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酰胺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聚酰胺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如尼龙6和尼龙66的共聚尼龙称为6/66;若主要 成分为尼龙66,则称为66/6。
(1)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是聚酰胺工程塑料最大的消费市场。PA具 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稳定性,是制造强度高、耐热 性好零件的理想材料。
PA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可经受汽车发动机运转等产 生的高温和环境产生的高、低温变化;有优良的耐油性 ,可以经受汽车上使用的汽油、机油、齿轮油、制动油 和润滑油;耐化学药品腐蚀,不受汽车冷却液、蓄电池 液等的腐蚀;具有高强度,是汽车发动机、传动部件及 受力结构部件的理想材料。
⑷ 办公和家用电器
⑸ 包装工业
包装工业(保鲜、贮存)使用PA是近年开发的一个热 门领域。消费品市场中需求最大的是PA6薄膜。
⑹ 交通运输
尼龙螺丝 拉链
尼龙软管 尼龙手套
尼龙梳子 尼龙布
• 我国聚酰胺工程塑料的主要消费市场是汽车工业、电子 电器、机械部件、交通器材、纺织和包装领域,其中汽车 工业是最大消费领域。随着汽车小型化、电子电气设备高 性能化、机械设备轻量化的进程加快,对尼龙的需求急剧 上升。但目前国内的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生产能 力有限,产能供不应求。最致命的是生产技术薄弱,大多 依靠从国外成套引进聚合设备和专利技术,发展受限。因 此,亟待国内的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提高聚酰胺产品的自 主研发能力,加大技术投入,奋起直追,以满足国内快速 增长的市场需求。
• 汽车及电子电器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聚酰胺的需求 量有要求,对各方面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然 而尼龙的固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因此,需要采 取适当的手段进行改性来提高某些性能,以满足相关 行业发展的要求。目前的改性方法主要有增强、增韧、 阻燃、导热、耐磨及合金化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更 实用、经济、有效的改性手段来实现尼龙复合材料的 高性能化与功能化,进而促进相关行业产品向高性能、 高质量方向发展。
硫脲改性聚酰胺固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图 1 SLMPA 制备原理图 Fig������ 1 Preparation schematic of SLMPA
2������ 3 分析及测试
粘度:依据 GB / T 2794—1995 胶粘剂粘度的测 定ꎬ在 25 ℃ 下使用 NDJ ̄1S 数字式粘度计对固化剂 粘度进行测定ꎮ
凝胶 时 间: 依 据 GB / T7193������ 6—1987 不 饱 和 聚 酯树脂 25 ℃ 凝胶时间测定方法ꎬ使用玻璃棒检验胶 粘剂凝胶状况ꎬ出现拉丝不断时记为凝胶时间ꎮ
区精细化工厂ꎮ NDJ ̄1S 数字式粘度计ꎬ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ꎻ傅
里叶红外光谱仪ꎬ美国尼高乐公司 Nexus 型ꎻ热重同 步差热(TG ̄DSC)分析仪ꎬ美国 TA 公司 SDT ̄Q600 型ꎮ
2������ 2 硫脲改性聚酰胺固化剂的制备
将聚酰胺固化剂和硫脲按照一定质量比一次性 加入三口烧瓶中ꎬ油浴加热至设定温度ꎬ中速磁力搅 拌ꎬ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ꎬ冷却至 50 ℃ 出料保 存ꎬ得硫脲改性聚酰胺固化剂( SLMPA) ꎮ 其反应原 理如图 1 所示ꎮ
42
聚酰胺的共聚改性研究进展

聚 酰胺 ( A 由 于极 性 强 使 吸水 性 变 大 , 起 制 P) 引 品 的尺 寸变化 较 大 。聚 酰胺 在 干 态 或 低 温 下 冲 击 强
度、 溶解 性等 也需要 得 到进一 步 改善 。采 用共 聚 改性 的 方法在 某 种程度 上可 实现分 子设 计 , 造预 想性 能 制 的 产 品。本 文综述 了聚 酰胺/ 酰胺共 聚 物 、 聚 聚酯/ 聚
1 1 醇 溶性 共聚 酰胺 .
