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
研发更准确、实时、长效的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数据 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新型传感器技术
探索新型传感器材料和制作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耐用性和舒适性。
个性化血糖监测方案
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提高监 测效果。
动态血糖监测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 床应用指南
目 录
• 引言 • 动态血糖监测的基本知识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实践指南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未来发展 • 参考文献
01
引言目的Biblioteka 背景目的为了规范和指导中国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有效地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效果 和生活质量。
背景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临床对于血糖的精细 化管理需求日益迫切。动态血糖监测作为一种新型的 血糖监测方法,能够全面、连续地监测患者血糖水平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丰富的诊疗依据。然而,目前动 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适 应证掌握不准确、操作不规范、数据分析不充分等。 因此,制定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3]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01
03 0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临 床应用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诊断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开始在人群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例,而糖尿病又是一个影响广泛、时效性强的疾病,需要病人随时随地检测血糖,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进而采取对策。

在这个过程中,血糖监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分类、血糖监测方法以及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紊乱状态。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几类: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称少年型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因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或失去分泌胰岛素功能。

症状多由急性起病,有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虚弱等表现。

2.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因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引起。

多见于中老年人,症状逐渐起病,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增加、乏力等表现。

3.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罕见于无糖尿病既往病史的妇女出现的高血糖状态,症状与2型糖尿病相似。

二、血糖监测方法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近年来糖尿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中,快速、准确、方便的血糖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主要的血糖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门诊血糖病人到医院进行体检,医生会要求病人进行门诊血糖的检测。

这种方法优点是准确度较高,但是病人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测。

2.家庭血糖自测家庭血糖自测是病人到药店购买血糖监测仪器,自行进行血糖测量。

这种方法优缺点较为明显,便携式易操作,但是准确性相对低。

3.连续血糖检测系统连续血糖检测系统可时时检测血糖值,并能将监测结果传送给医生,方便医生进行病人血糖情况的监测和调整治疗。

这种方法缺点是价格较高、病人难以负担,同时病人需要不断穿刺抽取血样,疼痛感强。

三、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现有血糖检测技术的不足和病人的需求,科技界也在不断进行相关研究,不断推陈出新。

血糖检测仪的发展、临床应用与选购

血糖检测仪的发展、临床应用与选购

Ke r s y wo d : Di b t s No n a i eGl c s o i rn a ee , ni v s v u o e M n t i g, CGM S o
文章编号 :1 0 —5 62 0 )20 2 —6 中图分类号 :R4 61 文献标识码 :B 066 8 (0 8 1—0 50 4 .1
部 位采血 【 4 J 。
1 有 创或微创 血糖检 测技 术
根 据 所 用 酶 电极 的 不 同 ,此 类仪 器 可 以分 为采 用
常见 的 有创 或 微创 血糖 检 测 仪都 是 采 集 末梢 血 来 葡萄糖脱 氢酶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技术两大类。 目前
测血糖 。主要是基于电化学传感器技术 , 属于有创技术。 常见 的仪器 有美 国强生稳豪血糖 仪 、 日本京都 血糖 使 用 电化 学传感器 来检测 血糖 的想法最早 始于 仪 、美国雅培利舒坦血糖仪 、罗氏优越血糖仪 等。其
导致 的死亡率 已经跃居第 7 ,其引发的各种可导致 法属 于 比色测定法 ,操作麻烦 ,干扰严重。 目前 ,葡 位 患者残疾 的并发症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萄糖传感器所用的酶都是 G OD,传感器输 出信号主要
目前治疗的方式主要是对 病人体 内的葡 萄糖代谢 是 电流 信 号 。在 测 定 方 法 上 ,除用 氧 电极 测 定 氧 气 在
收稿 日期 :2 0 —92 0 80 —2 作者简介 :李延斌 ,副 主任 医师 ,济南市第 五人 民医院设 备科主任
? 2 5
■圆 ( 检)i(lt 专 临 验molar 题 床 TcCLo F ib) h rno e uir amca t ay
本文简要介绍血糖检测仪的一些发展与选购。 经美国 F A( D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严格i l a oaoy hmai ou Ci c L b rtr) c na

