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2《维新运动的兴起》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参考课件5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参考课件5

政之治战学就说成,功而了是。借皇发帝挥是孔旧子中的国政的治政思治想中,心利,用所传统
的以儒康学有权为威的来实宣际传政变治法工道作理是。抓其住原皇因帝何在下,手有。何利弊?
原因: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⑴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⑵想利用孔子的权威减少变法的阻力; 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弱;(根本原因!) ⑷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③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 《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
④创办学堂,聚徒讲学 ——时务学堂
⑤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公车上书、第五书、第六书。
探究:结合甲午战争后,康、梁等维新人士宣传 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归纳他们宣传维新变法的主 要方式。这些活动有何影响?
⑵影响: ①启发明智
——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②组织力量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 维新思想。
“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
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 上书的重大行动——“公书上书”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
想一想:“公车上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 的,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历程中有着怎样的意义?
代表 人物
活地动点提 民示族主著:资本开主放要述义早产,生受刊物发西展方资本主主义的要影思响想;
康有 广州北 《新学伪经考》
为 必修京链上接海:《维孔子新改变制法考》
《中外纪闻》
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 维新思想
梁超启运展动有上中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 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谭嗣国人湖办南报形成《高仁潮学》

发展近代工业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精选:《维新运动的兴起》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精选:《维新运动的兴起》

白勺兴起程趣味情境-诱思❷课堂导学•探究晅课时达标・训练袍马褂的人是各省来京赶考的举人,他们是特地到这里来递送奏章的。

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虽然奏章未递交到光绪皇帝手中,但这一行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趣味4青境•诱思、 温馨提示 | 為融4诫舟彬件期址$ 》粒中出视宓穿務舄请灸栩於« 匚右幻•灯片,笼复捺FT 迄常观[ ,®l ^l»l !a!j F ^ A E .g I 丄**»I nh 秋< • T ~^l 91!a i lai !ii;I t 11*}竇支 Z ^・*X £?::M A 3 * r 2 M ■ A 11 X f h fl ;0$ 1895年5月,京城风沙四起,但大街 上却车来人往,煞是热闹,操着南腔北调 的人们,边走边议论。

成群结队,前后相 连足有一里长。

队伍行进到都察院门前停 了下来,顿时人挤车塞。

原来这些身穿长请思考:1•“公车上书”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有何地位?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课堂导学•探究)目标导航朴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了解学会、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及维新派理解活动的历史影响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人。

3.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4•影响:反映了吳娱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特别提醒】早期改良思潮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君主立宪制度,而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1 •思想萌发: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成法, 求自强,挽救危局。

历史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ppt

历史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ppt

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众生活困 苦,社会矛盾尖锐。
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对帝国主 义侵略和清政府腐败表示强烈
的不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 ,他们渴望摆脱列强侵略,实
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政治背景
清政府面临着内外压力,开始进行改革。 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但失败了,这使得人们开始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对未来的展望
坚持改革开放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 ,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 强的必由之路。
推动现代化建设
要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水 平。
弘扬中华文化
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 世界。
加强国际合作
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 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反对封建专制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 ,为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推动民族觉醒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促使更多人投入 到反帝爱国运动中。
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观念的更新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带来了新的文化观念,如推崇科学、民主、进步等,更新了当时中国社 会的文化氛围。
坚持法治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时期,虽然倡导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措施,但是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约 束。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们需要坚持法治原则,推动 法治建设。
强化国民素质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时期,国民素质普遍较低,这也是该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今 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
THANK YOU.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9-2维新运动的兴起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9-2维新运动的兴起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 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19世纪末,康有为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 想结合起来,借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把孔子装扮成改革的先 师,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目的 是为其维新变法作理论宣传。 答案:C 点拨康有为借助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思想有利有弊:利在以儒家 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 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 建思想彻底决裂。


2.由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公车上书 (1)概况: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 有为、梁启超立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 变法”等主张。 (2)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 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深度点拨“公车上书”以前,维新活动还仅仅局限在思想层面,而“公 车上书”的出现,表明思想层面的活动已经发展到政治实践层面。


3.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表现: ①维新报刊、学堂的创办:1895~1898年,维新派创办的学会、学 堂、书局、报馆达三百余所。著名的报刊有《中外纪闻》《时务 报》和《国闻报》等。 ②维新团体的成立:1895年8月,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在北京成立;不久,康有为又赴上海成立强学会,南北呼应。 (2)影响: ①维新派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的作用。 ②维新派的活动表明,维新派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问题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维新运动的兴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维新运动的兴起
• 5.影响: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利益 和要求,成为甲午战争后__________运动 兴起的先声。
• [思维点击]
• 1.是故国家之于商政也……而中国之富可 期。中国富,而后诸务可以次第修举。如是 而犹受制于邻敌者,未之有也。 • ——薛福成《商政》
• 请回答:
• (1)材料表明作者的什么主张?代表哪一个 阶级的利益?

