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评价》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论述校本课程的优点与局限。答:校本课程具有诸多优势:如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的兴趣和积极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等等。当然,校本课程也存在几方面的负面效应。第一,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难度。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第三,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额外的人力、财力、信息和时间,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第四,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

3、述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基本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答:(1)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同。目标模式的设计理论基础为实用主义哲学的价值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过程模式(the process model)的理论依据可追溯至反理性主义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及现代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过程模式反对目标模式

的工具主义的行为外塑

论的教育观和知识观,

倡导一种立足于教育内

在价值的、旨在培养学

生智慧和教养与自由品

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

理解与思维的知识价值

观。(2)设计原理不

同。目标模式的设计原

理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

开,(详见泰勒原理的

设计),而过程模式关

于课程设计并没有提出

明确而具体的程序及方

案,而主要论证了课程

设计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及方法。1.一般目标与

程序原则斯腾豪斯

借鉴金·拉思(J.D.

Rath)选择活动内容的

12条标准作为“过程原

则”,即课程设计的总

要求。2.课程设计及内

容选择的依据。斯腾豪

斯认为,合理的课程设

计必须立足于课堂上的

现实状况,而并非作逻

辑上的判断。课程内容

的选择也必须立足于对

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原

理及方法的详细分析,

从具有内在价值的知识

形式及学科结构中选择

基本概念、原理、方法

作为课程内容,即不是

以预设的学生行为结果

为准绳。3.开放的系

统斯腾豪斯认为,课程

领域应是一个开放的而

不是封闭的系统。

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

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手,同时也离不开教师

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试

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中如何合理地发挥

教师的指导作用。答: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

全过程中,要合理地发

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

师的指导任务贯穿综合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

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

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

结交流阶段的指导。(1)

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

或课题确定的指导。在

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

对中小学生的文化、科

学知识基础及兴趣和爱

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

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

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

主题、项目或课题。刚

开始时,教师可提供若

干有益的主题供学生选

择。此后随着学生能力

的不断发展,教师可把

指导的重点放在学生课

题论证及制订方案的指

导上。(2)在学生活动

过程中的指导。在活动

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

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

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

始阶段,可结合实例对

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

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

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

做笔记、进行访谈,对

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

面的技能,引导他们形

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在实施过程中,教

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

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

地指导、点拨和帮助,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并

在有必要时调整研究计

划。教师要注意争取家

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关

心、理解和参与,还应

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

安全问题。(3)在学

生总结交流阶段的指

导。在活动总结阶段,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

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

选、整理,形成结论,

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

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

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

要引导学生注重对活动

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

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13.试述校本课程设计

与开发的基本流程。答: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的基本流程包括环境分

析、课程目标设置、课

程组织、课程实施、课

程评价五个阶段。(1)

环境分析。校本课程是

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

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的。

每所学校所处的环境是

不同的,因此,在校本

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开

发者必须进行学校外部

环境分析和学校内部环

境分析。学校外部环境

分析主要包括有关社

会、知识与信息、教育

改革等的分析;学校内

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本

校学生、师资、办学条

件等的分析。校本课程

的环境分析还可分为一

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

分析。一般环境分析是

指那些泛指的、带有普

遍意义的环境分析。特

殊环境分析是指那些特

指的、带有特殊意义的

环境分析。意即,校本

课程开发者除了从事一

般环境分析以外,还要

分析特定社会、特定区

域、特定学校、特定学

生群体等。(2)课程目

标设置。课程目标决定

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一

旦确定,课程组织、课

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

了依据。在确定课程目

标时,校本课程开发者

必须认真、全面地考虑

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

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

展方向,并明确回答下

列问题:这一特定的学

生群体究竟需要哪种课

程?只有对这个问题作

出圆满回答后,才能开

始确定课程目标。一般

而言,校本课程开发者

对有关社会、学生和知

识的信息掌握得越全

面,教学目标就越全面、

越恰当、越细化。(3)

课程组织。校本课程组

织是指选择和确定校本

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

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这

是一项关键而又复杂的

工作,直接关系到校本

课程的成败。课程的构

成要素通常包括教学大

纲、教师用书、教科书、

练习册和辅导材料。在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中,教学大纲、教师用

书、教科书、练习册、

辅助材料等构成要素未

必一应俱全,其详略程

度取决于课程形式、教

学要求和课时长短。通

常,以传统知识为目的

的校本课程构成要素较

完整;以培养运动技能

和闲暇技能为目的的校

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较简

略。校本课程内容是教

与学的基本素材,是达

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

载体,一方面来源于各

学科所进行的系统研

究,另一方面来源于不

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生

活。校本课程内容不仅

包括事实,而且包括原

理、概念、技能、态度、

价值观念等。教师在选

择校本课程的内容时,

要注意有效性、重要性、

趣味性、可学性、现实

性和实用性。课程可以

采取各种呈现形式,校

本课程同样可以采取各

种呈现形式,如必修课

程、选修课程、正式课

程、非正式课程、学科

课程、活动课程、综合

课程、核心课程等等。

总之,课程组织必须具

有针对性,要针对特殊

的学生群体、特殊的教

学目标和特殊的教育场

所,避免不加选择地采

用外来的课程组织方

案。(4)课程实施。校

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

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

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

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校

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

程试验,校本课程的传

播、采纳和推广,教学

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

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

排等。校本课程的原型

评价通常安排在课程试

验阶段前进行,由学科

专家负责实施,其范围

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

标、课程的构成要素、

课程的呈现形式、课程

内容组织等诸多方面,

目的是评定校本课程的

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确

定需要补充和修订的方

面;课程试验通常分为

试验室试验、小规模试

验和现场试验三个阶

段,由学生担任被试,

学科专家、权威教师或

学校领导担任评估者,

被试人数随着试验阶段

的深入而扩大。校本课

程常见的传播模式有三

种:网络传播模式、中

心—基层直接传播模

式、中心—基层逐级传

播模式;校本课程采纳

的方法大体可归为三种

类型,即理性型、强制

型和示范型;校本课程

的推广通常呈现两种趋

势,即“精确法”和“适

应法”。教学方法是实

施校本课程的主要手

段,理想的校本课程不

应该强行规定具体的教

学方法,而应该提供可

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

式,从而确保教学方式

的灵活性。个别化教学

的基本策略是进行分组

教学,常见的模式有程

序设计模式、卡罗尔学

校学习模式、凯勒计划、

掌握学习法、性向—教

法相互作用模式等。课

程的时间安排是指某门

课程在课时总数中所占

的比率,它对校本课程

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有

两种基本方法:日课表

形式和完整日形式。(5)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包

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

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

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

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中实施的评价,终结性

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

程后实施的评价。课程

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

成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

发的决策基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