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
基于图像学视野下《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绘画语言探析

基于图像学视野下《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绘画语言探析《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顾恺之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图像学的视角分析这幅作品的绘画语言,可以窥探其创作意图和艺术形式。
这幅作品的立意是描绘虢国夫人在春日游玩的情景。
画面中,夫人身姿婀娜,优雅地倚在靠背椅上。
她身穿丰盛华贵的衣裳,头戴金冠,佩戴珠宝,手持折扇,面带微笑。
画面中夫人的姿态和服饰完美地体现了唐代贵族女性的风姿,并通过对人物的绘制表达了对夫人的仰慕和倾慕之情。
这幅作品运用了独特的构图方式。
画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是夫人的无边亭,右侧是清澈的小溪流水和林木。
左右两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平衡。
画面中的各个元素密切结合,通过笔墨的恰到好处的处理,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画面中的景物空间深度感强烈,通过透视法的运用,让观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幅作品还展现了顾恺之的出色技巧和独到之处。
他的笔墨技法细腻华丽,用墨洗染的手法展示了唐代绘画的技巧特色。
画家运用线条、色彩、光影和纹饰等元素,创造出绚丽的视觉效果。
夫人的容颜和服饰被绘制得极为精致,细节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画中的山水、树木和水潭等景物也被绘制得精致而自然。
这幅作品通过视觉的艺术语言,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虢国夫人游春图》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唐代贵族女性的风采和贵族生活的浪漫,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人物形象的崇敬。
通过对夫人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丽、高贵、优雅女性的向往和赞美。
这幅作品也代表了唐代绘画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
《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其独到的绘画语言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展示了唐代绘画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人物形象、构图、技巧和意境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图像学在艺术中的意义

2020-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图像学在艺术中的意义刘晓军(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444)摘要:图像学为人们解读图像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在信息的传播中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
帕诺夫斯基将其分为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解释作品中的更深内在意义。
关键词:图像学;艺术图像;意义;方法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1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07自从图像学的概念被人提出,图像学为人们解读图像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为人们对图像信息的理解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图像在信息的传播中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如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的洞穴壁画如法国的拉斯科洞壁画,纪录人们所见的动物形象亦或是作为巫术祈祷的象征,一直到当下互联网的泛图像化社会,图像的传播力量更加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图像学在艺术中产生的意义也开始变得更为深远。
理解图像学在艺术中的意义,首先需要理清的是“图像学”。
图像学一词是由希腊语图像演化成的图像志发展而来,研究绘画主题的传统、意义及与其他文化发展的联系。
简单概括来说:图像学是对图像或视觉产品的考据和阐释。
图像学最早是由19世纪中叶的法国学者马莱提出,而最具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则是帕诺夫斯基,他在《视觉艺术的意义》中认为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解释作品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称为图像学分析即帕氏所谓意义。
