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试卷(二)

分析化学试卷(二)
分析化学试卷(二)

青海民族学院考试试卷
8. 在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剂中,KMnO4 属于 指示剂;二苯胺磺酸钠属于
指示剂,可溶性淀粉和 KSCN 属于 指示剂。 性物质;而间接碘量法是以
院 系
装 订 线
… … … … … … … … … … … … … … … … … … … 装 订 线 … … … … … … … … … … … … … … … … … … …
化生院(系)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 分析化学 》期末考试试卷(二)
公共 题号 得分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 30 分) 1. 平行测定值的精密度高,其准确度 确度高的分析结果一定需要
9. 直接碘量法是以 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 标准溶液为滴定剂,用来测定 性物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 )1.下述情况中,引起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某人读取滴定管的读数总是略
专业 一 二 三 四
学期试卷 五 六
学年试卷 七 八 总分
A 碱式滴定管下端橡皮管中的气泡末被排尽 有偏高 C 试样在称量前末经干燥
D 移取试液的移液管体积不够准确
班 级
外 不
,即
,因为可能存在 ;但准 是保证准确度高的先决条件。 来表示,在常量组分分析
( ) 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每次为±O.01mL。 2. 欲使读数的相对误差不大于 0.1%, 使用 25mL 的滴定管,则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应为 A 10mL B 大于 10mL C 20mL D 20—25ml ( )3 滴定分析法中用的标准溶液是 A 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 C 确定了浓度的溶液 (
2. 在滴定分析法中,标准溶液的浓度常用 和 中,标准溶液的浓度一般应采用 位有效数字表示。
B 用基准试剂配制的溶液 D 确定了准确浓度,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
姓 名
要 答 题
3. ________是衡量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当缓冲剂组分的浓度比一定时,缓冲 溶液的总浓度越大,其值________;当总浓度一定时,缓冲剂组分的浓度比越接近 l ,其 值亦________ 4. 今有下列各物质:H2O、H2PO4 、C6H5OH 、HS 、和 R 一 NH2 CH2COOH,它们的共扼碱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强酸(碱)溶液滴定强碱(酸)时,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的浓度均增大 10 倍,或 都减小至原来的 1/10 ,则相应的滴定突跃范围将向上、下两端各_______或_______一个 pH 单位 6.EDTA(H4Y)分子中的两个羧酸根可再接受______,形成______,相当于______酸,仅在 4pH >______时.才主要以 Y 型存在。 7. 影响络合滴定突跃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和_____。CM 影响滴定突跃的_____限,K MY 影 , 响滴定突跃的_____限。CMK MY 越大,滴定突跃越_____,滴定反应越_____
, +
)4.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一元弱酸时,一定能使滴定突跃增大的情况是 A. Ka 不变,CHA 减小 B。 pKa 减小,CHA 增大 C。 Ka 减小,CHA 增大 D。 Ka 增大, CHA 减小 )5.将 pH =1.0 和 pH=3.0 的两种强酸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 为 A 3.0 B 2.0 C 1.3 D 1.0 )6.在下述关于 EDTA 水溶液的 Y 型体的分布分数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与α Y(H)互为倒数 B 随 pH 增大而增大 C 在 pH >12 时,其值为 1 D 的最小值为 1 )7.在络合滴定中能增大滴定突跃范围的是 A 增大 CM ,减小 K’MY B 减小 CM , 增大 K’MY C 同时增大 CM 和 K’MY D 同时减小 CM 和 K’MY
4-

准考证号


命题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第 1 页 共 4 页
院系领导签名:

( )8.对于均由对称电对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若 n1=n2=2,当反应的完全程度不小于 ’ 99.9%时.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 lgK 须 A > 6 B > 8 C ≥ 6 D ≥ 8 ( )9.莫尔法不适于测定 + A Ag B Cl-
C Br
-
D
I4.佛尔哈德法直接滴定 Ag 时,为什么临近终点须剧烈摇动,而间接滴定 Cl 时,则应轻 轻摇动? D 30%一 80%
+ -

