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酸型聚酰胺热熔胶的应用与改性研究进展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技术研讨与交流II畫驚器&扯◎啊蛋虧0◎腮收稿日期:2018-12-17作者简介:李国遵(1988-),男,硕士,主要从事聚氨酯、聚豚的研发工作,发表多篇论文、专利。
E-mail:liguozun@。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李国遵,高之香,李士学,李建武,陈雨,赵苗(三友(天津)高分子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211)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简要阐述了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结构、合成、改性及应用等相关内容,综述了聚氨酯胶粘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对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聚氨酯胶粘剂;合成;改性;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433.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22(2019)05-0177-0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胶粘剂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硅树脂、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和其他各种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円。
聚氨酯(PU)胶粘剂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低温性、耐酸碱性、耐油污性和与基材良好粘合性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
聚氨酯胶粘剂是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和)异氤酸酯基团(-NCO)的粘合剂。
分子链中大量的氨基甲酸酯、基甲酸酯、缩二和其他基团赋予聚氨酯胶粘剂优异的性能“81o1异氧酸酯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现状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是基于异氤酸酯独特的化学性质。
异氤酸酯是分子中含有异氤酸酯基团(-NCO)的化合物,该基团具有重叠双键排列的高度不饱和键结构,能与各种含活泼氢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在聚氨酯胶粘剂领域,主要使用含有2个或多个-NCO特征基团的异氤酸酯。
根据产品在光照下是否发生黄变现象将聚氨酯胶粘剂分为通用型异氤酸酯聚氨酯胶粘剂和耐黄变型异氤酸酯聚氨酯胶粘剂。
1.1通用型异氧酸酯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现状通用氤酸酯,即芳香幅氤酸酯是目前聚珮工业使用最广泛的异氤酸酯,由于结构中与苯环相连的亚甲基易被氧徳解团Wt料处黄变罷常用的W1W氤酸酯有TDI、MDI和PAPI等。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摘要】本文从胶粘剂的概述、聚氨酯胶粘剂的特点和研究背景开始,介绍了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方法和改性研究。
然后详细探讨了聚氨酯胶粘剂在电子、汽车和建筑领域的应用。
展望了聚氨酯胶粘剂在未来的研究前景,并总结了本文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聚氨酯胶粘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聚氨酯胶粘剂、胶粘剂、合成、改性、电子领域、汽车领域、建筑领域、研究进展、应用、研究前景、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胶粘剂的概述胶粘剂是一种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电子、汽车、建筑等。
胶粘剂可以将不同材料牢固地粘合在一起,起到连接、密封和固定的作用。
胶粘剂根据其成分和性质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胶等。
胶粘剂的选择在工程中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场合需要选择不同性能的胶粘剂来满足需求。
胶粘剂的性能主要包括粘合强度、耐温性、耐化学腐蚀性、粘接可靠性等。
现代工业对胶粘剂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胶粘剂具有高强度、高粘接性、耐候性好、易于使用等特点。
1.2 聚氨酯胶粘剂的特点1. 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胶粘剂,其特点包括耐热性好、耐化学品侵蚀性强、粘接强度高、耐疲劳性好等。
2. 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能够在不同材料之间形成强大的粘接力,适用于多种复杂的粘接任务。
3. 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能,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适用于长期使用的环境。
4. 聚氨酯胶粘剂的固化速度可调,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固化时间,便于操作和控制。
5. 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易于涂布和覆盖,能够满足不同形状和表面的粘接需求。
聚氨酯胶粘剂以其优越的性能特点,在各种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胶粘剂材料。
1.3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对胶粘剂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开发出更加高效、稳定、环保的胶粘剂;二是各行各业对胶粘剂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在电子、汽车、建筑等领域,对胶粘剂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聚酸综述

