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进展-(1)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进展共59页

END
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进展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爱献 生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脑血管介入治疗PPT课件

• 近期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国际蛛网膜下腔出 血动脉瘤试验(ISAT)对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和神经外 科夹闭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能够提高 患者术后1年独立生活的机会。介入治疗安全性、有 效性的提高无疑有赖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
第8页/共45页
介入技术分类(1)
1)动脉瘤腔内微弹簧圈栓塞
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给予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易消化食,保持大便通畅。
第22页/共45页
(6)用药护理
应用止血剂的护理 急性期大量使用止血剂,以阻止纤维蛋白溶酶形成, 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防止再出血。 静脉给药过快时可有低血压、心动过缓,故输液 速度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 反应、早搏、皮疹及结膜充血等。
第14页/共45页
围手术期护理
• 1、入院护理
(1)测量双上肢脉搏、血压; (2)常规术前准备,特别是凝血指标的检测。
第15页/共45页
• 2、术前护理
(1)心理支持教育 病人对新方法有顾虑,首先说明脑血管造影
的并发症发生率是很低的,已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检 查手段,相比之下,脑血管疾病发展的危险性更大, 如不及时正确诊断治疗会致残、致死;介绍已完成 造影病例,解除顾虑;介绍本科室目前从事该项治 疗的专家及技术现状及导管室硬件设备;加强与患
主要内容
颅内动脉瘤
1、 疾病概述 2、临床表现
脑血管介入术
1、技术概述 2、适应症与禁忌症 3、术后并发症 4、围手术期护理 5、介入神经放射术
第1页/共45页
疾病概述
• 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 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
•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 生与发展有关。
第8页/共45页
介入技术分类(1)
1)动脉瘤腔内微弹簧圈栓塞
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给予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易消化食,保持大便通畅。
第22页/共45页
(6)用药护理
应用止血剂的护理 急性期大量使用止血剂,以阻止纤维蛋白溶酶形成, 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防止再出血。 静脉给药过快时可有低血压、心动过缓,故输液 速度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 反应、早搏、皮疹及结膜充血等。
第14页/共45页
围手术期护理
• 1、入院护理
(1)测量双上肢脉搏、血压; (2)常规术前准备,特别是凝血指标的检测。
第15页/共45页
• 2、术前护理
(1)心理支持教育 病人对新方法有顾虑,首先说明脑血管造影
的并发症发生率是很低的,已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检 查手段,相比之下,脑血管疾病发展的危险性更大, 如不及时正确诊断治疗会致残、致死;介绍已完成 造影病例,解除顾虑;介绍本科室目前从事该项治 疗的专家及技术现状及导管室硬件设备;加强与患
主要内容
颅内动脉瘤
1、 疾病概述 2、临床表现
脑血管介入术
1、技术概述 2、适应症与禁忌症 3、术后并发症 4、围手术期护理 5、介入神经放射术
第1页/共45页
疾病概述
• 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 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
•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 生与发展有关。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ppt课件

1、静脉溶栓桥接介入取栓 2、动脉溶栓 3、直接介入取栓 4、溶栓或取栓后的动脉残余重度狭窄的球囊
扩张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就诊、溶栓、取栓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时间就是大脑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介入取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 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恢复神经功 能。
术前C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头颅MRA
导管非接触性动脉溶栓
出院及随访情况
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查体:神清语利,伸舌居中,左上、下肢肌力5级,双
侧浅感觉对称存在,双侧病理征阴性。 NIHSS评分:0分,mRS评分:0分 随访两年,患者未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查体:血压:195/81 mmHg,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 伸舌偏左,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左侧 上肢肌力0级,左侧下肢肌力2级,腱反射(++),左侧 浅感觉减退,左侧巴氏征阳性,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
NIHSS评分:10分,mRS评分:4分 既往史:2010年发现糖尿病,服用格列吡嗪缓释片1片/次,
复查颅内血管造影,mTICI分级3级
出院时情况
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头晕、头痛等不适,左侧肢体活动 较前灵活。
查体:血压13 0/85mmHg,神清语利,伸舌居中,左 上肢肌力3 +,左下肢肌力5-级,双侧浅感觉对称存在, 双侧病理征阴性。
NIHSS评分:2分 mRS评分:2分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动脉溶栓、介入取栓术就是根据发 病时间窗不同,通过相应方法开通闭塞血管,快速恢复血流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一般来讲:远端血管闭塞首选药物溶栓,而 近端大血管闭塞则首选介入取栓
