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复业--地震预测
对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电地磁观测异常的分析与思考

第2期(总第135期)2010年6月 四 川 地 震EAR THQUAKE R ES E AR C H I N S ICHUAN No 12J une 2010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程万正(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的研究1z z@6311对汶川81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电地磁观测异常的分析与思考程万正,任越霞,吴小平(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摘要:研究了汶川81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模拟和数字地电、地磁类观测资料。
四川地区地电6台站的26测项模拟观测,在汶川810级地震前仅出现1项中期异常,异常台站比1/6=0117;异常测项比为1/26=0104。
对“九五”到“十五”期间四川地区数字化改造或数字地电观测资料,没有分析检测出异常项。
四川地区6个台的地磁垂直分量整点值的日变形态在震前2天出现波谷分裂的异常现象,由于平时出现此类异常频繁,若用于预测无统计学的显著意义。
可见汶川81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电和地磁类观测资料结果出现的异常现象比例是极低的。
同时对疑似或有争议的异常测项进行分析说明,对汶川810级地震前电磁类异常少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地电;地磁;观测异常;疑似异常;汶川地震中图分类号:P315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15(2010)02-0001-09汶川810级地震后,四川地区地电、地磁类固定台站观测资料和前兆异常的分析受到地震前兆观测和分析预测人员的广泛关注。
四川地区地电及大地电场观测项有62项,其中地电观测26项,含视电阻率和自然电位。
另外未纳入四川省地震局前兆数据库的PS100观测18项。
这些地电类观测点分布于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附近的地区。
持续观测时间,地电模拟台已监测约30年,“九五”、“十五”地电台观测时间较短,各台观测时间不等。
本文研究了汶川81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电、地磁类观测资料,分析给出了可能观测到的前兆异常项。
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徐道一;孙文鹏【摘要】The eta-type tectonic system was suggested by academician Li Si-guan more than 70 years ago, and two great eta-type tectonic systems have been described by him: one is located in Qinhai-Xizang ( Tibet) -Yunan-Burma-Indonesia (QXYBI) , and the another is Western part of North America (WNA). Recently they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earthquake prediction successfully. In this paper a brief introduction is concerned to the prediction of Ms 8. 3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on May 12th, 2008 by Huang Xiang-ning based on the QXYBI eta-type tectonic system, and alao to the prediction of Ms 7.5 Mexico earthquake occurred on April 5th, 2010 by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WNA eta-type tectonic system. The time intervals ( about 53 ~ 54 years ) among super-great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same eta-type tectonic system demonstrate clear orderliness related to 3 times of astronomical Saros Period. Thus, it is clear that the modern seismic activity of eta-type tectonic systems is stimulated by the astronomical factors, and this character is favorable for the prediction of great earthquake in future.%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1(017)001【总页数】10页(P64-73)【关键词】歹字型构造体系;地震预测;中国大陆;北美西部;沙罗周期【作者】徐道一;孙文鹏【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5李四光教授在20世纪20年代对全球构造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了整体研究,提出了大陆车阀说,并从地质学角度创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他的《地质力学概论》[1]就是一部有关全球构造系统论的专著,专著中所论述的内容相当于目前流行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部分内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二)郭大庆【期刊名称】《城市与减灾》【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5页(P51-55)【作者】郭大庆【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郭大庆,原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巡视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震局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7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后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震研究所从事地震预报研究工作,1994年调入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负责首都圈地震预报,1996年起在北京市地震局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综合防御等的管理与研究,先后任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巡视员,《城市与减灾》杂志主编。
