工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同级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和下级政府所属的对口职能部门实施的专业性监督。

包括:

财政监督。财政部门对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的对口职能部门财政收支和管理、国家划拨的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情况实施监督。计划监督。计划部门对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的对口职能部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3.人事监督。人事部门对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的对口职能部门人事安排、使用和调配是否合理实施监督。

(二)专门监督

1.行政监察行政监察是指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监察机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实施的是内部监督。2.行政复议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规定,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政府机关、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审核等监督活动。

85、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①监督机构内在动力不足。

②监督体系设置不合理。

③行监督法制不完备,

④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乏可操作性。

⑤国家权力机关发挥作用不够。

⑥新闻舆论和公民监督的实际效力弱,监督渠道不畅,表现为社会权利依附于公共权力的现象。

86、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的内容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纪检机关的职能

(二)完善监督制度和法规

(三)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

(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权力制约权力

(五)完善新闻舆论和公民监督约束机制。

87、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

法治行政是资产阶级宪政运动的产物。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法治行政的要义: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之简答A (2)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之简答A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1)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3、简述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1)公共行政学是大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必然结果。(3)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4)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4、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5、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答:(1)公共行政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2)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3)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4)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怎么管。(5)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 6、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哲学研究方法。(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方法。(6)比较研究方法。 ※7、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8、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行政管理学(A)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2013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 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行政监督 B.政府职能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4.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 )的行政区。 A.传统型 B.发展型 C.特殊型 D.现代型 5.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 A.2006年1月1日 B.1993年10月1日 C.2005年4月27日 D.1994年1月1日 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应变方案 D.追踪方案 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 A.协调阶段 B.准备阶段 C.实施阶段 D.总结阶段 9.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市级预算 B.中央预算 C.省级预算 D.县级预算 10.目标管理方法是(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伍德沃德 B.西蒙 C.德鲁克 D.菲德勒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1.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 )完成的。 A.泰勒 B.魏劳毕 C.怀特 D.韦伯 E.费富纳 12.组织文化包括()。 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C.管理对象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13.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 )。 A.态度分类 B.职位分类 C.能力分类 D.学历分类 E.品位分类 1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经验决策 B.集体决策 C.理性决策 D.科学决策 E.个人决策 15.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 )。 A.层级结构的协调 B.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 C.人际关系的协调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多项选择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0277)多项选择题(2009-04-23 14:23:40) 标签:教育分类:教育学习类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意识形态、C。道德论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执 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3、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墨西哥、D。埃及。 4、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 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5、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立法、C。行政、E。司法三种权力。 6、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西蒙B.怀特C.汤姆森E.斯密 斯堡。 7、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 8、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 离的观点。 9、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怀特B.魏劳毕E.费富纳完成的。 10、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 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1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自然地理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E.文化环境。 12、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管理对象E.组织文化。 1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特殊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 1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 公共行政模式。

行政教育学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行政学复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教育行政学概述 一、选择(从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1.我国建立独立的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是() A、汉朝 B、唐朝 C、1905年 D、1949年 2.教育行政学科在我国具有法定地位的是() A、1898年 B、1903年 C、1911年 D、1931年 3.被称为“现代教育行政理论的创始人和现代行政学之父”是() A、施泰因 B、达顿 C、斯奈登 D、达顿和斯奈登 4.构成教育行政活动的要素有:() A、教育行政主体 B、教育行政客体 C、教育行政手段与职能 D、教育行政目标 5.我国把教育管理学正式列为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的是()。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教育法》 C、《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D《义务教育法》 二、填空题 1.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2.教育行政学有两大理论源流一是二是 3.19世纪末德国的教育行政理论由介绍到我国。 4.教育行政的主要职能有:计划、决策、督导、、服务。 5.教育行政学是一门学科,在研究和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原则。 三、判断改错题(对以下各题中,正确的在其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1.教育行政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教育管理归根到底是为一定国家占统治地位阶段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政策服务的。“教育管理中立”是根本行不通的。() 3.德国的行政学一般称之为技术性的行政学;美国的行政学一般称之为法学的行政学。() 4.教育管理学就是教育行政学。() 四、简答题 1.学习和研究教育行政学的意义何在? 2.学习教育行政学的基本方法在哪些? 3.简述教育行政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 4.当代教育行政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行政学概述 一、选择题 1.C;2。B;3。A;4。ABC;5。C 二、填空题 1.领导和管理;2。德国行政学、美国行政学;3。日本;4。评价、执法; 5.应用、学以致用。 三、判断改错题 1.√;2。√;3。×,德国行政学一般称为法学的行政学,美国的行政学一般称为技术性的行政学。4。×,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包括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