扩张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就诊、溶栓、取栓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时间就是大脑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介入取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 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恢复神经功 能。
术前C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头颅MRA
导管非接触性动脉溶栓
出院及随访情况
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查体:神清语利,伸舌居中,左上、下肢肌力5级,双
侧浅感觉对称存在,双侧病理征阴性。 NIHSS评分:0分,mRS评分:0分 随访两年,患者未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查体:血压:195/81 mmHg,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 伸舌偏左,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左侧 上肢肌力0级,左侧下肢肌力2级,腱反射(++),左侧 浅感觉减退,左侧巴氏征阳性,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
NIHSS评分:10分,mRS评分:4分 既往史:2010年发现糖尿病,服用格列吡嗪缓释片1片/次,
复查颅内血管造影,mTICI分级3级
出院时情况
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头晕、头痛等不适,左侧肢体活动 较前灵活。
查体:血压13 0/85mmHg,神清语利,伸舌居中,左 上肢肌力3 +,左下肢肌力5-级,双侧浅感觉对称存在, 双侧病理征阴性。
NIHSS评分:2分 mRS评分:2分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动脉溶栓、介入取栓术就是根据发 病时间窗不同,通过相应方法开通闭塞血管,快速恢复血流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一般来讲:远端血管闭塞首选药物溶栓,而 近端大血管闭塞则首选介入取栓
脑血管介入ppt课件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的 75-90% 1997年新发病例300万。 脑血管病连续5年为我国第二 位死亡原因,其中多数为ICVD。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颅内外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 一个主要的独立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75%TIA和60%脑梗塞患者中 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脑血管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 颈动脉导致的狭窄约占老年人 口的5%,其中1-3%为重度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 所的资料: 23%的脑梗死归因于颈动脉病 变,并指出其中12%为腔隙性脑梗 死。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是区分有无 中风危险和影响预后的标志之一。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国外对一组无症状未加治疗的 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5年以上超 声学随访,发现中风和TIA累计发 生率在狭窄超过75%的患者为60%, 狭窄小于75%者仅为12.7%
发展史
1930年,Brook应用肌肉组织填塞颈内动脉治
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1950年,Seldingerc创造一种穿刺动脉后插入导 丝导管技术 1970年,法国Djindjan的颈外动脉和脊髓动脉 的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应用 1976年,Kerber发明的可漏性球囊导管 1980年,美国的Tracker微导管、法国的Magic 微导管,Mullan实施了第1例PTA 90年代,Roubin提出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只能检查 血流速度与血流方向。 双功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color duplex sonography, TCCD)包含了两维B超的功能,能检查 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狭窄程度。 超声增强剂进行TCCD(ECCD) ECCD替代血管造影
《脑血管畸形》课件

3
开颅手术
对于复杂或严重的脑血管畸形,开颅手术可以直接切除或修复异常血管,降低出 血风险并改善症状。
脑血管畸形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1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锻炼和避免过度劳累。
2 定期体检
定期接受血压和血脂等相关检查,及早发现血管问题。
3 避免危险因素
远离吸烟、滥用药物和过度饮酒等危险行为,减少血管负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脑血管畸形的分类和病因
脑血管畸形可以分为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和静脉畸形等类型,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 素和脑部发育异常等多个方面。
脑血管畸形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出血
脑血管畸形可能引发脑出血,导致头痛、意识 丧失、瘫痪等严重症状。
神经功能受损
血流异常可能导致脑部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 语言障碍、运动协调障碍等。
癫痫
血管异常可能导致脑电异常,引发癫痫发作, 表现为抽搐、意识丧失等典型症状。
诊断方法
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等,可以帮 助诊断脑血管畸形,并评估其类型、大小和位 置。
脑血管畸形的治疗和手术选择
1
药物治疗
一些病例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和减少出血风险。
2
介入治疗
介入手术可以通过血管内导管将栓子或胶水注入畸形血管中,阻塞或硬化血管, 减少出血风险。
《脑血管畸形》PPT课件
欢迎参加我们的《脑血管畸形》PPT课件,本次分享将带您深入了解脑血管 畸形的定义、分类和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术选择和预防注意事项。一起探 索这个神秘且重要的领域吧!
