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产生的原因及优缺点

双轨制产生的原因及优缺点
双轨制产生的原因及优缺点

双轨制的地方政府体制

产生的原因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

一、双轨制产生的原因

双轨制是中国政府在“增量改革”阶段为改革价格体系而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定价方案。双轨制的形成是总结前段实践经验的必然结论,是调和多方利益后的博弈均衡结果。

首先就政府方面来看,在计划经济体系运行了近三十年的中国,计划经济思维已经“深入人心”。此时若要打破传统,引入市场体系,则有可能剥夺部分官员的权力,由此会给改革带来巨大的阻力。而双轨制的实施不仅不会将各级官员的权力一夜之间剥夺,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获利空间(利用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的价格差获利)。因此官员不仅不会反对双轨制,还会积极推动它的实施。

其次从企业和居民来看,虽然他们可能会对由双轨制引发的腐败和投机行为不满,但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而言,双轨制给他们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空间和更多获利的可能(比如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获得了要素供给来源及产品销售渠道),从而他们也会支持而不是反对双轨制的推行。

二、双轨制的优点

(一)双轨制使微观个体(企业和个人)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时间去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市场价格配臵资源的

方式。制度变迁本身是一种“破坏性的建设”,剧烈的制度变革可能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前苏联的剧烈政治和经济变革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二)双轨制为大部分既得利益群体(如政府官员)创造了一个寻租空间(通过价格差获利),使他们不至于因改革而失去自己原有的利益,从而得到了大部分当权者的支持,减少了改革的政治阻力。

(三)计划轨保证了国有部门现有生产能力的发挥和原有计划产量的执行。而在市场轨上,通过引入非国有部门和国有部门进行竞争,既增加了产量,又逐步形成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从而在不破坏原有国有部门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竞争性因素(以及发挥了非国有部门的示范效应)。

三、双轨制的缺点

时至今日,双轨制虽然已经不再是主要机制(尤其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决定上),但其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双轨制的长期运行使人们已经习惯了“双轨制式的思维”:一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到政府部门“寻租”,这造成了人们对腐败与投机行为的默认,不仅不去指责投机或寻租行为,反而认为“能通到关系是有本事的表现”,这种潜意识的价值观偏好错误地指引了社会道德发展的方向,对市场经济公平环境的发展极为不利。由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改变这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双轨制式的思维”很容易误导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向。比如从当时流行的一句怨言“卖鸡蛋的不如造原子弹的”就可以看出双轨制造成的社会后果,实行价格轨的鸡蛋市场利润远远大于实行计划轨的原子弹生产“利润”,从而错误地引导了广大居民的生活方向。

其次双轨制的“余波”尚存,导致资源配臵的扭曲。目前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高度市场化,但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价格却远未市场化,这两大体系之间的巨额租金的存在使中国经济产生了一种“新双轨制”——以公共权力为背景,自下而上地寻找和套取商品和服务价格和要素价格之间的巨大价格差。

DQ—500 型惰气发生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4381 DQ—500 型惰气发生装置安全 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DQ—500 型惰气发生装置安全操 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该装置应安装在井下巷道符合下列条件的入风侧(1)巷道断面大于4 米2、直线长度大于15 米;(2)装置的工作场所要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或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回风侧应留有排风孔),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应小于0.5%;(3)巷道的供风量应大于250 米3/分;(4)供水网路的能力必须大于15 米3/小时,潜水泵严禁放在有淤泥及脏物的水池中,以防堵塞水泵吸水口,至装置入口处的供水压力不得小于0.15兆帕;(5)要有与装置相应的660 伏或380 伏的30 千伏安的专用电源及其相应截面

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2.下列哪一个学制,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A.1985年 B.1986年 C.1995年 D.1997年 4.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 A.我国唐代 B.美国 C.日本 D.西欧 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下列哪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 A.教会教育制度 B.行会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制度 D.中等教育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哪些义务?() A.就学义务 B.设置义务 C.保障义务 D.避止义务 2.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A.强制性 B.普及性 C.免费性 D.普通性 3.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哪几种形态?()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综合制 D.分支型学制 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终身教育并非一种全新的教育 B.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 C.终身教育持一种民主的教育观 D.终身教育持一种大教育观 5.下列哪些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缺点?() A.开放性 B.过分制度化 C.霸权性 D.一次性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普职之争的实质是现代中等教育中的教育分流问题。它不同于文实之争,文实之争涉及的是教育平等问题。() 2.目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 3.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意念。() 4.西欧最初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基于民主要求而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5.大学是研究高等学问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因此大学并不直接为经济服务。() 6.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 7.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 8.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 9.近代欧洲出现的双轨学制中,上延型系统主要是为升大学做准备的。()10.国外的校本管理和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一样,都是为了明确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的。() 四、材料分析题 1.“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学校就是工厂。原始产品(儿童)被造成成品以满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装置图和方程式