)10.用稀 BaC12 溶液沉淀 SO42-时,宜过量 A 50%~100% B 10% C 20%一 30%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试样中 Na2CO3 的含量。如 Na2CO3 中混有少量 K2CO3,将对测定结 果如何影响?
四.计算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 (以 wFe2O3 表示) 5 次结果分别为: , 67.48%, 67.37%, 67.47%, 67.43%和 67.40%。计算: (1)平均偏差; (2)相对平均偏差; (3)标准偏差; (4)相对 标准偏差; (5)极差。 2.K2Cr2O7 法测定全铁量时,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加人硫磷混酸的作用是什么?
3. K2Cr2O7 为基准物质标定 Na2S2O3 溶液时, 以 为什么不采用直接法标定而采用间接碘量法?
第 2 页 共 4 页

2. 要求在标定时用去 0.20mol/LNaOH 溶液 20~25mL,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 氢钾(KHP)多少克?
装 订 线 外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 … … 装 订 线 … … … … … … … … … … … … … … … … … … …
5. 称取 NaCl 基准试剂 0.1169g,溶解后加入 25.00mL AgNO3 标准溶液,过量的 Ag+用 5.50mL NH4SCN 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已知 20.00mL AgNO3 标准溶液和 22.00mL NH4SCN 标准溶液完全作用。计算 AgNO3 和 NH4SCN 标准溶液的浓度各为多少?【已 知 Mr(NaCl)=58.44】
3.计算将 0.2000mol?L-1 某酸 HA(pKa=5.0)20.00ml,用 0.2000mol?L-1NaOH 溶液滴定至 一半时溶液的 pH=?;滴定至计量点时的 pHsp=?。
4. 计算 pH 为 2.0 和 5.0 时 lgK ZnY

【已知 lgKZnY=16.50,pH=2.0 时,lgα
Y(H)=13.51,
pH=5.0 时,lgα
Y(H)=6.45.

第 3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纸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卷类:A、B√ 课程普通化学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D 2、C 3、D 4、B 5、A 6、D 7、D 8、B 9、A 10、B 11、A 12、B 13、C 14、D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1、将压力为200 kPa的O2 5.0 L和100 kPa的H2 10.0 L同时混合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A.120 kPa B.125 kPa C.180 kPa D.100 kPa 2、37℃时血液的渗透压为775 kPa,给人体静脉注射萄萄糖(摩尔质量为180 g(mol(1)的浓度为(等渗溶液) A.85.0 g(L(1 B.5.41×104 g(L(1 C.54.1 g(L(1 D.2.7×104 g(L(1 3、在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 + B = 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A.3倍B.2倍C.9倍D.不变 4、汽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其 A.(H、(S和(G在一切温度下均为正值B.(H和(S为正值 C.(G在T值低时为负值,在T值高时为正值D.(H与压力有极大关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等温等压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过程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B.只有等压过程才有(H C.因为H = U + PV,所以反应的(H始终大于反应的(U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的焓变 6、对于基元反应:2NO + O2 = 2NO2 ,若将体系的压力由原来的1大气压增大到2大气压,则正反应的速度为原来的 A.2倍B.4倍C.6倍D.8倍 7、反应A:2NO2(g) = N2O4(g) (G (A) = -5.8 kJ·mol(1,反应B:N2(g) + 3H2(g) = 2NH3(g) (G (B) = -16.7 kJ·mol(1 A.反应A较反应B快B.反应B较反应A快 C.两反应速度相同D.无法判断两反应速度 8、具有sp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A.平面正方形B.正四面体型C.平面三角形D.正八面体型9、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在半充满状态的是

