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合集下载

植物学论文范例优秀3篇

植物学论文范例优秀3篇

植物学论文范例优秀3篇植物学论文篇一1.1基本情况房屋建筑学在建筑工程专业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工程专业的一个基础性专业学科。

它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房屋建筑知识,并且利用这些知识能够选择合适的房屋建筑构图,在合适的时候,学生还能自己设计房屋建筑构图并解决实际建筑中遇到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这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向学生们讲解一般建筑的基本结构构造知识和技术,从而掌握房屋建筑业的基本建筑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快速的绘画房屋建筑设计图,提高学生的建筑专业实践能力。

高职房屋建筑学具有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能够培养大批的建筑专业人才。

开设这一门课程,能够为学生建筑工程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既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在建筑方面的新创意和新想法,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1.2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教学观念需要更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建筑专业都开设了房屋建筑学这一学科,但是很多学校所使用的书籍内容比较陈旧和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建筑发展的新要求。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落后,所使用的书籍没有更新,还是沿用以前的课本。

现在很多新的建筑应用技术没有进行讲解或者讲解不全面,比如现在普遍使用的框架结构、铝合金结构、塑钢门窗等工艺缺少介绍。

很多书中所讲的建筑工艺和结构都是以前使用的,已经淘汰或者快被淘汰的东西。

这就导致了房屋建筑学所讲的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们所学的内容不能够完全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就意味着工作了以后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知识,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选用新的教材,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加符合社会的建筑发展要求。

1.3教师教课固于传统,缺少创新现在很多教授房屋建筑学的教(白话文☆)师授课内容单一并且乏味,让学生觉得枯燥,缺少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改变。

很多的教师教学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灌输式教学,教师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缺少师生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让双方能够相互了解,不利于教学的水平提高和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消化,甚至有些时候房屋建筑学这一学科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发展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7期.冯永忠.韩娟.李轶冰.廖允成.温晓霞.[2].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生导师高志强.《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1期.[3].国家重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期.[4].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4年4期.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韦善清.徐建云.董登峰.陈念平.陆福勇.秦华东.[5].免耕对水稻根系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Ⅳ免耕栽培对水稻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19期.周佳民.彭福元.刘开强.莫润秀.梁天峰.朱校奇.江立庚.[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学博士点简介.《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0年4期.[7].氮肥运筹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广西植物》.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5期.张玉.秦华东.黄敏.江立庚.徐世宏.[8].坚持科研创新促进成果"落地生金"——第十八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得者、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主任曾勇军副教授.《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5年12期.高强.[9].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用物学博士点简介.《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1999年5期.[10].推广作物粉垄栽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物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2年5期.韦本辉.甘秀芹.刘斌.申章佑.陈烈臣.白德朗.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郭金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石河子大学2005(学位年度)[2].华北平原壤质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素管理与反馈调节.被引次数:1作者:徐久飞.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莱阳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2005(学位年度)[3].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稻麦生产力的影响.被引次数:2作者:陈文林.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扬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4].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质量与生产力的影响. 作者:冯宇鹏.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山东农业大学2014(学位年度)[5].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次数:4作者:杨江山.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甘肃农业大学2010(学位年度)[6].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韩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山东农业大学2007(学位年度)[7].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被引次数:6作者:冯聚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河北农业大学2006(学位年度)[8].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的影响.被引次数:1作者:赵红香.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山东农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9].“旱三熟”种植区保护性耕作的效应及模式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邹聪明.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西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10].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次数:1 作者:王亚雷.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扬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推广作物粉垄栽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韦本辉.甘秀芹.刘斌.申章佑.陈烈臣.白德朗,20122012年全国农作物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研讨会[2]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从粮食作物结构的演变看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曾雄生,20012001年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影响研讨会[3]作物粉垄栽培增产效果与高产理论探讨.韦本辉.申章佑.甘秀芹.刘斌,20112011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4]浅谈洛阳谷子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司马青焕.张玉萍.刘要辰.董永红,2009首届全国谷子产业大会[5]免耕条件下氮肥管理对水稻根系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摘要).张玉.秦华东.江立庚.徐世宏,2013全国第十五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6]新形势下如何处理作物育种与耕作、栽培技术的关系.王永宏,2003'2003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7]低碳农业的重要技术——免耕栽培.熊继东.成燕清,20102010年湖南科技论坛——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8]水浇地冬小麦撒播旋耕简化栽培.王小泰,2008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9]水稻品种不同形态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利用的关系.江立庚.郭立.刘开强.梁天锋,2007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10]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2007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