.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2KClO?==== 2KCl+3O?↑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Zn+H?SO?==== ZnSO?+H?↑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4HCl(浓) ====MnCl?+Cl ?↑+2H?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SO?(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NaOH==== NaCl+NaClO+H ?O ⑷硫化氢 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制取方程式:FeS+2HCl====FeCl?+H?S↑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除杂: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或P?O5)(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H?S+2NaOH====Na?S+H?O或

H?S+NaOH==== NaHS+H?O ⑸二氧化硫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Na?SO?+H?SO?====Na?SO?+SO?↑+H?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除杂:通入浓H?SO?(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SO?+2NaOH==== Na?SO?+H?O ⑹二氧化碳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CaCO?+2HCl====CaCl?+CO?↑+H?O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通入饱和NaHCO?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SO?(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⑺氨气 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制取方程式:Ca(OH)?+2NH?Cl====CaCl?+NH?↑+2H?O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除杂: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 收集:向下排气法 ⑻氯化氢 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制取方程式:NaCl+H?SO?====Na?SO?+2HCl ↑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通入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沉淀不溶 除杂: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⑼二氧化氮

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15个/ 1.【2017年上半年中学真题】 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C)。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和文化传统 2.【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试题】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转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 A.双轨制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3.【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C)。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5.【2015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

家。) 7.【2013年上半年中学真题】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B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结构制度 8.【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A)。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9.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的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义务教育的特征包括(C ) 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④地方性 A.④ B. ④ C. D.④ 11.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在(B)中提出的 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年3月18日颁布的(B)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二、辨析题4-6个/ 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2.(2014)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类型

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类型 : A 、固体反应物(加热) 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3)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 4)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 5)实验开始先检装置气密性 6)加热时,先预热且应用外焰加热 B 、固液反应物(不加热) 注意事项: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加热时要预热,受热均匀 (3)加热易暴沸的混合物时要 加碎石,防暴沸 (4)制乙烯时浓硫酸与乙醇可先混合,故不必用分液漏斗,换成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 C 、固(液)液反应物(加热) 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当制取气体的量不多时,也可采用简易装置。

注意事项: (1)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制取难溶于水的气体如CO2、H2S、H2(不可用于制C2H2) (2)简易装置则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下制取气的反应 (3)操作时应注意: 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 c.制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如H2S 净化装置 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和净化条件 1)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2)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但可与杂质气体反应生成欲净化的气体。 3)反应要迅速、定量,不选可逆反应或条件苛刻的反应。 4)杂质气体很难去除时,可先吸收欲净化的气体,再反应放出欲净化的气体。 5)干燥剂的选择时不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 干燥剂的选择及使用原则 1、选择原则 ①气体在被干燥的过程中要不能被减少 ②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2、选择方法

气体的收集装置 1判断原则: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或密度 (1)易溶或与水反应的气体:排空气法 (2)与空气成分反应或与空气密度相近的气体:排水(液)法 (3)难溶性气体考虑用排液法 (4)两种方法皆可用时,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2、气体的收集装置 (1)排水(液)法 (2)排空气法 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向上排气法) 除尾气装置 总原则 (1)有毒、污染环境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 (2)尾气吸收要选择合适的吸收剂和吸收装置。 直接吸收:Cl2、H2S、NO2 等 防倒吸:HCl、NH3 常用吸收剂:水,NaOH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3)可燃性气体且难用吸收剂吸收:燃烧处理或袋装。 气体体积的测量或者质量的测量 测量气体体积常见装置测量气体质量常见装置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图和方程式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2KClO?==== 2KCl+3O?↑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Zn+H?SO?==== ZnSO?+H?↑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4HCl(浓) ====MnCl?+Cl ?↑+2H?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SO?(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NaOH==== NaCl+NaClO+H ?O ⑷硫化氢 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制取方程式:FeS+2HCl====FeCl?+H?S↑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除杂: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或P?O5)(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H?S+2NaOH====Na?S+H?O或

