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第三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2019/11/11
5
一、艺术的功能
• 其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功能。 •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
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 的科学知识。
2019/11/11
6
一、艺术的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即指人们通过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 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可以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获 得陶冶,并使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发生深刻变化,获得审 美能力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升华。
2019/11/11
10
二、艺术的功能
•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
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 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 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 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 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
第三讲 艺术活动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一、艺术的功能
• 1、审美娱乐功能 • 2、审美认知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二、艺术教育
• 1、美育与艺术教育
• 2、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2019/11/11
1
一、艺术的功能
1、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
活动是指通过艺术活 动,能够使人获得视 听感官的某种快适和 感觉上的美感,给人 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 悦。
2019/11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人的
艺术概论3-4章

背景部分加工制作而成,分为单面透雕 和双面透雕。
世界十大雕塑
1、《掷铁饼者》 (作者:米隆)
2、大卫(作
者:米开朗基 罗)
3
维 纳 斯
4、雅典娜
神像 (作者:菲 狄亚斯)
5、 门考拉
夫妇立 像
6、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
7、母狼
8、狮身人面像
9、汉谟拉比
• 按雕塑造型的表现形式, 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 雕三种形式。
第一、圆雕:又称“浑雕”,即三维雕
塑,放置于空间不附在任何背景上,人 们可以从四面八方欣赏的立体雕塑。
第二、浮雕:又称“凸雕”,是在有一
定背景的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的 雕塑形式。
第三、透雕: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
2、艺术结构 ⑴结构的涵义 “结构”一词,原指建筑物的连结 构架,也指某个整体各个组成部分 的搭配和排列。 *艺术作品的结构:是指艺术作品总 体的安排布局和组织构造。
*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剪裁和布局: 剪裁:指艺术作品内容安排的主次 详略。 布局:就是将精心安排、严密剪裁 之后的生活材料,按详略先后、疏 密虚实、框架规模进行周到筹划、 安排妥帖。
•⑴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 •第一、动作性、造型性 •第二、比拟性、提炼性 •第三、蕴情性
•⑵舞蹈艺术的分类 •按照动作体系分为:芭蕾舞、 现代舞、民间舞、爵士舞、舞 厅舞等; •按照表现方式分为:抒情性舞、 叙事性舞、戏剧性舞、纯形式 舞等;
• 按照舞者的数量分为:独舞、双人 • 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 • 按照文化层次分为:古典舞、民俗 • 舞、流行舞等; • 按照社会功能分为:表演性舞、娱乐 • 性舞、交际性舞、健身性舞等; • 按照地域分为:中国舞、印度舞等;
艺术概论 第三讲

一、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 艺术实践是一种独立自在的活动,这也是艺术活 动的本质,是艺术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劳动的最主要 特性。 选材独立,构思独立,可以不考虑销路、用途、 样式等,甚至不顾逆时代潮流=与世隔绝 二胡演奏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二泉映月》 剧作家威尔第改编小仲马的《茶花女》
(1)美术的艺术语言特点 美术是历史最为悠久、最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美术是典型的 视觉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篆刻和书法以及摄影, 这些艺术种类一般具有视觉性(由人的视觉感知)、造型性(形体塑 造)、静止性,雕塑和大多数工艺美术还具有空间性。明白了美术各 种类的艺术特性,我们就明白了美术各种类艺术语言的特性。
第三章 艺 术 作 品
第一节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第二节 艺术语言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属性
第一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什么是艺术作品
所谓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最 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现实 生活经过艺术家的反映、加工、创作(包括构思和传达)等 环节生产出艺术作品,这才为满足社会的审美需要提供了实 在的具体的欣赏对象。
艺术意蕴其实就是指在艺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体现出一种 无限,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接近而不能穷尽的一种 感受。为了得到艺术作品的意蕴,欣赏者必须更深入、更全面地 领悟作品的传达出的意味,这就是所谓的“妙悟”。 克莱夫· 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第二节
艺术语言
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
3.艺术作品的意蕴 在实际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二者是紧密结合的统一 体,两者完美的结合使艺术作品达到理想状态,从而使作 品显露出更深层次的艺术意蕴。我国传统艺术品评中,南 朝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了品评绘画的艺术标准——“六 法论”,他总结绘画的六个标准,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强 调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 用黑格尔的话来叙述,就是艺术作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 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 作品的艺术意蕴”。可见,所谓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 艺术作品内涵而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
《艺术概论》第三讲(二)

