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地层表

合集下载

地层表

地层表



地层名称
代号
厚度(m)
主要岩性











全新统
上段
Q43
0~6.7
砂土、亚砂土与粉质轻粘土、粉质重亚粘土互层、砾石
中段
Q42
10~18
亚粘土夹小砂姜、砂姜粘土与粉砂、细砂互层
下段
Q41
18~20
粘土、亚粘土与亚砂土、粉砂互层,夹少量砂姜,顶面为古土壤层
中上
更新统
上更新统
Q2-3
Q3
2~17
30~130
杂色粘土、亚粘土
中更新统
Q2
100±
砾石、亚砂土、顶面薄层砾石
粘土、亚粘土、砂层、含铁质结核
上新统
下更新统
~上新统
N2
Q1~N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
383.2~400.3
石灰质角砾岩、胶结物为粘土、胶磷质
粘土、粉砂岩、泥灰岩、砂岩、砾石




始~渐新统
大汶口组
E2-3d
353.6
泥岩、砂质页岩夹薄层石膏
215.1
棕红色泥质粉砂岩、含砾粗砂岩互层
官庄组
E2-3g
>349.3
砖红、浅灰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砂质页岩夹少量泥岩






上统
王氏组
K2w
>392.5
灰、红褐色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
下统
青山组
上段
K1q2
316.4~376.4

1-03国际地层表a

1-03国际地层表a
S3
S1
埃隆阶(期)
s2
鲁丹阶(期)
s1
奥陶系
(纪)
上奥陶统(晚奥陶世)
·
·
465
500
5
5
O3
O
中奥陶统(世)
达瑞威尔阶(期)
O2
下奥陶统(早奥陶世)
O1
特里马道克阶(期)
寒武系
(纪)
上寒武统(晚寒武世)
ε3
ε
中寒武统(世)
ε2
下寒武统(早寒武纪)
ε1
续表

(宙)
界(代)
系(纪)
·








表1-3国际地层表
(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

(宙)

(代)

(纪)
亚系统
(亚纪) (世)
阶(期)
年龄
代号
(G.S.Odin)
Ma+/-






(宙)
PH



(纪)
CZ
第四系
(纪)
全新统(世)
·
·
·
·
·
·
·
1.75
3.4
5.30
7.30
11.0
14.3
k5
桑顿阶(期)
k4
科尼亚克阶(期)
k3
土伦阶(期)
k2
塞诺曼阶(期)
k1
下白垩统
(早白垩世)
阿尔必阶(期)
b6
K1
K

标准地层表

标准地层表
古新统-上统
公安寨组
K2-E1gz
白垩系-古近系岩层
(5-2-1)泥岩
褐黄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主要分布于汉阳南部、武昌西局部及汉口西北部
(5-2-2)砂岩
棕红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5-2-3)砂砾岩
杂色,泥砂质胶结,局部地区灰岩胶结具有溶蚀现象,可能发育有溶洞,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志留系岩层
(5-7-1)泥岩
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粉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南部、汉阳西部及武昌南部
(5-7-2)砂岩
灰色、灰绿色,薄层细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5-8-1)玄武岩
属侵入岩,沿湘广断裂分布
主要分布武湖附近
(5-8-2)凝灰岩
属侵入岩,沿湘广断裂分布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编制
(3-3-2)残坡积土
主要表现为红土碎石层
下更新统
东西湖组
Qp1d
(3-4)
(3-4-1)黏性土
Q1al+pl
棕红色,硬塑
(3-4-2)黏性土夹碎石
棕红色,含碎石,含量多少不一,局部表现为碎石土
阳逻组
Qp1ydl
(3-5)
(3-5-1)含砾黏土
棕红色,偶夹砂层
(3-5-2)中粗砂砾石
浅灰色,局部夹细砂及粉质黏土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龙潭组
P3l
(5-4-2)粉砂质泥岩
灰黄色,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炭质页岩,偶夹杂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中统
孤峰组
P2g
(5-4-3)硅质岩
灰、浅灰色,薄层状,夹硅质泥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标准地层表

标准地层表

标准地层表
1 1 Q4 ml 素填土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主要成分由人工回填粘土、碎石及块石组成,其粒径一般为10-150mm。

1 2 Q4 ml 杂填土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主要成分由人工回填粘土、碎石及生活垃圾组成。

2 1 Q4 pd 耕土填土灰褐色、褐色,其中包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含约15%~25%的沙粒,粒径约为2~8mm,分布厚度不均。

3 1 Q
4 el+dl 硬塑红粘土粘土黄褐色,呈硬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3 2 Q
4 el+dl 可塑红粘土粘土黄褐色,呈可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3 3 Q
4 el+dl 软塑红粘土粘土黄褐色,呈软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4 1 T1yn 泥质石灰岩硬质岩石强风化灰白色,中至厚层强风化泥质石灰岩,节理裂发育,岩芯破碎,呈砂状及碎块状。

