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设计书模板

测绘技术设计书模板
测绘技术设计书模板

东湖学院大花岭1:500

数字地形图测绘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审批意见:总工:

主要设计人:2011年12 月

审批人:2011年12 月

2011 年12 月日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基本技术及要求

五、图根控制测量一一平面控制测量

六、图根控制测量一一平面控制测量

七、碎部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附】报价单

武汉东湖学院大花岭1 : 500数字地形图测绘

技术设计书

设计人:靳鑫洋学号:2010301610110

为提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0 级学生的整体测绘水平和专业素质,受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委托,测绘学院三班武汉东湖学院部分区约0.1 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任务。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东湖学院,交通较为便利。测区

内包括主体建筑学生宿舍七栋,其中两栋为环形宿舍。还包

括宿舍旁边的一片菜园地及测区内的道路如创新大道等。测区的主要地物包括宿舍楼、柱廊、楼梯、道路、路灯、草地、花圃、井盖、垃圾箱等。地物较为复杂,会影像测量进度。测区内整体通视较为良好,但上下课期间会形成较大的人流,给测图带来一定影响。所测地物的三座小山上有很多树,通视效果较差,会对测量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1:500 1:1000 1:20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912-2005

2.《1:500 1:1000 1:20000地形图图示》GB/T 20257.1-2007

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 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

图图式》( GB/T 20257.1-2007);

4.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 .控制点资料测区内有三十多个通视的图根控制点,高程属于1985 国家高程,可作为平面和高程之起算。

经实地踏勘,上述图根控制点标志均完好,经检测其成果可靠。由于本次测绘面积较小,仅使用了其中的14 个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2.地形图资料

由武汉市测绘学院提供的1:5000 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 地

形图测图范图。

四、基本技术要求

1.数学基础及等高距

(1)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 年西安坐标系和武汉市城市坐标系,成图基准采用武汉市城市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测土比例尺位1:500 基本等高距为0.5m。

2.产品内容

(1)导线计算表和三角高程计算表;

(2)一幅1:500 地形图(以第地物为主);和一幅1:500 地形图(以等高线为主);

(3)大花岭测区草图;

(4)导线略图;

(5)光盘一张:含控制点成果数据文件、碎部点成果文件、地形图图形文件(*.dwg )

3.图形分幅及编号

(1)采用50x 50cm的正方形分幅。

(2)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cmX50cm图幅分幅编号采用1:2000地形图50cmX50cm的基本图幅的西南角坐标的X、Y为行列数作为基本编号,如X=2952.0km,Y=464.0km,其1:2000地形图图幅编号为952464,1:1000 地形图图幅编号952464-A、952464-B、952464-C、952464-D,1:500 地形图图幅编号为952464-01 、952464-02、952464-03、……、952464-14、952464-15、952464-16。

4. 成图精度

(1 )平面精度

(a)图上地物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下

表所列中误差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图上mm)

注:特殊困难地区的平面中误差可按上表规定放宽50%

(2)高程精度

(a)基本等高距为0.5米,高程注记点注至0.01米。

(b)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的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点中误差不得大于士0.15m。

(c)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

士0. 5mm

(3)接边精度

相邻图幅地物平面位置和等高线接边较差一般不得大于上述列

表中误差的2倍,属性方面应保持一致。

五、图根控制测量一一平面控制测量

(1)图根控制点布设形式

采用图根导线测量,即在高级点间布设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一般不超过两次

附合。

当特别困难地段需要布设成为支导线时,支导线不多于四条边,长度不超过

450米,最大边长不超过160米。

当测区内没有高级控制点时.应与测区外已知点连测,或假定一点坐标及一边的坐标方位角作

为起算数据。

(2)图根控制点选点应遵循的原则

方便仪器安置且通视良好利于导线测角和测距;周围无遮挡、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点;考

虑仪器与人的安全问题,避免选在道路中央;选定点后.应立即打桩并在桩顶钉一小钉或用油

漆在地面上画“①”作为标记

并编号。

编号可用五位数,第一位如5班3组选的8号点,编号可为5308。

实习采用测记法即全站仪 +内存方法,同时绘制草图。成图软件采用南方 CASS 软件。

(3)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n 为测站数)

(4) 测距:往返观测1测回(读二次读数),读数较差w 10mm

(5) 布设支导线时,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 5"全 站仪观测1测回。其他站水平角应分别测左、右角各 1个测回,其 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士 40"。测距和竖直角观测与第4条相同。

(6) 其余相关规定其严格准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第45页4.2 节的规定。

六、图根控制测量一一平面控制测量

(1) 图根点高程测量方法:可用图根水准或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 程测量

方法测定,本次实习采用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方

法。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 可沿图根点布 设为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

(2) 当测区内无已知水准点时

.可与测区附近已知水准点进行高 程连测。连测时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往返测.其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不 超过士 20mmL 为路线长度,以km 计)。也可假定一点高程,成为独立 高程系统。

(3)图根三角高程测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 (S 为改正后的斜 距/km,D 为测距边边长/km )

(4) 测距要求与图根导线平面控制测量的相同。竖直角采用对向 观测,测1个测回。仪器高和棱镜中心高应准确量至米。

(5) 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高差应取至毫米。

七、碎部测量

(1) 准备工作

将控制点、图根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值抄录在成果表上备用。

每日施测前.应对数据采集软件进行试运行检查

.对输入的控制点成果数据

需显示检杳。 (2) 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碎部点坐标测量采用极坐标法,也可采用量距法和交会法等. 碎部点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照准一图根点作为起始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检查另一图根点高

程,其较差不应大于0.lm 。

每站测图过程中,水平角测半个测回,应经常归零检查,归零差不应大于41 。三

角高程测竖角时,竖角测半个测回,仪器高和棱镜中心高应量记至毫米。

采集数据时?角度应读记至秒?距离应读记至毫米。测距最大长度为300m。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间距为l5m ,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 5 倍。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

地形较复杂的地方,应在采集数据的现场,实时绘制草图。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若草图绘制有错误,应按照实地情况修改草图。若数据记录有错误,可修改测点编号、地形码和信息码,但严禁修改观测数据,否则须返工重测。对错漏数据要及时补测,超限的数据应重测。数据文件应及时存盘并备份。

3)测量内容及取舍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 并

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 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 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

连接。

校园内道路应将车行道、人行道按实际位置测绘。其他道路按内部道路绘出。沿道路两侧排列

的以及其它成行的树木均用“行树” 符号表示。符号间距视具体情况可放大或缩小。

电线杆位置应实测,可不连线. 但应绘出电线连线方向。

架空的、地面上的管道均应实测,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地下管线检修并、

消防栓应测绘表示。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lmm 的用单线表示并注明流向。斜坡在图上投影

宽度小于2mm用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0.25m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

示。

各项地理名称注记位置应适当. 无遗漏。居民地、道路、单位名称和房屋栋号应正确注

记。

其它地物参照“规范”和“图式”合理取舍。

八、地形图测绘

①成图方法:采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

②基本比例尺1: 500。

③成图软件:南方CASS9.C成图软件。

④地形图的分幅采用50x 50cm正方形分幅,图幅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计算编号。

⑤地形图的精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