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塔里木与天山造山带-2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中段三维变换构造特征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中段三维变换构造特征边海光;李本亮;靳久强;田继强;陈竹新;管树巍【摘要】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北缘,克拉1与克拉2构造是位于克拉苏构造带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岩下的背斜圈闭,而其钻探结果却完全不同。
通过构造地震解释和三维构造编图,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构造变换作用,形成了构造调节带。
构造调节带导致克拉苏背斜复杂化,在克拉1与克拉2构造之间的侧接位置形成传递带,传递带以断裂和褶皱的形式存在,在传递带与克拉2构造之间形成了背斜调节带,该背斜调节带是克拉2构造主要的油气圈闭。
%Kelasu structural bel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Kuqa depression.Kela-1 structure and Kela-2 structure are anticlinal traps,which are under salt layer in Kumugeliemu formation of the Eogene in Kelasu structural belt.However,the drilling results are ver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structures.It shows that transition structure zone and structural accommodation zone exist between Kela-1 and Kela-2 structures by structur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3D structural models.The structural accommodation zone results in the complication of Kelasu anticline.At the side joint between the two structures forms transfer zone which occurs in forms of fault and fold.And anticlinal accommodation zone exists between the transfer zone and Kela-2 structure,which is the main oil-gas trap in Kela-2 structure.【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4页(P359-362)【关键词】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三维构造建模;传递带;构造调节带;三维地震解释【作者】边海光;李本亮;靳久强;田继强;陈竹新;管树巍【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处,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5.6近年来在对裂谷盆地和逆冲推覆构造带研究中,人们把目光逐渐投向构造沿走向的变化,文献[1]在研究挤压变形中褶皱-逆冲断层的几何形态时首次提出传递带的概念。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
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
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
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康滇等4个主要的构造体系域,它们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地块为中心构造结,构成了一幅大中华构造格架。
我国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所编1:250万地质图上最主要的区域断裂(表5-1)计89条(图5-2),有45条属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性断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域,其中包括6条板块结合带和6条重要的微板块结合带和10条地壳拼接带,多数有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发育。
不少伴有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其中有16条已发现有蓝片岩带。
而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在中央造山系发现。
由于绝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发育历史和复杂的力学转变过程,地质图未能区分其属性。
古亚洲构造体系域该域包括任纪舜(1997)所划分的古亚洲构造域,但范围、时限更为广泛,主要是还考虑了板块拼合后的陆内造山作用。
以李四光(1973)所划分的3条巨型纬向带为主体,还包括其间所镶嵌的东西向排列的陆块或地块。
这些构造形体总体循近东西向展布,中部约略向南弯曲或形成规模不等向南凸出的弧形弯滑构造,如淮阳弧、广西弧等,并相伴有NEE、NWW 向一对X型剪切构造。
该体系域主要发育于我国中北部,包括发育于晚元古代以来,定型于华力西期的天山—兴蒙造山系和定型于印支期的中央造山带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华北陆块。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有利区带预测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有利区带预测乔锦琪;刘洛夫;申宝剑;胡青【摘要】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泥页岩岩性、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以及含气性进行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广泛发育,奥陶系富有机质泥页岩为黑色碳质页岩,钙质、硅质页岩,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在盆地西部的萨尔干组(7~22 m)和盆地东部的黑土凹组(40~60 m).