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入学参考试题
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829现当代文学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829现当代文学真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唐俟答:自于《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意思是君子安于自己的处境以等待命运的安排。
唐俟是主要用于《新青年》杂志上的署名,首见于新诗《梦》,“俟”为等待的意思,诸家所说相同;“唐”字,周启明认为是“功不唐捐”之“唐”,即“空”的意思。
2.《果园城》答:短篇小说集《果园城》是河南作家师陀历时八年创作的代表作,风格特异,尤其作品的语言,可谓匠心独具。
以一系列描写人物的篇目反映了20世纪初期到抗日战争前期日益凋敝的中国封建社会乡村小城的生活场景,其基调滞重哀痛、沉郁复杂,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
3.包国维答:在《包氏父子》中不思进取、爱慕虚荣、追求享受,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富家子弟的不良影响下,走上了堕落的道路。
4.眷村文学答:眷村文学是台湾文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是随着国民党迁来的「老唐山」(即外省人)中的文学家所编著的有关眷村大小事之文学。
眷村文学所记述的文章对象,从老兵、荣民、荣眷、军人、农民到与其互动的闽客族群都有记载,范围大致是环绕有关在眷村中和周遭发生的大小事都有。
这些文章可以是诗作、小品文、论文、短篇小说、散文、札记到长篇小说、回忆录等等,记下了老一辈人的乡愁。
5.“季节系列”答:季节系列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法,它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写和表现来传达情感、思想或主题。
这种创作手法常常在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出现,通过季节的变迁和景色的描绘来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或故事情节的发展。
6.阎连科答:阎连科擅长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尤其对唐代诗词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阎连科的学术著作被认为对中国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文学评论和研究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他擅长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尤其对唐代诗词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阎连科的学术著作被认为对中国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代表作有《年月日》《日光流年》《受活》《四书》《炸裂志》《我与父辈》等,曾获多项国内外文学大奖,包括鲁迅奖、老舍奖、红楼梦奖、弗兰兹卡夫卡奖,2021年3月又获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并三次入围英国国际布克奖。
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54,考试时间90分钟)1. 名词解释题1. 文学(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考题)2. 文学惯例(2007年江西财经大学考题)3.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2007年兰州大学考题、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4. 话语蕴藉(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2008年首都师范大学考题)5. 含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6. 含蓄与含混(2006年苏州大学考题)7. 文学语言(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考题)8. 文学性(2011年四川大学考题、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考题、2010年武汉大学考题)2. 简答题1. 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以及中国古代“文学”概念的演变。
(2008年湖南大学考题)2. 如何辨别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你对近年来学界对于文学“界限”的争论怎样认识?(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考题)3. 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考题、2006年湖南大学考题、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4. 简论文学的审美属性。
(2007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5. 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 怎样理解话语蕴藉?(2011年武汉大学考题)3. 论述题1. 举例论述你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
(1999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2. 从理论和时间(文学例证)两个角度谈一谈文学与非文学的边界问题。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3. 试论述文学与经济基础的“中介”。
(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4.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5. 为什么说文学是思想性最强、理性色彩最浓的一种艺术?(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6. 谈一谈文学的功利性问题。
(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考题)7. 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坚阿多诺曾就艺术生产的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论述道:“艺术之所以是社会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其生产过程中各种力量和关系的辩证法,也不仅仅因为它的素材内容取自社会;确切地说,艺术的社会性主要因为它站在社会的对立面。
2011一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语文专业考研真题

2011一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语文专业考研真题2011年湖南师范大学语文专业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10分)1.工具性与人文性2.过程与方法二、辨析题(30分,每小题15分)1.教,是为了不教。
2.多媒体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简述题(40分,每小题20分)1.为什么说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2.为什么说作文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四、论述题(60分,每小题30分)1.论述要辩证看待集体备课。
2.试论网络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语文专业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10分)1.语文探究学习2.语文教师素养二、辨析题(30分,每小题15分)1.语文老师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不允许自由发挥。
2.语文教师不允许学生编写手机短信和发微博。
三、简述题(40分,每小题20分)1.为什么说口语交际训练必须加强?2.为什么师范生要进行教育实习?四、论述题(60分,每小题30分)1.如何辩证的看待教师专用的教学参考书。
2.如何理解“每篇课文就是教学的一个例子”这句话。
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语文专业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10分)1.语文课程标准2.语文教学过程二、辨析题(30分,每小题15分)1.课程的“三维目标”就是课程的“三个目标”。
2.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与“问答教学”是相同概念。
三、简述题(40分,每小题20分)1.怎样评价一堂语文课?2.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四、论述题(60分,每小题30分)1.中学作文教学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促使其生成写作动力?2.如何看待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多元解读?请结合语文教材谈谈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文本多元解读。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语文专业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10分)1.《国文百八课》2.“八字教学法”二、辨析题(30分,每小题15分)1.“讲授法”就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湖南师范大学712和829历年考研真题2000-2019年