农科类植物病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应用

农科类植物病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应用
续 观 察 ,兼 顾 生态 与经 济 去 管 理 病 害 成 为 实 践 教 学 的难
点 。为 此 ,通 过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改 革 和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的
探 索 ,建立 和 形 成 了 一 套 相 对 完 整 的 实 践 教 学 系 列 环 节 ,在 教 学 中 取得 了很 好 的效 果 。
2 植 物 病 理 学 课 程 实 践 教 学 内容体 系 的构 成
由于 学 校 以 培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业 能 力 的高 级 应
用 型 人 才 为 目标 ,为此 ,课 程 实 践 教 学 内容 设 计 按 能力 层 次 划 分 为 “ 层 一 体 化 ” 的 模 式 进 行 构 建 ,具 体 包 分
总第 1 1 1 期第 1 期
21 0 2年 3月
高 校 实 验 室 工 作
研 究
S ra NO. 1 NO. e il 1 1, 1
Ma .2 1 r 02
GAOXI HI AO S YANS HIGONGZUO YANJU I
农 科 类 植 物 病 理 学 课 程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改 革 与 应 用
张王 斌 ,但 红侠 ,腾 立平 ,范瑛 阁 ,朱 天 生 ,王 兰
( 里木大 学 塔

植 物科 学学 院 ,新 疆
阿拉 尔
830 ) 430
要 :本 文根 据 植 物 病 理 学课 程特 点 ,提 出 了课 程 实践 教 学 改 革 的 思路 ,并 进 行 了 实践模 块 的设 计 和构
建 ,完善 了实践 教 学的 保 障 措 施 。
结 合 蔬 菜 栽 培 和 果 树 管 理 等 实 习 ,了解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遇 创 新 活 动 为 一 体 的 教学 模 式 ,加 大 了综 合 性 和 设 计 性 实