4 2 T1yn 泥质石灰岩硬质岩石中风化灰白色、灰色、灰黑色,中至厚层中风化泥质石灰岩,节理裂隙发育,见方解石脉充填,见少量节理面被铁质侵染为红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块状及少量砂状。

5 1 裂隙空洞无充填
5 2 裂隙空洞充填硬塑红粘土
5 3 裂隙空洞充填可塑红粘土
5 4 裂隙空洞充填软塑红粘土
6 1 溶洞空洞无充填
6 2 溶洞空洞充填硬塑红粘土
6 3 溶洞空洞充填可塑红粘土
6 4 溶洞空洞充填软塑红粘土
7 1 间断裂隙空洞充填硬塑红粘土
7 2 间断裂隙空洞充填可塑红粘土
7 3 间断裂隙空洞。

标准地层表

标准地层表
泥盆系D
上统
皇家蹬组
D3h
泥盆系岩层
(5-6-2)砂岩
灰色,中厚层状,局部含赤铁矿,局部夹石英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云台观组
D2-3y
(5-6-1)石英砂岩
灰黄、浅灰白色,油脂光泽,强度高,局部底部含砾石,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志留系S
下统
坟头组
S1f
古新统-上统
公安寨组
K2-E1gz
白垩系-古近系岩层
(5-2-1)泥岩
褐黄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主要分布于汉阳南部、武昌西局部及汉口西北部
(5-2-2)砂岩
棕红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5-2-3)砂砾岩
杂色,泥砂质胶结,局部地区灰岩胶结具有溶蚀现象,可能发育有溶洞,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龙潭组
P3l
(5-4-2)粉砂质泥岩
灰黄色,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炭质页岩,偶夹杂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中统
孤峰组
P2g
(5-4-3)硅质岩
灰、浅灰色,薄层状,夹硅质泥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栖霞组
P2q
(5-4-4)灰岩
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燧石结核灰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侏罗系
下统
王龙滩组
T3J1w
侏罗系岩层
(5-2a)砂岩
厚层状不等粒和中细粒石英杂砂岩、含炭泥质粉砂岩
中生界
三叠系T
下统
蒲圻组
T2p
三叠系岩层
(5-3-1)粉砂岩

标准地层表

标准地层表
7 1 间断裂隙 空洞 充填硬塑红粘土
7 2 间断裂隙 空洞 充填可塑红粘土
7 3 间断裂隙 空洞
1 1 Q4 ml 素填土 填土 杂色,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主要成分由人工回填粘土、碎石及块石组成,其粒径一般为10-150mm。
1 2 Q4 ml 杂填土 填土 杂色,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较差,主要成分由人工回填粘土、碎石及生活垃圾组成。
2 1 Q4 pd 耕土 填土 灰褐色、褐色,其中包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含约15%~25%的沙粒,粒径约为2~8mm,分布厚度不均。
5 1 裂隙 空洞 无充填
5 2 裂隙 空洞 充填硬塑红粘土
5 3 裂隙 空洞 充填可塑红粘土
5 4 裂隙 空洞 充填软塑红粘土 红粘土
6 3 溶洞 空洞 充填可塑红粘土
6 4 溶洞 空洞 充填软塑红粘土
3 1 Q4 el+dl 硬塑红粘土 粘土 黄褐色,呈硬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3 2 Q4 el+dl 可塑红粘土 粘土 黄褐色,呈可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3 3 Q4 el+dl 软塑红粘土 粘土 黄褐色,呈软塑状态,结构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残积团块,土粒分布不均匀。
4 1 T1yn 泥质石灰岩 硬质岩石 强风化 灰白色,中至厚层强风化泥质石灰岩,节理裂发育,岩芯破碎,呈砂状及碎块状。
4 2 T1yn 泥质石灰岩 硬质岩石 中风化 灰白色、灰色、灰黑色,中至厚层中风化泥质石灰岩,节理裂隙发育,见方解石脉充填,见少量节理面被铁质侵染为红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块状及少量砂状。

地层简表

地层简表

表2-2 邻井LX-101井地层简表界注:上表地层分层及岩性简要概述来源于LX-101井录井数据,钻台面(高7.5m)为零点深度。

1)临兴先导试验区沉积环境及主要地层岩性如下: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平均厚度64m,为开阔台地亚相。

马家沟组沉积期水体浅,盐度基本属正常盐度到略为偏高,循环作用中等,岩性以灰色白云岩为主。

上石炭统本溪组:平均厚度52m,为潮坪、沼泽等沉积体系。

底部发育潮坪沉积,岩性为一套灰色灰岩,泥晶结构,致密,之后局部沼泽化,顶部为一套煤层,其下为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灰白色中砂岩,灰白色中砂岩主要含石英,以粗粒为主,次棱角-次圆,分选中等。