脑血管畸形的定义和概述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异常,指的是脑部血管结构的异常发育,这些异常 结构会增加脑部出血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的新进展_幻灯片PPT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新进展
神经内科 陈思
• 脑血管介入治疗改变了脑血管疾病诊断和 治疗的传统模式,同时为护理学科开辟了 一个新的领域。
• 如何做好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一直是 护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 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 的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 进展诊断和治疗。如:脑血管造影检查、 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动脉 瘤的介入栓塞、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等。
• 〔二〕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头胀、恶心、呕吐、 癫痫、意识障碍等。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的关键。颈动脉支 架植入者的血压宜维持在(120~130)/(60~80)mmHg;颅内段 血管支架植入者,血压宜维持在(110~120)/(60~80)mmHg, 并应连续动态监测、记录术后24~48h血压、心率、呼吸、血 氧饱和度的变化和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以上 病症时,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做好脑血肿穿刺 抽吸术的准备。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二〕
• 〔三〕皮下血肿:术后拔管时应采用指压止血后,采用非致 敏性弹力绷带“8〞字法包扎,再加上1~1.5kg砂袋按压可有 效防止出血。术后延长患者卧床时间,拔管后6~8h穿刺侧肢 体应完全制动,制止屈髋、膝等减少非手术侧肢体活动均能 有效降低出血率。对于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可采用50%硫酸 镁热敷或红外线局部照射;
个加压输液装置; • 准备注射器〔2.5ml\5ml\10ml\20ml〕,利多卡因,肝素钠注
射液1-2支,瓶装生理盐水500ml〔2-4瓶〕,输血器2付,安 尔碘,棉签,砂轮及各种抢救药品;
术中护理〔二〕
• 根据医生指示开手术材料〔脑血管造影根本上是开以下用物: PIG造影导管、VER造影导管、Y阀、静脉三通管、黑泥鳅导 丝150cm或260cm、高压连接收〕;
神经内科 陈思
• 脑血管介入治疗改变了脑血管疾病诊断和 治疗的传统模式,同时为护理学科开辟了 一个新的领域。
• 如何做好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一直是 护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 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 的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 进展诊断和治疗。如:脑血管造影检查、 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动脉 瘤的介入栓塞、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等。
• 〔二〕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头胀、恶心、呕吐、 癫痫、意识障碍等。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的关键。颈动脉支 架植入者的血压宜维持在(120~130)/(60~80)mmHg;颅内段 血管支架植入者,血压宜维持在(110~120)/(60~80)mmHg, 并应连续动态监测、记录术后24~48h血压、心率、呼吸、血 氧饱和度的变化和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以上 病症时,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做好脑血肿穿刺 抽吸术的准备。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二〕
• 〔三〕皮下血肿:术后拔管时应采用指压止血后,采用非致 敏性弹力绷带“8〞字法包扎,再加上1~1.5kg砂袋按压可有 效防止出血。术后延长患者卧床时间,拔管后6~8h穿刺侧肢 体应完全制动,制止屈髋、膝等减少非手术侧肢体活动均能 有效降低出血率。对于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可采用50%硫酸 镁热敷或红外线局部照射;
个加压输液装置; • 准备注射器〔2.5ml\5ml\10ml\20ml〕,利多卡因,肝素钠注
射液1-2支,瓶装生理盐水500ml〔2-4瓶〕,输血器2付,安 尔碘,棉签,砂轮及各种抢救药品;
术中护理〔二〕
• 根据医生指示开手术材料〔脑血管造影根本上是开以下用物: PIG造影导管、VER造影导管、Y阀、静脉三通管、黑泥鳅导 丝150cm或260cm、高压连接收〕;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PPT课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脑血管 畸形、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禁忌症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 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等。
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手术流程
术前准备、麻醉、穿刺置管、造影检查、介入治疗、术后处 理。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 症,确保手术安全。
02 术前护理准备
患者评估与教育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为介入治疗提供 准确依据。
