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15.现象与本质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20分)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19、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指(纯粹的个人修养与发展),更是指(一种社会理想).二、单选题(12分)1、“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B、原点思维C、联动思维D、逆向思维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哲学与人生》教材第四章“现象与本质”和第六章“明辨是非”,详细内容如下:第四章: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定义,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与区别,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六章:明辨是非的意义,是非观念的来源,辨别是非的方法,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将哲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
难点: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新课内容:(1)现象与本质: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联系与区别。
(2)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实例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3)明辨是非:讲解明辨是非的意义,是非观念的来源,辨别是非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现象与本质:现象:表面现象、外在表现本质:内在规律、本质属性2. 透过现象看本质:实例分析3. 明辨是非:意义:提高道德素养,指导行为方法:是非观念来源,辨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本质。
(2)谈谈你对明辨是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2. 答案:(1)现象:物价上涨、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本质:价值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社会风气(2)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哲学的慰藉》(2)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本质,学会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01
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 上,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的方法,识别假象,明辨是 非。
Step
02
需要我们明确判断和衡量是 非的标准。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擦擦亮亮明明辨辨是是非非的的““慧慧眼眼””,把,把握握事物事的物本的质本,质必,须 必须
哲学与人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01 现象 02 本质 03 二者关系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01 现象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
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 察到的。
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
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 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明辨是非是指辨别清楚事物的 正确和错误,是做人的首要问题。
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
Step
1、0认1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 上,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的方法,识别假象,明辨是 非。
擦擦亮亮明明辨辨是是非非的的““慧慧眼眼””,把,把握握事物事的物本的质本,质必,须 必须
中奖信息 积分换取现金礼包 淘宝质量问题退款
擦擦亮亮明明辨辨是是非非的的““慧慧眼眼””,把,把握握事物事的物本的质本,质必,须 必须
Step
01
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 上,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的方法,识别假象,明辨是 非。
Step
03
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 假象,不被假象所迷惑。
Step
02
需要我们明确判断和衡量是 非的标准。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认识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前提。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3. 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4. 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5. 实践演练: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三、教学重点1.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2. 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3. 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四、教学难点1. 现象与本质的区分与把握2. 将哲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阐述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4. 实践演练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案一、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1. 现象: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
2. 本质:指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内在因素。
二、现象与本质的关系1.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认识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前提。
2.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1. 真理的客观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客观规律,是明辨是非的基础。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1. 辩证法:全面、发展地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
2. 实证法:依据事实和数据,判断事物的真伪。
3. 逻辑推理法:运用逻辑规律,分析事物的合理性。
五、实践演练: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1. 案例一:面对网络谣言,如何辨别真伪?3. 案例三:如何看待当前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15.现象与本质(课堂PPT)

2
2
4/25/2020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 展能力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3
4/25/2020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
故事导入:
4/25/2020
买成 椟语 还故 珠事
:
请同学们考虑: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5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25/2020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 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 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 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6
看漫画:
4/25/2020
有地“ 引,我 力怎看 ?么到 ”没了
看苹 到果 万落
23
和尚和公差
4/25/2020
从前,有个和尚犯了罪,一个公差押解他到远方去, 夜间,投宿在旅店里。和尚买了酒,劝公差喝, 把公差灌得烂醉如泥,又剃了公差的头发, 便悄悄地逃走了。 公差醒酒之后,发现和尚不见了。 他找遍旅店的每个角浇也没找到, 后悔自己不该贪杯闯下大祸。 他无意中伸手拍拍自己的脑袋,没有想到, 自己的脑袋上已没有头发,成了秃子了。 他便大喊:“和尚倒在这里,可我到哪里去了。”
14
4/25/2020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 条件
15
4/25/2020
1.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 混淆的情况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16
4/25/2020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 古希腊文“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组成;在古汉语中,“哲”具有“智慧”“贤明”等含义。
下列说法没有揭示出哲学本义的是() [单选题]A.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之学B.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答案)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选题]A.科学的(正确答案)B.落后的C. 过时的D. 错误的4.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说() [单选题]A.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矛盾的B.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C.创造社会价值是为了交换自我价值D.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答案)5.生物的长期进化产生了古猿,古猿又进化成人类。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单选题]A.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D.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
这段话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 [单选题]A.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高于一切B.要从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出发C.要全面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答案)D.要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正确答案)C.正确的运动观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8.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

讲授新课
3、擦亮“明辨是非”的双眼 阅读第103页,小龙的故事。 思考:大朱是真心对小龙好吗? 阅读第104页,三个镜头。 思考:怎样交到真正的好朋友?与朋友交往标准是什么?
(1)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讲授新课
3、擦亮“明辨是非”的双眼
• 对我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
• A、考试时,好朋友要你给他(她)抄答案,你的反应是—— • B、上课时,同桌玩手机,让你帮忙打掩护,你的反应是—— • C、某一天,朋友为请假编瞎话,要你配合,你的反应是—— • D、好朋友玩游戏花光了钱,为买烟向你借,你的反应时—— • E、发小屡次旷课受到批评,让你对其家长保密,你的反应是——
• F、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你的反应是——
• ……
(2)需要有明确判断和衡量是非的标准。
讲授新课
3、擦亮“明辨是非”的双眼
面对诱惑与假象: (1)避开诱因。 (2)学会拒绝。 (3)联想后果。 (4)培养良好的兴趣 爱好。 (5)专时专用。 (6)请人监督。
(3)不被假象迷惑、抵制不良诱惑。
思考:导致错误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错觉
特定条件下对事物的歪曲知觉。
讲授新课
2、现象表现本质有多样复杂性
真象:正面直接反映本质
现象 假象:反面歪曲反映本质
假象的特点:
1、人的器官受到生理素质等方面的限制,认识工 具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2、客观事物本身是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也需要 一定过程。
假象具有:欺骗性、迷惑性
讲授新课
3、擦亮“明辨是非”的双眼
阅读第106页,面对灾难的态度。
思考:是什么战胜了灾难,救了数以百计的人?