作物遗传育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作物遗传育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作物遗传育种论文参考文献一、作物遗传育种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近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作物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5期.邹华文.王道杰.边秀秀.商海红.杨新泉.[3].怎样教好作物遗传育种精品课.《职业教育(下旬)》.2014年12期.尹春.王雪玉.侯建华.[4].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中国农学通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4期.罗红兵.袁名安.罗水清.[5].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宜春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例.《宜春学院学报》.2015年6期.焦茂兴.李润根.刘苏铭.刘小林.[6].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重点.《河北农业科学》.2015年6期.张江丽.董文琦.杜晓东.[7].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作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质量.《考试周刊》.2012年58期.林小虎.杜利强.郭振清.孟俊青.郭俊良.董洪平.东方阳.[8].高职院校《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10期.付艳.[9].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Ⅲ.作物基因工程与基因组编辑.《作物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3期.刘忠松.[10].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12年23期.邹枚伶.王海燕.卢诚.王文泉.二、作物遗传育种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玉米籽粒品质性状QTL定位及其遗传相关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王延召.作物遗传育种河南农业大学2007(学位年度)[2].利用SSR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被引次数:8作者:孙友位.作物遗传育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学位年度)[3].荞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次数:8作者:赵丽娟.作物遗传育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学位年度)[4].小麦中国春背景下长穗偃麦草E<'e>染色体组特异AFLP及STS标记的建立.被引次数:3作者:张丽.作物遗传育种四川农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5].大麦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子2(CI2)基因的SNP分析和单倍型鉴定.作者:曾祥辉.作物遗传育种四川农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6].硬粒小麦节节麦合成六倍体小麦的抗穗发芽特性研究.作者:蒋云.作物遗传育种四川农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7].嗜酸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acidocaldarius基因敲除体系的构建.被引次数:1作者:彭文舫.作物遗传育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学位年度)[8].川芎苓种的初步筛选及快繁体系的建立.被引次数:1作者:赵勇.作物遗传育种四川农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9].携带1RS/1BL易位染色体三个小麦品种的抗衰老生理特性及其功能叶对产量贡献研究.作者:李永攀.作物遗传育种四川农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10].烤烟农艺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的遗传分析.被引次数:7作者:肖炳光.作物遗传育种浙江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相关作物遗传育种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AmixedmodelQTLanalysisforsugarcanemultipleharvestlocationtrial data..Pastina,M.M.Malosetti,M.Gazaffi,R.Mollinari,M.Margarido,G.R.A.Oliveir a,K.M.Pinto,L.R.Souza,A.P.Eeuwijk,F.A.vanGarcia,A.A.F.《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5[2]Precisemapping&lt;i&gt;Fhb5&lt;/i&gt;,amajorQTLconditioningres istanceto&lt;i&gt;Fusarium&lt;/i&gt;infectioninbreadwheatonchromosome 2BS.. LiuZiJiZhuJieCuiYuLiangYongWuHaiBinSongWeiLiuQingYangTsoMinSunQiXinLiuZhiYong《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BreedingResearc handCellGene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6[8]GeneticdiversityandpopulationstructureintheUSUplandcotton(Goss ypiumhirsutumL.)..Tyagi,P.Gore,M.A.Bowman,D.T.Campbell,B.T.Udall,J.A.Kuraparthy,V.《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BreedingResearc handCellGene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2[9]Seedsizeisdeterminedbythecombinationsofthegenescontrollingdiff erentseedcharacteristicsinrice.. YanSongZouGuiHuaLiSuJuanWangHuaLiuHeQinZhaiGuoWeiGuoPengSongHongMiaoY anChangJieTaoYueZhi《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7[10]Advancesandprospects:Biotechnologicallyimprovingcropwaterusee fficiency. ZhangZhengbinXuPingShaoHongboLiuMengjunFuZhenyanChuLiye.《CriticalReviewsinBio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3四、作物遗传育种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欧洲牧草、草坪草与饲料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米福贵,2009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2]作物次级作图群体的研究进展.席章营,2004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3]GNA转优质小麦品种获得成功.徐琼芳.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陈孝.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李连城.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杜丽璞.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马有志.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徐惠君.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辛志勇.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2001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4]作物光合作用的遗传与产量改良.任光俊.陆贤军.高方远.郑家国.吕世华,2003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5]遗传学及作物遗传育种系列课程综合性改革与实践.郭海滨.张志胜.李亚娟.俞淑红.刘向东,2010全国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研讨会[6]稻曲病病原菌(Ustilaginoideavirens)群体遗传结构的初析.周永力.樊金娟.曾超珍.刘小舟.王疏.章琦.王春连.赵开军,2003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7]分子标记技术在棉花遗传育种上的研究进展.郭玉平.张友秋.栗红梅,2014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8]一个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曾超珍.赵开军.王春连.刘耀光.章琦.刘丕庆,2003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9]水稻抗白叶枯病cDNA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初步筛选.樊金娟.曾乃燕.欧阳石文.王春连.章琦.林汉明.徐正进.赵开军,2003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10]作物核心种质的建立及其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张学勇.张启发.董玉琛.李振声.贾继增.李自超.邱丽娟.喻德跃.梅捍卫.李英慧.张洪亮.赵团结,2013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

塔里木盆地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毕业论文

塔里木盆地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塔里木盆地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研究-毕业论文一、毕业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二、毕业论文范文参考如下毕业论文摘要:2006年4月~2007年12月期间,作者于不同季节多次赴塔里木盆地对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得标本1 025号,初步鉴定出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86种,其中新种2个,国内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10个,新疆新记录种3个,新寄主记录12个。