教育患者及家属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 等,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心理护理与情绪调节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心理 问题。
紧急处理措施和流程
穿刺部位并发症处理
立即压迫止血,观察局部情况,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给 予相应治疗。
脑血管并发症处理
立即停止介入治疗,给予吸氧、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必要时 行急诊手术。
全身并发症处理
立即停止介入治疗,给予抗过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
长期随访和健康管理建议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挑战
如何实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满足不同患者 的需求。
如何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如何加强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提高脑血管病变的整 体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介入治疗过程及成果
介入治疗过程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畸形ctppt课件

病例二:中年女性,烟雾病导致的脑缺血
总Hale Waihona Puke 词反复短暂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中年女性,反复出现短暂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MRI显示脑缺血,DSA检查诊断为烟雾病。
病例三:儿童,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导致的癫痫
总结词
反复癫痫发作、智力发育迟缓
详细描述
患者儿童,反复出现癫痫发作,智力发育迟缓,MRI显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脑电图检 查证实癫痫。
05
脑血管畸形预防与康复
预防策略
01
02
03
04
定期健康检查
通过定期进行脑部检查,可以 及时发现潜在的脑血管畸形。
控制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药物治
疗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合理饮食与运动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同时增加有氧运动,有 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介入治疗适用于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 果好等优点。
介入治疗需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患者需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遵循医嘱。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脑血管畸形的重要 治疗方法,适用于病情较重、 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 者。
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 手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式。
分类
根据病因、病变部位、临床表现 等多种因素,脑血管疾病可分为 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 病两大类。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 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据统 计,全球每年有近1500万人发生脑 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 酒、肥胖等都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 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 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栓塞中,应注意胶的弥散方向,仅能向安全区弥散
.
18
栓塞安全区域示意图
.
19
NBCA栓塞注意事项
① 微导管到达病灶后行超选择造影评估AVM血管构筑,测定 A-V循环时间,根据循环时间选择配置胶的浓度。
② 栓塞前应微导管内注射行阿米妥试激发试验确定无神经 功能缺损
③ 栓塞前应选取最佳栓塞工作角度,适当后撤微导管,减 张防止微导管在在靶血管过度盘曲以及注射中微导管张 力释放头端弹跳。
.
14
根治性栓塞
第 一 次 栓 塞
第 二 次 栓 塞
.
15
辅助外科手术切除
栓塞前
栓塞后
术中
术后
16
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栓塞治疗前
部分栓塞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 17
AVM栓塞治疗基本原则
➢栓塞范围和部位取决于于治疗目标
对于多支供血动脉、高流量和大型AVM,应严格限 制一次性栓塞的范围,分期分次栓塞。
④ 栓塞前应试验性注射,观察微导管头端位置稳定性、是 否有弹跳现象,估计胶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注射量。
⑤ 栓塞中应注意观察胶返流和进入引流静脉,根据胶的浓 度和胶弥散入引流静脉情况决定是否停止注射后撤微导 管或继续注射。
⑥ 对于大型高流量的脑AVM,应严格监测血压及颅内压、控 制血压,防止过度灌注综合症发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栓塞,不予区分深浅血管,尽 量栓塞。
术前栓塞,应优先栓塞手术中不易到达的深部供血 动脉,深部供血动脉较小微导管不易到达者,可先栓塞 表浅血管
➢高流量动静脉瘘,应使用弹簧圈、球囊或血流控制导管 控制血流速度后,再用液体栓塞剂栓塞
➢AVM合并动脉瘤,应首先处理动脉瘤
➢微导管应尽可能置于或靠近畸形血管团,避免微导管 置于正常血管端就注射栓塞剂。
非黏附性 Onyx(Onyx 18、Onyx 20 、Onyx 34)
.
11
AVM栓塞微导管
➢ 漂浮微导管
Magic导管 Marathon导管
➢ Onyx兼容微导管
Echelon™ Rebar® Marathon® Ultraflow™
SONIC
.