分析化学试题(二)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二)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 预测某水泥熟料中的3含量, 由4 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质量均 为 2.2g ,4 人获得 4 份报告如下。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 ( D ) A 2.0852% ; B 2.085% ; C 2.09% ; D 2.1% ; 2 某人用直接滴定法测出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由计数器算得结果为 7.628195% ,你认为此时应取几位有效数字( A ) A 3 ; B 5 ; C 4 ; D 2 3 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实 含量为30.3%,则30.630.30.3% 为( B )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D 绝对偏差 4 24 在0.0010 ?13 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 ?1K24 中的溶解度 (A ) 24 的 2.0 x 10-12 A 小 B 相等 C 可能大可能小 D 大 5 使用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时,标定浓度应使用的基准物质为 ( C )。 A 邻苯二甲酸氢钾; B 硼砂; C 碳酸钙; D 草酸钙 6 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 0.0002g ,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为( B ) A 0.1g ; B 0.2g ; C 0.3g ; D 0.4g 7 摩尔法的指示剂是( B )。 A K 22O7 ; B K 24; C 3+; D 8 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 C )。 A 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B 滴定过程中金属离

子浓度发生变化: C 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D 滴定过程中有络合物生成。 9 4沉淀在0.1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大, 其合理的解释是( B ) A 酸效应; B 盐效应; C 配位效应; D 形成过饱和溶液 10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C ) A 浓、冷、慢、搅、陈 B 稀、热、快、搅、 陈 C 稀、热、慢、搅、陈 D 稀、冷、慢、搅、 陈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 1 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何种(系统、偶然)误差。 ( 1 )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偶然误差);(2)分析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系统误差);(3)读取滴定管读数是,最后一位数值估读不准(偶然误差);(4)某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或有缺陷(系统误差)。 2 0.908001 有(六)位有效数字;0.024 有(两)位有效 数字;0. 0 1 625 取 3 位有效数字为(0.0162 );21.56501 取4位有效数字为(21.57 );615000取 2 位有效数字为5 (6.2 X 105)。 3对一般滴定分析的准确度,要求相对误差w 0.1%,常用万分之一天平可称准至 (0.0001 )g。用减量法称取试样时,一般至少应称取(0.2 ) g 才能满足要求。

化学试卷分析小结

2020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结构(总分40分,奖励3分) 《一》单选题(12小题,共12分) 《二》非选题(5小题共28分) 二/各班平均分值 九(1)九(2)九(3)九(4)九(5)21.58 21.55 11.31 8.49 10.68 三试题考查要点分析 1/物理专业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察的要点。 3/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位置或场所的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5/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适中。 6/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8/了解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及生成物产生的原因。 9/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 10/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正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解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重/量取/溶解)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12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两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水的性质和应用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源的优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14/本考点主要考查仪器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是中考必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15/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综合性较强,需要将题中的知识认识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考查分析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考查总结实验规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难度大。 17/本题主要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及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综合计算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析化学2试题