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并附形态图。

所有研究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AC)和塔里木大学真菌标本室(HMTRMU)。

毕业论文思路: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自然环境条件及地理概况1.2 植被类型1.3 研究意义1.4 国内外研究现状2 材料方法2.1 材料2.2 方法2.2.1 制片和镜检2.2.2 白粉菌的鉴定2.2.3 锈菌的鉴定2.2.4 无性型真菌的鉴定3 结果与讨论3.1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ina3.1.1 冬孢纲Teliomycetes3.1.1.1 春孢锈菌属Aecidium铁线莲春孢锈菌Aecidium clematis-songaricae Neovod3.1.1.2 栅锈菌属Melampsora罗布麻栅锈菌Melampsora apocyni Tranz角落叶松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s-capraearum Kleb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粉被栅锈菌Melampsora pruinosae Tranz3.1.1.3 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纺锤形多胞锈菌 Phragmidium fusiforme Schrot3.1.1.4 柄锈菌属Puccinia顶羽菊柄锈菌Puccinia acroptili P.Sydow&H.Sydow獐茅柄锈菌Puccinia aeluropodis Ricker三芒草柄锈菌Puccinia aristidae Tracy天门冬柄锈菌Puccinia asparagi DC阿嘉菊柄锈菌矢车菊变种Puccinia calcitrapae de Candolle var centaureae(de Candolle) Cummins蓟柄锈菌Puccinia cnici H Mart冠柄锈菌Puccinia coronata Corda山柳菊柄锈菌Puccinia hieracii (Rohling) Mart北非芦苇柄锈菌Puccinia isiacae (Thüm.) G Winter长柄柄锈菌Puccinia longinque Cummins马格鲁斯柄锈菌Puccinia magnusiana Koernicke薄荷柄锈菌Puccinia menthae Pers盛冈柄锈菌Puccinia moriokaensis Ito丘珠柄锈菌Puccinia okatamaensis Ito芦苇柄锈菌Puccinia phragmitis(Schumacher)Koernicke矮柄锈菌Puccinia pygmaea Eriksson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rdita Roberge ex Desm风毛菊柄锈菌Puccinia saussureae Thumen新疆柄锈菌Puccinia sinkiangensis Wang羽茅柄锈菌Puccinia stipae-sibiricae Ito3.1.1.5 单胞锈菌属Uromyces骆驼刺单胞锈菌Uromyces alhaginis S J Szembel欧黄华单胞锈菌Uromyces anagyridis Roumeguère藜单胞锈菌Uromyces chenopodii (Duby) J Schr(o|¨)ter石竹单胞锈菌Uromyces dianthi (Pers.) Niessl驼绒藜单胞锈菌Uromyces eurotiae Tranz甘草单胞锈菌Uromyces glycyrrhizae (Raben.) Magn盐豆木单胞锈菌Uromyces halimodendri Solkina天芥菜单胞锈菌Uromyces heliotropii Sredinski毒豆单胞锈菌Uromyces laburni (de Candolle) G H Otth萹蓄单胞锈菌Uromyces polygoni-avicularis (Pers.) P.Karsten盐角草单胞锈菌Uromyces salicorniae de Bary猪毛菜单胞锈菌Uromyces salsolae Reichardt苦马豆单胞锈菌Uromyces sphaerophysae Pospelov ex Nevod条纹单胞锈菌Uromyces striatus J Schr?t车轴草单胞锈菌Uromyces trifoii (Hedwig ex de Candolle) Fuckel3.1.1.6 条黑粉菌属Urocystis玻利维亚条黑粉菌Urocystis bolivari Bubák&Fragoso3.1.1.7 黑粉菌属Ustilago狗尾草黑粉菌Ustilago neglecta Niessl3.2 子囊菌门Ascomycota3.2.1 核菌纲Pyrenomycetes3.2.1.1 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 Speer3.2.1.2 白粉菌属Erysiphe蒿白粉菌Eeysiphe artemisiae Grev菊科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旋花白粉菌Erysiphe convolvuli DC十字花科白粉菌Erysiphe cruciferarum (Opiz.) Junell独活白粉菌Erysiphe heraclei DC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污色白粉菌Erysiphe sordida Junell车轴草白粉菌Erysiphe trifolii Grev塔里木白粉菌Erysiphe tarimensis Z.Y.Zhao & B.Xu3.2.1.3 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石竹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caryophyllacearum Golov藜科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chenopodiacearum Golov菊科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compositarium Golov菊苣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lactucarum Durrieu & Rostam豆科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leguminosarum Golov毛茛科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ranunculacearum Golov梭梭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saxaouli (Sorok) Golov鞑靼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taurica (Lév.) Arnn3.2.1.4 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凤仙花单囊壳Sphaerotheca balsaminae (Wallr.) Kari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 (Fr.:Fr.) Blum3.2.1.5 束丝壳属Trichocladia枝木蓼束丝壳Trichocladia atraphaxis Golov骆驼刺束丝壳Trichocladia alhagi Golov苦马豆束丝壳Trichocladia swainsoniae Yu & Lai3.2.1.6 Uncinula 钩丝壳属钩状钩丝壳Uncinula adunca(Wallr.:Fr.)Lév3.2.1.7 疔痤菌属Polystigma铃铛刺叶点菌Polystigma halimodendri (Murashk.) Kalymb3.3 无性型真菌Anamorphic fungi3.3.1 丝孢纲Hyphomycetes3.3.1.1 糙孢属Asperisporium乳苣糙孢Asperisporium mulgeii Z Y Zhao & B Xu3.3.1.2 