H?S+NaOH==== NaHS+H?O ⑸二氧化硫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Na?SO?+H?SO?====Na?SO?+SO?↑+H?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除杂:通入浓H?SO?(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SO?+2NaOH==== Na?SO?+H?O ⑹二氧化碳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CaCO?+2HCl====CaCl?+CO?↑+H?O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通入饱和NaHCO?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SO?(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⑺氨气 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制取方程式:Ca(OH)?+2NH?Cl====CaCl?+NH?↑+2H?O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除杂: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 收集:向下排气法 ⑻氯化氢 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制取方程式:NaCl+H?SO?====Na?SO?+2HCl ↑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通入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沉淀不溶 除杂: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⑼二氧化氮

双轨制

双轨制,主要是根据入学者的阶级和社会地位,分别进入两套不同的学校系统。一套系统是为贵族和特权阶层的孩子所设立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进入以学术课程为主的文法或公学,将来可以升入高等学府机构或者是大学,掌握学术理论知识。另一套系统是为普通的平民阶层所设立的,是为普通的平民培养日常的生产生活所需的技能。 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结构,形成于19世纪后半期。具体为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轨”为一个年级的班数。 现代学制是由两种结构所构成的,一种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另一种是横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前者叫做双轨学制,后者叫做单轨学制。双轨学制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单轨学制以美为为代表。介于上述两种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做分支学制。 分支型学制 这是前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在十月革命前帝俄时代实施的是传统的欧洲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建立了单轨的社会主义统一学校系统,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又部分恢复了帝俄时代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由此形成了动工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某些因素的分支型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 中国的学制应该是双轨制,即:全日制和业余制两种。如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本科学习一般是四年制,而不脱产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本科学习一般是五年制。 纯手打希望采纳谢谢 双轨制,主要是根据入学者的阶级和社会地位,分别进入两套不同的学校系统。一套系统是为贵族和特权阶层的孩子所设立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进入以学术课程为主的文法或公学,将来可以升入高等学府机构或者是大学,掌握学术理论知识。另一套系统是为普通的平民阶层所设立的,是为普通的平民培养日常的生产生活所需的技能。 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结构,形成于19世纪后半期。具体为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轨”为一个年级的班数。 现代学制是由两种结构所构成的,一种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另一种是横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前者叫做双轨学制,后者叫做单轨学制。双轨学制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单轨学制以美为为代表。介于上述两种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做分支学制。 分支型学制 这是前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在十月革命前帝俄时代实施的是传统的欧洲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建立了单轨的社会主义统一学校系统,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又部分恢复了帝俄时代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由此形成了动工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某些因素的分支型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 中国的学制应该是双轨制,即:全日制和业余制两种。如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本科学习一般是四年制,而不脱产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本科学习一般是五年制。 纯手打希望采纳谢谢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图和方程式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⑴氧气 1、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 MnO 2 O 2 +2H 2O 2 2H 2O 2Na 2O 2+2H 2O===4NaOH +O 2↑ 2KClO 3 MnO 2 2KCl +3O 2 2KMnO 4 MnO 2K 2MnO 4+O 2 +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干燥:浓硫酸、硅胶、无水氯化钙、P 2O 5、碱石灰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 ?SO ?====ZnSO ?+H ?↑ 装置:启普发生器 干燥:浓硫酸、硅胶、无水氯化钙、P 2O 5、碱石灰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 MnO ?+4HCl(浓) ====MnCl ?+Cl ?↑+2H ?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除杂: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 ?SO ? (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 ?+2NaOH==== NaCl+NaClO+H ?O ⑷硫化氢 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制取方程式:FeS+H 2SO 4====FeSO 4+H ?S ↑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除杂:先通入饱和NaHS 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 ? (或P ?O 5)(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H ?S+2NaOH==== Na ?S+H ?O ⑸二氧化硫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 Na ?SO ?+H ?SO ?==== Na ?SO ?+SO ?↑+H ?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除杂:通入浓H ?SO ? (除水蒸气) 无水氯化钙、P 2O 5 收集:向上排气法 +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2KMnO 4