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 A.提高效率 B.组织分配 C.协调工作 D.相互督促 2.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西蒙 B. 弗雷德里克森 C. 布坎南 D. 奥斯本 3. 行政组织承担的最基本的职责即维护公共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行政职能本身具有鲜明的()。 A.公共性 B.执行性 C.层次性 D.政治性 4.地方行政机关的首要特征是()。 A.特殊性 B. 灵活性 C. 地域性 D.规范性 5. 把领导定义为影响力,即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努力的艺术和过程的是()。 A. 哈罗德?孔茨 B. 泰罗 C. 德鲁克 D. 余克 6.行政决策中主要表现为路线、方针和重大规划的确定的决策类型是()。 A. 程序性决策 B. 非程序性决策 C. 战略决策 D. 策略决策 7.在每种备选方案结果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且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无法知晓的情况下做出的行政决策是()。 A.程序性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非程序性决策8.()是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和外在表现,在整体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A.企业绩效 B.组织绩效 C.个人绩效 D.经济绩效 9.我国各级政府监察部门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属于()。 A.审计监督 B.政法监督 C.司法监督 D.行政监察 10.企业型政府理论是由()提出的。 A.马克思·韦伯 B.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 C.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 D. 梅奥 二、多项选择(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泰罗提倡的一系列科学管理原则是()。 A.整体观念 B.系统分析 C.完善组织 D.强化计划 E.教育培训 2.从过程的角度看,行政组织的运行职能包括( )。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控制职能 E.监督职能 3.行政组织构成中的实体要素包括()。 A.组织成员 B.组织资源 C.组织能力 D.规范系统 E. 组织机构4.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指标确定的基本原则有()。 A.系统性原则 B.可操作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可比性原则 E.动态性原则5.行政监督中的一般监督包括()。 A.立法监督 B.职能监督 C.专门监督 D.政党监督 E.主管监督6.在中国,属于中央与地方共有的权力有()。 A.外交 B.教育 C.经济 D.文化 E.卫生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公共管理 2.派出机关 3.行政决策体制 4.全球化

电大行政管理学A考题及答案

注:2013年电大行政管理专科七月份期末考试试题多出于此试卷代号:220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 2009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2.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3.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4.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B )。 A.瓦特 B.亚里士多德 C. 史坦因D.马克思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作者是( B )。 A.德鲁克 B.里格斯 C.西蒙D.高斯 3.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A )。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

时期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D ) A.美国 B.埃及 C.巴西D.美国 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 A )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英国 B.美国 C.日本D.法国 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C )。 A.信息支持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 领导决策系统D. 专家咨询系统 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D )。 A.实施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D.准备阶段 8.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 B )。 A.侦查监督 B.跟踪监督 C.工作报告D.专案调查 9.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 C )给予党纪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A )。 A.《行政学导论》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D.《行政学》