动态血糖监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动态血糖监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1. 糖尿病评估 2. 制定,调整,评估治疗方案 3. 糖尿病教育工具 专科 医生
治疗 目标
患者 教育
血糖监测
运 动
饮食 药物 治疗
4. 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
Medtronic Confidential
黎明现象
CGMS
Medtronic Confidential
的 临 床 应 用 评 估 工 具
----
治疗 目标
患者 教育
血糖监测
运 动
饮食 药物 治疗
4. 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
Medtronic Confidential
胃轻瘫的糖尿病患者
• •
进餐注射速效胰岛素 先低血糖后高血糖
Medtronic Confidential
CGMS的全面血糖信息
1. 糖尿病评估—重点关注 多日图
2. 制定,调整,评估治疗方案—重点关注 单日图 特定时间段图 3. 糖尿病教育工具—重点关注 大事件功能 4. 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重点关注 多日图
探头结构
葡萄糖
葡萄糖酸
铂电极
2 e-
ISIG
=探头的输入电流
葡萄糖 + O2 H2 O 2
H2 O2 + ; O2 + 2 e 电流:ISIG
电压:VCTR
Medtronic Confidential
3层结构: 半透膜,葡萄糖氧化酶,铂电极
1.CGMS 基本原理 2.CGMS 临床应用
CGMS---糖尿病教育工具
使患者 • 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 • 增加运动的积极性 • 改变生活规律 •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 更容易接受和使用712的高级功能 患者的高度参与,良好的控制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血糖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标志,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水平尤为重要。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检测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穿刺取血等,这些方法获取数据准确度高,但侵入性强、操作不便、持续时间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而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

一、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电、光学、纳米技术的结合,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以下是几种主流的动态血糖监测技术:1. 继电器电解质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利用电解质介质的pH 值与血糖之间的反向关系,通过测量继电器接点间电阻的变化来计算血糖浓度。

虽然准确度较低,但具备无创、成本低等优点,因此仍有一定应用价值。

2.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在皮下植入一根长期使用的血糖传感器,与基于该数据的监测仪器相结合,可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连续不间断地测量,而不需要反复采血。

这一技术在较长时间内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但由于需要植入传感器,仍存在一定的侵入性和疼痛感。

3. 光学连续血糖监测技术这种技术利用光的特性与血液中的糖分子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光线传输的差异来测量血糖浓度。

这类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更加便携,同时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

4. 口服血糖仪口服血糖仪通过患者口服特定物质可定时测量血糖值。

这种技术可以显著减少病患操作的侵入性和痛苦感,同时能够提供长时间的高精度数据。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并经过更加严格的安全检测才能真正地推广应用。

二、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应用1. 医院:医护人员可以借助这些技术更加准确地掌握病人的实时血糖变化情况,并就此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制定。

患者能够减少反复采血的痛苦以及控制血糖的压力,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

2. 家庭:随着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使用门槛的降低,普通家庭也可以选择搭配数据模拟器等工具进行家庭监测,实现糖尿病关注的个性化场景化,增强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动态血糖监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动态血糖监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动态血糖监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动态血糖监测(Dynamic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是通过实时、连续地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

与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相比,动态血糖监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血糖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的基本原理是使用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CGMS 由一个由电极组成的传感器、一个携带设备和一个连接设备组成。

传感器被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下,通过采集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来测定血糖水平,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携带设备。

携带设备将数据存储和处理,并可以通过连接设备将数据传输给临床医生。

与传统的血糖监测相比,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首先,动态血糖监测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血糖数据,减少了人工测量误差的影响,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

其次,动态血糖监测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数据,包括血糖的峰值、低谷和血糖曲线等信息,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

此外,动态血糖监测还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糖数据,例如患者的血糖变化趋势、血糖波动的幅度等,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规律。

最后,动态血糖监测还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血糖数据,例如24小时的连续血糖监测,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动态血糖监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包括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饭后血糖水平以及夜间血糖水平等。

医生可以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的结果,调整患者的胰岛素剂量和用药时间,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同时,动态血糖监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效果,比如可以观察患者血糖的变化趋势,判断治疗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前言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使血糖监测越来越准确、全面、方便、痛苦少。