分析化学2试题 一、名词解释(2分/题,共20分) 1.不对称电位; 6.Fermi共振 2.指示剂的封闭现象;7.局部抗磁屏蔽 3.Titration end point error;8. Reversed phase 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 4.共沉淀;9. 边缘效应; 5.scattering light 10.离子抑制色谱法。 二、选择题(单选题,1.5分/题,共30分) 1.在分析工作中要减小测定的偶然误差可采取()方法: A.空白试验;B. 对照试验;C. 回收试验; D. 校准仪器; E. 多次平行试验。 2.分析数据的处理的步骤应按照()顺序。 A.可疑数据的取舍→F检验→t检验; B. F检验→Q检验→t检验; C. G检验→Q检验→t检验; D. 可疑数据的取舍→t检验→ F检验。 3.在沉淀重量法中,可减小沉淀溶解度的是(): A. 配位效应; B. 酸效应; C. 盐效应; D. 同离子效应; E. 温度效应。 4.NaOH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用它滴定H3PO4至第二化学计量点,则H3PO4 的分析结果将()。 A.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5.在配位滴定中,下列说法何种正确(): A. 酸效应使条件稳定常数增加有利于反应完全; B. 配位效应使条件稳定常数增加不利于反应完全; C. 所有副反应都不利于滴定反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盐酸和醋酸的均化性溶剂是() A.水;B. 乙醇;C. 液氨;D. 甲酸;E.丙酸。7.用Ce(SO4)2滴定Fe2+时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相等的情况是()。 A.仅在化学计量点时;B. 在滴定剂加入50%时; C. 在每加一滴滴定剂平衡后; D.仅在指示剂变色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位滴定法是采用两个不同电极在微电流下测定电池电动势变化; B. 永停滴定法是采用两个不同电极在微电流下测定电池电动势变化;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2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 《分析化学》试卷(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总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 24分) 中,计算以Fe3+滴定Sn2+至99.9%、100%、100.1%时的电位分别为多少? ----------------------------------( ) (A) 0.50 V、0.41 V、0.32 V (B) 0.17 V、0.32 V、0.56 V (C) 0.23 V、0.41 V、0.50 V (D) 0.23 V、0.32 V、0.50 V 2. 下列试剂能使BaSO4沉淀的溶解度增加的是 -----------------------------------------------( ) (A)浓HCl (B)1mol/L NaOH (C)1mol/L Na2SO4 (D)1mol/L NH3·H2O 4. 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2+含量,若结果偏低,可能是由于 --------------------------------( ) (A) 沉淀中含有Fe3+等杂质(B) 沉淀中包藏了BaCl2 (C) 沉淀剂H2SO4在灼烧时挥发(D) 沉淀灼烧的时间不足 5. 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6. 沉淀重量法中,称量形的摩尔质量越大,将使 -------------------------------- ( ) (A) 沉淀易于过滤洗涤(B) 沉淀纯净 (C) 沉淀的溶解度减小(D) 测定结果准确度高 姓名 学号系别专业班级 得分评卷人…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分析化学试题(二)

分析化学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预测某水泥熟料中的SO3含量,由4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质量均为2.2g,4 人获得4份报告如下。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 A 2.0852%; B 2.085%; C 2.09%; D 2.1%; 2 某人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出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由计数器算得结果为 7.628195%,你认为此时应取几位有效数字() A 3; B 5; C 4; D 2 3 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实含水量为 30.3%,则30.6%-30.3%=0.3%为()。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4 Ag 2CrO 4 在0.0010mol?L-1AgNO 3 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mol?L-1K 2 CrO 4 中的溶 解度() Ag 2CrO 4 的Ksp=2.0×10-12 A 小 B 相等 C 可能大可能小 D 大 5 使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时,标定EDTA浓度应使用的基准物质为()。 A 邻苯二甲酸氢钾; B 硼砂; C 碳酸钙; D 草酸钙 6 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为() A 0.1g; B 0.2g; C 0.3g; D 0.4g 7 摩尔法的指示剂是()。 A K2Cr2O7; B K2CrO4; C Fe3+; D SCN- 8 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 A 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B 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C 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D 滴定过程中有络合物生成。 9 BaSO 4沉淀在0.1mol·L-1 KNO 3 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大, 其合理的解释是() A 酸效应; B 盐效应; C 配位效应; D 形成过饱和溶液 10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A 浓、冷、慢、搅、陈 B 稀、热、快、搅、陈 C 稀、热、慢、搅、陈 D 稀、冷、慢、搅、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何种(系统、偶然)误差。(1)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2)分析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3)读取滴定管读数是,最后一位数值估读不准();(4)某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或有缺陷()。 2 0.908001有()位有效数字;0.024有()位有效数字;0.01625 取3位有效数字为();21.56501取4位有效数字为(); 615000取2位有效数字为()。 3 对一般滴定分析的准确度,要求相对误差≤0.1%,常用万分之一天平可称准至()g。用减量法称取试样时,一般至少应称取()g才能满足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_(2)