醇 溶性 共 聚酰 胺 是 指 与 多量 第 二组 分 共 聚 合 或
者 由三元 四元 共 聚合 体组 成的溶 于醇 的 一类 聚酰胺 。
其 主 要特 点是 可溶 于 甲 醇 , 乙醇 , 醇 和其 他 低 级 脂 丙 肪醇 , 而且 在这 些 醇 中加 人 少 量水 , 氯 乙烯 , 仿 , 三 氯
维普资讯
第2 1卷 第 3期 20 0 7年 3月
化 工时 刊
Ch em ialIdu t Ti e c s H m s n
VoI21, . No. 3 M a . . 00 r3 2 7
聚 酰 胺 的 共 聚 改 性 研 究 进 展
四氯化 碳 , 乙醇 , 甲醇 , 苯 甲酸 和 乙酸 的 混 和溶 剂 , 也 是 醇溶 性共 聚酰胺 的 良好溶 剂 。
酰胺 共 聚物 两大类 应 用 或应 用 前 景 比较 广 泛 的 共 聚
酰胺 的研 究 进展概 况 。
Ⅱ聚酰胺/ 聚酰胺共聚物源自 将两 种 以上 聚酰胺 单体进 行共 聚 , 制得 多 种共 可
一
41 —
维普资讯
■墨田
27 o2N. 0 . 1 o 0V., 3 J
论 综 (vv T s s 文 述O rw f e e ei o hi } e s
聚酰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改性的主要方法

技术由 8 0年代 的增强填 料 型发展 到超韧 、超强 、
与其 他 树 脂 共 混及 加 入 各 种 助 剂 等 方 法 来 提 高 P 的综合性 能 。 A 2 1 填 充改性 . 以矿 物质 、 玻璃纤 维 、 碳纤 维 、 酸 甲晶须 纤 钛 维 等物质 填充 P , A6 不仅 保持 了 P A6树脂耐 化学 药 品性 、 工性 , 加 而且力 学性能 、 耐热性 和尺 寸稳 定 性等都 可得 到改善 。碳纤 维质 轻 、 拉伸 强度 高 、
作者简 介 :王小兰 ,2 岁 ,19 7 9 8年毕业 于北 京航空航天 大学材料 系 , 现为北京化 工研 究院在读研究生 , 从事高分 子 材料加 工及 应用相 关领域 的研 究 。联系 电话 :( 1 ) 0 0
6 26 3 转 2 9 ; 4 111 4 3 E—malwxa ln 4 3 sn .o i : ioa 9 0 @ ia c m。
P 具有 强度 高 、 A 耐热 、 电性 能 良好 、 耐磨 、 抗 震 吸音 、 油 、 耐 耐弱 酸弱碱 及一些 有机溶 剂 、 于 易
成 型加工 等优 良的综 合性 能 。但 P 也存 在耐 强 A 酸 强碱性 差 、 干态 和低温 冲击 强度低 、吸水率 大 、
不 透 明性 和溶解 性差 等从而影 响 其制 品尺寸 的稳 定性 和 电性能 、 容易燃 烧等 缺点 , 这些 限制 了它 的 应 用范 围 。这 就要求 对 P 进行 改性 使其 应用 更 A
为广泛 。
了 P , 于 14 工业 化 ;9 1 杜邦公 司开 A6 并 92年 14 年
发 出 P 1 ;9 5 A6 0 1 5 年法 国的阿托化学 公 司生产 出 P l 16 Al ; 9 1年 我 国 的 上 海 赛 璐 珞 厂 开 发 了 P 0 0技术 ;1 6 年 德 国许 尔斯 化 学公 司实 现 Al 1 96 P 2工业 化 ;1 7 Al 9 2年杜邦 公 司开发 了聚 对苯二 甲酰对 苯二胺 耐高温 芳香族 工业化 技术 ; 9 6 1 7 年
改性聚酰胺纤维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术 已 比较 完 善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品质 的 不 断 提 高, 对 于 具 有 高 感 性 如 细旦 、 超 细 旦 以及 异 形 截 面, 高功 能 性 如 吸湿 排 汗 、 抗菌、 抗 紫 外 线 等改 进 服用 性能 的 聚 酰胺 纤 维 产 品 的需 求 将 会 快 速 增 长; 其次 , 利用 聚酰 胺纤 维 的优 良性 能 , 通 过 改性 赋 予 其特 殊 功 能 如耐 高 温 、 阻燃 、 高强 高 模量 等 , 这 些高 功能 和高性 能 聚酰胺 纤 维在 日益增 长 的国 民经济 和 国 防 建 设 中 的 应 用 正 在 不 断 增 加 。 作 者 主要从 纤维 制备 技术方 面综 述 了改性 聚酰胺
化和功能化 , 赋 予 其 更 高 的 附加 值 , 改 善 服 用 性 能, 以提 高 其 市 场 竞 争 力 。2 0 1 2年 , 我 国 聚酰 胺 纤维 产 品 的差 别化 率达 到 了 4 5 % 。
