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个人空间的探讨

摘要个人空间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方面之一,研究其可以了解人对社会环境的情感反应以及实际行为。国内外对于人们的个人空间距离都做了相关研究,对于大学生的个人空间也有不少探索,本文简单研究了在大学校园里图书馆内个人空间的大小,实验设计为4(性别组合:男向男、男向女、女向男、女向女)×4(方向:前、后、左、右),结果为性别组合对个人空间圈的作用不显著;不同方位(正前、正后、正左、正右) 对个人空间圈距离有影响。结论大学图书馆里也有个人空间圈的方位效应

关键词个人空间大学生图书馆方位

1 理论基础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的环境问题。环境心理学在这种迫切需要的时刻应运而生。几十年来,环境心理学家在最有挑战性的领域中从事着最艰难的任务,环境心理学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实质环境出发,研究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此来作为提升环境品质、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的方法。环境心理学一直在单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开展着研究。其一是环境认知的研究,着重人们感知和了解他们所处的实质环境;其二是环境评价,是最薄弱的环节,突出环境心理学的应用特点;其三是个人空间、拥挤、私密性和领域性的研究,以个人的生活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对环境的感情特点和社会行为。本文章主要针对个人空间做简单探讨。

空间是物体存在的形式,空间即是距离,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两人谈话时的距离与位置不可小视。每个人都有一个个人的空间,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和价值,因而对个人空间的最佳提示出现在它受到伤害和破坏之时。多数人都会这样的感受:在拥挤的电梯里对贴在身边的人群很不快活;用餐时不愿坐在已有人的桌子边;公交车上人多时会调头看向窗外……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与他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人们用它来调整与他人交往的程度,所以个人空间是人们在环境中使用的一种行为机制。Robert Sommer(1969)曾对此有生动的描述:“个人空间是指闯入者不允许进入的环绕人体周围的有看不见界限的一个区域。像叔本华寓言故事里的豪猪一样,人需要亲近以获得温暖和友谊,但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相互刺痛。个人空间不一定是球形的,各个方向的延伸也不一定是相等的……有人把它比作一个蜗牛壳、一个肥皂泡、一种气味和‘休息室’。”[1]对个人空间的研究最杰出的是Altman(1975),根据其理论可看出私密性、拥挤、领域性和个人空间的彼此关联,其中,个人空间就是私密性调整的空间机制,它虽不是视觉可见,但明确存在而有效,随人的移动而移动。而Hall(1966)的近体学将人际距离划分为四种,确定了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人的个人空间是有所差异的。

2 相关研究

关于个人空间的实验,多为学者曾做过相关研究。如霍尔(1959)举了军队的情况为

例,他说,一个列兵除非长官命令他“稍息”,他必须离开长官三步远,霍尔认为这个距离对谈话来说是令人不舒服的。他们的研究表明,人际距离如果过近,就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即拥挤;而过远的话不仅不舒服,还使人体验到压力。Sommer在他工作的医院里有意地挨近(6英寸或61 厘米)独坐着的人坐下,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他身旁的人在1分钟后离去的占30%,10分钟后离去的人达到55%。费希尔和伯恩(1975)研究了男女大学生不同的喜爱。实验者进入图书馆紧挨一个独自坐着看书的学生身旁坐下,后来又移到与这个学生隔开一个座位的座位上坐下,以后又坐到这个学生的对面。事后,另一个实验者征询这个学生对第一个实验者的意见。无论男女学生都希望坐在附近的人是女性。因而距离的适当性还部分地决定于你的个人空间的侵入者的性别。费希尔和伯恩还指出,女学生对坐在对面的实验者显示出更大的兴趣,但是男学生却喜欢坐在身旁的实验者[2]。Tennis和Dabbs(1975)对年龄和个人空间的研究发现,个人空间的大小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倒U型曲线变化,即年轻者和年长者的个人空间小于中年人,40岁的人的交往距离最大[3]。我国学者杨治良、蒋韬和孙荣根也曾做过男女交往之间的个人空间范围的变化。