分析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定一物质中某组分的含量,测定结果为(%):59.82,60.06,59.86,60.24。则平均偏差为 0.16 % ;相对平均偏差为 0.26% ;标准偏差为0.20%;相对标准偏差为 0.33% ;置信区间为 (60.00±0.32)% (18.33,05.0=t ) 2.= ???-002034.0151.21003.40.513 47.0 3.滴定管的读数常有±0.01mL 的误差,则在一次滴定中的绝对误差可能为 ±2 mL 。常量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应≤0.1%,因此,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必须控制在 20 mL 以上。 4.从误差的基本性质来分,可以将它分为 随机误差 、 系统误差、 过失量误差 。 5.NH 4CN 质子条件为 [HCN]+[H +]=[OH —]+NH 3 6.已知HAc 的p K b =4.74,则0.10mol/L NaAc 溶液的pH= 8.87 7.六次甲基四胺的p K b =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时的pH 范围是 5.15±1 8.H 2C 2O 4的p K a 1=1.2,p K a 2=4.1。当pH=5时,草酸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 2O 42- 9.在含有Ca 2+、Ag 2+混合溶液中,在pH=12条件下,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Ca 2+。加入三乙醇胺的作用是 掩蔽Fe 3+、Al 3+,加入NaOH 的作用是掩蔽Mg 2+,使之形成Mg(OH)2 10.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E=n 059 .01± θ?,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使指示剂的 条件电位 处于滴定的 突跃范围 内。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B .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均等; C .随机误差在分析测定中是不可避免的; D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2.下列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C ) A .H 2CO 3——CO 32- B .H 3O +——OH —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初四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种以主题形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占总分值约75%。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第五大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

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基本情况分析 及格人数优秀人数 一班32 8 二班30 11 三班31 15 四班28 11 五班27 13 六班32 16 三、错题分析 第6题:学生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不清。 第10题:学生对反应时间和总质量关系的图象未弄清楚。 第12题:本题的条件多了一个学生就想不全了。 第14题: 少数学生将题意看错而误选。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及谜底

( ) . 47.0 E=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使指示剂 通过管线不仅可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

2.下列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C ) A .H 2CO 3——CO 32- B .H 3O +——OH — C .HPO 42-——PO 43- D .+NH 3CH 2COOH——NH 2CH 2COO — 3.已知H 3PO 4的p K a 1=2.12,p K a 2=7.20, p K a 3=12.36,若用NaOH 滴定H 3PO 4,则第二个化学计量点的pH 值约为( B ) A .10.7 B .9.7 C .7.7 D .4.9 4.能用HCl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碱是( D ) A .NaF (HF, p K a =3.46) B .NaAc (HAc, p K a =4.74) C .苯甲酸钠(p K a =4.21) D .苯酚钠(p K a =9.95) 5.金属离子M ,能够用EDTA 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B )A .cK a ≥10-8 B . C . D . 6.佛尔哈德法则Ag +,所用滴定标准溶液、pH 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B )A .NH 4SCN ,碱性,K 2CrO 4; B .NH 4SCN ,酸性,NH 4Fe(SO 4)2C .AgNO 3,酸性,NH 4Fe(SO 4)2; D .AgNO 3,酸性,K 2Cr 2O 7;E .NH 4SCN ,碱性,NH 4Fe(SO 4)2 7.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C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8.用Fe 3+滴定Sn 2+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 ) A .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B .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C .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 D .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Fe 3+/Fe 2+电对的条件电位。 9.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应程度>99.9%),必要条件是 ( D ) A . B . C . D .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化学】分析化学模拟试卷二