《教育行政学》练习试题库与答案

《教育行政学》练习题库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出版的单独的教育行政学著作及其作者是( B ) A.《行政学》施泰因 B.《学校行政》佩恩 C.《美国的教育行政》达顿、斯奈登 D.《教育行政学》林文达 2.我国唐朝时期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 C ) A.崇文馆 B.太学 C.国子监 D.弘文馆 3.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导型,另一类是( D ) A.计划型职能………… B.服务型职能…… C.经营型职能 D.监督型职能 4.教育管理机构改革的核心是( C ) A.统一……… B.效能…… C.精简……… D.分工 5.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时间是( A ) A.1995 B.1993 C.1996 D.1999 6.教育预测的原理包括延续性原理、因果性原理和( C ) A.逻辑性原理 B.有效性原理 C.相似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 7.教育财务行政的根本任务是( A ) A.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教育经费 B.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 C.监控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 D.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 8.当前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的是( B ) A.任命制 B.公务员制 C.聘任制 D.选派制 9.教育督导有三大职能,即沟通评价职能、检查督促职能和( D ) A.决策职能 B.改进职能 C.规划职能 D.指导推广职能 10.下列与对教育行政工作人员惩处方式不符 ..的是( C ) A.警告 B.记过 C.罚款 D.降级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 ...教育人事行政基本原则的是( C ) A.量才适用 B.选贤任能 C.因人设岗 D.合理流动 12.校园、校舍的新建扩建费属于( A ) A.教育基本建设费 B.公用经费 C.人员经费 D.交通费 13.教育行政咨询的三大特性是独立性、自由性及( D ) A.专业性 B.强制性 C.求实性 D.科学性

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1.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 )。 A.提高效率 B.组织分配 C.协调工作 D.相互督促 2.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 .西蒙 B. 弗雷德里克森 C. 布坎南 D. 奥斯本 3. 行政组织承担的最基本的职责即维护公共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行政职能本身具有鲜明的( )。 A.公共性 B.执行性 C.层次性 D.政治性 4.地方行政机关的首要特征是( )。 A .特殊性 B.灵活性 C. 地域性 D.规范性 5. 把领导定义为影响力,即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努力的艺术和过程的是( )。 A. 哈罗德?孔茨 B. 泰罗 C. 德鲁克 D. 余克 6.行政决策中主要表现为路线、方针和重大规划的确定的决策类型是( )。 A. 程序性决策 B. 非程序性决策 C. 战略决策 D. 策略决策 7.在每种备选方案结果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且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无法知晓的情况下做出的行政决策是( )。 A.程序性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非程序性决策 8.( )是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和外在表现,在整体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A.企业绩效 B.组织绩效 C.个人绩效 D.经济绩效 9.我国各级政府监察部门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属于( )。 A .审计监督 B.政法监督 C.司法监督 D.行政监察 10.企业型政府理论是由( )提出的。 A.马克思·韦伯 B.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 C.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 D. 梅奥 1.泰罗提倡的一系列科学管理原则是( )。 A.整体观念 B.系统分析 C.完善组织 D.强化计划 E.教育培训 2.从过程的角度看,行政组织的运行职能包括( )。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控制职能 E.监督职能 3.行政组织构成中的实体要素包括( )。 A .组织成员 B .组织资源 C .组织能力 D .规范系统 E. 组织机构 4.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指标确定的基本原则有( )。 A.系统性原则 B.可操作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可比性原则 E.动态性原则 5.行政监督中的一般监督包括( )。 A.立法监督 B.职能监督 C.专门监督 D.政党监督 E.主管监督 6.在中国,属于中央与地方共有的权力有( )。 A.外交 B.教育 C.经济 D.文化 E.卫生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公共管理 2.派出机关 3.行政决策体制 4.全球化 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行政职能的意义。 2.简要说明集权型领导方式的涵义及其评价。 3.简述行政决策过程所包含的基本步骤。 4. 简述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类型。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说明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2. 试述完善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对策。 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B ;3.A ;4.C ;5.A ; 6.C ;7.C ;8.D ; 9.D ;10.C 二、多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ABCDE ;2.ABCDE ;3.ABE ;4.ABCDE ;5.BDE ;6.BCDE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公共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2019年新版自考《行政管理学》考前必读复习资料串讲笔记【过关宝典】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浓缩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 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 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 派的理论为代表。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3、20世纪80 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三、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 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 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十五、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十七、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十八、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1、行政管 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2、行政管理学是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3、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 用科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价 值文化。2、行政功能文化。3、行政运行文化。4、行政公 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 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 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 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 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 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六、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 1