惰气发生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954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惰气发生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惰气发生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该装置应安装在井下(或地面)具有电源和水源、顶板完好、供风量大于150米3/分、断面大于4米2、直线长度大于15 米的入风侧巷道中。其工作场所应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或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回风侧应留有排风孔),风流瓦斯浓度小于 0.5%,并应备有3~5个8公斤的干粉灭火器。 2. 供水网路的能力必须大于15 米3/小时,潜水泵严禁放在有淤泥及脏物水池中,以防堵塞水泵吸水口,至装置入口处的供水压力不得小于0.12 兆帕。

3. 机组定员为7人,其中正副司机各1人、供油工2 人、机组巡视工2 人、机动工1人。机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并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操作。操作时应佩戴氧气呼吸器及个人防护器具。 4. 井下安装时,应根据火区情况,在装置烟道出口处营建严密的密闭墙。 5. 整机的安装顺序为后退式,即按烟道→放空门→喷水降温段→水套→燃烧室→导流段→通风机Ⅰ→通风机Ⅱ→连接水路和油路的顺序安装。整机的安装轴线向出口端倾角为5°的流水坡度。 6. 各类设备仪表的电源、讯号输入输出等插接件,均需按规定标牌及极性插接,不得有误,电动机及监控台要接地。 7. 在安装和运转过程中,应设专人经常检查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如发现超限,应立即停机处理。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所以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行政制度,主要涉及学校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二是学校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到学校内部管理的一些 关系,如考试制度、教学制度、评估制度、奖励制度、升留级制度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初的学校类型比较简单,各类学校之间没有复杂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才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学制又有向上下延伸和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学校的类型更加多样,它们的关系也更加复杂。20世纪,欧洲国家先后将原来两轨学校系统合为一轨,这是世界学制的革命性变化。具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来看,其主要表现有: 1、幼儿教育 欧美发达国家纷纷重视早期教育,为使幼儿教育迅速走向普及,许多国家已经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与此相联系,幼儿教育阶段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幼儿教育的结束期普遍有所提前,原来7岁的提前到6岁,6岁的提前到5岁;二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联系加强,甚至使幼儿教育的大班和小学的低年级结合起来。如英国规定5—7岁儿童入幼儿学校,而幼儿学校又作为小学的一部分;法国从1970年起5岁儿童已经全部进入幼儿学校,把5—11岁的儿童划分为5—7岁,7—9岁和9—11岁三个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教育 随着义务教育已经由小学发展到初中乃至高中阶段,小学教育成为普及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起始阶段。而由于学生身心成熟期的提前,教师水平和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儿童潜力的重新认识等原因,都促进了小学教育的变革。一是小学入学年龄提前,由原来的7—6岁入学,提前至6—5岁;二是普遍取消了小学的初高级之分,初等教育阶段一般是指小学1—6年级;三是小学和初中共同构成基础教育阶段。 3、初中教育 初中阶段被更多的看作是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或者把它和小学联系起来,共同作为进行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一个完整阶段,同时,初中阶段的学习年限有所延长。因为,无论为了上高中后升入高等学校,还是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就业,都要求加宽加深这个阶段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因此,需要相应延长这个阶段的学习年限。如美国“八四四”学制到“六三三”学制的发展等。 4、高中教育

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类型

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类型: A、固体反应物(加热) 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3)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 4)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 5)实验开始先检装置气密性 6)加热时,先预热且应用外焰加热 B、固液反应物(不加热) 注意事项: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加热时要预热,受热均匀 (3)加热易暴沸的混合物时要加碎石,防暴沸 (4)制乙烯时浓硫酸与乙醇可先混合,故不必用分液漏斗,换成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 C、固(液)液反应物(加热) 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当制取气体的量不多时,也可采用简易装置。

(1)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制取难溶于水的气体如CO2、H2S、H2(不可用于制C2H2) (2)简易装置则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下制取气的反应 (3)操作时应注意: 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 c.制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如H2S 净化装置 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和净化条件 1)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2)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但可与杂质气体反应生成欲净化的气体。 3)反应要迅速、定量,不选可逆反应或条件苛刻的反应。 4)杂质气体很难去除时,可先吸收欲净化的气体,再反应放出欲净化的气体。 5)干燥剂的选择时不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 干燥剂的选择及使用原则 1、选择原则 ①气体在被干燥的过程中要不能被减少 ②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2、选择方法