…… 法国派之大, 乃在其容纳一切, 如吾人虽有耳目之 聪明,同时身体上亦藏粪汁之污垢。安葛尔(Ingres)之 华贵, 特拉克罗利(Delacrolx)之壮丽, 毕于维史 Puvis de Chavanne)之伟大, 薄奈(Bonnat)、爱耐 (Henner)之坚卓敏锐, 干连(Carriere)之飘渺虚和 倍难尔(Besnard)之浑博, 薄特理(Baudry)之清雅, 虽以马耐(Manet)之庸, 勒奴幻(Renoir)之俗, 腮惹 纳(Cezanne)之浮, 马梯是(Matisse)之劣…….. 欧洲自大战以来, 心理变易。 美术之尊严蔽蚀, 俗 尚竞趋时髦, 幸大奇之保存, 得见昔人至德。 ……
•
•
德加《芭蕾舞女》
• 第七、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 • 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 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4)道德:道德与艺术既不是绝对对立也 不是完全同一的。既有本质区别又互相影 响。道德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或阻力。
(5)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改变。 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
●唐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北宋苏轼:“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临”。 ●元朝倪瓒:“余画竹,不过逸笔草草, 聊以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聊以自娱 耳。” ●现代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见,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 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 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世界上最 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 3000年。 •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 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 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 • 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 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 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 期 5个阶段 。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艺术概论三章 艺术的特质

屈子行吟图 明 陈洪绶
列宾 托尔斯泰在耕地
我特别体会到,莫扎特的那 种温柔妩媚,所以与浪漫派的 温柔妩媚不同,就是在于他像 天使一样的纯洁,毫无世俗的 感伤或是靡靡的sweetness[甜 腻]。神明的温柔,当然与凡人 的不同,就是达· 芬奇与拉斐尔 的圣母,那种妩媚的笑容决非 尘世间所有的。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 诗云: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作诗炼句之苦 苦吟诗人贾岛在他《送无 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 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 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 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 不赏,归卧故山秋。”
1、需要艺术家高超技能技巧,甚至不朽的天才创造。
康德:“天才就是给艺术提供规则的才能... 天才就是天生 的内心素质,通过它自然给艺术提供规则”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 开府,俊逸鲍参军。 ……。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
兰亭图
达· 芬奇作品 天使之脸
米开朗基罗 大卫雕像
米开朗基罗 《最后的审判》 五年辛苦工作
我的胡子向着天, 我的头颅弯向肩,胸部像头 枭。 画笔上滴下的颜色 在我的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 腰缩向腹部的地位, 臀部变成秤星,压平我全身 的重量。 我再也看不清楚了, 走路也徒然摸索几步。 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 在后背缩短了, 仿佛是一张弓。
3、形式的创新,艺术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艺术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作 者:杨先艺 编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9-4-1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本教材的使用对象为边工作边学习的新闻专业函授学生, 他们不像全日制本科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 资料,不像文学艺术类学生那样有大量其他的文学艺术 类课程辅助学习,因此,本教材不以详尽的理论阐释为 目标,而以深入浅出为追求,简单概括就是四句话:简 化理论阐述;运用浅显语言;增加个案分析;提供多方 视点。
作 者:王耀卿,彭文民 主编 出 版 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艺术概论》深入浅出介绍各项艺术 的源流、特征,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 的亲密关系,使人可以坦然看待艺术, 从中获得乐趣。这是一套专为艺术考 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考试 获取高分而编写的考试备考用书。全 书本着“一切为方便考生考取高分” 的宗旨进行,梳理重点必考知识点, 摒除一般艺术类基础史论参考书目或 指定教材复杂冗长的叙述,综合汇编 所有权威考试教材重点的、必考的知 识点。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高等院校艺术基础理论教材,是文化部 教育科技司组织编写的《中国艺术教育 大系》重要选题之一。
作 者:王宏建 主编 出 版 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1
第一讲 课程总纲
2、目前研究成果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艺术概论
Outline of Art
第一讲 课程总纲
思考: 谈谈你对艺术的理解?以及艺术有 哪些门类?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讲义(三)
本章内容概要 (2)主体性。
艺术的另⼀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
如前所述,艺术作为⼀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产作为⼀种特殊的精神⽣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毫⽆疑问,艺术要⽤形象来反映社会⽣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是融⼊了创作主体乃⾄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因⽽,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体现在艺术⽣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第⼀,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社会⽣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对社会⽣活的这种依赖关系,⾸先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尤其是艺术创作的内容,更是来⾃于社会现实⽣活。
但与此同时,艺术创作⼜是⼀种创造性的劳动,作家、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
没有创作主体,艺术作品就⽆法产⽣。
所以我们说,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对于艺术⽣产这⼀特殊的精神⽣产,艺术创作更是艺术作为创作主体的对象化过程。