二聚酸综述概述商品二聚酸,是指以天然油脂的亚油酸为主要组分的直链的不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酯在白土催化作用下,通过 Diels-Alder 环加成反应等自身缩聚的二聚体。
它是多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二聚体、少量的三聚体或多聚体以及微量未反应的单体。
二聚酸是一种重要的油脂化学品,在涂料、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印刷油墨、热熔胶等工业得到广泛应用。
二聚酸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20年代。
随后美国在1948年以亚麻仁脂肪酸、大豆油脂肪酸为原料实现了二聚酸的工业化生产。
美国70 年代二聚酸的生产盛极一时,到目前仍保持着稳定上升的势头。
如1974年产量为1.6万吨以上,1977年产量为1.8万吨,1979年上升至2 万吨。
同期日本二聚酸的产量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那时世界二聚酸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美国,有Generai Mill(通用磨坊)公司、 Emery、Humko sheffield(埃默里,阿米莎谢菲尔德)化学公司、 rizona(亚力桑那)化学公司、Henkel(汉高)公司、union camp(有利凯玛)公司等。
随后,英、德等国也相继开展研究与生产。
我国于70年代后期开始对二聚酸进行生产开发,最早是在天津市合成材料研究所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进行研究,并在天津延安化工厂投入生产。
1980年,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与浙江省黄岩化工厂签订了转让二聚酸油墨用聚酰胺树脂和鞋用聚酰胺热熔胶两种产品协议。
1982年,浙江省粮科所在海宁斜桥油厂以米糠油为原科生产二聚酸甲酯油墨聚酰胺树脂和聚酰胺固化剂获得成功。
随后,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参照美国劳特公司二聚酸聚合技术,逐渐摸索出比较合理的工艺路线。
特别是本世纪初,二聚酸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工艺与装备技术日趋完善。
目前国内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北,四川,山东省等已有10多家油化厂生产二聚酸及其衍生物,产品技术指标和产量逐年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但还是存在规模小、品种少、质量不够稳定等问题,急待进一步提高。
聚酰胺胶研究报告

聚酰胺胶研究报告聚酰胺胶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对于聚酰胺胶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聚酰胺胶的研究做一些介绍。
一、聚酰胺胶的基本概念聚酰胺胶通常指的是聚酰胺类聚合物与相应活性单体共轻复合而成的纳米级聚合物。
根据反应机理不同,聚酰胺胶可分为自由基聚合反应、离子聚合反应、配位聚合反应、射线引发聚合反应等。
聚酰胺胶的分类也十分多样,主要包括有机聚酰胺胶、无机聚酰胺胶、生物合成聚酰胺胶等。
聚酰胺胶材料独特的性质使其在各种应用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二、聚酰胺胶的物理化学性质聚酰胺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很好的可塑性,高温稳定性好、强度高等特点。
同时,在聚酰胺胶的成型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因此可以成型多种形状。
此外,聚酰胺胶还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以及欠晶化等特点。
三、聚酰胺胶的应用领域目前,聚酰胺胶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
在电力系统方面,主要是涉及到复合绝缘材料,且以聚亚酰胺作为介电常数低的掺杂材料来应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中,聚酰胺胶被广泛应用于轮胎、缓震器等橡胶防振件,从而提高了设备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包装工业中,聚酰胺胶也应用得非常广泛,在疏水性物质的增湿、粘附力强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聚酰胺胶的制备方法在聚酰胺胶的制备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相应的反应机理来促进聚合物与活性单体的反应。
例如,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中,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活性单体,然后再通过自由基活性的作用,使其与聚合物进行反应。
同样,离子聚合反应的过程中,离子引发剂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聚酰胺胶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方法。
聚酰胺胶的制备方法的选择将根据所需材料的特性、反应的速率、投资成本等方面进行考虑。
五、聚酰胺胶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聚酰胺胶应用的不断拓展,未来其发展趋势也十分值得关注。
未来聚酰胺胶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成方法的优化。
在聚酰胺胶材料的合成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关注到制备方法的优化,以提高聚合反应的效率和提高材料的品质。
二聚酸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化工能源化 工 设 计 通 讯Chemical 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41·第47卷第3期2021年3月在制造油墨、燃料油、压延油、润滑油等材料时,二聚酸作为改性添加剂发挥重要作用。