尾孢属Cercospora骆驼刺尾孢Cercospora alhagi Barbarin3.3.1.3 梗领孢属Deightoniella芦苇梗领孢Deightoniella arundinacea (Corda) Hughes3.3.1.4 假小尾孢Pseudocercosporella荠假小尾孢Pseudocercosporella capsellae (Ellis & Everh.) Deighton3.3.1.5 无性型真菌的两个未定种链隔孢Alternaria sp匍柄霉Stemphyteum sp3.3.2 腔孢纲Coelomycetes3.3.2.1 壳二胞属Ascochyta亨利藜壳二胞Ascochyta boni-henrici Ranoj藜生壳二胞Ascochyta chenopodiicola Pisareva梭梭壳二胞Ascochyta haloxyli (Syd.) Jacz苦马豆壳二胞Ascochyta sphaerophysae Barbarin3.3.2.2 壳格孢属Camarosporium梭梭壳格孢Camarosporium palezkii Serebrian3.3.2.3 壳囊孢属Cytospora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Fr3.3.2.4 细盾壳属 Leptothyrium沙拐枣细盾霉 Leptothyrium bornmuelleri Magn旋花壳针孢 Septoria convolvuli Desm独行菜壳针孢 Septoria lepidii Desm杨壳针孢 Septoria populi Desm骆驼刺壳针孢 Septoria alhagiae Ahmad4 结论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刘文霞;尚衍重;侯振世;邹晓林;;栅锈菌属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J];菌物学报;2006年04期2庄剑云;王云章;;柄锈属二新种[J];菌物学报;1985年04期3徐彪;赵震宇;张利莉;;柄锈菌属一中国新记录种[J];菌物学报;2008年05期4宋宪军,唐福霞,唐桂花;枣树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河南科技;1995年09期5严进;吴品珊;施宗伟;巫燕;;中国鞘锈菌属一新记录种[J];菌物学报;2006年02期6徐彪;张利莉;赵震宇;;新疆荒漠植物的锈菌Ⅰ.豆科和藜科植物上的单胞锈菌[J];菌物学报;2008年06期7张海哥;;浅谈小麦条锈病与防治技术[J];宜宾科技;2005年04期8叶利芹;吴小芹;叶建仁;;竹叶锈病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鉴定[J];菌物学报;2011年03期9喻璋,任国兰;河南锈菌新记录(Ⅰ)[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10袁秀英;白玉明;袁登胜;;重寄生菌对花棒锈病的抑制作用[J];中国沙漠;2006年06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8条1余仲东;郭志清;李秀信;任争争;曹支敏;高智辉;宋晓彬;;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的理化因素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2009年2周世国;甘习华;姜力;;竹杆锈病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4年3克热曼;岳朝阳;张新平;阿里木;王成祥;焦淑萍;阿衣夏木;;克拉玛依市荒漠林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记述[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6 森林昆虫与自然调控论文集[C];2009年4潘姝慧;孙佳音;刘春华;吕晓亮;滕文飞;;23个欧美杨无性系苗期叶锈病抗性测定[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5吴会杰;王国芬;徐智斌;井金学;李振岐;;小麦条锈菌突变菌株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6刘国定;王勤;;淮河流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C];2007年7叶利芹;吴小芹;叶建仁;;竹叶锈病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8邢彩云;胡锐;沙广乐;李月瑞;闫建梅;时运岭;郭进涛;李红;;郑州市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1沧州市东光县东光镇政府刘庆喜;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技术[N];河北农民报;2010年2石家庄市农科院小麦室单子龙傅晓艺;注意小麦条锈病的防治[N];河北科技报;2007年3陈贵善;豆类锈病的防治[N];云南科技报;2006年4优优;秋植豆角须防锈病[N];东方城乡报;2007年5供稿张家川县连五乡农业服务中心窦耀武;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对策[N];天水日报;2007年6周秀武周丽;豇豆锈病的防治[N];云南科技报;2005年7镇原县科学技术局徐雷秀潘雪琴;小麦条锈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N];陇东报;2006年8赞皇县林业局技术推广站李吉瑞褚新房;别让枣锈病再影响你的增收[N];河北科技报;2007年9张杰;今冬明春要重视小麦锈病防治[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10方圆;宁麦13小麦需防锈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3条1马金彪;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互作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和条锈菌转录基因物理图谱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2游崇娟;中国鞘锈菌的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3汤春蕾;条锈菌与小麦互作中效应蛋白及诱导寄主细胞坏死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郑磊;藤椒锈病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2杜林;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3张贵胜;川麦42感病小麦条锈病菌突变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4曹娜;向日葵锈病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5单连民;大豆锈菌致病力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08年6杨望飞;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7张静秋;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及寄生适合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8张峻铨;蓟柄锈菌的离体保存、遗传多态性分析与生物安全性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9张琼;小麦条锈菌PsDLC8和PsACT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10万菁婧;冀、豫、鲁三省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鉴定及毒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植物保护专业论文

