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风、天气系统专题

气压、风、天气系统专题
气压、风、天气系统专题

气压、风、天气系统专题

一基本点

(一)气压高低

1、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同一地区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影响气压值大小的因素:大气密度、海拔高度(大气厚度)、空气的运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压最低,冬季气压最高,年较差大;海洋以及高山高原相反。

3、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是指相对于某一海拔高度的同一水平面而言。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4、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5、等压面表示三维空间气压值的分布,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任一等压面的数值总是比其上面的等压面数值要大。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气压,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气压。

6、等压线表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分布,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值相等。

7、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8、万能公式:近地面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天气

近地面高气压==下沉气流==晴燥天气

(二)风力和风向

1、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成正比,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风力的大小,用风级来表示。

2、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随纬度增高而变大。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减小风速:摩擦力大,风速小,风向偏转角度小,与等压线夹角大。反之亦然)。

3、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三)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1、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例如一般的空气对流运动、海陆风、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环流。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见下图6-3);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见下图6-4),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见下图

6-5)。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见下图6-6)。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 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 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 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 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2、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1)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以及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2)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热容量不同),导致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高、低气压中心发

生转换(气压带不完整),形成季风环流。

时间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纬度

7月 亚洲低亚(印度低压)-热低压 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压 30°N 附近

1月 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冷高压 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 60°N 附近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成因 海 陆 热 力 差 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四)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大风 或者沙尘暴; 冬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 的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 阳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 3《低气压和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教学设计3

3.3《低气压和高气压系统与天气》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设计三道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学生通过从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上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探究在闭合的气压系统中气流的运动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又通过问题讨论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面的形成,进而在简易天气形势图上整合已学知识,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整节课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锋面气旋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阅读简易天气形势图,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天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 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心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3、利用多媒体丰富精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五、教学重点 1、掌握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认识锋面气旋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1、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 2、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七、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播放录像】在熟悉的乐曲中师生一起收看一段央视的昨晚天气 预报录像。 【引入新课】气象预报员为什么能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的――气压系统与天气,在最后也请 同学们来当一回气象预报员。 【投影板书】 2.3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P56)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做《高一地理课堂学生活动练习题》(附 后)中第1题。请两位同学到讲台白板上分别作 图1-1、图1-2。 【学生讨论】对两位同学作图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并归纳出作图过程应注意事项。 【教师提问】如课本第56页所讲,假若等压线首尾相连接程闭合 通过作图,温习在水平等压线图上,水平气压梯度利用大家熟悉的天气预报,设置悬念,有效调动

气压系统与天气

《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学习目标 1 会简单绘图表示各天气系统。 2 识记天气系统的影响,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预习内容 (限时6分钟) 【预习案】阅读课本56-58页后,尝试完成下列预习内容: 1、低气压:等压线________,中心气压值低,向外逐渐__________,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来看,其气流是___________(上升、下降),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其控制下的天气___________。 2、高气压:等压线________,中心气压值高,向外逐渐__________,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来看,其气流是___________(上升、下降),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其控制下的天气___________。 3、下图给我们展示的就是__________,如果此地为北半球近地面,请在图上画出ABCD 四地的风向。 4、锋面气旋系统:在陆地上运行的_________,受到_________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封闭的等压线不呈现为圆形,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曲折的地方,常形成__________.也就是说,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经常联系在一起。锋面气旋多出现在__________地区。在该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天气变化比较明显。一般气旋的垂直气流是_________.在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更为强烈。请大家结合锋面的知识,思考其气流在锋面处上升更为明显的原因? 【课堂案】 低气压(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高气压(反气旋)以南半球为例 低 高 1005 995 1000 ① B ③ N 1000 等压线 1000 A C D

2.气压系统的特点 3.锋面气旋: N 等压线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但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那什么是锋面呢? 1. 锋面的定义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因为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 2.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冷锋即将过境,当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现在实行时,冷锋正在过境,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去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3.暖锋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暖锋雨区在锋前。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下面我们再把冷、暖锋的天气变化特点实行一番比较。 表一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补充材料1:冷暖锋判断法 1.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高压系统与天气