常见的生产二聚酸工艺有白土催化二聚法、热二聚化法、其他催化剂催化聚合法[1]。
我国在制作二聚酸时,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是白土催化二聚法。
二聚酸在诸多产品中,凭借优良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1 二聚酸的性质1.1 稳定的物理特性纯二聚酸是一种黏稠液体,呈现出褐黄色透明状态,热稳定性较好。
将纯二聚酸存放在﹣20℃环境下,也不会出现结晶现象,其透明流动性依然良好。
在250℃环境下,纯二聚酸不会被蒸发,也不会出现凝胶化现象[2]。
在自然环境下将纯二聚酸加热,其颜色将变深,且表现显著。
氢化二聚酸呈现出无色透明状态,即使对其进行加热处理,也不会出现颜色变化。
1.2 可溶性性质分析二聚酸难以溶入水中,但是会溶入石油、乙醇、苯、乙醚等溶剂中,两者相互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类型基本上与一般的脂肪酸反应相类似。
由于在二聚酸分子中含有一个到两个双键以及两个羧基,所以二聚酸在与溶剂发生反应时,将会出现α﹣碳反应、双键反应以及羧基反应[3]。
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多数使用羧基反应。
1.3 与金属反应特性分析在金属表面涂抹二聚酸,能够在表面形成离子键结合的多分子吸附层,从而使得金属润滑性提升,并且还具有良好的防锈蚀作用。
另外,酰胺树脂的使用,同样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并且具有牢固性。
2 二聚酸制备工艺的控制要点分析2.1 脂肪酸原料控制不饱和脂肪酸是二聚酸制备最为关键的原材料,其中包含有葵花油酸、豆油酸、妥尔油酸、棉油酸和菜油酸。
二聚酸聚合所发生的位置主要是脂肪酸双键部位,当生产工艺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聚合得率将会受到原料碘值的决定性影响[4]。
聚酰胺改性技术及改性产品研究进展

聚酰胺改性技术及改性产品研究进展孙振华【摘要】阐述了聚酰胺的改性技术,其中物理改性包括共混、异形、静电和复合纺丝,化学改性包括接枝、共聚、交联和络合,以及现阶段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改性的方法,制备具有阻燃、亲水、抗静电和抗紫外聚酰胺材料的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5页(P163-166)【关键词】改性技术;阻燃;亲水;抗静电;抗紫外【作者】孙振华【作者单位】[1]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240 前言聚酰胺,俗称尼龙,简称PA,是分子链上含有酰胺基团的一类高聚物。
上世纪三十年代,卡罗瑟斯第一次合成了聚酰胺,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到今天聚酰胺纤维的产量仅次于聚酯纤维,在聚酰胺纤维中聚酰胺6和聚酰胺66占绝对主导地位。
聚酰胺纤维因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强度和耐蚀性,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但仅依靠固有性能,很难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现在更多的是专注于聚酰胺纤维的改性,利用改性方式赋予聚酰胺纤维新的特性,如抗紫外性能、调温性能、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等,在特定的环境下更好的发挥自身性能。
1 聚酰胺改性技术改性一般是针对材料而言,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改变材料的外观形态和分子结构,达到赋予材料新特性的方法。
聚酰胺改性的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其中物理改性包括共混、复合、异形、静电纺丝,以及利用高能射线和后加工技术的改性;化学改性包括接枝、共聚、交联、络合改性等[1]。
1.1 物理改性共混改性是聚酰胺纤维改性最重要的方法之一[2]。
一般是将具有特殊性能的无机小分子或有机高分子材料与聚酰胺进行熔融共混,再进行纺丝成型得到聚酰胺共混改性纤维。
采用共混法制备的改性纤维,由于改性剂均匀的混合在纤维内部,耐光照、耐水洗,性能稳定持久,并且工艺简单,是目前纤维改性研究最多的方法。
复合纺丝是将两种高聚物同时进行纺丝,制备出复合型纤维。
聚酰胺纤维的应用研究与性能改进

聚酰胺纤维的应用研究与性能改进聚酰胺纤维,通常被称为尼龙,是一种具有高分子聚合物的人造纤维。
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磨性、耐化学性和柔韧性,聚酰胺纤维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聚酰胺纤维的应用研究以及性能改进的方法。
聚酰胺纤维的应用研究聚酰胺纤维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纺织、服装、工业、医疗和汽车等。
纺织和服装聚酰胺纤维在纺织和服装行业中是最常用的合成纤维之一。
由于其优良的弹性和柔软的手感,聚酰胺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内衣、袜子、运动服和其他各种服装中。
此外,聚酰胺纤维还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能和较低的静电积累,使其成为理想的服装材料。
工业领域聚酰胺纤维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由于其耐磨性和耐化学性,聚酰胺纤维被用于制造各种工业零件,如机械轴承、密封件和传动带等。
此外,聚酰胺纤维还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减震性能,使其适用于制造工程塑料件,如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等。
医疗领域聚酰胺纤维在医疗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和耐消毒性,聚酰胺纤维被用于制造医疗设备和器械,如手术器械、缝合线和支架等。
此外,聚酰胺纤维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使其适用于制造生物可降解的医疗植入物。
汽车领域聚酰胺纤维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增长。