萨尔干组干酪根类型为Ⅰ型和Ⅱ型,黑土凹组干酪根类型为Ⅲ型,均为好—优质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泥页岩矿物颗粒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脆性矿物含量高,孔隙主要以介孔和大孔为主,微裂缝发育.泥页岩碎屑矿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井下样品的含气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露头样品由于受到风化,其含气量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优选的中-下奥陶统页岩气发育区在塔东地区的分布面积约1 582 km2,在尉犁地区约1 058 km2.油气储量为17 814×108 m3.【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8页(P409-416)【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萨尔干组;黑土凹组;泥页岩;储层特征;页岩气【作者】乔锦琪;刘洛夫;申宝剑;胡青【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泥页岩发育区被视为中国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靶区[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泥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以往将其视为常规烃源岩进行研究[2-7],在烃源岩的展布和评价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
新疆区域地质构造

新疆区域地质构造一、新疆大地构造分区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地质构造研究工作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结合新疆地质构造实际情况,将新疆大陆大地构造划分为天山兴蒙造山系(Ⅰ)、塔吉克-塔里木陆块区(Ⅱ)、秦祁昆造山系(Ⅲ)、西藏-三江造山系(Ⅳ)四4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进一步又可划分为10个二级构造单元,23个三级构造单元,37个四级构造单元。
具体划分见表1-1。
表1-1 新疆大陆大地构造分区简表二、大地构造单元特征(一)天山-兴蒙造山系(Ⅰ)天山-兴蒙造山系包括阿尔泰弧盆系、查尔斯克-乔夏哈拉缝合带、准噶尔弧盆系、天山弧盆系等四个二级构造单元。
1、阿尔泰弧盆系(Ⅰ-1)阿尔泰弧盆系包括阿尔泰古生代陆缘弧和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弧盆系。
①阿尔泰古生代陆缘弧(Ⅰ-1-1)由诺尔特晚古生代上叠裂陷盆地和哈龙古生代岩浆弧组成。
由于蒙古湖区震旦-寒武纪洋盆的封闭而拼贴于西伯利亚板块的西南缘。
发育震旦纪-中奥陶世的巨厚陆源碎屑岩建造沉积,志留纪为残留海盆,接受了复理石建造沉积。
由于斋桑洋盆向北俯冲,志留纪时发生大规模的花岗岩化,片麻-花岗岩穹隆。
晚古生代的俯冲与碰撞,生成花岗伟晶岩。
该区经受加里东期、华力西期两次来自南北方向的俯冲,导致侵入岩的大量发育和复杂的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
形成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系,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形成一系列向南逆冲的叠瓦式构造推覆体。
由于斋桑洋盆向北俯冲,在阿尔泰古生代陆缘弧之上形成诺尔特上迭裂陷盆地,发育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堆积,并伴随有S型石英斑岩-钾长花岗岩类次深成侵入体。
②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弧盆系(Ⅰ-1-2)斋桑洋盆向北俯冲,在阿尔泰陆缘弧的前沿,形成了阿舍勒、冲乎尔、克兰、麦兹4个弧后裂陷盆地、卡尔巴-哈巴河晚古生代弧前盆地和额尔齐斯晚古生代构造杂岩带三个四级构造单元。
弧后裂陷盆地沉积了早-中泥盆世拉张阶段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晚泥盆世转入汇聚,于晚石炭世早期隆起为陆,出现"S"型花岗岩类。
全国成矿区带划分

– ~具下列特点: – ①~自中元古宙即开始发育。中国内蒙狼山地区的几个大型-超大型多金属
矿床、白云鄂博稀土-铁-铌矿床、西伯利亚南缘的干谷金-铂矿床、霍罗德累、 格雷夫斯克等超大型铅锌矿床都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 – ②成矿高潮发生于海西晚期。中国土屋、蒙古额登勒、哈萨克斯坦阿克图盖 等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众多的陆相火山岩型低温热液金矿床等均在这一时期形 成(如乌兹别克斯坦可克帕他斯)。 – ③本成矿域岩石圈的多期次拉张、多期次裂谷形成导致多期次蛇绿岩、富碱岩 浆杂岩、高εNd值花岗岩类及巨厚黑色岩系的发育与广布。这一岩石圈发育特 点在环太平洋和特提斯带是缺失的。 – ④穆龙套金矿、干谷金矿、宗毫巴金矿、库姆托尔金矿等超大型金矿均赋存 于黑色岩系中,这一特点在世界范围也属罕见
•
•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
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
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
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
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
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 ,他是地
• ①内带:属新生代成矿带,在美洲西海岸沿滨海断裂带发 育,主产铜、金矿床;在亚洲东部沿岛弧分布,主要发育 第三纪的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Cu、Zn等)及Au、 Ag矿床;沿断裂带有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的Cr、Ni、Pt 矿床。
• ②外带:位于大陆部分,属中生代成矿带、主产W、Sn、 Mo、Bi、Pb、Zn、Sb、Hg、Cu、Ag、Ni、Fe等矿产。
• ~以发育中、晚元古代及古生代活动带与成矿作用为特点。在中亚成 矿域南北两侧,即靠近古老克拉通处,都存在中、晚元古代活动带。 如在西伯利亚板块之南产出在前苏联地质文献中讨论甚多的贝加尔褶 皱带,其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在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之北存 在渣尔泰群、狼山群、白云鄂博群、达格拉格布拉克群等发育于中、 晚元古代裂谷或拗陷槽中的巨厚沉积物。中、晚元古代活动带紧贴古 老克拉通,而在它们之间的广袤大地上则发育古生代、特别是晚古生 代活动带。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