对艺术作品内容的历史探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图像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文明中形成、变化及其所表现或暗示出来的思想观念。
图像学的方法主要依据个人与集体潜意识来探讨艺术的内涵意义。
一件艺术品的“主题”,以风格分析的方法来看也许并不十分重要;然而若以图像学来研究,则可能变得十分重要。
图像学——精选推荐

图像学图像学⼀词由希腊语图像演化成的图像志发展⽽来,研究绘画主题的传统、意义及与其他⽂化发展的联系。
图像学最早由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E.马莱提出,⽽最有影响的研究者是E.帕诺夫斯基,他在《视觉艺术的意义》⼀书中认为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称为图像学分析即帕⽒所谓象征意义。
对美术内容的历史探究。
⽬的是为了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揭⽰图像在各个⽂化体系和各个⽂明中的形成、变化及其所表现或暗⽰出来的思想观念。
图像学与图像志的不同之处,就是图像学发现和揭⽰作品在纯形式、形象、母题、情节之后的更本质的内容。
它亦适⽤于建筑,对建筑的形式、结构、作⽤、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称为建筑图像学。
这种研究更新了建筑史的观念。
图像学(Ikonologie )⼤体上分成三个部分⼀- 前图像志分析Präikonographische Analyse :视觉上识别的东西,基本的形式分析⼆-图像志分析Ikonographische Analyse:识别图像的故事和⼈物三-图像学分析 Ikonologische Interpretation:解读出图像的意义,考虑到该图像制作的时间,地点,流⾏的⽂化风格或艺术家风格,赞助⼈意图等现代图像学现代图像学的研究领域⾮常⼴阔,重要的3个⽅⾯是:①解释作品的本质内容,即帕诺夫斯基所说象征意义。
②考察西⽅美术中的古典传统,古典母题在艺术发展中的延续和变化。
③考察⼀个母题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变化。
现代图像学涉及的学科也⾮常众多,如形式分析、社会学、⼼理学和精神分析等,与它们的交叉也是现代图像学的⼀个特点。
常雷摘要:“图像学”是现代视觉艺术研究、实践探索中极其重要的⼀个理论学科,它起源于⼗九世纪兴起于西⽅的传统图像志研究,⼆⼗世纪前半叶迅速发展为国际艺术史研究中具有统治地位的学科之⼀,现在已衍⽣为⼀种全新的艺术史和艺术学的研究⽅法。
镜中景画中意--《自由引导人民》的“图像学”分析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学 科 园 地
镜 中景 画中意 —— 《 自由引导人 民》 的“ 图像学" 分析
王 钰 淇
(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美术 学 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0 0 ( ) )
摘 要: “ 图像 学” 方法作 为人文 学科 艺术 史进程 中的一个桥 梁, 将 艺术 史与其他历 史学科 , 尤其 是思想 史联 系了起 来 、本文运用“ 图像 学” 的方法, 对德拉 克 罗瓦的《 自由引导人 民》 进行 赏析 第一部 分是 对“ 图像 学” 方法的概 述和理 解; 第二部分对《 自由引导人 民》 进行“ 前图像 志” 的分析 ; 第三部分对作品进行“ 图像志” 的分析 ; 第四部分对作品进行
学 的 美 术 I 史研 究 方 法 I 卜做 进 一 步 的 阐 释前 冲的人
民, 行 r 人、 市民、 孩子 、 学 生 等 。最 突 ¨ j 的 是 最 前 方 望 向这 个女 神 的 两 个 男人 , 表示 着 愤 怒 的神 色 、 左侧 的 人 穿着 敞 开 的 衬 衫, 头戴 瓜 皮 帽 . 背 着 其 布 的 挎包 , 右 手 持 一 把 土 耳 其 弯 J , 腰
“ 图像 学” 的 分 析 关键 词 : 前 图像 志 ; 图像 志 ; 图像 学 ; 《自由引 导人 民 》 中图分 类号 : G 2 I )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J 3 0 — 0 2 3 3 — 0 3
1 9世纪末 2 0 纪初 ,西方艺术 史方 法论开始 …现 新的研 究止向 一方是 南李格尔 、 沃尔夫林 、 阿恩海 姆为代 表的知觉心 理 和形式主 义研究方法 ; 另一方 是以瓦尔 建立 , 以潘诺 夫斯
图像、文献与史境:中国美术史学方法研究

研 究 , 致 可 归 纳 为 三种 基 本 趋 向 : 是 依 据 文 大 一
作者简介 : 李倍雷 (9 0 )本名李蓓蕾 , , 16 一 , 男 重庆人 , 东南 大学 艺术 学院教授 , 士生导师 。 博 艺术学博 士后 流动站合作导
师 , 要从事美术学 、 术学理论研究。 主 艺 基 金 项 目:0 0 2 1 年度 辽 宁 省教 育 厅 人文 社 科 一般 项 目“ 像 、 献 与史 境 : 图 文 中国美 术 史 研究 方 法 ”W2 10 6 阶段 成 果 。 ( 005 )
De .2 1 c , 01
No 4,v 19 . o. 李 倍 雷 : 像 、 献 与 史 境 : 国 美 术 史 学 方 法 研 究 图 文 中
图像 、 献 与史 境 : 国美术 文 中 史 学 方 法 研 究
李 倍 雷
( 南 大 学 艺术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0 9 ) 东 10 6
题 . 自然影 响到 中 国美术 史 教材 的编 写 。李 公 明
(9 71 、 蛮 《 国 美 术 史 》 14 .)刘 思 训 13 .) 胡 中 (922 、