气体的收集装置 1 判断原则: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或密度 (1)易溶或与水反应的气体:排空气法 (2)与空气成分反应或与空气密度相近的气体:排水(液)法 (3)难溶性气体考虑用排液法 (4)两种方法皆可用时,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2、气体的收集装置 (1)排水(液)法 (2)排空气法 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向上排气法) 除尾气装置 总原则 (1)有毒、污染环境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 (2)尾气吸收要选择合适的吸收剂和吸收装置。 直接吸收:Cl2、H2S、NO2 等 防倒吸:HCl、NH3 常用吸收剂:水,NaOH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3)可燃性气体且难用吸收剂吸收:燃烧处理或袋装。

特种气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特种气体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011-04-07 08:31:54|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气体特种管道气瓶阀门 |字号订阅 1总则 1.0.1 为了在电子工厂特种气体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正确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安全可靠,保护环境,满足电子产品生产要求,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电子工厂的特种气体输送系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1.0.3 本规范不适用特种气体的制取、提纯、灌装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1.0.4 特种气体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特种气体specialily gas 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生产的薄膜气体、掺杂气体、外延气体、离子注入气体、刻蚀气体及工艺设备所使用的气体。通常包括可燃性气体、氧化性气体、腐蚀性气体、毒性气体、惰性气体等。 2.0.2 特种气体系统speciality gas system 特种气体系统是指在用户现场的特种气体的储存、输送与分配全过程的设备、管道和部件的总称。2.0.3 特种气体间 speciality gas room 是指在电子生产厂房放置特种气瓶柜、气瓶架、尾气处理装置、气瓶集装格等气体设备,并通过管道向用气设备输送特种气体的房间。 2.0.4 硅烷站 silane station 是指放置硅烷储存设备(气瓶、气瓶集装格、Y钢瓶、长管拖车或ISO标准储罐)、硅烷气化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电气装置等,并通过管道向用气生产厂房供应硅烷气体的独立建构筑物或区域。 2.0.5 明火地点 open flame site 室内外有外露的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 2.0.6 散发火花地点 sparking site 散发火花的烟囱或室外电焊、砂轮、气焊等固定地点。 2.0.7 空瓶 empty cylinder 留有残余压力的气体钢瓶。 2.0.8 实瓶 full cylinder 存有气体的气瓶中保存有气体压力的气瓶,特种气体气瓶一般水容积为40L、47、48L等各种容积。 2.0.9 气瓶集装格 the bundle of gas cylinders 用专用金属框架固定,采用集气管将多只气体钢瓶接口并联组合的气体钢瓶组单元。气瓶的个数分别为9个、12个、16个不等,单个气瓶的水容积通常为40~50L。 2.0.10 气瓶柜 gas cabinet (GC) 特种气体使用的封闭式气瓶放置与管理设备,一般应配置减压装置、真空发生器、、紧急切断阀、过流开关、风压事故报警、、压力监测及报警等安全使用所必须的设施。排风管配置泄漏探头。气瓶柜有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类。 2.0.11 气瓶架 gas rack (GR) 特种气体使用的开放式气瓶放置与管理设备,一般应配置减压装置、吹扫装置、气体终端过滤器、紧急切断阀、压力监测及报警等安全设施。气瓶架有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类。 2.0.12 阀门箱 valve manifold box (VMB) 特种气体在输送过程中使用的封闭式管道分配部件,VMB在气体入口配置气动阀、手动阀,各支管可配置手动阀、压力表、过滤器等组件,除SiH2Cl2、WF6等低蒸汽压力气体外,VMB各支管可根据需要设置调压阀。VMB需设置泄漏气体排气管接口和风压事故报警。 2.0.13 阀门盘 valve manifold panel (VMP) 特种气体在输送过程中使用的开放式管道分配部件,VMP在气体入口配置气动阀、手动阀,各支管应

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类型复习过程

发生 装 置 净 化 装 置 干燥 装置 收集 装置 吸收 装置 反 应 物 状 态 及 反 应 条 件 气 体 及 杂 质 的 性 质 气 体 的 性 质 选 择 干 燥 剂 气 体 水 溶 性 及 密 度 气 体 的 毒 性 选 择 吸 收 剂 气体制取装置的设计 1、装置连接顺序 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类型: A、固体反应物(加热) 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3)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 4)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 5)实验开始先检装置气密性 6)加热时,先预热且应用外焰加热 B、固液反应物(不加热) 注意事项: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加热时要预热,受热均匀 (3)加热易暴沸的混合物时要加碎石,防暴沸 (4)制乙烯时浓硫酸与乙醇可先混合,故不必用分液漏斗,换成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 C、固(液)液反应物(加热) 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当制取气体的量不多时,也可采用简易装置。