《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提纲(全)描述

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全) △考试题型: 、选择题(单选与多选)10 二、辨析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 △复习章节: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特点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行政管理环境第一节行政环境的涵义和理论依据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社会环境第三节行政管 理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第三章行政职能 第四章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概念、特点、结构,行政组织与环境第五章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的概念、基本素质、职位职权职责、制度、方式与艺术 第六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公务员管理 公务员制度概述、管理体制、权利与义务、职位与级别、录用考 核培训、职务任免与升降、交流与回避、处分

第一章绪论 1、广义的行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 狭义的行政: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政府管理)。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客体:公共事务,包括:(1)国家事务;(2)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管理原则:依法管理 3、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美国?威尔逊1887 年发表《行政研究》 4、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的三个阶段 (1)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1887 年至20世纪30年代),又称 为形成阶段——传统管理阶段;研究方法:科学管理(2)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20世纪30 年代到20 世纪60 年代), 又称为成长阶段——科学阶段;研究方法:行为科学(3)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20世纪60 年代以后),又称为 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研究方法:系统分析 5、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三大主题 ( 1 )1978-1987 年中共十三大,简政放权、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2)1987 年中共十三大后,转变政府职能 (3) 1 992 年中共十四大后,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6、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四条主线 一是机构改革;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16教育行政学复习资料

教育行政学期末考 1.合理流动原则指在教育人事行政中要充分挖掘人才,合理调配人才和高效使用人才,使人才在适宜的环境中成 长和发挥作用。 2.教育督导的基本性质属于政府监督范畴的执法监督。 3.采用数学的方法,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的评价,称为定量评价。 4.育人质量标准中的“双基”标准,指的是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教育行政信息管理的基础和开端是收集信息。 6.把组织机构中的所有职位按其工作性质、职权范围等,用系统的方法分门别类,确定名称,评定等级,制定规 范,这是人事分类中的职位分类。 7.在一个国家中,由中央政府和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行政事业,这样的教育行政体制被称 为中央集权制。 8.宏观的教育行政信息一般指的是国家管理教育活动的信息。 9.如果一个机构简单,要求下达命令迅速、准确,一般采用树形沟通的途径。 10.我国1993年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法律层次上属于教育基本法。 11.我国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渠道是国家拨款。 12.预测过来的事物,必须建立在了解它的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指的是教育预测的连续性原则。 13.量才适用原则指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能力,志向和条件,做到才以致用。 14.美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属于比较典型的地方分权制。 15.教育行政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教育组织。 16.教育行政学的学科性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17.通过一定的考试择优级录取教育行政人员或教师的选拔方式,称为考任制。 18.教育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 19.决策付诸实施后,要随时检查、验证、落实,一旦发现决策有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地方,就采取必要措施进 行修正,指的是教育行政决策的反馈原则。 20.教育行政学以佩恩的第一本《学校行政》为标志。 21.智能结构指教育行政领导班子中不同智能类型的人的配比组合。 22.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已经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解决的社会群体,指行动公众。 23.长期规划一般为10年。 24.法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 25.如果要求时效、满意率和无误率都一般,星形的沟通途径更为合适。 26.在教育行政领导中讲究实效,指的是教育行政领导的效益原理。 27.监督职能指国家依据有关法令和采取有关教育行政措施,对地方和学校教育的实施实行监督。 28、美国教育行政学最早产生的时间大约是19世纪末。 29、对教育行政机关是否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和决策,完成行政任务所进行的行政效率评价方法属于功能测定法。 30、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应该是指导—监督型。 31、编制是人事行政的重要内容,是搞好其他管理的基础。 32、按规定交纳保险金,如果由于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缺失者,可申请保险给付,指的是保险性福利。 填空题 1、价值原则是指教育行政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中心来进行。