植物保护专业论文

植物保护专业论文植物保护专业论文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物保护专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保护专业论文1摘要: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关系到园林绿化工作的经济效益、园林绿化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因此是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

本文从概述园林植物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随后针对现存问题、总结提出园林植物保护需遵循的原则,最后深入探讨、分析当前有利于园林植物保护的各种有利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发展趋势1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的现存问题1.1园林植物栽种重效果、轻保护不少城市地方官员在政绩观的引导下,十分注重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往往不考虑当地的气候、空气质量、水土或流行虫害等方面的特点,指示种植大量不适合当地的植物;另外,为迎合领导心理或从节约成本出发,部分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当地园林绿化植物配植选择时,也会做出看轻或刻意回避植物保护工作的设计,导致园林植物后期保护及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十分困难。

1.2园林植物管理重栽种、轻检疫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架构下,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相应职责部门为林业局或绿化局等政府机构,但从这些相关部门的职责来看,其仅限于按照绿地建设规范对城市绿化的用地规模进行总控,缺失后期植物病虫害的防疫职能。

加上目前园林植物的养护工作大部分都采用“市场运营、公司承包”模式,各园林公司各自为政,造成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检疫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效果。

2园林植物保护原则2.1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在园林绿化设计方案初期,应对当地的气候、物种等所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满足相关功能、经济要求的技术上,进行栽种植物的合理搭配。

注重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倡对外来生物在园林植物物种引进或者苗木调运的过程中传播危害的预判,避免因其广泛传播引起的危害。

