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语故事(课堂PPT)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PPT(2023版ppt)

成语故事PPT(2023版ppt)

STEP1
成语故事可以作为语文课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成语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和文化,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成语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成语故事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
成语故事可以增强企业文化的底蕴,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
02
传承文化:通过创新,让成语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01
成语故事的总结
成语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传承文化: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01
教育意义: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02
语言艺术:成语故事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价值。
成语故事改编成动画:如《成语故事》系列动画,将成语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成语故事的创新意义
创新思维:通过创新,培养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04
教育意义:创新后的成语故事更具有教育意义,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03
激发兴趣:创新后的成语故事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成语故事应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观众的兴趣。
成语故事应具有实用性,能够帮助观众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的选择技巧
2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成语故事,如《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等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如《卧薪尝胆》、《闻鸡起舞》等
D
跨界合作: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如与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合作,扩大成语故事的影响力

小学成语故事《闻鸡起舞》PPT课件

小学成语故事《闻鸡起舞》PPT课件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
维能力。
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展望和规划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 习计划,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阅读课外书籍, 了解更多的成语故事和历史文化知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按时完成 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勤奋好学精神
小学成语故事《闻鸡 起舞》PPT课件
目 录
• 故事背景与成语来源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相关成语及典故 • 德育渗透:培养勤奋好学品质 •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故事背景与成语来源
晋代历史背景简介
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发生在汉朝末年和南北朝初年。
分配角色
指定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祖逖、刘 琨以及鸡的角色。
场景布置
利用教室内的课桌、椅子等物品, 模拟出古代寝室的环境。
表演过程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用动作、表 情和语言再现闻鸡起舞的场景。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励志经历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围绕“励志”主题展开讨论。
分享经历
每组选出1-2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励志经历或故事。
勇于克服困难
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要勇于克服,保持积极向 上的心态。
校园生活中勤奋好学实例分享
优秀学生代表
分享一些在校园中勤奋好学的优 秀学生代表,激励大家向他们学
习。
学习小组互助
介绍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的经验,鼓 励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课外拓展活动
分享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如阅读俱 乐部、科学实验小组等,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课件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课件

采用图片教学和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
《狐假虎威》教学实例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借助别人的威势 欺压他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
教学内容
讲述狐狸如何假扮老虎,借 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的故事。
教学步骤
1. 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 观察;2. 讲解故事情节和寓 意;3.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避 免成为“狐假虎威”的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件,学生能够掌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理解其 含义和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和文化素养。
教学要求
教师需根据课件内容,合理安排 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 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建议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动画和音频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理解能力。
PART 04
成语故事教学实例
REPORTING
《守株待兔》教学实例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守株待 兔”的含义,培养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
通过动画展示农夫如何 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撞 死,以及后来的结果。
教学步骤
1. 播放动画,展示故事 情节;2. 引导学生讨论 故事寓意;3. 总结并强
调故事主旨。
成语故事的起源与演变
历史悠久
成语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逐渐流传下来,演变成固定的成语。如“掩 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叶公好龙”出自汉代文献等。
成语故事的教育意义
启智育德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成语故事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 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语故事》ppt课件

《成语故事》ppt课件
总结词
传承历史文化、丰富语言表达、促进文化交 流
详细描述
成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 成语,人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 成语也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使用成语可 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此 外,成语还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助于不同
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03
成语故事的教育意义
诚信教育:以“一诺千金”为例
总结词
通过“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详细描述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遵守诺言、信守承诺的故事,强调 了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孩 子认识到诚实守信的品质是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基础,是成长 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亡羊补牢:故事的起源与含义
总结词
讲述了一个人失去羊后及时修补羊圈的 故事,强调及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
VS
详细描述
战国时期,楚庄王因沉迷酒色而荒废朝政 ,导致国家衰败。大臣孙叔敖用“亡羊补 牢,未为迟也”来劝诫楚庄王及时纠正错 误,重振国家。后来楚庄王听取了孙叔敖 的建议,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 一。这个成语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纠正 ,避免同样的问题再发生。
画蛇添足:故事的起源与含义
总结词
讲述了一个本意画蛇比赛却因多余动作而失败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过头。
详细描述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家人举行画蛇比赛,谁先画好谁就赢。其中一人很快画好了 蛇,却因自认为无人能及而给蛇添上了脚。结果这个多余的动作导致他输掉了比 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02
精选成语解读
一鸣惊人:故事的起源与含义
总结词

成语故事一年级(课堂PPT)

成语故事一年级(课堂PPT)

凿壁偷光
匡衡年青时十分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不能
读书。他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让微光透过小 洞照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习到深夜。
他们乡下有个大户人家,并不识字,但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
去打工,却不要一个工钱。主人家很奇怪,问他要什么,他说:
“只要能读遍你家藏书,我就满足了。”主人很感叹,就把书借
给他读,终成西汉有名的学者,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14
15
7
滥(làn )竽充数
南郭先生 齐宣王 齐泯王《韩非子》 齐宣王讲排场,听300人一起吹竽,儿子齐泯王喜欢一个一个吹给他听
8
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欺骗别人也害了自己。
买椟(dǔ )还珠
楚国人和郑国人 重视外表不顾实质,做出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 也很可笑。
9
揠(yá )苗助长
宋国一个农夫 事情有它的顺序,不能打破。
掩耳盗铃
1
叶公好龙
2
画龙点睛
3
4
闻鸡起舞
晋代
祖逖(tì)和刘琨(kūn )
形容发奋比喻有志之士
5
铁杵(chǔ )磨成针
李白和老婆婆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一定能成功,我们的孩子如果认真努力的学习,
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6
按图索骥(j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春秋时秦国人
孙阳(伯乐)和其儿子——《相马经》
按图寻找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
10
画蛇添足
楚国
门客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不但无意义,反而不合适。徒劳无功 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
11
愚公移山
愚公90岁 智叟 春秋战国 王屋山和太行山 有目标,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去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2024小学成语故事ppt课件