煤层显示低伽马、高电阻,碳质泥岩含大量科达木植物碎屑。

下二叠统太原组:平均厚度约93m,为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

底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

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

随着海平面的下降,上部发育沼泽沉积,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夹煤层。

下二叠统山西组:平均厚度155m,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前缘和前三角洲不发育。

上段由灰色或浅灰色岩屑砂岩和灰黑色泥岩组成;下段砂岩夹煤线和暗色泥岩。

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富含高岭石、白云母及岩屑。

自然伽马下段为箱型,上段为漏斗形,电阻率明显增高,煤层对应峰值。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20m,为半氧化环境下的陆相辫状河沉积。

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含砾砂岩和砂岩,砂岩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有灰色、深灰色、杂色泥岩,砂岩厚度19.2m~77.4m,平均55m。

砂岩厚度明显比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要厚。

南北向地层对比剖面该段地层整体上分布稳定差别不大。

中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92m,为陆相辫状河沉积体系。

岩性为灰色、褐红色泥岩和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

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好,泥质胶结。

地层表

地层表
Q4al-pl
3-6
碎(卵)石
4
Q4m
4-1
淤泥
Q4m
4-2
淤泥质土
Q4m
4-3
粉砂、细砂
Q4m
4-4
中砂、粗砂、砾砂
Q4m
4-5
含淤泥砂
Q4m
4-6
淤泥质砂
5
Q4mc
5-1
黏土、粉质黏土
Q4mc
5-2
砂质黏土
6
Q3lf
6-1
黏土
Q3lf
6-2
炭质黏土
Q3lf
6-3
淤泥质土
7
Q3mc
7-1
淤泥质黏土
综合地层表
序号
地层时代
地层代号
地层名称
1
Qs
1-1
杂填土
Qs
1-2
素填土
Qs
1-3
吹填土
Qs
1-4
耕植土
2
Ql
2-1
淤泥
Ql
2-2
淤泥质土
3
Q4al-pl
3-1
黏土、粉质黏土、砂质黏土
Q4al-pl
3-2
粉土
Q4al-pl
3-3
粉砂、细砂
Q4al-pl
3-4
中砂、粗砂、砾砂
Q4al-pl
3-5
角(砾)石
11
Qel
11-1
残积砂质黏性土/残积黏性土
Qel
11-2
残积砾质黏性土
Qel
11-3
火山岩残积土
Qel
11-4
脉岩残积土
Qel
11-5
砂岩、页岩、泥岩残积土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侏罗系
下统
王龙滩组
T3J1w
侏罗系岩层
(5-2a)砂岩
厚层状不等粒和中细粒石英杂砂岩、含炭泥质粉砂岩
中生界
三叠系T
下统
蒲圻组
T2p
三叠系岩层
(5-3-1)粉砂岩
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黄绿色含钙粉砂岩
嘉陵江组
T1j
(5-3-2)白云岩
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夹“岩溶角砾岩”,局部为白云质灰岩
大冶组
T1d
(5-3-3)灰岩
灰白、浅灰色,厚层状砂屑灰岩、颗粒灰岩、白云质灰岩,中-厚层状,具溶蚀现象,溶洞较发育,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5-3-4)泥灰岩
灰白色,局部夹黄绿色页岩,钻孔见洞率较低,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古生界
二叠系P
上统
大隆组
P3d
二叠系岩层
(5-4-1)硅质岩
浅灰-深灰色,强度高,裂隙发育,夹炭质页岩,局部夹灰白色页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梁山组
P2l
(5-4-5)炭质页岩
深灰、灰黑色炭质页岩夹煤线,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下统
船山组
P1c
(5-4-6)灰岩
浅灰、灰色球粒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
石炭系C
上统
黄龙族
C2h
石炭系岩层
(5-5-1)灰岩
深灰、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泥灰岩、块状泥灰岩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灰色,流塑,含有机质
(2-2)黏性土、粉土、砂土互层
灰色,土质不均匀,黏性土、粉土、砂土含量比多少不一
(2-3)砂层
(2-3-1)粉砂
灰色,稍密
(2-3-2)粉细砂
青灰色,中密(2-3-3)粉细砂青 Nhomakorabea色,密实
(2-3a)
(2-3a)黏性土
灰色,可-软塑,一般分布于砂层底部
(2-4)砾卵石层
(2-4-1)中粗砂夹砾石
古新统-上统
公安寨组
K2-E1gz
白垩系-古近系岩层
(5-2-1)泥岩
褐黄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主要分布于汉阳南部、武昌西局部及汉口西北部
(5-2-2)砂岩
棕红色、灰绿色,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5-2-3)砂砾岩
杂色,泥砂质胶结,局部地区灰岩胶结具有溶蚀现象,可能发育有溶洞,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1-4)淤泥(塘泥)
Ql
富含有机质,具腐臭味
主要分布于湖、塘底分布
全新统
走马岭组
Qhz
(2)单元层
(2-1)一般黏性土、淤泥质土
(2-1-1)粉土
Q4al
褐黄色,中密,分布于硬壳层以上
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
(2-1-2)黏性土
褐黄色,可塑,表层硬壳层
(2-1-3)黏性土
灰黄-灰褐色,软塑
(2-1-4)淤泥质土、淤泥
(3-1-4)黏性土与砂土过渡层
软硬不均
主要分布于二级阶地
中更新统
辛安渡组
Qp2x
(3-2)
(3-2-1)黏性土
Q2al+pl
褐黄-棕红色,硬塑
主要分布于剥蚀堆积垄岗地区
(3-2-2)砂土
褐黄色,以中粗砂为主
(3-2-3)砾卵石
灰白色,混黏性土
王家店组
Qp2w
(3-3)
(3-3-1)红土
棕红色,网纹状、斑块状、含铁锰结核红土,偶夹砾石
二○一二年十二月
(3-3-2)残坡积土
主要表现为红土碎石层
下更新统
东西湖组
Qp1d
(3-4)
(3-4-1)黏性土
Q1al+pl
棕红色,硬塑
(3-4-2)黏性土夹碎石
棕红色,含碎石,含量多少不一,局部表现为碎石土
阳逻组
Qp1ydl
(3-5)
(3-5-1)含砾黏土
棕红色,偶夹砂层
(3-5-2)中粗砂砾石
浅灰色,局部夹细砂及粉质黏土
志留系岩层
(5-7-1)泥岩
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粉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南部、汉阳西部及武昌南部
(5-7-2)砂岩
灰色、灰绿色,薄层细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5-8-1)玄武岩
属侵入岩,沿湘广断裂分布
主要分布武湖附近
(5-8-2)凝灰岩
属侵入岩,沿湘广断裂分布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编制
标准地层表(总1页)
武汉市岩土地层表(讨论稿)




