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关键点流量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长江上中下游的环境问题

长江上中下游的环境问题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中东部经济带和交通枢纽,但自然环境的变动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对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以下是长江上中下游的环境问题:
1. 水质污染: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废水的直接排放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已经使得长江中、下游污染严重,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是来自各个城市的污水和工业废水;
2. 河道违法堆放场地:大量的码头、仓库超纲堆放物品和船舶长期停泊等粉尘、噪声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3. 河床淤积、河岸退化:由于人类干预和大规模开采,造成的长江河床淤积,河岸退化,保护生态系统的工程项目亟需加强;
4. 洪水灾害:由于大规模开垦和人类活动的追求经济利益,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江洪水的灾害性日益严重;
5. 水资源短缺: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用水等因素,导致长江水资源日益短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
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环境治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
同时,也倡导公众加强环保意识和积极参与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长江干流枯水期极端流量变化特征研究

长江干流枯水期极端流量变化特征研究曾天山;黄峰;秦智雅;吴瑶;阮国兵;鄢波【摘要】为探究长江干流枯水期极端流量的变化特征,采用最小1、3、7、30、90 d流量指标表征枯水期水文情势,两相线性回归检验法和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分别检测枯水期极端流量序列的突变和趋势.结果表明宜昌站主要受三峡水库影响,各历时极端流量序列所检测出的显著突变年份均为2002年,突变后流量序列呈显著上升趋势;大通站距离三峡水库较远,受沿程支流汇入及河道调蓄等影响,各历时极端流量序列均未检测出显著突变年份,流量序列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可为长江枯水期水资源调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极端流量;枯水期;突变;趋势;长江【作者】曾天山;黄峰;秦智雅;吴瑶;阮国兵;鄢波【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江西南昌330046;武穴市水利水电安装工程公司,湖北黄冈435400;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1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尤其是大量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的影响下,长江水文情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1-3]。
黄峰等[4]通过分析长江上游枯水期流量序列,得出上游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流量序列突变;冯瑞萍等[5]分析了长江干流4个水文站的多年月平均流量的变化情况,发现长江流域年内枯季流量增加;秦年秀等[6]通过分析长江重要控制站点的月平均流量数据,得出宜昌站和汉口站的流量序列存在突变。
已有关于长江枯水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的研究大多采用长系列月平均流量资料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历时极端流量变化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
长江三口的分流变化及原因分析

长江三口的分流变化及原因分析宋平;黎昔春【摘要】文章以统计分析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长江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的通流时间、通流水位和流量、年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变化的原因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期刊名称】《湖南水利水电》【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长江;洞庭湖;三口;分流【作者】宋平;黎昔春【作者单位】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市,410007;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市,410007【正文语种】中文1 概述长江自出三峡以后,进入中下游平原区。
枝城以下沿江两岸均筑有堤防,并与众多的大小湖泊相连。
自枝城至城陵矶河段为著名的荆江,两岸平原广阔,地势低洼,是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河段,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玄(已堵塞)四口分流进入洞庭湖,由洞庭湖汇集四水调蓄后,在城陵矶注入长江,江湖关系最为复杂。
由于江湖关系演变、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运用等原因,由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和洞庭湖的水资源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三口分流变化的规律和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三口分流的变化2.1 历年分流变化统计松滋口、太平口和藕池口相应5个水文站1956~2007年流量资料,三口年均径流量分别为404.6亿m3、155.2亿m3和305.4亿m3,同期枝城年均径流量为4 412亿m3,三口多年平均分流比为9.2%、3.5%和6.9%,总分流比为19.6%。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荆江裁弯、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兴建等人类活动对三口分流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按下荆江裁弯前(1956~1966 年)、裁弯期(1967~1972年)、裁弯后(1973~1980年)、葛洲坝裁流至三峡工程蓄水前(1981~2002年)和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2003~2007年)5个时段统计分析三口分流变化,除新江口站变化较小外,其它各站径流量沿时程减小。
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分析

