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三章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第三章重点

艺术概论第三章重点

第三章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联结着艺术家和欣赏者,它是艺术世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什么是艺术作品1.所谓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最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

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家的反映。

加工、创作(包括构思和传达)等环节生产出艺术作品,这才为满足社会的审美需要提供了实在的具体的欣赏对象。

2.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必然要认识到艺术的实践特性。

3.著名二胡演奏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4.著名歌剧《茶花女》是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5.艺术实践是一种独立自在的活动。

6.艺术活动的独立自在性,这种独立自在并不是绝对的,它的“独立自在”是具有相对性的,有条件的。

7.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8.总之,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它是所艺术实践这种独立自在的活动产物,它传递着艺术创作者的思想和艺术表达方面的一切信息。

9.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10.什么是“意象”?从艺术创作的主体来看,在艺术活动中艺术家借助各种物质材料(语言、声音、动作、色彩、线条、形体,等等)使用各种艺术手段使自己思想感情、创作意图得到表现,这种感情和意图是要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这种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创作“意念”和现实“物象”的结合体。

11.把“意象”作为一个独立范畴加以论述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认为“驭文之首术”是“窥意象而运斤”。

12.“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

13.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兴起,明清以后盛行不衰,青藤白阳、石涛八大、扬州八怪。

近代吴昌硕、齐白石都喜画此类题材。

14.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艺术作品的组成方式,是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一对范畴。

15.艺术作品的内容来自社会生活。

16.艺术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组成了艺术作品的内容。

17.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呢?所谓形式即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因素,它是作品内容的承载者,只有通过这些形式因素才能最终成为艺术作品供人欣赏。

王宏建艺术概论第三章和第四章总结

王宏建艺术概论第三章和第四章总结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思考题1、为什么说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①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劳动创造了手,推动了语言的产生,推动了工具的制造。

人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席勒)②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当劳动的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时:劳动失败是精灵对人的惩罚,产生了图腾和巫术。

图腾崇拜是对主管万物的神及其所管辖的精灵的信仰,巫术是对图腾的信仰在实践中转变为仪式上的崇拜。

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巫术,种种因素的综合促成了原始艺术的发生。

当劳动的结果与预想的一致时:必然导致人的征服欲、改造欲、创造欲的发生。

征服自然的欲望满足,就引起了喜悦的情感,反转产生对自然界更强力的征服欲。

随着征服欲的发展,人们就产生了创作欲,利用艺术征服自然。

如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③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作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审美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劳动先于审美,实用的观点先于审美的观点。

审美经历了三个阶段:仅实用性而无审美性—实用兼审美—仅审美性。

生产劳动实践是发展、变动的,被生产劳动所决定的观念也是发展变动的,因此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发展变动的,狩猎以动物为美,农耕以植物为美。

美感最终是人们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将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

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④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以造型艺术为例:它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其题材是动物而非植物,是由狩猎生活所决定的。

以音乐、舞蹈、诗歌为例:音乐最初的特征是节奏而非旋律,因为任何民族最初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再者原始人的音乐多为舞蹈伴奏。

原始舞蹈中的模仿式舞蹈室对动物和人类动作的节奏的模仿,根源于狩猎生活,操练式舞蹈室祈祷、巫术的仪式,原始人依靠巫术舞蹈征服自然。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发展论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发展论

80%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对当地艺术 创作风格和内容产生重要影响。
科技发展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艺术创作工具
科技进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 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如数字绘 画、3D打印等。
艺术传播方式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 手段改变了艺术的传播方式, 使艺术更加普及和易于获取。
艺术表现形式
科技手段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 式,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艺术 体验。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艺术发展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何在艺术创作和展示 中贯彻环保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是艺术面临的新挑战。
推动艺术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加强艺术教育
通过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 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艺术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艺术发展的创新性特征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
01
艺术家们通过不断创新,打破传统束缚,为艺术发展注入新的
活力。
创新体现在艺术内容与形式上
02
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还在艺术内容方面进行
深入挖掘和探索。
创新需要勇气与智慧
03
创新往往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突破,需要艺术家们具备
勇气与智慧。
艺术发展的跨界融合趋势
04
艺术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艺术发展的多元化特征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艺术发展呈现出多种形式 的表达,包括绘画、雕塑、 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等。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 景下的艺术风格各异,形 成丰富多彩的艺术景观。
艺术观念的多样性
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不断 更新,推动艺术发展向更 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完整版艺术概论 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 31 33

