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案例分析
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运用分析

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运用分析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和心理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设计空间、色彩、光线、声音等要素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创造出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建筑环境。
本文将分析两个具体的建筑案例,以说明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的运用。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鸟居温泉酒店。
该酒店位于日本北海道洞爷湖畔,周围环境自然优美。
在设计过程中,安藤忠雄采用了诸多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使得该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给人一种舒适、愉悦的感觉。
首先,该酒店的建筑形态融入了自然环境特点。
安藤忠雄巧妙地借鉴传统鸟居的形式,将建筑的立面设计成一组组门洞的形式,仿佛是通过一座座山坡进入自然景观。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视觉吸引力,还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绝妙的景观。
其次,该酒店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也运用了环境心理学的方法。
例如,在室内空间的布置上,安藤忠雄注重创造一个温馨、宁静、放松的氛围。
他运用了柔和的灯光、自然材料、温暖的色调等元素,使整个空间散发出一种宜人的气息。
此外,建筑内的布局也考虑到人们的活动习惯和行为模式,比如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巧妙地错落排布,以增加空间的利用率和舒适度。
第二个案例是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弗罗伊德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为纪念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而建,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运用了环境心理学的方法,以创造一个能够反映弗洛伊德学说的建筑环境。
首先,该博物馆的外观设计旨在体现弗洛伊德的理论。
赖特采用了弧形的墙面和屋顶,象征着人类心灵的内心世界。
墙面上的窗户则以不规则的形状呈现,使光线可以进入建筑内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开放的氛围。
这种外观设计不仅符合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空间体验。
其次,在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赖特运用了环境心理学的方法来传达弗洛伊德的学说。
行为环境心理学空间实例分析

行为环境心理学空间实例分析Hefei University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引言日本俳句得简洁性常会将人们对于材料与细部得体验与感知得那种“自在状态”给分离出来。
建筑得触感领域就是靠着触感限定得。
当构成一处建筑空间得细部材料性凸现出来时,我们就打开了触感领域,我们也就强化了感受体验,投入到了心理得维度今天,左右着建筑“产品\得工业与商业力量倾向于使用合成材料;木窗框上要套上防水得乙烯塑料套子,金属要电镀,或者就是涂上一层人工合成涂料,瓦也要用人工合成得色彩层覆盖一遍,石头上面则被弄得就像有木头肌理一般。
由于使用了这些工业或就是商业方法,触感就被消除或就是降低了,因为材料与细部得肌理与本质被掩盖了。
我们对于建筑空间得整体性感知有赖于触感领域里得材料与细部,就像一道大餐里得味道有赖于真实食料得口感一样。
想象一下,人们只能吃人造味道食物得感觉。
所以,建筑中,如果失去触感,人造合成环境得幽灵就会占据上风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处理得一些问题.例如高密度居住区里出现日照、通风不足,嗓声增多。
生活互相干扰.室外活动用地过少等现象.造成了不良得居住环境、又如工厂地区附近得建筑物由于空气、水、土壤会受到污染,轻者影响居民健康,重者导致居住疾病流行.同样造成了不良得居住环境。
类似这样得问题已不局限于建筑环境心理学得范畴,而就是进而衍成城市环境心理学得内涵.但就是进行城市环境设计时,建筑环境心理学得一些理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适用、因此可以说建筑环境心理学大大促进了城市环境心理学得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环境设计当熟悉空间得环境心理以后,就可分析人们得生活空间,推断人们得日常生活,了解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得关系。
个人空间与她人空间得交叉。