(完整word版)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

●名词:(5个,3分/个) 1、行政: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中的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社会目标,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社会事务实施科学管理的活动。 2、行政法:是控制国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行政发展:指行政系统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的过程。 4、行政责任:广义行政责任,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利主体负责,必须提高自身职责的履行,为国民谋利益。 5、行政效率:指国家行管活动所获得成果与所消耗行管资源间比率。 6、行政手段: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依靠行政组织层级节制性,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方法。 7、经济手段:是行政主体按照经济规律,运用税收、物价、经济合同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和方法。 8、财务行政:是行政组织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与财政活动有关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具体的管理方法和程序。 9、中观行政环境:指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情况,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是否合理,职权划分是否明确,沟通是否顺畅,制度是否健全,等等。 10、刚性机制:所谓行政沟通~,指不以行政沟通参与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形的、具体的制度规定,是行政沟通必须遵循的约束规则.柔性机制:行政沟通的~与刚~相对应,指在行政沟通中具有较大可变性的约束因素,这些因素具有可塑造、可改变的特性,它包括语言机制和心理机制。 11、行政首长负责制: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行政领导制度. ●简答:(3个,5分/个) 一、行政含义的几种理解。 1、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理论:观点:把管理国家的活动分为立法、行政、司 法三类,主张这三种权力由三个独立部门掌握,以相互制约平衡.主要著作:《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局限性:过于狭隘.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行政机关也有部分立法提案权和制定部门法规的权利,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同样也存在人事、财务等行政事务。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关于政府的研究》:观点:在所有政府体制中都存在 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谓之政治,后者称之执行。主要著作:《政治与行政:关于政府的研究》局限性: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因不符合现实国家政治生活情况受到人们普遍怀疑。 3、泰罗及其同代人的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和原 则。美国学者怀特(《行政学导论》):行政是实现或执行公共政策时的一切运作;行政乃是为完成特定的目标而对许多人所作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学者费富纳(《行政学》):行政就是由一些人的协调努力,使政府工作得以做成。

《行政管理学》非常好的复习资料

1、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 2、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的思想,即政治学上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 制衡”原则的是法国的孟德斯鸠 3、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 4、美国第一本大学教科书是《行政学导论. 5、“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史坦因在1865年提出,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 6、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一书,提出了其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 7、最早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的行 政学著作是《行政学导论》 8、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的是官僚制理论 9、开创了行政决策理论研究的先河,是决策学派的行政理论在美国行政管理理论中占有重 要地位的学术著作是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 10、主要以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理论为代表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学派 11、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不但研究了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问题,而且还修正了传统的理性 决策准则,提出了所谓的“满意”决策准则,因此,其理论被称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1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它所说的“公共能量场” 13、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 ,并正式宣布着手筹备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自此以后,行政管理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 恢复和发展。 14、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形式是“实践----理论-----实践” 15、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规范研究法 16、在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 避事实背后的规律的方法是实证方法 17、在现代管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案例方法 第二章 1、系统,环境这两个基本概念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是“边界” 2、在全面理解行政环境这一概念时,要想确定行政环境的构成,首先就必须界定特定行政 系统的边界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环境中不可见的情势因素的是政府机构

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 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是指 A.国家确定路线方针政策 B.国家意志

的执行 C.国家维护主权与安全 D.国家制定法律 2。开创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先例的文献是 A.罗纳德·怀特的《行政学导论》 B.魏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 C.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 D.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研究》 3.除有限决策理论、综视决策理论外,决策学派理论还有 A.人际关系学理论 B.渐进决策理论 C.权变理论 D.社会人假设理论4.雷格斯在分析过渡型社会特征时提出的一种独特的市场体制类型是 A.无限市场模式 B.受限市场模式 C.自由市场模式 D.计划市场模式5.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的是 A.政治力量 B.经济力量 C.文化力量 D.社会结构 6.下列属于行政权力主体的是 A.政党 B.立法机构