【关键字】化学 分析化学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A.进行仪器校正 B.增加测定次数 C.认真细心操作 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2.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出某组分的平均含量为30.6% ,而真实含量为 30.3% ,则 30.6%-30.3%=0.3% 为()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3. 某一称量结果为0.0100mg, 其有效数字为几位?()A. 1 位 B. 2 位 C. 3 位 D. 4 位 4.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A.化学计量点 B.滴定误差 C.滴定终点 D.滴定分析 5. 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是() A.KaKb = 1 B. KaKb =Kw C. Ka/Kb =Kw D. Kb /Ka =Kw 6. 按酸碱质子理论, 下列物质何者具有两性?() A. NO3- B. NH4+ C. CO32- D. HS- 7.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为/mol,用它来标定0.1 mol/L 的NaOH溶液,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 A.左右 B. 左右 C. 左右D左右 8. EDTA 滴定 Zn2+ 时,加入 NH3 — NH4Cl 可() A. 防止干扰 B. 防止 Zn 2+ 水解 C. 使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更敏锐 D. 加大反应速度 9. 配位滴定中,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由()引起的 A.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 B.被测溶液的酸度过高 C.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翁定性大于MY的稳定性 D.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小于MY的稳定性 10..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因素是() A. 反应物浓度 B. 温度 C. 催化剂 D. 反应产物浓度 11、为使反应++3B4+=4++3B2+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A. 0.1V B. 0.12V C. 0.15V D. 0.18V 12、用BaSO4 重量法测定Ba2+含量,若结果偏低,可能是由于() A. 沉淀中含有Fe3+等杂质 B.沉淀中包藏了BaCl2 C. 沉淀剂H2SO4 在灼烧时挥发 D.沉淀灼烧的时间不足 13.. 下述()说法是正确的。

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重庆市两江中学2010至2011学年 中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年级化学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期末化学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为客观题,有20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40分;第II卷为主观题,包括10个题,共计60分。 二、内容分布 三、试题特点 本套试卷从总体上来说结构严谨,考查全面,题量适中,难度较为合适,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能较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化学思维能力。 1.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和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本套试题在22题考查了物质化学式的书写,23题考查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8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基本类型。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考查。本套试题考试范围较窄,因此对所学概念,公式、实验 操作等基础知识考查较为细致,多数属于记忆性知识,对于此类知识赋分较重,学生在上课认真听讲的情况下可以拿到多数得分。 3.注重从实验角度考查知识。如考察各种实验操作、分离提纯的知识时都是结合具体实验呈现出的,利于学生培养实验思维 四、数据统计分析

五、典型错误与原因分析 第8题,考查学生对初中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给出含钙物质的转化图,部分学生不能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就无从判断反应类型,显示出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 第10题,考查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有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误认为“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第12题,考查对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对概念理解透彻,对于物理量的单位更是分不清楚,难以在给出微粒数的情况下求出物质的质量。 第14题,考查用化学方法除杂,学生对给出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熟悉,对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也不清楚,造成无法选出正确答案。 第20题,与第12题类似,题目给出了微粒数目和质量,求摩尔质量,学生对于两个公式的联合运用有困难,显示出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 第27题,考查对仪器作用和特点的认识和溶液稀释的计算,此题计算量稍大,成为多数学生未能有效的分的主要障碍,显示出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足,从量筒俯视判断误差考查学生的画图理解能力,部分学生未能掌握。 第28题,实验题,考查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及制备,(1)和(2)得分率较高,(3)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属记忆性知识,也有部分学生未能答对,(4)考查碳酸的酸性和指示剂的选择,学生对指示剂不熟悉,造成得分率低。 第29题,计算题,考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反复运用n=m/M及其变形式m=nM,部分学生题目空白,说明对这三个物理量基本概念没有掌握,更谈

