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PPT课件
2021
❖ 一 审美认知功能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 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 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21
❖ 二 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 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 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 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 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
从狭义上讲,艺理论和实践 教育。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 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广义的艺 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 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 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2021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1709-1805
❖ 一 美育与艺术教育 我国近代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 并论来提倡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近代教育 家蔡元培更是大力提倡美育。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 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
2021
❖ 二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021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的特点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2021
❖ 三 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 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 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2021
第二节 艺术教育
❖ 一 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即审美 教育)这个概念是在 18世纪,由德国美 学家席勒在《美育书 简》这一美学理论著 作中正式提出的。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美育就是利用一切审美价 值对人进行的教育。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体, 艺术是美育的主要工具,这是艺 术活动在人类活动中的特殊性决 定的。 艺术的本质: 艺术价值是一种新的、特 殊的审美价值,艺术的本质是审 美的。
1)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美育具有“给人自由”和“解放的” 的功能
第 个方面
1
美育可以解放我们的本能冲动
2、美育的由来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 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后来 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 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 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 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 出了“美育”的概念。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 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 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
席勒塑像


“美育”的术语虽然诞生 比较晚,然而美育思想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 方却早已有之。 蔡元培先生指出:“从 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 多少教育家都认为美术 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为什么心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三个部分呢?
人 的 精 神 世 界

逻辑学研究知


伦理学研究意


?研究情 美学研究情

莱布尼兹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羊大为美
许慎
(54年~149年)

羊长得肥大就美。这表明“美”与满 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 —物质需要

对“美”的另一种词源学解释是:羊人 为美——精神联系
美育的这两种功用是相 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 不能把其中一种功用绝 对化。
3)蔡元培先生论 美育与德育、智育
踢球必要先研究 踢的方法,知道了踢 法,才是具备踢球的 知识。可假如你不高 兴踢,那就永远也踢 不好球,具备再多的 踢球知识也没用。美 育就好比培养踢球的 兴趣。 美育像培养踢球 的兴趣一样,可以成 为促进德育和智育发 展的手段,发展美育, 对发展德育和智育都 有积极的作用。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本章的内容概要(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1.审美认知作用。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

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艺术学概论——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学概论——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本章的内容概要'、_>莒术能厶;乍.屮1•审美认知作用。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尢,艺札对丁址会、耐虫、.人工冥育审美认加顶能.:山干艺术沽乩上育反臥与创适统-、冉现弓•農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匚真*对]我科切*、:、伞匕帀忙11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弓I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敦刍作用的第*个特点丿厂以恃感人”:.咖惑人比力弍,是艺术教仃片哉他裁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另鷹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2/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艺术概论》第三章

《艺术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
目录
CONTENTS
01 艺术的功能 一、艺术的教育功能 二、艺术的认识功能 三、艺术的审美功能
02 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概况 二、艺术教育的目的 三、艺术教育的特点 四、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的功能
其实就艺术的功能而言,满足美无疑 是其核心功能所在,但是人类的文化 是不断演化的,各个时代的人对艺术 赋予了除此之外的其它功能,总结起 来,超不出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 美功能三大范围。并且,我们认为艺 术的这三大功能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 是通过对艺术创作的学习,以及艺术 作品的欣赏两个途径来实现的。
西方古代艺术教育思想与中国古代艺术教育思想类似。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形成。这种观点认为,人应该 从中世纪“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本,宣扬人的个 性,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 因此,当时的教育中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内 容,其中的“美育”,就包含音乐与美术教育。
——鲁迅
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 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 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 进……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 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 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 己的环境。
——毛泽东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自由领导人民》又名《七月二十八日》, 取材于1830年7月发生在法国的的一次革命 事件,史称“七月革命”,是19世纪欧洲革 命的序曲。1830年7月25日查理十世(1824~ 1830在位)颁布敕令,限制新闻出版自由;解 散新选出的议会;修改选举制度,这与法国 1814年《宪章》的精神相悖。27日,几千名 工人和手工业者走上街头,与军警发生冲突。 28日黎明开始起义,29日起义者控制了巴黎。 画中描绘了当时战争场景的一个片段,在硝 烟弥漫的大道上,右手高举象征自由三色旗 的女神袒露上身,回头召唤,她是正义、自 由、真理的化身,紧随其后的是手持刀枪的 士兵和民众。作者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浪漫主 义绘画的代表人物,画面以三角形构图,色 彩鲜艳,对比强烈,人物突出。通过欣赏这 幅绘画,想必大家能够对发生在1830年7月 28日的革命事件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单选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庄子B.老子C.孔子D.孟子【答案】C【解析】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讲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段话除了强调文艺为维护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服务外,也指出了文艺具有两方面的认识作用:①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②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2.西方哪位思想家认为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A.费尔巴哈B.黑格尔C.列宁D.马克思【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历来重视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马克思在评价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时说,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这段话反映出艺术具有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3.哪位思想家在谈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恩格斯D.黑格尔【答案】C【解析】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揭示了文学作品存在的审美认知作用,它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是做到了“观古今于须奥,览四海于一瞬”。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概论第3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