⽽且,⽐起物质⽣产劳动,艺术⽣产中的这种主体性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艺术创作中的这种主体性,集中表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艺术家⾯对⼤千世界浩瀚的⽣活素材,必须进⾏选择、提炼、加⼯、改造,并且将⾃⼰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的艺术作品之中,正是艺术创作的这种能动性,使得艺术成为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辩证统⼀。
艺术创作更具有独创性的特点,每⼀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的主观⾊彩与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
第⼆,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中外艺术宝库中,之所以涌现出如此众多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正是由于它们凝聚着艺术家对⽣活的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艺术概论》第三章
艺术概论
目录
CONTENTS
01 艺术的功能 一、艺术的教育功能 二、艺术的认识功能 三、艺术的审美功能
02 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概况 二、艺术教育的目的 三、艺术教育的特点 四、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的功能
其实就艺术的功能而言,满足美无疑 是其核心功能所在,但是人类的文化 是不断演化的,各个时代的人对艺术 赋予了除此之外的其它功能,总结起 来,超不出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 美功能三大范围。并且,我们认为艺 术的这三大功能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 是通过对艺术创作的学习,以及艺术 作品的欣赏两个途径来实现的。
西方古代艺术教育思想与中国古代艺术教育思想类似。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形成。这种观点认为,人应该 从中世纪“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本,宣扬人的个 性,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 因此,当时的教育中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内 容,其中的“美育”,就包含音乐与美术教育。
——鲁迅
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 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 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 进……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 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 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 己的环境。
——毛泽东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自由领导人民》又名《七月二十八日》, 取材于1830年7月发生在法国的的一次革命 事件,史称“七月革命”,是19世纪欧洲革 命的序曲。1830年7月25日查理十世(1824~ 1830在位)颁布敕令,限制新闻出版自由;解 散新选出的议会;修改选举制度,这与法国 1814年《宪章》的精神相悖。27日,几千名 工人和手工业者走上街头,与军警发生冲突。 28日黎明开始起义,29日起义者控制了巴黎。 画中描绘了当时战争场景的一个片段,在硝 烟弥漫的大道上,右手高举象征自由三色旗 的女神袒露上身,回头召唤,她是正义、自 由、真理的化身,紧随其后的是手持刀枪的 士兵和民众。作者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浪漫主 义绘画的代表人物,画面以三角形构图,色 彩鲜艳,对比强烈,人物突出。通过欣赏这 幅绘画,想必大家能够对发生在1830年7月 28日的革命事件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2019-2020年人教统编《艺术概论》第三讲(一)课件
其后,在法国的西南部、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先后发现了大
小八十余处史前洞穴艺术遗迹,构成了一个史前洞穴艺术
群。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拉斯科洞穴(有著名的“鸟头人”
像)、费莱尔洞穴(有著名的“鹿角巫师”像)、洛塞尔
洞穴(有人类迄今为止最早的雕塑“拿角杯的女人”)、
勒图克洞穴(有野牛泥塑)等。在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最主要的象生性动物纹 样 鱼纹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鸟纹
• 甘肃临洮马家窑 文化 蛙纹 (或称人蛙纹)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思想。《吕氏春 秋古乐》载“: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
律……帝颛(zhuān xū)好其音,乃令飞龙
作 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 祭上帝……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 山林、溪谷之音以歌。”
山顶洞也出土了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的一串“项链”作品。
在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也 出土了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的一串 “项链”作品。
中央大廳 ﹝Axial Gallery﹞ 約 15,000 年前 岩洞繪畫
多爾多涅省 ﹝Dordogne﹞
法國
西伯利兹的手印洞穴,这里曾是玛雅人居住的地方
通过对这些洞穴壁画和大量雕刻作品的研究,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的有五种:摹仿说,表现说,巫术说, 游戏说,劳动说。
(一)摹仿说
这是一种始于古希腊的最为古典的艺术起源学说。这种学说 认为,摹仿是人的本能,艺术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亚理斯多德等人都有过相 关的言论,尤以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最为系统。
德谟克利特说过“: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 做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 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艺术概论第三章
种审美感情的是艺术作品中的
1、“有意味的形式”的提出 罗杰·夫莱《视觉与图像》:形式是
平面艺术的重要的特征,绘画的
“线条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关系 和组合”。 “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
色彩和线条的组合构成的形式高 于再现性内容并规定了艺术本质。
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某种 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1
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 态
1、艺术是一种语言
人类交流的需要产生多种语言: 口语 书面语
艺术语言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所表 达的东西是其它语言所无法表达出来
艺术
的。独特的材料表达的唯一性、不可
替代性(心灵孤本,生命的原版)。
艺术也是人类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或手段:
B、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是艺术家用 艺术手段将“胸中之竹”——艺 术家头脑中的意象表达出来的结 果,是意象的物态化形式。
C、艺术欣赏者的“意象”:作品意 象+欣赏者主观情感
3、艺术作品是“意象”物态化的结 果。