大连理工大学2006分析化学A试卷

姓名: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 学号:__________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试卷: A 闭卷 院系:__________授课院(系):___化院___ 考试日期:2006 年 7 月 6 日试卷共 7 页 _____ 级_____ 班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分析数据中,小数点后的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2.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3.对于多元酸,只要有合适的指示剂,每个质子都可分别滴定。() 4.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将产生偶然误差。() 5.酸碱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和标准溶液的pKa,与被滴定物的浓度和pKa性质无关。() 6.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7.如果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ΔpM为0.2~0.5,允许终点误差TE 为0.1%,则金属离子能 被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MY≥106或lg cK’MY≥6。() 8.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 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9.在色谱分析中,如果在某种固定液中两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要想使其获得分离, 理论上讲需要无穷长的分离柱。() 10.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时,如果溶液的pH值较低,测定结果将偏低。 ()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4L?mol-1?cm-1,现在其他波长处进行测定,其灵敏度一定低。() 12.1802年人们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在1955年以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直没有建立,这是由于人们一直无法提高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分辨率。() 1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两者都属于电子光谱,差别是两者使用的波长范围有 不同,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获得有关分子中共轭体系大小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则获得基团 是否存在的信息。() 14.某化合物-CH2CX2-部分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受X的电负性影响。如果X的电负性增 大,质子的化学位移将向高场移动。() 15.质谱图中出现了(M+2):M=1:1的峰,说明该化合物含有氯元素。()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2

一、填空题(10分) 1、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后一种效应比前一种小得多。 2、K2Cr2O7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2000mol·dm-3,则它对Fe,Fe2O3,FeSO4·7H2O的滴定度分别为 g·cm-3, g·cm-3, g·cm-3。 3、已标定的Na2S2O3溶液在保存中吸收了不少的CO2,影响了浓度。若用该“标准”溶液滴定I2,则在实际滴定中,消耗的NaS2O3的量将 (偏高、偏低),使得I2的浓度产生(正、负)误差。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可加入少量,使溶液呈弱碱性。 4、在少数次的分析测定中,可疑数据的取舍常用检验法。 5、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是。 6、反应N2O4(g)== 2NO2(g)是一个熵的反应。在恒温恒压下平衡,各使n(N2O4):n(NO2)增大,平衡向移动;n(NO2)将 ;若向该系统中加入Ar(g),n(NO2)将;α(N2O4)将 。 7、PH=4.0与PH=10.0的两强电强电解质溶液等体积混和后PH为 。 8、以HCl标准溶液滴定NH3. H2O时,分别以甲基橙和酚酞作指示剂,耗用HCl 的容积分别为V甲V酚表示,则V甲V酚的关系是。 9、向浓度均为0.01mol·dm-3的KBr、KCl、K2Cr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入0.01mol·dm-3AgNO3水溶液,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二、选择题(30分) 1、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校正仪器 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2、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的是()。 A、干燥过的分析纯CaO B、分析纯 SnCl2.2H2O C、光谱纯三氧化二铁 D、99.99%金属铜 3、MnO4—与Fe2+反应的平衡常数是(已知Eθ(MnO4—/Mn2+)==1.51V, Eθ(Fe3+/Fe2+)=0.77V ) ( ) A、320.0 B、3.4×1012 C、5.2×1062 D、4.2×1053 4、为了获得纯净而且易于过滤的晶形沉淀,要求()。 A、沉淀的聚集速率大于定向速率 B、溶液的过饱和度要大 C、沉淀的相对饱和度要小 D、溶液的溶解度要小 5、用下列物质配制标准溶液时,可采用直接法的是() A、 KMnO4 B、Na2S2O3 C、K2Cr2O7 D、 NaOH 6、在含有少量Sn 2+离子的FeSO4溶液中,用K2Cr2O7法测定Fe2+,应先消除 Sn2+离子的干扰,宜采用)。 A、控制酸度法 B、配合掩数法 C、沉淀掩蔽法 D、氧化还原掩法 7、影响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因素是() A、反应物的浓度 B、温度 C、催化剂 D、产物的浓度 8、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缓冲溶液的PH值范围 B、缓冲溶液的组分浓度比 C、外加的酸量 D、外加的碱量 9、2Fe2+(aq)+Cl2(g) 2Fe3+(aq)+2Cl—(aq)的E=0.60V Cl2、Cl—处于标准态,则 C Fe2+/C Fe3+=( ) A、0.52 B、1.90 C、0.65 D、1.53