1. 西南三江成矿带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地15处.2.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工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的"一江两河"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西起昂仁县,东至工布江达县,北达青海省的雁石坪,南至康马—措美—隆子一线,是西藏自治区重点经济开发区.本区铜金矿,富银铅锌矿,铬铁矿,锑矿,富铁矿等具有突出的优势.总体而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仍较低.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上分属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间被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分隔,由南向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拉萨地块,羌塘地块,各个地块具有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系统.工作区共划分IV级成矿带6个,自南而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多金属成矿带,雅鲁藏布江结合带铬铜金铂钯成矿带,冈底斯火山一岩浆岩弧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班公湖—怒江铜铬铂钯成矿带,唐古拉富铁锑多金属成矿带.主攻铜,铅锌,富铁矿,铬铁矿.重点加强冈底斯岩浆弧带,班公湖—怒江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以及重点铁矿富集区等远景区矿产勘查工作.冈底斯岩浆岩带与班公湖—怒江带,主攻斑岩型,矽卡岩型以及热液型铜矿.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一批矿产地.加快驱龙,厅宫,朱诺,多不杂等大型铜矿勘查,提交一批新的铜矿接替基地.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主攻铅锌银矿,重点选择拉屋—同德地区及蒙亚阿—金达地区,开展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矿产地.择优对尤卡郎,蒙亚阿等铅锌银矿进行勘查,尽快形成大型铅锌后备基地.铁矿富集区包括青藏铁路沿线藏北铁矿区,措勤—昂仁地区,西部日土地区.择优选择航磁异常进行地面磁法测量并查证,发现新的矿床,强化对碾廷—当曲,尼雄,日土等铁矿的勘查,构筑西部新的铁矿基地.同时,开展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主要超基性岩体铬铁矿的含矿性调查评价,开展西藏盐湖资源调查评价.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铅锌500万吨,富铁矿2亿吨,铬50万吨,金150吨;新发现矿产地50处;提交具有大中型远景的普查和详查基地15处.3. 天山成矿带工作区位于新疆中部,西起中国新疆西部国界,东至新疆—甘肃省界;北起准噶尔盆地南缘,南止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较方便.天山成矿带地处中亚腹地,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横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两个重要的成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天山地区已发现各类矿产136种.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铜,镍,金等.天山地区共划分出18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东天山5处,西天山10处,西南天山3处.主攻铜,铅,锌,镍,金,铁等矿产.以东天山哈尔里克铜镍金成矿带,觉罗塔格金铜铁成矿带和西天山博罗霍洛山铜金成矿带和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加强与中亚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的对比研究,新发现一批具有大中型资源远景的矿产地,形成一批铜多金属后备勘查基地.重点加强卡拉塔格铜金矿,北达巴特铜多金属矿,莱历斯高尔铜钼矿,玉希莫洛盖铜矿,双龙铜矿,土墩铜镍矿,乌拉根铅锌矿等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矿产地的勘查工作.预期新增储量铜500万吨,铅锌300万吨,镍30万吨,金50吨;新发现矿产地50~60处;提供普查—详查基地10~20处.4. 南岭成矿带南岭成矿带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区),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发达,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南岭地区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已探明大中矿床260余处,其中大型锡矿床12处,大型铅锌矿床8处,特别是柿竹园,凡口等特大型矿床享誉海内外.据粗略统计,到2000年止,南岭地区主要矿种锡,铅,锌,银占全国保有储量比例分别为63%,30%,22%,24%.本区主攻锡,钨,铅锌.重点部署在花山—姑婆山,万洋山—诸广山,九峰—崇余犹,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司前—三南,赣县—于都等重要远景区.择优开展王仙岭钨锡多金属矿,五里山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姑婆山钨锡多金属矿,锡田锡多金属矿,水口—沙田钨锡多金属矿,仙鹅塘—牛角窝钨矿,九嶷山钨锡矿,羊角塘铅锌多金属矿,福田—连麦铅锌锡多金属矿等矿产普查工作.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锡200万吨,钨150万吨,铅锌500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5处.5. 大兴安岭成矿带工作区范围即大兴安岭地区,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共发现矿床(点)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0余处,中型矿床20余处,小型矿床50余处.