完整版艺术概论 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 31 33
因此能建造出各种形状与体积的建筑物,所以建筑是罗马艺 术上最大的成就。
? 古罗马建筑的代表类型: ? 大角斗场
12
? 万神庙
13
? 君士坦丁凯旋门
14
? 早期基督教艺术
?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 主线。
? 拜占庭艺术的突出成就:建筑、镶嵌画
22
? 圣索菲亚教堂
? 圣索菲亚教堂内景
23
? 圣维塔莱教堂镶嵌画
24
? 查士丁尼的皇后 西奥多拉
? 祷告的主教
25
? 罗马式艺术
? “罗马式”指一种艺术风格,盛行于11—13世纪。罗马式 的产生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古代罗马美术的崇拜和模仿。
? 罗马式艺术的兴起也是教会势力上升的结果。在这一时期, 教会的权威和声望大为提高。宗教的影响遍及各城市和封建 城堡,封建主对宗教如痴如醉,由此各地统治者都为自己的 城市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这就为为数众多的罗马 式教堂的建造提供了可能。
? 基督教合法化以前:
地下墓穴艺术:由于信徒们相信死后可以复活,早期基督教 坚持土葬反对火葬。
? 早期基督教的一处地下石窟
? 善良的牧人
? 基督教合法化以后艺术:教堂 当基督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时,为了更好的传播教义, 让信徒们能在一起做礼拜,于是开始兴建正是的教堂,这时 主要借用古罗马神庙的建筑形式,但内部空间大,采光也比 较明亮。
? 牛头竖琴
9
? 古希腊艺术
?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 包括爱琴艺术和希腊艺术两部分
? 爱琴艺术:狮门(迈锡尼城城门)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2019/11/11
5
一、艺术的功能
• 其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功能。 •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
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 的科学知识。
2019/11/11
6
一、艺术的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即指人们通过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 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可以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获 得陶冶,并使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发生深刻变化,获得审 美能力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升华。
2019/11/11
10
二、艺术的功能
•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
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 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 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 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 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
第三讲 艺术活动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一、艺术的功能
• 1、审美娱乐功能 • 2、审美认知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二、艺术教育
• 1、美育与艺术教育
• 2、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2019/11/11
1
一、艺术的功能
1、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
活动是指通过艺术活 动,能够使人获得视 听感官的某种快适和 感觉上的美感,给人 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 悦。
2019/11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人的