先后主持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著作和论文三十多篇,科研项目和成果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6 项以及局、所级科研成果多项。
1971年国家地震局成立以后,中国地震事业发展得很快。
文革动乱时期,国家设立的唯一的一个新的机构是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机构的诞生是地震严峻形势的需要,是周恩来总理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果断决策的结果。
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工作者最期待的是能够实现地震的预报。
就像气象预报一样提前对社会公布预报信息。
这应该是地震工作者实现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美好梦想。
朝着这个方向,地震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地震的监测预报。
多学科、多兵种的专业科技人员把科研方向转向地震预报。
很快实现了地磁、地电、重力、地形变、地应力、地下水、地球化学和大地测量八大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实际观测方法。
各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地震局直属科研单位的一批科学家,他们大都是原研究所最有实力的学术带头人,很多是研究室负责人,他们或是留学国外的或是研究所最有成就的科学家。
国家地震局努力发展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的同时,注意专群结合和土洋结合,一方面建设专业台站,另一方面也发动地方政府建设群众的地震测报点,也叫地震的宏观测报点,以动物观测点和土地电、土应力和地下水为主,逐渐形成群测群防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
一面科学,一面玄学,最玄院士——翁文波

一面科学,一面玄学,最玄院士——翁文波如果现在有人问你朋友,你相信命运吗?NO!当看到这位大神时,是否对唯物主义产生了怀疑。
精通科学的叫科学家,精通玄学的叫大师,既精通科学有精通玄学的,叫翁文波。
说起翁文波,现在一代人估计不怎么熟知,一方面是那个时代牛逼的人太多,大家记不过来,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低调,好像所有牛逼的人都很低调。
翁文波,有太多的头衔,最值得记住的是他是我国现代的第一位天灾预测专家。
来看这位大师的简历也是传奇:1912 年 2 月 18 日生,1930 年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后入清华大学, 1934 年毕业于物理系。
1934 ~ 1936 年在北平研究院工作。
1936 年赴英留学, 1939 年在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教授。
1940 年后任玉门油矿工程师、上海中国石油公司勘探室负责人。
1952 ~ 1954 年间任地震教研室主任。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浙江鄞县人翁文波的父亲翁厚甫曾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担任过宁波炮台司令。
受父亲的影响,翁文波内心深埋爱国情怀。
翁文波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学的天赋。
1930年,翁文波同时考取了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经过再三权衡,他决定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
在那个时代,他深受“经世致用的”思想,因此他选择了当时少有人选的应用和研究性极强的‘地震学科’没想到这会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翁老后来对人说:“要不是当初的这个选择,我也不会有今天在预测科学方面的成就。
”大的前沿科学领域。
经过十年多的摸索,他先后发表了《频率信息的保真》、《可公度性》、《预测率基础》以及《关于地支纪历与预测》等以信息预测为中心的预测理论,并把理论付诸实践。
这些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及舆论界的关注,为当代的科学预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翁文波1982-1992年国内陆震预测:预测次数:60次,实际发生52此,错报8次,准确率86.67%;时间平均误差 41.75天;地点平均误差399.71km;震级平均误差0.72级。
地震预测回顾与展望

展望未来,地震反演技术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地球科学数据 的不断增加和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地震反演技术将有望实现更高精度的反演计 算和更可靠的结果解释。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地 震反演技术也有望实现更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模型优化。
然而,地震反演技术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需求。首先,需要进一 步提高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和处理精度,以获得更可靠的反演结果。其次,需要 研究和改进正演模型和反演算法,以提高反演技术的可靠性和精度。此外,需要 进一步开展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便更好地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 之间的互补性,提高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提高探测深度和分辨率:随着地下能源矿产资源的不断减少,需要进一 步提高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以实现更高效、精准的资源勘 查和开发。
2、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在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如山区、沙 漠、海洋等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 实现更加准确的地质推断和资源预测。
2、三维地震技术:三维地震技术是指通过在地下布置多层次的地震检波器, 同时接收地震信号,实现地震数据的三维采集和处理。三维地震技术可以更加准 确地确定地下岩层的形态、结构和储层性质,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可靠性。