注意事项: (1)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制取难溶于水的气体如CO2、H2S、H2(不可用于制C2H2) (2)简易装置则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下制取气的反应 (3)操作时应注意: 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 c.制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如H2S 净化装置 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和净化条件 1)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2)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但可与杂质气体反应生成欲净化的气体。 3)反应要迅速、定量,不选可逆反应或条件苛刻的反应。 4)杂质气体很难去除时,可先吸收欲净化的气体,再反应放出欲净化的气体。 5)干燥剂的选择时不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 干燥剂的选择及使用原则 1、选择原则 ①气体在被干燥的过程中要不能被减少 ②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2、选择方法

特种气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完整版

特种气体系统工程设计 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特种气体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011-04-07 08:31:54|分类:|标签:|字号订阅 1 总 则 1.0.1 为了在电子工厂特种气体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正确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安全可靠,保护环境,满足电子产品生产要求,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电子工厂的特种气体输送系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本规范不适用特种气体的制取、提纯、灌装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特种气体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特种气体 specialily gas 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生产的薄膜气体、掺杂气体、外延气体、离子注入气体、刻蚀气体及工艺设备所使用的气体。通常包括可燃性气体、氧化性气体、腐蚀性气体、毒性气体、惰性气体等。 2.0.2 特种气体系统 speciality gas system 特种气体系统是指在用户现场的特种气体的储存、输送与分配全过程的设备、管道和部件的总称。 2.0.3 特种气体间 speciality gas room 是指在电子生产厂房放置特种气瓶柜、气瓶架、尾气处理装置、气瓶集装格等气体设备,并通过管道向用气设备输送特种气体的房间。 2.0.4 硅烷站 silane station 是指放置硅烷储存设备(气瓶、气瓶集装格、Y钢瓶、长管拖车或ISO标准储罐)、硅烷气化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电气装置等,并通过管道向用气生产厂房供应硅烷气体的独立建构筑物或区域。 2.0.5 明火地点 open flame site 室内外有外露的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 2.0.6 散发火花地点 sparking site 散发火花的烟囱或室外电焊、砂轮、气焊等固定地点。 2.0.7 空瓶 empty cylinder 留有残余压力的气体钢瓶。 2.0.8 实瓶 full cylinder

我国现行学制

我国现行学制 在我国《教育法》第二章中对学校教育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对其他的教育基本制度如:义务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教育评估制度做出了规定。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国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学制类型是由学制的结构决定的,由于划分的标准与方向的不同而表现出来不同的形式。这里的划分的标准指的是纵向的划分的标准或横向的划分的标准。划分的方向指的是自上而下的划分,还是自下而上的划分。 现代的学制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一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的学制只不过是这个系统性与阶段性的不同的组合。由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制。 基本内容 中国现行学制分初、中、高三级教育。 初等教育

①普通小学,招收6~7周岁的儿童入学,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修业年限5~6年,实行一贯制。②成人初等学校,主要学习语文、算术两科;扫盲识字班,吸收文盲、半文盲入学,以学会1500~2000个常用字为扫盲标准。 中等教育 ①普通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修业年限为5 ~6 年(初中3年,高中2~3年)。② 农业中学,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3年。③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一般为3 年。④技工学校,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3年。⑤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一般为3~4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为2年。⑥成人中等学校,成人业余初中或高中,分别招收具有小学或初中程度的青壮年入学,修业年限2~3年;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实行脱产或半脱产学习,修业年限一般为2~3年。 高等教育 ①大学和专门学院。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青年入学,修业年限一般为4 年,部分专业和少数重点学校为5年;部分大专院校附设短训班、专修班。② 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具有相当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者入学,修业年限为4~5年;职工、农民大学修业年限一般为3~4年;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和夜大学或独立函