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

其中患者进行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 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目前我国临床上对血糖监测的重视仍然不够,糖尿病患者仍缺乏针对血糖监测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而部分临床医生也缺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规范治疗行为的指导和训练。

鉴于国内现行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糖监测应用的建议较为简略,我们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管理。

一、SMBGSMBG是最根本的评判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

SMBG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糊口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觉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糊口体式格局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进步治疗的有用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局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主动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实时向医务工作者征询的手段,从而进步治疗的依从性。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XXX(ADA)[2]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3]等机构公布的指南均强调,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构成局部,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举行SMBG。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及护理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及护理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及护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要时刻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从而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主要依靠患者自行测量,存在着测量频率不够、遗漏数据、无法及时监测等问题。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该系统通过植入体内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仪器上并生成图表,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患者的血糖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介绍、临床应用、护理方法、数据分析和病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的优缺点,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的实施情况,进一步优化血糖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2.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帮助程度,找出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3.总结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4.通过病例分析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不同病例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案例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旨在为优化患者血糖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指导。

1.3 研究意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水平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更为科学的治疗决策。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血糖波动规律,及时发现患者的高血糖或低血糖情况,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
偏 倚 (m m ol/L)
8.3
95% Within <4.2mmol/L, ±0.8mmol/L ≥4.2mmol/L, ±20%
ISO15197:2003
5.6
2.8 0 -2 . 8
95% Within <5.6mmol/L, ±0.8mmol/L ≥5.6mg/dL, ±15%
ISO15197:2013
B A A B
E
D
C
C
D
A区:不会影响临床治疗行为 B区:很少或不影响临床结果 (可接受) C区:会影响临床治疗行为, 并很可能影响临床结果 D区:会影响临床治疗行为,有 产生不良临床结果的风险 E区:会影响临床治疗行为,并 产生严重危险的临床后果
国际标准越来越严格
标准
偏 倚 (m m ol/L)
心血管疾病
糖 尿 病 患者中每 10人有8人死于心 血管事件4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首要 2 原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首要原 因5
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Suppl. 1):S94–S98.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 T 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1 Fong
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王煜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 海 市 糖 尿 病 研 究 所 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
2013年IDF发布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
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3.82亿,其 中80%的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有 1.75亿(46%)未被诊断
近30年,我国糖尿病发展趋势迅猛
.
2型糖尿病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72h CGMS
5~7d 1,5AG
2~3周 GA
2~3月 HbA1c
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衡量指标(检体)
血浆(清)葡萄糖,血清糖化白蛋白(GA),1,5A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末梢毛细血管血糖
组织间液葡萄糖
尿糖
主要内容
静脉与毛细血管血糖
组织间液葡萄糖 糖化
血红蛋白和白蛋白 其
他血糖监测方法

糖尿病患者:9240万 糖尿病前期:1.5亿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2):1090-101. ①Yang WY ②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1;3(1):13-21. ③ Diabetes Care.2012 Jan;35 Suppl 1:S11-63 ④ 中华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血糖监测临 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⑤ Umpierrez GE,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ol.2012,97:16-38
-5 . 6
-8 . 3
0
5.6
11 . 1
16.7
22.2
2 7 .8
33.3
参 考 血 糖 值 ( m m ol/L )
国际标准越来越严格
标准
偏 倚 (m m ol/L)
8.3
95% Within <4.2mmol/L, ±0.8mmol/L ≥4.2mmol/L, ±20%
ISO15197:2003
主要内容
静脉与毛细血管血糖
组织间液葡萄糖 糖化
血红蛋白和白蛋白 其
他血糖监测方法