一、意象产生 有“意”之“象”→有“意”之
“象” →化合 二、意象的物态化 对于艺术家头脑中意象的传达,取
7
贝尔认为,艺术的价值即在于“线 条、色彩或体积的关系。贝尔这一 观点的提出,在美学史上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它意味着形式美学从对 形式本身的规定转入到对形式意义 的追求,并使“形式说”成为现代 美学的主流派别。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这一理论 是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 杰·弗莱提出和极力倡导的。它开了 视觉艺术领域形式主义的先河,并 对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 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8
形式因素以某种规律的组合: 单纯的语言因素独自不具有任 何含义,它们只有在特定关系 中才能表达某种意味。真正感 动人的作品是恰当的意味与恰 当的形式共同构成的“有意味 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术的艺术语言特点 美术是历史最为悠久、最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美术是典型的 视觉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篆刻和书法以及摄影, 这些艺术种类一般具有视觉性(由人的视觉感知)、造型性(形体塑 造)、静止性,雕塑和大多数工艺美术还具有空间性。明白了美术各 种类的艺术特性,我们就明白了美术各种类艺术语言的特性。
二、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在艺术世界中,作品是艺术家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的产物,它以审美 对象的身份存在,是供欣赏者进行审美活动的对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欣赏者欲进行艺术享受时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比如看电影、听音乐会、 看戏剧、参观画展时都需要买票,这时,艺术作品往往以商品的形式出现, 这就涉及了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现实特性:商品属性。
凡· 鸢尾花 高
• 总之,艺术作品的商品价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两品价值最终还是以艺术价值为衡量标准。
素材:艺术家从现实生活经验或间接知识积累中得来的各种 图像、事件、人物和场景等。 题材:艺术家在体验和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 创作意图进行选择而进入艺术作品的特定生活方面、生活现象。 是来自生活的具体的人、事、物,是艺术家经过选择过的素材, 属于艺术作品内容的客观方面,是已被规定了的艺术作品内容 的基本材料,是作品内容的基础。题材的类别:宗教、历史、 肖像、风景、静物等;题材有大小
3.艺术作品的意蕴 在实际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二者是紧密结合的统一 体,两者完美的结合使艺术作品达到理想状态,从而使作 品显露出更深层次的艺术意蕴。我国传统艺术品评中,南 朝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了品评绘画的艺术标准——“六 法论”,他总结绘画的六个标准,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强 调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 用黑格尔的话来叙述,就是艺术作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 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 作品的艺术意蕴”。可见,所谓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 艺术作品内涵而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
第三章 艺 术 作 品
第一节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第二节 艺术语言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属性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所谓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最 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现实 生活经过艺术家的反映、加工、创作(包括构思和传达)等 环节生产出艺术作品,这才为满足社会的审美需要提供了实 在的具体的欣赏对象。
1.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来源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是指艺术作品实体或构思等由于社会现 实需要而衍生出来的经济价值。所谓商品,就是凝结着一般社会 劳动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产品,也就是艺术家的劳动产 品,因为艺术作品中凝结着艺术家的社会劳动。这些劳动产品能 够满足公众的审美等艺术需求,满足公众需求的过程中就需要公 众用自己的劳动或者劳动所得即货币交换艺术家的劳动。 由此看来,艺术作品和满足公众生存需要的其他商品有着共 性,这就是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根源。但是我们始终应该注意的 是,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艺术作品是精神劳动的产 品,艺术是一种生产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劳动产出艺术作品, 主要不是为了实用目的进行生产,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通过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产生作用。
在艺术作品的交换过程中,在一定历史条件和 时间范围之内,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可能是相当严重 的,一些超前的真正艺术作品甚至就是无人问津的。 这种悖论引起了历史上很多艺术家的感叹,明代著 名大画家徐渭发出了“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 野藤中”的慨叹。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世 纪著名的荷兰后期印象主义画 家凡· 高,其绘画作品在生前只 卖出一幅而且售价极低。以致 于穷困潦倒精神错乱,自杀于 1890年10月27日。他的一幅名 为《鸢尾花》的作品在其死后 两年即1872年才以300法郎的 价格售出,然而在其艺术价值 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后,在1987 年11月11日拍卖出了5 300万 美元的价格。
当今风靡世界的爱尔兰踢踏舞综艺秀“大河之舞”(Riverdance), 就是社会资本渗入艺术创作本身的典型例证。
2.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但实际 生活中艺术价值和作品的价格却并非总是如此。一个商品的价格是由 多种因素影响的,也由于艺术作品本质上具有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它 受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更受到商品交换当时文化和 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这也增加了艺术作品价格的不稳定 性。 从艺术本身来讲,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价格具有不同步性的特 征。
2.艺术语言的运用 掌握语言规则 熟悉表达技巧 克服表达困难 ……
二、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征
• 1.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点 由于各门类艺术具有的独特艺术 特性和表现手法,要想深入理解艺术作 品,对不同艺术门类的特性及其艺术语 言的特点的了解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需。 对艺术语言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更顺利、 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的特色。