3、4D地震技术:4D地震技术是在三维地震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多次地震勘 探数据进行地下岩层动态变化的监测。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地震数据,可以推断 出地下岩层性质的变化和储层流体性质的差异,为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 发和生产提供了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4、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类型地震波 的传播特征,同时采集和处理地震信号的技术。该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推断地下 岩层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地震预报的“土办法”与“洋办法”

地震预报的“土办法”与“洋办法”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地震专辑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周总理在中南海请李四光和翁文波来谈话,说:“我请你们来是要你们做地震预报,这是我给你们的任务。
”李四光和翁文波接受了地震预测的任务,并为此耗尽了毕生的心血。
中国也从此拉开了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大幕。
地质部的李四光研究的是地质力学,即用测量地应力变化的方法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
这是他自己创立的学术主张。
一大批以地质力学为学术方向的科学家们,运用地应力的观测和分析,解读着地震来临的信息。
石油部的翁文波研究的是信息预测,例如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来预测天灾。
由翁文波生前创立的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吸收了许多目前中国自然灾害预测造诣高深的人,这些人来自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地震部门,有的甚至只是社会志愿者。
国家地震局组建时共包括三方面的科学家力量:以地质力学方法为主的地质部专家、以预测理论为主的石油部专家和以地球物理方法为主的中科院专家。
由于地球物理方法是由留学西方的学者们带回来的,代表着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成果,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相对较高,所以成为了国家地震局的主要研究力量。
目前国内的地震预测存在着四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地球物理学家从西方引进的地球物理方法,简单说来就是用地震报地震。
这种方法对于有前震的地震还是有用的,在大震前有一系列的小震,而且小震的频度越来越高,这就预示大震的来临,如海城地震。
这种方法使用从西方进口的高精尖仪器,俗称“洋办法”。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地应力的方法来预测地震。
这是李四光先生创立的方法。
所谓地应力,就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应力,它包括由地热、重力、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及其他因素产生的应力。
由于地震是地球的内力冲破岩石圈造成的,所以在岩石圈遭受内力挤压的时候,原来的地应力平衡就被打破了,产生了地应力的变化。
地应力台就建立在对岩石圈地应力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地方,岩石从受力开始直至破碎,地应力的变化都能被感知。
天地耦合预测大地震临震三要素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天地耦合预测大地震临震三要素的原理、方法和实践任振球【摘要】本文是经历40年来以本人为主创建和发展的"天地耦合预测大地震临震技术"的总结性科技报告。
文中简要介绍了突发性自然灾害天文触发因子的发现过程、"三星一线"时引潮力共振异常叠加触发临震的预报判据、大地震发震时刻月亮对震中的引潮力分布与震源机制的一致性,以及天地耦合用于预测临震的实践效果,涉及的有关问题等。
最后表示:本人愿意将此项整套科技原理和详细技术方法,无偿(不需专利费)奉献给国家。
如有需要的政府部门可与本人取得联系,商谈协助培训有关科技人员等事项。
%This article is a summary report of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technique of coupling cosmos and the earth",which I found and develop over forty years.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iscovery of astronomical trigger factor to the unexpected natural disasters.We also give out issues involved as:the criterion of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when tide generating force abnormally Superimpose at the time of "Three stars align in a line",the consistency of earthquake mechanis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unar tide generating force at the time and the position of grate earthquake,and the practical effect used with couping cosmos and the earth method to impeding forecast earthquake.Finally I would give this technique freely to any government department.【期刊名称】《前沿科学》【年(卷),期】2011(005)002【总页数】8页(P29-36)【关键词】天地耦合;临震预报;天文触发因子;震源机制【作者】任振球【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441 突发性自然灾害天文触发因子的发现暴雨中尺度试验表明,特大暴雨的物理量突变和雨量突增是同时出现的;台风的风速突变、路径突变、移动速度突变及其登陆后的暴雨突增,以及大地震的临震发生等,同样都是突然发生的。
祁连山中东段强震复发概率模型及未来强震地点预测

祁连山中东段强震复发概率模型及未来强震地点预测
郑文俊;袁道阳;何文贵
【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3
【摘要】本文主要从祁连山中东段主要活动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古地震活动以及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复发间隔入手,通过对强震复发间隔与平均复发间隔的比值(T/Ta)的数学处理,建立了区域强震复发所遵循的概率模型,并对未来强震的复发可能性和强震发生地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本地区未来最有可能的强震发生地点是老虎山-毛毛山断裂带的毛毛山-金强河段.