C.国家行政机关 D.军队 7.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的是 A.守夜人政府 B.有限政府 c.市场化政府 D.合作联邦主义 8.弱势政府时期话方国家政府职能的特点是 A.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B.政府职能无限 C. 政府没有职能 D.政府过度干预 9.行政职能首先表现为 A.国家立法机关履行立法职责 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C.国家司法机关履行司法职责 D.党政机关履行党务管理职责 10.从社会管理角度看,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组织是 A. 立法机构 B.司法机构 C.军事机构 D.行政管理机构 11.实行内阁制国家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瑞典 12.从比较狭义的层面看,“行政事务”可理解为 A.行政人事事务 B.政府管理的一切事务 C.政府外部管理事务 D.政府内部管理事务 1 3.财务行政理论的创始人是 A.威洛比 B.怀特 C.斯坦因 D.洛克 14。行政组织系统的构成“细胞”是 A.行政人员 B.行政职位 C.行政体制 D. 精神要素 15.政府运行过程的核心部分是 A.行政领导 B.行政决策 C.行政活动 D.行政监督 16.行政管理过程研究主要起源于 A. 《行政学导论》 B.《公共行政学原理》

教育行政学练习题1

《教育行政学》 (课程代码:00447) 本试卷共6页,4个大题,满分100分,150分钟完卷。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 24分) 1. 教育行政 2. 国家管理权力结构 3. 学制 4. 财政转移支付 5. 教育方针 6. 学校布局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 分,请在括号内打“√”或“X ”。) 1. 美国的教育行政学主张限制国家权力对教育的干预,被称为是“职能主义的 教育行政论”。 ( ) 2. 议行合一结构是最有影响的国家管理权力结构形式。 ( )

3.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有单轨制、双轨制和弹性制。() 4.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方法之一。() 5.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生活服务用房都属于校舍。() 6.制定执行措施、许可与确认、追究行政责任都是教育行政执法的方式。 ()7.制定教育规划应当考虑的内外部相关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思想因 素与道德因素。()8.督导内容的综合性及督导作用的客观性是教育督导具有的主要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7分,共 计35分) 1. 简述教育行政活动的三要素。 2.列举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几个基本环节。 3. 简述西方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4.简述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 5. 简述当前国际教育行政中的主要议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第1题12分,第 2题13分,共计25分) 《教育行政学》试卷第2页共6页

1.结合实际谈谈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2.试论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 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 2.国家管理权力结构:是指国家管理权力在不同国家机构上下左右之间的分配 与组织。 3.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4.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利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权力,根据社会不同群体、 不同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弱势人群进行资助,借此推动社会共同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 5.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一定时期的教 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6.学校布局法:其实质在于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规划区域的人口分布确定学 校的地理位置和办学规模的地区性教育规划。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请在括号内打“√”或“X”。) 1.√ 2. √ 3. X 4. √ 5. √ 6. √ 7.X 8.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 简述教育行政活动的三要素。 要点:教育行政的主体,即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分 教育行政的客体,即管理的对象,包括下级教育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2分 教育行政手段,指计划、组织、法规和信息等。3分 2.列举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几个基本环节。 要点:认真做好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确定工作。2分 在确定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职能的基础上,对其具体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其各项具体任务。 1分 根据合计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职能要求和机构内部个部门职责权限、专业和功能的要求以及具体任务量的大小,确定人员编制。2分 认真推行公务员制度。1分 搞好机构编制的法制工作。1分 3. 简述西方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要点:学前教育扩展化;2分 义务教育普及化;2分 普教职教综合化;2分 高等教育多样化;1分

行政管理学(A)2015年7月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2.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 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3.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领导决策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4.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的行政区。 A.发展型 B.特殊型 C.传统型 D.现代型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 奖惩权力 6.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7.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70 C.60 D.80 8.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9.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10.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菲德勒 C.伍德沃德 D.西蒙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1.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完成的。 A.泰勒 B.魏劳毕 C.怀特 D.韦伯 E.费富纳 12.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A.阿根廷 B.智利 C.爱尔兰 D.伊朗 E.津巴布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