2000年真题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1.简述《狂人日记》的叙事结构及其主题表现。
(25分)2.述评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
(25分)3.简述仇虎的复仇悲剧及其象征意义。
(25分)4.简述赵树理小说与二三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在表现方式上有何不同,并请简要阐释“赵树理现象”的消极意义。
(25分)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1.《羊的门》2.荒诞川剧《潘金莲》3.“第三代”诗4.苏童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比较贺敬之、郭小川诗歌创作的异同2.简述张洁“女性小说”的发展演变3.谈谈余光中“现代散文”的艺术追求三、论述题(第1题和第2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1.新写实小说的“生存”视角对八十年代末以来的小说创作有何影响?试联系创作实际论述之2.试述九十年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学的基本走向3.以《创业史》、《芙蓉镇》、《白鹿原》为例,论述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审美视角的嬗变。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文学的民族形式2.形象思维3.艺术风格4.典型人物二、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文学创作过程的基本阶段。
2.简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文学语言的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的基本功能。
4.简述诗歌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试论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
2001年真题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一、鲁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里回顾“五四”退潮后的创作经历时说:“《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他“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便将平时的“小感触”写成了《野草》。
接着写道:“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
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54,考试时间90分钟)1. 名词解释题1. 艺术真实(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2. 艺术形式(2011年河南师范大学考题)3. 有意味的形式(1999年南开大学考题)2. 简答题1. 何为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有哪些?(2006年湖南大学考题、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考题、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2. 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1999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3. 直觉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是怎样的?(2006年山东师范大学考题)4. 作品与意图的冲突。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5. 谈谈艺术构思的几个主要的心理机制。
(2009年暨南大学考题、2013年山东师范大学考题)6. 试述弗洛伊德学说对文艺理论的历史贡献。
(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7. 举例谈谈如何理解创作意图的转换?(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考题)8. 谈谈作品与意图的冲突。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9. 什么是艺术概括?它有什么规律?(2005年湖南大学考题)10. 艺术概括与类型化有什么区别?(2003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11. 简论文学作品的内容。
(2007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12. 谈谈文学创作中形式创造的重要性。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13. 简述文学的虚拟性。
(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3. 论述题1. 举例论述艺术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2. 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何在?(2608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3. 结合具体实例,谈一谈艺术想象与直觉的异同。
(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考题)4. 什么是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有无内在关联?(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5. 论艺术真实。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考题)6. 举例说明艺术的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湖南师范大学现代文学习题 四、词语解释 1.文学研究会 2.创造社 3.新月社 4.语丝社 5.未名社 6.德先生,赛先生 7.人的文学 8.平民文学 9.国粹派 10.学衡派 11.甲寅派 12.问题与主义之争 13.“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14.革命文学论争 15.“左联” 16.民族主义文学 17.两个口号论争 18.文协 19.与抗战无关论 20.“战国策派” 21.中国诗歌会 22.现代派诗 23.上海孤岛文学 24.爱美的戏剧运动 25.新感觉派
五、简答题 1.简述“五四”文学革命的经过和发展。 2.简析“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 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有何历史局限? 4.简析李大钊关于新文学的主要主张。 5.简述新文学社团涌现的情况,并指出其意义。 6.简析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和主要内容和意义。 7.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 8.简析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的新面貌。 2
六、论述题 1.分析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分析评价“左联”对新文学发展的贡献及其错误、缺失。 4.分析评价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四、词语解释 1.杂文 2.精神胜利法
五、简答题 1.《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简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 3.简析《狂人日记》的艺术特点。 4.《阿Q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6.简析阿Q与革命的关系。 7.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意义。 8.简析《故事新编》的思想。 9.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10.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11.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12.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 13.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14.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的刻画。 15.简析鲁迅杂文《热风》、《坟》的思想和艺术。
六、论述题 1.《狂人日记》为例,说明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 3.分析《呐喊》中农民的形象及其意义。 4.分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及其意义。 5.分析《彷徨》中妇女的形象及其意义。 6.阿Q是一个什么样形象?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阿Q典型的意义何在? 3