由于其轻质、高强度和耐热性,聚酰胺纤维被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燃油泵、散热器和发动机罩等。
使用聚酰胺纤维制造汽车零部件可以减少汽车的燃油消耗和排放,从而提高汽车的能效和环保性能。
性能改进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聚酰胺纤维的性能,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一直在寻找改进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能改进方法:增强强度和耐磨性通过使用更高级的合成方法和添加剂,可以提高聚酰胺纤维的强度和耐磨性。
例如,通过在聚酰胺纤维中添加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增强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改善耐热性聚酰胺纤维的耐热性可以通过使用耐高温的聚酰胺品种和改进的制造工艺来提高。
例如,通过使用具有更高熔点和更好热稳定性的聚酰胺品种,可以提高聚酰胺纤维的耐热性。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粘合剂,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和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耐化学腐蚀、耐热、耐候性和电绝缘性等优良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不断深入,合成改性技术也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也日益拓展。
本文将对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进行综述。
一、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1. 合成方法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热固法和辐射固化法等。
溶液聚合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合成方法,通过二元异氰酸酯与双官能度化合物(如聚醚、聚酯等)反应得到聚氨酯,再将聚氨酯与单官能度原料进行加成反应得到胶粘剂。
2. 结构特征聚氨酯胶粘剂的结构特征主要取决于原料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交联结构,即聚氨酯分子链之间存在交联点,这种交联结构决定了聚氨酯胶粘剂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性能。
3. 性能改进近年来,随着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深入,人们通过改变原料配方、引入新的功能单体和采用新的合成方法等手段,不断提升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使其在粘接强度、耐热性、耐老化性和电绝缘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改进。
二、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改性1. 功能单体的引入在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过程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单体可以有效改善胶粘剂的性能。
引入含硅单体可以提高胶粘剂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引入含氟单体可以提高胶粘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2. 交联剂的选择聚氨酯胶粘剂的交联剂对其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合适的交联剂可以提高胶粘剂的强度和硬度,改善其耐热性和耐溶剂性能。
常用的交联剂包括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聚醚多元醇等。
3. 分子量控制分子量是影响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适的分子量可以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和柔韧性,同时还能影响胶粘剂的固化速度和成膜性能。
三、聚氨酯胶粘剂的应用1. 汽车制造聚氨酯胶粘剂在汽车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车身板件、玻璃钢制品和橡胶制品等的粘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二聚酸型聚酰胺热熔胶的应用与改性研究进展
作者:祝爱兰, 孙静, 施才财, ZHU Ai-lan, SUN Jing, SHI Cai-cai
作者单位: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上海,200031
刊名:
中国胶粘剂
英文刊名:CHINA ADHESIVES
年,卷(期):2008,17(12)
被引用次数:4次
1.殷锦捷;马海云聚酰胺热熔胶牯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3(01)
2.高国生改性010聚酰胺树脂合成聚酰胺热熔胶的研究 2004
3.钟明强;徐立新;王先进热熔胶的开发与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浙江化工 2000(04)
4.潘耀民二聚酸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在制鞋工业中的应用 1997(01)
5.曹建平二聚酸聚酰胺包头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1997(05)
6.杜郢改性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在热熔胶领域的应用[期刊论文]-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2(01)
7.杜郢;蔡华兵;杨恩华废弃PET聚酯/二聚酸聚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过程分析[期刊论文]-化工进展 2007(12)
8.金旭东;杨云峰;胡国胜聚酰胺热熔胶性能研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7(11)