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性别、内外向和方位都能影响到我们的个人空间。我国学者研究结果得出,男性大学生的个人空间在四个方向上普均略大于女性大学生,但性别和内外倾向性对个人空间距离所造成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个人前侧的个人空间大于其他侧面的个人空间距离,其他三种侧面空间距离无显著差异;男性和女性均在接近者为同性时使用较小的空间距离,男性比女性大,而对于异性接近者,女性保持较大的个人空间距离(葛国宏等,2009)。作者处于对个人空间圈的兴趣,在校图书馆内进行了简单的访谈研究,分析大学生在图书馆里自习时的个人空间距离大小是否也符合上述研究结果。

3 实验

3.1 对象和方法

3.1.1被试合肥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42人,19名男生,23名女生,被试平均年龄为20±3岁,智力和动作技能均正常,此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3.1.2地点图书馆自习室

3.1.3方法米尺,访谈

3.1.4实验设计4(性别组合:男向男、男向女、女向男、女向女)×4(方向:前、后、左、右)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性别组合为组间变量,方位为组内变量。实验因变量为主试与被试间距离。额外变量主要来自个人空间距离测量引起的误差、教室照明、被试的要求特征等。

3.2实验程序

3.2.1前期准备确定实验主试、记录员各最少一名,防止有认识的同学导致访谈内容失真。

简要确定使用非结构性访谈。制作个人空间距离记录纸。

3.2.2个人空间距离的测量记录员先向被试们做自我介绍,并做短暂交流,实验由3人进行,一人做主试,一人做被试,一人做记录员。主试和被试之间一定要不相识,若相识则要求主试报告,重新进行选择。测量座位上的不同人之间的距离,并做到尽量不影响到同学学习。

3.2.3访谈主试询问被试在自己座位的对面、左右、斜角的位置上,坐的是男、女的不同情况下被试会是否有想法或何种想法,能容忍的最小距离是多少等等一些非结构性访谈。

3.2.3观察上述步骤,记录员要详细观察被试的反应,并做适当的隐蔽性记录。

3.3结果4月28日,周四,于图书馆一楼大自习室,按照之前的实验安排,我做了关于大学生个人空间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自习的同学基本都很配合,对访谈做了详细记录。最后对实验的各种情况做分类归总。

3.3.1个人空间圈的方位效应分析图书馆内个人空间圈距离存在方位效应。空间有“情空间”和“知空间”;肩并肩坐身边的横向空间是情空间,面对面相向而坐的纵向空间是知空间;前者使人感觉有合作和情感交流的需要,后者使人感觉竞争与压迫之感[4],正前距离的平均值显著大于两侧距离平均值,从正前向被试走进,对被试的压迫感最强烈。正左与正右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因为大部分的被试为右利手,他们能很好控制右边的事物,能对右边的不利事物进行有效反击,因而觉得右边更具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被试自己不知道,更像是一种内隐的集体潜意识,故距离就小;反之, 左边距离就相对较大。正后距离存在明显的被试差异,研究者初步分析认为这与被试的安全感有关,即安全感高的正后距离几乎不存在;安全感低的,总觉得后面有潜在的危险,其需要的空间距离就大[5]。

3.3.2被试个性与性别组合的分析性别组合和前人研究的结果相同,不会影响到个人空间圈的大小。

4 讨论

作者与同学一起做的简单访谈了解到在自习室内的同学同样具有个人空间的方位效应,但是不足的是因为在仔细室内,所以可能影响到他人,被打扰的同学可能会在心理上就对此产生排斥造成个人空间距离的增大。对此系统误差还需改进。被试了解主试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猜测实验目的而做出一些虚假行为。另外,此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到比较自习室内和其他公共场所内(如大教室、食堂等)个人空间圈大小是否有差异,这就对此实验有更多的要求。同时,此次考虑的设计因素过少,相关因素还有民族、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等一系列可考虑因素,因实际条件限制故不能多加涉及。

个人空间的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察个人空间圈大小对人际关系好坏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及两者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把握好适当的空间距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