2.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就内容与形式这对范畴的本来意义而言,两者互为存在的前提, 在实际作品中,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把两者 分开只是作为理论分析时的便利。对于已经完成的艺术作品来说, 其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离地结合于同一体之中的,在成功的艺术作 品里,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协调甚至是完美的程度,二者关系不是可 以随意更改的,而对于不成功的艺术作品,我们总能够发现表现形 式或思想内容的不足之处。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则反作用于内 容。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用来反映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此,内容 就成为了作品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起着重要 作用: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而不协调的形 式则会给作品意图表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从艺术创作来者来看,内容先于形式,从艺术欣赏来看,形式 先于内容。 某些内容(题材与主题)只有用相应的形式才能使其得到最充 分的表现。
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
艺术作品的题材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生活 的兴趣所在。 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审美 趣味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 艺术作品体现出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 技巧等反映了艺术家专业修养水平和专业技 能的高低。
二、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意”指的是艺术家的 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象。艺术家 的意象是他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经过一番精神加工后在头脑中形成的,这 就是说,这个意象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具体物象有了感受,产生情感联想, 结合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 胸有成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一、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 艺术实践是一种独立自在的活动,这也是艺术活 动的本质,是艺术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劳动的最主要 特性。 选材独立,构思独立,可以不考虑销路、用途、 样式等,甚至不顾逆时代潮流=与世隔绝 二胡演奏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二泉映月》 剧作家威尔第改编小仲马的《茶花女》
三、艺术语言的功能 1.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 2.艺术语言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属性
一、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
在本质上,艺术作品是审美活动的产物。 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表现在艺术作品创造了美的新形式——艺术美,这 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孕育的智慧结晶。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 集中表现,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 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艺术美是美的高级形态,具有 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感受。创造艺术美,是艺术 创作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显现,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佳 体现。
2.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 “意象”最初是怎样产生: 艺术家在观察生活中受客观物象刺激和启发而形成:先“象”后 “意”再而“意象”。 艺术家主观思想的表达:先“意”后“象”再而“意象”。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的概念 内容: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创 作意图,是社会生活在作品中的能动反映。 艺术作品的内容一般由具体可感的、自身 完整的艺术形象构成的。
形式:是作品内容的承载者,是艺术作品 内容的存在方式。 形式的内部结构又叫做艺术作品的内部形 式。作品内容的内部结构,即形象的各个部分、 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在不同艺术种类中 的表现是有不同形态的。 外部形式即艺术语言,从根本上说,外部 形式的任务是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艺术形象。 艺术家只有借助于强烈的形式表达能力,才能塑 造出生动完美和构成形式美特征的艺术形象。
1.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艺术语言: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 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 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 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 现手段,就称为艺术语言。 之所以说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是因为艺术家已经 不需依赖于其他语言、不求助于其他语言手段的协助就 可以表达创作意图,或者说艺术语言已经能够独立地成 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
艺术意蕴其实就是指在艺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体现出一种 无限,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接近而不能穷尽的一种 感受。为了得到艺术作品的意蕴,欣赏者必须更深入、更全面地 领悟作品的传达出的意味,这就是所谓的“妙悟”。 克莱夫· 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第二节
艺术语言
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
主题:是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一定生活现象的 社会意义和艺术家对于这种生活现象的认识与评价。 它来源于艺术家对所处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 极富情感性的认识,是艺术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反 映。作品的主题不仅仅是抽象的思想观念,而且是 与生动具体的题材和形象的特殊性密切结合着的, 它和艺术家的综合修养程度、生活经验的深度密切 相关,是艺术家在提炼题材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 了深入的体验和分析的结果。
(4)舞蹈艺术语言特点 舞蹈是一种动的造型艺术,舞蹈是用动作“说话” 的,其艺术语言就是“动作”,这种动作是经过高度美 化和规范化,具有严格程式性、具有自身节奏和韵律的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