化学试卷分析

宁乡县2014年3月理综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云帆实验学校潘剑星 2014年3月调研考试已经结束,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试卷的认真研读分析,我认为试卷有以下特点:考查的知识层次丰富,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突出了主干知识考查,同时要求学生化学知识网络构建要相当清晰。对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次考试对当前高考复习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一、数据统计分析 抽样60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最高分92分;90分以上仅1人;80-90分以上有16人;60分以下有19人,体现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平均分69.1。 选择题:(选项中数字为错选人数) 二、典型错误与原因分析 从学生失分情况不难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中:第9题为实验图形题,学生对于B选项中银氨溶液制备过程不清楚,或者这一实验没有认真做过,故而错选。学生对气体防止倒吸装置中有机溶剂与水组成,防止倒吸原理不清楚。错误率高达30%。第10题中对铅的化合价为+2和+4两种不甚清楚。而错选A项。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金属碳化物与水反应原理不清楚,也是该题错选的主要原因。第11题是一综合性较强的习题,题中对C4H8O2涉及的酯类、羧酸类、环类及双取代类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的掌握,要求较高,故此题也是选择题中失分率高的考题之一。第12题学生对碳的同素异形体中金刚石不能导电不清楚,故错选A项的学生多达6人。第13题原因是学生对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移动方向不清楚。对平衡移动原理不理解,故而认为硫酸钡不能转化为碳酸钡。 26题是一实验探究题,相当多的学生在回答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的操作方法中回答错误,折射出学生不重视学生实验,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实验不但要重视,还要求学生能够会操作,会回答问题。 27题是一信息题和化学工艺流程相结合的综合考查题,是所有试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由于学生既要有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又要有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要求高,致使本题得分率不高。这一道题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要求: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8题把化学平衡和原电池的应用两个知识结合在一起,起点高,落点低,故得分率反

分析化学试卷A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用佛尔哈德法测Cl-时,常加入硝基苯,其作用是() A.掩蔽干扰离子;B.防止AgCl凝聚; C.防止AgCl沉淀转化;D.防止AgCl感光。 2.用重量法测定As2O3的含量时,将As2O3在碱性溶液中转变为AsO43-,并沉淀为Ag3AsO4,然后在HNO3介质中转变为AgCl沉淀,并以AgCl称量。其化学因数为( ) A.As2O3/6AgCl;B.2As2O3/3AgCl; C.As2O3/AgCl;D.3AgCl/6As2O3。 3.螯合剂二乙三氨五乙酸(EDPA,用H5L表示)的五个pKa值分别为1.94,2.87,4.37,8.69和10.56,溶液中组分HL4-的浓度最大时,溶液的pH值为() A.1.94;B.2.87;C.5.00;D.9.62。 4.直接电位法中,加入TISAB的目的是() A.提高溶液酸度;B.保持电极电位恒定; C.固定溶液中离子强度和消除共存离子干扰;D.与被测离子形成配位物。 5.下列各条件中何者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 A.沉淀作用宜在较浓溶液中进行;B.应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沉淀剂; C.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D.应进行沉淀的陈化。 6.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的总碱量时,采用的指示剂为() A.酚酞;B.中性红;C.溴百里酚酞;D.甲基橙。 7.下列有关系统误差论述正确的是() A.系统误差具有随机性;B.系统误差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 C.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D.系统误差由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 8.某一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 A. V1 = V2 B. V1 = 2V2 C. 2V2 = V2 D. V1> V2 9.对于氧化还原反应:n2 Ox1 + n1 Red2= n2 Red1 + n1 Ox2,当n1 = n2 = 1时,要使化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达99.9%以上,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差必须大于()A.0.36V;B.0.27V;C.0.18V;D.0.09V。 第2页共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