(4)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认识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基础。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判断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 明辨是非的含义及其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5. 实例分析:如何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 讲解明辨是非的含义及其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4. 讲解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0. 课程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讨论和表现,评价他们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现象与本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明辨是非的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明辨是非的情况。
七、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判断力。
3.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明辨是非的理解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 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 质的方法。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 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 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上。 另外,我们还学会了要把现象作为认识 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 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 物的能力。
启示: (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一切事物的科学方法。 (2)在现实生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 全面掌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第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已掌握的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由此发现隐藏在 里面的内在的联系和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 (3)德军的正确判断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细节,否则就会酿成大错。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先来看一个故事
窗户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 “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 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 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 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 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 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杨布打狗
古时候杨朱的弟弟杨布穿了一身白衣服出门, 下雨把衣服淋湿了,在朋友出借了一套黑衣服穿着回家。 一进门,他家的狗就“汪汪”地追着乱叫, 原来把他当成了陌生人。杨布大骂道:“畜生, 为什么不认得我了!”拿起棒子去打狗。 杨朱看到了,过来对他说“你快不要打狗了, 且平心静气地想想。假如你的狗出去时, 是一条白的,回来时变成一条黑的, 你是不是就能一眼认出呢?
案例分析:
古 故 堡 事 擒 : 凶
请问:你认为汤恩· 维尔特之所以能揭开古堡百 年之谜的原因是什么?
法军指挥部因一只小猫而毁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国交战时, 法军有一个旅指挥部设在前线阵地的地下。 但由于忽视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造成了不应有的惨败。 当时,德军一名参谋发现:每天上午八九点种, 总有一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坟包上晒太阳, 一连观察几天,都是如此。此事引起德军司令官的重视, 他召集参谋人员进行分析判断:第一,此猫不是野猫, 野猫不喜欢白天出来,更不会在炮火连天的阵地上出没; 第二,猫的栖身处在坟包附近,而周围并无人家, 那里很可能是一个地下隐蔽的指挥部;第三,据仔细观察, 此猫是名贵的波斯品种,而打仗时尚能玩儿这种猫的, 决不是下级军官。此地极可能是一个高级指挥部。 于是,德军集中兵力,对小猫出没之地猛烈轰击, 结果法军的一个旅指挥部被彻底摧毁,所有人员均被炸死。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明辨是非,区分 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 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 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 扬善抑象,把握本质, 明辨是非
1.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 的自觉性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分析讨论: 我们应当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 网络诱惑,正确认识所谓的“科学算命”?
2.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 明辨是非 (1)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 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 象所迷惑。 (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 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 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和尚和公差
从前,有个和尚犯了罪,一个公差押解他到远方去, 夜间,投宿在旅店里。和尚买了酒,劝公差喝, 把公差灌得烂醉如泥,又剃了公差的头发, 便悄悄地逃走了。 公差醒酒之后,发现和尚不见了。 他找遍旅店的每个角浇也没找到, 后悔自己不该贪杯闯下大祸。 他无意中伸手拍拍自己的脑袋,没有想到, 自己的脑袋上已没有头发,成了秃子了。 他便大喊:“和尚倒在这里,可我到哪里去了。”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 的分析和研究。
瞎 子 摸 象
看 漫 画 :
请思考回答:究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仅凭这几个瞎子用手摸就能得出正确 结论呢?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 条件
1.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 混淆的情况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 展能力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故事导入: 买 椟 还 珠
成 语 故 事 :
请同学们考虑: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 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 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 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看漫画:
有地 “ 引, 我 力怎 看 ?么 到 ”没 了 看苹 到果 万落
讨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二者紧密相连,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说一说: 一个人的品质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的?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唯物辩证法认为,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种现象一定是与本质有着必然联系的现象, 但不能把某一现象直接等同于事物的本质。 我们知道,和尚是秃头,而秃头未必是和尚。 秃头只是和尚的外部特征之一,并不是和尚本质属性。 某一点的外部特征,不足以表现事物的本质。 俗话说:“抓住秃子要和尚,”就是讥笑这一种人。 这个公差,就是在情急之下,犯了这样的错误, 闹出了一个“忘我”的大笑话。这就启示我们, 判断事物的本质不能只从一种现象, 而应根据全面情况从“全部总和”中去把握事物, 同时这种现象和本质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说一说: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的寓意。
说明“日升日落”的现象与本质
说明“海市蜃楼”的现象与本质 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做法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 种现象。 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那么我们亲眼 所见的现象都是真实可靠的吗?为什么?
【点评】故事告诉我们: 现象与本质有联系更是有区别的, 人们通常直接感触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 (狗区分黑、白衣服亦是如此)是表现本质的, 认识了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本质深藏在事物内部, 是不容易把握的(正如杨朱对其弟弟所言)。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并抓住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