艺术概论3-4章

艺术概论3-4章

背景部分加工制作而成,分为单面透雕 和双面透雕。
世界十大雕塑
1、《掷铁饼者》 (作者:米隆)
2、大卫(作
者:米开朗基 罗)
3
维 纳 斯
4、雅典娜
神像 (作者:菲 狄亚斯)
5、 门考拉
夫妇立 像
6、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
7、母狼
8、狮身人面像
9、汉谟拉比
• 按雕塑造型的表现形式, 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 雕三种形式。
第一、圆雕:又称“浑雕”,即三维雕
塑,放置于空间不附在任何背景上,人 们可以从四面八方欣赏的立体雕塑。
第二、浮雕:又称“凸雕”,是在有一
定背景的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的 雕塑形式。
第三、透雕: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
2、艺术结构 ⑴结构的涵义 “结构”一词,原指建筑物的连结 构架,也指某个整体各个组成部分 的搭配和排列。 *艺术作品的结构:是指艺术作品总 体的安排布局和组织构造。
*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剪裁和布局: 剪裁:指艺术作品内容安排的主次 详略。 布局:就是将精心安排、严密剪裁 之后的生活材料,按详略先后、疏 密虚实、框架规模进行周到筹划、 安排妥帖。
•⑴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 •第一、动作性、造型性 •第二、比拟性、提炼性 •第三、蕴情性
•⑵舞蹈艺术的分类 •按照动作体系分为:芭蕾舞、 现代舞、民间舞、爵士舞、舞 厅舞等; •按照表现方式分为:抒情性舞、 叙事性舞、戏剧性舞、纯形式 舞等;
• 按照舞者的数量分为:独舞、双人 • 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 • 按照文化层次分为:古典舞、民俗 • 舞、流行舞等; • 按照社会功能分为:表演性舞、娱乐 • 性舞、交际性舞、健身性舞等; • 按照地域分为:中国舞、印度舞等;

《艺术概论》孙美兰 第3章

《艺术概论》孙美兰 第3章
如上所述,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 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经过一番精神加工后 在头脑中形成的,这就是说,这个意象 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具体物象有了感受, 产生情感联想,结合了艺术家的思想感 情而产生的。
文同 墨竹图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2.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 “意象”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呢?或者说,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 是如何形成的呢?意与象的结合一般有两种情况:艺术家受到客观物 象刺激还是主观思想情感的表达,即先有象还是先有意的问题。 前者是艺术家在观察生活中受客观物象刺激和启发而形成。专业 艺术家与普通公众的不同在于其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对所表达事物 的高度敏感,训练有素的艺术家对生活本身及客观事物往往是有着高 度敏感的,对周围生活与事物是不断观察、体验和感受的,同时这种 观察与感受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情感的,被艺术家注意到了的物象不免 已经带上了艺术家的感情色彩,这种“象”就成了有“意”之象,二 者直接结合、相互渗透,就成了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 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更具体地说,艺术作品是艺 术家头脑中的“意象”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化合之后,运用具体的艺术 手段表达出来的物质形态。
齐 白 石 墨 虾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2.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就内容与形式这对范畴的本来意义而言,两者互为存 在的前提,在实际作品中,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 内容的形式,把两者分开只是作为理论分析时的便利。对 于已经完成的艺术作品来说,其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离地 结合于同一体之中的,在成功的艺术作品里,形式与内容 达到了协调甚至是完美的程度,二者关系不是可以随意更 改的,而对于不成功的艺术作品,我们总能够发现表现形 式或思想内容的不足之处。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则反 作用于内容。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用来反映艺术家创作意 图的,因此,内容就成为了作品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但是 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 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而不协调的形式则会给作品意图表 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艺术概论:第3章课后答案

艺术概论:第3章课后答案

什么是艺术作品?I•用谓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休方式•他是艺术家最终的劳动产品・史足利.会公众按触艺术的g卞要途衿.是人类将特定时代生存状态勺生存坏境的艺术方式把捋与农达.2•艺术作品足艺术创作活动的结果・瓦圧艺术欣放活动得以开始和展开的菇础,15.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I•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A:艺术丈践足一种独、上白左的活动.这也足艺术活动的本质.是艺术活动区别T比他朴僉劳动的展主耍特性"R:从本质上说.艺术实跌足一种人类认识、反映、评价社仝、学程世界的方述,它是一种人类对自身的主观认识.貝有很强的主观独屯性.C:艺术家的艺术話动足有选择的进行的•艺术活动从捉取素材到创作过称都衣现岀很强人的独立性.I):艺术实践是一种腔立自在的活动,除了艺术家的主规性之外还指艺术家创作必须有不受外界强迫和干扰的创作坏境.2 •艺术作品魁独立白"的艺术实践的产品.A:艺术实践作为种独W6的涵动是逋过只体艺术作品体现出*.不产生艺术作胡,艺术实找活动就只能尼潜在的一种总识活动.B:艺术作晶是艺术实践活动的产品,是艺术冢劳动的*载物「艺术家深入休会社会生活,从而形成「I己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农现主也.井促发KHlfr创仟的冲动,寻找恰当的衣现方法后准备进行创作.这定整个艺术汹戌的那备阶段.和为『•生产資料的准备.这只是进入艺术创作的弁备状杰,还協吹迪过艺术家的实问操作农达岀来.Z术家的思想认识水平、•咐壬12味、纠驭艺术语古的能力那全湖饭屮体现于他的艺术仔品屮,因仏我们讲艺术低品承软★艺术家的劳动,艺术娥用K:竹Miil湖他艺术話动的盘文和口身的价值所在。