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1引言1.1 鹅掌楸简介鹅掌楸[1](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又名马褂木,木兰科鹅掌楸属植物,为重要园林观赏植物和药材树种。

本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国外的学者对北美鹅掌楸进行了大量的化学研究。

迄今,从其茎、叶、皮、根及种子等不同部位分离得到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包括吉马烷型、桉叶烷型及愈创术烷型倍半萜内酯十余种。

从北美鹅掌楸中不同部位还分离鉴定了二十余种生物碱成分,大部分为阿朴菲型生物碱,另有少数原阿朴非型生物碱及四氢小檗碱型生物碱。

另外,尚含苯丙素及其甙等成分。

1.2 抗氧化物质的研究1.2.1抗氧化活性成分目前,植物抗氧化研究大多集中在中草药、香辛料、蔬菜、水果、植物饮品和谷物,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有多酚类、维生素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多糖类、多肽类等。

1.2.1.1 多酚类植物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就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类黄酮、酚酸、鞣质3 大类。

(a)类黄酮物质类黄酮(flavonoids)也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在多酚类物质中种类最多,几乎所有植物的所有组织均含有这类天然产物。

泛指两个苯环(A -与B -环)通过中央三碳键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可进一步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黄烷酮类、二氢黄酮醇类、黄烷- 3 -醇类(也即儿茶素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及花色素类等亚族。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抗氧活性,其抗氧活性的大小与化合物的结构密切相关。

酚羟基及其取代基(如4位羰基、羟基成苷、羟基甲基化和Δ2(3)双键)的位置和数量是确定其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因素[2-3]。

一般认为,B环上的邻二酚羟基对黄酮类抗氧化活性起主要作用;一个环上的邻二羟基与另一个环上的对二羟基产生很有潜力的抗氧化性,A 环上的5 、7 、8 位增加羟基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抗氧化能力[4]。

许多黄酮类化合物显示出明显的抗氧化特性,代表性的有刺槐素、槲皮素( 栎精) 、柚皮素、黄杉素、茶多酚、大豆异黄酮、三羟基查尔酮、矢车菊色素等。

药用植物学论文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论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论文(通用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药用植物学论文论文篇1论文题目: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摘要:目的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

方法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

结果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

结论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法定药用植物;蕨类法定药用植物;植物基源考证“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首先在《中国法定药用植物》一书提出,后笔者对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法定药用植物指历版国家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版地方标准及其附录收载的药材饮片的基源植物。

植物由于分类系统的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改变、种的鉴定和归并等原因,造成同一植物有多个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的状况,法定药用植物情况也是如此,这也是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之一。