在这第三章,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功能以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艺术的功能之一是审美功能。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欣赏到美的事物,感受到艺术品带来的愉悦和享受。

审美功能让我们能够品味和欣赏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艺术品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其次,艺术还具有表达功能。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深处的感受。

艺术作品通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形式、色彩、音符或文字,艺术家能够传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世界。

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看到世界的不同角度,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的第三个功能是文化传承。

艺术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记录了过去的故事,传递了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古代的壁画、雕塑,还是现代的电影、音乐,都是文化的载体,将过去的智慧传承给后人。

除了以上的功能,艺术还能够影响社会和改变人们的思想。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唤醒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艺术教育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唤醒他们的艺术潜能。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教育也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认知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包容性。

另外,艺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综合素质。

艺术作品常常能够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并且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1/11
5
一、艺术的功能
• 其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功能。 •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
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 的科学知识。
2019/11/11
6
一、艺术的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即指人们通过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 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可以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获 得陶冶,并使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发生深刻变化,获得审 美能力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升华。
2019/11/11
10
二、艺术的功能
•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
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 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 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 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 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
第三讲 艺术活动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一、艺术的功能
• 1、审美娱乐功能 • 2、审美认知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二、艺术教育
• 1、美育与艺术教育
• 2、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2019/11/11
1
一、艺术的功能
1、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
活动是指通过艺术活 动,能够使人获得视 听感官的某种快适和 感觉上的美感,给人 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 悦。
2019/11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人的

艺术修养。
•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和提升人们的审美想
2019/11/11
7
一、艺术的功能
•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
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 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 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 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 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 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 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 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2019/11/11
2
一、艺术的功能
• 2、审美认知功能
• 艺术的审美认知功 能,即通过艺术创作 与鉴赏活动,可以更 加深刻的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2019/11/11
3
一、艺术的功能
• 艺术的审美认 知功能表现在 两个方面:首 先是对社会、 历史、人生的 认知功能。其 次,是对于自 然现象的认知 功能。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
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2019/11/11
12
二、艺术教育
• 2、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消遣 需要。另一方面,高科技社会和大工业生产,又使 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人们的日常生活被 程序化和符号化。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脱节、感性与 理性的分裂,深刻困扰着现代人的生存。人们需要 借助艺术来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心身和谐。
2019/11/11
9
二、艺术的功能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 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 到净化, 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以爱国主义诗词 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 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 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 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 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应当说,在艺 术作品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具有更强的稳固 性和延续性,常常成为人生观、世界观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2019/11/11
4
一、艺术的功能
• 首先是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知功能。 •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
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 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 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 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 的丰富知识。
2019/11/11
11
二、艺术教育
• 1、美育与艺术教育
• 美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
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 到美化人们的心灵、行为、语言、体态等,提高人们的审 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如中国古代的“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2019/11/11
8
一、艺术的功能
•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
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 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 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 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 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 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 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 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