《 国美 术 发达 史 》 14 .) 王逊 《 国美 术 史 》 中 (9 55 、 中 ( 9 61 ) 李 裕 《 国 美 术 史 纲 》 15 .) 阎丽 1 5 .0 、 中 (9 79 、 川 《 国美 术 史 略 》 15 .) 张 光 福 《 国美 术 I中 (9 8 、 8 中 史 》 18 .1 、中央美术 学 院美术 史 系 中 国美术 ( 9 21 ) 史 教 研室 《 中国美 术简 史 》 1 9 .)徐 建 融《 国 ( 9 09 、 中 美 术 史 标 准 教程 》 19 .) 黄 宗 贤 《 国美 术 史 (9 29 、 中
艺术史研究方法

艺术史研究方法之一:文献编纂与作品本体研究文献学家为了回答艺术品的真伪、作者、原作材料、主题、赞助环境及赞助人身份以及其它相关问题,对有关文献作介绍和评估。
在文献收集过程中,常涉及大规模的翻译工作。
1、搜集文字材料例:1、《中世纪与近代艺术历史与艺术技法文献》,包括为艺术是的系统性文献,其中的文献材料有原始论文、有关艺术品的编年史、日记和诗歌。
2、《乌尔班八世治下的艺术工程》,材料来自罗马档案、梵蒂冈教会档案,记录当时官方的艺术委托和项目。
3、《17世纪贝尔巴里尼艺术资料及其清单》,发表家族财产清单,标明了艺术作品的题材、材料、归属、尺寸、状况情况、价格情况、法律事务档案、公正合同、教令、遗嘱、官方报表。
2、搜集描述性图片资料,摄录能永久记录的现场和有价值和纪念性艺术作品例:常有学术性专题图片编纂、专门记录某件或数件作品的图片出版物;彩饰手稿全摹本;另有插图目录、图像辞典、展览图录等学术工具书。
3、对艺术品进行物理性观察研究,通过其材料技法确定作品的作者、时间、地点,甚至研究其风格。
在建筑史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例:1、法国舒瓦齐根据严格的分类描述来推断各文明典型建筑,将其按建筑材料、建筑方式、结构设计、建筑类型做不同编排。
2、普林斯顿大学的马克用工程学方法研究哥特时期的建筑物,在学者们讨论哥特式扶壁系统和拱顶肋结构架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时,用物理模型、数学建模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几何形态和材料表现及反应进行研究。
4、鉴定:辨明作品来源,调查其在何地、何时、由何人制作,处理它的出处、年代、归属、真伪问题。
在鉴定中,要求有客观的证据,在没有文字证据的情况下,则求助于图像学,仍无结论则求助于科学研究其物理特性。
艺术史研究方法之二:艺术的心理学研究包括对传记文本、图像象征性问题和作者创作心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1、整理艺术家及其助手的传记资料、文章、文献材料,为研究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作品制作过程、视知觉心理学研究提供基本信息和启发。
图像学

图像学理论
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三个层面上的意义
1)第一性或自然意义 Primary or natural meaning 实际意义 Factual meaning 表现意义 Expressional meaning 识别作品中作为人、动物和植物等自然物象的线条与色 彩、形状与形态,把作品解释为有意味的特定的形式体 系 前图象志描述(Preiconoghical description) 2)第二性或约定俗成的意义 Secondary or conventional meaning 可理解的 可感觉的 Intelligible Sensible 通过约定 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所表现的故事、寓言等的传 统意义, 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 图像志分析
图像学
( Iconology)
目录:
一、图像时代与图像分析 二、图像志和图像学 三、图像学的代表人物和经典理论 四、现代图像学 五、图像学应用的难题和悖论 六、图像学应用案例
一、图像时代与图像分析
当代社会文化已经一致认同了“图像时代” 的 来临 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图像时代”、 人 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媒体方式已从 “ 语言文字的”转型为“图像的”
图像学
起源:由图像志发展而来 内容:研究绘 画主题的传统、意义及与其他文化发 展的联 系 与图像志的区别: 图像学更强调对图像的理性分析 图像学发现 和揭示在作品的纯形式、形象、母题和故事 的表层意义下面潜藏着的这种更为本质的内 容 图像学把美术作品作为社会史和文化史中 某些环节凝缩 了的征兆,而迚行解释
3、图像的真实和错觉
例证:披 头 士《修 道院 大街》 专辑 封面, 1969, 最 后一张唱 片
4、图像证史时的可见与不可见 单纯相信图像比文字更直接地记载历史、 简单否 定图像的可靠性均有害 图像不仅描 绘历史,而且其本身就是历史 5、图像的文化密码和视觉密码 图像不仅有文化密码,还有特殊的语言和 形式密 码,需要发展一套批评、考证和解 读的方法。图像学或象征符号研究、形式 分析、精神分析、 艺术社会史研究有助于 解读图像的文化和视觉密 码。
图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图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高明炜1贾坤2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或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