近年来又发现和评价了拜仁达坝,花敖包特,黄花沟银铅锌矿等一批具一定找矿前景的矿产地.本区横跨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和南部的华北板块,经历了太古宙—中(新)生代漫长的演化历史,形成了特定的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根据大地构造背景和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将大兴安岭地区划分为3个Ⅲ级成矿带: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铜,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乌兰浩特—巴林右旗银,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多伦—赤峰铅锌,铀钼,金铜多金属成矿带.本区主攻铜,铅锌,金,银等.主攻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铜多金属矿,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重点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包括呼伦湖以西—山登脑,鄂伦春,乌奴尔—阿尔山,扎赉特旗—阿荣旗,奥尤特—朝不楞,巴音宝力格—沙不楞山等.工作部署重视航空物探,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的应用,加强区域化探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以及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特别是中蒙边境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提高整体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发现并查明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为把大兴安岭建成我国新的有色金属基地提供资源保障.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铅锌500万吨,银1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20处;提交大型后备资源基地5处.6. 阿尔泰成矿带本区包括阿尔泰山区和准噶尔北缘及西北缘一带,行政区划属新疆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管辖.区内交通比较方便.本区属于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Ⅰ1)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Ⅱ1).已发现矿种84种,探明有资源量的矿种49种.其中,位居国内前10位的有白云母,铍,长石,镍等12种.已发现矿床200余个,其中大—中型矿床近100个.本区划分了8个重点开展工作的成矿远景区:哈腊苏铜,金,铁成矿远景区,达拉布特铜,金,铬(锡)成矿远景区,库卫铜,镍(钨)成矿远景区,可可塔勒铅,锌,铁,金成矿远景区,禾木金,铜成矿远景区,巴尔鲁克铜,铁成矿远景区,诺尔特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科克森套铜,镍,金成矿远景区.主攻铜,铁,镍,兼顾铅锌,金.加强北部中高山区,深化南部山前地带,开拓西准噶尔区域矿产远景调查,重点加强哈腊苏斑岩铜矿,包古图斑岩铜矿,库卫铜镍矿,蒙库—阿巴宫铁矿,石屋斑岩铜矿,麦兹铅锌矿等勘查,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铜镍铅锌有色金属和黄金基地.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镍20万吨,铁矿2亿吨(其中富铁矿1亿吨),铅锌1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0处;提供大—中型详查基地10处,形成2~3个大型—特大型矿产勘查开发基地.7. 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本区位于新疆南部山区,东,南与甘肃,青海,西藏接壤,西,西南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接壤.面积38万平方公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本区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重叠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截至2004年,本区已发现的矿产有铜,铅,锌,金等近50种.其中,具有较大的找矿和资源开发潜力的矿产主要为有色金属(铜,铅,锌,钨,锡,镍,锑,汞等),贵金属(金,银,铂,钯),铁,稀有金属(锂,铍,铌,钽),玉石,石棉,石膏等.近年来,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白干湖钨锡矿和黄羊岭锑矿等一系列找矿发现已展示该区找矿潜力巨大.本区初步划分为11个Ⅲ级成矿远景区(带),主要为:铁克里克铅锌,铜,铁(金刚石)成矿远景区,北昆仑铜镍金成矿远景区,阿尔金北缘金,铜,铅锌,铁成矿远景区,阿尔金南缘铜,镍,金,钨,锡成矿远景区,祁曼塔格钨锡,铅锌,铁,金铜成矿远景区,大红柳滩—木孜塔格汞锑,铅锌,铜,金,稀有金属矿成矿远景区,木吉-阿克赛钦铁,铅锌,铜金,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目前以阿尔金北缘和祁曼塔格两个成矿远景区成矿条件最好.主攻铜,铅锌,铁,钨,锡,锑.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了解区域矿产资源潜力,新发现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重点加强矿化相对集中的白干湖钨锡矿,库斯拉甫铅锌矿,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和黄羊岭锑矿等勘查.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铅锌300万吨,钨(WO3)50万吨,铁矿4亿吨,锡25万吨,镍10万吨,锑3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0~30处;提交大型普查—详查基地5~8处.8. 北山成矿带北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区内交通比较方便.工作区自然地理属高原低山丘陵区和戈壁荒漠区.本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三大板块的对接带,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成矿带.