代号
地层编号及岩土名称
成因
特征
分布范围
第四系Q
新近堆填
(1)单元层
(1-1)杂填土
Qml
成份杂乱,各向异性明显,力学性质不稳定
主要分布于场地表层
(1-2)素填土
Qml
堆填成份相对较单一,力学性质不稳定
(1-3)冲填土
以粉土、粉砂为主
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地区
灰色,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砾石
(2-4-2)砾卵石
灰白色,以圆砾为主,含卵石及少量中粗砂
上更新统
青山组
Qp3q
(3)单元层
(3-1)
(3-1-1)黏性土
Q3al+pl
褐黄色,可-硬塑,属过渡层
主要分布于三级阶地
(3-1-2)黏性土
褐黄色,硬塑-坚硬,含高岭土
(3-1-3)黏性土夹碎石
褐黄色,含碎石,含量多少不一,局部表现为碎石土
(4)单元层
(4-1)坡积土
Qdl
含岩石碎屑
(4-2)残积土(含红黏土)
Qel
可-硬塑,红黏土主要分布于灰岩之上
主要分布于基岩之上
新近系N
上-中新统
广华寺组
N1g
(5)单元层
(5-1)泥岩
灰绿色,主要表现为半成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主要分布于汉阳、岳家嘴等地区
新生界-中生界
白垩系-古近系K-E
泥盆系D
上统
皇家蹬组
D3h
泥盆系岩层
(5-6-2)砂岩
灰色,中厚层状,局部含赤铁矿,局部夹石英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云台观组
D2-3y
(5-6-1)石英砂岩
灰黄、浅灰白色,油脂光泽,强度高,局部底部含砾石,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志留系S
下统
坟头组
S1f
大埔组
C2d
(5-5-2)白云岩
灰色,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局部底部为白云质角砾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下统
和州组
C2h
(5-5-3)粉砂岩
灰黄、灰绿色,中厚层状,含菱铁矿结核,局部夹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高骊山组
C2g
(5-5-4)粉砂质泥岩
浅黄色,含菱铁矿、铁锰结核结核,夹煤线,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汉口、汉阳江边及武昌沙湖南部
龙潭组
P3l
(5-4-2)粉砂质泥岩
灰黄色,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炭质页岩,偶夹杂砂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中统
孤峰组
P2g
(5-4-3)硅质岩
灰、浅灰色,薄层状,夹硅质泥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栖霞组
P2q
(5-4-4)灰岩
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燧石结核灰岩,分为强、中、微风化三种风化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