历史照片、历史地图等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容易吸引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何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都配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如人物肖像、历史地图、文物图片、书法绘画等等。
适当的运用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更好的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1图像史料的概念要想利用图像史料讲好初中历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图像、什么是图像史料。
“图像”一词在文艺复兴的进程中开始使用。
当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认为:图像不仅包括画像(素描、写生、水彩画、油画、广告画、宣传画和漫画等),还包括雕塑、浮雕、摄影照片、电影和电视画面、时装玩偶等工艺品、奖章和纪念章上的画像等所有可视艺术品,甚至包括地图和建筑在内。
有学者认为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主要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一般指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
一般来说关于图像史学的定义,可以将之归纳为是研究图像与历史关系的史学分支学科。
图像被艺术学家看重,历史学家则对文献记载更为偏爱,或者说艺术史着重处理图像材料,而历史学者着重处理的是文字资料。
历史研究的史料主要有文字、图像、器景、口述四大来源,除口述外都应该是有形的,但获取的途径不同。
文字和图像通过载体阅读,器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口述通过倾听记录。
历史学界有学者将“图像史料”称为“形象史料”,就笔者所见,认为“图像史料”的多于“形象史料”。
“形象”一词包括一切可视的东西,连文字本身也是可视的、有形的,只是表现的内容是抽象的。
如果我们用“形象”一词将当下一切可视的东西都作为史料,就会面临史料体系的逻辑混乱。
过去的“形象”只能通过载体才能被我们观看,而这种通过载体再现的形象自然就是我们所说的“图像”。
用过去的载体显现的图像本身是文物,而文物和古迹通过今天的载体也就变成了图像史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科中的许多研究方法被陆续翻译介绍到中国,并对我国的艺术史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图像学的方法就是被大家不断提及和运用的方法之一。
一些艺术史专业的学者和青年学生开始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和理论对中国宗教、神话和民俗美术等方面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另一方面,由于对图像学方法产生的学术背景和发展阶段及其适用范围和局限仍然了解不够,因此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往往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一方法,并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和结果。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不同方面考察图像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举例分析图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具体研究中的运用程序,并评价其在现代艺术学研究中的价值和功能。
以期对我国艺术史学界和艺术史专业的研究生认识和运用图像学理论和方法有所助益。
一、图像志发展简史 描述和阐释视觉艺术的图像志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文献。
在古希腊菲洛斯特拉托斯(Philostratos)的著述中就有关于艺术作品的描述,尽管我们并不清楚他所谈的艺术作品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严格地说,直到16世纪晚期才真正出现对艺术作品的阐释。
第一位“天才”的图像志学者似乎应该是乔瓦尼・彼德罗・贝洛里(Giovanni Pietro Bellori)。
在他的《艺术家传》(1672)一书的导言中,贝洛里宣称他要特别关注艺术作品的内容,而且后来他还注意到尼古拉・普桑也很早就关注了绘画创作中的图像志方面的问题。
贝洛里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描述一些图画,尝试辨认它们的主题,调查它们背后的文学渊源,并且最终还要探寻图画的深层意义。
在17和18世纪中,人们对图像志的兴趣逐渐传播开来。
在对古典文物的考古研究中,图像志的发展特别显著,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莱辛(G.E.Lessing)的《古代艺术家如何塑造死神》。
在这部书中,作者论述了“倒持火炬的丘比特”这一图像志的主题。
19世纪期间,有关中世纪图像志的学术研究主要在法国得到了发展。
受到夏多布里昂的《基督教的本质》激励,在这个领域内出现许多相关的研究著作,例如克罗尼耶(A. Crosnier)、迪德隆(A.N.Didron)和罗奥・德弗勒里(C.Rohault deFleury)等人对基督教图像志进行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整体考察。