空间得开敞感与封闭感等、这样、在进行建筑设计或环境设计之际,就可以恰当地组织空间,慎重地布置建筑物或建筑群,合理地调整它们得面积、高度与距离,充分考虑与处理人与物得静态与动态得关系、经过这样处理得设计,不仅具有环境心理得学术依据,而且开阔了设计视野,能从环境心理得龙度设计空间来满足人们得心理方而得要求、庭院空间环境心理学设计住宅庭院就是居民室外活动最频繁得场所,住宅群庭院得空间设计与人得心理感受密切相关,在设计时应结合环境心理学,综合考虑人对其生理、安全、交往、休闲与自我实现得多方面得需求、所谓环境心理学,就就是以心理学得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环境与处于其中得人之间得相互作用状况得科学,主要就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得最适化,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得目标取向与循环本质。
环境心理学分析 龙安寺

龙安寺位于日本京都,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园。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50年细川胜元将德大寺家的别墅改作禅寺,此后又在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庭院中铺以白沙。
名为“虎负子渡河”的枯山水,由15块大小不同的石头组成。
石头放置奇特,据说无论从何角度望去,都必有一块石头隐而不见,可依所看之人的不同思想及心境做出各种解释。
庭园的东北角,有一座古钱形状的‘手水钵’,运用汉字的巧妙,四边的字加上中间装水处的‘口’,就成了吾、唯、足、知,四个汉字,昭示了“知足常乐”的禅宗教谕。
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介绍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现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需要人的心理感受,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系,以期为室内设计师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对环境的认知过程,即如何理解和解释周围环境的信息。
情感心理学的是环境对人的情感体验的影响,包括人对环境的喜好、舒适感和归属感等方面。
行为心理学则研究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环境来促进人的行为。
现代室内设计追求个性化、舒适性和人性化的特点。
个性化表现在设计风格和空间布局上,需要根据业主的需求和喜好进行定制。
舒适性则是室内设计的核心,包括视觉舒适、心理舒适和生理舒适等方面。
人性化设计则是现代室内设计的趋势,强调为人的需求和体验而设计。
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展示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自然元素的运用:在室内设计中加入自然元素,如绿植、花卉、山石等,可以增加空间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能带给人们愉悦的心理感受。
这种手法在现在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如客厅、卧室等空间都可以适当添加自然元素。
色彩和光线的运用:色彩和光线对人的心理和情感体验有很大影响。
在室内设计中,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和光线,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效果。
例如,温暖的色调可以带来温馨、舒适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容易让人感到冷静、安心。
空间布局的考虑:空间布局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有很大影响。
在室内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以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例如,开放式布局可以增加空间的通透感和明亮度,而闭合式布局则可以提供更多的私密性和安全感。
环境心理学应用

环境心理学黄山市图书馆案例分析姓名:王京京学号:21211011037班级:12建筑学班指导教师:王瑞乐环境心理学 -黄山市图书馆案例分析黄山市图书馆坐落于风景秀美的迎宾大道南侧,毗邻徽州文化博物馆及市美术馆,规划用地10124㎡,建筑面积6850㎡。
内设少儿图书部、成人图书部、培训部、采编部、综合办公室5个服务机构。
总投资6000万元,藏书量可达49万册,首批已置纸质图书15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以及4000多种电子期刊。
1.外部空间黄山市图书馆坐落于迎宾大道南侧,毗邻徽州文化博物馆、徽州糕点博物馆及市美术馆,也是黄山机场进入黄山市的第一张名片。
这也是黄山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项目“天下徽州”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之一。
黄山市图书馆坐为公共建筑,它的宗旨是服务于市民,达到解决市民阅读以及其他人员参观的需求。
图书馆的地点邻近黄山市机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
在图书馆的广场,可以发现图书馆阅读的人群出行方式多为自驾或电动车。