7.《呐喊》和《彷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8.分析《呐喊》和《彷徨》的艺术特色。 9.评价《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0.分析鲁迅小说对中国民族精神与社会变革可能性的探讨。 11.以《狂人日记》、《孔乙己》、《白光》为例,说明鲁迅小洗是如何“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的。 12.《呐喊》、《彷徨》比较。 13.为什么说《呐喊》、《彷徨》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14.何谓“油滑”? “油滑”在《故事新编》中的具体含义。 15.分析鲁迅杂文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内容及思想特色。 16.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17.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四、词语解释 1.泛神论 2.自叙传小说
五、简答题 1.何谓“泛神论”,它对郭沫若的创作有何影响。 2.简述“五四”时期郭沫若诗歌的创作情况。 3.简析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的思想内容。 4.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有哪些艺术特色。 6.简述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六个大型历史剧的基本思想内容。 6.简析《屈原》的思想内容和现实意义。 7.简析婵娟的形象及其在剧中的意义。 8.简析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六、论述题 1.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四五”精神。 2.为什么说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了一代诗风? 3.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的地位。 4.分析《凤凰涅槃》中凤凰的形象及其意义。 5.分析《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 6.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7.《屈原》中的屈原是个什么样的精神?作家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 4
8.分析《屈原》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四、词语解释 1.乡土文学 2.问题小说 3.小诗派
五、简答题 1.简析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缺失。 2.简析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乡土文学”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3.简析“自我抒情小说”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4.何谓“问题小说”?问题小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何谓“乡土小说”?乡土小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6.何谓“自我抒情小说”?自我抒情小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7.简析周作人两类散文的特点。 8.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与成就。 9.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10.简析朱自清叙事抒情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11.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12.简析庐隐小说《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13.简析郁达夫的《沉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4.简析闻一多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15.简析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的复杂性。 16.简析冯至的《昨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17.简析冯至的诗集《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 18.简析李金发诗的艺术特色和缺失。
六、论述题 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分析评价《尝试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3.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4.分析叶绍钧长篇小说《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5.分析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与风格 6.分析冰心创作中的“爱”的哲学的内容。 7.试论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8.从散文语言运用和文体创造方面比较评析冰心与朱自清创作风 5
格的异同。 9.试评郁达大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10.分析郁达大小说的艺术风格。 11.评价郁达夫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2.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13.以《死水》为例,说明“三美”的艺术特点。 14.分析评价徐志摩前期诗集的思想内容。 15.分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简答题 1.简述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 2.简析《幻灭》中静女士的形象。 3.简析《动摇》中方罗兰的形象。 4.简析《动摇》中胡国光的形象及其意义。 5.简析《动摇》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 6.简析《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7.简析《子夜》的主题及其意义。 8.简析《子夜》中赵伯韬的形象及其意义。 9.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意义。 10.简析《腐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新的范式? 2.试论《子夜》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子夜》的思想成就。 4.分析《子夜》中吴荪甫的形象及其意义。 5.分析《林家铺子》中林老板的形象。 6.试论茅盾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简答题 1.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 2.简析《离婚》思想和艺术的新进展。 3.简析虎妞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对样子命运的影响。 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人的形象。 5.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形象。 6.老舍小说的基本风格是什么? 7.老舍初期长篇小说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不足? 6
五、论述题 1.分析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构成,并说明其创作的文化批判视野。 2.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3.分析《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 4.分析《骆驼祥子》中样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5.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6.论述《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
四、简答题 1.简析《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2.简析巴金早期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3.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4.简析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 5.简析高老太爷的形象。 6.简析觉慧的形象。 7.简析《家》的艺术特色。 8.简析汪文宣的性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9.简析曾树生的形象的性格内涵。 10.简析《寒夜》的现实主义风格。
五、论述题 1.分析巴金《家》的思想成就。 2.《家》中梅、鸣凤、瑞珏悲剧形象的思想艺术力量是什么? 3.分析《家》对年轻一代的觉醒和反封建斗争的赞赏。 4.分析高觉新的形象及其意义。 5.分析《寒夜》的思想成就。 6.分析巴金创作的艺术特点。 7.分析巴金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简答题 1.简析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2.简析“走马路—要渡船”,“走车路—要碾坊”两组意象的文化内涵。 3.简析《边城》中美的化身的翠翠形象。 4.简析《边城》中“善”的化身的老船夫形象。 5.简析《长河》思想上的进展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