几十年来,本区发现和评价了一系列金,铜,铅—锌—银,铁,钼,钨,铜—镍和其他金属矿床(点)以及一大批物化探异常.除个别铜(镍),铁,煤矿床外,矿产勘查总体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大.区内可划分5个Ⅲ级成矿带7个成矿远景区,包括:四顶黑山—黑鹰山铜,镍,金成矿远景区,雅干—朱斯楞铜,镍,金,银成矿远景区,破城山—马鬃山铜,镍,金,银成矿远景区,中坡山—古堡泉铜,镍,金成矿远景区,华窑山—白山堂铜,金,钨成矿远景区,乌力吉—巴彦毛道铜,金成矿远景区,大青山—卡休他他—珠拉杂嘎铁金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本区主攻铜(镍),兼顾金,钨,锡.以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为主攻矿床类型.利用地物化综合方法,重点对星星峡—公婆泉,柳园—双鹰山和白山堂等远景区开展铜(金)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选择1。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摘要: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
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
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晚泥盆世到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阶段),塔西南边缘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侏罗纪到第四纪(新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
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出现了3个次级旋回。
伸展期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大。
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方式决定了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制约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关键字:塔里木盆地;叠合盆地;构造特征;演化史1. 区域地质概况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介于天山、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之间,面积达560000 km2。
盆地腹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人称“死亡之海”,面积达330000 km2。
塔电木板块北与萨克斯坦板块相邻。
我国境内的伊犁地块(伊犁科克契塔夫微大陆的一部分)、中天山、吐-哈、噶尔地块等均是哈萨克斯地板块的组成部分。
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分界线一般置于南天北缘,即沿哈尔克山北地-巴仑台—库米什—卡卢比布拉克一线[1]。
该线北侧为伊犁地块、中天山地块。
向侧为塔里木板块北部边缘及库鲁克塔格断裂。
一般认为.该线向两延伸与尼占拉耶夫线相连,但车自成等(1994)、李向东和李茂松(1996)认为,该界线向两延伸进人原苏联境内,与纳伦地块南缘断裂带相连、尼方拉耶天线(卡拉套捷尔斯科伊断裂带)延入中国境内.相当于狭义中天山的北界,即阿登巾拉克—拉尔墩断裂。
塔里木盆地即是一个典型的长期演化的大型叠合复合盆地。
它发育在太古代—早中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与变质褶皱基底之上,震旦系构成了盆地的第一套沉积盖层。
西天山的增生造山过程

西天山的增生造山过程高俊;钱青;龙灵利;张喜;李继磊;苏文【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9(28)12【摘要】西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经历了复杂的增生造山过程.它也是标志塔里木地块北部被动陆缘与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宽阔活动陆缘最后拼合的构造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将西天山划分为北天山弧增生体、伊犁地块北缘活动陆缘、伊犁地块、伊犁地块南缘活动陆缘、中天山复合弧地体、西天山(高压)增生楔和塔里木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同时综述了西天山蛇绿岩、高压变质岩、花岗岩类的年代学新资料,讨论了其增生造山的过程.西天山增生造山与早古生代帖尔斯克依古洋、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南天山洋和晚古生代北天山洋3个代表洋盆的演化相关,增生造山结束的时间可能是早石炭世末.二叠纪时期,西天山至整个中亚地区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现有资料证实西天山为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并非三叠纪碰撞造山带.【总页数】13页(P1804-1816)【作者】高俊;钱青;龙灵利;张喜;李继磊;苏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2;P542~+.4【相关文献】1.北山中部增生造山过程:构造变形和40Ar-39Ar年代学制约 [J], 宋东方;肖文交;韩春明;田忠华;李咏晨2.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周缘燕山期微地块聚合与增生造山过程 [J], 刘一鸣;周在征;李三忠;于胜尧;曹现志;周洁;李阳;王誉桦;徐林山;郭润华3.新疆蛇绿岩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增生造山过程的制约 [J], 赵同阳;朱志新4.增生造山过程中大陆地壳的净生长——来自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岩浆岩的约束[J], 宋博;王宝文;许伟;牛亚卓;张乔;苟红光;闫全人5.北阿尔金早古生代同碰撞花岗质岩浆记录及其对增生造山过程的启示 [J], 吴玉;陈正乐;陈柏林;王永;孙岳;孟令通;何江涛;王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b A u
] 4 [ 坂 达 提 买 力 铁 ] 3 [ 坝 涝 大 湖 勒 库 ] Ⅴ [ ] 7 [ 拉 沙 汉 查 尔 赛 兰 乌 A u 台 斯 拉 乌 山 大
末 代 生 古 早 地 台 o 代 生 古 晚
矿 金
2 4 矿 铜 地 盆 后 弧
代 生 古 晚 地 盆 后 弧 撞 碰
矿 锌 铅
石
石 炭 纪
6
炭
岩浆弧/蛇绿岩 ?