虽然图书馆规划为“天下徽州”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徽州组成部分,但是它在功能上与需求上,未满足市民的需求。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需要开敞的空间场所、活动场地与停车场所。
黄山市图书馆的开敞空间有三处,一个是图书馆主入口,另一个为少儿图书区入口处。
而这种分布方式也有阅读人群的流线特点而决定的。
另一处为图书馆东侧区域与迎宾大道的相交处(办公入口北侧) 。
图书馆的停车场所有多处,非机动车的停放区位于本报告厅的下部以及图书馆东侧区域。
小汽车停车场则布置在图书馆的西侧与北侧。
这些地方都容易被发现,同时也不影响整体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2.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人根据特殊需要创造的建成环境往往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特定的名称。
因此,特定的环境一旦建成,其中将发生的行为现象远比设计者预定的丰富。
特定环境的物质特征与社会特征一旦向使用者展示了其功能意义(包括潜在功能),人们便会发现并利用这些特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黄山市图书馆中,作为读者人群以及当地居民,可以快速准确的发现找到自己的书籍,他们体验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可以说是更关心使用功能。
环艺设计心理学案例

环艺设计心理学案例环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环境形象能够引发人的某种行为。
这是由于不同的环境景观能作用人的思维知觉时间久了便转化为某种思维定势。
1、环艺心理学概述。
环艺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
环艺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包括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
研究和实践。
以景观中园林树木为例,种在远处山坡上的1棵开花的孤植树,在人们眼中那是棵普通而又常见的植物,而当人们走到山坡上接近那棵树,看清楚这是棵桂花树便开始产生丰富的联想摘一束花闻一闻它的花香。
2、环艺心理学在xx园设计中的分析xx公园位于xxx于20xx年x月xx日对外开放。
其通过植物、山石、水体及建筑的巧妙结合突出了生态景观特色园内层次丰富、色彩绚丽。
绿树成荫是一个以绿化造景为主集游憩、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山水生态式公园。
3、公园入口入口景观区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功能其是连接公园内外的过渡空间,同时也是公园的重要“门户”。
xx公园的几个入口都设置了小广场,从环艺心理学的角度看都给人以舒适感、安全感。
首先都有-定的纵深感使道路经入口有一定的缓冲给人在空间上感到有所变化。
其次入口需能唤起人们对空间变换的意识。
珠江北门的大门设计上用了矩形造型通过用矩形形态大小变换的手法加强了大门]外建筑的立体空间感。
最后入口要能起到景观观景序幕的作用增加入口的边界感及强调突出入口作为处所的特征。
进入珠江北门,是2排树池和1个小山坡,这是园林造景的常用手法一障景用以遮挡游人的视线避免进门就把全园的景色一览无遗,不仅可造成先抑后扬的景观效果,而且有助于保持区域的私密和安静。
由金穗路、花城大道进入xx公园时空间上给人以变化2个入口都很好地起到了提示及限定空间领域的作用唤起了人们对空间不同意识的变换。
起到了公园序幕作用和道路空间的不同对比增加了游人对入口的边界感很好地强调了入口作为处所的特征。
环境心理学调查结果分析

一、校园餐厅环境下个人空间的私密性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现象。
与朋友在同一张桌子上就餐时,大多数人选择坐在对面。
在迫不得已,需要与陌生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时,大多数人选择坐在斜对面。
大多数人认为餐厅需要设置私密性较强的空间。
在吃饭时,就餐人群倾向于占据视野良好、较少受人流干扰而且有所依靠的座位,迟来的顾客倾向于围绕柱子占座。
(如下图所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们还是很在意私密性的,可以说私密性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能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
餐厅私密性应当适当考虑。
因此了解餐厅保持私密性的多少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情。
可以通过设置隔断,适当分散餐厅的座位,合理安排餐厅的座位等手段来提高餐厅的私密性。
隔断的间距以及隔断的一些分布都会影响这个餐厅的布局。
功能区的划分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餐厅的隔断一般都会出现在餐厅中。
它也起到对餐厅环境的影响。
而环境的影响多少会让人们对私密性的感触。
隔断与墙的区别是它既限定空间又不完全割裂空间,所以能将不同的功能空间区分开来,同时保持着空间之间的相互交流,保持着整体空间的一致性中许多有形隔断是由展示架、酒柜等家具来充当。
这样的隔断,既能打破固有格局、区分不同性质的空间,又能使居室环境富于变化、实现空间之间的相互交流。
密度分布。
餐厅座位的集中与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私密性感触。
餐厅太集中会影响人们的就餐心情。
就餐类型上也会有所偏差。