学制的分类与我国的学制

学制的分类与我国的学制 今天为大家介绍学制的分类及我国的学制,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考点讲解】 一、学制的分类 学制自诞生以后,在全世界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目前典型的学制有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 首先是双轨制。双轨制诞生在19世纪的欧洲,目前以英国为代表。这种学制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第二轨的学生毕业后是没有权利去第一轨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两轨相互平行,所以称为双轨制。由此可见,双轨制表现出教育中的阶级性和不平等性。所以,欧洲各国在二战以后,都对双轨制进行了改革,双轨学制正在向分支性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其次是单轨制。这种学制最早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没有像双轨制那样所谓的阶级对立,体现出了教育的平等性特征。 第三种是分支型学制。它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二、我国学制的发展 我国学制的发展始于近代清朝末年。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中国近代真正实行的第一个学制叫《奏定学堂章程》。它颁布于1904年1月,该月农历正处于1903年腊月,为癸卯年,所以在历史上也称为癸卯学制。它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同时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该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故又称“六三三学制”。它也是近代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一直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直到1951年,新中国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壬戌学制才被废除。由于其区别于以往的所有学制,具备革命性的里程碑意义,有时候又称“新学制”。 我国当前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与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所构成。横向划分可分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类型,纵向划分可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双轨制产生的原因及优缺点

双轨制的地方政府体制 产生的原因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 一、双轨制产生的原因 双轨制是中国政府在“增量改革”阶段为改革价格体系而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定价方案。双轨制的形成是总结前段实践经验的必然结论,是调和多方利益后的博弈均衡结果。 首先就政府方面来看,在计划经济体系运行了近三十年的中国,计划经济思维已经“深入人心”。此时若要打破传统,引入市场体系,则有可能剥夺部分官员的权力,由此会给改革带来巨大的阻力。而双轨制的实施不仅不会将各级官员的权力一夜之间剥夺,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获利空间(利用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的价格差获利)。因此官员不仅不会反对双轨制,还会积极推动它的实施。 其次从企业和居民来看,虽然他们可能会对由双轨制引发的腐败和投机行为不满,但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而言,双轨制给他们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空间和更多获利的可能(比如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获得了要素供给来源及产品销售渠道),从而他们也会支持而不是反对双轨制的推行。 二、双轨制的优点 (一)双轨制使微观个体(企业和个人)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时间去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市场价格配臵资源的

方式。制度变迁本身是一种“破坏性的建设”,剧烈的制度变革可能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前苏联的剧烈政治和经济变革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二)双轨制为大部分既得利益群体(如政府官员)创造了一个寻租空间(通过价格差获利),使他们不至于因改革而失去自己原有的利益,从而得到了大部分当权者的支持,减少了改革的政治阻力。 (三)计划轨保证了国有部门现有生产能力的发挥和原有计划产量的执行。而在市场轨上,通过引入非国有部门和国有部门进行竞争,既增加了产量,又逐步形成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从而在不破坏原有国有部门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竞争性因素(以及发挥了非国有部门的示范效应)。 三、双轨制的缺点 时至今日,双轨制虽然已经不再是主要机制(尤其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决定上),但其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双轨制的长期运行使人们已经习惯了“双轨制式的思维”:一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到政府部门“寻租”,这造成了人们对腐败与投机行为的默认,不仅不去指责投机或寻租行为,反而认为“能通到关系是有本事的表现”,这种潜意识的价值观偏好错误地指引了社会道德发展的方向,对市场经济公平环境的发展极为不利。由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是

DQ—150惰气发生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3918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DQ—150惰气发生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 本

DQ—150惰气发生装置安全操作规 程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该装置应安装在井下(或地面)具有电源和水源、顶板完好、供风量大于150米3/分、断面大于4米2、直线长度大于15 米的入风侧巷道中。其工作场所应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或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回风侧应留有排风孔),风流瓦斯浓度小于 0.5%,并应备有3~5个8公斤的干粉灭火器。 2. 供水网路的能力必须大于15 米3/小时,潜水泵严禁放在有淤泥及脏物水池中,以防堵塞水泵吸水口,至装置入口处的供水压力不得小于0.12 兆帕。

3. 机组定员为7人,其中正副司机各1人、供油工2 人、机组巡视工2 人、机动工1人。机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并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操作。操作时应佩戴氧气呼吸器及个人防护器具。 4. 井下安装时,应根据火区情况,在装置烟道出口处营建严密的密闭墙。 5. 整机的安装顺序为后退式,即按烟道→放空门→喷水降温段→水套→燃烧室→导流段→通风机Ⅰ→通风机Ⅱ→连接水路和油路的顺序安装。整机的安装轴线向出口端倾角为5°的流水坡度。 6. 各类设备仪表的电源、讯号输入输出等插接件,均需按规定标牌及极性插接,不得有误,电动机及监控台要接地。 7. 在安装和运转过程中,应设专人经常检查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如发现超限,应立即停机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