以往有学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同一药材使用植物种类不同,同一药材名称各异或同一名称实际药材不同等情况进行过系统考证,但尚未见文献或着作对药材的植物基源由于分类鉴定等原因造成的混乱情况进行过考证研究 .为此,笔者收集了我国以中国药典为代表的收载药材的各类国家标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药材标准120余册,对这些标准收载药材的植物基源进行考订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植物病理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分析与改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1期.余洋.
毕朝位.青玲.
[2].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8期.齐永霞.陈方新.丁婷.宛琼.
[3].《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26期.尹立伟.杨春成.
[4].植物病理学中常见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植物病理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期.徐向明.胡小平.
[5].浅析新形势下植物病理学专业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普通
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实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2期.青玲.
孙现超.
[6].农业植物病理学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33期.张笑宇.周洪友.景岚.胡俊.
[7].《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教学改革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8期.台莲梅.靳学慧.张亚玲.郑雯.李海燕.
[8].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34期.马淑梅.邵红涛.吕军.韩
新华.
[9].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13期.孙辉.曾永三.
[10].《普通植物病理学》与《普通昆虫学》课程联合实习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36期.王丽丽.日孜旺古丽·苏皮.李克梅.赵莉.
二、植物病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壳寡糖诱导植物抗病性及其诱抗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次数:29
作者:赵小明.生物化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学位年度)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与分析植物病理学数据——以果斑病菌和灰霉
病菌为例.
作者:潘宏.植物病理学华中农业大学2014(学位年度)
[3].基于C#.NET和数据库的“普通植物病理学”辅助教学系统.被引次数:3
作者:刘付超.植物病理学福建农林大学2007(学位年度)
[4].海南岛橡胶根际嗜铁细菌B.subtilisCAS15筛选及嗜铁素基因dhbC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被引次数:4
作者:余贤美.植物病理学山东农业大学2009(学位年度)
[5].小麦赤霉菌FgAC1基因敲除及功能研究.
作者:吴彬.生物学;植物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6].贵州省土壤暗色丝孢真菌属、种多样性研究.
作者:杨斌.植物病理学贵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7].滚环扩增技术检测双生病毒及AGO家族蛋白对双生病毒侵染的影响.被引次数:3
作者:余玲玲.植物病理学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大学2008(学位
年度)
[8].果蝇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类似蛋白和MA3蛋白结构域异构酶在拟南芥细
胞死亡中的功能分析.
作者:植物病理学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大学2009(学位年度)
[9].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EGFP基因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 作者:宋传玲.植物病理学东北农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
[10].地膜覆盖棉田枯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品种抗病机理的研究. 作者:易海艳.植物病理学石河子大学2008(学位年度)
三、相关植物病理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HyphAreaautomatedanalysisofspatiotemporalfungalpatterns.assay: its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threats.Aliteraturesurvey. PosthumaTrumpieGAKorfJvanAmerongenA 《Analyticalandbio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
SCI.20092
[5]Travellingwavesolutionsforsomemodelsinphytopathology.
Burie,JBDucrot,A《Nonlinearanalysis.Realworldappl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4
[6]Plantphysiologymeetsphytopathology:plantprimarymetabolismandpl antpathogeninteractions.
BergerSSinhaAKRoitschT《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715/16
[7]MolecularPropertiesofPotatoSpindleTuberViroidIsolatesoftheRuss ianResearchInstituteofPhytopathology.
T.B.KastalyevaN.V.GirsovaK.A.Mozhaeva《MolecularBiology》,被SCI收录SCI.20131
[8]GABAcontrolsthelevelofquorumsensingsignalinAgrobacteriumtumefa ciens.
ChevrotRRosenRHaudecoeurECirouAShelpBJRonEFaureD 《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619
[9]Plantphysiologymeetsphytopathology:plantprimarymetabolismandpl antpathogeninteractions.
BergerS《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2007
定位原文.
[10]FungalEndopolygalacturonasesAreRecognizedasMicrobeAssociatedM olecularPatternsbytheArabidopsisReceptorLikeProteinRESPONSIVENESSTOBO
TRYTISPOLYGALACTURONASES1. LishaZhangIlonaKarsBertEssenstamThomasW.H.LiebrandLiaWagemakersJoyceE lbersePanagiotaTagkalakiDevlinTjoitangGuidovandenAckervekenJanA.L.van Kan《Plantphysi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
四、植物病理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基因表达研究方法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张月娟.朱秀秀.赵廷昌,2007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2]《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网站的建设.
袁高庆.韦继光.赖传雅.李琼科.赵斌.苏小兰,2006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全国菌物教学科研学术研讨会
[3]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韦广琴.李中安.周常勇,2010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4]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连翠飞.蒋继志,2005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5]在植物病理学课件开发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索.
黄金光.孙晓梅,2003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6]设施园艺病虫害自动监控及预警系统研究.
任争毅.潘娟娟.孟仿英.金海萍.苏宁国.任爱民.马占鸿,2008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7]青海省黄河源头部分地区土壤暗色丝孢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潘好芹.夏海波.于金凤.张天宇,2010首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
[8]西瓜砧木种传真菌的初步研究.
韩鲁明.吴学宏,2009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9]关于宏观植物病理学(报告提纲).
曾士迈,1999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
[10]多重耐药泵EmhABC对生防假单胞菌2P24抗生素合成的调控作用.
田涛.吴小刚.段会梅.张力群,2010第五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第七届中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暨国际细菌学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