诊断 监测 监测

静脉血浆/清糖(实验室生化仪)
床边血糖监测(POCT) 自我血糖监测(SMBG)
WHO1999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
FPG (mmol/L) 7.0
DM
IFG
6.1 5.6
IGR IFG+IGT
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风险
16
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 16 次 / 12 10 0 8 病 人 4 年 0
病 人 12 年 次 8 / 10 4 0
0 0 5 6 7 8 9 10 11 12
0 5 6 7 8 9 10 11 12
ISO 15197( 2013)
准确性要求的改变
Current vs. Revised Standards
Glucose concentration changed from 75mg/dL (4.2mmol/L) to 100mg/dL (5.6mmol/L) At ≥ 100 mg/dL (5.6mmol/L), meter glucose error tightened, from 20% to 15%
2003 ISO 2013 ISO
Hypoglycemia Range: ISO standards are unchanged
75
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准确性评估
Consensus Error Grid AKA Parkes Error Grid Consensus Error Grid 99% of results Within Zone A, B
将探头插 入皮下
信息提取器 将血糖信息 下载到电脑 分析
连接血糖 记录器佩 带三天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组成
动态血糖检测系统
Consecutive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动态血糖图谱
瞬感血糖监测仪
无需采用毛细 血管血糖校准
连续监测14天血糖
组织间液糖与血糖差异
血糖和组织间液糖基本一 致,有时差异较大
糖化血清白蛋白(GA)

血清白蛋白与葡萄糖及其他糖类进行反应生成 的一种酮胺
半衰期12~17天 能反映近2~3周的平均血

糖水平 糖代谢稳定时,与HbA1c有很好
的相关性

糖化血红蛋白的组分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含有HbA 97%,HbA2 2.5%,HbF 0.5%


层析分析证明 HbA中有数种含量很少的Hb,如HbA1a、 HbA1b、HbA1c ,总称HbA1,即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作为糖化血红蛋白的 A1c 一种亚型,是最具特征的 A 成份 E, D,
-8 . 3
0
5.6
11 . 1
16.7
22.2
2 7 .8
33.3
参 考 血 糖 值 ( m m ol/L )
国际标准越来越严格
标准
偏 倚 (m m ol/L)
8.3
95% Within <4.2mmol/L, ±0.8mmol/L ≥4.2mmol/L, ±20%
ISO15197:2003
5.6
重大社会、经济负担
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 疗总费用每年超过1000亿元,占
医疗卫生总费用2002 年4%, 2006 年8%, 2010 年13%
2002年
4%
2006年
8%
2010年
13%
糖尿病不是一种简单的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适合工作年龄人 群中导致失明的首 要原因1


心血管死亡率和中 风危险性增加2到4 倍3
5.6
2.8 0 -2 . 8 -5 . 6
95% Within <5.6mmol/L, ±0.8mmol/L ≥5.6mg/dL, ±15%
ISO15197:2013
CLIS POCT 12-A3
95% Within <5.6mmol/L, ±0.7mmol/L ≥5.6mmol/L, 12.5% 且98%结果符合 ISO15197:2003
2.8 0 -2 . 8 -5 . 6
95% Within <5.6mmol/L, ±0.8mmol/L ≥5.6mg/dL, ±15%
ISO15197:2013
CLIS POCT 12-A3
95% Within <5.6mmol/L, ±0.7mmol/L ≥5.6mmol/L, 12.5% 且98%结果符合 ISO15197:2003
血糖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时反映血糖情况,了 解各种因素对血糖影响 ,及时发现低血糖
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 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 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众多国内外指南推荐 糖尿病患病率猛增
糖尿病患者应进行 血糖监测

-8 . 3
0
5.6
11 . 1
16.7
22.2
2 7 .8
33.3
参 考 血 糖 值 ( m m ol/L )
99% Within <3.9mmol/L, ±0.4mmol/L ≥3.9mmol/L, ±10%
FDA POC
数据远程传输与管理
糖尿病管理中心
私人医生
糖尿病教育护士
毛细血管全血糖与静脉血浆糖的关系
血糖监测痛苦
动态血糖监测
也叫皮下组织液葡萄糖检测,通过葡萄糖传感器介入到 皮下,收集24小时葡萄糖变化
然后通过电脑软体下载数据,形 成一个连续葡萄糖变化的图谱, 结合图谱对照佩戴人每天用餐, 用药,锻炼等日常生活事件,用 以判断佩戴人每日血糖变化趋势 与血糖波动情况


动态血糖监测仪的组成
含葡萄糖氧 化酶探头
Database and data manag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