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分析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它位于中国长江三峡之间,于1994年开工建设,于2009年完工投入运行。
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三峡工程的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水位的调节。
三峡水库能够有效调节长江上游的水位,在防洪和发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水位调节的同时也影响着沿江的河道和湖泊的水位,进而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环境。
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投入运行,水位的调节频率和幅度增加,这对于长江河道的生态和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拥有丰富的水生态系统。
三峡工程的运行使得长江上游的河谷地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位的调节使得原本湿润的湿地和河滩地带减少,并且随之带来了岸线退缩的情况。
这些生态环境的改变对于周边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
原本生长在河滩和湖泊中的植被也随着水位下降而暴露在外,导致了湿地退化和植被减少,这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其次,三峡工程的运行也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最大的河流之一,承担着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的责任。
然而,随着三峡工程运行,水库中的缓流和水位调节会导致水体的淤积和混浊,进而影响水质。
此外,大坝的建设也带来了新的水群落,比如沿岸湖泊中的水草和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对长江水环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稳定性有着潜在的威胁。
另外,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带来了变化。
大坝的建设限制了河流中的沉积物和营养物质的输运,这对于沿江地区的土壤肥力和养分供给带来了影响,进而影响农业发展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此外,三峡工程的运行还导致了长江中的水流速度减慢,使得长江下游的冲淤现象加剧,这对于下游地区的航道通行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长江的流量的年变化趋势

长江的流量的年变化趋势
长江的流量的年变化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变化、水文调节和流域开发利用等。
一般来说,长江流量的年变化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季节性变化: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其流量在不同季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夏季和秋季是长江流域降水较多的时候,流量较大;而冬季和春季则相对干旱,流量较小。
2. 年际变化:由于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和周期性变化,长江流量也存在年际变化的趋势。
例如,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和流量在某些年份可能会偏离正常水平。
3. 水文调节:由于水库的建设和运用,长江的流量变化也受到人为干预的影响。
水库的蓄水和泄洪操作可以调节长江的流量,使其在不同年份之间有所差别。
4. 流域开发利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也会对流量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农业灌溉、城市用水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从而影响长江的流量。
综上所述,长江流量的年变化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难以简单地用
一个趋势来描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作用。
长江三峡大坝对河道生态的影响与应对

长江三峡大坝对河道生态的影响与应对1500字文章《长江三峡大坝对河道生态的影响与应对》随着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发起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工程——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
然而,这座巍峨的工程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河道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长江三峡大坝的河道生态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
首先,大坝的建设导致了长江水系的水流量发生改变。
大坝拦截了长江的水流,造成了下游河段的水位升高,影响了下游地区的洪水安全和河道通航。
其次,大坝所形成的堰塞湖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这对上游的生态系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外,大坝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开垦和混凝土浇筑等作业,直接导致了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
针对这些影响,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保护长江河道的生态环境。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
这包括完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河道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其次,应该积极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通过对大坝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进行补偿,引导相关建设单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更多的生态修复措施。
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补偿方案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补偿措施的客观公正。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科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长江三峡大坝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开展相关的应对技术研发工作。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大坝建设产生的生态问题,为河道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对河道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其恢复提供科学的保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长江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江流域水系连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张欧阳