6
纪
362 Ma
7
7
泥 盆
408 Ma
泥 盆 纪 志 留 纪 奥 陶 纪
纪
?
?
志 留 纪439Ma
奥 陶 纪
510 Ma
寒 纪
前寒 武纪
1. 与枕状玄武岩共生 2. 发现大量放射虫化石
1
品 美岩 样/北页
01边缘硅质岩沉积环境 . T701 96 T702 96 红色硅质岩不发育明显的Ce负异常,显示大陆 T70f 96 -
乌鲁木齐
N
独 联 体
汗腾格里峰
伊宁 新源 昭苏 特克斯
1
额
大布鲁斯台 巴仑台
S-D1
巴音布鲁克
开
托克逊
2
哈 尔 克
山
尔
宾
都
山
3 4
黑英山
和静
河
2
库米什 乌什塔拉
拜城 库尔勒 温宿
焉耆
破城子
5
1 6
2 7
3
4
3
5
0 100km
8
9
10
二 二 叠 叠 2)伊宁古陆南缘-D2-C1 纪 纪
290 Ma
:岩浆弧
4 子 山 狸 沟 音 巴
南 古 含 地 控 分 预 天 生 矿 及 矿 布 测 山 代 盆 层 床 和 图
11000 :500
0 0 3 0 6 0 9 m k 0 2 1
克 鲁 布 音 巴 末 代 生 古 早 楔 生 增
地 盆 通 拉 克
称 名 及 型 类 地 盆 楔 生 增 子 吾 阿 长 ] 1 [ 楔 生 增 什 米 库 ] 2 [ 地 台 系 留 志 山 克 尔 哈 ] 3 [ 盆 后 弧 代 生 古 晚 拉 沙 汗 查 ] 4 [ 地 前 缘 周 代 生 古 晚 拉 塔 什 乌 ] 地 5 盆 [ 陆 异 代 生 古 晚 中 尔 库 翁 克 阿 ] 6 盆 [ 地 弧 火 代 生 古 晚 山 英 黑 ] 7 [ 盆 陷 裂 缘 边 动 被 山 赖 阿 东 ] 8 [ 地 盆 陷 裂 缘 边 动 被 北 台 虎 老 ] 9 [ 地 盆 陆 前 代 生 古 晚 缘 南 山 天 ] 0 1 [ 地 地 盆 陆 前 代 生 古 晚 山 拉 霍 ] 1 [ 地 盆 通 拉 克 格 塔 坪 柯 ] 2 1 [ 地 盆 通 拉 格 塔 克 鲁 库 ] 3 1 [
These oblique beddings shows a north-directed paleocurrent
天山造山带
3 盆地结构
3)塔里木古陆北缘-被动大陆边缘
• 早期沉积:O – S
• 晚期沉积: D – C1
o 4 7 o 6 7
o 8 7
o 0 8
o 2 8
o 4 8
o 6 8
o
3 盆地结构
3)塔里木古陆北缘-被动大陆边缘
• 早期沉积:O – S
• 晚期沉积: D – C1
二 叠 纪
290 Ma
东
石 炭 纪
被动大陆边缘----早期沉积: O–S
西
野云沟组
362 Ma
泥 盆 纪
408 Ma
? ?