(3)改革__科__举__制__度__,培养有用人才。
大大推 动了变 法维新 思想的 广泛传
(4)大力发展__近__代__工__业__

人物
活动
主张
影响
发表《_仁___学_》;创办
君主
推动湖南维新运
谭嗣同
提出“冲决_____之网罗”
《_湘__报__》
动蓬勃开展
创办《__国__闻___报_》;译 借达尔文的__进___化__论_,阐 阐明维新变法的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的
思想观点。 • (2)这对维新思想有何影响。 • 提示:(1)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网络构建]
• 探究一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 史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 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 本课主要介绍戊戌变法的酝酿活动,学习 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 1.早期改良思想和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为 戊戌变法提供思想基础。
• 2.公车上书和成立强学会标志着维新运动 的兴起。
• 3.梁启超主编《时务报》为戊戌变法提供 了舆论准备。
01 课前 自主学习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课后 巩固训练

浙江地区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件(32张)

浙江地区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件(32张)

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阐发变法理论: ①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 “ 据乱世 ”“升平世(小康)”和“ 太平世 (大同)”。
②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 儒家 思想中,为变法寻找
理论依据。 [拓展升华]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在宣传的过程中,为减少改革的阻力,与中国传统儒学
哪些? 1.联系
(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
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 结合,减小了变法的阻力,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 软弱性和妥协性。
一、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 1.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文化上, 长期受着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
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学法指导]
1.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把握戊戌变法的产生与时代背景的 必然联系。 2.通过掌握戊戌变法的过程和意义,认识中国近代化发展 道路的曲折性。 3.要注意把戊戌变法同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 的改革、革命进行比较。
4.要注意联系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史实,比较二者有何异
同点,思考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而戊戌变法却走向了失 败的原因。
[主旨概括]甲午战争的惨败,既暴 露了清政府更加软弱腐败,又刺激 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 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 开始进行反思,认为只有向西方学 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 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才能寻求 救亡图存之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 连续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1898年,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 法。但因其触及顽固派利益,变法 运动遭到扼杀。先进的中国人在探 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上艰难地 前进。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

二、康有为变法思想及其实践活动
1、著书立说:
(1)变法理论:提出人类社会“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 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 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 平世”。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 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 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 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 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康有为变法思想及其实践活动
3、创办报刊:《中外纪闻》
为了扩大变法维新的影ຫໍສະໝຸດ ,1895年8月 17日,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 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 鼓吹变法。初印一千份,后增至三千份, 随《邸报》免费赠给京官,以便开通风气 ,在官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二、康有为变法思想及其实践活动 2、公车上书
1895年《点石摘》画报刊登的公 车上书的情景
“公车上书”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士人 第一次作为一个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 众性爱国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新起点, 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 现出的群众性的爱国行动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 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骤之。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件(人教版选修1)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件(人教版选修1)
2.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 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天赋定理人人得之,
人人皆可平等自立。 ----康有为《孟子微》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 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 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 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 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 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 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 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 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 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 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作)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 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 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
答: ⑴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⑵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 旗帜; ⑶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 其所处时代决定; ⑷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
第2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这三幅图表揭示了什么主题?
日鹰蛙肠熊虎 代代代代代代 表表表表表表 日美法德俄英 本国国国国国 。,,,,,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德国 俄国
租借地或割占地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
英国 日本
广州湾
“新界”和威海卫 台湾和澎湖列岛
两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导入:
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一位知识 分子,面对此种现象,你会做出怎 样的反应?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 些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又做出了怎 样的反应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正当维新思想给全国人民带来思想 的冲击的同时,1895年之事,给全国人 民心灵上巨大的打击……
签订《马关条约》
12
三.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1.公车上书:
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 征举的 读书人,后来,人们 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 试的代称。
(1)背景:日本逼迁《马关条约》,引起各界反对 (2)概况:康梁联合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
(3)影响:皇帝没收到,却引起社会效应 标志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 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 治。”
13
强学会
三.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2.办学会 (强学会等)
(1)概况: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 北京成立,后转上海,最后被解散
(2)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普通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1
地主阶级抵抗派
近代中国开眼看我世是界近的代第中国一开人眼是看(世界)
A林则徐
B魏源的第一人!
C康有为
D孙中山
师夷长技以 制夷!
林则徐
魏源
地主阶级洋务派
师夷长 技以自 强!
求富!!
引进西方的 先进科学技 术来挽救危
机!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4)影响:促进维新思想传播,维新运动开展 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寿春跆拳道会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 员翁同龢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
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都捐了 5000两银子人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 成立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 子入会,因李鸿章名声太臭,被康有为 拒绝。
(4)影响:推动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发展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10
二.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
4:严复变法思想 (1)变法主张 实行变法,“自强保种” 不变法,走向灭亡 (2)创办《国闻报》 翻译介绍《天演论》 (3)特点: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 (4)评价: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7
小结:康、梁、谭、严等维新人士为 维新变法的运动做了哪些工作?
公车上书,恳请变法 成立团体,组织力量 创办报刊,传播维新
创办学堂,聚徒讲学 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1897年,谭嗣同等人在湖南创办 时务学堂时部分教员合影
15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6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 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都 受其影响。
14
三.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3.办报纸 促宣传
(1)概况:康有为 北京 《万国公报》后改名 《中外纪闻 》维新派第一份报纸 梁启超 上海 《时务报》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报刊 严复 天津 《国闻报》
(2)意义:开启民智,了解世界 破思想禁锢,促维新传播
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 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 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
“三世说”与进化 论相结合
(2)著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3)特点 “托古改制”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
8
二.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

2:梁启超及其变法思想 (1)变法理论
论天 之纵 骄之
1.变法图强
子文
政治: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议院,君主立宪。
5.评价:
⑴作用: ①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②为康、梁的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⑵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7
二.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
1: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变法理论
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
“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3
民族危亡
引进技术
救亡图存
改变制度
4
第二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5
早期维新思想家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 船和洋务企业,并不
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 好的政治制度!必 须进行政治改革!
王韬
郑观应
冯桂芬
薛福成
一 .早期维新思想
1.出现时间: 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冯桂芬 3.产生原因: 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而产生 4.主要主张: 经济:振兴工商业 发展资本主义 商战
2.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4.发展近代工业
(2) 担任《时务报》主笔 发表《变法通议》文章
9
二.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
3:谭嗣同变法思想
(1)变法理论 “冲决君主之网罗”
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封建思想观念
(2)著作:《仁学》
(3)特点: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 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学 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