【总页数】7页(P228-233,254)
【作者】郑文俊;袁道阳;何文贵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龙门山中央断裂分段地震震级及强震复发周期的预测 [J], 闫亮;李勇;周荣军;刘宇平;张毅;陈浩;乔宝成;马博琳
2.北祁连-河西地区强震地点预测 [J], 张希;张四新;王双绪;江在森
3.华北西部地震复发规律及未来强震概率预测 [J], 李冬梅
4.首都圈地震危险区划分及未来强震地点预测研究 [J], 陈国星;任利生
5.祁连山-河西走廊西段强震复发概率模型及强震潜势评估 [J], 庞炜;谢超;李瑞莎;张佩;路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 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笔者翟明磊 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得到李四光首肯后,这一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预测地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仍有110个地电台,负责人大多是钱复业的徒子徒孙。
2003年,“地电祖师奶奶”闹革命了。因为她发现全国的地电台站大部分失灵了。原因是自从全国花了二十七个亿更新数字化台站后,这位创始人发现自己报不出地震了。这一年,她上报了四次地震,三次成功,一次失败。前三次用的是手动的传统地电仪,虚报的一次用的是地震局数字台站的数字仪器。
图片说明下图为汶川地震HRT波前兆红色部分即为异常区域。上图为唐山松潘等三个地震异常比较
“原因是,现在农村城市天电地电干扰越来越多,手动地电仪,我们可以要据经验排除干扰记下真实信息,但是数字地电仪只能记下所有的干扰,所以没法做出判断,我可以说百分之七十的数字地电台站是失灵的。”钱复业说:“别看数字地电仪,这其实是国外八十年代的技术,已经落后了。汶川地震不是没有台站,在一千二百公里有二十个台站。为什么不报,就因为分不清楚,这就是汶川地震数字台网报不出的原因。”
地电祖师奶奶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她彻底放弃了地电的方法。创新了一种叫HRT波的预测技术。这个技术原理,简单地说是“老太太敲碗”:钱复业把地震机理看成黑箱,短时间没法搞明白地震的机理,但可以把它看成黑箱系统。探箱,就象老太太敲碗知道碗有没有裂。给地壳一个力,回射回来知道地层的情况。那么,哪有这么大的力呢。赵玉林想到了潮汐力。潮汐力撞地球。就象铁路工人敲铁轨检查铁轨有没有缝隙。由于钱复业的儿子是搞石油勘探的专家,他建议使用 CDMA技术,可以去掉干扰。1990年着手研究,2004年,钱复业申请建设HRT波台站。报告上去,当时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当天就批示。
然而在党组会议上,宋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宋瑞祥是原地质部部长,老革命,他不明白地震局有这么多钱而一个一百五十万的试验项目阻力这么大?这位不是地震局系统出身的老革命不知其中利害。
“这里面有利益集团,我们的仪器出来,他们情绪很大,因为一用不是证明他们的不行了嘛。比如现在数字化地电仪器,他生产了二三百套,自己做,自己卖,都是地震局系统的。他要用,他不用,他要承担责任的,他能说吗,你明白吗?而且搞仪器的人呢,他很辛苦。可是他不知道地震预报是怎么回事。他做出来。他说: “你没告诉我怎么做,我做出来不行,怨谁去”,搞方法的人呢,你给我什么仪器,什么锅,我做什么饭,那做出来的饭,你也别怨我。这就是地震局现状,搞仪器的一摊,搞台站的一摊,搞预报的一摊,搞分析的一摊,谁也和谁不联系。”
人家提工资上去,你说他这些东西不行,怎么办呢?包括那些院士,汶川地震前都是划勾的,每年会商会,第一届我是执行委员会的委员。我知道。每年会商会拿一个表,就象唱歌似的,划了几个圈,哪些地区哪些地区,多大地震写上,再写上值得注意的地区再写几个,然后你同意划勾,不同意的划叉。这些院士平时不搞地震预报的,能划叉吗,都划勾了。然后你有不同意见,提出来,也提不出来。所以是拿院士折腾人。组织这种机构,就是将来为了地震一旦发生。科学家都说没报出来。官员不该走这条路,但是他们走了,我们作为群众,没什么可说的。你明白。你平时不搞这个,他让你判断,你能判断出来吗?你不是难为院士嘛,院士是有水平但不是在预报上。”