大气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13考,分值56分 2015北京,9、10,8分 2015天津,1、2,8分 2014北京,4、5,8分 2014四川,2,4分 2014海南,4,5,6分 2013北京,7,4分 2013安徽,34⑴,10分 2013天津,10、11,8分 2013—2015年新课标文 综卷没有直接考查这个 考点,其他试卷考查该 考查的频道很高,主要 考查高压、低压系统及 形成的天气,考查形式 是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为0.7左 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该考点为必考内容,以区域图、等压线为背景,考查反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而气旋往往是以台风(或飓风)为背景来考查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天津,1、2,8分)读2015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⑵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 律宾附近海域 【图形解读】 【答案】⑴A ⑵D 【解析】:图中显示了有多种天气系统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第1题,根据等压线来看,图中a 、b 、c 和d 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一般来说,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多为冷锋。冷锋的降水出现在锋后。根据图中符号判断a 与b 之间

有两个冷锋的黑三角标志,且a处在冷锋锋后,故a处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其它三地位于冷锋锋前位置,天气晴朗。本题选A。 第2题,可能形成灾害性海浪的一般有海啸、台风或风暴潮。本题没有地震引起海啸的相关信息,但从图中等压线来看,东南部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超强低压系统,风力强劲,有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本题选D。 【考点透析】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及差异 项目气旋反气旋 气压状况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 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与风 向(北半球)示 意图 水平气流与风 向(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 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水平气流与风 向(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 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垂直剖面图 过境前后气压 变化曲线 我国典型的天 气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 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方法突破】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右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45°,即为风向。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

天气系统会考题汇总

天气系统习题训练 1.右图为2011年12月5日17时的亚洲东部天气形式图,此后24小时上海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压升高,气温升高 B.气压降低,气温降低 C.气温升高,阴雨连绵 D.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2.北半球气旋是一种低压系统,其气流运动状况为 A.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顺时针辐合 B.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 C.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 D.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逆时针辐散 3.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城市某年连续4天的天气预报。据图判断,这一期间影响该 城市的天气系统为 A.气旋B.暖锋C.冷锋D.暖性高压 2012年3月15日,热带气旋“卢阿”向澳大利亚西北沿海逼近。据此完成7~8题。 4.图2中正确表示“卢阿”水平气流状况的是 图 A.①B.②C.③D.④ 5.“卢阿”导致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 A.狂风暴雨B.高温多雨C.晴朗干燥D.寒冷干燥

图6示意北半球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10~11题。 6.图示风向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H地的天气状况可能为() A.狂风暴兩 B.阴雨连绵 C.晴朗天气 D.台风天气 图2为2015年某日14时东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3—4题。 8.此时,P地的风向可能是() A.西北风B.正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地受冷气团控制 B.M地受亚洲高压控制 C.N地盛行下沉气流 D.P、K之间锋面为暖锋 10.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下图中,与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对应的天气系统是 11.右图所示的锋面过境上海后,上海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雨 C.气温下降,气压下降,天气转雨 D.气温上升,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导学案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导学案 学习目标: 能说出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锋面系统——冷锋、暖锋;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通过读图分析,能够独立分析出某地冷锋和暖锋过镜前、过镜时、过镜后的天气状况,能举例证明冷锋、暖锋的存在。 能够自主画出冷锋、暖锋示意图。 通过对天气系统的学习,能解释重庆最近天气变化的原因,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 学习重点: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难点:绘制锋面系统示意图 学习方法:对比分析法 重、难点导学: 天气系统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受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同一天气系统的不同部位,会出现不同的天气。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系统。 一、锋面系统 1、什么是气团? 2、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稳定少变。根据气团温度与它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可分为(又称)和(又称)。 3、冷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暖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 4、回忆“极锋的形成”和“副高对我国东部降水和旱涝的影响”等部分的内容,冷、暖空气相遇会怎样? 5、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亦称,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由于,,当冷暖 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暖气团在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6、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冷锋是指的锋,暖锋是指的锋。 7、选择合适的图例,在下图中画出冷锋和暖锋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图例: 冷锋运动路径:暖锋运动路径:

冷锋-大气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 暖锋-大气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 8、推测上图中当时甲、乙、丙地天气情况(温度、湿度、气压等),说明理由。冷锋大气运动示意图中, 甲地天气: 乙地天气: 丙地天气: 暖锋大气运动示意图中, 甲地天气: 乙地天气: 丙地天气: 9、推测上图中甲、乙、丙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说明理由。 冷锋大气运动示意图中, 甲地天气: 乙地天气:

低气压和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低气压和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设计三道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学生通过从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上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探究在闭合的气压系统中气流的运动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又通过问题讨论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面的形成,进而在简易天气形势图上整合已学知识,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整节课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锋面气旋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阅读简易天气形势图,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天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 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心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3、利用多媒体丰富精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五、教学重点 1、掌握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认识锋面气旋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1、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 2、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七、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