文章编号: 1001- 4179( 2010) 01- 0001- 05
人民长江 Y angtze R iver
V o.l 41, N o. 1 Jan. , 2010
长江流域水系连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 欧 阳1, 熊 文2, 丁 洪 亮3
( 1. 长江水利委 员会 水文局, 湖北 武汉 430010; 2. 长江水利委员会 总工办, 湖北 武汉, 430010; 3. 长江水 利委员会 防汛抗旱办公室, 湖北 武汉 430010)
长江流域支流与支流连通主要是上游地区岷江与 沱江及嘉陵江水系的涪江因都江堰灌溉渠系而引起的 连通, 因都江堰从岷江引水, 灌溉尾水进入沱江和涪江 流域。岷、沱江流域的连通性较好, 水量也较多, 联系 通道基本能满足流域实现生态用水调度的需求。但连 通通道间有很多闸口, 水流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 到阻碍。
收稿日期: 2009- 09- 07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73)项目 ( 2003CB415205); 长江委科技项目 作者简介: 张欧阳, 男, 高级工程师, 博士, 主要从事水文测验、泥沙研究工作。E- ma i:l zhangoy@ cjh. com. cn
2
人民长江
阻隔使生境破碎化和片段化, 对库区和坝下游生态环 境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对航运的影响方面, 一方面 由于大坝的阻隔, 增加了船只在闸口段通行的时间, 可 能降低船只的通行效率; 另一方面, 库区长度的增大或 梯级水库能使原先通航能力较差的地区通航 能力提 高, 或使原先不能通航的地方能通航, 扩大通航里程。 对于引水式电站而言, 由于发电引水, 大坝下游至电站 区间径流量大幅度减小, 甚至断流, 对局部河段生态环 境的影响非常严重。
长江口近期来沙量变化及其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长江口近期来沙量变化及其对河势的影响分析李保;付桂;杜亚南【摘要】长江来水来沙变化影响因素众多,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运动影响越来越显著.作为长江流域的终端,长江口地区既受自然因素影响,同时也显著地受到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大通站近几十年的泥沙监测资料,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大通站的年均输沙量一直呈下降趋势,2003年大通站的年均输沙量出现显著下降.长江口来沙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流域来沙量的显著减少,与水库工程拦沙、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人工采沙及中游河道泥沙淤积等因素有关.长江口来沙量减少对南支及口外三角洲影响相对明显,均表现为冲刷特征,对此长江口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充分给予重视.【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6页(P129-134)【关键词】长江口;大通;输沙量;河势变化【作者】李保;付桂;杜亚南【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 200136;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 200003;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 20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8长江河口是江海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径流和潮流相互消长非常明显,呈多级分汊格局。
多年来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类活动也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河口的环境。
1988年,鉴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于1989年开始分期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在长江流域建成的各类水利工程数量远远超过之前2 000多年的总和,基本形成全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系,这其中包括三峡工程等一大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水土保持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的逐步建设,各关键河段的河势控制工程、沿江引水工程等,均会对来水来沙的时空分布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胁迫条件持续时间的改变
年最大连续 90 日平均流量
植物群落在池塘、湖泊和泛洪平原分布的改变
基流指数:年最小连续 7 日流量/年平均流量
改变废物处理(水体自净)与河道沉积物中的孵化场所进行气体交换所需要的 高流量水流的持续时间
生物生活史适应性的改变
生物体对胁迫的预见性与逃避能力的改变
3. 年极端流量状况 年最小 1 日流量出现时间年最大 1 日流量出 出现时间(2 个) 现时间
3.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 method about 32 hydrologic parameters and its eco -response were introduced. Monthly discharge in 3 different periods and 32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in critical control gau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nd hydrologic alteration degrees were graded to analyze hydrologic change and ecosystem influen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ecosystem influences included the reduction of biodiversity, increase of abundance of aquatic macrophyte, decrease of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macroinvertebrat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fishes with pelagic eggs, life cycles of biology change, disappearance of native species and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The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co-hydrological targets and ecological regulation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and also can promote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regulation. Key words:the Yangtze River; indicators of hydrological alteration; eco-hydrology