C:艺术处品足艺术彖独立白在的艺术实践的产他是艺术彖进行£术涵动的奂屮体现:a艺术作詁的辺材反収艺术或对社会丄活的兴趣所在.b艺术作品中蔻现出來的思想感情或审災趣味反映出艺术冢的思忠境界和审災水性c艺术作&体现岀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技巧答反映了艺术凉专业俺并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离低,什么是“意象” ?“盘象”是有“盘”的形象和佇“徐"的意念的统、苗描的是艺术家的思姐感情和创作意图,“紀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紀“意ST并不是"意”和•'紀’的简单结台.ifu出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丄Z后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
从根本上讲,艺术生产是通过创造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通过创造—作品—欣赏这个生产过程来影响,审美价值是艺术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

一、审美认知作用
1.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2.艺术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3.更加深刻
艺术不是社会自然的纯客观记录,它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思考。

因此,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不在于艺术中记载了哪些历史事实,而是它通过艺术形象来认识社会、自然的本质,达到对社会自然的深层洞察。

艺术作品不仅是社会现实的记录,更是艺术家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浮泛的表象记载更深刻的描写了历史的脚步。

4.有别于其它学科
艺术包容了哲学,历史,宗教,科学等学科,但是,艺术无法也不可能代替这些学科,这些学科构成了艺术作品的元素,但艺术作品并不是为某种具体需要提供援助,认识功能是附属于艺术的审美特性,否则,就丧失了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根本特征。

二、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具有审美教育的原因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外观,而且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艺术中又总是包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得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使欣赏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艺术教育的特殊性
艺术具有教育功能,但艺术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教育形式,它的教育功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悦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1.作品之所以特别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文艺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欣赏者的欣赏过程
2.艺术以它的审美娱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休息形式,这是艺术审美娱乐功能实现的另一种方式。

3.艺术审美娱乐功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前面曾提到过的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欣赏,不仅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美学思想
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

审美活动的形象性、无直接功利性、超时空性、主客体交融性,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审美与完美的紧密关系,使美具有真的、善的和内容丰富的性质。

这样,通过审美活动,包含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人格形成了,审美活动成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

我们应当把艺术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娱乐作用三者统一起来认识和理解,因为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艺术审美价值的统一基础之上的。

第二节艺术教育
美育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美育”的概念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不但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
希勒美育观
古代希腊社会与近代文明社会的对比
如何克服人性的分裂
席勒美育观的意义
希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代表作品:《阴谋与爱情》《欢乐颂》《威廉·退尔》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
王国维,清末著名学者,是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

代表作是《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他在近代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

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近代美育倡导者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在担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把美育确定为新式教育方针之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美育实施的设想。

此外,
他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影响深远。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是大家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教育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概念的含义
(1)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是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2)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广义的艺术教育,它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艺术教育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精神生活反而更加焦虑和不安,需要在艺术中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全面发展。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艺术教育空前重视。

这种新趋势在21世纪变得更加明显。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欣赏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要想得到艺术享受,本身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人们敏锐的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创造力,极大的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通过以情感人的、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实现完美人格的构建。

艺术教育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