1 . 2 改性聚 酰胺 纤维 的制备 技 术 聚酰胺纤 维 可 以在 聚酰 胺 的合成 、 纤 维 加 工 或织 物后整 理过 程 中运 用 物理 、 化学 、 生物 等方 法
1 . 1 改性 聚 酰胺 纤维 品种
纳米技术 、 生物技术和特殊 纺丝技术进一步提高
聚酰 胺纤 维 的各种 性能 。
1 . 2 . 1 物 理 改 性
聚酰胺纤维改性的主要 目 标是赋予其天然纤 维 的性 能 , 或 满 足某些 特殊性 能 的需要 。
改性 聚 酰胺纤 维按 其制 备技 术可分 为 物理 改 性、 化学 改 性 及 生 物 改 性 纤 维 ; 按 其 使 用 性 能 和用途 可分 为 以下 几 类 : ( 1 ) 高 感 性 即追 求 风 格
聚酰胺水解改性法的基本原理

聚酰胺水解改性法的基本原理聚酰胺水解改性法是通过使聚酰胺分子链发生水解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酰胺官能团的性质,从而实现对聚酰胺性能进行改善和调整的一种方法。
聚酰胺水解改性方法可以分为酸性水解、碱性水解和酶水解三种不同的方式。
酸性水解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聚酰胺水解反应。
酸性环境可以切断聚酰胺链中的酰胺键,使其分解成酸或酸酐以及相应的胺。
水解过程中产生的酸酐或酸可以进一步与胺反应,形成新的酰胺键或酰亚胺键,实现对聚酰胺骨架的改变。
此外,酸性环境还可以引入新的官能团,如羧酸基、醇基等,使聚酰胺具有更多的官能性质。
碱性水解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聚酰胺水解反应。
碱性环境可以使聚酰胺链中的酰胺键断裂,生成相应的酸盐和胺盐。
这种水解反应通常更为迅速和彻底,但容易引起聚酰胺分子的断裂和降解。
碱性水解方法通常适用于在聚酰胺中引入羧酸基、亚胺基或胺基等官能团。
酶水解是利用特定酶进行的聚酰胺水解反应。
酶的存在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聚酰胺的水解,且水解产物通常具有更高的纯度和选择性。
酶催化的水解反应可以选择性地切断聚酰胺链中的某些键,并引入特定的官能团。
聚酰胺水解改性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切断聚酰胺链中的酰胺键,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原有酰胺官能团的性质,从而改善聚酰胺的性能。
改性后的聚酰胺具有更多的功能性官能团、更好的溶解性、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等,适用于更多的领域和应用。
聚酰胺水解改性方法的过程涉及多种条件和参数的控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选择、酸碱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等。
这些条件和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聚酰胺水解改性的效果和产物的质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目标,灵活控制条件和参数,以获得理想的改性效果。
总而言之,聚酰胺水解改性法是通过切断聚酰胺链中的酰胺键,并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原有官能团的性质,实现对聚酰胺性能进行改善和调整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灵活、高选择性的特点,适用于多种聚酰胺材料的改性和功能化。
尼龙—66改性研究

尼龙—66改性研究作者:董美丽来源:《商情》2016年第26期【摘要】聚酰胺(Polyamide缩写为PA,俗称尼龙具有高强度、耐磨、自润滑等优良特性,是产量最大的工程塑料。