20世纪的图像志学者,例如克尼平(J.B.Knipping)、孔斯特勒(K.Kunstle)、马勒(E.Male)、雷奥(L.Reau)以及蒂默斯(J.J.M.Timmers)等人,都将他们的工作建立在最初由法国前辈学者发展出的理论基础之上。
20世纪初,阿比・瓦尔堡(AbyWarburg,1866-1924)在德国汉堡创建了瓦尔堡图书馆(二战期间从德国迁至英国,现为伦敦大学的瓦尔堡研究院),并为艺术的图像志研究发展出一种新的方法。
19世纪法国图像志学者主要对通过参阅神学文献和礼拜仪式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容感兴趣。
而瓦尔堡则是将艺术作品的创造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文化历史背景上来理解的。
在瓦尔堡看来,要正确阐释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及其主题和题材,就必须熟悉这个时代的历史、科学、诗歌、神话,以及社会和政治生活。
瓦尔堡是图像学,或阐释视觉艺术的图像学方法的创始人。
后来,瓦尔堡的学生将这种视觉艺术的研究方法称之为图像学研究。
瓦尔堡有几位重要的追随者,其中欧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常宁生/编译扬・维米尔 《称金的妇女》 约1662-1664年 布面油彩42×38cm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WOR LD ART70文・帕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后来成为图像志和图像学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位研究者。
帕诺夫斯基后来在一些不同的方向上发展了瓦尔堡的思想,并为图像志和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
尽管今天学术界对帕诺夫斯基的理论体系有许多批评性的论述,但我们仍应该把这套体系看做为图像志和图像学的理论基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帕诺夫斯基出版的著作的巨大影响,图像学已经引起了艺术史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作为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风格史研究在重要性上已有所减弱。
除了关于艺术中特定主题和题材的许多图像志参考书和大量论文外,一些学者还编撰了大量的工具书、辞典、图录,从而使图像志文献更加便于检索和查阅。
通过对图画作品和在视觉艺术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主题的一种系统化的分类,图像分类系统(Iconclass System)为图像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科学基础。
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另一种关于视觉艺术中的表现的研究方法——符号学(Semiotics),或符号研究——已经逐步发展起来。
因此,不仅在艺术史中,而且在许多其他领域中我们都可以运用符号学方法来研究艺术作品。
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像,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sign)。
在理论上,符号学可以被用来分析和阐释艺术作品;然而在实践中,目前的研究成果仍然有限。
因此,可以预测图像志和图像学方法在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研究中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图像志的目的和范围 当我们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我们很可能会自然地浮想起一些问题。
也许最直接和最明显的问题是,“这件作品是由谁(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史最初总是将研究的焦点放在确定某件艺术作品的作者归属上。
紧接着第一个问题,我们立刻就会提出另一个问题,“这件艺术作品描绘和表现了什么?”或更准确地说,“这件艺术作品的主题或题材是什么?”由此在艺术史研究中产生了专门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领域:图像志。
为了更清楚地界定这个术语,我们可以说,图像志是艺术史的一个研究分支,它关注视觉艺术中的主题,以及作品的深层意义或内涵。
主题(theme)这个词应该在广义上来理解。
图像志将一件再现绘画同时视作一个整体和局部的集合。
因此,在17世纪荷兰静物画中一只剥了一半皮的柠檬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很好地成为一种图像志研究的主题。
至于“深层的意义或内涵”,是指一件艺术作品的其他方面的意味,即我们可以假定,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隐含意义。
图像学研究就是通过视觉图像与这些文学资源的联系,以及与文化、社会和历史事件的关系来阐释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图像志(Iconography)这个术语是由希腊语的eikon(图像)和graphein(书写)这两个词派生出来的。
因此,从字面上解释,图像志的意思就是“图像书写”或“图像描述”。
然而,图像志最初并不关注艺术作品的归属(确定作者)或作品的断代(确定时间)问题。