2024小学成语故事ppt课件

眼界开阔的重要性
井底之蛙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提醒孩子们要拓宽视野。
坐井观天
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鼓励孩子们要多接触外 面的世界。
见多识广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告诫孩子们要多读书、 多旅行、多交朋友。
05 成语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守株待兔在生活中的体现
01
依赖过去经验
02 成语故事选读
守株待兔
故事内容
讲述一个农夫因为偶然捡到一只 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就放弃耕 种,整天守在树根旁边等待更多 的兔子撞死,结果荒废了农田,
一无所获。
寓意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 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启示
要勤劳致富,不要贪图侥幸,要 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
拔苗助长
01
02
03
故事内容
讲述一个农夫为了让自己 的禾苗长得更快,就把它 们一棵棵往上拔高,结果 禾苗都枯死了。
寓意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启示
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 要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 和努力。
狐假虎威
故事内容
讲述一只狐狸假扮成老虎 的样子去吓唬其他动物, 结果真的老虎出现了,狐 狸被吓得落荒而逃。
缺乏开放思维
井底之蛙的认知局限还表现为缺乏开放思维和探索精神。这些人可能对新事物或新观点持怀疑态度,不愿接 受挑战或尝试新事物。
难以适应变化
由于视野狭窄和缺乏开放思维,井底之蛙在面对变化时可能难以适应。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或接受新的情况或 挑战,从而限制了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
06 成语故事的文化 内涵与传承
2024小学成语故事ppt课件
目录

成语故事ppt课件

成语故事ppt课件
在写作中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日常用语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语,提高语言文化 素养。
06
成语故事应用实例
小学成语故事教学案例
总结词
激发兴趣、辅助理解、丰富课堂
详细描述
小学阶段,成语故事的教学主要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 义,通过ppt的展示,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同时, 丰富多彩的ppt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生 动有趣。
04
成语故事与文化传承
成语故事与传统文化
总结词
成语故事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
活、信仰和价值观。
详细描述
成语故事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 内涵,如礼仪、道德、伦理、 哲学等,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 要载体。
总结词
成语故事的传承有利于传统文 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有助 于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和了解。
神话传说类成语
嫦娥奔月
描述嫦娥因误食仙丹而飞 升月宫的故事。
精卫填海
讲述精卫鸟因复仇而不断 填海的故事。
八仙过海
描述八位神仙在海上斗法 的故事。
幽默讽刺类成语
掩耳盗铃
讲述一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以 为别人都听不见他的铃声的故事

画饼充饥
描述一个人画了一个饼来解饿的 故事。
纸上谈兵
讲述一个人只是在纸上空谈,没 有实际行动的故事。
认同感。
详细描述
在教育和文化交流中,成语故 事的传播也有助于弘扬民族精
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成语故事与现代社会价值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成语故事具有现代社会价值,可以为现代 人提供启示和指导。
成语故事中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现代人在 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

2024小学成语故事掩耳盗铃ppt课件

2024小学成语故事掩耳盗铃ppt课件

尊重客观规律
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违背常 理去做事,否则可能会事与愿
违。
积极解决问题
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积极寻 找解决办法,而不是选择逃避

提高自我认知
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断 提高自我认知,避免做出愚蠢
的决定。
02
掩耳盗铃情景再现
情景描述与角色设定
时间
古代,夜晚
地点
一个安静的村庄,有一户人家 的门前挂着一个漂亮的大铜钟
耳盗铃”的故事内容。
互动讨论
03
在角色扮演游戏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和
寓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06
总结回顾与课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掩耳盗铃的含义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 法子掩盖,结果只是自己骗自己。
成语出处及背景
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 背后的含义。
倾听他人意见
多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的 世界里。
社会现象剖析及警示作用
警示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应该以身作则,不要掩 盖自己的错误或丑闻,以免误导
公众。
揭露社会问题
掩耳盗铃的行为往往掩盖了社会问 题的真相,需要媒体和公众共同揭 露。
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剖析掩耳盗铃的社会现象,可 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游戏规则
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组必须以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 成语的首字,如此循环往复。例如,“一马当先”后面可以接“先声夺人”。
游戏示范
老师可以先和一名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白游戏的具体玩法和规则。
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
分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春秋末期,晋国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 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 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 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 钟。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 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 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 然还会听见钟声。
何骁制作
2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 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 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 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7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 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 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 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 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 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 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 “打草惊蛇”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对付別人的时候,因为一个无心的小动作, 却让对方觉察到而提防警觉。
10பைடு நூலகம்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 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 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 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 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3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 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 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 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 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 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 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 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 已经枯死了。
“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 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 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 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 摆,耀武扬面跟着张牙
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着, 是自己,以为真被
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 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
9
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 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 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 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 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 “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 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 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8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 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 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 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 “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 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 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
6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 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 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 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 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 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 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 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 次军事行动。
“揠苗助长”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 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揠苗助长”也可写作“拔苗助长”。
翁润雨 制作 4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 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 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 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 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 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吴昱 制作
5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一 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 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 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 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 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 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 里马。”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 “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