但聚酰胺工程塑料的耐热性和耐酸性较差,在干态和低温下抗冲击强度低,吸水率大,影响制品尺寸稳定性和电性能,因此,对聚酰胺改性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对聚酰胺改性主要有接枝共聚、共混、填充和增强等方法,使其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尼龙66的改性通常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关键词】尼龙66 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前言:尼龙(Nylon)又称聚酰胺,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其包括脂肪族PA、脂肪-芳香族PA和芳香族PA。
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
尼龙纤维主要是由己内酰胺(CPL)开环聚合制得的尼龙6和尼龙66盐缩聚合而成的尼龙66生产的,在我国又称为锦纶。
尼龙树脂中亦以尼龙6和尼龙66为主,此外还有尼龙1010、尼龙9、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等。
以CPL和尼龙66盐为原料生产的尼龙树脂在全部尼龙树脂中所占比例约为85%。
尼龙66的改性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个方面。
1化学改性1.1共聚合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单体,采用与普通尼龙66基本相同的聚合方法,以达到改善普通尼龙66某些特性如透明性、柔软性、结晶性、溶解性等为目的的改性方法。
1.1.1尼龙66与己内酰胺共缩聚。
聚合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己内酰胺进行共聚,使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子量分布更加趋于合理,破坏了尼龙66分子链排列的规整性,适当降低其结晶度,增加了端胺基含量,从而降低了尼龙66的熔点,改善了流动性和染色,提高了产品的韧性、可纺性。
1.1.2尼龙66与二聚酸共缩聚。
在尼龙66聚合过程中添加具有C36长的主链和2个大的烷基支链的二聚酸进行共缩聚,可降低其密度、熔点、吸水率,显著提高柔性和缺口冲击强度。
改性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在热溶胶领域的应用

2 3 产品性 能测试及表征 .
软化点:本 实验室根据 A T 2 S M 8—57方法 8 测试 ;熔融粘度:本实验室 根据 A T D 04— S M 18
I 一一 ( II 一 2 一 一交 剂 的品 。c _ ( ] +联— 目产 _ LNL [_ R rr n+联一 ii 。交 剂 舻品
的交联剂,并利用正交设计 考察反应条件和接枝 、
交联剂用 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台成 目的 产品的最佳反应条件。
断提高,彩电已成为家庭必备品,汽车也开始逐步
进入家庭,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通讯事业迅猛发
展。这些无疑都为低分子聚酰胺型热熔粘合剂的应 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 国外的低分子聚酰胺热熔粘合剂, 已在很多方 面得 到 了 应 用 .并 有 大 量 产 品 占领 了 国 内市 场
进 口产品,应用于一胺树脂为基本原料 ( 以下简称基础树脂) ,选取脂肪族二元酸和不同的
鞋,皮革粘接等对胶粘 剂要求 较高的领域 。本 课题研究的产品属低分子聚酰胺热熔粘合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交联剂对其进行接枝、交联,筛选出适合本合成用
一
o = c H H
I
R,
18 98方法测试 ;剪切强度 :本 实验室根据 A T S M D 02 2方法测 试;难燃性 :美 国 U 10 —7 L公 司测
定; 破坏电压 :化工部测试中心测定 ;体积电阻 :
化 工部测试 中心测 定 。
接枝反应发生在二元酸的一个羧基和基础树脂 酰胺基上氮原子的一个活泼氢之间.通过脱水、酰
维普资讯
1 4卷 第 1期
20 0 2年 3月
I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