二、校园餐厅环境下个人空间的安全性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因此在餐厅,只要存在着一个与人共有的大空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先选择靠墙、靠窗、或是有隔断的地方,,往往不会选择靠近门额附近,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上需要这样的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
当空间过于空旷巨大时,人们往往会有一种易于迷失的不安全感,而更愿意找寻有所“依托”物体,(如下图所示)所以现在的室内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穿插空间和子母空间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人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空间。
环境心理学——分析洛阳市体育公园

此阶段公园里天气较凉,中心 广场广场有大妈们在排练节目。广 老人 较少 场其余部分也有个别上了年纪的群 16:00— 众锻炼身体,广场人流量较不是很 中青年 偏多 18:00 大。东门健身区的健身器上多半空 儿童 少 着,使用者流动性小。且使用者以 中老年为主。东门草坪区座椅坐着 一些人,其间的石板小路有孩子在 追逐打闹,且有游人不时走过。
应保证绿地与体育场地的平衡发 展。目前要求的绿化率要大于等 于 65%。
常见的定义是: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即体育公园=体育场 馆+公园的常规休闲设施。其实, “体育公园“中的”体育”是划 在公园之中的,而”公园“又是 以体育为主要休闲内容的。
体育公园的出现是城市居民在满足一定物质生活要求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生 活质量的必然趋势。它与其他类型的城市公园相比在主题、功能、设施、布局等 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4
一心理要求,空间的布置上也从公共性向私密型过渡,设有半公共空间和半私密 空间,具有层次和等级。
但广场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广场的基础设施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该处广场除了在西北角设 置了卫生间,其他室外地方都没有。广场是人活动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的座椅明 显有些少。
(2)广场缺乏文教场所,没有设广普教育宣传栏,缺少文明教育宣传。
一体的会展中心。
各场馆简介:
体育场建筑主体地上五层,局部地下一层,顶部为钢结构罩棚,远看为帆船 型的外观独具一格。其内场铺有天然草皮和塑胶跑道,可满足国家级田径、足球 项目的比赛及各类大型社会活动。体育馆结构造型呈圆形,能满足省级综合运动 会、国际体育单项比赛及全国性单项比赛的需要,同时可满足举行文艺演出等需 要;游泳馆建筑平面成扇形,室内有比赛池和练习池各一座,内设 1500 座位,能 满足省级综合、国家单项游泳比赛的需要;自行车赛场建筑平面呈椭圆形,可用 于运动队平时训练或承接正式比赛; 网球馆主体三层,内设活动座椅 500 座,内 场设置网球正式比赛用单块场地或训练用两块场地,也可举行室内垫上项目的训 练比赛;射击馆框架结构三层,可承担省内综合性和全国单项射击比赛,并能满 足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场地与景观处理上,里伯斯金采用了一种疏朗而略带荒废的方式,让参观者觉得这不是 一个令人欢快的场所:地面的青苔,干净的树木,让整个场地的氛围都显得肃穆而宁静。参观 者走近这里,如果已经先验的有了关于犹太民族历史的了解,这种刻意的设计,就会不由自主 的让观者感到由理性包裹着的痛苦与挣扎。如图3-1
3.无意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个人能察觉和感知),前 意识(经过注意和努力能察觉和感知),以及无意识即潜意识(完全不能察 觉和感知的)。还总结出人的两个本能:生之本能(性和自我保护的本能) 与死亡本能(攻击和破坏本能)。荣格将个人无意识推广到集体无意识,集 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实际上是人类所继承下 来的与原始祖先相联系的种族记忆。
因此,这座博物馆需要的不仅仅是带给人们的安慰,还应该夹杂着恐慌和紧张,来唤起人 们对曾经历史的反思。反复连续的锐角曲折、幅宽被强制压缩的长方体建筑,像具有生命一样 满腹痛苦表情、蕴藏着不满和反抗的危机,令人深感不快。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柏林博 物馆(犹太人博物馆)”的整个建筑,可以称得上是浓缩着生命痛苦和烦恼的稀世作品。
摘要:简述人类复杂的情感,著名心理学派及其理论,探讨它在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具体 讲述环境心理学在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以及昂赞多面体图书馆的运用。
关键词:心理学;建筑;人的心理;博物馆建筑;图书馆建筑
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个体人格特征,包括意识倾向(兴趣、态度、气质)、 能力(智力、技能)、性格(内向、外倾、保守、进取)等;现实的精神状态,包括注意态度 (分心、随意、集中、无意识)、情绪体验(心境、激情、热情、懒散)、安危应激(快乐、 安宁、恐惧、焦虑)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想象和创造、言语和思维、记忆和表象、 感觉和知觉)、应对过程(需要、动机、活动、行为)等。