12
远侧段
a New Detachable Tip Microcatheter, SONIC
① 终末供血型-供血动脉的末梢在供应正常脑组织远端, 终止于畸形血管团
② 穿支供血型-供血动脉末梢发自供应正常脑组织供血动 脉主干,终止于畸形血管团
③ 直接瘘口型-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直接交通,无畸形血 管团
④ 伴有动脉瘤的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 ⑤ 伴有静脉瘤的动静脉畸形-引流静脉瘤样扩张
⑥
该分型对神经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血管畸形不伴动静脉分流
毛细血管扩张症 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
2
AVM流行病学
➢ 发病率:0.005-0.6%
孤立性动静脉畸形:尸检发病率 0.04-0.52%. 多发动静脉畸形:2%动静脉畸形多发
➢ AVM相关的出血发生率
0.51 /100,000人.年
➢ 性别倾向
男女大致均等,但男性稍多见(55%)
➢ 2003年,Onyx被FDA批准用栓塞AVM
.
9
AVM栓塞治疗指征
适应症
不适宜直接手术者
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如 脑运动区、语言区、脑干 等,手术后会产生严重并 发症和后遗症者
高血流病变、盗血严重, 手术切除出血多或手术后 可能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 者
禁忌症
微导管难以超选择插管的 AVM
穿支动脉供血型AVM
DMSO不兼容
兼容DMSO
近侧段
解脱点标记(第二个)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Treatmen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Onyx
and a New Detachable Tip Microcatheter, SONIC: Short-Term Results AJNR
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进展
谭华桥 MD. Ph.D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介入影像科
云南.西双版纳.2012.12
.
1
脑血管畸形分类
传统分类(1966)
➢ 脑动静脉畸形 ➢ 海绵状血管瘤 ➢ 毛细血管扩张症 ➢ 静脉血管瘤
新的分类
血管畸形伴动静脉分流
动静脉畸形(AVM)
丛状巢 混合型(丛状-瘘道)巢 动静脉瘘(AVF) 单发或多发瘘 单蒂或多蒂
➢ 发病年龄
大多数在<50岁发病,发病峰值年龄在20-40岁之间,¼ 在<15岁发 病,平均年龄 31.2岁
.
3
AVM血流动力学
➢ 低动脉流入压,高静脉流出压 ➢ 血流分布异常 ➢ 盗血现象 ➢ 正常脑灌注不足 ➢ 正常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
.
4
AVM Spetzler-Martin分级
.
5
AVM血管构筑分型
.
6
终 末 型
穿 支 型
.
7
直接瘘口型
伴随动脉瘤
伴随静脉瘤样扩张
.
8
AVM栓塞治疗发展史
➢ 1960年 Luessenhop采用硅胶微球栓塞AVM-开创血管内栓塞治 疗AVM 的历史
➢ 20世纪70年代(1970s),采用“calibrate leak balloon”技术使用颗 粒栓塞剂和球囊栓塞AVM
区域性闭塞试验出现神经 功能缺损
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介 入治疗
患者拒绝治疗。
.
10
AVM栓塞材料
固体栓塞剂 颗粒-PVA 真丝线段
液体栓塞剂 黏附性 IBCA (Isobutyl-2-cyanoacrylate)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n-butyl cyanocrylate,
NBCA) Glubran(NBCA-MS)胶
➢ 20世纪80年代(1980s), 微导管和微导丝设计改进,使得采用 PVA、丝线、无水酒精和IBCA超选择性病灶供血动脉栓塞AVM 成为现实,但IBCA毒性和致癌性,使其退市, 新引入nBCA
➢ 20世纪90年代(1990s),采用以PVA和NBCA栓塞AVM成为血管内 治疗AVM主流
➢ 2000年,Trufill nBCA被FDA批准用栓塞AVM,使其成为血管 内治疗AVM的里程碑
Am J Neuroradiol 2010 31: 947
.
13
AVM栓塞治疗临床应用
➢ 辅助性治疗 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大型、高血流盗血严重、
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高度危险的AVM 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功能区、深部AVM
➢ 根治性治疗 ➢ 姑息性治疗 -深部、大的、任何治疗手段单独或
联合均难以根治的A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