收稿日期:2009-05-22;修回 2009-08-25 基金项目:科技部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1008);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1029) 作者简介:冯瑞萍(1983-),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电话)15160263847(电子信箱) fengrp@;* 通讯作者,(电话)027-87189023 (电子信箱) jbchang@。
摘 要:文章详细介绍了水文变动指标 IHA 法 32 个水文参数及其生态影响,计算分析了长江干流 4 个关键点寸滩、宜昌、汉口和大 通在“自然变化阶段”“、受人类活动干扰阶段”和多年长系列 3 个不同时期的多年平均月流量状况,并采用 IHA 法计算了各控制点的 32 个水文参数,确定了各参数相应的水文变化等级,分析了长江干流流量格局的变化情况及潜在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关键点流 量格局的变化主要是:年内月平均流量 1~4 月枯季流量增加,6~7 月汛期流量增加;寸滩和宜昌流量减少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8~11 月,汉 口和大通流量减少的时间推迟,主要集中在 10~11 月;最小流量参数组的平均值增加,年最小 1 日流量日期均提前;干扰后呈现连续日上 涨率减小,下降率增加的趋势;潜在的生态影响主要是生物多样性降低,大型水生植物丰度增加,大型无脊椎动物现存量减少和丰度减 少,对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影响较大,动植物生活史模式发生变化,易造成本地物种消失,外来物种入侵的后果等几个方面。
D 来表示:
D=
N0-Ne Ne
×100%
(1)
Ne=r×NT
(2)
式中 D 为水文变化指数的水文变化度,N0 为干
扰后水文参数值仍落入 RVA 目标范围内的年数;Ne
为干扰后水文参数值落入 RVA 目标范围内的预测年
数;r 为干扰前即自然状态下水文参数落入目标范围
内的年数的比例;NT 为干扰后受影响的总年数。
第第923期031卷0 年
第9 9月
期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Vol. 33 No.9 Sept. 2010
长江干流关键点流量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冯瑞萍 , 1,2,3 常剑波 2 ,*, 张晓敏 2, 蔡玉鹏 2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2; 2.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所,湖北 武汉 430079;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ation,IHA) 是指与河流生态紧密相关的流量参数,该 指标体系可归纳为月流量状况、极端流量现象的大小
与历时、极端流量现象的出现时间、高低流量脉冲的 频率与历时、流量的变化率与频率等具有生态意义的 5 组 32 个参数,水文变化指数的流量参数及其对生态 系统的影响见表 1。该方法的优点在于 32 个流量参数 易于人为调节和管理,在河流管理与水生态理论之间 构筑了一条通道,缺点是只考虑了流量单因素,并且 还需要具有较长的历史流量资料,如果数据不足,就 要延长观测,或利用水文模型模拟。本文采用大自然 保护协会开发的 IHA 软件[2]对长江干流关键点进行 计算分析。
改变繁殖或避害所需特殊生境的可到达性
洄游鱼类产卵所需信号的改变
生活史策略与行为机制的演化
植物土壤水分胁迫频率与大小的改变
植物厌氧胁迫频率与持续时间的改变
年出现低流量脉冲事件的次数
洪泛平原作为水生生物栖息地的可获得性
4. 高低流量脉冲的 频率和历时(4 个)
年低流量脉冲事件的平均历时 年出现高流量脉冲事件的次数年高流量脉冲
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又能反映长
江干流水文整体变化情况。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长江干流的水利工程开发呈加速趋势,因此选择 1950
年~1980 年的水文序列作为河流生态系统基本处于
“自然变化阶段”,简称干扰前;1989 年~2006 年的水
文序列作为“受人类活动干扰阶段”,简称干扰后(不考
注:* 连续日流量上涨率或下降率为相邻两日流量间平均流量增加率或减少率;** 流量逆转次数为一年内日流量由增加变成减少或由减少变成增 加的次数。
58
第9期
冯瑞萍, 等 长江干流关键点流量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为量化水文变化指数受水利工程影响的改变程
度,可用水文变化度(Degree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
改变河道形态与栖息地的物理条件
年最小连续 90 日平均流量
2. 年极端流量状况 的 大 小 和 历 时(11
年最大 1 日平均流量
个)
年最大连续 3 日平均流量
植物土壤水分胁迫的改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物脱水状况的改变 植物厌氧胁迫的改变
年最大连续 7 日平均流量
河流与洪泛平原营养物质交换量的改变
年最大连续 30 日平均流量
1.2 控制点选取
选择寸滩站、宜昌站、汉口站和大通站作为长江
干流关键点,该 4 站能够反映长江干流从上游至下游
河流整体的径流变化特征,从而进行对比分析;而且
水文资料有 50 年左右,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2006
年,历史流量资料比较长,可以全面反映长江干流干
扰前后水文变化情况。
各控制点时间段的划分须一致,这样既能反映大
第 33 卷
1996 年提出的水文变动指标 IHA 法 [1(] 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统计相关水文参数,目前国内 外学者围绕 IHA 相关理论和技术开展了很多相关研 究和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IHA 法 水文变化指标 (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
FENG Rui-ping1, 2, 3, CHANG Jian-bo2,*, ZHANG Xiao-min2, CAI Yu-peng2
(1.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 China; 2.Institute of Hydroecology,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9, China;
关键词:长江; 水文变动指标法; 生态水文学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6504.2010.09.012 文章编号:1003-6504(2010)09-0057-06
Discharge Changes and Ecosystem Influence in Critical 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Mainstream
虑 1981 年~1988 年水文资料,以避免由葛洲坝在建时
期对水文的渐近影响,资料来源:长江水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