案例分析1——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馆设计的时代背景:
二战之后,使德国人、法国人 甚至整个欧洲的人民都感到轻松和安全。为 了表示"勿忘历史"的决心,德国还为犹太人 修建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2005年12月15日, 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最终落成。
丹尼尔·里伯斯金(D.Libeskind) 设计的“柏林博物馆(犹太人博物馆)”建 筑,称得上是浓缩着生命痛苦和烦恼的稀世 作品:反复连续的锐角曲折、幅宽被强制压 缩的长方体建筑,像具有生命一样满腹痛苦 表情、蕴藏着不满和反抗的危机。
人类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形态多应该是积极,美好的。对 于形态的不恰当选择或者对于空间的不恰当处理,都容易引起人们的紧张不 安感。例如十分突兀的上大下小的造型和金字塔的造型相比,后者更能给人 们安全感,又比如,开敞明亮的环境,能使人们感到自由舒适,而狭长黑暗 的环境,只会让人们怯而进入。
4.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 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主张所研究的只能是外显的行为;个体的反应构成行为的基础,由多个 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 响被动学习的;通过对动物和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 同类行为。
建筑的形成和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非常契合, 单体需要借助整体的环境来表现,受到环境的掣肘, 却又要保持在环境中的特殊性,唯一性,与整体环境 成为相互增色的关系。此外,格式塔提到的似动现象 作为建筑外立面和形态的手段是非常常见的。外立面 图案的排布往往都是有规律的,有时为了形成运动感, 会故意打破某个规整图形,或者去掉其中一部分,此 时建筑的外表皮感觉依然是整体的,却有了一种向缺 口运动或者紧缩的趋势;而一些相同风格的建筑群排 列,也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建筑间似断非断,有了序 列感,相互间遥相呼应。
重要心理学流派
基于这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很多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心理 学流派——
1.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 的性质和意义 。许多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 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
环境心理学案例分析
建筑师为建筑而生,为人的生活服务, 我们对于特定领域的心理掌控不亚于 心理学专家。人们复杂的情感因素, 是我们建筑之所以变幻多端的最终指 向性的答案……
环境心理学案例分析
前言
建筑师为建筑而生,为人的生活服务,我们对于特定领域的心理掌控不亚于心理学专家。 人们复杂的情感因素,是我们建筑之所以变幻多端的最终指向性的答案。人类在不断地解释环 境,适应环境,同时也在改造环境,来满足需求。人际交往,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都在影响 着周围的居住环境。作为未来城市设计师,建筑师的一员,我们明白大自然的伟大和不可抗拒 的力量,我们只能顺应它,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用建筑独特的语言去影响人们的生活,使人们 在我们设计的环境里更加的舒适,惬意。
需求的改变反应在建筑上,就是建筑史的一个演变,从最初的藏身之所,到现在的高楼大 厦,海景别墅等等。人的需求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进化越来越多,建筑也不单单是冰冷的 墙体和楼板的组合,它需要文化的注入,才能称之为优秀。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在现代社
会看来,可谓平淡无奇。然而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柯布的理论具有颠覆性,他带动了新时代建 筑的进化,不但建立了人和建筑的良好关系,也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建筑的各种需求。一个好 的建筑师,应该是自然而然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的,而不是只在他专业的圈子里具有威望。
2.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 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臻于自我实现 的境界。认为人的需求有5个层次,人只有当其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 能表现出来,需求的5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 实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