依南里克群
439 Ma
志 留 纪 奥 陶 纪
510 Ma
前寒 武纪
Yinanlik Group: fine-grained turbidite with oblique beddings
天山造山带-1.南天山蛇绿岩
天山造山带-1.南天山蛇绿岩
伊 宁
1
4
I I
6
伊 宁 古
特 克 斯 昭 苏
克阿 牙 孜 河 II 1
I
天
新 源
巴布克 音鲁
陆
额 尔 宾
大鲁台 布斯
开
2
5
汗格峰 腾里
哈尔克 木
扎
老台 虎
山 拜 城
河
II I
黑山 英
霍拉 都
山山
山
野沟 云
依克克 奇里
3 温 宿
V I
尔 特
库 车 沙 雅
弧后盆地
巴 音布鲁克
开
+
都
+ + +
Q
11
+ +
S3
Q
开
D2-C1
+ + + +
+ +
河
巴 仑台
N
a
14
D2-C1
+
b S3
都
31
d
河
+
+
+
+
+
+ +
c
Q
红山
+
和静 和硕
+
33
+
乌什塔拉
+
+
+
+
+
霍
苏布依 阳霞 野 云沟
+
拉 山
+ + +
焉耆
博湖
+
博斯腾湖
+
+ +
库车
轮台 1 2 3
库尔勒
23
4
0
20km
相对亏损,尤其出现明显的Ta 、Nb 负异常等,显示出岛弧
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应形成于岛弧环境。
N
岩浆弧之侵入岩
新 源 苏 独昭 特 克 斯
巴 鲁 音 克 布 大 斯 布 台 鲁
联
尔 克 山
黑 英 山
体
哈 木
额 开 尔 巴 仑 台 宾 山 霍拉 都 和 静 和 河 山
野 云 沟
扎老 拜 虎 城 台 尔特 河
焉 耆
温 宿 阿 克 苏
库 车
库 尔 勒
库
早海西期岩浆弧酸性侵入岩
1 2 3
尉 犁
S
大山口水电站
+ ++
+ +
巴音布鲁克草原
S
+ +
+
+ +
+ + +
+
+ + +
中 天
+
+
+
+
+ +
+
山
N
巴音布鲁克岩浆弧之弧前地区
新 源 苏 独昭 特 克 斯
巴 鲁 音 克 布 大 斯 布 台 鲁
联
尔 克 山
2
额山 尔主 宾脊
1
浩勒 洛沟 郭口
?
3 D
2 D1 C
0
2 k m
Main Thrust Systems
1. Southern Margin Thrust Sysytem 2. Kule Backthrust System 3. Main Ridge Thrust
Nappe System
1. Southern Slope Nappe System 2. Northern Slope Nappe Sheet
2)伊宁古陆南缘-D2-C1:
• 南带
弧后盆地
2)伊宁古陆南缘-D2-C1: 二
叠 纪 石 炭 纪
362 Ma 290 Ma
弧后盆地
硅质岩中发现晚泥盆世放射虫
• 北带
浊积岩及其中的逆冲构造
浊积岩中小型斜层理
泥 盆 纪
408 Ma
硅质岩中发现泥盆纪放射虫
439 Ma
志 留 纪 奥 陶 纪
? TS1
A u 代 生 古 晚 陷 裂 缘 陆
台 虎 老
书 康
矿 锰 城 拜 车 库
勒 尔 库
代 生 古 晚 地 盆 弧 沟
矿 ) 金 ( 锑
代 生 古 晚 地 盆 陆 前 代 生 古 晚 中 尔 库 翁 克 阿 地 盆 异 奇 合 阿
N
Q1 x
色日克雅依拉克 蛇绿岩带
以色日克亚伊拉克、黑英山为代表--色日克亚依拉克
山头
超基 性岩
天山造山带-2.变形构造
Intraformational progressive Unconformity
4 3
s
霍主 拉脊 山 野石 云膏 沟矿 清沟 水口 沟 大 山 口
2 D 2 D1 C 2 + 3 C 1 C
焉 耆
温 宿 处于巴音布鲁克岩浆弧弧前地区的哈尔克山、 库 尉 犁 阿 克 苏 额尔宾山地区的原型盆地?
1 2 3
库 车
库 尔 勒
1) 伊宁古陆南缘-S-D1 弧前盆地
火山岩系
碳酸盐系
碳酸盐岩
N
巴音布鲁克岩浆弧之弧前地区
新 源 苏 独昭 特 克 斯
巴 鲁 音 克 布 大 斯 布 台 鲁
联
尔 克 山
钙质 浊积 岩
超基 性岩
色日克亚依拉克--强烈的变形
伊宁古陆 西太平洋型陆缘造山带
查汗沙拉 弧后盆地
库勒-大山口 岩浆弧
南天山洋
塔北被动陆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