9.牛丽红;王桂香;李春归汽车灯用热熔胶的研究及性能表征[期刊论文]-粘接 2005(01)
10.杨秀云;刘晓秋新型车灯热熔胶的研制[期刊论文]-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03)
11.张彰热熔胶在电缆和光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有限传播 1997(02)
12.孟宪铎热熔胶在油气管道接头密封上的应用[期刊论文]-粘接 1999(06)
13.李(足翟)亨;杨燕龙;吴宏聚酰胺与聚脂酰胺热熔胶及其制造方法 2002
14.LEONI R;GRUBER W;ROSSINI A Polyamide resin from dimer/trimer acid and N-alkyl diamine 1988
15.LEONI R;GRUBER W;WICHELHAUS J Adhesiv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rmoplastic polyamide from dimer acid and N-substituted aliphatic diamine 1990
16.LEONI R;GRUBER W;WICHELHAUS J Adhesiv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olyamide from dimer acid and Nalkyl diamine 1989
17.LEONI R;GRUBER W;ROSSINI A Polyamide of dimerized fatty acids and polyether urea diamines and their use as adhesives 1990
18.陈续明;贾兰琴;李瑞霞用于热熔胶的聚酰胺树脂合成组成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0(01)
19.梁子材;李(足翟)亨;杨燕龙具有聚酰胺或聚酯酰胺结构的热态高强度热熔胶 1999
20.HEUCHER R;WICHELHAUS J;SCHUELLER K Hotmelt adhesive 1996
21.WICHELHAUS J;GRUBER W;ANDRES J Polymeric hotmelt adhesive 1988
22.DOUCET JOS Adhesive composition 1983
23.MATSUBA Y;TERADA N;OSAKO T Hot-melt polyamide adhesive and polyamide resin sheet-shaped molded product 2002
24.张华明;罗顺忠;赵鹏骥耐温保气型热熔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1995(04)
25.张秀斌油气管道接口热收缩带用固定片及热熔胶的研制[期刊论文]-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1(03)
26.陈续明;钟华;贾兰琴聚酯酰胺/EEA共混体组成与性能[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06)
27.陈续明;贾兰琴;李瑞霞聚酯酰胺/SIS共混体系的组成与性能[期刊论文]-石油化工 2001(01)
28.OVERBERGH N M M;VANSANT J;DOUCET J Hot melt adhesive 1983
29.ROSSINI A;MEDA F Hot melt adhesives based on polyamides 2003
30.LOPEZ E F;GLOVER J L C;LYONS B J Hot melt adhesive 1974
31.龚建贤;杜郢聚酰胺热熔胶抗氧化研究[期刊论文]-粘接 2003(06)
32.杜郢;龚建贤聚酰胺热熔胶的热氧化降解和稳定化研究现状[期刊论文]-粘接 2005(01)
1.唐伟.毕克新.赵丹.闫超直径1 mm热熔胶线的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科技2008,33(5)
2.金旭东.杨云峰.胡国胜.陈利.JIN Xu-dong.YANG Yun-feng.HU Guo-sheng.CHEN Li聚酰胺热熔胶性能研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2007,16(11)
3.朱岩.郭勇敏.陈璐璐.任莹.卡乐乐.ZHU Yan.GUO Yong-min.CHEN Lu-lu.REN Ying.KA Le-le无规聚丙烯热熔胶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2009,18(10)
4.袁源.姚成.YUAN Yuan.YAO Cheng二聚酸型聚酯酰胺热熔胶的合成[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2005,14(12)
5.刘文胜.LIU Wen-sheng EVA热熔胶对金属与塑料粘结性能的研究[期刊论文]-弹性体2009,19(1)
6.殷锦捷.马海云聚酰胺热熔胶粘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2003,12(1)
7.高升平.郑桂富.GAO Sheng-ping.ZHENG Gui-fu EVA热熔胶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程师2008,22(5)
8.祝爱兰.孙静.施才财二聚酸型聚酰胺热熔胶的应用与改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上海轻工业2008(5)
9.田家强.叶庆国四元共聚酰胺热熔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2003,12(5)
10.杜郢.龚建贤聚酰胺热熔胶的热氧化降解和稳定化研究现状[期刊论文]-粘接2005,26(1)
1.周宏福.王建斌.白战争单体组成对聚酰胺热熔胶性能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与黏合 2011(3)
2.刘海涛.薛纪东.钟汉荣车用密封剂和胶粘剂概述[期刊论文]-汽车零部件 2009(6)
3.杨红旗.陈志林.王金林铝木复合装饰人造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木材工业 2011(3)
4.连萌.徐翔民.张予东.张治军聚乙烯-丙烯酸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化工 2010(2)
引用本文格式:祝爱兰.孙静.施才财.ZHU Ai-lan.SUN Jing.SHI Cai-cai二聚酸型聚酰胺热熔胶的应用与改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