钱复业点出其中要害。 宋瑞祥是个有魂力的人,唐山作家张庆洲写作《唐山警世录》认为唐山地震是漏报的,这本书得罪了很多人。无法出版。宋瑞祥局长为之作序,才得以面世。
据说宋瑞祥火了。“我一个局长,批一百五十多万的项目的钱都没有权力?我负责了!” 这样,RHT波才上了四个台站。第二年就报出了印尼海啸,当时钱复业报的是十二月二十八号川滇有八级地震,结果二十九日三千公里外的印尼发生九级地震。
三千公里外的地震也能预报?连钱复业也吃惊,可是为什么又报错地方呢?两夫妇研究了二年的声波学,才明白,以往的经验台站只能预报附近的大地震。可是HRT波是声波,不是地震波。这种预报经验远远超出了老专家们的经验。
尽管HRT波效果惊人,但还是受到了地震局的各种反对声浪,有人说,钱复业搞这项目是为了买自己儿子的设备。
“他们说我为了卖我儿的仪器,其实我儿子倒了血本,汶川地震后,我儿子送了四台仪器,几十万,修理费在他身上,运费也在他身上。一打雷,把仪器烧了。四年烧了三十多次,都是他修理的。”
还有人说,钱复业他们为什么要上三十个台站,是为了赚钱。 “一个台站只能报出震中距离,只有三个台站的环型交汇才能确定震中位置。但是太远的地方,三个台站也不行,所以要在全国三十个大区都要有台站,而且震中如果太远过来RHT波需要十多个小时,即使测到了,也来不及了预报了,这是我们需要三十个台站的原因。”
图片说明:汶川与唐山波形图很相似 经过四年的摸索,HRT波技术终于成熟。2007年起可以正式跟踪预报地震。积累了三十多个成功震例。震中距离预报误差少的可在数公里。宁洱地震预报成功,钱复业预测震中621公里,实际上622公里。预测6点5级,实际6点4级。让人难以想象是四千公里外的地震HRT波也可测到。 2006年1月28号班德海地震。钱赵预报是七级地震,4800公里,实际发七点六级地震,4680公里。
令人吃惊的是,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完全没有预报出8月25日西藏仲巴6.8级地震。而钱复业用HRT波准确预测。 HRT波技术本身还有要解决的就是数个地震同时发时,地震波叠加造成误判,特别台站附近的小震对远处大震的判读影响。
“所以我们终究得出经验: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然后可以预报的,而且是物理预报。这是我们观点。从科学上来看,挑不出毛病。我终究是搞了四十年,在科学上不能说假话。”白发苍苍的钱复业正式宣布。
就在宋瑞祥局长离开中国地震局局长位置后,HRT波被当作错误局长的错误项目被叫停。没钱了,连维修的钱都没有。钱复业夫妇,山穷水尽。
“我们的项目,地震局各级官员,没有一个人来了解。老实说,来看全套资料的只有一位计委科技司前副司长严谷良,还有记者你。”
严谷良何许人也?简单地说这是一位高人。国家计委科技司前副司长。做的官不大,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关键人物。64年起即负责国家计委(原来称计划组)的科技管理工作。在81年至88年他任计委科技局建设处处长任上,他发现并推广了袁隆平与王选。是他尽力促成70年代末国家投资五百万给当时受排挤压制的农科员袁隆平独立创办杂交水稻研究所,从而让中国一半稻田种上杂交水稻。是他,支持选择了王选这个北大名不见经传的助教的技术方案,开启了中国印刷业的技术革命。严谷良本身是学工程物理的,特长是对新科技的超强理解判断力,是一位难得的中国科技伯乐。
在钱复业,赵玉林,山穷水尽之际。他一个人跑到钱家,看完了HRT波的全部资料。“这毫无疑问是国家的重大技术成果。为什么国家花了二十七亿的设备还测不出汶川地震?而钱能测出?一,精度,地震局的地电仪,精度只有百分之几,而HRT波是万分之几,提高了二个数量级,这都不是空口胡说,而是国家计量局确认的。这样地震的细微处才能看到。二机理,HRT波解决了无法下地层的问题,黑箱原理突破了以前困境。三,参照系。HRT波是用引潮力,引潮力本身有十二小时的日潮周期与半月潮周期。正常时,HRT波是与日潮与半月潮周期相同的,也就是谐振,出现异常时,就脱离引潮力周期,好比士兵在桥上走正步,引起共振,桥的振荡。有了这个潮期的参照系,很容易辩析出地震发生前的特征。四,根据波传来时间,确定距离,幅度确定震级,共振发生确定时间。三要素都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