当一个图像志分析偶然遇到要确定一件作品的制作时间或归属的问题,图像志研究者一般都会将这样的问题留给其他的艺术史家去解决。
通常,图像志研究者也回避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无论是在高雅艺术还是在民间艺术中,每一个图像在图像志研究中的意义都是同等重要的。
归属和美学的问题对于图像志研究者的真正目标来说只是从属的问题。
图像志首要和最重要的目标是确定艺术作品中描绘的是什么,并且揭示和解释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其次,图像志要关注的是追索艺术家所使用的直接和间接材料——包括文献资料的和视觉的资源。
图像志进一步的研究范围是调查某些特定图画的主题,特别是这些主题在不同时代的历史中的传统、发展和具体的内涵。
通常,我们在一件艺术作品中能够区分出意义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图像志研究的三个层面或阶段。
第一个层次(或阶段)是精确的列举和描述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所看到的一切,而不要解释这些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主题”或“题目”(我们所看见的事物,以及相互之间产生的联系)构成了意义的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意义或内涵。
探索意义的这三个层面或阶段分别被称为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描述和图像志阐释。
图像志研究除了上述关于意义的三个层面外,我们还可以划分出第四个层次或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图像学阐释。
图像学研究的任务超越了询问艺术家和主题,而属于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创作这件作品?”或更准确地说,“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创作了这件作品?”在图像志的三个阶段和图像学阶段的分析和帮助下,我们就能够确定哪些工具对图像志和(在一定程度上)图像学的探索是必需的。
三、图像志的描述与阐释第一阶段:前图像志的描述 当我们最初观察一幅画时,我们会自动地在大脑中记录下作品中所描绘每一件事物。
例如,让我们来看看17世纪荷兰画家扬・维米尔的《称金的妇女》。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室内的空间中,一位妇女正站在一张桌子前。
在她的右手中抓着一杆小天平秤,左手撑在桌边。
明显凸起的巨大腹部似乎说明她正怀有身孕。
在桌面上放着一个装有金砝码的小匣子,一只装有珍珠项链的珠宝盒,以及几枚钱币。
在背景的墙上挂着一幅图画,而正对着妇女的墙上,还有另一个带框的物件,可能是一面镜子。
窗帘是遮闭的,房间里充满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奇异光线。
这样的考察只是对这幅画中的“人与物”和环境氛围做了一个相当粗略的陈述。
我们没有企图将事物71WORLD ART置于相互的联系中或解释这些事物,这样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前图像志的描述。
当我们研究再现性艺术时,进行这样一种描述通常并不困难。
一般而言,我们能够描述一件作品中的各种事物和情境氛围,因为这些都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和环境相类似。
然而,我们应该始终注意,事物和环境在当下的意义与以前数世纪中的意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对以前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并不总是很清楚。
例如,在《称金的妇女》一画中,妇女的大肚子的合理解释是:那只是17世纪荷兰妇女在腹部穿戴垫子的一种时尚。
当描述一幅画的内容时,仔细地观察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前图像志的描述是为下面每一步正确的解释提供的先决条件。
例如,假如艺术史家没有注意到在维米尔这幅画中妇女手上的天平实际上是空着的(这意味着她并没有在称量任何东西),那么接下去的解释就肯定会出现偏离而产生误解。
因此我们可以说,甚至连这样微小的局部也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在前图像志描述的阶段我们还必须涉及到一幅画的构图。
例如,在《称金的妇女》(我们现在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误导的题目)中,我们特别应该注意到那位妇女的头恰好处于挂在背景中的绘画的中心。
艺术家所用的色彩也可能是重要的因素,而且有时也可能具有象征意义。
虽然风格因素对于完成理解和阐释一件艺术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前图像志的观察过程中,视觉艺术的风格因素常常被忽略。
第二阶段:图像志的描述 图像志的第二阶段的目的是描述艺术作品的“主题”。
这个任务是图像志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完成图像志的研究,我们必须具有关于艺术主题和题目的广博知识,以及它们曾经被艺术家表现过的各种方式。
因为过去的艺术家经常描绘相同的主题,大多数的主题经常有好几种表现方式。
由于这个原因,关于各种主题的描绘就成为了一种传统,而相同的主题在表现上经常是相互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